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模板集合七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2、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能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课时安排
1、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6课时
2、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6课时教案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2
学习目的
1.回忆和了解生活中的具体事件和情境,充分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能有针对性地得体地劝说。
2.了解和感悟劝说的策略和技巧,能态度真诚的劝说他人。
3.通过创设具体的场合让学生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一份发言稿。
教学课时
3课时
A案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学前准备:
1.收集与水资源有关的资料。
2.校内师生浪费水资源的镜头捕捉图片。
3.写字板若干。
一、谈话导入,揭示话题
1.展示图片:(幻灯片展示本校水资源浪费的新闻图片,图片下配有简短的文字说明。)
2.画外音,引出讨论。
导语:最近,我在校园内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同学水龙头打开后不关上,任水白白流淌;有些人关不紧,任水滴漏;还有些同学洗手时,水龙头开得很大……
发生了这样的事该怎么解决?
3.生畅所欲言,导出话题。学生各抒己见(倡议书、报告老师、劝说、写警示牌、开班会……)
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办法之一──劝告(板书)。
二、小组交流,探究方法
导语:劝告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以理服人。那么,怎样才能以理服人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
(准备:各小组领写字板一块。)
1.小组就怎样以理服人展开讨论,小组负责人负责记录本组发言提纲。
2.小组上台交流。
(各小组汇集共同点写在黑板上,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共同点:
用水资源的宝贵来劝说。(生成、不可再生)
用水的用途来劝说。
用积水成渊的故事劝说。
不同点:(留在写字板上)
3.教师补充: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做出相应的补充。
4.听录音:明确诚恳的态度在劝说中的作用。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道理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那么让我们来听一听两位同学劝说的开场白。
(播放录音1)
甲1:乙1同学,快去把水龙头关掉,水在那里哗哗地流,太浪费了。
乙1:关你什么事?(一边哼歌一边走)
(播放录音2)
甲2:乙2同学,你刚才水龙头忘了关了,水哗哗地流,我觉得很可惜。
乙2:噢,对不起,我忘了。(回头把水龙头关了,流水声停了。)
(2)比一比,说说自己的想法。
甲1 甲2
态度:生硬──和气
语气:直接──婉转
角度:自己──他人
结果:接受──拒绝
生小结:甲1说话的时候语气生硬,有指责批评的意思,引起了乙1的反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甲2说话婉转、诚恳,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并无指责之意,所以对方接受了他的建议。
师小结:劝说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仅靠理由的充分是不够的,诚恳的态度、婉转地表达是让人接受的前提。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要求:同桌分别扮演劝说者和被劝说者,他生当群众。
尝试实践:生应用劝说提纲展开劝说工作,他生适时插话补充。
师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依据提纲有理有节地劝说,提醒学生不要扯与话题无关的事。
四、组织评价,促进提高
1.评一评:对话理由是否充分,态度是否诚恳,被说服者是否心悦诚服,还有哪些道理没有讲清楚?
2.利用媒体适时补充出示关于水资源的资料,各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摘录、补充自己的提纲。
3.擂台赛。
(1)推荐两组4人上台,展示劝说本领。
(2)评一评。
评价标准:态度是否诚恳、调理是否清晰、理由是否充分、表达是否婉转,被全者是否心悦诚服。
五、创设情境,拓展劝说
1.生活中,需要劝说别人的情况有哪些?(爸爸的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到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邻居的大哥哥一放学就玩电子游戏,顾不上吃饭,既影响学习,以伤身体……)
2.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情况,分小组练习劝说。
3.小组推荐两位同学面对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劝说情况,组织评价。
六、作业
生活中我们一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不该发生的事情,有些事情我们有能力和义务对当事人进行劝告。请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的朋友们开始,选定一件你认为必须劝告但经过自己或他人多次尝试都未成功的事情进行劝告。注意:先收集相关的资料,再拟提纲,然后找一个人一起练习一下,准备充分后带着诚意去劝说,祝你成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⑴ 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⑵ 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⑶ 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⑴ 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⑵ 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合作交流: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品读体验:
1、学习汇报: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⑴ 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⑵ 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 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 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6、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
《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四、巩固延伸:
阅读《水浒传》。
课时作业
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冈下饮酒——酒后上冈——冈上打虎——唉下冈来
豪放勇武无所畏惧
教学反思: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抓住动作的词进行体会,对学生感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充分抓住这些准确而又生动的词语,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当点拨,神话学生对人物性格、品质的感悟。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讲人物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2.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3.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
