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时间:2022-08-21 01:52:20 七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4、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设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多媒体展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 《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鹧鸪天》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的“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 字词预习检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的字词,弄清字词读音、字形以及含义。组内练写,互相检查。)

  注①读准字音。

  静谧( mì ) 莅临( lì ) 吝啬( lìn )( sè )

  咄咄逼人(duō ) 粗犷(guǎng ) 干涩(sè )

  ②掌握下列词语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三、 朗读训练

  1、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2、齐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重音和停连。

  四、文本分析(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分析)

  1、文章的写作思路。

  2、用两三个词语概括每个季节的雨的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而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4、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2——5段。

  五、难点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结果)

  1、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段文字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是间接描写,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21cnjy.com

  2、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21

  3、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W

  4、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

  用第二人称称呼雨,显得更亲切感人,更能充分表达出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修辞分析

  学生找出文中运用了修辞的语句,并选出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

  七、作业

  1、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到积累本上。

  3、以“风的四季”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或者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几句话。

  【教学总结】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它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在引导学生感受优美散文时,要立足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得能力。我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了解到七年级的学生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在感受散文和鉴赏散文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在设计这边课文时,通过让学生四读课文,去感受散文的优美。首先初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同时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拿出手中笔进行批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阅读完之后检测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一些易错、难懂的字词进行讲解。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二读文章,“这篇写得是雨的四季,那么雨在四季有什么特点呢?”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多学生会从文中圈画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点,但对于雨在春季的特点不知道如何去总结。我在这点做得不太好,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有层次引导,这使学生直接去总结雨在春季的特点时显得不知所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学生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再次让学生三读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处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不同的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但从这个环节我也了解到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学生对一些修辞把握得还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学不能够准确区分比喻和拟人。第二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时,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下手。对于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进行专项练习加以巩固。最后,再让学生四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感情。

  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学课堂才刚刚开始,对于刚刚讲过的这堂课,觉得自己对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还算准确,思路还算清晰,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让学生个性化读的时间少;在鉴赏课文美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课堂中语言不够简练,造成拖堂的现象。了解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师:上节课我们划分了文章层次,明确了各段段意,作者在第一段用了一个词来赞誉济南,是哪个词呢?

  生:宝地

  师:既然说是宝地,都体现在哪些景物呢?

  生:山(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

  师:济南真可算是处处是宝地,是美景。今天我们重点分析描写山的这几段。来看看这些美景是如何通过语言展现的。我们可以分析具体语言,来把握景物特点,体悟作者情感。老师先来举一个例子,“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一段文字写了济南的老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老城带有生命的意味,写出了济南城安适、秀美的睡态,有着温暖、恬静、适宜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从这段中,同学们能不能再找出某个词语、某句话,看看济南到底美在哪?(可以提示学生答案不必求全,先分析词语的一个方面)

  生:“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师:摇篮的形态是怎样的?(边缘起伏舒缓,四面高一些,中间平坦舒适)摇篮给你什么感觉呢?

  生:安全感、躺在里面很舒适、柔软、温暖。

  师:常常说,母亲把婴儿抱入摇篮里呵护照料,文章中说一圈小山把济南城放在摇篮里,那济南城能够感受到小山给予的什么呢?(若答不出来可再引导,小山像母亲一样,具有哪些情感)

  生:母爱、慈爱、慈善可亲。(板书)

  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师:小山形态秀美,不得不说是出奇的,是块难得的宝地。谁能够再找一句?

  生:“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人格化了。(板书:修辞,拟人)

  师:哪个词看出人格化了?

  生:低声地说,小山好像在和济南城低声细语。

  师:为什么要低声呢?大声说行不行啊?

  生:不行,老城还在“安适地睡着”,小山不忍打扰,只是像哼唱摇篮曲一样“低声地说”。

  师:对,济南冬天的一景一物都是那么安宁沉静、温暖舒适。同学们再想想,“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句话除了是对躺在摇篮里的济南城说的,还是对谁说的?

