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信息技术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变速对话框及其功能;
2、掌握刁杰音调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变速对话框及其功能。
2、掌握刁杰音调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学校组织文艺汇演,班级要表演合唱《国旗,国旗真美丽》,随着原伴奏音乐练唱有好多同学感觉音调太高,唱不上去。今天,我们用AdobeAudition的功能把伴奏音乐调低,使伴奏和歌声的`音调协调一致,达到更完美的演唱效果。一起试试吧!
(二)新课教学
1、试听音乐。打开Adobe Audition。
2、设置变调参数。
(1)单击【效果】菜单→【时间和间距】→【变速(进程)】;
(2)单击【变调不变速】;
(3)单击【转换】项下拉按钮选择【无】,其他选择保留默认值,试听;
(4)再次单击【转换】项下的下拉按钮选择【2b】,把音高降低2个半音;
(5)单击【试听】按钮,单击【确定】并保存文件。
四、拓展延伸
比率值发生了改变意味着什么?不改变长度值是什么意思?
信息技术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管理“日志”,学会整理“相册”。
2.通过管理“日志”,整理“相册”,让学生清楚文章需要分类存放,图片需要具体说明,从而方便与人交流,从而使其成为我们真正交流的学习平台。
3.通过“我的空间”的管理,使学生形成文章、图片归类存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管理“我的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效学习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会管理“日志”,分类存放,对需要修改的日志进行编辑或删除;(2)掌握整理“相册”,修改照片信息并分类存放。
难点:学会对“相册”进行有效分类管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修改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的空间”单元第一课时,让大家发布的“猜谜语”吗?今天可是我们大家揭晓答案的时刻哦!那应该怎样来发布我们的答案呢?
谁来说说。
要对原来的日志进行修改,如何修改。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探究新知
1.管理博文
①日志修改
组织学生看书学习,对“猜谜语”日志进行答案的补充。
学生自主探究“管理日志”,将自己的谜语答案通过编辑补充完整(学生发的第一篇日志)
学生结果反馈
学生演示:师板过程:我的空间—日志—编辑—出现日志(填写答案)
师: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对先前的日志标题和内容进行修改,对于不要的日志我们可以删除。但如果删除日志,这篇日志的其他留言也会随之消失,因此我们要删除时,一定要慎重对待。
②日志分类
师:在编辑修改日志的过程中,你是如何理解第4步中的“分类发布”的。
学生思考,并谈谈自己对分类的看法和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分类的内涵。
师:日志上的信息使我们共享在个人空间上与好友交流的信息,日积月累,文章大幅度增加。如何让访问的好友更便捷的分享你提供的日志信息,我们可以对日志信息进行分类。
日志信息可以怎样分类?
一学生或师做演示:编辑—选择分类(新建分类)
问:新建分类根据什么而定义?
练习:进一步对有需要修改的日志,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完善,并将它们有效分类管理。
③日志管理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分类管理的效果。
补充:有好方法和建议和大家分享吗?
学生介绍自己的日志管理方法和经验。
2.管理“我的相册”
师:在个人空间中,除了日志可以表达信息与好友交流,相册也是我们在个人空间上发布信息的`主要手段。如何来对“相册”进行有效管理呢?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新知。
①相册管理
学习情况反馈
师:相册管理可以做些什么?
为什么要对相册进行管理?
学生思考、回答:完善相册信息,便于分享。
②相册分类
问:在图片管理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学生回答:需要分类。
师:日志多了,需要分类管理,照片也可以分类整理,照片怎样分类管理?
学生回答:转移到(选择相册)
教师引导:相册怎样新建?师演示过程。
提示:在照片上传的过程中,就应该对图片进行及时分类,做到随时高效管理照片文件。
小组合作:将自己喜欢的照片添加到相册,并进行分类管理。
学生演示。
③相册管理展示
评价:他(她)分了几类?合理吗?是否有建议?
他(她)的分类好在哪里?
