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2-08-22 11:45:40 八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2. 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会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通过对三角形分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分类的基本思想,并会用方程思想去解决一些图形中求角的问题。

  4.通过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5. 通过对定理及推论的分析与讨论,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与转化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

  教学用具:

  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

  互动式,谈话法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知环境。

  问题1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我们已经明确了,而且利用上述关系解决了一些几何问题,那么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何关系呢?

  问题2 你能用几何推理来论证得到的关系吗?

  对于问题1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来(小学学过的),问题2学生会感到困难,因为这个证明需添加辅助线,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的新知识―――“辅助线 ”。教师可以趁机告诉学生这节课将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板书课题)

  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节课从旧知识切入,特别是从知识体系考虑引入,“学习了三角形边的关系,自然想到三角形角的关系怎样呢?”使学生感觉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自然合理。

  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1)求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让学生剪一个三角形,并把它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再拼成一个平面图形。这里教师设计了电脑动画显示具体情景。然后,围绕问题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问题1 观察: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

  什么角?问题2 此实验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转化为一个平角)

  问题3 由图中AB与CD的关系,启发我们画一条什么样的线,作为解决问题的桥梁?

  其中问题2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对于问题3学生经过思考会画出此线的。这里教师要重点讲解“辅助线”的有关知识。比如:为什么要画这条线?画这条线有什么作用?要让学生知道“辅助线”是以后解决几何问题有力的工具。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条件;恰当转化条件;恰当转化结论;充分提示题目中各元素间的一些不明显的关系,达到化难为易解决问题的目的。

  (2)通过类比“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按角怎样分类呢?

  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图表。

  (3)三角形中三个内角之和为定值

  ,那么对三角形的其它角还有哪些特殊的关系呢?问题1 直角三角形中,直角与其它两个锐角有何关系?

  问题2 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有何关系?

  问题3 三角形一个外角与其中的一个不相邻内角有何关系?

  其中问题1学生很容易得出,提出问题2之后,先给出三角形外角的定义,然后让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并书写证明过程。

  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三点:第一,理解定理之后的延伸――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模仿定理的证明书写格式,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三角形三个内角关系的定理及推论

  引导学生分析并严格书写解题过程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2

  分式方程

  教学目标

  1.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 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人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 生努力寻找 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 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教学难点:

  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 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 kg和15000 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 kg,分别求这两块试验田每 公顷 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分组交流)

  如果设第一块试验田 每公顷的产量为 kg,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kg。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讲授新课

  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公路:一条是全长600 km的普通 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 km的高速公路。某客 车在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km/h,由高速 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 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

  这 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如果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 所需的'时间为 h,那么它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h。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列出方程.

  三.做一做:

  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额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 人,那么 满足怎样的方程?

  四.议一议:

  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与整式方程有什么区别?

  五、 随堂练习

  (1)据联合国《20xx年全球投资 报告》指出,中国20xx年吸收外国投资额 达53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3%。设20xx年我国吸收外国投资额为 亿美元,请你写出 满足的方程。你能写出几个方程?其中哪一个是分式方程?

  (2)轮船在顺水中航行20千米与逆水航行10千米所用时间相同,水流速度为2. 5千米/小时,求轮船的静水速度

  (3)根据分式方程 编一道应用题,然后同组交流,看谁编得好

  六、学 习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七.作业布置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3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内容的重点是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逆定理反映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是证明某点在某条直线上及一条直线是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 垂直平分线定理和其逆定理,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 学生在应用它们的时候,容易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这是本节的难点.

  2、 教法建议

  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设计问题让学生做,错误原因让学生说,方法与规律让学生归纳. 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总结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探索发现,领略知识形成过程

  学生前面,学习过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这样由复习概念入手,顺其自然提出问题:在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P,它到线段两端的距离有何关系?学生会很容易得出“相等”. 然后学生完成证明,找一名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投影总结. 最后,由学生将上述问题,用文字的形式进行归纳,即得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 这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参与发现,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克服思维和探求的惰性,获得锻炼机会,对定理的产生过程,真正做到心领神会.

  (2)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获取逆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理及逆定理的证明都比较简单,学生学习一般没有什么困难,这一节的难点仍然的定理及逆定理的关系,为了很好的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采用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对照,类比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这两个定理的区别和联系.

  (3) 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活动一、创设情境

  引入:首先我们来看几道练习题(幻灯片)

  (复习:平行线及三角形全等的知识)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幻灯片)

  [学生活动]观看后答问题: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各式各样的图案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如此美丽,那么,请你用两个相同的300的三角板,看能拼出哪些图案?)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拼出图案的类型。

  同学们所拼的图形中,除了有我们学过的三角形,还有很多四边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幻灯片出示课题)

  活动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问题(1):为什么我们把(甲)图叫平行四边形,而(乙)图不是平行四边形呢?你怎么知道这些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拿一模型,幻灯片)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讨论、思考、推理。

  鼓励学生交流,并是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学生交流,归纳: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并说明: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它的对角线。

  平行四边形用“”表示,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幻灯片出示揭示课题)

  问题(2):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平行四边形还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小组演示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

  小结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这里要弄清对角、对边两个名词)

  你能演示你的结论是如何得到的吗?(学生演示)

  你能证明吗?(幻灯片出示证明题)

  [学生活动]先分析思路尤其是辅助线,请学生上黑板证明。

  自己完成性质2的证明。

  活动三、运用新知

  性质掌握了吗?一起来看一道题目:

  尝试练习(幻灯片)例1

  [学生活动]作尝试性解答。

八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2、能按要求把所给出的图形补成以某直线为轴的轴对称图形,能依据图形的轴对称关系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本节课重点是掌握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要画出点A关于L的轴对称点的画法,在此基础上掌握有关轴对称图形画图的操作技能,并能利用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来设计轴对称图形,掌握有关画图的技能及设计轴对称图形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讨论。

  教学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轴对称的相关的性质:

  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________,那么这个图形叫做_______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

  2.轴对称的三个重要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提出问题:

  二、探索练习:

  1. 提出问题:

  如图:给出了一个图案的一半,其中的.虚线是这个图案的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个图案的另一半吗?

  吸引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解决难点的想法。

  2.分析问题:

  分析图案:这个图案是由重要六个点构成的,要将这个图案的另一半画出来,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只要画出这个图案中六个点的对应点即可

  问题转化成:已知对称轴和一个点A,要画出点A关于L的对应点 ,可采用如下方法:`

  在学生掌握已知一个点画对应点的基础上,解决上述给出的问题,使学生有一条较明确的思路。

  三、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1. 如图,直线L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 试画出与线段AB关于直线L的线段

  3.如图,已知 直线MN,画出以MN为对称轴 的轴对称图形

  小 结: 本节课学习了已知对称轴L和一个点如何画出它的对应点,以及如何补全图形,并利用轴对称的性质知道如何设计轴对称图形。

  教学后记: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比较好,但对于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来设计图形觉得难度比较大。因本节课内容较有趣,许多学生上课积极性较高

【八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的数学教案12-14

八年级数学教案06-18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11-03

八年级的数学教案15篇12-14

【热门】八年级数学教案11-29

八年级数学教案【热】11-29

八年级数学教案【荐】12-06

【热】八年级数学教案12-07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9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