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通用1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视频F/X”菜单及条幅文本。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视频F/X”菜单;能够添加条幅文本套用动态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提高自身审美及评价能力。
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会使用“视频F/X”菜单;能够添加条幅文本套用动态效果。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方式交互使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几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动画的制作。课下很多同学问:能不能像word文字效果一样套用预先设定的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今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新授课: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师:下面,同学们先新建一个:200X150的画布,并建立两帧,在不同的帧上添加不同的图像。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套用“视频F/X”菜单效果
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
①中第一帧和第二帧;
②单击“视频F/X”菜单“peel”子菜单中的`“turnpage-peel”命令;
③设定效果。
学生独立练习。
3、套用文本效果
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
第一步:添加条幅文本。
方法一:在帧上右击,选择“添加条幅文本”命令。
方法二:单击标准工具栏中的“帧”选择“添加条幅文本”命令。
第二步:设置条幅文本。
4、保存并退出。
课堂总结:谈收获。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2
课题
第三单元:感测技术初步第一课:生活中的感测技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感测技术的概念,熟悉生活中常见的感测器;理解感测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举例感测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使用常见的感测器。
情感目标感受无处不在的`感测技术,理解感测技术对现代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感测技术的概念与感测器的使用
教学准备测电笔、测试计等实物,调试凌波电子教室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
谈话导课,在宾馆或饭店经常见到自动门、自动干手机你知道它们的原理吗,你想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吗?
自主探究 交流分享
自学课本P40-43
探究
1、人的感官与感测技术
眼、耳、口、鼻、舌、身分别是感知什么的?
感测技术的概念
2、电的检测——测电笔
3、温度的检测——温度计
4、声音的检测——噪声检测器
5、气体的检测——燃气报警器
合作学习 释疑解难
1、科学研究中运用感测技术获得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2、除了对燃气和酒精气体的检测外,在哪些地方还应安装气体感测器?
实践创作 展示
1、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用测电笔测量下家里或(教室)里的插座或电路的带电情况?
2、调查你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感测器,它们应用于哪些领域?它们能实现哪些功能?
梳理 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本领?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3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它们的算法。
2、学会分析生活中的问题,能够给出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3、体会生活中算法运用的普遍性,理解生活中算法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算法。
学习难点:
分析生活中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连连看”的游戏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能连接的相同图案,两个一对地找出来,它们就会自动消失,所有的图案全部消完即可获得胜利。
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玩“连连看”游戏,才能快速取胜呢?
二、学一学
有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要尽可能地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请大家玩一玩教材第98页类似“连连看”的.小游戏。
动动脑:
为了连接所有的房子,且要使用最少的石砖,哪些道路是必须铺上石砖的?房子之间的每个脚印表示需要在此铺上一块石砖。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可以这样规划:
第一步:连接所有房子,有如下两种连法。
想:除了图上的两种连法,还有哪些连接的方法,你能画出来吗?
第二步:计算每一种连接方法所需要的石砖。
例如,图1所需石砖:2+2+3=7;图2所需石砖:2+2=4;图3…
第三步:比较几种连接方法,选择用石砖最少的方法。
完成连接A、B、C三所房子,最少只需铺设()条路,()块石砖。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我们规划,设计出解决问题的3个步骤,经过比较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我们把这个游戏难度升级,现在这个村庄有5栋房子,要连接所有的房子,并且用最少的石砖,哪些路是必须要铺设的?
