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化学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时间:2024-06-09 01:17:59 晓凤 化学教案 我要投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1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通用16篇)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 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 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 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2 ==== Fe3O4

  高温

  2Cu + O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 镁 锌 铁 铜

  现象 (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 + 2HCl ====FeCl2+ 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 Zn > Fe > Cu 〔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铁 > 铜 > 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NaMgAlZn Fe Sn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分解反应 AB……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 回答:不是,例如:

  S + 2KNO3 + 3C == K2S + 3CO2 + 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

  3、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习:

  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 银和稀盐酸

  (2) 锌和硫酸铜

  (3) 铜和硫酸锌

  (4) 铝和硝酸银

  2、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采用两种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 + O2 ===2CuO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

  Zn + 2HCl == ZnCl2 + H2 ↑ 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 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2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3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十分重要。

  我的教法是:

  1、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去做呢?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在启发不假,但常常启而不发。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

  2、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习完了以后,及时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学法是: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习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可以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认识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习,但是不具体。我将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 复习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习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 通性;复习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 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与否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后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并加工的能力。

  (六) 课堂。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指正和批评。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4

  【课标解读】:

  课标对本节内容的具体要求: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标分析:本节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金属与金属矿物”中的内容。金属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学物质,通过学习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中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其规律,进一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化学基本观念,同时进一步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金属因为其原子结构的共同点,因此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而原子结构的不同点,导致其化学性质有差异,并通过实验,探究出其差异性规律,学会应用其差异性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化学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究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归纳出金属的化学共性。

  2.通过探究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的方法,能记住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应用其解释相关的化学问题

  3.通过分析金属与酸反应的特点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

  【重点知识】: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

  【核心内容】

  认识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差异性及其规律

  【需要发展的基本观念:】

  物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镁带、铁丝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铁与硫酸铜能反应事实,但这些知识是零碎不系统的,本节课应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和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常见金属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并认识不同金属活动性有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归纳出其活动性规律,并应用此规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问题。[教学过程]导入:

  [教师]调查学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材料在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你身边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学生】交流【教师】铝制品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除了因为炼铝成本降低,与其它金属相比,具有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强等优良性质,密度小是,抗腐蚀性能强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由此可见,我们要想更好的应用金属中,还必须全面的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金属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它们的化学性质有没有差异?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请认真阅读导学案上的学习目标。板书课题[学生]阅读学习目标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属如铁镁等是什么什么微粒构成的?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3号)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是?(2号)根据结构我们可以推测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你熟悉的金属都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学生]交流

  [教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镁、铁等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请同学交流一下这两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生]

  [教师]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发现,镁能在空气中燃烧,铁能在氧气中燃烧,我们再来看一下铜在高温下与氧气的反应,由此可见,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不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否相同,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差异,三种金属的活泼程度即活动性为:

  铝是我们广泛使用的金属,猜想一下铝能不能与氧气的反应呢?

  [教师]实验证明,铝在常温下也能和氧气反应,和哪种金属的活动性接近?试着写出铝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方程式。[教师]正因为铝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能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学生][教师]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剧烈程度是不一样的,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是不是也是的这样呢?实验室可以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其他金属能不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呢?我们选择镁、锌、铁、铜四种金属作为代表进行研究。

  【学生】观察,对比现象

  【教师】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大多数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不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请在导学案上写出反应方程式【学生】写方程式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置换反应概念,打比方,我代表镁单质,这两位同学坐在一起,分别是氢和氯,我发现氯好可爱,我想和氯在一起,于是呢,我就把氢置换出来了,氢变成单质氢气,我和氯结合生成了氯化镁,给这个反应起个名字,叫置换反应,下面哪个反应属于置换反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硫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活动性越强的,置换出氢所用的时间就越短,反应越快,什么样的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呢?如果在这个活动性顺序中排上稀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应该把氢排在哪个位置?【教师】归纳,我们可以根据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教师]铝与酸能反应,反应速率比镁慢比锌快,铝的活动性应该排在....银与盐酸不反应,银的活动性?

  [教师]如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呢?在前面我们学过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这个反应的类型是?根据我们刚才总结出来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这个反应为什么能发生呢,是不是都是这样呢,通过实验验证一下,铜能不能置换出硫酸铝溶液中的铝?由此可见,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也可帮助我们确定金属活动性。 【教师】我们如何比较铜银的活动性顺序?【学生】提出方案 【教师】我们可以利用铜与银的化合物溶液之间的反应来判断铜银的活动性。可选择铜与硝酸银溶液或银与硝酸铜溶液来进行实验【教师】演示铜与硝酸解溶液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银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

  【教师】化学家就是这样,通过实验利用置换反应比较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将其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总结出了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最强的是,最弱的是,在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谚语,真金不怕火炼,沙里淘金,你能用金属活动性解释一下吗?

