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2-05-21 08:33:38 小学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模板六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做笔筒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

  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做笔筒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人美版小学美术第4册:第14课 做笔筒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3、讲授新课

  (1) 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 分析研究。(图片和同时出现)

  ① 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② 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③ 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4、布置作业

  (1) 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 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5、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6、拓展

  (1) 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

  通过演示出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八、教学后记

  省略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通过充分的视觉素材资源的展示与交流,使学生感受二方连续图案的艺术美感,初步了解其艺术特点及生活中的实际作用。通过本课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电脑工具借用或自行设计单独纹样,并运用复制、粘贴等方法组成二方连续图案,体验运用电脑工具进行创作活动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提高Word软件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及使用电脑的兴趣,使他们进一步体验通过电脑开展设计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技术优势。通过欣赏及运用电脑设计连续图案,提高学生的信息及艺术素养,感受艺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使他们养成善于美化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知识,并能够运用Word绘画软件创作出简单的、具有装饰性的二方连续图案,体验通过电脑工具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

  教学难点:创作出具有装饰性的、形式新颖的二方连续图案作品。

  教师准备:信息技术设备、教学课件及为学生学习提供帮助的各种学习资料等。

  学生准备:各种与二方连续图案有关的素材。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出示一块印有美丽花边的方巾或一个有花边装饰的其他物品,让学生观察。

  看实物找花边。

  通过实物直观地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出感受。

  交流二方连续图案给人带来的艺术感受。强调二方连续图案的装饰美感。示二方连续的概念。(课件或教科书)

  认真看文字,并读出文字内容。

  初步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概念。

  二、欣赏课件。

  在图片中请你找出二方连续图案在哪里。

  如:花瓶、坐垫、地毯、书籍、服装、包装盒、房屋等。二方连续图案广泛地应用于建筑、衣物、日用品、书籍等的装饰美化方面。

  小结:人们很早就利用各种各样的花边来装饰身边的事物,使它们变得非常美丽。

  根据保件提供的内容,找出物品的二方连续图案。

  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有二方连续图案装饰的物品。

  通过来自于生活的素材,让学生认识到二方连续图案有广泛的用途。

  组织学生讨论二方连续图案的有关知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条美丽的花边是由什么组成的?(课件)

  它们都是一种图案的'重复排列,我们用箭头来表示出它们排列的规律。

  观察并说出花边是由一种图案的重复排列组成的。

  让学生找出二方连续图案的创作规律,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几种构成形式。

  二方连续图案的形式可分为:(课件)通过课件演示二方连续图案的散点、折线、波线、综合等构成形式。

  观察课件内容,理解浅显的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成知识。

  初步了解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成知识,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帮助。

  总结知识,引发质疑。

  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漂亮的二方连续图案花边,对于它们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是想要了解的吗?

  学生自由提问,说出自己的见解或疑惑。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或者疑惑,体现教学的民主性。

  辅导上网。

  学生查看校园网有关二方连续图案的网页内容,自主探究相关内容的知识,并通过校园网的BBS论坛进行合作学习。

  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式学习,搜集有关介绍二方连续图案的文字和图片,加以学习和整理,并通过BBS论坛与其他学生进行知识和问题的交流。

  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式学习和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教学的难点问题。

  组织学生汇报自己通过网上学习获得的知识,如二方连续图案的构成形式,有什么新的想法及生活中的应用等。

  汇报学习成果,对二方连续图案的概念和它的构成形式进行总结,说出自己的设计想法。

  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和网络合作学习,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加深对二方连续图案的了解。

  指导学生电脑操作的方法:

  1.复习插图图片的方法。

  2.指导学生学会简单的处理图片的方法(可以结合Windows图画工具进行图像处理)。

  学生进行学习与实践练习活动。提高学生电脑操作能力。

  三、布置实践活动的内容。

  设计或利用一个单独纹样进行二方连续图案的创作,为我们班的板报或中队小报设计美丽的花边。

  根据作业要求,在电脑上设计一个美丽的二方连续图案的花边。明确作业要求,以任务驱动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行个别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自己设计或从老师提供的资源中选择一个单独纹样进行二方连续图案的创作活动。