学生交流信息。
三、课堂总结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是如何来管理自己个人空间的?你认为一个好的个人空间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你在管理个人空间时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结束语:通过同学们的精心地呵护和打理,老师相信每位同学都将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个人空间。老师要提醒大家,同学们平时要经常对自己的个人空间进行维护,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家园。
板书设计
管理“我的空间”
管理博文
管理“我的相册”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案3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智能ABC输入法”和在“写字板中输入文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快捷输入词语以及特殊词语、保存“写字板”里的内容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加强学生输入文字操作技能的训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实现信息技术课和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整个词语和“保存写字板里内容”的方法。难点是特殊词语的输入方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熟练使用“智能ABC输入法”在“写字板”中输入文字并保存文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知识迁移方法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帮助解决新的知识和问题,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通过探讨学习,受到思想品德等德育教育。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本册教材的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电脑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知识前已经学会了键盘操作知识,能够在“写字板”中输入汉字、数字和符号。因此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演示并加以指导,教学本节内容应该是水到渠成。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在本节信息课的教学中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但由于是农村孩子,家里几乎没有电脑,平日实际操作训练很少,因此学习兴趣浓厚但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2.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形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此外,小学生动作敏捷灵巧、协调平衡、学习风格多表现为视觉型和动觉型,计算机等直观设备能有效地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本课内容的学习与他们的认知风格相符合。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从写自我介绍入手,通过创设“想与远方同学交朋友吗?怎样介绍自己?”等现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师演示讲解操作,引导学生在“小试身手,比一比、赛一赛”游戏中和任务驱动中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练习输入自己的爱好和特殊词语“西安”等,以及巩固练习做一份详细的`自我介绍并保存在“写字版”里,使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学生在小试身手的比赛中和任务驱动的环境中学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在微机室和多媒体环境中进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象)先跟图上小朋友打声招呼。
根据学生回答,回顾5.12汶川大地震中抗震救灾小英雄的品质,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表扬平日用心读书,善于读书的学生。
2.(课件出示林浩的自我介绍)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3.(课件出示本节课的任务)在“写字板”中写一份“自我介绍”并把它保存起来。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从认识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入手,展示他的自我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师质疑,学生讨论
想一想:
1.想给大家具体介绍自己什么?
2.用“智能ABC输入法”能一次输入多个字的拼音吗?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可以介绍自己姓名,年龄,爱好等。(课件出示小窍门)你知道吗,为了提高速度,可以连续输入整个词语的拼音。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这一环节通过讨论为新授课做好准备。
(三)任务驱动,探究学习
学习输入整个词语的方法。
1.让学生自己试着输入词语:游泳、下棋、看书、打乒乓球等。
2.学生发现问题:可以找到词语“游泳”但没有整个词语“下棋”,教师随机讲解示范操作步骤。
3.教师讲明白原因。
4.(课件出示比一比谁更快)小试身手。
(1)打开“写字板”,在里面输入自己的爱好。
(2)输入词语:历史、古都。
(3)输入词语:莲藕。
教师提示:如果遇到困难可以互相帮助,想想解决办法。注意输入姿势端正,两手放平,避免使用“一指禅”输入。
学生会发现输入词语“莲藕”时有困难,教师借机突破难点(课件出示特殊词语的输入方法:要使用隔音符号,如“西安”的拼音“xi’an”,“莲藕”的拼音“lian’ou”)。随后教师讲解示范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这一环节中,先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教师再示范讲解,以加深学生印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办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意识。
保存“写字板”里的内容
课件出示操作方法:用鼠标单击菜单栏上的“文件”,选择“保存”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里选择保存位置,输入文件名,单击“保存”。
1.教师示范保存方法。
2.学生自主操作。
(四)巩固提高,动手实践
课件出示要求:在“写字板”中写一份“自我介绍”,可以包括下面几项内容:姓名、年龄、性别、学校、班级、特长、爱好、座右铭等。写完以后保存文件,和同学结成小组,大声朗读“自我介绍”,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通过写“自我介绍”并保存在“写字板”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
(五)学生交流收获,教师评价鼓励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自我介绍”及快捷输入词语的方法,特殊词语的使用方法。各小组展示作品,让学生自己评一评谁输入的又快又好。教师作适当提示,但不直接评价谁优谁差。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进一步练习使用“智能ABC输入法”,以提高打字速度。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恰当、及时的评价往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通过练习反馈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学生相互交流收获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于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操作正确熟练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对于后进生采取多鼓励,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感受成功的喜悦。
八、教学反思
1.思得:本课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情绪激动,思维活跃,勤于动手探究。学生从课堂上知道了快捷输入词语的方法,掌握了操作技巧,感悟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享受成功的喜悦。整个过程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核心,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达成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收到了信息技术课应有的教学效果。
2.思失:学生喜欢独自操作,不愿意受教师的导控。因此,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情绪有一定困难,甚至有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未必回应。偶尔会出现课堂气氛沉闷,互动不够。个别学生操作有一定困难。
3.思改: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低,教师应耐心引导他们解决疑难问题,避免学生因畏难而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应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同时为了避免课堂中常见的气氛沉闷,应尽量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乐学、学会、会学。
信息技术教案4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word里“页面设置”里“页边距”和“纸张”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在掌握以前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较灵活的应用该设置对页面进行调整。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操作,鼓励学生寻求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小探索计算机的兴趣。