  带领学生读,记,站起来记,记住的坐下。教师检测。 【归纳】在金属动性顺序中,越是排在前面的活动性越强,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溶液间的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稀盐酸、稀硫硫中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这三句话简单归纳就是,前强后弱,前换后(或强换弱)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金属可以与氧气、稀盐酸、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等多种物质反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同金属的原子结构有差异,导致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我们通过实验排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可以应用其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回扣目标你学会了吗?检测一下。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5

  一、设计思想

  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

  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却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习,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开展,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的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

  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

  ①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钠的重要性质。

  ②了解钠的制取。

  ③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以及钠的制取、存在和主要用途。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钠与水的反应。在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钠的制取以拓展视野的方式展示,让学生了解工业制取的原理。

  (2)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钠是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另外,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的原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预测钠具有强的还原性;还有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习惯及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最后本节内容安排在氯、溴、碘之后,而在镁之前,这样使学生在了解了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后,再了解典型的金属元素,这就为学生学习《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率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的活泼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已学习了氯、溴等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合理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

  我校属于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的基础较好,学习化学的兴趣较高,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能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的工业制取方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践调查,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实验探究教学、STS教学、阅读-分析-思考-结论的自主学习模式。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准备化学I教材、笔记本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新闻、图片、音像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1)多媒体设备

  (2)实物投影仪

  (3)实验展示台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镊子、滤纸、石棉网、铁架台、火柴、酒精灯、滴管、培养皿 实验试剂:金属钠、水、稀盐酸、酚酞、硫酸铜溶液

  八、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新闻资料]我们说生活之中有化学。如果大家平常多关注新闻,可以看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思考你从中发现或想到什么化学问题?

  网上信息摘录: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20xx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近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化

  学品专家赶来凑在一起,紧张地调查爆炸物的性质及研究“水雷”的处置对策。

  [问题讨论]:

  1. 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

  2. 为什么会发生爆炸(金属桶为什么会成为水雷)?

  3. 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4. 事故的启示是什么?

  生1:引起爆炸的物质可能是钠,因信息中“窜起亮黄色火苗”是钠元素的特征焰色反应。发生爆炸是因为钠与水发生了反应。

  生2:发生爆炸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了大量的气体,气体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生3:也有可能钠是爆炸物。

  生4:也有可能钠与水反应的生成产物是爆炸物。

  师:非常好,同学们提出很多的想法。钠是怎么样的物质?它能与水反应吗?若反应又生成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吧。

  活动2:实验演示,科学探究

  [实验](投影)取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成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的水的玻璃皿中。

  师:实验中我们到了什么现象?又得到什么结论?

  生5:实验现象是金属钠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同时发生嘶嘶的响声,溶液变为红色。结论有:说明钠的密度小,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反应有气体生成,生成的产物呈碱性。

  生6:生成的气体可能是H2,碱性物质可能是NaOH。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所得结论也比较合理。请大家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

  教师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又回到问题解决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模拟实验证明了钠与水能发生剧烈反应,但为什么模拟实验中钠与水没有发生爆炸,而新闻中却发生了爆炸? 生7:我觉得发生爆炸的原因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气,氢气在反应中燃烧从而发生爆炸。

  [知识拓展]爆炸原因分析:

  由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到会发生反应,尤其是当它遇到水的时候,会释放出氢气,氢气的着火点相当低,大量的金属钠在水里迅速的化学反应就会产生剧烈的爆炸,所以必须用煤油在储存罐里做隔离层。在珠江水面上发生爆炸的桶装金属钠就是因为在铁皮桶里起隔离作用的煤油泄漏,引起金属钠与空气和水接触造成的。

  活动3: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师: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试着讨论解决第3个问题:3.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生8:用炸药炸掉。

  生9:用灭火器处理。

  生10:把它们捞上来,再把桶浸在煤油中。

  师:有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请大家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他们的方法哪个更合理?或者提出自己的合理方案。

  归纳:实际做法:消防队员找来一个竹制的箩筐,在上面固定好缆绳,用来打捞铁桶。又找来一个较大的白色塑料桶,准备将打捞上来的铁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因为金属钠在煤油里是不会燃烧的。

  活动4:兴趣延续,自主提出学习内容

  针对这一新闻,大家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钠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生:我想知道钠的结构和用途是什么?

  生:我想知道哪些金属与钠的性质类似?

  生:我想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钠怎样保存?

  生:我还想知道钠是怎样制备出来的?

  生:我想知道新闻中的“水雷”从哪里来的?

  生:我想知道新闻中一桶钠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老师与学生一起就以上的知识点进行共同学习,下面以教学片断的形式对教材设计的重要部分进行展示)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过渡]钠能与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到会发生反应,那么钠还有其他的哪些性质? [交流与讨论]从钠的物质类别猜测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2、Cl2等)

  2.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4.与盐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一、钠的化学性质

  1. 钠与水反应

  2. 钠与非金属反应

  [实验2](投影)展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切开。用玻璃管插入钠块,观察颜色。

  [师]实验现象说明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师]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时能否反应呢?

  [实验3]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师]钠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物质,它是过氧化钠,反应式为:

  2Na+O2=Na2O2

  过氧化钠中钠的化合价是+1价,氧的化合价是-1价。

  [过渡]钠还能与其它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如氯气、硫等。

  [实验4]将2块钠放在一团棉花中,放入一个盛氯气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学时难点

  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有什么优良性能?

  【讲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

  【讨论】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吗?

  【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

  【设问】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活动】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应?

  【回答】金属铁和镁

  【投影】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提问】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应,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应条件上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回答】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表面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应,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

  【板书】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投影】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教师启发引导

  【回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解释】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应

  【提问】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

  【回答】用火烧

  【提问】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

  【讲述】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若金属表面发黑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为真金。

  【分析与讨论】

  1.比较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应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应,且反应现象越剧烈。

  【总结】我们知道了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镁铝、铁铜、金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投影】联系生活,铁制品易生锈,铝制品却不易生锈

  【提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回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提问】能不能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回答】不能,会破坏表面的氧化膜

  【过渡】以上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那么金属还可以与哪些物质反应呢?回想你家庭厨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铁或铝吗?

