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
赞美他人是人际交往的一项重要手段,但对小学生而言,有的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有的不会夸赞他人,有的不好意思去赞美他人,通过这节课,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1.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本班学生每天在一起的时间大约有六个小时,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有时还一起生气,一起疯狂。这就需要学生去发现每位学生的不同优点与长处,也可看到他人的缺点与不足。
2.要善于准确地赞赏他人。当发现他人有优点、长处时,我们要去赞美他们,并讲出自己需要向你学习的地方,感受激励作用,使之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3.称赞别人要真诚。我们对他人的夸奖与称赞,必须是发自内心,讲出真情实感,让对方感到是真实的评价。
4.称赞、被称赞者都感到是一种幸福。当有人发现你的`长处优点加以称赞时,被称赞的人感到身心愉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称赞别人的人带着谦虚向学的心态去赞美他人也感到快乐、高兴,称赞被称赞彼此双方都感到一种幸福。
5.要学会当面称赞。学会当面赞美他人,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给胆怯的学生锻炼胆量的机会,为学生的今后发展做好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2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一名从未接触过心理教学教师,一直在不断的思考。对于本次目标和人生这一课的教学,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l、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我安排在头上贴五官的游戏。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本次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比如: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与目标对话,要求学生站起来,闭上眼睛想像5年后的那个自己就站在自己一米远的前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停顿10秒)?请你上前走进他,现在请你站在5年后的自己的位置,好上前去,走进他(停顿5秒)。好,现在你就是5年后的自己了,转个身来,面对现在的自己,未来的你想对现在的你说些什么?(停顿10秒)好,现在我们要从未来回到现实了,请你走回现在的自己的位置,好,转过身来,看看未来的自己,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停顿5秒)本来不是这么设计的,后来我把它重新设计,从而活跃气氛的目的达到了。
3、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我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问:“老师,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呀!”我就把自己的目标分享给学生,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以上是我在第一次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再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3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一门新生课程,要上好,要达到较好的效果,使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除了教学上的不断改进外仍需要我们做好以下的努力:
首先,学生观念要转变。学生首先要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上心理课时认真对待,全身心投入,该动时动,该说时说,就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教师观念要转变。上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打破传统的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1、创设心理情境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可见在“情境”中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因素之一。
再者,心理课堂可以说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告白,是生命节律的振动,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它需要在一种彼此尊重、接纳、信任的氛围中,放下个人的防卫意识,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分享,真诚地进行交流。因此我感觉若想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要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来调整和选择物理空间,以缩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进而营造一种适当的心理情境,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排列座位时可以不必拘泥于固定座位,可采“前后式”“扇面式”“自由结组式”等有利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沟通信息、传达感情的座位形式,甚至不必拘泥于学校范围内,到生活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
另外,为了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于课堂,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例如,我在三年级的《拒绝的艺术——学会说不》的心理课上,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在电脑中下载了一个郭冬临的小品《有事您说话》将学生们带入了因为“不”字说不出口而带来的烦恼和困惑。这种情境的设置是动态的、幽默的、令人深思的,学生们一下子被吸引了,不由自主的沉浸在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中,跟着小品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地体会到不说“不”的害处,又帮助主人公破译了重重关口,最后总结出只有学会拒绝的艺术,适当地说“不”,我们才不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强调如何合理适度地拒绝。在无知无觉、不着痕迹之间,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心理需要,成功地创设了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
2、恰当选择活动内容
若想上好一堂心理课,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心理教育课内容的选择,应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从生活逻辑和问题逻辑出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话题,找到他们最渴望得到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从而使活动起到良好的辅导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以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出发点,做一些课前的调查,或者根据学生来信选题,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只有来自学生的问题,学生才会觉得真实,教学才会有针对性。这样既不会无的放失,又可以为活动提供生动的素材。
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教师的眼光也不能局限于课本和课堂,要放眼社会。当今社会,学生接受信息已不限于课堂、学校和家庭,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他们课外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参与社会调查,甚至还有少数同学通过互联网索取资料。所以,一堂好的心理课,应该能结合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师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资料,加强信息的交流,使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扩大课堂信息量,拓展学生知识面,拓展心理教育功能。
