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时间:2022-04-26 16:57:14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模板集合7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思想、知识、能力)

  1、能够获取计算机屏幕上的图片。

  2、对图片进行深加工。

  3、培养学生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获取计算机屏幕上的图片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好学生本课应完成的作业一份,以及学生要用到的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影片上的图片怎么会到计算机里来的呢?

  二、演示获取图片的过程

  1、利用电脑中的多媒体功能播放动画片。

  2、当播放到你喜欢的画面时,按一下PrintScreen键,获取整个屏幕的画面到“剪贴板”中。

  3、进入“画图”软件。

  4、单击[编辑],选择[粘贴]命令,从“剪贴板”中粘贴到画图窗口中。

  5、利用工具箱中的.选取需要的那部分图像,并进行适当的缩放处理。

  6、选文件中的保存命令。

  7、输入文件名,按保存即可。

  三、去掉原图中的不要的内容

  用定义的方法,删除不要的内容

  四、给图中加上别的内容

  五、学生学生练习

  选一张你最喜欢的图片,并将你的照片或自画像适当处理后加到图片面中

  图片的加工

  屏幕拷贝:按一下PrintScreen键,复制屏幕内容到剪贴板中

  粘贴图片:

  修改图片内容:

  教学反思

  (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桌面背景,认识显示属性,会设置背景。

  2、掌握窗口操作方法及其名称,能设置“屏幕保护”“外观”,利用“显示属性”的“设置”改变屏幕区域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学习改变桌面背景的颜色并会设置桌的大小;了解窗口的组成,并会窗口操作

  重点难点:会设置背景;掌握窗口操作方法及其名称,能设置“屏幕保护”“外观”,利用“显示属性”的“设置”改变屏幕区域大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桌面背景一般可以设成深绿色或者是蓝天白云的图案,也可以将你喜爱的图片设成桌面背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交流学习

  任务一:看书或小组讨论后,尝试改变桌面背景的颜色并设置桌的大小,并说明如何操作?

  教师小结:

  步骤1:在windows98桌面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弹出对话窗口,如书中6.1所示;

  步骤2:在“墙纸”框中,选择你喜欢的背景,关在“显示”栏中选择“拉伸”,单击“应用”,“确定”按钮,如书中6.2所示。

  步骤3:利用“显示属性”的“设置”,改变屏幕区域大小。如书中6.3所示。

  任务二:看书或小组讨论后想:窗口都由哪些栏目和按钮组成?

  小结:

  标题栏:位于窗口顶部,用来显示应用程序的名称;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的下方,安一般包括许多菜单选项,单击每个菜单项可以打开相应的菜单。

  工具栏:位于菜单栏的下方,它为我们提供一些常用的操作工具按钮

  最小化:可以使应用程度窗口缩小成任务栏中的`一个按钮,此时单击按钮可以恢复窗口的显示。

  最大化/还原:单击可使应用窗口充满整个屏幕,最大化时也可使窗口还原到原始大小。

  关闭按钮:关闭当前窗口。

  滚动条:可以将当前窗口中未显示的内容显示出来。

  任务三:看书或小组讨论后,怎样移窗口并且改变其大小?

  小结:将鼠标移动到某一窗口的标题栏,拖动鼠标即可

  点击最大化、最小化、还原及关闭按钮可以改变窗口大小。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上述一个任务中的内容:

  思考:改变窗口大小还有什么方法?