  【活动】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

  【投影】实验内容及实验过程中需观察注意的问题学生结束试验后

  【提问】请同学试着描述实验现象

  【回答】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

  【讲述】有气泡产生说明将稀盐酸加入到金属中后,产生了新物质,从而我们可以知道金属和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我们得到了金属的第二个化学性质二.金属能和酸反应(只介绍和盐酸硫酸的反应)

  【提问】根据现象,讨论,哪些金属能和酸反应,哪些不和酸反应?

  【回答】镁锌铁表面有气泡,能和酸反应;铜丝表面没现象,不能和酸反应

  【提问】根据是否能和酸反应,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哪类金属活泼些?

  【回答】能和酸反应的活泼些

  所以我们得出铜在这几种金属中最不活泼

  【设问】那么镁锌铁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又是怎样的呢?

  【提问】第三个问题,回想实验过程中镁锌铁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呢?

  【回答】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铁最慢

  所以镁比锌活泼,锌比铁活泼

  根据能不能和酸反应和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能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Mg>Zn>Fe>Cu

  【提问】学到这里,你能总结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吗?

  【总结】1.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判断

  2.金属是否与酸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几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是正2价的铁,亚铁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学生试着写出镁锌分别和盐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Mg +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提问】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角度分析,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总结】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表达式:A + BC = B+ AC判断依据: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练一练】:学过的反应中有置换反应吗?

  【提问】我们还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多变一‘’分解反应‘由一变多’

  练习;下面几个反应中哪些是置换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分解反应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投影;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

  2Cu+O2= 2CuO 4Al+3O2==2Al2O3

  Mg、Al>Fe、Cu>Au(金)

  二.金属和酸反应

  Mg+2HCl=MgCl2+H2↑ Mg+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Mg>Zn>Fe>Cu置换反应:判断依据: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壳中一些重要元素的丰度(含量)O、Si、Al、Fe、Ca、Na。 (2)复习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应用。

  (3)掌握Na、Al与O2反应的产物及其用途。

  (4)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5)对问题的分析能力。

  (6)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发生反应的内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激发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增强报效祖国的神圣责任感。

  二、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

  (1)在地壳中的含量最丰富的前4种元素是什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第38页图3-1,O、Si、Al、Fe、Ca。)

  (2)金属单质的一般物理性质包含: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思考与交流: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讨论等形式列举初中化学所学的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并结合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

  (2)分析课本第32页图3-2,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从实验现象讨论:镁条燃烧发生了什么反应?铜树、银树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们各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老师归纳: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有:金属与氧气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反应,下面我们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板书]

  一、金属与O2的反应

  1.钠与O2反应

  [学生实验1]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引导学生观察金属钠切开前的表面,与切开后进行比较)。通过观察,简单描述钠的物理性质。[学生归纳]钠的物理性质: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柔软(硬度小)。

  [学生实验2]钠放在玻璃燃烧匙上,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与加热前有何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要求写出学生实验

  1、2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学生归纳]

  实验1:4Na+O2常温2Na2O(白色)实验2:2Na+O2Δ2Na2O2(浅黄色)[现象]在实验2中,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老师归纳]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科学视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

  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演示实验]吹气生火(细节略)。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过氧化钠)原来,就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实验探究]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由刚才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和溶液变红可推知,Na2O2与水反应后生成了相应的NaOH和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引导学生对Na2O2中元素的价态分析;它和H2O、CO2反应时,电子转移情况的分析(H2O2对比)。][补充实验]在盛有少量酚酞试液的试管中加入Na2O2粉末,搅拌。(引导学生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并作出分析。)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实验说明了Na2O2与水反应生成碱性物质和具有漂白性。实际上,我们常用其来漂白织物、麦秆、羽毛等。思考:

  (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来做供氧剂,说明理由。

  (2)Na2O2应怎样保存?[板书]2.铝与O2反应

  [提问]铝与氧气能否反应?家庭常用的一些炊具(如铝锅)是铝制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与氧气发生反应呢?

  [实验探究]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有何现象?现象有何不同?如何解释?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讨论后归纳:加热未打磨的铝箔,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表面有氧化膜,因此不能燃烧)。加热已打磨的铝箔,铝箔也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打磨后的铝箔表面又很快形成氧化膜,阻止了铝的燃烧)。 4Al+3O2Δ2Al2O3(致密)[补充实验]将铝粉撒到酒精灯火焰上,可观察到铝的燃烧。

  [练习1]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练习2]完成下列方程式(答案如下):2Mg+O22MgO 3Fe+2O2点燃Fe3O4 2Cu+O2Δ2CuO 小结: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与氧气反应有何规律?

  四、作业设计

  课本第44页第2、3题;第45页第6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重点是Na、Al与O2的特殊性及应用;教学难点为Na2O2与H2O、CO2反应的本质;难点突破的方法可以从Na2O2中元素的价态分析,Na2O2与H2O、CO2反应时,电子转移情况(H2O对比),将是化解难点的妙方。

  六、本课例特色

  本课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两个探究实验:一是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吹气生火”),一是铝粉在酒精灯外焰燃烧的实验,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化学性质,而且能够与学生以往所学的知识形成冲突矛盾,引导学生积极地探索、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达到“教为了不教”的目的。另外,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吹气生火”,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的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第二课时]金属与水反应铝与碱反应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Na、Fe与H2O反应的特殊性;

  (2)深化并扩充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3)掌握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

  (4)实验操作能力、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5)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同“第一课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第一课时”)

  二、教学方式

  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法。

  三、教学过程

  [板书]

  二、金属与水反应

  [复习引入]列举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反应的本质,反应类型等。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那么活泼金属能否与水反应呢?[板书]1.钠与水反应

  学生实验探究:(1)Na和烧杯里的水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反应剧烈,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迅速游动,嘶嘶作响。