3、采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因为年龄限制,中小学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决定了中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例如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活动过程中,教师只给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自强、自立、自信,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无论是何种形式,在心理健康活动中,教师都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述、讲解,使学生把活动课上所获取的心理体验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指导实践。即使是在教给学生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时,也应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去想办法,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以提示,最后帮助归纳、总结、补充和提炼。这种让学生自得自悟的方式显然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有意义得多,体会也深得多。
4、课堂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强调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而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活动课的核心,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成功与否,关键看能否激活学生的.心理历程,引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因此要重视教师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及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学生的讲话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思想,教师都应予以包容。
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作为教师,应倾情地参与活动,充分地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认真地倾听学生,耐心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经历内心的思考、内心的体验,有感而发,反映出真实心态,在这其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活动的每一步进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自我体验,获得情感的触动,愿意积极地进行自我探索,心理确实获得改善和提高,教师富有智慧和启发的课堂评价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心理教师平时要注意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同时还要关注兄弟学校的动态,吸取先进地区的经验,力求把课上得更好。
总之,若想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就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理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影响,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4
一、教学设计思路
心理学认为,自我是指对自己存在的察觉,即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本课的活动对象为初中七年级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正是这一心理活动最活跃、最激烈的时期。他们的同一性正处在混乱与和谐的边缘,时常会有一些激烈的冲突表现,比如一会儿自高自大,一会儿又自暴自弃。因此,让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在认知上使学生进一步认清自我,不管优点还是缺点都是自己的一部分;在情感上培养学生对自我的积极情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在行为上使学生能够通过自我反省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评价了解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本课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感悟分享、体验练习等活动形式。
围绕内容和目标,教师设计了三个螺旋上升的活动环节——学生通过找出“我的叶子”,初步学会悦纳自我;通过写出“我的词语”,全面地认识自我,充分地悦纳自我;通过制作”我的优势名片”,懂得要发挥优势,去展示自己独特的价值。在板书设计上,除了“习得性无助”和“上升式螺旋”这两个心理学术语是教师提出,其他内容均为学生作品和学生的话。
二、教学片段实录
活动一 我的叶子
(课前请学生找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通过欣赏绘本《落叶跳舞》导入,请学生相互描述叶子,同学们积极参与,气氛轻松、活跃。然后请学生六人一组,将叶子放在一起,找出自己的叶子。学生兴趣盎然,从组长的桌子上快速地找到了自己的叶子。之后是感悟分享环节,实录如下:)
师:你是怎样找到你的叶子的?能说说你的感想吗?
生1:我的叶子是我们组里最大的一片。
生2:与别人的叶子相比,我的叶子颜色很特别。它的颜色是紫色的。
生3:我的叶子是中间开叉的,它的形状和别人的叶子很不一样。
师:说得真好!一位哲学家也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每一片叶子都是那样独特,那样宝贵。在茫茫叶海中,它以独特的气质赢得了你的芳心,只因为它就是它,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片叶子。那么我们人呢?我们能在教室里找到两个性格或者长相一模一样的人吗?通过感受手中这片独特的叶子,联想到我们自己,你又有什么感悟?
生4: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生5: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生6:我现在觉得我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我更加喜欢这个独特的我了。
师:谢谢你们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感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着我们自己独特的价值,不会因为我们的某一优点而比别人更高贵,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某一处不足或某一次失败,就失去价值。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愉悦地接纳自己——“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
(学生齐声朗读“这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
【思考与分析】课前请学生欣赏绘本《落叶跳舞》,配以轻音乐,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灵动的心理氛围。描述并找出叶子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每一片叶子都是独特的,教师给每一位学生以平等的点评,强调每一片叶子都很独特,为他们创造了易于感受、易于激发的情境。感悟分享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叶子的独特联想到人的独一无二,教师让学生充分地分享他们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悦纳自我,积极、自觉地进行心理建构。
活动二 我的词语
(练习一,请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写出描述自己的词语,并数一数个数。练习二,请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分别用红笔和黑笔圈出表示优点和缺点的词,最后数出优缺点的个数。下面是小组活动环节,实录如下:)
师:经过了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进行小组讨论吧。在六人小组中,请组长组织大家轮流念出练习一中的词语。每个成员发言后,小组其他成员补充自己对发言者的认识。小组活动现在开始。
(学生进行热烈的小组讨论,教师在教室里进行巡视,参与各小组的讨论,肯定各同学的发言。)
师:经过刚才的小组讨论,我相信大家一定对自己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比比看,哪个小组的收获最大。请组长来汇报你们小组讨论的成果。
(教师先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个小组的“小组讨论成果汇报表”,请两位组长进行汇报。)
第二小组组长:我们组的任红丽同学在小组讨论后词语变多了,从6个变成了14个,他对自己的`了解更全面了。
师:任红丽同学,你能说说同学们都给你补充了哪些词语吗?
任红丽:他们说我虚心、无私、乐观、机智幽默、爱动脑筋、足智多谋、朝气蓬勃、初生牛犊不怕虎。
师:机智幽默这一特点是谁给你补充的?
(任红丽指该组一位同学)
师:你能告诉大家,他平时哪些行为体现了他的机智幽默吗?
小组成员:他平时总是笑嘻嘻的。
师:哦,原来你喜欢笑,还能让身边的人都感到快乐!