我们成功地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建模转换成了计算机可以计算的问题。今后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规则告诉计算机,让它重复有效地自动计算,找出我们需要的答案。
三、做一做
让我们在教材100页的上图中画出连接5栋房子且使用最少石砖的铺路方法。
四、练一练
妈妈忘记了手机设置的密码图案,只记得是7个或者8个连接点,连成后的形状是个“Z”,我们能帮她解开吗?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教育机器人的主要特点。
2.熟悉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3.熟悉VJC仿真软件的工作环境。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测试机器人运动的方法。
2.感受仿真机器人的运动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熟悉VJC仿真软件的工作环境。
难点:
熟悉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教学准备
1.VJC仿真软件。
2.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育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多样的形式发挥教育功能。那么,它们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们及其编程平台——VJC仿真软件。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基本工作流程
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我们首先为机器人设计相应的'动作过程,并在计算机上编写相应的程序,再通过数据线将程序写入机器人,由机器人执行命令,完成相应的动作。
(二)初识VJC仿真软件
软件主程序窗口组成:菜单栏、工具栏、四个模块库、流程图生成区、JC代码生成区以及垃圾箱。
仿真系统的窗口界面:信息显示区、功能区和机器人运行显示区。
教师演示流程图的初步编写过程以及测试仿真机器人的方法。
三、课堂活动
1.全班随机分为两大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组长对任务进行具体分工。
2.打开VJC仿真软件中自带的示范程序,并进入仿真环境中测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一组能打开并顺利地测试的程序最多。(若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可借助“学乐园”中的“课堂讲解”释疑。)
3.各组长收集并综合本组成员的探究成果,上台演示示范程序。教师作相关点评和总结。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观察了机器人的各种运动后,你理解了流程图中各个模块的作用了吗?与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5
教材分析: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我们的生活都充满了信息。本课要求学生们先搜集一些信息,了解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再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汇总。
教学目标:
1、到社区进行广泛收集信息的实践活动。
2、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汇总。
3、总结归纳3种以上在实践中收集信息的方法。
4、做出自己的社区综合信息介绍。
教学重点:
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类、汇总。
教学难点:
做出自己的社区综合信息介绍。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因此课前布置他们进到社区进行信息的搜集(可以去到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可以去到居委会,也可以去到爷爷奶奶的农村等等),将收集到的资料带入课堂,相信会对本课的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教学过程:
一、小问题
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我们生活的.社区都充满了信息,我们分组去收集一下。
1、你的家住在哪?
2、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丰富多彩,你了解多少呢?
二、小实践
你准备去哪些地方收集呢?
你和组内同学收集的信息应该汇总一下,然后填写下面表格,如果还有些栏目不清楚,就应再去调查或找其他组的同学了解。
社区单位、
设施生产单位生活设施娱乐设施
社区人们
的活动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娱乐活动其他
备注:
三、小活动
为了收集社区综合信息,你都用了哪些方法?
(生生交流,教师反馈。)
除了上图书馆查资料,上网收集等,你还用过哪些办法?请写在下面。
你在收集社区综合信息的活动中,一定遇到过不少有趣的事,连同社区综合信息,一同在班上(或组内)进行一下交流。
1、班上或组内交流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
2、同学们是如何评价你的?
3、把情况说给爸爸、妈妈听,他们都有什么反应?
4、爸爸、妈妈又是怎样评价你的?
四、小结
相信通过今天这次活动,大家对于如何动手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去!
课后实践:与同学们合作,写一份社区综合信息介绍
教学后记:
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实践的地方比较多,因此在短时间内学生获取的信息不多,致使表格的填写不到位。须要求学生课后加强信息的收集,以便更好的领会本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6
学习目标:
1、学生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
2、通过网络资源体验案例,让学生体会、感受虚拟现实技术。
3、让学生初步了解及体会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
学习重点:
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
学习难点:
1、学生体会虚拟现实技术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
2、培养学生对新兴技术的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互联网上买衣服,很有可能出现衣服不合身、样式不合适等问题,而虚拟现实技术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完全还原购物现场,直接让我们伸手去“摸”那件衣服,感知衣服的质地,也可以虚拟出一个和我们身材一样的模特,让模特穿着那件衣服,走近、转圈、弯腰等,展现衣服的穿着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是如何辅助我们网络购物的?
二、教师提示学生打开教学资源网站进行下面的体验探究:
体验一:利用网络浏览虚拟现实技术的例子
体验二: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体验三:全景环视技术
体验四:VRML虚拟现实建模语言
教师提示:各小组任选一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最后由小组长汇总
(学生以3-4人为小组共用两台电脑,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搜索、整理,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各小组任选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最后由小组长汇总并以小组名为文件名将答案上交到FTP(选择适当的工具软件,如Word、PowerPoint、记事本等)。
1、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对网络教育带来什么好处?
