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学生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学生语文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学生语文教案1
教学目的:
一.通过诵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捷地复述文章内容
二.感受娃丽关爱别人的美妙心灵,做一个有优秀品格的小公民
三.细心诵读课文,理清思绪,培育自己读与复述的本领
四.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末了能有情感的诵读课文教学重点:领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进程:
1.导入新课
一.课前导入:同砚如今是怎么样和你的同伙、亲戚联络的?(打电话、发短讯、发邮件、写信)在之前人们又是用哪些体例进行联络?(至多的是写信)写信就得用到信箱,信箱的作用是什么?
那末,今日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么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16.信箱
2.通读全文,概括主旨
1. 出示题目: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首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产生了什么事?
2. 在浏览中,碰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效果
3. 搜检浏览效果(回答得好的实时给与表彰)
3.再细心诵读,解决问题
1. 诵读浏览提醒,以后解决提醒中的三个题目:
a. 哥哥、娃丽各是怎么样对待这封信的?
b. 娃丽为何拿到了和哥哥如出一辙的钥匙?
c. 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甚么?
二.请同砚逐一回答,找出相干段落,分角色诵读(师做适宜的指点诵读)
从中剖析并领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惟品质
4.总结全文,谈感受
一.依据板书复述课文
二.学习了本课你有甚么感受?
三.结合实际:假设是你碰到了相似的事,你会怎样做?
5.课后功课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三年级学生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灰雀失而复回的故事,学习小男孩用送回灰雀的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诚实品质,感受列宁对孩子、对鸟类的爱。
2、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男孩是诚实的?”
【教学难点】
小男孩第一天离开列宁后是怎样想的?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讲:同学们,你们看正向我们走来的这位老人就是列宁,他不但善良,和蔼可亲,而且他还非常喜爱小动物,今天我们就学习《灰雀》(板书课题)。
2、开门见山:
今天我们学《灰雀》,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教学意图:导入激趣。老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看看用哪种方法更好。
二、预习课文
1、出示学习方法:
⑴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看哪些词不会。
⑵带着问题读,想一想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教学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2、学生按照学习方法自学课文:
⑴自己学。
⑵分小组学。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检查学习情况:
⑴同学们,你想找几个人来读这篇课文呀?为什么?
学生如果答出三个人分角色朗读就达到学生明白这篇课文的人物是列宁和小男孩。
教学意图:通过自主学习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⑵通过读课文,你有那些词不会可以提出来,同学之间相互解答。
自言自语
可惜
坚定
果然
诚实
欢蹦乱跳
仰望
微笑
如果有一些词答不出来,教师可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或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
⑶公园里丢失的一只灰雀又飞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男孩特别喜欢这只灰雀,所以把它抓走了,想自己养着。当他看到列宁是那么喜爱关心这只灰雀,为再也看不到它伤感时,小男孩被感动了,所以又悄悄地把灰雀拿回来了。
②小男孩被列宁说的话深深打动了,他为自己想独自养灰雀的事感到不安,于是没跟列宁说出事情真相,但他已经觉得自己这样做太自私了,于是第二天他又把灰雀放回来了。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播放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和小男孩对话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你应该怎样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
2、要求:
两人为一组,读一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出示表格)
⑴你是怎样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的?给大家读一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⑵找2个同学用不同语气来读,通过对比读、抓重点词,体会出列宁和小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情。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3、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3~10自然段。大家边听边体会此时此刻列宁和小男孩是什么心情。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同时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4、那么,第一天小男孩离开列宁后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学生可能回答:
①都怪我一时糊涂,把小灰雀抓回家来。
②由于我的过错,让时刻惦记灰雀的人们担忧。
③我太喜欢灰雀了,真不想把它送回去,可是我已经答应人家了,男子汉说到做到。
学生可能说出很多种情况,至于小男孩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同样也不限定答案,只要合理即可。
教学意图: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感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那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11~13自然段。
提问:
⑴想一想列宁为什么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