3、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别人,虚心向别人
学习,同时又能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制作自己的胸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对word文本页面设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独立应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胸卡。
学具:
微机、自制胸卡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页面设置”中的“页边距”和“纸型”的设置,并能学以致用。利用生活中的实际物品进行本节新课的教学,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最后利用所学知识制作自己感兴趣的胸卡,培养学生的技能。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展开教学,满足学生的“发现”需要和“成就感”,同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进而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浓厚的兴趣。课堂中教师要恰当点拨及时引导,充分体现探索式课堂的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
五、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投影。
请看
(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那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息”。一、什么是信息?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节、信息活动(板书)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板书)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
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第三节、计算机网络
请看(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同时配解说)
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第四节、多媒体计算机向多媒体方向发展,那什么是多媒体呢?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出现同时配解说)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
网络及多媒体化: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信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从处理文字和数值,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讨论)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印度及美国),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第五节、回顾所学的内容:通过投影回顾(总结性的)
第六节、作业: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旋转出现)课后练习
1、书面练习:课后作业1-4,课后完成,下一次课抽查完成情况。
2、查找有关的资料:电脑报、上网、十万个为什么之等信息学科,培养自己的课外阅读和自习的能力。
第2课、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二课,属于常识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常用计算机
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及其作用。
难点: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三、课时安排:l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了解常用计算机的构成;
(2)认识计算机的主机、常用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4)了解主机的内部结构;
(5)学会对一台简易的计算机进行组装操作。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学生观察计算机,直观地认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扩展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有个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动手对计算机进行组装,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获得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五、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是以知识学习为主,内容较多,而且有些还是比较抽象的,学习时要结合实物、图片进行,使一些理念性的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事例。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打开机箱的主机。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台简易的电脑组装起来。
六、教学组织设计
通过猜谜语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设问和图片介绍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计算机。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由主机、输入部分、输出部分组成。通过让学生以产品介绍员的身份向同学介绍计算机各部分设备的名称和作用。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认识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装机小能手的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信息技术教案6
【教材分析】
从信息技术知识模块上看,本课是文字输入学习和网络浏览的知识整合。从任务内容上看,本课又是语文写作和信息技术学习的一个整合。让学生通过网站获取文字资料并用写字板编缉成一篇短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上的应用,培养学生网络浏览、文字输入、文字修饰、语言组织等多项能力。
从内容上看,本课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趣味植物”介绍怎样从网上寻找想要的资料;第二部分“为我所用”介绍怎样从网上获取文字信息到写字板中;第三部分“修改”介绍怎样完善这篇短文,并且提出尊重知识产权的初步做法。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时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上课前事先准备好动物相关网站,以便练习时提供给学生。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做,要注意些什么,以便理清制作思路。还可以让学生说说准备写什么动物,对于学生在中自已写的或修改的部分,应加以鼓励,以引导学生今后的创作活动的方向。
在使用写字板对文字进行处理的时候,突出编辑时几个键(光标定位键、回车键、退格键等)的使用,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对文字的美化操作可以通过对画图软件里美化操作的知识迁移来完成。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让学生掌握收藏网址和从网上下载图片、网页的方法。
(2)学会如何将每一网页中的其中一段文字拷贝到自己的文件中。
(3)学会写字板的字体设置。
2、信息素养:
(1)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
(2)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操
3、能力发展:
(1)培养学生在网上迅速搜集信息、保存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如何获取网上的文字资料教学难点:网上信息资料的筛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整合的任务。
1、出示各类奇特的植物图。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
2、对了,有很多同学都认识这些奇特的植物,那么同学们还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奇特的植物呢?知道这些图片是从哪里来的吗?
3、老师告诉你吧,这些图片都是从网上保存下来的。
4、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进行一次特殊的旅游,我们一起去"网上游植物园"(齐读)。
5、揭题。在我们旅游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掌握一个新的本领,那就是保存网上资料
设计意图: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撼,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打开中国科普网的网站。
2、大家可以快速的浏览这个网页。
3、你浏览到哪些信息?
4、网站上的信息还有很多,有些同学还想带回家去看,我们该怎么办呢?
5、小组间说说获取文字的方法(把它保存下来)
6、老师演示并讲解获取一段文字到写字板的过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突出“复制”操作的作用。
7、完成任务一:保存一篇有关“猪笼草”的材料。
8、学生作业 展示:展示你刚刚找出来的材料。设计意图:通过演示,突破难点,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采用边演示边操作的方法。教师在学生汇报中针对难点及时点拨质疑学生,学生在合用学习中突破难点。在汇报学习中,对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自觉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积极思考与人合作的学习精神。
三、综合运用,知识拓展。
1、要使它成为一篇完整的介绍,你觉得应增加些什么?