(第五小组成果展示,略。)
【思考与分析】小组讨论是本节课最重要的学生活动之一,教师给予了充裕的时间;组织学生以六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在课前定出每组组长,每组发一张“小组讨论成果汇报表”,以广泛地展示了小组成员的进步。教师始终及时地发现有困难的同学,并给他们充分的关注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悦纳自我,重拾自信。
三、教学反思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价值观日趋多元的社会,人的心理空间也日趋复杂,教师无法为学生设定不变的准则,因而要设法使学生从单纯接纳转变为自主选择。本节课我没有从外在的目标出发来设置活动,而是从主体自身的需要、兴趣、动机出发来组织和开展课程,学生作为心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主体自身始终处于活动的中心位置,活动的结果,如小组讨论后新认识到的特点、自己制作的优势名片等,都是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和心理的成长。本课学生的心理成长是在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中实现的,是学生能动性的活动过程。上课时,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学生的心理在何种程度上得到发展,最终依赖于主体自身的心理建构。这一切都说明“自主性”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精髓。
(二)以情境为中介
“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一心理发展的目标是无法通过直接传授知识达到的,而需要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情境。因此我设计了“我的叶子”、“我的词语”、“我的名片”这三个与自我认识紧密相关的环节。这些情境的设计把他们带入“可思可感”的境界,直指自身的心理世界,进而自主地建构自己的心理结构,生成自己的价值理念。比如,欣赏绘本《落叶跳舞》、描述自己喜欢的一片叶子,这些真切的情境氛围为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易于感受、易于激发的心理空间,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其探究的心向。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我认识到,学习总是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的,不同活动情境对心理的作用及引起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组织首先应该是情境的组织。情境的设计既是课程开展的前奏,也是维系课程的保障。
(三)以活动为载体
心理学研究和生活实践表明,人的心理品质是在活动中展示也是在活动中发展的。通过活动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最为真实,也最为自然。课前,我精心设计了自主性活动,但我发现,教师可以进行活动的设计和导向,却无法主宰活动的进程,更不能剥夺学生交流和选择的机会,因为这节课中学生分享感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优势名片时的话语和作品才是最让人感动的。本课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是通过教师的视频展示、自我示范、激发感悟等教育引导,使主体自身在活动中自主定向、自主选择、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是难以通过直接的“教”的方式来进行的。“教”只是提供外围的情境、提供有助于心理发展的心理空间、提供有助于学生自主选择的物质与精神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一种学生自我教育的课程,这种自主性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实现的。
(四)探索与提高
这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我在参加积极心理学的培训后,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付诸教学实践的一次尝试,获得了鼓励,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有时只满足于表面的回答,追求形式上的热烈,而对学生内心世界更深层次的关注不够。以后上课要在细节叙事中更多地展开,追问更深入,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世界,让课堂更具内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不是靠一堂课所能达到的。如何让积极心理学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则是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5
星移斗转,日月更迭,伴着新课改的强劲东风,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已走过三个春秋,回眸开课之初,没有新课标做导向,没有教材说明做参考,面对着没人尝试过的新兴学科,我如堕五里雾中,只是觉得它与思品课的界限不是泾渭分明,于是乎我就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对于活泼爱动,好奇心强的小学生而言,让他们静静地听着教师诸多的严肃说教,那种无奈、那种厌倦可想而知。面对学生或麻木或无动于衷的表情,我真的是心痛、自责, 每上完一节课心里都感觉不踏实,一种愧对学生,浪费学生生命的罪恶感时常向我袭来。渐渐地,一种改变自己上课现状的想法油然而生,于是我翻看了大量的外省(XX省心里健康教育工作启动晚,缺少成熟的经验)有关心理健康课的相关资料,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主动讨论、扮演角色、体验感情等方法,对学生实施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实践活动课。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型和活动目标有了清晰的认识后,我潜心琢磨,调整了教学方法,经过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现在学生再也不拒心理健康健康教育课于门外,反之,无论去哪个班级上课,都受到学生的欢迎。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由排斥到期待呢?经认真的反思,本人认为主要是在教育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课题导入注意创温馨的课堂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施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起搏器”,是诱发学生积极行动的外在因素。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导入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谈一下我常用的情境创设法。
1、歌曲导入法。孩子们都喜欢听音乐、听歌曲,我就抓住他们这一心理特点,课前使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歌曲,能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活动,如果录音机没准备好,我就发挥自己的特长,现场给孩子们唱,每每这时,都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孩子们快乐地边击掌,边随同我一起唱,很快地融入活动中。如:在《好朋友手拉手》一课的导入时,孩子们就随我唱起了“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这样学生在极其放松、自然、快乐的心境下不知不觉地进入活动主题。
2、设疑激趣法。小学生好奇心强,根据学生这一特点,在教授新课时,我常巧妙地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一旦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五年级教学《学会感恩》一课的情境创设时,就是用了设疑激趣法:“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谁愿意把你去过的,感觉最美的地方告诉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有说去过北京、上海大都市的,还有的说去过九寨沟、长白山等自然风景区的,气氛相当热烈。这时我抛砖引玉“无论同学们到哪旅游,都不会有比它有更美的地方,它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这个地方是哪呢?”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最后点出主题——“家”。