  生:对生活在城里的人们。

  师:是这样的,那大家说,生活在这样的冬天里,人们心里感觉怎么样?

  生:热乎乎的、不着急、好像马上能到春天了。

  师:没错,在小山的摇篮里,济南的冬天是温暖安适的,蕴含着感人的脉脉温情,潜藏着朦胧的春意,所以人们才会想象“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作者这样写,也使得写景画面灵动起来了。

  师:如果只是阳光朗照下的山,是不是足以说明济南是个宝地?下面我们来看第三段,第三段主要写薄雪覆盖下的山,作者用了一个词来形容,是哪个词?

  生:最妙的。

  师:找的很准。雪,在冬天是最寻常可见的,作者却说最妙。文章中的哪处描写让你感觉到小雪的妙处呢?试分析(3分钟讨论)

  生:“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师:树间上的雪,妙在哪了?

  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的形态比成盘在头上的一簇白花,非常贴切生动。

  师:小雪连树尖儿都罩不住了,好像是松树头发上戴着一髻白花似的,好像是松树有意挑选这样一朵花似的,显出雪的什么特点呢?

  生:小雪、精巧、可爱、灵动。

  师:对,从色彩上来讲呢?

  生:白雪更白了,矮松更加苍翠了。

  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生:喜爱、惊叹。

  师:这一句,在比喻之外,作者还注意到了景物之间,色彩的相互映衬(板书:色彩映衬),济南的雪一点也没用抹煞冬天的色彩,由于白雪的衬托,矮松反而显得越发青黑了。

  师:来看看,接下来雪又呈现出哪些姿态和颜色了?

  生:“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写出了山脉上雪的白色、银色。

  师:雪霁晴峦,与什么交相辉映呢?

  生:与蓝天交相辉映。

  师:还有哪句?

  生:“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带水纹的花衣是比喻,穿是拟人。

  师:为什么“穿”字可以判断出拟人呢?

  生:穿是人特有的动作,山和雪都不会真正地穿。

  师:说得对,把人的特征、动作直接用在了景物身上,这是一处拟人。那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又是什么呢?

  生:本体是一道儿白、一道儿黄,喻体是带水纹的花衣。

  师:本体中,白色无疑是雪的颜色,那暗黄呢?

  生:是山坡上的草色、土石的颜色。把山上的草木、土石,以及覆盖着的白雪比成了带水纹的花衣。

  师:大家看过水纹的形状吗?为什么“看着看着”水纹会动呢?给两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一下。

  生:因为雪不厚,被风吹散了。

  生:因为雪会融化,融化掉的部分就把山色显露出来了。

  师:没错,这些都是“动”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大家想一想,山势是起伏不平的',各有凹凸,再联想一下水的波纹形状。(可简单画图)

  生:小雪依山而落,起伏不定,所以像带水纹的花衣。

  师:是这样的,作者由一处山雪看到另一处山雪,看着看着,随着视线的跳跃,整体上就成了带水纹的花衣,而且好像会掀动一样,看见山的肌肤。这样写,静态的写就好像动起来一样,这是一种什么写法呢?

  生:化静为动。(板书)

  师:静中有动,白雪覆盖下的山呈现出一种动人的容色、迷人的色彩,这样写雪,就显得气韵生动。

  生:“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雪在夕阳照射下的色彩变化,像害羞一样。

  师:既然是拟人,拟作一个什么人更合适呢?

  生:少女、女孩、小孩子。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容易害羞,脸红的颜色微微发粉。因为雪纯净无暇,小孩子的内心也单纯。

  师:少女脸颊绯红,好像害羞一样,面对雪这样一种姿态,作者会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喜爱,山雪非常可爱,情态可掬。

  师:咱们再一起看看,这一段结尾说“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小雪落在山上,似乎引发了作者的某种情感,是什么呢?

  生:喜爱。

  师:作者的语气似乎有点祈求老天爷,就是下小雪吧。那为什么不能下大雪呢?