2、学生讨论(题目、自已想法,引用出处等)
3、老师示范如何对文字进行处理:光标定位键、回车键、退格键等按键的使用,以及对文字做一些字体,字号的设置等。
4、学生练习:在写字板中对事先保存的资料进行编辑,包括文字美化处理部分。
5、完成任务二:设计一篇有用的报道,包括对“猪笼草”的认识,以后自己的一些想法等。
6、学生演示。
设计意图:在巩固新授课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学生个性发展,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充分发挥想像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完成构建
1、学生作品展示,比一比哪位同学收集的资料最有价值,进行讨论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在作品展示中,相互评价,各抒己见,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在自我展示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作品展示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教师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赞扬,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感。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综合任务的完成没有归一的答案,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学生作品的过程中,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支持和帮助,使之在评价过程中逐步掌握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才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
【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语文、信息技术和思想品德三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内部整合。
2、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文字输入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4、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么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性的发展。
6、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能过意义建构,学生的技能不断加强,实效性强。教学活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策略丰富,实用而新颖,独特,突破了学生的认知障碍,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信息技术教案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子表格中的公式,并学会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的计算
3、学会使用自动填充柄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熟练的使用公式计算和使用自动求和按钮。具有在实际应用使用基本公式和函数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体会电子表格在数值运算中便捷性
3、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在表格中输入公式
2、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的计算。
(3)填充柄的使用。
2.教学难点:
1、用函数进行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2、填充柄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期末考试结束了,老师需要计算同学们的总分和平均分,但是手算速度比较慢,那我们这节课和同学们一起用表格来计算。
(二)讲授新课
一、电子表格中的的公式
我们要用表格进行计算,首先就要认识电子表格的公式。
1、课件出示电子表格的运算符和功能举例表格。让学生找出与平时数学计算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电子表格公式中只能使用小括号,小括号可以有多层,计算时与数学计算 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内层括号计算式优先计算原则。
3、电子表格的公式都是以“=”开头,
4、电子表格公式中要用到其它单元里的数据,可以公式中输入单元格地址。进行计算 时,自动从相应的单元格中获取数据进行计算。如果修改了单元格的.数值号,就会自动重新计算。
5、教师演示输入公式
(1)新建电子表格,在单元格B2、D2、F2中输入公式
(2)选定B2单元格,在编辑框中修改数值。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变化
6、学生练习输入公课本中31页的公式
二、用公式计算
1、教师演示用公式计算总分、平均分
(1)打开“成绩表”,在H2单元格输入总分
(2)在H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3+C3+D3+E3+F3+G3”,然后敲Enter键。
(3)在I2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平均分”,再在I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H3/6”.
(4)单击I3单元格,右击-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数值-小数位数2位-确定。将平均分设置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复制公式
(1)小组探究用复制公式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同学的总分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演示
三、自动计算
1、教师演示用函数自动计算每个月支出总和
(1)选定B3—G3单元格区域后,单击公式工具杨门女将中的自动求和按钮。
(2)选定H3单元后,先定区域的右下角就会显示一个黑色的小正方形,这个正方形为填充柄,向下拖动填充柄,就要以计算出所有月份的支出。
2、学生练习自动计算总分和平均分,同时用填充柄填充。
3、找学生演示。
4、小组探究计算每一科的最高分、最低分,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演示汇报
信息技术教案8
一、材料:直径65mm时钟齿轮1只,70×70×2(mm)有机玻璃板2块,自行车辐条5根,1号手电筒1只,131电动机1只,4×90(mm)铁棒1根,1.5mm粗铜丝及3mm螺丝若干。
二、制作:
1、将有机玻璃板加工成直径70mm的圆盘2只,中间各钻一个直径为4.5mm的孔,再按图一钻五个小孔,孔径以能恰恰插入辐条为好。
2、按图一安装线轮。将铁棒的两端用绞扳绞出螺纹后插入线轮。在齿轮上钻5个小孔,并在线轮的一个圆盘上钻相应的5个小孔,用螺丝螺母把齿轮(图二)和圆盘拧合在一起。
3、去掉手电简的.头部,把线轮插入手电筒,用螺母固定线轮,在铁棒的另一端用螺母定位。
4、将带有短齿杆的131电动机置于电简的适当位置并使齿杆与齿轮啮合,然后将电动机固定在电筒上。
5、取粗铜丝按图三折制成一个穿线架后焊接在电筒上。取细电线一段,穿入电筒接妥电路,由电筒的按钮开关控制电动机。
6、最后在线尾拴上一个用回形针改制的线尾夹。
三、使用:
收线时,右手握收线器,左手拉动风筝线,线轮飞速转动,一百多米的细线很快就能收入轮内了.
信息技术教案9
这是一个用饮料瓶和竹管做成的玩具。当水瓶灌满水之后,就会喷出水来并不断旋转,形成一环水帘。十分好看,跟我一起做好吗?