3、妙用故事法。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地吸引他们,启发其思考,这也是我惯用的导入新课法。
此外,我使用的情境创设还有多种,如:问题讨论法、情感感染法、开门见山法等等。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式,我都是能因年级而定、因活动内容而定,正因为情境的创设适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合了活动内容,才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要灵活,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丰富而繁杂,尤其我们长春版的教材有一部分内容不适合我们的学生,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时常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自行增删、调整教学内容,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关心的热点问题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会很投入地主动参与、积极探讨。从而实现心理上的成长。
三、关注体验和分享
体验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核心。从心理学上讲,体验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是体验者亲自参与活动,并用自己已有的经历和心理结构去理解、去感受、去构建,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去领悟。如:在教学三年级的《说声“对不起”》一课中,我就设计了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一个现实情境:下课了王明着急上厕所,匆忙的'往外走,不小心把李强的文具盒碰掉在地上,接下来让同学们先议一议,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然后在自找合作伙伴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样的真事经常发生在教室,他们能很真实的说出可能发生的两种情况,接着叫两组同学到台前分角色表演,表演前我有要求,即表演者要投入,把自己视为当事人;台下的同学边认真观看,边思考:你喜欢哪组同学的做法,为什么?学生表演的声情并茂,一种情况是:王明主动向李强说声对不起,并把地上的文具盒捡起来,李强说没关系,你又不是故意的,这样,由于王明能主动说对不起,两人没有发生任何冲突,而且还手拉手成为好朋友;另一种情况是:王明碰落李强的文具盒,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李强气急了,大声让王明把文具盒给捡起来,王明却说活该,不给你拣,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起来,险些大打出手。表演结束,表演者都谈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从中不难悟出:文明礼貌的语言、行为让人心生感动,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无礼、冲动、不肯包容的行为会使冲突升级,参与分角色表演的同学对“若冒犯了别人,能否主动说对不起”而产生的不同结果感同身受,相信通过这样的体验,今后遇到类似事件,这几位同学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台下的同学虽然没能设身处地的去表演,但他们通过观看,听表演者谈感受,还是分享了表演者的真实体验,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角色扮演、体验情感的活动方式,促进了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和提高。
总之,我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历史较短,关于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问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我将潜心学习,丰富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为进一步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做出不懈的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6
《认识害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放日的一个展示课,通过课堂教学,我对本节课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对这节课的几点反思: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选题应以生为本:
《认识害怕》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放日的一个展示课,这是一次对全体学生家长及中山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展示的活动,作为学校专职心理老师的我理所当然承担这一次的任务。心理教育课与其他学科的区别是无需受到教材的限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因此在选题上我有较高的自由度,但同时也让我感觉无从入手,不知道该选择哪个主题较好。于是我翻开我的咨询记录,发现有好几次,学生因为看到了电视、电影的一些恐怖的镜头,觉得非常害怕,于是来找我咨询,也有几次是家长因有亲人离世了,担心孩子会害怕,或者孩子在某段时间突然与家长讨论死亡,让家长觉得担心,因而来咨询室找我。其实每个小孩子心中都有很多的恐惧,当他们感到害怕的时候,大人可以如何帮助他们消除恐惧,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我把这次展示课的主题确定为——与低年级的学生谈恐惧。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从他们的实际问题出发,因此在构思教学设计前,对三(1)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最害怕是什么。同学们纷纷写下自己害怕的事物,有害怕老鼠、蛇及凶猛的动物的,也有害怕上台表演、黑夜、一个人在家。但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更多的同学填写了害怕“鬼、木乃伊、僵尸”等。怎样与三年级的学生说清楚这鬼魂等东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首先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如果引导不好,同学们会否更害怕了呢?而且当天有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听课,如果处理不好,家长又会有怎样的反映呢?于是,我在考虑这一内容是否应该回避?可是,再细想一下,这不是学生最需要引导、最需要帮助的部分吗?只要把握住原则,对学生来说还是受益匪浅的,而且也趁开放日这一机会指导家长和老师怎么跟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因此,我也把这一内容作为这节课的突破点,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吧。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学校心理科组的老师绞尽脑汁,上网查阅了许多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认识鬼魂等资料,并多次试教,反复讨论,反复修改教案,最后把握一个原则,让孩子知道有时之所以害怕是因为对事物不了解,当我们进一步了解后也许害怕就好有所减轻。并通过一个活动巧妙地让学生体验这一理念。课上下来,感觉效果好是很不错的。而且,课上也对三(1)班同学主要害怕的事物通过活动进行了梳理,希望能对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有更多的帮助。