⑵同学们学完课文,你认为那个小男孩是诚实的孩子吗?为什么?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
①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了,所以列宁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②小男孩一开始没说真话不诚实,可是后来他被列宁说的'话感动了,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所以列宁仍然认为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③小男孩一开始不诚实,后来他又把灰雀送回来了,我认为他还是个诚实的孩子。
④那个男孩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因为他最终把灰雀送回来了。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6、回读课文:
方法:
⑴小组同学用你们小组喜欢的方式有语气朗读课文。
⑵把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对话;第三部分:结果。你喜欢那部分,起立读。
教学意图: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回读全文,整合内容。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四、说话、写话训练
方法:
1、用上“列宁”“灰雀”“小男孩”这三个词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列宁爱灰雀。
②列宁和小男孩都爱灰雀。
③列宁爱小男孩。
2、你想对列宁、灰雀、小男孩说出什么?写下来。
学生可能写出:
①列宁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善良老人。
②多可爱的灰雀呀!我喜欢你。
③我希望小男孩也像列宁那样做一个爱护鸟类,爱护小动物的人。
教学意图:发散思维,训练学生口头表达和写话能力。
老师们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1、自己给自己留作业。
2、回家后有语气的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
老师可根据班内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法。
六、教师小结
三年级学生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萨、蔷、薇、啰、滂、沱、纤”。
2.积累描写野蔷薇花和形容大雨的词语,尝试运用。
3.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主要内容。
4.阅读过程中,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关爱的真挚感情,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思想。
一、指导审题、初步了解人物关系
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名字叫《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来,读一下)
2.你们读读这个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A这是人物所说的一句话(人物的语言)
B“不是最.弱小”=还有比她更弱小的
C○ 1这个符号,课后有对它的注释。把书打开,自己读一读。
3.还没有看课文内容,就能从一个课题中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收获可这不小。
4.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课题中的这个“我”,指的就是——“萨沙”,对呀,她只有——四岁(板书:萨沙)(四岁)
5.除了萨沙,这一家人还有谁?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父亲 母亲 托利亚 )( 小学生)
6.我们一看就知道,萨沙是这一家人中最——(小),明明最小,为什么会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萨沙认为比她更弱小的是谁?——学生答“蔷薇”(板书:蔷薇)(指导书写)
二、学习二、三节
1. 本文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非常的教育家,他写的许多小故事都会向我们说明一个道理。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2.我们先看看这件事发生的原因,也叫作“起因”。(板书:起因)
3.我们来读读课文的1、2、3小节,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预设:假日。 假日,这个时间太笼统,而且许多国家的放假的时间都不一样的。 点拨:雷声大作——“夏日里”会有雷阵雨 第一朵野蔷薇开放——开放的时间约在初夏 (从这一点上看,事情发生在初夏。)——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故事发生的更确切的时间。
4.这时,蔷薇花开放了(出示图片),说一说你所看到的蔷薇花? 野蔷薇开放了,—— 看看课文第9小节,也有两个描写描写蔷薇花的词语(娇嫩、纤弱)
5.纤弱什么意思啊?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就是纤细而柔弱。那粉红粉红的的蔷薇花,那么娇嫩,纤细,让人们都不忍心去——触碰它。
6.你们喜欢这样的蔷薇花嘛,把描写蔷薇花的句子读好。
7.一家人正在享受这美好的时光,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
8.出示: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1)读一读
(2)你感觉这是一场怎样的雨?(突如其来、非常大)从哪里看出来的?(突然,雷声大作、大雨如注)(板书:大雨如注)
(3)“大雨如注”是什么意思啊?我们先来看看“注”是什么意思?老师这里有几个解释,你们来选择一下。(注: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 “灌”――多且速度快。“大雨如注”就是雨大得仿佛是从天上灌下来的。形容雨下得很大。)
(4)文中还有哪个词也说明雨大的呢?(板书:滂沱大雨)
(5)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雨大的词语?(倾盆大雨、瓢泼大雨)
9.这突如其来的大雨(点着板书中的起因)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这下,一家人就忙开了。 出示:父亲赶紧收拾东西,母亲忙着照料孩子。(师读一读)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在这“大雨如注”的时刻,多希望有遮风挡雨的地方啊!他们身边除了一把勉强可以遮挡的伞和一件雨衣。我们开看看,事情又是怎么样发展下去的.。(请6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的4-8小节)这一部分就是事情的经过(板书:经过)
2.看看,第4小节有几句话?(共有2句话)第一句中有一个分号,把这句长句分成了两个并列的分句。我们读读这句话。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两句分句,都只有“虽然”,那“但是”呢?但是的内容在哪里,你能不能用上“虽然、但是”来说说句子的意思呢?不急于回答,我们先把它写下来。写第一句。 (生写在书上,师把问题句子写在黑板上)、指导分析,第二分句口头回答。
4.这么长的一句句子,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一说——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板书:互让)