1.先准备一个装饮料的空塑料瓶和一根直径20mm、长250mm的竹管,饮料瓶最好用容量较大的,这样盛水多些。
制作时先在竹管两端中间按图一锯二道锯缝,再用刀削去上面半截(用刀操作要注意安全!)。
2.然后在竹管两端靠竹节的地方反方向稍偏上方各钻一个5mm的小孔,然后做两只橡胶或软木塞封口。
3.旋下盖,在瓶盖上钻一个直径2mm的孔,穿过一段500mm长的尼龙绳,下面缠一根直径4-5(mm)、长15mm的竹签(图二)。
4.在饮料瓶下端两侧对应位置分别钻一个直径20mm的圆孔,按图三将竹管穿入两个孔中露出的两端长度要相等,再浇上石蜡(或胶水)堵住接口,不让它漏水。
5.先用两根粗竹签插在竹管的'小孔里,在瓶内灌满水,旋紧瓶盖并把尼龙绳挂在横杆上,拔掉小孔里的竹签,水从相反方向的小洞喷出,推动水瓶旋转(图四)。如果只喷水而不旋转,说明水瓶较重、水流太小,这时只要把喷水洞钻大些就可以了。
本制作可以和绳道滑动装置结合,成为一个电动洒水装置。
信息技术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一节集造型表现和设计综合于一体的课程,这节课是学生在了解电脑知识和前一节电脑美术的基础知识上的一个拓
展。本课通过造型和丰富动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在以往尝试用手绘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动画技巧,利用电脑动画软件完成独特的多种图像功能,且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动画设置,结合电脑动画软件的优越性创作生动有趣的创作美术作品。
二、教学思路
电脑美术的多变性与设计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泉。而本课可以把平面静止的绘画作品制作成有趣的电脑动画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是一种诱惑。故本课可以采用先以“动画”入手,以“电脑绘画”深入教学,以“编辑故事的创新表现”为目的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建议
(一)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绘画承接上一节课的电脑美术知识导入新课。(或出示电脑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电脑动画》
(二)探究电脑绘画软件工具箱工具使用方法
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电脑美术知识。
2.先让学生看小鸟图片,然后运用软件工具,分析小鸟绘制特征。
3.学生尝试用软件工具绘画小鸟及背景。
4.对比教师运用工具绘制的'小鸟,巩固学生运用工具的灵活性。
5.研讨动画制作方案。逐一尝试两种动画方案,对比效果。
6.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两种不同的动画方式,完成独特的动画小鸟的其他身体部位或背景场景,使画面更为生动。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创作展示
集中展示动画作品,对学生提出创作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老师在少数的作品上可现场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艺术的现实运用
欣赏电脑动画作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图片或视频欣赏)
四、评价建议
1.能否根据自己的认知,运用电脑创作出大胆、独特的作品。
2.能否灵活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的基本技法技巧。
3.能否体验电脑动画带来的快乐。
信息技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求100以内偶数和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算法的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现实生活中不断重复做某件事的例子以及假设围棋挑战赛的过程来梳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从此类生活实际中提炼出循环求值的思想方法,即算法思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清晰思路,设计出解决某个问题的有限步骤,从而理解计算机是如何解决、处理某种问题的。
3.情境与价值观
让学生全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与其他同学积极合作交流,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在课堂上创设相应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努力营造一个轻松的、充满乐趣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放飞思维的翅膀,体会到学习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确立求100以内偶数和的算法设计思想,并将此算法设计思想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上述算法问题同样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另外,如何把人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渐成熟,对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等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对于如何将解决问题的思路转化成流程图,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可能还不很熟练,教师在课堂上要作进一步引导。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利用现实生活中不断重复做某事的事件,引导学生去探索求100以内偶数和的方法。在讲解解题方法时,我认为不宜直接把现成的算法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引导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求100以内某些数的和,从表面看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探索到的规律及平时所学的数学方法顺利求得答案。而计算机与人不同,它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用计算机语言描述出来。这是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一个重点,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训练学生,使学生逐渐学会分析问题,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步骤。本案例运用设想的围棋挑战赛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逐步引出求100以内偶数和的算法设计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今天在座的有50多位同学,假设今天都去参加围棋挑战赛,而我们要挑战的人就是围棋九段高手常昊,如果有同学挑战成功,那可就名扬天下,成为新一代围棋国手了。
师(引导):大家思考,通常这个过程会是怎么样的?
教师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往挑战赛的模式上想,提示学生可将过程简要地列出来。
师生:围棋挑战赛的过程可以描述为:
确定挑战的人数;
挑战者和常昊对阵较量;
一旦挑战成功,挑战者就可以成为新一代围棋国手;
步骤(2)(3)重复执行,直到最后一个挑战者。
师:在挑战赛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步骤(2)(3)是要重复做的,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重复部分要用循环结构来实现。
师:这个步骤重复到什么时候结束呢?
由学生讨论怎么确定循环的`次数,很明显,已知的挑战者个数是判断循环结束的条件。
根据讨论的结果,最后师生共同得出围棋挑战赛的算法和流程图(如图1)。
以围棋挑战赛的例子启发学生,求出100以内偶数和的算法。
师:根据此问题的特点,我们可以将问题细化为两种情况。
100以内所有数的和的算法。
师(引导):现在我们先来求100以内所有数的和,应该怎么办?
师生共同分析比较挑战赛赛程与此问题的异同,得出此问题的解决步骤:
设定一个变量sum表示和,初值为0;
再设定一个计数变量I,从1开始计数,同时它代表要相加的数;
I和sum相加,和保存在变量sum中
I累加
I大于100时输出sum的值,否则继续执行③④
求100个数中所有偶数的算法
师(引导):100以内的数相加的和我们已经能求出来了,但是我们只要100以内的偶数相加的和,那么怎么找出符合条件的偶数呢?