二、《图画书》在本节课中的运用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整理女儿的书籍时,翻到了一套之前给她买的但还没有看过的书,这是美国知名儿童心理咨商师康娜莉雅?史贝蔓所创作的儿童情感教育绘本《我的感觉》,她用彩图和易懂的故事展现出各种情绪的表现寺征和相应的处理方式,里面的理念非常的好,而且小孩子容易理解,特别是其中的一本《我很害怕》给我的启发很大。它通过主人翁小熊的故事告诉我们害怕的.时候该做些什么?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看的,它的语言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很切合孩子的实际,学生读起来也感到很亲切和有兴趣,因此可把这故事在课堂上引用,作为这节课的总结归纳。除此之外,我还把书中的一些理念成为这一节课的主线,根据这些理念去设计活动,从而让学生了解、体验。如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害怕是一种冷冷的、紧紧的感觉”,“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就算是大人也有。”,“有时候,害怕也能保护我。”等。这样的设计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赞赏。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注重学生的体验
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让学生去体验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让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对这节课的感悟、思考也就不多,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比如,在第一次的试教,我通过让学生看各种情绪的图片,从而引入课题,当问学生害怕是怎样的感觉时,学生不大能说清楚。在对教案作出修改后,在第二次试教时,设置了一个情景,以抽签的形式请同学上来表演,每个人都有机会被抽中,这时每个学生心里都感到很紧张,害怕被抽中,也就是体验了一回轻度的害怕。当让学生谈谈刚才害怕的感觉时,学生能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就能表达出自己害怕时的感受,能说出“心蹦蹦地跳”、“发抖”、“心绷得很紧”等词语。还有在处理如何看待害怕鬼魂问题时,如果只是告诉学生当我们对鬼魂有更多的了解,害怕就会有所减轻,可能并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体会,但如果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有所体验,效果应该是事半功倍的。在这节课中,我们也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环节:拿着一个箱子,对里面的物品进行了较恐怖的描述:“它是从草丛里捉到的,长得满身疙瘩,摸起来冰凉冰凉的,闻起来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还会跳得很高。”然后请同学猜猜里面是什么,同学们都纷纷地猜测“它”也许是青蛙、蛤蟆、跳蚤,接着老师请同学把“它”给“捉”出来,这时很多同学都不敢去捉,感到很害怕。老师请一位自告奋勇的同学把“它”拿出来,发现是一个玩具——弹弹球。这时同学们都笑了,有的还吁了一口气。老师再问刚才觉得害怕的同学现在的心情,很多同学都说一点都不害怕了,老师从而引导: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害怕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这个事物,或听别人说他很恐怖,只要我们尝试去了解他,就会发现他并不那么可怕。好像很多同学听了鬼、外星人的故事会害怕,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听别人描述得很恐怖,或者看了些虚构的书、电影,从而会害怕,我当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尝试了解它,或者随着年纪的增长,对它们的认识多了,就没有那么害怕了。这巧妙的设计,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当他以后遇到觉得恐怖的事情时,也许能记得这节课的内容,从而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四、对本节课的思考
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希望达到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由于对事物的看法不一样、经历不一样,害怕的事物也不一样,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当同学害怕时,给予支持和安慰。”可是这一部分处理得还不够好,我只引导学生说当同学害怕时可以怎么做,但忽视了一种“同理心”的引导与培养,也就是让学生知道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感他人所感。因此学生还不是很懂得当同学害怕时如何给予他支持和安慰。此外,本节课家长也在听课,如果能调动起家长的资源,让学生与家长多些互动,比如说学生把害怕的事情告诉家长,家长现场安慰他,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更深刻。同时对家长来说,通过这一节课能把握正确对待孩子恐惧的方式方法,家长也受到了教育,并与孩子真情互动,相信效果将会更好。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7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在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对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的思路和做法是:
1、课堂导入最重要。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给学生创造了很多的发挥空间。每一堂心理健康课之前,我都会安排一名学生完成一次自我介绍。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对于这方面的能力,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活动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想做到形散神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沟通》一课,原来我的活动设计中,要求学生每个人背上夹一张纸到处找同学,配合完成。后来考虑到学生的调控情绪能力较差,极容易形成混乱。于是,我把游戏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换教室活动为座位传纸,有效的避免了混乱,从而也达到了说明道理,活跃气氛的目的。
3、坚守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高一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还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主动遵守纪律和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心声;要么封同闭自己,嘲笑讲出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保持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4、适当的自我开放
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有时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否则,将会导致角色混乱,得不偿失。
5、拓展延伸课堂,“里应外合”
(1)树形象。在学生眼里,“心理教师”的角色陌生而新鲜。学生对这一角色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并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心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状态和个性魅力,以及专业修养显得非常重要。
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以“模仿”为主,需要学习榜样,如果告诉学生“要合理的调节情绪”,自己却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就会想:“老师自己也做不到,那我们学了又有什么用呢?”因此,课堂内外,我都尽力表现得开朗、愉悦,给学生以理解和尊重。
