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班会教案>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

时间:2022-05-10 07:11:13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8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8篇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1

  21世纪呼唤一代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新人才。身心健康的发展,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是进入21世纪的护照。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同样就是学生能够蠃得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把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减轻学习负担作为学习的教学目标,并且将心理教育渗透其中,是极具可行性并可取得一定实效!

  激励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激励的手段对学生心理进行积极暗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在学期初的第一次批改作业中,我发现一个涂抹了好几个脏手印的本子,但书写特别认真,我看了一下本子,让我惊奇的竟是这位学生是我班一直以来书写极脏、乱、不整齐的一个小男生的作业,于是他又翻开看了看,觉得这位学生真得努力了,所以我就在学生本子上批注了一句:“你努力了,对吗?好!”当这个学生拿到自己的作业后,看到老师对他作业的批注,高兴极了,随后拿着本跑到讲桌对我说:“老师,我本上也有了一个‘好’。看到他那一副高兴的样子:一会看看那鲜红的“好”,一会看看我。我对这位学生说:“你这次写得很认真,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会写得更干净些,那你以后可以看到‘非常好’的批注,好吗?”他使劲地点了点头,像是在说“我下次一定会定得更好”。

  的确,在以后的几次作业中,他都把作业写得整齐、认真、干净。看来,多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字眼来批注作业,总能体会到学生在完成作业后所寄予老师的期待和情感,同样在教师给出学生客观评价的同时,也给出了学生一种期待与情感的回应。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满激励,通过对学生心理上的暗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学生虽小,但他与成人一样,在他的内心中也有一个自我形象好坏的问题。自我形象好的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跃跃欲试;自我形象差的学生,则是缺乏自信,总是怀疑自己的力量,畏首畏尾。学生自我形象的好坏,与教师的评价是息息相关的,如果经常鼓励学生,学生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我们给学生提意见的目的,是希望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当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有了一点进步,比如作业及时了,值日生认真了,这时教师千万不要吝啬期许和赞扬,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让他们从身边无声无息地滑走。要知道,对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来说,与其要求他应该如何做,还不如肯定他行为中值得肯定的东西。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代的要求,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健康心理和高尚情操的必要条件。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2

  五月份有幸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感悟良多,现分享如下:

  1、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了才能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教育的对象是青春期的孩子,那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是:

  1)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他们强烈的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他们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客观的辩证统一,因此也要求教师能够客观公正的给予评价,加入教师心理扭曲就很容易不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对待学生,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正常生长;

  2)价值观在少年时开始萌芽,而到青年时才初步形成;

  3)有了一定程度的自治需求。青年初期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他们逐渐学会将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社会发的总体方向相联系,不仅要说明自己对社会的意义,也要找到社会对自己的意义。但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价值观仍缺乏稳定性,有时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价值取向。若教师自己心理扭曲就有可能造成是非观混淆,对青少年的成长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2、教师只有心理健康了才有可能保持身体健康,才能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3、教师的心理健康会促进教师的家庭幸福(教师良好的健康心理有助于和谐夫妻关系、促进亲子关系、完善婆媳关系)。

  4、身心健康的教师更容易全身心的投入在教育事业中,并更容易地体验到职业幸福感。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3

  随时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这一概念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病症或虚弱的现象。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是生长发育的二个生要方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远不及对孩子的高矮、胖瘦、吃的好坏、生活环境那么上心,生活在家庭的保护伞下,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有些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像我们班的王旭辉,刚来幼儿园时,就不喜欢与小朋友、老师交流,学习知识不随老师读,课后自己找一个角落玩,经过我的观察,发现了他在自己玩的时候,说些奇奇怪怪的话:“你是吹牛大王、你是大胖鸟、不会飞等。继续听下去,发现他说的都是动画片中的对话,当你再向他问起故事的情节时,他就不愿意交流,还有当小朋友与他挣抢玩具时,他会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就像动画片中的.怪兽一样。