5.这一小节讲的就是——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了萨沙。
6.看到这一切,四岁的萨沙不明白,于是问妈妈(出示5-8小节[连着4],然后句子画线。)“你们为什么都这样做呢?”这样做,指的是怎样做?(表扬能联系上下文寻找到答案的同学)。
7.听了萨沙的问话,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来看看她们的对话(出示5-8节)
8.先同桌分角色来读读这两组对话。再指名几组读。
9.妈妈说的这两句话其实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就是——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10.这“每个人”对萨沙一家来说是谁?对我们坐在这个教室里的人来说呢?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妈妈说的话,萨沙从半信半疑——到最后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看看后面她是怎么做的。 不明白――看看后面她怎么表现的。
2、读读课文的结果部分(9-11节)(板书:结果)。 说说:萨沙看到( ),心想( ),于是( )。 (板书:掀 盖)
3、萨沙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听懂了妈妈的话。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两小节。
五、总结,指导简单复述
1.刚才通过学习,让我们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2.你们能不能借助板书,把故事讲给大家听呢?注意,要说清一件事,就必须介绍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一天,萨沙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玩。突然,天空中下起了滂沱大雨。托利亚和妈妈互让雨衣,最后雨衣给萨沙。萨沙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妈妈告诉她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萨沙看见暴风雨中的蔷薇花,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蔷薇花上。)
板书设计: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起因 经过 结果
互让 掀 盖
大雨如注 父亲 母亲 托利亚 萨沙 蔷薇花
瓢泼大雨 (小学生) ( 四岁) ( 娇嫩 纤弱)
三年级学生语文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内容通俗易懂。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存时间和地点。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特点。第四,五自然段介绍了恐龙的生活习性,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到了恐龙的消失至今还是一个谜。
二、学情分析
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年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外形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在阅读训练的时候,我将借助网络环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等独特的魅力,全方位,多角度的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多种说明方法并用,如何处理这一内容的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以弱化“名称”,注重“感悟”的做法,力求既不破坏文章生动的语言环境,又让学生有鲜明的感受。另外,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挖掘文本的隐藏资源,让本没有生命的文字会说话;力求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展开想像走进“恐龙”世界,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求指引学生不断地冲击原有的认知体系,探索新的研究课题。
三、教学目标
1.借助网络环境,理解感悟课文,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浓厚兴趣,激起学生对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神往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介绍恐龙的方法进行迁移训练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借助网络,拓展一些常见的恐龙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借助网络,帮助学生体悟恐龙的种类、形态特点,进而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
1.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2.学习迁移运用课文描写恐龙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猜名: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恐龙都有哪些了解呢?
2、小朋友们都喜欢恐龙,请看这些恐龙图片(课件播放),猜猜看,这些恐龙叫什么名字?
(二)精读课文,了解形类:
1、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书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并在名称下面划上横线。
2、交流:你们从书中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
3、请同学们再去读书,这回要求大声朗读,边读边想,你最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喜欢它?
4、交流并品读好词佳句。
(三)巩固拓展,练习说话:
1、巩固:以“我是-----龙,……”的句式练习说话。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四)了解恐龙的食性和繁殖特点:
1、这么多的恐龙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呢?它们都吃些什么呢?你是从课文中哪儿看出来的?请读给大家听。
2、恐龙又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呢?你从书上哪个小节看出来的?什么叫卵生?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什么叫“破壳而出”?请看图片。
(五)猜解恐龙灭绝谜团: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在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
(六)欣赏短片,激发探知:如此神奇的恐龙,我们如今不能够亲见。如果科学技术让恐龙复活,你愿意吗?(学生看恐龙短片。)
(七)总结深化,练习说话: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谈谈吗?