(2)“心语录”。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心语录”,用它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也作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我要求学生每人都交本,但没有困惑可以什么也不写,这样有效的保护了交作业的同学。“心语录”上,他们把学习中、生活中、师生交往中不愉快的经历告诉我,我都会及时回复,并写上激励的话语,这都拉近了我与学生的之间的距离。时而他们也会把收集的.名人名言、精美文章上交上来,让我也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通过它随时与我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把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郁闷情绪宣泄出来。有位学生用长达两千多字的篇幅向我倾诉了自己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来回的文字交流中,他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我也在不断地审视自己,不断地成长。“心语录”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延伸,为师生交流、心理辅导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努力的一些做法、感想。当然,我的心理健康课还不成熟,仍存在许多的问题。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我会再继续努力!也希望老师和前辈们多多给我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8
回首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历程,可以说是学习相伴,潜心研究,大胆实践,勤于反思,努力调整。虽然有艰难独行时的困惑,但也有着乐此不疲的真切感受。
本学期的心理健康课,依据寒假时编写的心理校本教材开课。六个年级,八大主题均按计划完成任务。每一节课均注重活动和体验,课上运用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如常规训练活动、游戏、心理短剧、心灵故事、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声像资料等等。如:三年的《游戏中的智慧》一课,让学生亲自参与摸宝游戏,体会“规则”“方法”的重要;二年的《合作中成长》一课,从平日的值日生工作入手,直至学习、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刻体验到合作之花最美;六年级的《过目不忘你可以》一课,带领学生在图形记忆活动中体验过目不忘记的重要及记忆的好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运用,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五年级的《我心中理想的他(她)》属于青春期教育专题,从开始的学生哄笑、不自然,到后来的平常淡定表现中,每个孩子对找到了属于自己受欢迎形象……根据每一个主题的需要,我都会选择议生动有趣,又极富启发意义的心灵故事,或者是声像材料,因势利导,对学生的认知进行正强化,注重学生间的分享,淡化讲授,努力打造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生命课堂,真正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成长。
有时我也会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甚至会主动要求 “老师你呢?你以前是怎么样的?给我们说说啊!”当然我会慎重地把握自我开放的尺度,尽量起到锦上添花之效果。
让我成长更快的就参加吉林市心理健康教育“同课异构”活动,主题是“学会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进修学校王铁英主任的`指导下,从备课到试讲,再到录课,一次次的打磨,使我的心理课更有“心理味”了。目标的定位是发展性的,比如:感受、探索、体会、增强、学习等,只是追求学生有收获,有成长就行,而且努力地看到每一个孩子个体的差异。课上,注重学生的感受,巧妙地把握生成,当场演当场交流感受,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思想火花的碰撞。特别是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学生通过对比更能加深认识,从而形成正向的思维与价值观。即:“能正视自己不行,也是我能行”的认识。
我参加了“四叶草”心理工作室的绘画班学习,三个月中潜心研究“绘画投射技术”,“OH”卡牌的投射理念,让自己先行体验其中的奥妙,了解未知的自己。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咨询中,提升了咨询的技能与咨询的效果。本学期运用“绘画投射”咨询的师生近三十次,带给师生们更多的是愉悦,我也从中体验到了咨询的真正价值。
作专职心理教师已经一整年了,那套起初绞尽脑汁创编的心理校本教案,平日里有着不少修改之处。计划在这个暑假里,把它根据平日使用修改意见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有备于来学期的合理有效使用。
我的简单愿望————每一节心理课,都不让学生失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9
来自湛江的洪小灵老师教了《做个受欢迎的人》,我觉得选材非常好,利用芳芳和丹丹两个小朋友在旅游的表现,教育小朋友出门旅游注意要:守时、安全、谦让,之后,迁移到生活中,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礼貌、礼仪的教育。
我觉得,老师讲授这篇课文受到课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真真正正的受用。
1、广东作为改革开放较早的城市,经济相对发达,属旅游大省。假期很多家长都会带孩子去全国各地旅游。尤其广州和西藏通了火车,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和四川也是跟广东相邻。很多学生去过的地方,接触过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老师未必接触到。可是通讯发达,众多学生上网查阅的资料也很丰富,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可以让学生来解决。
2、估计学生会提出“衣衫不整”算不算没礼貌?——的确是的。“衣衫不整”并不是说衣服高档与否,而是有没有干净整齐。例如,扣子没扣好,裤腿卷着没放整齐,头发没梳好,穿拖鞋出门,胡子拉渣,穿背心……都算“衣衫不整”。一般说来,见客人或者去作客,都要打扮工整,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尊重人与否还包括行为:坐如钟、行如风、站如松……如果行为不端,对方会觉得不被尊重的。
3、也有孩子会疑问:平时跟大人去酒店饮茶、吃饭时候,我们这些孤独的独生子女有伴玩耍了,在酒店开心追逐算不算不讲礼貌?——是很没礼貌的表现,一是安全问题,服务员端的是热汤热菜,万一被撞翻,就很危险了。还有大人们在商量一些事情,被小孩子在旁边吵闹,也是很扫兴的。所以,在酒店适宜安静地坐着,除非酒店有可以活动的场所。
4、上学经常迟到是不是没礼貌?——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上课,经常迟到,是会影响大家的注意力,不单纯是耽误你个人功课的问题。所以,影响别人也是不礼貌的表现。同样,人家午休、太晚打电话也是不礼貌的表现;上下楼梯太响等行为都是不礼貌的,种种不考虑别人的行为,都不受人欢迎。
5 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书叔叔阿姨宠着爱着,时时被关心处处被照顾,家里有好吃的就让着孩子,有困难孩子不用分担。在家里是“中心人物”“宝贝”,凡事只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把人本性的“自私自利”“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可是,孩子最终是社会人,在社会中就不是家人宠爱的“宝贝”。必须是一个合格的社会“责任”人:有礼貌、守时、信守诺言、尊老爱幼、讲究文明、有修养等等,才可以成为受欢迎的人。《做个受欢迎的人》正好给孩子一支清醒剂。学生也很愿意学习的',谁都想做个受欢迎的人。教了这课后,很多学生都知道如何做个文明的学生了。
如何教育孩子做个受欢迎的人?很大程度靠品德老师对他们理智的教育。让孩子“识理”、“明理”,才“达礼”。《做个受欢迎的人》的设计意图就是让学生“识理”、“明理”而达到“达礼”的效果。
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评价丹丹和晓东旅游途中的言行,判断他们的是否;再根据他们自己的生活实际,用填表的方式反馈“在公共场合应该讲究那些礼节、礼仪”。使学生懂得做个受人欢迎是由点点滴滴的有礼貌的言行换来的。其中的情景教学,让学生表演“给客人敬茶斟酒”的细节:茶半杯不可满,手端着杯子的下半部分敬茶;待客人喝酒则要斟满杯,表示热情。学生兴趣盎然地表演“茶半酒满”后表示,他们不知道招呼客人吃喝也有规矩的,知道后会大方热情地招呼客人了。让学生知道礼仪、礼节,学生就会做的,文明的程度就高。被人称为“野”小孩子的,其实是他们没有文明的意识,不知道自己的言行不文明。所有的孩子都想做好却不知道怎么做。用具体的教学细节指导学生。力求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究,从中感受、体验、领悟生活的意义,体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自己的社会生活知识。培植强化道德情感,增进个体的社会学习能力。