  由于上面种种现像,我找到家长进行询问,原因得知,他爸在厂里上班,他妈自己种大棚,忙不过来,从小只有奶奶照顾他,孩子又喜欢看动画片,只有看动画就不吵不闹,只要遇上赶集就买动画片,这样奶奶就好忙其他之类的家务,坐下来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这就到了幼儿园里,我针对幼儿的情况向他妈说了,希望你要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每天晚上睡前给孩子讲一个关于良好习惯的故事,减少孩子的看电视时间,购买一些关于美术的书籍,多到外面与孩子交往,不要把孩子整天关在家中,这样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相信他会喜欢与朋友交往的。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4

  充实丰富的生活内容,快乐的情感体验,给孩子温馨的爱抚会使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相反,单调的生活氛围,刻板的教育模式,冷漠的环境氛围会使儿童个性难以健康发展。因此,教育者要多观察分析,对待有问题行为的孩子,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补偿教育,尽量采取环境和行为矫正的方法,使他们健康成长。

  “促进幼儿的健康”是由幼儿健康的特有价值决定的。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这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而未来社会要求每个人都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那么,如何重视和加强儿童健康心理教育呢?

  首先,孩子不论大小,他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这就是说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孩子对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启发并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幼儿自己思考、判断,逐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并以正面激励为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必要的,但评价应客观公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避免消极的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压力,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良心理。

  其次,在适当范围内,应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遵守集体规则等,有的幼儿由此被视为“多动症幼儿”、“特殊儿童”,当然,孩子的能力总有强弱之分,能力强的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行,甚至会看不起别人,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又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怯生生地说话,怯生生地做事,缺乏自信心。那么,我们就要设计一些特别的活动,给孩子提供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如“我会”、“我能”等,让那些能力不强的'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本领,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也让能力强的孩子了解伙伴的优点,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理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最后,教育者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去关心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首先是家庭的熏陶。俗话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即为人师,就要做好表率。家长在家庭成员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对孩子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任性的纠缠、经常的吵闹打骂,会让孩子产生无理取闹的人生困惑;零乱的摆设、懒散的生活节奏,会对孩子产生不思进取的负面影响;过多的指责,专制的家长作风,会让孩子产生焦虑恐惧的不良心态……。而家长的精心抚育照料,正确启发引导,及时的鼓励赞扬,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其影响力也是潜移默化的。其次是积极活跃,情绪乐观,兴趣广泛,敢于尝试,愿意与人交往,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能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教师个人的情感、意志、个性特征,以及与孩子交往的方式,教育儿童的方法,都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实,丰富的生活内容,快乐的情感体验,给孩子温馨的爱抚会使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相反,单调的生活氛围,刻板的教育模式,冷漠的环境氛围会使儿童个性难以健康发展。因此,教育者要多观察分析,对待有问题行为的孩子,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补偿教育,尽量采取环境和行为矫正的方法,使他们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得到很多人的重视,都认为良好的心理是人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被忽视和存在虚假的教育成分,从而,体现出来的也还是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缺乏教育的敏感性,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为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予以适时的指导,更有部分教师行为令人费解。

  事例1、一个幼儿园老师因为一个四岁的幼儿上课时爱说话,就用胶带封住了他的嘴巴,不许他说话。这个个案尽管是比较少的例外事件,但幼儿园普遍的现象是不许幼儿自由说话。

  事例2:一个三岁多一点的孩子因为好动,被幼儿园老师罚站,老师不仅严励地斥责了他,还不许其他小朋友与他玩,于是,那个孩子便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

  事例3:到了节日,孩子们观察到老师收到的礼物,也观察到送不同礼物得到不同的待遇。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关系的疏近,感受到老师的偏爱,也感受到现实的不平等。

  事例4:某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的中午饭没吃饭,教师听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他必须吃完,结果是孩子受委曲。

  诸如次类的教师错误行为在幼儿园不难见到,因此也给幼儿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于是各种不良的心理就逐渐形成,所谓的“坏孩子”也就越来多。