生:偶数是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我们可以将符合这个条件的数找出来。
师生讨论得出的寻找偶数的步骤:
①判断数I除以2是否余数为0
②和变量sum与数I相加得到新的和
③I累加,再次执行①
得出求100以内偶数和的算法
师(引导):100以内的数相加我们已求出算法,偶数也找出来了,能求100以内偶数的和了吗?具体算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能,将(2)中的语句放到(1)的循环语句中执行就可以了。
师生最终讨论得出的算法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各变量的定义与作用,如sum表示和,I既是计数变量又可以是用来求值的自然数。
因为循环次数已知,要加入一个循环控制变量I来计数,当I累加到满足条件的次数后退出循环。
小结
回顾以上案例,看似将某个问题转化为计算机语言描述算法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过程,但是,思路来源于生活,借助生活当中常见事例的解决方式,我们也可以很清晰地理解并得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信息技术教案12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特别是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本人在组织“环境保护”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局域网课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草原的利用和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2、教学对象分析
在绪论中,学生已经知道生物学向宏观方面发展就是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在“生态平衡”一课时,又学习了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危害以及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本节课要求学生识记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草原的利用和保护、我国特有的珍贵动植物和濒危的珍贵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理解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
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2.能力目标
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因特网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思路和教学软件设计
根据教材、教学对象分析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上交流→归纳小结→反馈评讲。通过语言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法、谈话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整堂课采用了3种教学软件。课前利用Frontpage20xx,制作了网站《保护绿色家园》,将教学中要利用的网上信息,通过超级链接的形式与网站中有关文字内容相连(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该部分文字,进入相关网站)还使用Javascript制作了留言板和四个专题交流室(如何保护森林和草原、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看法、如何保护动植物资源、如何使广州更美丽);课上使用IE5.0浏览器浏览全堂课的教学内容。考虑到网上传输速率较慢,课前将所要网上信息浏览一遍,课上使用IE5.0所有的非在线浏览方式组织教学。
5、教学程序设计
1、引导学生访问“黄河风情”站点。
2、提出问题:为什么古代的黄土高原富饶丰美,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而现在却是千沟万壑,满目疮痍?为什么黄河上游清澈明净,而下游却污涝混浊呢?
1、浏览“黄河风情”站点。由于乱伐森林,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被冲入黄河,造成下游河床逐年增高,形成世界罕见的“悬河”,极易造成洪涝灾害。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
自主探究
1、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①森林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哪些作用呢?
②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森林?
③草原的利用主要在哪些方面?
④草原的不合理利用,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草原?
⑤我国特有的珍贵动植物有哪些?
⑥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什么意义?
⑦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不是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唯一手段?为什么?
2、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适当帮助和指导,对学生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
1、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超级链接转入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
2、积极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3、浏览教师所提供的网站,并进一步深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①中国植物保护网
②植物科学之窗
③新疆草原存在问题
④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⑤上海野生动物园
网上交流
1、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交流,除对交流起组织作用外,还对交流作点评、导拔,以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将有代表性的学生学习结果转换到大屏幕上供全体学生交流。
将各自学习的结果,进入网络进行交流。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交流室的在线人数、交流对象选择进入不同的专题交流室对问题展开讨论。并采用语言等形式辅助网上交流。
归纳小结
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根据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2、联系上节课所学习的生态平衡的知识提出: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我们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以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1、认真做好笔记。
2、将知识内化。
3、进一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反馈评讲
根据计算机反馈的在线练习完成情况,对其中有共性的问题,作适当的评讲。
完成在线练习
6、教学体会
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6.1.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鼠标点击自由地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教学容量大为增加,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
6.2.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利用多媒体局域网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网上冲浪去寻找知识。通过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这培养了他们运用因特网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
6.3.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因材施教
我们以往都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网络教学可进行异步的交流和学习,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进度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知识,基础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得到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克服了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绘图工具栏中的常用工具,认识绘图时常用的各种基本图形。
能力目标:掌握利用工具栏中的工具绘制简单图形的方法。
情感目标:提高自我挑战意识,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绘图工具栏画出多彩的线段和多彩的圆。
教学难点:图形的旋转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幻灯片呈现小鸡的图片
2、让我们一起来观察,这只小鸡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呢?
小鸡的头和眼睛都是圆形,可是这两个圆形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再看一下组成小鸡脚的这几条直线有什么不同?
3、这些都是怎样画出来的呢?你想学会吗?
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图形工具百宝箱》吧!(板书课题)
1、观察组成图片的图形
2、想利用一个有趣的谜语给学生创设有益于探索的情境,在文体情境的不同细节中,设计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建议和暗示,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启发探究,技巧点拨
1、师带领认识绘图工具栏
2、师演示各种图像的.画法
3、线段
4、圆(按shift)
5、多种图形
1、一起认识绘图工具栏
2、观察
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1、那你就用这些工具画一个你喜欢的物体
2、小组同学可以相互帮助
3、老师巡视
1学生自由画
2、有麻烦向老师请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
2、指名说:你是怎样填充的颜色的?