教学难点:用课文中一些写人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要求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的活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人物故事活动
一、引入
同学们爱听故事吗?我们今天就来开一个故事会。
二、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
这次我们讲什么故事呢?在我们的文学作品里,在我们看的电影、电视里,有一些人物形象一直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的故事会呢,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些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
三、讲故事
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人物是谁?他的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自己说给自己听,再在小组内交流。
各小组推举一—二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四、评选故事大王
评评:谁讲的故事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五、总结:要想故事讲得生动具体,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七
教学流程:
习作前准备: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自己身边一个人的具体事例,并且对他进行进一步的观察、了解。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一个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生齐读作文要求)
2.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让我们先交流一下。
二、学生交流:我准备写谁,我为什么要写他,我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在全班交流。学生边交流边评议。
三、指导写法
我们下面讨论如何写这个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想想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你们的积累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根据内容,选准方法)。
为了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你准备用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试着说一说。
学生练习说,评议。
四、学生自己练习写,写好后,同桌交换修改。
五、定稿。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描述的是纯真、难忘的童年岁月。教材安排了有关童年的古今诗词,也有名人名家对儿时情怀的追忆,讲述的都是亲身所为,亲眼所见,而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都是针对童年话题的说说写写。《古诗词三首》是本组教材的开篇,天真烂漫的童年情怀,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共鸣,也特别能激发对童年的向往,用古诗词的语言描述的童年情景,更是活泼跳跃,意境深远。《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描绘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诗句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清平乐村居》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新字,通过看图比较等方式,记住“篙”、“棹”的音形义。会写7个生字。
2.读准诗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有感情诵读三首古诗词
3.通过画面想象,图文结合,查看注解、关键词比较等方法,品词潜句,体会牧童的悠闲无虑,使风儿童的顽皮可爱,以及溪畔农家生活的和美、恬淡、惬意。
4.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够将自己喜欢的一首改编成一段话。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加强诵读,从中体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感受诗词独特情韵。
教学时间:2课时
基本程序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牧童》、《舟过安仁》。
一、话题导入:
1.板书童年。齐读。有人说童年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有人说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你说童年是什么?七彩斑斓令人难忘的童年,让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怀念着,留恋着,让你们这些小小的孩子珍惜着,童年还是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2.出示两首诗,自读。
二、学习《牧童》
1.只显示一首《牧童》看屏幕自读。问会读了吗?这首《牧童》让我想起了清朝诗人袁枚的《所见》,齐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读起来多么有声有色,动静相宜啊。
2.我们也把这首诗读活吧,老师建议看着书再读,问为什么要看着书读?因为书中有许多辅助的知识。谈一谈。生看书自读,边想象边自读。教师表扬读书姿势,表扬读诗时的神情动作。
3.指读。正音。讨论“铺”与“横”的读音。教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让孩子们选择正确读音。再指读。“蓑”读准平舌音,看图了解,集体书写这个字。
4.诗歌,朗朗上口,古人读文作诗难免摇头晃脑,正是因为古诗具有强烈的节奏感。你能让节奏感强烈点吗?
5.指读,停顿时间的长短由自己决定,看谁读得最象诗。
6.读了很多遍了,你读懂了哪一句?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7.聚焦作者吕岩。吕岩,字洞宾,就是传说中八仙之一,早年中过秀才做过官,晚年隐居山中,人们不知其去向,于是大家都说吕岩得道成仙了。你说,神仙一般的吕洞宾为什么偏偏为牧童赋诗一首?肯定是牧童有哪方面的东西,吸引了他?再读诗歌,说说,让神仙羡煞的究竟是什么?
8.指说。体会情感,随机点拨,比较“六七里”写出了草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吹笛的随意,笛声的稀少,但足以表现牧童随意随性的情景,数字前后不得调换。“弄”字感受随意自在。“不脱蓑衣卧月明”由“不脱”体会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读好句子。
9.齐读诗歌。这是一位怎样的牧童?(悠闲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带着这样的感情一次次齐读。我们喜欢这样的童年,齐背。
三、学习《舟过安仁》
1.出示诗。读读作者的名字,杨万里。还记得他写的其他古诗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杨万里写的《宿新市徐公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首描写孩子的诗。
2.这一路,途中一船上的两小儿深深吸引了杨万里。自学古诗,自说意思,思考是什么吸引了诗人。
3.指读一二句。读准“篙”与“棹”,说说图上哪个是篙,哪个是棹,可以用几种方法来判断?做做“收”和“停”的动作。指读。
4.一船两小儿,普通渔民家,一撑篙,一划棹,本来也没有什么令人生疑的地方啊。你倒说说什么地方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多么奇怪的收篙停棹。
5.河水轻泛波,两岸苇草茂。清风拂面来,小儿童心俏。小伙伴撑着篙,划着棹,撑着撑着,划着划着,你仿佛听到其中一个说?另一个说?