  幼儿期的心理和情感是最为纯洁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实的,正因为这样,幼儿期的情感教育是最为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幼儿自然的情感流露,妨碍幼儿生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不利于其一生的发展。试想如果儿童被限制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那种压抑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同样,在不平等的教育环境里,幼儿是不可能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的,也不可能形成积极的行动。一个自尊从小受到严重打击的幼儿,怎么会积极地尊重他人。孩子是多么的无辜,在他受到伤害的同时,还不能悟出迁怒与他的原因。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差,难以理解和识别教师的心理需要,极有可能导致误解教师的心理反应,如:一个攻击性很强的男孩,有一天在与小朋友争夺玩具时大打出手,教师慢条斯理地瞥了他一眼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啊!怎么?看见我就不打了?继续打啊,让全班小朋友都来看看你的.真功夫。这个男孩从刚才的紧张到放松,以为老师真的赏识他,于是再把手伸出,老师一把抓住他的手,狠狠地拉他罚站,他迷惑地看着老师发怒的脸,他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幼儿受言语发展的限制,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极端的表现方式,于是采用发脾气、大声嚷嚷及攻击其他小朋友等不良行为,形成人们眼里的“坏孩子”习性,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者,教师行为在幼儿情感发展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避免所谓的“坏孩子”的形成,探讨教师行为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指导和渗透,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素质的迫切要求。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它学段那样渗透在各个学科里,而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所有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那么,教师行为在幼儿良好心理形成过程中怎样渗透呢?

  (一)以榜样的言行渗透

  教师是儿童重要的依恋、模仿和观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教师不要滥用“坏孩子”这个称谓,谁都知道,叫“好”他就慢慢变好,称“坏”他就真的慢慢变坏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忌讳给孩子判“刑”,回避定论式的言语。教师要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如:与幼儿一起户外活动中,教师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流血了,她自言自语:“没关系,一会儿就会止血的。”幼儿听到、看到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后就会以教师为榜样,也变得大胆起来,避免幼儿遇事害怕和不知所措心理。相反,如果教师自己常常有消极的心理反应,那么这同样也会对幼儿发生消极影响。如:有的教师特别怕小虫,显得非常胆小,这样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使得他们也变得胆小、怯懦。又如,在主题活动“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中,小朋友伤心地说:“小树叶飘呀飘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又有小朋友说:“小树叶哭了”,教师说:“那我们给它们建一个新家吧。”教师在教室里选择了一个朝阳的地方,搭一个纸箱做的房子,在旁边做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把拾来的树叶放回到大树妈妈的身边。教师同情、帮助弱者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也形成他们关爱和帮助弱小的良好心理。

  (二)以娴熟的教育技能渗透

  孩子的心理是容易被激发的,他们对成人情感表现的敏感程度,有时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有人作过一个测试,如果向孩子要某种东西,在说要的同时,也配合头部的偏侧动作和友好表情,有80%孩子会把东西给你。所以:

  1、教师的语言和表情在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不同的提问类型,将使幼儿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如:孩子刚学游泳时,有畏惧心理,教师如果光说别害怕,效果可能不大,若用自我暗示语言说:“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游泳池是一个让我开心的地方。”又如:文中开头所举的那两个“上课爱说话”和“好动”的孩子,教师首先要宽容他们,因为“好说”和“好动”都是幼儿年龄特点所具有的表现,教师若改变方式配以和气的表情说,“你看其他小朋友上课是怎么样的?”及告诉他们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和基本的一些学习常规,其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鼓励、正面诱导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活跃情绪。相反,经常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的消极语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这会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

  2、教师要以境激情,善于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孩子每天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身边发生的一件件事情。我们不能小看孩子身边的琐事,他们正是在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中接受影响,产生体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参加升旗仪式、祝贺祖国生日,游览附近的自然环境或名胜古迹等活动中,便能很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园里每月为同月出生的小朋友集体过生日,在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或说说我的好妈妈和好爸爸以及每天的游戏交往活动中,都能萌发和加深幼儿爱别人的情感,成为良好心理形成的契机。大艺术家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缺少内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在幼儿丰富的生活中去寻找和渗透。又如,在教师指导下一位母亲较好地处理了孩子之间的一次纠纷: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幼儿抓破了小朋友的脸,母亲便带儿子去商店买回一些幼儿喜欢的小食品,由儿子亲自送给被抓的小朋友,向他道歉。以后,这两个孩子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情,并成了好朋友。这虽是一件小事情,但由于处理得当,不仅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也非常及时地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由争吵到成为好朋友,过渡得极为自然,处理这件事成功的关键是,让孩子参与了买、挑选、赠送、道歉的全过程,借助于参与操作过程,激发了孩子的心理体验,这位攻击性很强的幼儿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参与后就再也不抓人了,这比简单的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避免了又一个“坏孩子”的形成。