教学精彩是学生讨论酒店追逐算不算不礼貌时很激烈。遗憾的是学生没见识过外宾,不知道外宾的任何礼节。阳春的永宁镇少数民族——苗族,很多学生经过老师提醒。调查后才知道苗族的生活习惯和汉族的不同之处,例如结婚,新娘即使夏天也要穿三件衣服,冬天则穿五件,称枕头为“过命锤”,马桶为“盛血痛”等。
学生的视野不是很宽阔,只能从身边的小事情讲起。让学生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学起做起。教学的遗憾是学生对一些生活的细节没留意,议论起来比较困难,他们自己不会判断是非,起来是从零开始学习,难度较大。应该提早很多时间预习学习,布置学生提早做一些有礼貌的行为,学起来或许会容易得多。备课要很一个学期系统备课,提早很多时间做准备,或许效果会更好。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0
从今学期开始担任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工作。
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
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整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其科学性。
“活动”和“体验”是心理活动课最核心的两个要素。
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的还不在于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心理情境,开展极富启发意义的活动,来造成个体内心的认知冲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潜意识存在的'心理体验,以达到实际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对于个体心理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教育是一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教育。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经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
1.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
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
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
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3.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
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给同学们同龄人的“故事”。
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
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
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
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经过实践沉淀下来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当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要真正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1
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
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以整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课体现其科学性。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经过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摸索、总结、思考、调整,我逐渐形成了以下的思路和想法:
一、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 :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
面对从未正式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从情绪感染到情绪升华,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坚持核心原则,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点在于活动中的`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应该坚持一个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行散神不散”,着重培养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学习和体验到对自己的终生发展有价值的核心观念。
三、聆听他人故事,因势利导:
心理健康教育课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获得的心理体验和感悟程度。
学生总是非常关注他人在同一问题上的表现,喜欢聆听他人的“故事”。
(1)心灵感悟:在课堂上,可以让同学们聆听同龄人的“故事”。
试图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别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并相信这些问题可以解决,进而学习和掌握方法。
其实学生在聆听的同时,也在审视自己。
(2)自我开放:如果心理教师能在适当和必要的时候,作真诚的自我剖析、自我开放,学生也会减轻自我防卫心理,真实地表达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
不过作为一名心理教师,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我开放应该有一定的原则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剧的创设,其初衷是让角色扮演者体会其中的情境冲突,在冲突中宣泄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
这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主体参与性,使他们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及时地运用课堂所学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成长。
当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发现和解决;要真正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需要更多、更强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2
现在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在任何阶段都与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我们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们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会给孩子脆弱的心灵造成多大的影响和负担,这是无法预料的'。特别是处于心理发展重要时期的小学生,由于自主能力尚弱,依赖性较强,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易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儿童的心理发展普遍存在着两大缺陷:一是创造力低于计算能力;二是对长辈及他人的施爱行为反应迟钝、冷淡,共情能力差。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应该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种办法。
一、在学科教学中注重渗透健康教育
