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2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幽默机智的九岁小男孩用巧妙的语言应答客人的故事。篇幅虽小,但是精炼,出色地展示了小男孩语言的精妙,有利于学生初步接收文言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读懂读准课文。
2、正确理解和书写生字词。
3、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能在生活中发现精妙的语言,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语言的精妙。
2、在生活中运用精妙的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关于语言的小故事,大家想听吗?
繁华的街道上有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家。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很多行人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便离开了。后来一位法国著名诗人也经过这里。他看了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盲老人叹息地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诗人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开了。
晚上,诗人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情况。盲老人笑着回答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诗人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下午给钱老人家的人多了呢?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有非常浓厚的情感色彩。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一生中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你们说诗人的语言是不是很精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语言也是同样精妙的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注音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课文。
2、抽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理解课文,加深认知
1、小组讨论,根据注释,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理解生字词
3、重点讲解文中与今义相差较远难理解的'词语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4、请说说人物语言的巧妙性,你更喜欢哪个人物的语言?为什么?
(孔夫子“此是君家果”;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让学生充分体味语言的风趣幽默)
四、有感情品读课文,背诵课文
1.带感情美美地读全文。
2.小组互相背诵全文。
五、课堂表演
小组内用白话文表演课文的剧情,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演出人物语言的风趣。
六、拓展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像课文这样精妙的语言运用,如:一些提示语、广告词、幽默故事、谚语等等。你还知道哪些,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
七、作业:
1、默写课文。
2、 收集整理一些生活中关于语言精妙的例子。
《杨氏之子》同步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liáng guō cōng huì zào yì nǎi xiōng kǒng zǐ yuē
()()()()()
jiā qín
()
二、选词填空。
爱慕爱惜珍惜
1、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之心。
2、我们要()今天的幸福生活。
3、我们要()粮食,()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
(1)听见;
(2)听见的事情、消息;
(3)有名望的;
(4)用鼻子嗅;
(5)姓。
1、你号,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3、你知道吗?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5、闻家的人都拌到外省去了。()
四、认真读短文,理解下列词句。
1、聪惠:
2、此是君家果: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五、请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子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六、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杨氏之子》阅读练习
一: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sì shì)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1选自朝的,该书是一部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3、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甚聪惠()
孔指以示儿()
4、标注句子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翻译文中最后一句话
6、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很精妙,妙在何处?
《杨氏之子》阅读练习二:《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杨氏子立刻回答说:“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字词理解解释:
甚:惠:
诣:乃:
示:禽:(见课本)
3、联系上下文填空:
(1)为设果。
(2)孔指以示儿曰。
(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孔指杨梅以示儿曰)
3、结合阅读体会,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他能委婉地反用孔君平的姓氏,巧妙地反驳孔君平,又不失礼貌。)
4、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通过品读上文,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精妙。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之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回答。
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见了,就大声招呼道:“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 。”
(阿凡提回答说:“我的驴跟我纠缠个没完,要我带它出来找它的朋友,我就决定带它来找您了”。)
《杨氏之子》随堂练习题
一、仿照下面句子,以四季的水果作内容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杨梅吮吸着甘露,在雨水中欢笑。
夏天的西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橘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悟
1)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杨氏之子的回答会怎么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拓展题
下面的句子可以用不同的标点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试试吧。
1)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2)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四、趣味阅读题
主考的批语
——摘自《幽默与智慧》
古时候科举考试,考官要在卷面上加评语。相传唐朝时,一次欧阳修做主考,有位考生名字竟与他相同。在当时盛行为尊者讳,欧阳修看了便有点不悦,在评批后加了一联,语曰:“司马相如蔺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不想此考生接卷后立即对曰:“长孙无忌魏国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对仗工整,情趣盎然,欧阳修看后也拍手称绝。
请把故事里的对联抄下来,并加上正确的标点。
【参考答案】
一、示例:
夏天的西瓜敞开了火热的胸怀,滋润人们燥热的心。
秋天的橘子急不可耐地摇晃着身体,等待着人们将它采摘。
二、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2)孔君平发自内心地感觉到这个孩子的聪明,心中赞叹不已。
3)此题没有标准答案,意在考察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这一问一答是否真正理解,答案无论是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杨氏之子的话都可以,只要能说出为什么以及话的意思即可。
三、
1)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上海队打败了北京队,获得了冠军。
2)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哥哥说我是好青年。
3)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四、
司马相如、蔺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长孙无忌、魏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
5、选择《世说新语》中有趣的故事阅读,并与伙伴交流。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风趣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出示马克·吐温的故事,默读: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大家看看。(投影出示)
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一所大学讲课。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生:(默读故事)
师:看懂了吗?想想,马克·吐温真的是在孩子时买的票吗?
生:不是。
师:那他为什么这样子说呢?