(八)课后活动:恐龙知识知多少(课后,请同学们都去收集恐龙的有关资料)
三年级学生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绝句》: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三年级学生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灵活运用识字方法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6个字,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能力目标: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能够用“继续”造句。
情感目标:在和同学交流的基础上,能体会到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有时会有以外的收获。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体会到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有时会有以外的收获。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意外的成功”指的是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十一个生字,认读两个字;能正确读生词,能用“继续”造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
孩子们,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意外的事情?学生举例说说。
你遇到意外的事情后,怎样做的?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二、初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过渡语:同学们,假如,你画好了一张画儿,可是在画儿中间却滴上了一滴墨,你怎么办?
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一)激趣:妈妈有一个好办法,你想知道吗?她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三课:
板书:3墨渍
学生读课题。
(二)提示: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三)你们读的真认真,谁能流利的读下来?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不仅正确,而且要流利。
(四)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五)提示:谁愿意和你的小伙伴读给大家听?
学生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分自然段读课文。
(六)提示:小声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引导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自学。)
(一)同学们,这课中有很多生字,你能自己学习吗?
学生自学生字:先读字音,再组词,然后查字典确定偏旁部首。
(二)提示: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生字可以分类学习:
左右结构的:作、继、续、致
上下结构:墨、置、弃、突
左中右结构:斑
半包围结构:布
(三)提示:打开书八页,读读第三题,说说你有不懂的词语吗?
(四)师:请你再读课文,说出你不懂的词语。
生读文,找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讨论。
四、语文实践活动。
(一)出示:比一比,组词。
墨( )置( )做( )班( )弃( )继( )致( )
黑( )直( )作( )斑( )气( )续( )到( )
(二)提示:谁能用“继续”造句?
举例:遇到困难,要克服,继续努力,才能够达到光辉的顶点。
生用“继续”写句子。
五、作业。
1.抄写字词或选字组词造句。
2.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巩固练习使得学生在练习中复习学习的知识,学生在练习中找到了自己学习的弱点,使得自己的学习更加有的放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能对“意外的`成功”说出自己的想法。初步懂得出了意外应该及时动脑筋想办法进行补救,免得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出示有小狗的图画,你觉得这幅画怎样?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一幅有趣的图画是怎样得到的呢,请你们读书后告诉我好吗?
学生读课文,说说大意。
二、理解课文、领悟其中的道理。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从哪知道我在画画时遇到了意外呢?(2自然段)轻声读2自然段,想:你从哪知道这是一个意外呢?划出有关的词句。
生读文体会。
2.指名展示,课件引导:
我刚把房子画好,突然一滴墨水掉在画中央。要重新画已经来不及了,我急得大哭起来。既然是意外,这些话该怎么读呢?
3.你能体会到我此时的心情吗?读出来。课件“大哭”加点,引导学生读出我焦急的心情。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导:妈妈,快来帮忙啊!妈妈怎么帮忙的呢?读哪?(3自然段)
2.请你轻声读3自然段,想:妈妈是怎么帮助我的?
生读文思考,指名展示。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妈妈说的话:
(1)理清层次:“别哭啦,可别这么容易灰心。”妈妈这是在干什么?(安慰我)该怎么读?
“依我看,这墨渍很像狗身上的斑点呢。画下去,也许会画出一条小花狗。”妈妈这又是在怎么帮我呢?(帮我想办法)该怎么读?
“孩子,要记住,碰到这种情况别随便放弃,应该继续干下去,也许会有意外的成功。”妈妈这又是在干什么?(鼓励我)该怎么读?