6.为什么这样?读三四句,读懂了吗?说说。
7.怪生的意思?怎么读,最能读出杨万里恍然大悟,被孩子们的天真顽皮逗乐了的样子呢?指读。(老师仿佛看到杨万里,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老师似乎看到杨万里眯着眼睛,颔首微笑。老师觉得,你也很想成为这样的小孩子……)
8.你就是杨万里,你坐船过安仁,你看到了一船两小儿,你来读整首诗,你也来读。指读。如果说《宿新市徐公店》中,杨万里抓住疾走追蝶,写出童年的`烂漫,那你说,《舟过安仁》抓住了什么情景?(无雨张伞,张伞使风)我说,杨万里,这么爱写儿童的事,肯定是羡慕儿童。你说羡慕的是什么?(天真烂漫,调皮可爱……)带着这样的感情,一起读。
9.背诵。
四、背诵积累
背给同桌听,背完跟同桌说说你更喜欢成为哪个孩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清平乐村居》,选择喜欢的古诗词写一段话。
一、复习引入,比较诗词
1.上节课学习了两首古诗,齐背。刚才背诵的两首古诗每一句都是几个字?所以也称七言诗。出示《清平乐村居》,观察一下,这首跟我们平时看到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2.题目有两个,像这样的古诗形式叫“词”,读准“乐”,前者是词牌名,最早的词是用来像歌一样吟唱的,不同的词牌代表不同的乐曲呢,所以念ue,齐读,后者是该词的内容,有的词只有词牌名,没有后面的小题目。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3.联系旧知。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两首词吗?其中一首词牌名就叫《忆江南》或者叫《江南忆》,作者白居易。齐背。另一首是张志和的《渔歌子》,齐背。我们今天的这首词,跟我们学过的这两首还有一个不同之处,观察?(两段。)许多词都像这样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空开,上下段分别被称为上阙和下阙。
二、品词体会,感情朗读
1.自读准音,指读上下阙。
2.再自读,汇报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3.集体交流:翁媪、吴音、亡赖。翁媪,文中指的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妻,那能不能换成夫妻?亡赖,通假无赖。相媚好,指互相逗趣、取乐。
4.指说末句意思。说说“醉”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陶醉?沉醉?酒醉?低矮的茅草房中的这一对翁媪为什么而醉?为谁而醉?(为夫妻情深,相敬如宾,其乐融融而醉)。读好“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羡慕之情。
5.还为什么而“醉?(为儿孙满堂,家庭和美)随机教学下阙,扣词“卧剥”,体会小儿的淘气。淘气而让人欢喜。指读。
6.是的,多么令人羡慕的农家生活,作者辛弃疾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词人,与苏轼被世人和成为“苏辛”,而他的诗以热情洋溢,慷慨悲壮,豪放爱国著称,没想到被这贫寒的农家生活深深打动,豪放热情的诗人辛弃疾也醉了,你说最是打动他的是什么?随机指导提升朗读。齐读。
三、指导释义,仿说句式
1.多幸福的农家生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指说词义。教师随机点拨。
2.“大儿锄豆溪东”,这句话写了“谁在,干什么,在哪儿”跟我们平时表达的顺序有所不同,你能这样来说说“中儿”“小儿”和“翁媪”吗?
3.小结:茅舍、小溪、青草,多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翁媪醉酒舍中,大儿锄豆溪东,中儿编笼溪中.小儿剥蓬溪头,寥寥几笔描画一派田园生活景象,给人和平安宁、自然朴素之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吧!