  (2)Na和滴有酚酞的水作用(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完成表格)。

  (3)Na和水作用放出的气体是什么?(收集装置如上图)(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完成表格)。2Na+2H2O2NaOH+H2↑现象原因反应方程式钠浮在水面上钠熔成小球钠四处游动嘶嘶作响反应后溶液变红色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尖锐爆鸣声[思考讨论]

  ①钠易和空气、水反应,实验室中应如何保存钠?(隔绝空气保存,即保存在煤油中。)

  ②为什么能将钠保存在煤油中?(钠容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必须将钠隔绝空气保存;钠不与煤油发生化学反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能够有效隔绝空气。)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CuSO4溶液中,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实验探究,观察到现象:反应剧烈,钠熔成小球,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动,嘶嘶作响,溶液中同时出现蓝色沉淀。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板书]2.镁和水反应

  学生实验: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水中,滴入几滴酚酞,观察现象,加热,观察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Mg+2H2OΔMg(OH)2↓+H2↑)[板书]3.铁和水反应

  [引入]家用的刀具、炊具多是铁制品,铁能否与水反应?

  [科学探究]铁能否与水反应?(如将烧红的铁块投入水中,现象如何?条件如何?)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并互相对比,评出最优方案。(引导学生从水蒸气的产生,水蒸气与铁粉反应——加热,反应产物的检验等导出课本第42页内容,图3-9。)[演示实验]铁粉与水蒸气的反应3Fe+4H2O(g)ΔFe3O4+4H2↑[小结]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与水反应有何规律?[板书]

  三、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

  [引入]活泼金属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能否与碱反应呢?

  [学生实验探究]将铝片分别放入装有稀盐酸溶液和NaOH溶液的两支试管中,观察现象,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师生共同归纳]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讨论]铝制品的使用对环境有何要求?[思考]以上两个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练习]1.不可以用来制作盛装浓烧碱溶液容器的材料是()。 A.铁B.铝C.塑料D.橡胶

  2.质量相同的两份铝粉,第一份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在同温同压下放出气体的体积比是()。 A.1∶1B.1∶2C.1∶3D.2∶3 3.新买的铝锅、铝壶用来烧开水时,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会变成黑色,这与水中含有下列哪种可溶性盐有关?() A.钠盐B.钾盐C.镁盐D.铁盐[板书]

  四、归纳

  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小结)。金属在反应的时候都作还原剂。金属活动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2)金属离子结合电子的能力弱强

  (3)跟氧的作用常温易被氧化常温干燥空气中不易被氧化

  (4)加热时能被氧化

  (5)跟水的作用:常温能置换水中的氢、在加热或跟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水中的氢

  (6)跟酸的作用:能把氢从酸(如盐酸或稀硫酸)中置换出来。能跟氧化性酸(浓硫酸、HNO3)反应

  (7)跟盐的反应:位于金属活动顺序前面的金属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四、作业设计

  课本第44页第

  1、4(2)题;课本第45页第

  5、7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重点是Na与H2O、盐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其应用;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特殊性及应用。教学难点为Al与NaOH反应的本质。难点突破的方法是应紧扣铝化合价变化的本质来分析,Al与酸、Al与碱反应都是呈现还原性,这是本质。

  六、本课例特色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为金属与水的反应,以及铝与碱的反应。而金属的选取介绍上也限于钠、铁以及铝。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8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

  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

  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

  物质 本色 观察到的颜色 是否

  变色 原因

  (猜想)

  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如(化学方程式):

  3Fe+2O2Fe3O4。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

  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 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

  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平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习化学真有用”。

  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金属

  是否有气体产生

  速度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试管中,有何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探究→交流→分析归纳→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好像是自己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感。

  知识情景再现

  ①观察漫画。

  ②补充素材:多媒体展示银戒指、铅、白金戒指与硫酸反应的现象。

  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

  ①Mg+2HCl=MgCl2+H2↑

  ②Zn+2HCl=ZnCl2+H2↑

  ③Fe+2HCl=FeCl2+H2↑

  问题1: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

  问题2: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

  借助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再现,有利于突破难点,扫清障碍。

  学生讨论、归纳

  反思小结:

  ①Mg、Fe、Zn、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②置换反应的定义。

  联想与运用:

  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

  a.CO+CuO=Cu+CO2

  b.Fe+CuSO4=FeSO4+Cu

  c.NH4HCO3=NH3↑+CO2↑+H2O↑

  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反思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

  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巩固与练习

  ①课本P14 1、3、4。

  ②课后小实验:Sn、Pb、Ag与稀盐酸反应。

  看似练习,实为伏笔,为下节课进一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搭台阶。

  第 二 课 时

  复习巩固

  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H2↑

  质疑激趣(小故事)

  奇怪的天平: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平,在天平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平保持平衡。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铝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平两端继续保持平衡。过一会儿,将铝球取出,天平慢慢地倾斜了。是天平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问题:为什么把铝球放入两烧杯中天平不能平衡?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学生猜想:可能是铝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

  学生验证猜想

  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②学生探究,完成下表:

  药品

  实验现象

  结论

  铝与硫酸铜溶液

  铝与硫酸镁溶液

  ③教师补充: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

  ④学生实验“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两个。

  反应物质

  实验现象

  结论

  ⑤学生交流。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平不平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反思小结

  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习与巩固

  1教材P14 5、6、7、8

  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3 CZnCl2 DAgCl

  3下表是某种常见的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g/cm)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0

  660.4

  良好

  良好

  良好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②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

  ③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④若这种金属就是铝,而有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铝等一些其他金属掺杂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