提示:弥补远程教学条件的不足。
避免真实实验或操作所带来的各种危险。
(3)彻底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
2、网络虚拟现实技术与三维(3D)或4D动画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针对教育方面再体会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通过比较、分析,区分
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动画技术。
教师:虚拟现实技术其实已经应用于很多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们要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认识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在今后更多地关注这些热点技术。
三、拓展延伸
课后围绕下面三个主题进一步探究和交流。
1、虚拟现实技术在手机中的应用前景
2、Network
VR&Web3D新技术
3、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板书设计
31
走进虚拟现实
——生活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的概念及组成
虚拟现实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内容的网页及网站;
认识ACDSee软件——学会使用ACDSee软件游览图片;
2.能力目标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掌握使用“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播放音乐和视频文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多媒体电脑给我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认识ACDSee软件,认识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
教学难点:
认识ACDSee软件;认识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如果把现在的计算机跟20年前的计算机相比,除了性能上的差异外,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以前的计算机只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计算工具,而现在的计算机更像一个“多面手”。除了计算外,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画画、打字、听音乐、看电影和玩游戏等。这里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名词“多媒体计算机”。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多媒体世界,去感受多媒体计算机给我们带来的欢乐。(板书:认识多媒体)
2.讲授新课
(1)多媒体和多媒体计算机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投影。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媒体。
投影广播: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
师:请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生: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就是媒体,媒体是指表达和传播信息的载体,如我们平时所见的文字、图片、声音等就是媒体,它们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合到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中,形成一个数字化、集成化的交互系统。一台配备了音响、光驱、声卡等硬件和相应的多媒体软件的计算机我们称之为多媒体计算机,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广泛运用到教学、宣传、娱乐等各个方面。
投影广播任务:多媒体电脑图片。
(2)体验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
浏览图片:师:有很多同学绘制了漂亮的图画作品,也保存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但图片的浏览和查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我们可以借助看图软件方便地欣赏存储在计算机中的图片,目前用得最多的`看图软件是ACDSee。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使用看图软件“ACDSee”浏览计算机中的图片。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①启动ACDSee5.0,②选择你需要查看的图片,③单击“上一张”或“下一张”工具按钮可以显示不同的图片;单击“缩小”或“放大”按钮,可以将图片放大或缩小;单击“浏览”按钮则可回到浏览窗口。
(3)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
学生重复老师的操作,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情况。
学生完成,请学生上台操作,鼓励完成自己新发现的功能,演示给同学看,教师讲解,并评价。
②播放声音与视频。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如何浏览图片,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如何使用多媒体电脑播放音乐和视频文件。
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1:启动“Media Player Classic”,2:单击“文件”菜单,选择“打开文件”来打开音乐文件。
3:在“打开”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播放的音乐文件,单击“确定”,开始播放音乐。
4:调整音量到合适的大小。
5:播放视频文件。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类型有:mpeg、avi、rm和dat等。
(4)提供机会,学生实践探究,教师发送文件。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
3.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知识点:
(1)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应用;
(2)了解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相关信息内容的网页及网站;
(3)认识ACDSee软件——学会使用ACDSee软件游览图片;
(4)认识Media Player Classic软件——学会使用Media Player Classic播放音频视频文件。
4.课堂作业
尝试刚才所学习到的知识,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共同解决!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功能。
2.熟悉三代不同的机器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信息的获取、加工及表达过程。
2.学会对机器人进行分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机器人的认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机器人的功能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
各种机器人的相关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机器人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它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并且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神奇的新朋友吧!
二、课堂学习
(一)机器人的诞生
“机器人”的概念起源于卡雷尔卡佩克的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 1959年,美国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
20xx年,我国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仿人型机器人——“先行者”。
(二)机器人的发展
教师通过图片或相关影像资料展示三代不同的`机器人,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及其应用领域。
(三)机器人的分类
简要介绍我国对机器人的分类方法。
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三、课堂活动
1.将全班随机分为几个小组。
2.从网络上下载有关机器人的图片,按照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对其进行分类,并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3.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各自的活动成果。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补充与评价。 (具体活动计划可参考“活动室”中的内容。)
四、课外探究
机器人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你对它们的哪些功能最感兴趣呢?在课后通过其他方式作进一步了解吧。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9
学习目标:
1、知道信息加工的作用。
2、了解信息加工的基本流程。
3、能根据实际需要,策划、加工信息。
学习重难点:
信息加工。
学习过程:
一、导言揭题
1、导入:
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站等都配有编辑部门,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每天都为我们提供很多新的信息。其实我们自己也是一个信息编辑部,每天都要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取一些能够指导我们生活、学习的有用信息。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自己的信息编辑部吧。
2、揭题:(出示课题)第一课:信息加工
二、轻松学
1、感受信息加工
⑴看插图,说一说信息的加工。
⑵归纳:
①文本信息加工
②图像信息加工
③声音信息加工
④视频信息加工
⑤动画信息加工
⑶读一读。
文本信息通过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和版式增加可读性;图像信息通过裁剪、修饰增加观赏性;音视频通过剪辑、修饰增加视听效果;动画能够更加直观、动态地表达信息。
2、策划信息加工
⑴过渡: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一计中,他是如何围绕“借箭”进行信息加工的?