4.积累自背,感情齐背本词。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童年是牧童无忧的笛声,童年是无雨张伞使风,童年是溪头卧剥莲蓬,让我们再深情读这三首古诗词。
2.你最喜欢哪一首?是的,你最喜欢的哪一首里肯定有什么东西让你很动情,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或许有你童年的身影,你最喜欢的那一首里肯定有你难忘的场景,拿起笔,把你喜欢的那一首变成一片风景,一件小事,加上你的感想,变成一段小吧。
3.交流点评。
4.上网搜索辛弃疾的其他诗词,并搜一搜词牌名清平乐,看看还有哪些同类作品。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6
改编之后的新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按照专题组织单元。在教材整合的优势下,单元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更紧密,导语、课例、练习、资料链接、回顾、口语、习作一气呵成,为师生整体驾驭把握材料,独立学习思考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的因素,普遍缺乏语文积累,阅读量小,知识面窄,严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常常处于人云亦云的状态,这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非常不利。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借助于新教材的得力编排方式,我尝试以单元合并的方法进行教学,不再一篇篇文章单独讲解,而是围绕一个大主题阅读学习,把单篇课文放在专题的大环境里领悟,
以导语为依据,提高整体感知能力。在围绕主题的阅读过程中,学会取舍,加强对重点内容的提取处理能力,给了学生对课文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的机会,也因此为学生提供了更充分的独立思考作业的空间和时间。这样的办法比常规分篇教学节省了时间,这些时间又可以还给学生进行阅读和积累,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信息量。
具体操作一般分为四次不同层次的阅读和一次自我反思回顾,细节上可根据学情适当调整。
1、第一读(一课时):
通读整个单元课文,初步认识生字,读准字音,能把课文读下来,基本读通句段,大致了解每课内容。可以自由朗读和默读训练交错进行。
2、第二读(两课时):
⑴ 读导语,体会导语中指出的重点,抓住核心词汇,明确单元主题。教师根据主题确定阅读提纲。
⑵ 学生根据阅读提纲读课文、选读课文、资料袋等内容,提炼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在笔记本上做记录。
⑶ 通读过程中,你还对哪些话题、内容感兴趣?简要列出,教师协助做适当删减,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借助图书馆、校园网进行查阅,查阅以大量浏览为主,可做提要式记录。
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同时融合口语交际内容。
3、第三读:
精读品析与跳跃阅读,品析精读课文中的`重要段落,结合课后练习进行指导,进行朗读训练。
4、第四读:
处理略读课文,结合主题解决1-2个问题。
5、回顾:
自我小结本单元学习收获,在笔记本上整理列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点以及每课应把握的重点问题。
6、简要交流:
通过单元学习你对本专题有了哪些了解?
7、穿插:
字词听写、精品段落背诵检查、同步训练知识性辅助练习、同步训练阅读内容。
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利于学生开展自学,但是小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利用早午读及有限的自习时间,凭借辅助练习册加以巩固。目前我正在尝试进一步完善这种方法。匆忙成文,恳请指教。
附: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了解西部的过去与今天,历史与发展。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品味语言的优美,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时间】
6~8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阅读导语和1~4课,课后资料袋以及P168补充阅读材料《拉萨古城》
1、认识生字,自己勾画喜欢的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明确关于西部的话题。
3、聊一聊:
通过四篇课文,你对祖国的西部有了哪些了解?地貌,气候,风俗,历史,发展……
二、提问
关于西部,你还有哪些话题愿意和大家交流?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内容?
在笔记本上进行罗列:
草原风景
蒙古族的生活
丝绸之路
匈奴族的迁徙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部落
新疆建设兵团(解放军进疆)
青藏铁路
拉萨
藏教寺庙……
三、网上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图片,重要的在笔记本上做简要记录,同学之间做交流
四、处理精读课文
1、《草原》:
⑴ 明确:
课文从两部分内容入手,草原的景色迷人;草原人热情好客。
⑵ 体会:
静态的景物描写;动态的迎客场面。
2、《白杨》:
⑴ 生存环境──茫茫戈壁,渺无人烟
⑵ 明确:
白杨的形象 外型──高大挺秀,笔直
个性──坚强、不动摇、适应力强
⑶ 明确:
写白杨是为了突出像白杨一样坚强勇敢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结合阅读链接内容(艾青《帐篷》)明确借物喻人的写法。
3、学生解决课后练习,教师做适当指点。
4、背诵描写草原和白杨的有关段落。
五、处理略读课文
1、《丝绸之路》:
借助标志性词句进行分段训练。明确作者以回想的笔触描写了发生在公元前115年的东西方交流的一个场面。
借助相关词语了解课文中的照应。
开头: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
结尾:每当凝望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2、《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⑴ 学生分析:
地质条件复杂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天气情况恶劣
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极度缺氧 西方媒体预言……
⑵ 讨论: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句反复出现的作用,注意标点的变化,体会工人们高昂的斗志,澎湃的激情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
六、自我回顾
要求学生通过回忆在笔记本上列出学习本单元之后了解到的内容和每课应掌握的重点问题,对整个单元进行链接和梳理,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字词或句段进行归纳整理,出一份小试卷交换完成。
(说明:作业及听写随堂布置,以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借助《同步训练》进行延展性练习。)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合作交流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四、巩固延伸
1、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课堂作业
1.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2.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栽花拔草、铲地摘瓜
“我”在后园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扬水“下雨
教学反思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广泛交流。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先通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潜心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情景,自读自悟,体会作者心情;然后,全班交流,畅谈自己的感受;最后,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积极运用于写作实践。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1-18
人教版下册五年级语文教案10-15
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01-29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1-31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5篇01-04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案08-26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模板合集8篇08-22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模板汇总7篇08-22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模板汇编9篇08-22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范文合集五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