  执教: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中学 张建平

  点评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本课题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分析、归纳、小结等过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②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③能够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认识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②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联系;

  ③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计算能力,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一章的学习,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

  一、原理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的`关系。

  点燃

  [板书]

  例如:

  2H2+O2====== 2H2O化学计量数υ之比:2∶1∶2扩大NA倍:2NA ∶NA∶ 2NA物质的量之比:2mol∶1mol∶2mol

  [小结]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投影例题]

  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要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板书]

  二、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的原理进行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上题。

  [课件播放]

  2NaOH+H2SO4======Na2SO4+2H2O 21 0.1 mol n(H2SO4)v(NaOH)n(NaOH?v(H2SO4)n(H2SO4)n(H2SO4)?1?0.10mol?0.05mol

  2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 0.05 mol。

  [练习]上述反应中同时生成水多少mol?[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格式]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投影]

  [过度]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全面地学习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

  四、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习]

  在上述例题中,计算所需H2SO4的质量是多少?[学生活动]

  [投影]因为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根据m=n·M=0.05 mol×98 g·mol-1-1=4.9 g

  1答:所需H2SO4的质量为4.9 g。

  [投影]例2:将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

  (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浓盐(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状况)。[学生板演][课件播放]

  解:(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n(MnO2)=1m(软锰矿石)?w(MnO2)30g?76.6%...0.26molM(MnO2)87g?mol?

  1△4HCl(浓) + MnO2 ====== MnCl2 + 2H2O + Cl2↑ 41 ×V[HCl(aq)]

  0.26 mol

  4?0.26molV[HCl(aq)]=?0.087L

  1?12mol?L?112 mol·L-1△

  (2)4HCl(浓)+

  MnO2=======MnCl2+2H2O+Cl2

  1 0.26 moln(Cl2)

  0.26mol?1n(Cl2)=?0.26mol

  1V(Cl2)=n(Cl2)Vm=2.26mol×22.4L·mol=5.8L1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同种物质的单位要上下一致,其他有关物质的单位必须保持左右对应。如上述求Cl2体积的后一种方法中,MnO2的单位均用mol,Cl2的单位都用L。

  [小结]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第三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0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钠、铝的性质,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过对钠与氧气、铝与氧气的反应的学习,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从而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培养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与生活问题做出初步的解释。

  教学方法

  诱思设疑、实验探究法教学重点

  钠与氧气的反应。教学难点

  有关铝氧化膜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4/5是金属元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金属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投影板书]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

  1、初中学过的有关铁的性质。

  2、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学生]回顾、思考、探究。

  [思考与交流]自然界中的元素有哪两种存在形态?金属主要以什么形态存在?

  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探究。 [学生探究]教材P38 [思考与交流]

  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那些化学反应?

  2、分析图3-2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这些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金属在反应中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学生]思考与交流。

  (对于问题1,学生可能会围绕初中学过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金属与盐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等知识以及生活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对于问题2,学生一般能写出方程式,并能得出金属在反应中做还原剂的结论。)[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结论: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做还原剂。

  [引入]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些金属的共同性质,我们知道大多数金属能跟氧气发生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各自桌面上的仪器与药品,请特别注意金属钠的保存有什么不同?

  [学生]金属钠保存在一瓶液体中。

  [思考与交流]钠为什么要浸末在一瓶液体中?[学生]思考与交流

  (学生可能会想到钠会与空气反应,或是与空气中的水蒸汽反应,总之,钠保存在液体中是为了隔绝空气。)

  [教师]请大家闻一闻液体的气味,这种液体是什么物质?要注意闻气味的方法。 [学生]闻液体的气味,得出结论:钠保存在煤油中。

  [教师]既然大家都认为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空气,下面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钠,并探究钠到底能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反应的条件是什么?现象如何?请同学们做课本P39的实验3-1,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注意钠要用镊子取用,不能用手拿。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钠的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思考与交流]通过这个实验,能否归纳出钠的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 2

  1、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软,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熔点低。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钠的表面,看看与刚切开时有什么不同?[学生]钠的表面变暗并失去光泽。

  [问题探究]

  刚切开时看到钠有银白色光泽,但很快就变暗,并失去光泽,为什么?请大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这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注明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钠与氧气发生了反应:4Na + O2 == 2Na2O氧化剂是氧气,还原剂是金属钠。 [投影板书]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常温时钠与氧气很快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

  4Na + O2 == 2Na2O

  现象:钠的表面变暗并失去光泽。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钠在常温时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那么,如果加热,钠又会发生怎样的反应呢?下面我们把一小快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请大家做实验3-2并注意观察现象。 [学生]实验探究教材P39的实验3-2 [投影板书]

  (2)加热时,钠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固体——过氧化钠:2Na + O2 == Na2O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钠燃烧时的现象,要求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40科学视野: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

  [学生]阅读、思考、交流。 [教师]请同学们做下面的实验。

  [投影板书] [科学探究]取少量过氧化钠放入试管中,然后把水滴入试管,再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试管口,有什么现象?再往试管内滴加酚酞试液,又有何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做实验、观察并归纳实验现象:产生大量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后又变无色。说明过氧化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

  [教师]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变红色后又变无色的原因是过氧化钠有很强的氧化性,能使一些有色物质褪色,因此过氧化钠有漂白作用。(学生一般不能说出溶液褪色的原因,因此教师要适当说明)[教师]请大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方程式:2Na2O2 + 2H2O = 4NaOH + O2↑

  [教师]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写方程式: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教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这两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两个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过氧化钠。 [思考与交流]过氧化钠有什么特殊用途?利用了过氧化钠的哪些性质?