二、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课上是老师,课下交朋友,尊重学生,维护他们的自尊,经常与他们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三、引导学生多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生活快乐而充实,健康而活泼。
四、家长与学校配合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3
我们的学生处在身心发育的时期,心理素质不稳定,情绪变化多,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出自独生子女的家庭,平时父母工作忙,孩子放学后只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面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独处现象的普遍存在,培养小学生如何健康独处非常关键的。
本节《当我独自一个时》的心理心理健康辅导活动活动课,为学生的独处经历创设交流平台,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独处能力。鼓励学生体验独处多样性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独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初步的独处能力,通过辅导活动,使学生树立“自护、自立、自律、自强”的意识。
活动课开始,我通过创设情境,体验独处情绪,进行一个软热身,情境体验,再漫话导入,揭示课题,因为我到这里是借班上课,所以对学生的独处心理设置一份问卷调查,从中暴露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这节活动课的重点。学生有了一定的独处能力,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通过贴切深切学生实际的一段录相,运用心理换位的形式,讨论交流,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自助互助共同分享独处的要领和方法。重点解决后,就是这节课的难点了。在初步学生四要领后,我设计了图片辨析这一环节运用法。通过学生的自己讨论交流,进行内在小结,从而让孩子们知道独处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千变万化,每一个人都会有独自一个人的时候,都有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危险等应急的事情,通过一段四川地震视频,进行提升,让学生们知道独处不仅需要胆量,更要我们的智慧。
当然,由于我是初次尝试这一学科的教学,所以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同行们多多指教,谢谢!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4
本课以青春的美为主线,从青春期是一个人由儿童向成人过渡必经的阶段,引出身体的各方面都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更加关注自己的容貌和形象了;然后从几方面去讨论如何使自己的容貌看上去更加完美,如充足的睡眠、科学的饮食、健康的体育运动等。其中,学生回答时提到的使用护肤品,教师在这也可以略点一下,它只能使容貌得到短暂的美;只有充足的睡眠、科学的饮食、健康的体育运动才是最持久有效的方法。
充足的睡眠这个环节,从一个短片段,让学生去讨论与分析睡眠的重要性,利用采访个别学生的形式,了解他们睡眠的'状况,使分析更有说服力。接着,用简洁而自然的语言过渡到科学的饮食这个环节;这个环节,首先利用了问卷与分享的形式,了解了学生平时喜爱吃的食物类型,然后教师出示十大垃圾食物名单,让学生对照自己喜爱吃的食物是什么食品,进一步去了解平衡膳食宝塔;最后,教师再给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健康与不健康食物。使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对于健康的体育运动这个环节,也是学生忽视的一个问题。教师采取互动的形式,请出了两名不同体型的学生进行1分钟的跳短绳练习,练习完成后让他们俩分别谈谈感受,体型较胖的同学练习后自己感觉很难受,经过了解,该学生平时锻炼的时间少,所以导致胖体型。而另外一名同学每天都进行锻炼,因而能保持良好的体质。
本节课从三个方面讨论分析了容貌、形象美如何获得,教师利用了秘笈传授给学生。并
提示了,不但要有外在美,内在方面的涵养也是很重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5
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无缺陷或者重大疾病,心里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也非常关键,生活中往往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发生者的心里出现了问题。一些来自学习、工作、生活上的压力,还有人际关系的羁绊,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心里健康,心里不健康做起事来真的很容易出错,甚至犯重大过错。
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心里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没有被解决过都是自己解决或者发泄掉了,但是对于现阶段的顶岗实习老师和学生,他们的心里健康问题真的很严重,也没有解决的途径,xx是一个完善的大学,有能正常进行的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学生可以通过预约接受心里辅导,即使现在定岗实习的老师们,xx也会关心我们的心里健康问题会不定时的发一些问卷调查的,即使反馈实习生的心里问题,但是在我实习期间,我发现很多学生做的错事,一大部分是因为学生心里出现的问题导致的,而老师批评和教导的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是单纯的`认为是学生这个年龄段犯错误比较多而已,或者说是不懂事。这个实习学校的五楼是有一个心里咨询室的,但是来这里已经一个月多了,并没有看到他打开过,相信那只是个摆设,如果学校都不重视学生心里健康问题,不去解决,哪怕才是初中生。难道等着把他们送到社会上去再去关注解决心里健康问题吗?那个时候人犯的错误就很多了。我希望能在孩子十多岁已经懂事的年龄关注并且告诉他们人心里健康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且出现问题去解决掉。
即使在顶岗实习的我们,既是老师也是学生,也会有一些心里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对以后做事也是不好的,实习已经过半,大多数学生基本已经适应实习生活的,接近两个月的时间相信也不是顺风顺水的吧,实习生,本来没有什么‘能力’和经验,人事处理也不太好,每个人的性格差异也有很多。心里出现很多问题,或者是感觉到烦恼,心烦,心累。说实话我最近就有一些心累的感觉,实习的第一个月,我感觉我是属于这个地方的,现在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觉得我不属于这里了,人事关系太复杂,很多道理他们哪里行的同,可是我就不理解。可能我比较偏执。不知道其他的实习老师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呢。不光是在实习期间,我希望我的学生身体好,学习成绩好,也希望他们的心里健康没有问题。即使我不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也是。
还有大概两个月的实习生活,我会继续努力,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调整出来,认真负责的教我的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去工作的,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接下来的时光不要辜负自己的期望。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范文05-25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5篇01-07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15篇)01-07
心理健康教育反思01-24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汇编15篇)01-19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通用25篇)03-20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合集15篇)01-19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通用15篇)01-16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反思集合15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