  (三)以满腔的师爱渗透

  幼儿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孩子们心理脆弱、敏感,需要教师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尤其是那些胆小无助,怯懦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他们由于在不同环境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更需要教师爱的滋润,也需要通过爱的教育激发他们爱别人的情感,使幼儿由开始爱自己的父母,爱生活中熟悉的集体和老师成为将来爱祖国、爱人民、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能够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动作,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将爱心化为实际行动,如:教师坚持每天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坚持蹲下来和孩子说说话,做到把自己的爱平均分撒给班上的小朋友。可给贫困孩子送温暖:给他送玩具、衣服,发动家长结对帮助他,像妈妈一样带他出去玩等,孩子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也学会了爱周围的每一个人。教师的爱是形成幼儿良好心理的保障,在老师爱的滋润下告别“坏孩子”。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6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其(幼儿)身心和谐发”,“应当切实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是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新一代,是现代化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摆在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两年多的系统的探索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途径。

  一、优化育人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潜在课程,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外在条件,在对幼儿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创设与教育适应的良好环境,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1、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

  一是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幼儿心灵的自然环境,如在园内种植草坪、花卉、栽种果树、开辟种植园地、修建嬉水池、改建沙地等,让幼儿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二是创设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游戏环境,如利用纸箱、饮料瓶、快餐盒等废旧物品创设美工区、音乐区、娃娃家、小舞台、商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

  三是创设以心理健康内容为主的墙饰,“我们一起玩”、“妹妹摔倒我扶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等巨幅墙饰挂在教学楼醒目处;活动室布置美丽的图案,时时提醒幼儿合作、谦让、快乐、勇敢、不怕困难等。从而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之地。

  2、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一是建立充满融融爱意的师生情谊。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些爱护、关心,就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因此,我们总是用满腔的爱去对待幼儿,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并能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

  二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潜心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力求做到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评价孩子时尽量采用鼓励的语气“知道你行”、“相信你会做得很好”等,在这种充满尊重、鼓励的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变得乐观、自信,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

  三是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首先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再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逐步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集体要求,教给他们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

  二、重视渗透教育

  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且有反复的可能。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必须要注意幼儿园全方位的渗透,坚持一贯性、连续性的教育与引导,这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

  1、学科渗透。

  各科教材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幼儿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它们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中班语言活动中,通过进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让幼儿明白要取得成功不但需要克服困难,而且还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便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激励他们,教给他们解决困难的办法。

  2、游戏渗透。

  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游戏活动中最容易接受指导和训练。

  3、日常渗透。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要从日常生活着手,坚持下去,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帮助幼儿养成对每件事如洗手脸、穿脱衣服、收拾整理玩具等都要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的习惯;培养幼儿做任何事情(如绘画、玩游戏、听故事等)都有始有终绝不半途而废,具有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4、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根据临时出现的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它对培养、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绘画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不会画而哭,有的幼儿把笔一扔不画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抓住机会,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明白“哭是没有用的”,并让大家讨论“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完成作品,建立起自信。

  三、进行针对性教育

  针对性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设计的专门活动。研究中,我们围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进行针对性活动方案设计,并按方案组织教育活动,如:我们观察到班上有少部分幼儿性格内向、胆怯,不愿意与同伴交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活动区设计了“娃娃过生日”,有意识地引导这部分幼儿参与活动。活动中,让一名幼儿扮演娃娃,其余幼儿扮演小客人,小客人带着礼物到娃娃家祝贺娃娃生日,娃娃热情地接待小客人,小客人将礼物送给娃娃时大胆地说出了祝贺的话语。他们相互交谈,唱生日歌,跳快乐舞,这样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自然地交往,就连平时性格孤僻的幼儿此时也活跃起来了。