表扬(双击-设置自选图形格式)提出疑问
解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创作,展示
1、问题都解决了,就让我们带着你的收获,去尽情描绘你心中的蓝图吧!
学生完善自己的作品
2、老师评比台
3、时间到了,让我们休息一下,放下手中的鼠标,欣赏一下大家的作品!
4、展示学生作品
(你是怎样想到创作这样一幅作品的呢?)
(谁想为他的作品做一下点评)
1、学生完成作品。
欣赏作品,
点评作品增加学生信心,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
梳理,拓展延伸1、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收获了知识还绘制出了美丽的作品,真是了不起!谁来说一下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答……)
2、相信凭借咱们同学的聪明才智课下一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就让我们用这迷人的图形工具百宝箱,绘制己丰富的理想吧!
板书
设计第7课图形工具百宝箱
教后反思
这节课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效果很乐观,所有学生能及时掌握。
信息技术教案14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的进行德育渗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要落实这些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合的,而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原理上的“任务驱动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转变学习方式。
本课以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和任务练习,力求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通过学习画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处理图形的基本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打下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翻转和旋转》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 小学版 第1册》《龙宫寻宝》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翻转和旋转图形,在学会了缩放、复制、删除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画图程序的图形处理功能——翻转和旋转,这是图形处理的特殊技法。除了学会具体的操作技能外,学生还要对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90度、180度、270度)的含义深入理解,才能根据图形处理的需要准确地进行翻转和旋转。
本课是“指挥计算机画画”这单元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学习完这一课,学生将进入综合创作电脑绘画作品的阶段,所以,学好这一课能够帮助学生创作更好的作品,提高学生电脑绘画的水平,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线条、图形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形及为图形着色的方法,已经对画图程序有了初步的认识。目前是刚刚接触画图程序的图形处理功能,会使用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减工具选定图形并进行缩放、复制、删除,对图形处理这部分也很有兴趣,知道了画图程序不仅能画画,还有很多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神奇功能——图形处理。班内有一半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操作不熟练。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没有水平和垂直的概念,但是知道轴对称图形。他们还没有学过角,没有角度的概念,不知道90度、180度和270度,但是通过学习钟表,他们已经了解了旋转,顺时针和逆时针。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手段:教具 板书
技术准备:学生的技术准备:硬件:机房所有机器能正常使用
软件:学生练习用的文件
教师的技术准备:flash、展示用的图片、机房网络教室软件的正常使用
教具:“福”字、4个箭头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
1、熟练使用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选定图形
2、掌握翻转和旋转图形的方法
3、理解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通过亲自上机实验,找到翻转和旋转图形的方法,体会探索的乐趣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敢于实践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贴春联等练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风俗的认识。通过创设情境和画面优美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问题框架(可选项)
基本问题:如何翻转这些错误的路标?怎样用这四个一模一样的半圆形组成一个风车呢?
内容问题: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是让图形怎样翻转?
按一定角度旋转是让图形往哪边旋转?
拓展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这只小老鼠的图形经过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以后得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北京很多公园都会有庙会,你们去过庙会吗?庙会上都有什么呀?今年春节,我就带着自己的小侄女去龙潭湖逛庙会了,她看到很多孩子手里拿的风车很有趣,非要买一个,可是我们不知道风车店在哪,于是就拿出了手里的地图。
[出示地图图片]
师:你们看看这张地图,按照地图上路标的指示能不能到达风车店呢?
生:能。不能。
师:你再仔细观察一下。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有些路标的方向指错了。
师:你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如何让这些错误的路标改变方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技能:翻转和旋转
[板书]翻转和旋转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逛庙会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教学内容)
二、自主学习探究,归纳总结知识
1、翻转
师:前面我们学习移动图形、改变图形大小、复制图形时都要遵循一个什么原则?
生:先选定再操作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翻转图形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即先选定路标,再翻转。
[板书]先选定再操作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己试一试将错误的路标转过来。
[出示幻灯片]提示:1、从菜单栏里查找翻转路标的方法
2、通过鼠标右键单击调出快捷菜单查找翻转路标的方法
生:自己朗读提示
[实践1] 打开“路标”文件,将错误的路标翻转过来
(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实践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通过在电脑中反复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师:打扰同学们了,我们先做到这,有些同学已经找到解决的方法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讲解,演示,将地图中一个错误的路标翻转过来(图像—翻转和旋转—垂直翻转)
生2:讲解,演示,将地图中错误的路标翻转过来(单击鼠标右键打开快捷菜单—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翻转和旋转—水平翻转)
师:都谁也找到方法了?说明你们很聪明,动手能力很强。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问刚才的这两位小老师?
生:举手。没有。
师:下面你继续完成任务,让同组的另一个人操作,边做边思考: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是让图形怎样翻转?