  [总结板书]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都产生氧气,因此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潜水艇在紧急情况下也可用过氧化钠来供氧;过氧化钠有漂白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物质。

  [思考与交流]你认为硫、氯气等活泼非金属单质能否与金属钠发生反应,如果能,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思考、讨论并写出方程式:

  2Na + S === Na2 S 2Na + Cl2 === 2NaCl

  [教师]注意反应的条件分别为研磨和点燃。

  [练习]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金属钠是银白色金属,硬度很大;B、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用酒精灯加热,金属钠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C、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D、金属钠的熔点很高。

  [教师]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镁、铝是三种相邻的活泼金属,我们已经知道金属钠常温下就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加热时燃烧,生成过氧化钠,镁在空气中也可以燃烧生成氧化镁,那么,铝的情况又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铝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板书]

  3、铝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与交流]铝是一种比铁还活泼的金属,铁在空气中很容易生锈,但是铝在空气中却能稳定存在,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交流,得出结论: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表面的氧化膜等。 [教师]镁和铝的表面都有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因此,在点燃镁带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更容易点燃,铝的情况如何呢?请大家动手进行课本P40的科学探究实验,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投影板书]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

  [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板书:

  现象: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一样。原因:铝箔的表面有一层氧化铝保护膜,氧化铝熔点高(20xx℃),铝熔化时(660℃),氧化铝并未熔化,固体氧化铝不仅包住了熔化的铝,而且还隔绝了空气与铝接触,阻碍了铝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

  [教师]既然铝表面的氧化膜能保护内层的铝,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可以象点燃镁带一样,先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那如果这样做,情况又会怎样呢?请大家继续课本的科学探究。

  [投影板书]再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以除去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再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呢?[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交流。 [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板书:

  现象: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原因:铝很活泼,除去原来的氧化膜后,在空气中又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 [教师]大家能否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其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说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生]写出方程式:4Al + 3O2 === 2Al2O3,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氧气和铝。 [思考与交流]怎样才能使铝燃烧起来?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见解,如把加热的铝伸入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用铝粉代替铝箔以增大接触面积等)

  [教师]同学们都很积极,所提的见解也很有新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查阅有关资料,也可以到实验室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探究,现在我们小结一下这节课的内容。

  [投影板书] 小结:思考与交流

  (1)根据金属钠、镁、铝与氧气的反应情况,结合已有的知识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推断其他金属能否与氧气反应?反应的条件、现象怎样?产物又如何?这些不同的情况与什么有关?[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板书:

  [结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情况与金属的活动性有关,按照金属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越来越难,反应条件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慢等。

  (2)是不是所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金属做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为什么?

  [结论]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金属都做还原剂,因为金属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反馈练习:

  1、下列关于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的火焰;B、钠燃烧时生成氧化钠;C、钠有很强的还原性;D、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2、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B、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C、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作还原剂。

  作业:课本P45第一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1

  课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且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可以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2.本课题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该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

  3.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来感受的。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联系实际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通过实验,并在置换反应概念和其他一些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钝化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保护层而使金属不易腐蚀或与其他物质反应;或经化学、电化学方法处理使金属由活泼变为不活泼状态的过程叫钝化。钝化的金属活动性大减,叫钝态或钝化态。例如用冷浓硝酸处理铝而生成坚密的氧化膜保护层即铝钝化的一种方法。

  铁与浓硫酸、浓硝酸接触,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称为铁的钝化。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这是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由于学生还没有盐的概念,因此教材中只能说“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具体例子来进行教学。

  5.可以通过对一些实例和习题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感受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作为有关金属能否在溶液中发生置换反应。

  铝与铁常温下和氧气反应的难易

  取一块铝片,用细砂纸打磨其部分位置,观察没有打磨及打磨部分的色泽。发现打磨后铝的色泽比没有打磨的色泽更光亮。过一段时间,两者色泽又变得一样。

  同样方法,用铁片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打磨前后的铁的不同及变化,则发现打磨后的铁不会变得与打磨前的铁一样。

  (1)从上述实验事实推测:铝和铁哪种物质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

  (3)在清洗铝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4)根据铝的这种抗锈蚀“特性”,试推测防止金属锈蚀可采用的一种方法。

  铝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由于铝有多种优良性能,因而铝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1)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 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合金构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

  (2)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

  (3)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4)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和银),在100 ℃~150 ℃时可制成薄于0.01 mm的铝箔。这些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还可制成铝丝、铝条,并能轧制各种铝制品。

  (5)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

  (6)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未状时的颜色多为黑色),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

  (7)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钡68%、铝粉28%、虫胶4%)。

  (8)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等。铝还用做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他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匀混合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炽烧而制成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9)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反射紫外线比银强,铝越纯,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10)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所以广播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也采用铝。

  “水”中长“铜树”

  取一支大试管,内装硫酸铜溶液。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稍加弯曲后,立即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后,剩余的铝丝上附着有大量的红色铜,就好像铜树,同时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

  (1)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

  (2)该实验说明铝和铜的化学性质哪种更活泼?

  (3)若一根质量为m1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过一段时间取出附有铜的铝丝,其质量为m2,试比较m1与m2的大小(相对原子质量请查课本)。

  (4)m1与m2的质量之差是不是生成的铜的质量,为什么?

  (5)溶液的颜色由蓝色变为无色,溶液的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法之一

  问题:如何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请你回忆: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浅绿色氯化亚铁溶液,把用砂纸打磨、擦亮的铝丝插入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无色。

  把一根光亮的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没有发现任何变化。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实验事实推测:铝、铜和铁的化学活动性强弱顺序。判断全属的活动性顺序方法之二

  问题:把铝片、铁片、铜片分别跟稀硫酸反应,哪种金属反应最快?