  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使他们顺利完成作业。

  四、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通过BBS填写问卷(内容可以是二方连续图案的定义、有几种组织构成形式、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知识等等)。

  学生说说对作品的感受,如图形、颜色、排列方式等。再次感受二方连续图案带给生活的美感。通过BBS填写问卷。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前几天,双胞胎带两本海面宝宝的书,孩子们都抢着看,赵昱柯说:“我喜欢海绵宝宝,海绵宝宝喜欢帮助别人,”吴家濠说:“我来做海绵宝宝,因为海绵宝宝最勇敢了。”小朋友们你一句我一句讲的是津津有味。《海绵宝宝》这个动画片有孩子纯真的快乐加成人机智的幽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于是,我设计了这次大班美术活动《海绵宝宝和派大星》,通过让幼儿回忆、认认、讲讲、看看、画画、讲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参与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创作。

  2、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

  3、通过绘画活动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观看《海绵宝宝》动画片。

  2、记号笔,纸、油画棒、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的示范图,小图片(海绵宝宝、派大星、珊迪、章鱼哥、蟹老板、痞老板、小蜗、珍珍)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海绵宝宝》的动画片吗?在这个动画片里都有谁呢?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出示动画人物图片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把海绵宝宝里的动画人物请到我们大三班来了,你们认识这里的动画人物吗?

  师指随意指一个人物幼儿说出名字,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海绵宝宝的好朋友是谁吗?海绵宝宝和派大星长的一样吗?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一段呢?你能学学他说话吗?你能学学他的动作吗?

  师总结:这个动画片里的.人物长的不一样,性格也不同,海绵宝宝他是无忧无虑的乐天派,身体是长方体的。海绵宝宝的好朋友派大星,经常犯迷糊,身体形状是五角星。珊迪是在海底的唯一的松鼠,他整天穿着潜水衣,喜欢和海绵宝宝练空手道。

  3、展示三幅图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师讲解示范。

  (1)教师;小朋友看,王老师画了三幅《海绵宝宝和派大星》,你知道哪一幅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干什么吗?

  A、这一幅是在惹祸的花生里面,有人把大蚌惹怒了,派大星在找线索,海绵宝宝在问派大星有没有找到。

  B、这个是罪犯的生活里面的,派大星想要一个气球,海绵宝宝说去借一个,到时再还给他们就可以了,海绵宝宝在借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气球的主人,气球被海绵宝宝小心弄炸了,海绵宝宝和派大星怕抓去坐牢,于是开始了逃亡。

  c、这一幅是美人鱼战士和企鹅男孩准备去度假,谁来照顾他们的家呢?我!派大星,我!海绵宝宝,准备执行任务。

  (2)、你们想不想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呢?现在我们先来学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吧!

  海绵宝宝,先画一个长方体下面不封口,在长方体的上面画五官,在下面画一条横线,横线的下面画领子领带,再封口,最后画手和脚可以画不同姿势的手和脚。

  请个别幼儿上来画。

  (3)、海派大星,他的身体象五角星,先画像三角一样的头,在三角里画出五官,身体要画的胖一些,接着画胳膊、裤子和脚。请个别幼儿上来画。

  4、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师:今天我们就来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画以前先想想你准备画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干什么。

  (2)师:在画以前老师还有一个要求,音乐响起小朋友开始画,音乐关上就收起来,看哪个小朋友和别人画的故事不同,海底画些什么呢?想想你在动画片里或书上看到的海绵宝宝的故事,让我们画的海绵宝宝和派大星更精彩吧!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将幼儿作品贴出,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在干什么,讲的好,画的好的给予肯定。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我设计的自行车,是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属于"设计·应用及造型·表现"领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自行车结构和功能并画出图片。第二课时根据所设计的图案制作自行车。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2,培养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在创作中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在创作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对自行车结构,功能的初步认识,指导学生设计自行车的草图。

  教学难点:

  创造性的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自行车。

  教学学具:

  师:各种自行车的图片资料。

  生:绘画工具及一些吸管,废光盘之类的材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检查用具

  三,欣赏与探索:

  1,展开作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我设计的自行车》

  这些自行车的共同点是什么?