⑵在信息加工之前,要明确如下加工流程。(出示加工流程)
三、快乐做
1、过渡:家是成长的摇篮,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幸福的源泉??请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策划一个展示活动。
2、策划加工信息。
⑴明确信息内容。
要表达的信息:
⑵了解信息接收者。
信息接收者的特点:
⑶选择信息的表达形式。
信息的主要表达形式:
⑷选择信息加工工具。
它们的.主要功能:
⑸确定信息加工方法。
加工方法:
四、互动评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信息加工。
请大家对照下表进行评价,将得到的花涂成红色。
五、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21信息编辑部——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的意义:筛选
信息加工的价值:发现新的信息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10
教学目的:
1、知道常见的展示故事方式;
2、初步了解电子演示文稿的优点;
3、了解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基本组成;
4、能够围绕主题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方式、选择合适的图片素材。
重点难点:
1、确定作品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2、简单电子演示文稿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分析演示文稿,了解组成
1、师组织学生分析电子演示文稿示例,了解它们的基本组成。
生根据教材内容,补充讨论电子文稿的组成,填写学习单。
2、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本组作品需多少张幻灯片,以及每张幻灯片的内容、需要的素材及其作用,填写教材的.学习单。巡视指导、提示学生:幻灯片要有封面和结束页,要图文并茂、背景统— —,少叙述,反映对话及寓意等故事要素。
二、制定小组的制作计划
1、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具体任务及分工,填写学习单。引导学生合理分工、齐心协力。
生讨论具体分工,明确任务,填写学习单。
2、师组织学生根据故事演示文稿的需要,分析故事段落,写出段落故事和人物对白,填写教材学习单。
提示学生,演示文稿上的故事分段要合理,文字简明,对话语气因人而异。
生合理分段,确定对白和文字,确认完成者,填学习单。
师组织学生确定幻灯片张数,并搜集、整理素材,填学习单。
引导学生:封面必须有标题、演讲人等组成要素,以及所有素材应合理存放。
生确定幻灯片张数、内容,填学习单,确定素材存放位置及命名。
三、评价学习结果。
四、总结、下课。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11
学习目标
1、新增笔刷。
2、程序设计。
3、测试与调整并保存。
4、保存作品。
1、从简单的新增笔刷知识点入手,在随机点名程序设计的过程中,学会测试与调整程序的方法。
2、通过随机点名程序设计,激发学生学习Scratch程序的'兴趣。
学习重点:
1、新增笔刷。
2、程序设计。
学习难点:
测试与调整。
学习过程:
一、任务导航:
为激发大家发言的积极性,Scratch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随机点名程序——“点名猫”。本节课,我们也来尝试制作一下吧!
二、试一试:
观察教材第81页程序运行界面截图,思考如何使用变量和链表来完成“中奖者”的存储、“学生名单”的读取和存储。
三、试一试
功能实现分析
1、使用链表存储学生名单。
2、随机读取链表中的数据项。
3、使用变量存储最终随机选中的学生的姓名。
4、使用“等待”与“指定重复次数”指令构成模拟抽选的效果。
四、做一做
以上程序运行自动地以1秒为限,但实际要求我们可以自定义点名时间,我们可以利用18课中已学过的“计时器”进行软件功能的升级。
五、练一练
同学们都对范例程序——pong“情有独钟”,但这个游戏作品中,小球与旦接触底边,游戏立即结束。我们来尝试运用变量,对程序进行升级,使用户能够获得多次游戏机会吧!
功能实现分析:
1、首先判断是否接触到“底边”,如果“是”,计数变量加1,将小球移动到屏幕中心重新开始,并提示用户已获得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
2、判断计数变量是否等于5,如果“是”,游戏结束。
六、探一探
探讨在Scratch中,虽然变量和链表属于同一个类别——数据,但它们在运用情景上有什么区别或联系呢?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12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状况
2、培养学生对电脑技巧的探索
3、提高学生对电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教学难点:畅想、设计未来的计算机。
3、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这台计算机总共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1500多个继电器,重量达30多吨,占地18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其运算速度为每秒钟5000次。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也不是很高,但是它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在科学技术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二)计算机的发展
自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电子计算机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发展。电子计算机从诞生到现在大致上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中央处理机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应用领域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等方面。
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xx年,这一代计算机仍然以存储器为中心,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软件的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了用于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外,已经可以处理图像、文字等资料。
第四代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众多方面。因为有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可以集成在一块或几块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
虽然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1956年我国开始规划电子计算机研制工作;1957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和北京有线电厂着手进行;1958年8月1日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即DJS-1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共计用了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运算速度为1万次每秒。此后,在我国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计算机事业发展迅速,xx年运算速度为5万次每秒的晶体管计算机正式投入运行;1973年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器件的150型和665型计算机相继研制成功;1983年2月,运算速度为1亿次每秒的银河-I巨型计算机由中国国防科学大学在长沙研制成功;1992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亿次每秒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7年11月,运算速度为100亿次每秒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已经快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三)未来的电脑
未来的电脑将向多功能、微型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甚至可以穿在身上、戴在手腕上,还可以随时与外界联络、通信……
电脑将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讨论:你想像中的未来电脑是什么样的?