  四、开展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指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幼儿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对幼儿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幼儿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和幼儿不同的心理需要,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

  一是创设活动情景,通过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情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泄不良情绪,形成健康心理。

  二是角色体验。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其扮演角色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帮助幼儿构建自身所欠缺的心理品质。此外,我们还运用了诱导、体贴、亲近、信任、鼓励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维护幼儿心理健康。

  五、坚持家园同步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的言行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则会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效果;如果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则会削弱或抵消幼儿园教育效果。因此,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家园配合中通过家园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向家长宣传“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让家长熟悉本项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支持配合幼儿园教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7

  师德师风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往往更多地从教师思想道德、行为作风层面对号入座作出评价,往往忽视从教师的心理层面探索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的途径。从教师教育生活看,很有可能教师的道德品质、行为举止的偏差只是外在的表象,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心理障碍。所以在师德师风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心理健康必须得到重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大,学科繁杂,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特别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早出晚归,工作超负荷,精神负担重,容易引发教师身心疾病。焦虑、易怒、冷漠、迷茫是教师常见的心理障碍。

  焦虑主要表现为害怕受到领导的批评、同事的排挤、学生的指责,整天处于惶恐不安、坐卧不安的状态之中。在焦虑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对学生说话比较刻薄,做事丢三落四,有头无尾,明知有很多事要做但又不知从何做起,很想把工作做好但又不知怎样做,整个人心事重重,有时感觉心里空荡荡,有时又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堵着,有一种难受的烧灼感。

  这种表现如果拿师德师风来评价,就是教师没有责任心,工作不踏实,甚至懒惰。但事实上,仅仅从师德师风的`角度去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易躁易怒心理让教师无法耐心面对学生,面对教育。这往往是引发“暴力”的根本原因。另外受各方面的影响,现在有个别中小学生行为偏差越来越严重,天天惹事生非,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屡教不改,班级被搞得乱糟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出口“伤”人或出手“打”人。

  “暴力”发生之后,如果学校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只从师德师风的方面来做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说一大堆“不能冲动,时刻谨记自己是一个教师的职责……”往往没能起什么作用。可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原因,疏导情绪,解开心结。

  教师冷漠是指教师无法对自己的工作产生热爱的感情,无法在工作中表现出应有的事业心,对教育教学中应重视的现象无动于衷,缺乏对工作的乐趣和意义的内心体验。

  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缺乏同情、理解、爱护,无法实现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教育方式呆板、生硬、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很容易用师德缺失、无心向教、能力差来评价教师,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很多表现与心理障碍有紧密的联系,只有找到冷漠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尽管很多教师非常努力,一心扑在工作上,但收效甚微;或者先前因一时冲动违犯了师德师风“吃亏”之后,本身也会怀疑起教育来,对学生对教育都会产生失望和迷茫,看不到成绩,看不到未来,表现出得过且过的态度,工作敷衍了事,典型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于这种情况,如果简单拿师德师风来要求教师,可能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有必要回到心理的层面困难。

  很多情况下,教师的道德行为偏差表现不能单纯用师德师风来判断,我们应该更多从教师心理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现实来看,教师心理健康还处于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现在很多人都大声疾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但往往很少有人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师德师风建设应该包括从心理的层面为教师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这样才能整体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平。

  教育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引导教师积极调理自己的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让教师可以定时放空自身心进行反思和调整,把消极情绪消除在学校之外,从而更好地投入下次的教育教学创新工作中去。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8

  承蒙学校安排,三月二十一至二十三日,我与朱家壮老师前往恩施参加恩施州教科在龙凤中学举办的“恩施州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这次会议历时一天,虽时间短,要收效颇丰。现就此次龙凤之行向各位教师同仁作一个汇报:

  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剪影

  一)、龙凤中学基本情况介绍:

  该校位于龙凤建设新区中心地带衙门台,前临318国道,后倚清清带水河,距市中心15公里。学校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完备,现有30个教学班,学生2100余人。这所学校为:恩施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省级校本研究实验试点学校恩施州远程教育运用实验学校;恩施市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恩施市远程教育运用先进单位;施市文明单位。

