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例5体现了找规律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这里的规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几个点为端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这种以几何形态显现的问题,便于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图,由简到繁,发现规律。解决这类问题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找出规律,以简驭繁。这也是数学问题解决比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选送节目为题材,讨论怎样分两步找出组合数,再求选送方案的总数。这里渗透了作为排列组合基础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问题,借助列表,则比较容易逐步缩小范围,找到答案。这里渗透了逻辑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指导:
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几年来每一学期的数学广角学了些什么。 探索例5时,应当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可以通过读题、说题意,使学生明白每两点之间都能连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纸上画画、试试,再来讨论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2.探究例6时,可以直接给出题目,由学生自己尝试,也可以将例题分解,让学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时,必须先让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游戏设疑,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请你们拿出纸和笔在纸上任意点上8个点,并将它们每两点连成一条线,再数一数,看看连成了多少条线段。(课件出现下图,之后学生操作)
2.师:同学们,有结果了吗?(学生表示:太乱了,都数昏了)大家别着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新知学习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经历连线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6-58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重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怎样求比例尺?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最简整数比。
3、一栋楼房东西方向长40,在图纸上的长度是50c。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学生尝试独立求比例尺。
(2)汇报交流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求比例尺。
(1)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成最简整数比。
(2)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比例尺是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样表示?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1:500000)或(线段比例尺)
2、求实际距离。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大约是10c,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
(2)学生尝试独立列比例解答。
(3)汇报交流
解:设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是x厘米。
=
=5000000
5000000c=50
(4)你觉得在求实际距离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做单位。
3、求图上距离
(1)学校要建一个长80米,宽60米的`长方形操场,你会画操场的平面图吗?
(2)学生尝试画操场的平面图。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画的?【根据图纸大小确定比例尺,可以是数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线段比例尺,根据所确定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再画图,画图后还要标上比例尺。】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3页练习八第1题求比例尺。
2、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3、课本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四、分享收获 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第1课时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第17页圆柱的认识、第18页例1和第19页例2。
内容简析
圆柱的认识: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圆柱。
例1:通过观察圆柱,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
例2:通过观察图形,掌握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侧面、底面和高;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2.通过观察、发现、交流,让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
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与圆柱的关系,建立圆柱的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1.在教法上,应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的表象,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总结出圆柱的特征。
2.在学法上,学生把观察和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实践操作活动认识圆柱的特征。本节课也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实物展示法:
教师拿出一个做好的圆柱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初步感知圆柱;紧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圆柱的特征,观察圆柱的组成。(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学生1:圆柱由三部分组成:两个圆和一个曲面。
学生2:两个圆的面积相等。
学生3:……
教师表扬并鼓励学生的回答。【品析:用观察实物的方式导入,让学生看到了真实的物体,使学生对圆柱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用动作摸一摸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件展示法:
1.课件出示“旋转门”的画面,引导联想: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圆柱的形成)
我看到了旋转门,想到了它转起来会形成一个圆柱。
2.课件出示:比萨斜塔、客家围屋、立柱、蜡烛、水杯等。课件抽出圆柱的几何模型。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品析:课件展示的效果是使图形更加形象具体,学生一目了然,对于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准确和深刻,有助于学生对于圆柱的学习和研究。】
动手操作法:
让学生拿出所带的硬纸板、直尺、剪刀、圆规等学具,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动手制作圆柱的模型。
小组展示制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品析:亲自动手操作制作圆柱模型不仅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圆柱,而且让学生有一种喜悦的成就感。同时,对下面观察总结圆柱的组成和特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整体感知圆柱
①谈谈圆柱,大家知道什么是圆柱吗?请同学说说你理解的圆柱。
②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
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教材第17页几个圆柱物体的图形,认识圆柱。
(2)教学例1:
出示教材第18页例1:观察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看一看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征。
①认识圆柱的面。
师: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看书,再次观察例1中的图形,引导归纳。(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
②认识圆柱的高
引导学生观察例1中的圆柱,根据图形上的提示认识圆柱的高,再根据例1中的高找到自己手中圆柱的高。结合教材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品析:此教学环节先运用提问交流的方式引出认识圆柱,再联系生活实物模型,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自己所制作的圆柱模型来认识圆柱的组成和特征,使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教学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反馈后讨论:展开后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样剪的?展开后得到平行四边形的是怎样剪的?
(2)操作探究: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
师生一起把展开的长方形还原成圆柱的侧面,再展开,在重复操作中观察。
归纳: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3)延伸发现:展开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及正方形的边长与圆柱的关系。
(4)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观察教材第19页例2。
总结: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品析:此环节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与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柱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认识了圆柱,学习完例1、例2的基础上,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教师提出质疑,师生共同系统整理。
质疑一: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圆柱有什么特征?
师生共同总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
质疑二: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柱的基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找两个学生畅谈本课时的收获,教师对其进行补充完成课堂的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1.圆柱的组成及特点:圆柱是由3个面组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除外)叫作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高。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衔接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什么叫作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两次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把圆柱的基本特征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有关知识真正掌握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教学中,应多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的同时,教师应进行相应的提问,这样学生学习的印象才能更深刻,学习的知识才会更扎实。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
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 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 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1) 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 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第2题。
(1) 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 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3-14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17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6-3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08-26
【精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篇08-22
【精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篇08-22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10篇)06-07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9篇)03-0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01-1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