  请仔细观察和思考:它们的基本形是什么样?都有什么用?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都有车头—像T字—掌握方向,轮子—圆形—行走,坐垫—坐,脚踏板—引导轮子滚动)

  2,再次欣赏中的自行车,进行讨论,交流: 《我设计的自行车》(1) 请先知道的同学谈谈自己的发现。(这些自行车与刚才所看到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点)

  (2) 其它同学可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交流的课堂局面。

  师:及时鼓励学生,并适时进行小结。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并进行简单范画:

  师:真好,通过小朋友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不管什么样的自行车都有个扶手,轮子,坐垫,脚踏板,可是它们的外型却可以多种多样的,只要美观大方,好用就能让大家喜欢。今天我想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一辆多功能的自行车。

  2,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在当一名小设计师前,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设计自己的自行车。瞧他们设计的自行车根据需要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还进行说明。

  五,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自行车的基本构造,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设计一辆吗?拿出你们的画笔,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画出一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自行车。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六,设计与制作:

  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七,展示,评价,反思:

  1,对台上的作品进行评价。师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赞扬优点,提出建议。

  2,如果再设计一次,你将在那些地方进行改进?

  八,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会设计自行车,下节课我们来动手制作自行车看看生活有哪些物品适合制作成一辆自行车,请大家开动脑筋准备一些材料。

  第二课时

  一, 组织教学

  二, 复习导入授新:

  1, 请同学们谈谈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说一说自行车的结构,组成部分。

  2, 根据手中的材料说一说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并且谈一谈要怎么利用这些材料。

  3, 欣赏课本范图,讨论制作步骤。

  三, 作业要求: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组制作的最好。

  四,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五, 作业展评,让学生参与评选,评一评:

  1,哪一组制作的应用的最好。

  2,好在哪里?

  六,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收拾好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小学美术教案 篇5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美术基础也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和发现线条的曲直在视觉反应上产生的静止和流动的感觉,并且能够运用粗细不同的、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达情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使学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体验、对比、讨论等方法知道曲线与直线分别能够表示动与静的感受,并能够说出自己对直线与曲线的独特理解并进行有趣的创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观察力、表现力以及创新再造能力。

  2、能用曲线或直线进行主题创作。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美术学科的线:直线与曲线、绘画中线条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道具、各种画笔、颜料、纸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现在先让我们看看这些线都分别叫什么名字吧!

  设计意图:复习以前学过的线,直线、弧线、波浪线、折线

  2、游戏:(下面让我们先来做个冰与水的游戏)

  a、游戏说明:假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一潭清澈的湖水,老师的音乐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了,身体要随着冻结,然后音乐响起,冰裂开了,春天来了,冰又融化成水。(学生游戏)现听音乐,在大脑里用线条记录你身体的动作,琴声停止后请同学说一说

  小结:人运动时会产生不同的线条。如:老师的琴声响起你们的身体如湖水般随风荡漾产生的波浪线、老师的琴声嘎然而止,湖面结冰产生的直线和冰裂开产生的折线

  b、问,这三种线当中,哪种是表示静止的,哪种是表示运动的?

  3、全班交流教师归纳:

  平直的线如:冻结的冰面、门框、墙角线还有马路等会给人以静止、稳定的感觉。如果我们表现静止的感觉就可以多用这样的线条。而各种曲线或让人感觉流畅或让人感觉激烈,适合用来表现各种动的感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线条的动与静。(板书:线条的动与静)

  二、积累资料,感受新知:(先让我们欣赏几组图片:)

  1、欣赏中国古代及中外现代建筑,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分别播放古代建筑课件和播放现代建筑课件)说说这些建筑都运用了什么线?(指名说)师总结:平行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平直的地平线,有静止的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建筑中直线条的运用

  板书:平直的线条——静止

  2、问:生活中还有那些具有挺拔直线的物体?直线还能表现那些物体?怎样表现?(指名说,并用简单的线条画一画)