  二、学校开办学生心理教育的背景。

  20xx年中考,学校一男生因中考压力过大,为能顺利过中考大关,于是将目光盯住了学校教学大楼三楼的一间保密室,因保密室存放着当年的中考试卷。深夜,该学生爬上了教学四楼的楼顶,要从楼顶后面下入三楼的后窗进入试卷保密室,结果便从四楼摔下至一楼,学校得讯后,迅速将其送往医院,但因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引起了巨大反响,校长就地免了职,学校也遭上级通报。新校长邓红旗上任后,便着手创建学校学生心理教育咨询室,简称:“心语室”。

  三、教室设置

  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专门设置了心语室和心理宣泄室。

  心语室布置:心语室布置较为独特,有花有草,有书籍,窗帘布置较为神奇高雅。任何走进这间心语室都会感到一种温馨的而舒坦的感觉。里面的每一件物品都具有它的象征意义。

  心理宣泄室布置:这间室是专门用于在学生心烦意乱之时发泄心中的怒与火。布置较为简单,有用海绵做的墙,和地毯,还有一些小棍棒可让学生在室内尽情发泄自己。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心理教师的指导。

  四、教育机构的设置。

  学校校长挂帅,学校还专门配备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再由指导老师协同各班班主任和政治老师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周都有多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还实行单双周制,每逢双周作为开放周,欢迎学生家长到学校一同指导学生教育工作。

  五、现场会后的一点体会。

  一)、当前教育形势

  近些年来,我国也在对以往教育观念思想改革的基础上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在我国正在迅速发展。中学生在教育者的心目中越来越被重视,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他们成人后的才智发挥,他们是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因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者倾其心血,投入的越多,期望也就越过大。

  长期以来,关心中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饮食、身体、学业成绩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上,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对时下中学生问题日益增多,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应引起我们认真重视的一个课题。

  二)、我校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表现在:

  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近几年来,我在班主任管理中深有感触,班级管理越来越艰难。学生心理出现音问题的人君越来越多。

  其二,不少学和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正确的认识态度,而不少家长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

  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们这样的山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未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十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三)、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在学习竞争十分激烈的初中学习中,每一次考试,学生心情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会失败,失掉自己在老师、学生中的地位,害怕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同学的冷眼。因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立即灰心丧气,情绪十分低落。学生想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一时难以接受且又不能摆脱。因此,学生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2、人际关系不协调。初中学习成绩好,常受到老师和家长赞扬。少数成独生子的学生在家倍受宠爱,自我中心意识强,人际交往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人际关系不协调。一些学生在向教师倾述中说道:“我真不知道怎样与人建立好朋友关系”。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的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老是失败,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前途渺茫,于是灰心丧气,自信心尽失。

  4、早恋问题的困扰。中学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加强,导致“早恋问题”,从而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心理冲突加剧,产生种种心理病态反映。

  四)、学生不健康心理的成因分析

  1、教育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注意力不集中。

  初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需要,探索出奇的问题,并以标新立异为自豪,不愿意恪守“老一套”,不愿意听“老生常谈”,看问题往往容易片面和偏激。

  教育者在施教的全过程中,仅以为“授业”,“解惑”方能让学生有知有识,于是一概地以一种固定模式去传业,去释惑,惟此而已,对那些“不违章守法”实际上是欲脱离自己设计的模式而另僻思路的学生则视为“差生”,“调皮”,“不规矩”。的确,由于中学生阅历浅,思想混乱,有些行为让人看不下去,容忍不了。为师者单以次为凭,不尊重学生,挖苦讽刺或惩罚。这样,就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社会情况出现障碍,学生中胆大的,逆反心理支配他们,无论教育着用心如何,学生均以抗衡的心理对待,胆小的虽不言语或直接反抗,但消极的反抗是明显不过的了。

【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师随笔09-16

初中心理健康教师工作随笔09-29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学随笔范文09-29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随笔10-21

初中心理健康教师工作随笔4篇01-13

初中心理健康教师工作随笔(4篇)01-13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培训随笔范文10-2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随笔02-11

新教师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感悟随笔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