生:他的意思是说火车开得慢,我买票时是孩子,但是我长大了火车还没有到目的地,可见火车是开得多么的慢。
师:是的,马克吐温的确是这个意思。他用夸张诡辩术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辣的嘲讽,这里就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语言的艺术”。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代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示题)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2、引入课题,解题:
师: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生:这篇课文讲了杨氏的孩子的故事。
师:“杨氏”的意思是姓杨的人家,哪“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生:“杨氏之子”的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如果你姓李,那你是?(李氏之子)
二、合作交流
师: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看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文言文故事读通。文言文和白话文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1、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根据学生读时标出“为”“应”的读音)
师:第一次读文言文的感觉怎样?
3、师范读。
4、生自由读,边读边画节奏。
5、示节奏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生看大屏幕有节奏地读。
三、品读体验
1、自主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读完课文,大家都知道《杨氏之子》讲了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谁啊?
生:杨家的儿子和孔君平。板:扬氏子孔君平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学习古文我很多方法,其实我们最常用的有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和借助工具书等,我们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课文的意思?)
师:我们同桌合作,看能不能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学生展开学习)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做出反应,知道客人在拿自己的姓开玩笑,所以马上由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所以以孔雀给他开玩笑。
板书:孔雀
⑶品位杨氏之子的话外之音:
如果你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你家的鸟罗!
师:我们来分享大家的读书体会,谁来?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为什么他要说孔雀呢?
生:因为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孔君平是在取笑杨家小儿,你姓杨,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
师:这样说有道理。
生: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师:体会得真好!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还可以说──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生掌声)
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更妙,“孔雀是夫子家禽”显得生硬,有顶嘴之嫌,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幽默。)
10、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映呢?
生:这孩子真聪明。
生:孔君平无言以对。
生:孔君平会暗自佩服。
11、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杨氏之子。
生: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四、巩固延伸
1、同学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课文,然后请一个同学读。
2、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试着把它背下来好吗?全班背诵。
3、个人背诵(时间允许)。
4、杨家这个孩子真是聪明啊,他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下面我们再来体会语言艺术魅力。
教学反思
文言文学习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读准,即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二是读懂,即读懂大意,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内容。三是在读准、读懂的基础上,学习其结构、语言及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诵读是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本文教学时,可采用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男女对擂等方式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读通、读懂、读背课文。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4
教材分析:
本文出自六朝志人小说《世说新语》,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这篇文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它虽然篇幅短小,但故事风趣睿智,语言灵动,人物鲜活。通过记叙杨氏之子在招待客人时机敏而巧妙地应答,不仅使一个聪慧机智的杨氏之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而且文言文语言的简要与精当也得到清晰地凸显。
学情分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一般会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打算按照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习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读懂全文,感受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聪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收集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引话题,激发兴趣。
1. 刚才我们说到的语言称为文言,以文言写成的文章叫做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2.读题,解题。 氏指对有身份有地位人家的尊称,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老师姓竺,在古代就是那你就是(指2个不同性别的学生回答。)
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
1.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文言文中每个字或词也许包含丰富的意思,在朗读上和白话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先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请你用停顿线在文中做上记号。
2.校对。你的停顿记号做对了吗?校对、修整好了就赶紧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字音读正确,注意停顿把课文读出味道来。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检查,开火车读正音请同学帮助读。评价: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文的味道。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为 应(多音字,读第四声)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家禽 (平时的家禽指的是?这里的家禽意思是?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齐读句子)
(3)连起来读齐读
4.那杨氏子何许人也?课文中怎么介绍的?出示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1)读句理解意思。
(2)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理解意思是学习古文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板书:注释
5.剩下的四句话,请同学们一边读句子一边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
6.检查,你们读懂哪些句子的`意思啦?一句也行。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7.现在老师来说意思,你们读准这句话好吗?
8.增加点难度,我们用对歌的形式来读课文吧!怎么对呢?请男生问,女生来答。杨氏子何许人也?为何设果?孔如何曰?儿又如何曰?
9.现在我们配上舒缓的音乐再来读课文,把古文的韵味读出来。
三、咬文嚼字,探究生趣。
1.后人读这篇古文,认为最精彩、吸引人的是杨氏子与孔君平的对话。出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你读懂他们两人的话外之意了吗?
2. 杨氏之子也巧用姓氏作答,让我们来读读这精妙的回答。师生对话男女生对话
3. 杨氏子的话外之意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心中不得不承认: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齐读
4.从对话中,你们还从哪里看出杨氏子甚聪慧?应声可见他反应敏捷?还可以换成什么词?你们能否应声答老师的话?师生直接对答两人对话
5.惠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那课文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老师在课前查了《辞海》,《辞海》中惠主要有这么3层意思:1、仁慈2、柔顺3、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仁慈、柔顺合起来就是说有礼貌、有教养,说话做事得体,那你们还从哪些词句看出来杨氏子有礼貌、有教养?(未设果、夫子、未闻:去掉未闻比较读)
6. 妙哉妙哉,杨氏子迅速巧妙地婉转应答使孔君平不得不叹服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7.小练笔:当然孔君平也绝非凡人,后来官至为九卿之一的廷尉---掌管国家的刑法,他知道低估了杨氏子了。如果你是孔君平,会夸怎么杨氏子?而聪慧的杨氏子而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可以学着古人或现在我们说话的样子来写写他们之间的对话吗?