(四)课外要求:
通过网络或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计算机发展史方面的资料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13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
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学习难点
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刘云发现每天早餐面包上的图案都不一样,于是好奇地问妈妈:“这么有趣的面包是怎么烤制的呀?”妈妈笑着说:“我用的.是随机图片自动面包片烤炉,当烤炉工作的时候,就会自动连接到互联网的图片搜索上,并从众多图片中随机选择一个,然后把图片烤到面包上。所以我烤的面包片上的图案是不一样的,很奇妙吧!”
二、新授
1.介绍物联网概念
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③看图,提出问题:通过图画你看懂了什么?
想想现实中物联网有怎样的应用?
经验交流:把自己获得的物联网知识与大家分享。
2.了解物联网应用。
①自读课本125——126页,初步了解物联网在各方面的实际运用。
②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教师适当讲解物联网在智能家电、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方面的应用。
3.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举例说明物联网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体验和变化?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物联网技术,了解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课后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相关的途径,更加客观清楚的认识物联网,了解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到物联网带给我们的方便和巨大作用。
四、布置作业
1、我们知道了哪些物联网技术?
2、课后选一个感兴趣的物联网应用亲身体验一下。
3、物联网技术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十分美好的生活蓝图,我们可以通过物物相连的庞大网络来实现生活的智能化。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根据需要,对声音、图像和视频素材进行简单处理。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学会声音素材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等方法,通过学生的操作和协作探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的再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通过小组的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声音素材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
教学难点:
声音素材的加工;图片素材的加工;视频素材的加工。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建立了多媒体宝库,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采集到的多媒体素材就像一个未经加工的原材料,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加工。下面我们学习一些简单的多媒体素材加工方法。首先请大家听听上节课我们用“录音机”制作的“静夜思”声音素材。
广播声音:播放自己录制的“静夜思”。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在我们录制的声音素材中,前后都有一段不必要的杂音,我们首先来看看如何去掉这些杂音。
投影广播任务:运用我们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四人为一小组摸索去掉“静夜思”前后的杂音。看哪一组最先找到声音素材加工的办法。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时加以指导。
大部分同学完成后,教师总结操作方法并演示操作过程:
步骤1:运行“录音机”程序,打开我们已经录制好的声音文件,播放该文件,找到需要删除的多余部分的位置(第23秒)。
步骤2:将定位游标移到第23秒要删除的位置上,单击“编辑”→“删除当前位置以后的内容”菜单命令。
步骤3:然后将定位游标移到第3秒要删除的位置上,单击“编辑”→“删除当前位置以前的内容”菜单命令。这样我们就把“静夜思”前后的杂音去掉,完成了对“静夜思”声音素材的加工。我们再来听听。
师:同学们对处理后的声音还满意吧。我们有没有办法把它加工得更好?