(2)理解“继续”:你能把“继续”换个词,按妈妈的意思也来鼓励鼓励他吗?(生换成“接着”)师:原来继续就是接着的意思啊,把这句话再读读。
(3)师生配合读,在我画画遇到意外情况,着急地大哭的时候,妈妈来帮我,她先安慰我,生接读第一句;接着她帮我想办法,生接读第二句;然后她又鼓励我,生接读第三句。
4.为什么妈妈就能想到办法呢?请你默读3自然段,再想一想。
课件引导:妈妈走过来,笑了笑,说:“……”
妈妈走过来,看完之后笑了笑了,说:“……”(妈妈是在分析情况后想出了办法。)
5.小结:出现了意外情况,只要我们认真的分析情况,不灰心,想办法,继续干,就可能会有意外的成功。妈妈的话对我们的启发真大啊,再读3自然段。
(三)学习4自然段。
1.我听话没有?你从哪知道的?(4自然段)读4自然段,想我是怎么做的?
2.你觉得小狗可爱吗?读句子,哪些词让你感受到小狗很可爱,加点表示出来:小花狗翘着鼻子,样子十分可爱。指导学生读出小狗的可爱。
(四)妈妈说,遇到这种情况别随便放弃,应该继续干下去,也许会有意外的成功。那我有没有得到意外的成功呢?你从哪知道的?(5自然段)
1.读5自然段,想:我得到了什么意外的成功?生读文思考,指名展示。
2.为什么这是意外的成功呢?(我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
3.老师说,这条小花狗使画面活泼多了,我们看看是这样吗?课件展示图画。那没有这条小花狗画面就显得怎样呢?(死板)
4.嗬,我的画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赏,这时候,我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5.读5自然段,让我们也来分享他成功的喜悦吧!
三、拓展延伸。
(一)他这件事给你怎样的提示呢?生活中我们还可能会遇到哪些意外的情况?如果遇到,你会怎么办?
(二)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帮助真是太大了,让我们再读全文。
四、作业。
(一)写一写,你学习了这篇课文后的想法。
(二)写一件你遇到意外事情。
(三)搜集一篇有关的故事。
教学反思:
在学习中学生感受到遇到困难要想办法,动脑筋,在不断的思考中有的时候会获得“意外的成功”。
三年级学生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奶奶培育纯白金 盏花的经过,体会她做事满怀信心、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
3. 学习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句,体会“从不沮丧”、“从不怀疑”、“满怀信心”等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新词,做好摘录笔记。
2. 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像,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激趣
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双手,看我们的手指是什么颜色?(黄色)你见过绿手指吗?绿手指指的是什么呢?让我们赶快读读课文吧! (板书课题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问题:“绿手指”指的是什么?人们为什么称她为“绿手指”?
2、出示生字卡片,练读。注意读好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
3、指名分段朗读,教师正音。 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读完课文,我们回忆一下,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请你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在小组内读一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4、你读懂了什么? 是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说出了人们对园丁的称赞,被人们称为“绿手指”可真不简单,那你们知道这位老奶奶为什么被人们成为“绿手指”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绿手指、称赞、金盏花、伺弄、沮丧、满怀信心、兑现、验证。
2、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准。
3、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相质疑。
小组内互相交流,推代表准备发言。反馈学习情况。
四、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理解“绿手指”的含义。
五、朗读课文。
1、讨论:老奶奶是怎样培育出纯白色的.金盏花的?老奶奶培育的结果怎样?听取小组学习情况汇报。
2、小结:这位老奶奶精心伺弄金盏花,她挑选一株颜色稍微淡的,让其自然枯萎,第二年把它的种子种下去,然后再挑选颜色淡的花的种子栽种,循环往复,经过了20年,终于开出了一朵纯白色的金盏花来。
3、出示文中重点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
4、你想对老奶奶说些什么?起初,家里人对这件事情是什么态度?家人为什么那样说?(引导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理由)此时,你认为老奶奶的家人会说什么?
5、当老奶奶把这纯白色的金盏花的种子寄给园艺所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此时,老奶奶又怎么对他们说的?
6、你们说老奶奶能种出黑色的金盏花吗?你能说说黑色的金盏花是怎样种出来的吗?
7、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8、小结:是呀,不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目标、持之以恒,再困难的事情都会办成,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9、朗读重点句“就这样,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从不怀疑,从不怀疑,满怀信心地栽种着金盏花。”谈感受。 有感而发,自由发言。
10、奖金不能兑现,因为年代久远。“只想问一问,你们想不想要黑色的金盏花?我也能种出来......”自由发言。联系实际谈感受。
六、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