课件出示:孔君平笑曰:____________。
儿拱手答曰:____________。
8.交流:展示白话文和古文两组对话,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到文言文精炼、简洁的特点。
9.小结:这杨氏之子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
四、熟读成诵,课外延趣。
1.课文只有短短5句话,仅仅55个字,却包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容,这么有趣的故事,能把它背下来吗?指名背1个你怎么背出来的?(多读、抓住关键词,理解了背)指名背2个齐背
2.《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在这部书中,像这样生动睿智的故事还有很多,例如: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3.希望课后同学们多读些古文,搜集一些精妙的语言,如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广告词、对联、歇后语等,和同学们交流交流。也可以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我们一起来开展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板书设计:
文言文 10 杨氏之子 杨梅
简练 孔君平 孔雀
目标检测题:
1.背诵课文。
2、拓展延伸,开展综合学习。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重点放在读通文章,理解句意上,我先范读,让学生感知读古文的语感,画出停顿,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这句话,让学生说说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引导学生去文中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之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难道杨梅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我想,学生在领会文章的妙处时,也一定能激发他们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5
课题:
杨氏之子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按触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意图导入(8)分钟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学生自由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互相交流:
以上句子具有什么特点?(都是文言文,也叫古文。)
3.交流古文:
(1)古文中“曰”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的意思。)
(2)“我”在文言文中怎么说?(吾)
(3)那么“你”在文言文中怎样说?(汝)
(4)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怎么说?(孺子可教也。)
4.谁能完整地背诵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指名多个学生背诵《自相矛盾》。)
5.谈话导题: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它文字简约,却理寓其中,意义深远;它语言凝练,却不失形象生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来学习一节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杨氏之子)
学生齐读课题。
6.理解课题:“氏”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之”的。“子”儿子。“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7.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8.简介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9.教师范读课文。
交流文言文名句,联系以前的'学习的文言文,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30)分钟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回忆以前了解的文言文的有关知识。)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教学重点生字。
(1)“曰”不能写成“日”,“惠”和“禽”不仅要把结构写匀称,还要注意把笔画写正确;
(2)有两个多音字要读准,一是“为设果”中的“为”读“wèi”,二是“应声”的“应”读“yìng”。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可以和其他同学团结协作,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节奏。
2.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3.教师领读,学生再读。
4.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现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较少,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首先遇到的困难。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给学生以停顿、语气、语调上的暗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朗读,为理解文本铺开道路。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课堂总结,布置背诵: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6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
师:俺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俺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协助俺们解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俺们的身心,活跃俺们的生活。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小朋友,才九岁,很聪明。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小朋友叫出来。杨家小朋友为他陈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小朋友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朋友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
反馈:同学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
1.导语:今天,俺们一起来这个故事。假如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文言文。俺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文言,叫文言文,这么多年来俺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文言文。今天俺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假如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
(2)引导同学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同学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以下字词或者比较陌生或者古今差别较大,同学可能提出:
(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3)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4)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陈设,摆出。
(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6)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谓。
(7)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8)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谓。禽,鸟类。
以上的问题,可以让同学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自身获取答案,假如同学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同学是怎么知道的。同学无法回答,教师可以适当点拨提示,让同学明白字词义。有些字词义可以与同学熟知的成语熟语等相联系,以加深理解,如,“此”可以与“原来如此”联系;“闻”可以与“百闻不如一见”联系。
6.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
三、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板书:杨氏之子杨梅
孔君平孔雀
(“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没有关系。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局面非常轻松愉快。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四、朗读全文
五、延伸拓展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你听说过类似的故事吗?(同学交流)
六、课堂扮演
让同学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先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演简短的课本剧。然后推荐一组面向全班扮演。及时组织评价。
七、安排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B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同学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异,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异和不同。
同学可能的回答: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同学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方: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随机检测同学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同学,了解同学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小朋友叫了出来。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小孩应声回答:“俺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小朋友,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高傲、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身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考虑: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示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俺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俺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方: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五年级语文《杨氏之子》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杨氏之子01-18
小学语文教案《杨氏之子》01-14
五年级下册语文《杨氏之子》教案02-03
语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3-21
杨氏之子作文02-10
杨氏之子作文03-26
《杨氏之子》听课心得01-19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1-03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