  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如果学生答不出来可以做相应的提示,如:公路、高压线铁塔、路灯、长江大桥等)并指导学生用直线表现简单的物体。(根据学生作品简单评价)

  3、老师今天还给同学们带了很多漂亮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烟花、海浪)如果让同学们用线条来表现这些画面,你将如何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刚才的活动,体会生活中的线条运用广泛且丰富多彩,艺术大师们也恰恰利

  用了它的丰富多彩创作了不朽之作

  4、欣赏大师作品:(播放课件并逐一作简单的介绍)

  师: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红黄蓝格子》造型简洁,用平面、直线、矩形表现出规矩与自由之间的平衡;吴冠中《山水人家》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出村落静谧且充满生机;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以不失中国传统的方形壁与梦幻般的水泡形成了鲜明的静、动对比;法国著名的埃菲尔铁塔也用曲、直不同的线表现了塔身的稳定与高度;敦煌的飞天壁画、城市中标志性的雕塑作品、民间剪纸作品及节日里舞龙的欢腾又给了我们极强的动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艺术家们用多样变化的动感线条和富有节奏、充满强烈的韵律感的艺术手法表现画家们丰富的思想内涵。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了解到弯曲的线条,会使人联想到蜿蜒的河流,有流动的感觉。

  板书:弯曲的线条——流动

  5、师:线有曲、直之分,其实音乐也有舒缓和欢快的区别,让我们听听下面的音乐,你能用你刚才认识的线把音乐的节奏表现出来吗?歌曲《小桥流水》,《小竹桥》学生用线表现)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A、请同学们选用平行或弯曲的线条表现静止或流动的.感觉的作品。

  可用绘画(多样的绘画工具)、剪贴、剪贴添画等作业形式进行表现。

  B、教师做简要示范。

  学生绘画,课件循环播放图片。同时启发有困难的同学,展示、鼓励有创意的作品。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开拓学生思维,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促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四、作品展示:

  1、学生自评、互评

  2、教师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目的是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我采用互评的评价方式来肯定学生。并再次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思维拓展:生活中有很多以线造型表现的事物,比如现代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曲线设计,给人以流动、延伸的感觉,例如:鸟巢、悉尼歌剧院、流线型跑车、甚至我们家里用的窗帘、床单和衣服上的图案也都用到了奇妙的“线宝宝”,只要我们善于用眼睛发现美,艺术尽在我们身边!

  六、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板书设计:

  2.线条的动与静

  平直的线条——静止

  弯曲的线条——流动

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想象创作绘画课 ,神奇的大自然变幻无穷,风来了我们每天亲近她,细细地体味着阳光、冰雪、风雨、雷电带来的温暖、寒冷、凉爽与震撼。本课风来了即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学情分析

  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风来了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感觉,如画家作品《阵风》描绘了几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的姿态,她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真实地表现了对大风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2、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2、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记忆交流

  1、同学们,请你们把小耳朵竖起来仔细听听,有位我们熟悉的朋友来到了课堂中,它是谁?(播放各种风声,触动学生的记忆)

  2、你在自然界中还认识哪些风?(微风、狂风、龙卷风)

  三、 演示观察

  1、请你与同桌或前后桌说说风来时各种事物的形态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看屏幕上出现的现象与你们说的一致吗?

  3、我想请2、3名最细心的同学来补充屏幕上没有的风来时事物的变化现象。

  四、 尝试训练

  1、书上有几幅图,谁能说说风吹过来时它们有什么变化吗?

  2、如果是微风它们有什么变化?如果是狂风呢?

  3、逆风和顺风时事物的变化一样吗?有何不同?

  4、请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然后同桌评一评谁画得最形象。

  五、指导表现

  1、作业要求:记忆和想象刮风时的情景,通过描绘物体形态,运用线条等方式,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评价

  1、老师手上有几幅同学画的作品,你们评一评哪些作品有风来的感觉。

  2、还有谁认为自己画得也挺不错的,请把你们的画贴在黑板上。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1-19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30

小学美术教案06-01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6

小学美术教案06-12

小学美术教案01-04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07-04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07-05

小学美术教案(精选)07-05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