学生:还可以在“静夜思”中加入古筝音乐。……
师:对,我们还可利用“录音机”中的“插入文件”功能将录入好的两段声音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打开第一个声音文件,移动游标到要插入位置。
步骤2:单击“编辑”→“插入文件”菜单命令,将会弹出“插入文件”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中要插入的声音文件,并按“确定”按钮,该声音文件就被放入到指定的位置。
小结课堂,学生操作,老师个别指导,播放学生的作品,展示成果。
二、图片素材的'加工
对图片素材的加工,常常涉及亮度色彩调整、裁剪、复制、翻转等基本操作。在以前学习使用计算机画图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图片的裁剪和复制。现在请同学们启动“画图”软件,将素材库中图片进行裁剪。
投影广播任务:使用画图软件,对图片进行裁剪。
教师巡视课堂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除了裁剪和复制外,我们还需要对图片本身的效果(亮度、色彩等)进行调整,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利用ACDSee对图片的亮度、色彩等进行调整。
教师演示操作:利用ACDsee完成对图片的大小、旋转、色彩、饱和、滤镜等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利用老师下发的样本,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随堂检查并指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展示学生修改后的作品,让学生体会成就感。
三、视频素材的加工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图像处理方法。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视频素材的加工。
不同格式的视频图像文件往往大小不同,有不同的用途。通过对视频影像文件格式的转换,可以压缩文件大小。转换影像文件的格式一般是将非压缩的AVI格式转换成压缩的MPEG格式,以减小文件的存储容量。这些格式的转换,我们也可以通过“超级解霸”来实现。
教师演示操作;
步骤1:单击“开始”→“程序”→“豪杰超级解霸”→“实用工具集”→“常用工具”→“AVI转MPEG”,启动该程序。
步骤2:单击“文件”→“打开”菜单命令,找到目标影像文件,然后单击“开始转换”按钮即可。
四、授课完毕,课程总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以下两个知识点:
1.图片素材的加工;
2.视频素材的加工。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15
学习目标:
1、了解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2、了解算法概念,了解流程图。
3、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学习重点:
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学习难点:
会用流程图设计和描述算法。
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小组学习法、评价交流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习过程:
一、问题驱动
同学们,《曹冲称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士兵们按部就班地执行曹冲的指令,很快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一件事情,若事先做好规划和设计,然后按照规划和设计的步骤,按顺序执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用简洁的方式来描述曹冲称象的步骤呢?
二、生活中的顺序结构算法
算法的顺序结构是指在一个算法中,运算是按照步骤依次执行的一种最简单的结构。
如曹冲称象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一般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把大象牵到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身上作一个记号。
第二步:牵走大象,再往船上装石块,使船身下沉到原记号处为止。
第三步:称出这些石块的总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
三、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我们在Scratch编程单元中已经学过使用计算机解决各种问题,经历了对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模型、确定算法、编写程序以及让计算机按指定步骤有序地工作的过程。如:曹冲称象的问题用计算机解决,大致需经过一下过程:
1、问题分析,建立数学模型
用变量A、B分别表示大象的重量和石头的总重量,用一个数值表示重量。问题转化为:要把变量B中的数值传递给变量A。
2、确定算法
用自然语言描述如下:
①定义两个变量A、B;
②把石头总重量数值赋给B;
③把的数值传递给A;
④结束
3、编写程序
选择一种计算机语言,将算法转换成程序。
4、运行并调试程序
四、练一练
同学们已会根据实际情况绘制流程图,我们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又快又好地完成课本P105的“练一练”。(设计一个算法并编写程序,进行程序调试)
五、师生总结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 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预设情景化的学习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上传的问题并探索解决的方法,交流图像调整的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心、了解家人,体味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亮度,了解批量调整图像的技巧。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班级组织“家有一宝”网上摄影展,同学们都在踊跃参加,大强想在网上为奶奶建立一个相册空间,能能也想让姥姥上网来“秀一秀”。
(一)调整图像的大小
1.了解网站要求
上传图片到网上时应了解网上图像大小的限制,做到心中有数。
2.了解上传图片的大小。
在ACDSee浏览窗口中可以查看图像的尺寸和大小,大致判断是否符合上传的要求。
3.调整图像的大小
用ACDSee浏览照片,右击图片,执行“编辑”项,单击“主菜单”面板的“调整大小”命令,输入新的`宽度和高度,单击“完成”保存。
(二)调整照片的亮度
引导学生根据预览的效果在“编辑模式”中灵活调整曝光、对比等选项的设置,尽量使画面接近自然,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一点通:照片大小我知道——文件大小
可以单击“估计新文件的大小”按钮,查看照片占用空间的大小。
(四)去探索
在自己的QQ空间或博客上建立一个亲情相册,“晒晒”你的家人吧。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学以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加油站:批量加工有秘笈——批量调整
ACDSee 有批量调整图像大小的功能,可以提高调整图像的效率。
(六)教学总结
结合最后的漫画式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总结,共同分享温暖的亲情,还可以结合知识卡倡导学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而爱自己的长辈开始,关注周围社区的老人,共创和谐社会。
【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01-01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05-15
(经典)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07-04
小学信息技术下册教案08-26
(优秀)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05-15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精华】05-15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合集】06-23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精选20篇)02-21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14篇)02-17
六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精选15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