  不熟练的可以小组讲座或请教老师,教巡视指导。

  四、学情反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哪些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影片的方法。

  2.学习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声音的方法。

  3.学会筛选、甄别声音及影片,学会通过声音、影片来烘托主题,表现主旨。

  4.在插入声音及影片的过程中学会欣赏,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品质。

  5.能根据主题选取合适的影片和声音文件对演示文稿进行修饰、烘托。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插入影片和声音。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插入“影片和声音”的学习是在学生掌握插入图片的基础上展开的,其教学难度并不大,插入的方法及插入文件的查找均与插入图片类似,因此它丰富了插入的媒体素材,是对幻灯片主题表现形式的深入,是学生知识认知的延伸。

  2.教学方法指导

  (1)课前通过谈话、观看范例进行导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PowerPoint的兴趣。

  (2)插入影片对象时,先要知道影片片段的文件名及其所在的位置。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影片文件,让学生预览一下影片的内容,使学生清楚幻灯片中要插入的影片在哪里。插入影片后,让学生双击影片,在幻灯片中预览影片效果。

  (3)在学生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后,在幻灯片中插入动画、声音的.操作就比较简单了,利用知识迁移进行教学即可。因此,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素材文件,让学生进行自主尝试练习,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4)对于“影片对象”、“声音对象”的编辑,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不要做过高的操作要求。

  (5)教学任务完成后,可以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自评等形式,完善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参考资料]

  对媒体播放的改进

  使用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20xx在全屏演示文稿中查看和播放影片。右击影片,弹出快捷菜单,单击“编辑影片对象”,然后选中“缩放至全屏”复选框。当安装了MicrosoftWindowsMediaPlayer版本8或更高版本时,PowerPoint20xx中对媒体播放的改进可支持其他媒体格式,包括ASX、WMX、M3U、WVX、WAX和WMA。如果未显示所需的媒体编解码器,PowerPoint20xx将通过使用WindowsMediaPlayer技术尝试下载它。

  向幻灯片中添加的影片类型

  “影片”是桌面视频文件,其格式包括AVI、QuickTime、和MPEG,文件扩展名包括.avi、.mov、.qt、.mpg、和.mpeg。

  调整影片大小

  可以将影片的大小调整到幻灯片的最大尺寸(尽管这可能不是放映影片的最佳尺寸)。

  1.调整大小至全屏

  右击影片,弹出快捷菜单,单击“编辑影片对象”。弹出“影片选项”对话框,在“显示选项”下面选中“缩放至全屏”复选框。

  2.通过拖动调整大小

  将鼠标指针定位在一个调整句柄上。若要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多个方向上的尺寸,请拖动鼠标离开或靠近中心位置。对于其他控制,请执行下列任何操作:

  若要使影片的中心保持在同一位置,请在拖动鼠标时按住Ctrl键。

  若要使影片调整大小后不与网格对齐,请在拖动鼠标时按住Alt键。

  释放鼠标,然后释放Ctrl或Alt。

  注释:默认情况下,拖动影片时MicrosoftPowerPoint保持影片的比例(锁定纵横比)不变。

  调整到所选的高度和宽度

  执行“格式→图片”命令,单击“尺寸”选项卡。

  若要保持影片的长宽比例,请选中“锁定纵横比”复选框。

  请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①在“尺寸和旋转”项中,在“高度”和“宽度”方框中键入数字或使用箭头输入数字。

  ②在“缩放比例”项中,键入数字或使用箭头输入所需的相对于影片原尺寸的百分比数字。

  为演示文稿重置最佳缩放比

  执行“格式→图片”命令,再单击“尺寸”选项卡。

  选中“幻灯放映最佳比例”复选框,再单击“重新设置”按钮。

  注意:选中“幻灯放映最佳比例”复选框可避免播放影片时的跳动;如果将影片作为MicrosoftWindows媒体播放机中播放的对象插入,“幻灯片放映最佳比例”选项可能无法使用。

  循环播放声音或影片

  当循环播放声音或影片时,该文件将持续播放直到换到下一张幻灯片。

  在幻灯片上,右击声音图标或影片,弹出快捷菜单,单击“编辑声音对象”或“编辑影片对象”,选中“循环播放,直到停止”复选框。

  [参考教案]

  [课题]第26课让演示文稿“有声有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影片的方法。

  (2)学习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声音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筛选、甄别声音及影片,学会通过声音、影片来烘托主题,表现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插入声音及影片的过程中学会欣赏,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品质。