(巩固知识,照顾两个人用一台电脑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练习时间。并给那些动手能力强、操作快的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练习看到知识的本质,深入理解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师: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是让图形怎样翻转呢?出示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生:左右。上下。
[板书] 水平 左右
垂直 上下
师:同学们帮我们把地图修改好了以后,我们就顺利的到达了风车店,风车店的风车可真多呀![出示风车图片]这些大风车都是由哪个图形组成的呢?要想用四个半圆形组成一个大风车就要用到旋转。
旋转图形也要遵循先选定图形再旋转的原则,在翻转和旋转对话框中单击“按一定角度旋转”,下面又有三种选项,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作用。
打开“风车”文件
生:阅读文件中的实践要求
[实践2] 打开“风车”文件,按要求旋转图形,并用旋转后的图形拼成一个风车。
(学生自己按照要求完成实践2,教师巡视指导。考察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谁已经把风车拼好了?你们真了不起!
[展示作品]
师:说一说他拼的风车怎么样?
生:他的风车拼对了,而且没有缝隙,拼得很好。
师:你能把你的操作方法给大家讲一讲吗?
生:讲解并演示,将2号半圆形旋转90度,3号半圆形旋转180度,拼风车。
师:这位小老师讲得清楚吗?你们还有不会的吗?赶快问问他?最后一个图形不用演示,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做出来了。下面就请你们继续完成任务,换一个人操作,也是边做边思考,按一定角度旋转是让图形往哪边转的?
(巩固知识,照顾两个人用一台电脑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练习时间。并给那些动手能力强、操作快的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练习看到知识的本质,深入理解按一定角度旋转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师:按一定角度旋转是让图形往哪边旋转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播放]
请你认真观察图形的旋转和钟表上时针的转动。
生:顺时针旋转
[板书] 顺时针旋转
(通过播放帮助学生理解按一定角度旋转90度、180度、270度的含义。)
师:翻转和旋转的含义你们都明白了吗?那么老师考考你们?打开“旋转和翻转对比”文件,请同学们思考这只小老鼠的图形经过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以后得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演示讲解,将图形分别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后,让学生观察对比。
生:不一样。
(加深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知道对于有些图形而言,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的效果不同,要加以区别。)
三、综合练习,巩固知识
1、贴春联、贴“福”字
师:过春节的时候除了逛庙会的风俗外,家家是不是都会在大门上贴上“福”字和春联?
老师这里有个“福”字,生活中我们怎样贴“福”字?
生:倒着贴
师:有倒着贴,也有正着贴的。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生:福到了。
师:谁能到黑板上把这个“福”字贴一贴?
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贴“福”字
师:打开“过年”文件,把“福”字分别贴在每扇门上,把对联贴在墙上
生:完成练习。
(巩固知识,并通过贴春联、贴“福”字的练习,增强学生对传统风俗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展示学生作品]
生:纠正作品中的错误。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操作过程)
生1:“福”字倒着贴,旋转90度,正着贴旋转270度。
生2:对联应该旋转180度。
生3:对联还可以先垂直翻转,再水平翻转,
2、拼图
师:在庙会上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买回了一个拼图,请你打开拼图文件,咱们一起拼一拼。
生:完成拼图。
[展示学生作品]
师:他拼得对吗?
生:对。
师:都谁已经拼好了?你们真聪明!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操作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操作过程)
生1:水平翻转。
生2:垂直翻转。
生3:旋转90度。
生4:旋转270度。
四、总结
师:最后我们回忆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谁说说你今天都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了翻转和旋转,知道水平翻转是左右翻转,垂直翻转是上下翻转。旋转是顺时针旋转。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原则:
激励性、多向性、综合性、全程性
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2、学生之间互评
3、教师点评
评价量规
1、正确完成练习,作品应符合生活中的实际效果,符合原图的效果,不应出现错误,如对联贴完后不应出现上下颠倒或左右颠倒的情况。
2、操作方法多样化,一题多解,翻转与旋转相结合,灵活运用。
根据上述标准,主要采取口头回答和口头评价。
信息技术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2、初步了解窗口的基本组成。
3、学会鼠标的拖放。
4、了解玩纸牌游戏的规则。
教学重点:
了解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从开始菜单进入程序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先复习开机的过程,再出示纸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设问:怎么样才能找到纸牌游戏?引入从“开始”菜单进入纸牌游戏。
从开始按钮进入程序是Windows较为常用的方法,因此学生必须掌握。由于学生接触计算机才一课时,鼠标的操作不熟练,学生难以将鼠标移到特定的选项上,所以教师因留给学生一定的操作时间。
教师演示进入纸牌的过程,让学生尝试进入纸牌游戏及其它一些程序。
此课时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下纸牌窗口的组成。介绍纸牌游戏的基本规则时,教师应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注意讲清楚鼠标的拖放动作。教师可以演示鼠标的拖放过程,注意应让学生明白在拖动时不能松开鼠标。
【信息技术教案】相关文章:
信息技术教案09-01
信息技术的教案01-04
信息技术教案11-09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8-2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8-26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12-04
【热】信息技术教案12-14
信息技术教案【推荐】12-13
【精】信息技术教案12-21
信息技术教案【热】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