  实验:在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铝片、铁片、铜片,加入5 mL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铝跟酸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铁跟酸反应缓慢,铁片表面产生少量气泡。而铜片表面无任何变化。

  (1)写出本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推测铝、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为什么包括氢

  1865年,贝开托夫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金属和金属离子间互相置换能力的大小,以及金属跟酸、跟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首先确定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这个顺序里就已包括了氢。因为氢可以被位于它前面的金属从稀酸里置换出来,而氢也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而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这就是说,贝开托夫当时区分金属的活泼与不活泼,是以氢作为标准的。

  当然,早期的化学家把金属跟酸、跟水等反应的剧烈程度作为衡量金属活动性大小的标志是不严格的。准确的方法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而标准电极电势也是以氢电极定为零作为标准来测定的。标准电极电势为负值的金属比氢活泼;标准电极电势为正值的金属活动性小于氢。

  另外,氢的原子结构决定它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与碱金属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例如,氢具有还原性,能和大多数非金属反应显示+1价;等等。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因此把氢排进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性和金属活动性的区别和联系

  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气态原子失去电子成为气态阳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大小来衡量。

  金属的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应的难易,它是以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为依据的,从能量角度来看,金属的标准电极电势除了与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属的升华能(固态单质变为气态原子时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属阳离子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金属性强的元素,一般来说它的活动性也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钙的第一电离能要小,因此钠的金属性要比钙强。但是钙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比钠大,即钙的标准电极电势比钠要负,所以钙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大。铜和银也有类似上述的情况。由此可见,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两者概念是有区别的。

  铁生锈的条件

  问题: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实验:

  (1)如右图所示,在试管①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棉花球上,使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2)在试管②中放入铁钉,注入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蒸馏水要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

  (3)在试管③中加入少量干燥剂(袋装饼干等食品中放的小袋中有氯化钙干燥剂),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使铁钉只与空气接触。

  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

  (1)通过探究,你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能得出哪些结论?

  (2)通过上面对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你对防止铁制品锈蚀有什么建议?与同学们交流你所知道的各种防锈方法。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整理

  教学用品:

  试管、镊子、铜片、锌粒、铁丝、镁条、铝丝、稀盐酸、稀硫酸、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

  1、所有的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反应

  2、你知道它们和氧气反应的'条件吗?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镁、铝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

  铁、铜在升温时与氧气反应

  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请依据:金属能否与氧气反应,以及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出金属的活动性

  过渡:从氢气的实验室制法引导学生思考:

  1、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发生化学反应?

  2、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

  活动探究2:教师演示

  依据:

  根据金属能否与盐酸、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将金属分为活泼和不活泼金属。

  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总结化学方程式的特点

  教师小结:

  置换反应AB+C=A+CB

  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而熟悉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作为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习拓展金属的性质,而在本节学习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与氧气、与水反应、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胜、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习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方面: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金属钠是最典型的活泼金属,学好它的性质对其它活泼金属的学习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钠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本节课学习所涉及的一些方法如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是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所以方法教育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突破了传统元素化合物课堂中采用的结构——性质——存在——用途的一条线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及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选用“实验探究法”,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广泛用途引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金属钠的存放提出问题“金属钠为什么要存放在煤油中?”,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再用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归纳出钠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刻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与总结,认识实验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学会学习。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金属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质,所以在课的开始可让学生列举金属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之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金属从何而来?自然界中的金属以什么形态存在?此时还可通过多媒体打出几张金属矿石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讨论及观看图片学生发现只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存在,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这是与金属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即本节课讨论的重点内容(板书)。这样揭示出课题,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2.复习旧知,以旧带新。

  这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有关金属的反应,并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提问: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师生共同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盐反应;

  (2)金属与酸反应;

  (3)金属与氧气反应。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学生头脑中散乱的金属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金属钠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3.实验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应用实验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1)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初中曾经接触到一些金属如镁、铝、铁、铜等,在大家的桌上有一种新的金属——钠,找到它,并看一看它是如何保存的?学生通过观察和闻钠瓶中液体的气味,不难发现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那么我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钠存放在煤油中呢?为什么不能把它暴露在空气中或存放在水中呢?

  (2)猜想与假设:学生会想到也许金属钠会与氧气或水发生反应

  (3)实验验证:此时就可引导学生来做实验3-1,实验3-2,及实验3-3,在学生实验前我会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注意点。

  (4)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描述、归纳实验现象并总结得出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接下来我将引导他们阅读教材“科学视野”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拓宽知识面。

  (5)拓展延伸:在学习了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后,我可以顺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消防员,有人打119告诉你钠着火了,你该如何去灭火。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自己会分析得出钠着火只能用干沙子覆盖进行灭火而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不仅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了一个加深与巩固,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了成功感、喜悦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欲望。

  4、实验探究铝的性质

  对钠及其氧化物的学习告一段落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钠、镁、铁等与氧气的反应情况,金属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钠、镁之后,铁之前,大家预测一下铝与氧气反应的情形如何,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铝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学习。在观察铝箔的燃烧实验时,学生会发现铝箔燃烧不会像镁条燃烧后滴落下来,而是表面像有一层膜兜着。经过探究原因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氧化膜的存在使得性质活泼的铝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铝剧烈燃烧的现象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其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违反常规的结论,在探究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学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也就越广,取众人所长,考虑的问题就越全面,设计的方案就越完美。对探究的评价我会注意策略,多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对于违反常规的设计也不会立即否定,而是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或重新再试。