  4.创新与行为

  能根据主题选取合适的影片和声音文件对演示文稿进行修饰、烘托。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幻灯片中插入影片文件与声音文件。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新的知识点不多,建议教师着重在知识技能的迁移上设计教学,多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本课可以视作是前几节课的延伸与巩固。

  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始终以任务为主线,注意前后知识点学习的对比,加强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合作学习的结合。

  [教学准备]

  与学生成长有关的影片、动画、声音。

  [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欣赏影片

  今天老师在电脑里放了好多好看的电影,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出示影片的文件位置“D:小问号”。

  幻灯片是一种媒体集成软件,我们已经学会了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怎样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呢?

  板书课题:第26课插入影片和声音。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为“我的爱好”演示文稿插入一张“我喜欢的一段影片”的幻灯片

  (1)打开“我的爱好”演示文稿。

  (2)插入一张空白幻灯片,输入“我喜欢的一段影片”标题。

  (3)用插入图片的方法为幻灯片插入“桃花扇”影片文件,并调整播放窗口的大小。

  合作探究:

  ①)小组看书讨论。

  ②尝试操作。

  ③交流反馈。

  (4)播放演示文稿,全班汇报交流。

  (5)巩固深化。

  在“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中插入“运动会”影片文件。

  任务二:为“我的爱好”演示文稿中“我的兴趣爱好”幻灯片插入“长大以后”声音文件

  (1)出示任务及“长大以后”声音文件的位置。

  (2)学生尝试操作。

  (3)交流总结。

  (4)巩固深化

  在“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中插入“运动员进行曲”声音文件。

  (5)评价欣赏。

  3.拓展练习,内化认知

  欣赏资源库中的影片及声音文件,为“我们的运动会”演示文稿添加合适的影片及声音幻灯片,使演示文稿更加丰富多彩,突出主题。

  4.评价交流,完善认知

  选择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交流点评,完善学生的审美认知。

  5.小结任务,结束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幻灯片中插入影片和声音的方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什么样的影片及声音,要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来确定,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这一点合理地完善我们的演示文稿。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彩色世界》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第13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彩色世界的内涵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基础知识教学提高课。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操作,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难点:前景、背景的置换

  彩色世界丰富内涵的理解、体验与表现

  四、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法、迁移法,并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五、学法指导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习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5

  教材概述

  《信息王国的小画家》是选自广州市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二单元第7课。“曲线”工具是绘图的一个基本工具,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掌握用“曲线”工具画三种曲线的方法,为计算机绘画创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曲线的三种样式:一个弯的曲线、两个弯的曲线、闭合曲线;

  ②学会用“曲线工具”画三种不同的曲线;

  ③学会用简单的曲线进行图画创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演示、讲解,学习用“曲线”工具画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曲线”工具完善图画,并对图画进行填充颜色,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美感。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了解“曲线”工具

  1、用“曲线”工具可以画出的三种曲线:

  ①一个弯的曲线 ②两个弯的曲线 ③闭合曲线

  2、用“曲线”工具画曲线的方法:

  第1次拖动确定曲线的'起点和终点,

  第2、3次拖动确定曲线弯曲的方向和程度

  3、三种曲线画法的演示操作:

  第二环节:“曲线工具的运用

  运用“曲线”工具将“野生动物园”图画画完并填上颜色。

  1、用一个弯的曲线画出屋顶、小火车山洞;

  2、用两个弯的曲线画出湾湾的小河;

  3、用闭合曲线给柳树画上树叶。

  第三环节:课后练习

  “曲线”工具还可以画出很多漂亮的图画,运用刚才的方法,尝试画以下的图画吧。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循环的基本原理;了解哪些情况下需要用循环的方法设计程序。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使用循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机器人巡逻一周和不停巡逻的任务。

  3.情感目标:通过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什么是循环。

  课时安排:

  1-2课时。

  课前准备:

  机器人;编程环境;机器人巡逻场地。

  大楼

  起点

  机器人巡逻场地

  教材分析:

  本课实际上是要求控制机器人走正方形路线,教材设计有两个意图:首先,机器人走正方形路线,学生可以实践“模块化”的方法,对任务进行分解。机器人沿大楼巡逻一周,实际上可以分解成8个动作:4个“前进”和4个“转弯90°”,如果把“前进和转弯90°”看成一个小任务,那么巡逻一周就是执行4次小任务。这样分析以后,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就可以完成巡逻一周的任务了。第二,教材对机器人卫士的要求是“不停地巡逻”,如果学生运用原有的方法和经验,也就是运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这样的程序势必会很长很长,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顺序结构程序的局限性,从机器人周而复始走正方形的具体事件来引出循环,方便学生理解循环并从这个具体案例中体会和学习运用循环编写程序的方法。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出主题。可以展示机器人活动范围,宣布机器人的工作任务:不停地沿着大楼巡逻。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尝试,初步完成巡逻一周的任务。

  3.让学生思考完成巡逻2周、10周、100周的程序,让学生体会到程序的“太长太繁”。

  4.引出循环的概念:解释循环,并以巡逻一周为例,示范用循环的方法编写程序。

  5.尝试运用循环的`方法编写巡逻指定周数的程序,完成巡逻任务。

  6.小结。

  练习建议:

  本课练习1是对控制转弯方向技能的具体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对“循环体”做小的改动,程序的结果就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和变化,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循环的特点。练习2有一定的难度,这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循环体”的抽象能力,找出这个任务中哪些动作是“重复执行”的,在这里,机器人走长方形路线的循环体应该是“前进一段(长)——转弯90°——前进一段(短)——转弯90°”,循环2次走完一周,走N周循环的次数就是2*N()。

  附参考程序:

  1.乐高机器人程序

  巡逻一周的程序永不停止地巡逻的程序

  2.纳英特机器人程序

  巡逻一周的程序

  不停巡逻的程序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机器人灭火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安装和使用火焰传感器,了解机器人灭火基本原理,为下一节课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了解火焰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了解机器人灭火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安装火焰传感器及机器人的灭火装置;

  (2)学会分析和处理机器人出现的各种情况。

  3、情感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火焰传感器的使用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2、教学重点

  (1)灭火的基本原理;

  (2)出现的各种情况的.成因分析。

  四、教学准备

  将本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下发到学生机上,机器人、灭火装置、蜡烛、打火机。

  五、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表演机器人灭火。

  2、学习新课。

  (1)分析灭火装置的安装过程。

  教师:要想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灭火的,我们首先要了解机器人灭火过程,了解灭火的流程图。

  教师示范机器人灭火后,屏幕展示灭火的流程图,帮助学生了解分析。

  教师:机器人是通过什么装置来灭火的?同学们请仔细查看该装置,它们由哪些器件组成的?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解火焰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学生组装灭火机器人,并对照书编写测试程序,并对火焰传感器进行测试。

  (2)指导学生编写机器人控制程序。

  屏幕重新展示灭火的流程图。

  教师:但机器人检测到火源该怎么办?没有又该怎样去处理?

  布置任务:看图,编写机器人接近火源程序和灭火程序,看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火焰灭掉。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帮助。

  小组表演,评出最佳小组。

  想一想:如果在编写程序时,我们把“中断循环”改为“不中断循环”,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编写,测试、汇报。

  3、巩固练习。

  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中本课的“试一试”中的练习,在遇到困难时可小组同学相互帮助,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4、总结评价。

  教师总结后,请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和收获,在本节课的“评一评”中打上自己的成绩。

  教后感:

  通过风扇吹灭蜡烛,学生很容易理解,但是教师可不可以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方法和措施吹灭蜡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案01-1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3-09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选]07-05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7-09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7-0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选)07-10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8-27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2-08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热门】11-11

有关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