  5.整理归纳,强化方法

  在课的结尾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钠和铝的重要性质以及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方法,再将钠、铝与氧气的反应以及初中所学过的镁、铁、铜等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总之,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够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和适用条件。

  三、教学过程环节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置换反应,那么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几个置换反应,大家来判断一下产物是什么。 Zn+H2SO4=_______________ Cu+H2SO4=_______________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学生回答】锌与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可以知道铜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教师引导】既然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不同的。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环节二:新课讲授

  【学生实验】①铁与硫酸铜的反应;②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为什么? 【学生回答】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更活泼。

  【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 【学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让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第二种方法是让金属与酸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

  【教师引导】现有镁、铜、锌三种金属,利用上述实验方法,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判断镁、铜、锌三种金属谁的活动性更强吗? (药品:镁条、铜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小组讨论5分钟)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愿意说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

  小组①: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

  小组②: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MgCl2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两两反应,观察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活动性强弱。 ……

  【提出问题】请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且根据实验现象思考镁、铜、锌三种金属的活泼性是怎样的? (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安全。) 【学生回答】

  小组①:镁、锌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铜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并且镁与酸反应程度较锌与酸反应程度更剧烈,所以活泼性顺序为Mg>Zn>Cu。

  小组②:镁能够置换出ZnSO4溶液、CuSO4溶液中的锌和铜;锌能够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铜,和MgCl2溶液不反应;铜不与MgCl2溶液和ZnSO4溶液反应,所以活泼性顺序为Mg>Zn>Cu。 ……

  【教师引导】镁、锌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我们说它们比氢活泼;铜不能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我们说它不如氢活泼。那么,氢应排在哪个位置呢?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学生回答】氢排在镁、锌的后面,排在铜的前面。 【教师讲授】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提出问题】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看,金属所处的位置与活泼性有什么关系?排在H前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排在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学生回答】

  (1)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泼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环节三:巩固提高

  1.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1)铁和稀盐酸(2)铝和硫酸锌溶液(3)铁与硫酸铜晶体

  2.由此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适用条件是什么?解析: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1.(1)反应;(2)反应;(3)不反应

  2.由之前的实验可知,所有的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能够得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适用于溶液。环节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金属活动性顺序。

  布置作业:有一种“黄铜”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鉴别金与“愚人金”?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略)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新课导入3分钟 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习,你能说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呢?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

  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 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 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根据刚才的实验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

  (1)与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学生回答:将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硫酸铜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质(红色物质)出现,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结2分钟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6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钠、铝分别跟O2反应的有关性质

  2、了解铝的还原性,掌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的性质(跟氧气、水等反应)

  2、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

  教学重点

  1、钠与氧气、水的反应

  2、铝与氧气、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预习纲要

  【阅读分析】课本P46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分别写出四幅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形成铜树、

  2.镁条燃烧、

  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银树、

  4.镁条与盐酸反应。

  【思考与讨论】归纳: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是:通常能与

  等发生反应。

  课堂导学

  一、钠的化学性质

  (一)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1】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小刀切割绿豆大小一块金属钠,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的表面,以便与切后进行比较。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行。

  【实验—2】把绿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并加热。

  记录观察的现象:

  1、刚开始切割面有,迅速变,

  生成白色的(化学式为)

  解释: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热时钠首先接着,产生火焰,

  生成色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二)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3】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块绿豆大的钠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现象原因

  用镊子取一块黄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取其表面的煤油,投入到滴有几滴酚酞的冷水烧杯中

  1、钠在水面上

  2、钠成光亮的小球

  3、小球在水面上

  4、发出的响声,最后小球消失

  5、水溶液变色9、钠的密度

  10、钠的熔点

  11、反应剧烈产生的推动小球移动

  12、反应剧烈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气体

  13、有物质生成

  实验结论常温下,钠与水剧烈反应,生成和

  反应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问】实验室如何保存钠?保存的目的?

  二、铝的`化学性质

  (一)铝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4】

  1、用坩埚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0.1mm),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仔细观察。

  记录观察现象:

  2、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用坩埚夹住加热至熔化。又有什么现象呢?

  记录观察现象:

  解释:

  【问】这两个实验在操作上的不同点:

  铝与氧气反应方程式:

  【结论】铝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的致密氧化膜就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铝、镁等)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

  (二)铝和强碱溶液(NaOH)反应:(看视频)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Na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保存在水中

  B.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

  C.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

  D.密封,保存在煤油中

  2.下列实验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A.钠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暗,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

  B.用坩埚钳夹住打磨过的镁带,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

  C.用坩埚钳夹住铝箔在酒精灯上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D.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在酒精灯上加热红热,迅速伸进氧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红棕色的固体

  3.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中加热,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描述是( )

  ①金属钠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浅黄色固体物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④⑤

  4.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在其表面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Na2O B.NaOH C.Na2CO3 D.NaCl

  5.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试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是: ( )

  A.Na B.NaCl C.NaOH D.Na2O

  6.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颜色与其它三种的颜色不同,这种物质是:( )

  A. NaOH B. Na2O C. Na2O2 D. NaHCO3

  7.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

  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

  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

  8.下列关于金属铝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l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Al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

  C. 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发生剧烈燃烧

  D. Al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由于氧化膜的存在,熔化的Al并不滴落

  9、将绿豆大小的钠放入CuSO4溶液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见练习册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相关文章: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8-25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8-26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2-17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5篇12-18

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12-11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08-2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反思09-11

《金属的化学性质》高一化学教案08-25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