  生:小山太秀气,下大雪承受不住。

  师:作者看到山上蒙了一层雪,为山着想,为山考虑,这是一种什么情感?

  生:担忧、怜惜。

  师:对,作者有幸在济南生活,沐浴冬日暖阳,细品山间小雪,作者对这块宝地是心存珍惜喜爱之情的,是心存什么的?

  生:欣喜、感激。

  师:带着欣喜感激之情,请同学们集体朗读这一段,感受美丽的雪景。

  师:文章的第四段很简短,写到了济南城外村庄的景象,看一看哪个词语最吸引你呢?

  生:小水墨画。这是一处比喻。

  师:水墨画里画了什么?

  生:山坡、村庄、雪。

  师:这几处景物有什么色彩呢?

  生:白色、黑色、暗黄色。

  师:请大家想象,一张水墨画,暗黄色的宣纸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黑色与白色泼墨点染在上面,这样的水墨画有什么特点呢?

  生:古朴淡雅、素雅、古香古色、高古的。(板书)

  师:对,还不是一般的古朴淡雅,作者带着推测、商量的语气和读者亲切交谈,可能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视如珍宝,爱不释手。

  师:这一段里还有那个字眼吸引你?

  生:卧。

  师:卧这个动作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放松、安适、宁静、亲近自然。(不是横,不是重重的压,村庄和房顶没有抗拒雪)

  师:精准地用词可以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卧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雪的轻盈、村庄的安宁祥和。(板书:精准用词)

  师:济南素有泉城的美誉,在欣赏完济南的山、雪、村庄之后,作者又把我们领到了水边。说一说这一段展现了哪些景物。

  生:绿萍、水藻、垂柳。

  师:作者写这几处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生:绿。

  师:作者极力描写绿萍、水藻的绿,为什么呢?

  生:好像在生长一样,绿萍和水藻在冬天的暖阳里充满生机与活力。

  师:对,这就是积蓄在水中的绿的精神,接下来又写到了垂柳要在水里找个影,说明水怎么样?

  生:清澈透亮,澄清的(板书)。

  师:和水藻的绿相比对呢?

  生:是色彩的映衬。

  师:映衬之后,大概是为了突出什么吧?

  生:写水藻和绿萍的绿,是为了突出水的清澈透亮。

  师:这是映衬的作用,写水中植物的绿,就是为了写水的清澈透亮。这里面还写出了水的一种特点,是什么?

  生:不忍得冻上。

  师:为什么不忍的冻呢?

  生:因为被那股绿的精神所感染了。

  师:有道理,还可以想想,为什么不忍得冻,这一句从修辞上来讲是什么?

  生:拟人。

  师:拟人的修辞,事物就会具备人的动作、思想、情感,那么水对水边的其他景物有什么情感呢?

  生:怜爱,水好像能和岸边的垂柳对话,让垂柳在冬天里照出自己的倩影,景物变得活泼欢快,有生命力。

  师:蓝水晶怎么理解?追随作者的视线,由水面往上看,由下至上,把什么比喻成了蓝水晶呢?

  生:天空。

  师:天空蓝汪汪的,蓝的发亮,像蓝水晶一样的天空有怎样的特点?

  生:空灵的、明净、纯净的。(板书)

  师:这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生:喜爱。

  师:蓝水晶也是很贵重的,视如珍宝的,而且好像能像魔力水晶球一样,包着红屋顶、黄草色,包着济南城,那作者拥有这样一块蓝水晶,心晴是怎样的?

  生:珍爱、惊奇、赞赏。

  师:让我们怀着这些美好的情感朗读文章第五段。

  师:本文中,作者写了济南冬天里的气候,济南的山、雪、水,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精准的用词以及色彩的相互映衬来加以展现。我们常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板书),谁能够总结一下,作者带着怎样的感情,创设了这样美好的意境呢?

  生:喜爱、热爱、赞赏、怜惜。(结合某处语句)

  板书:

  气候——温晴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慈善

  宝地 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美动人

  城外远山——古朴淡雅

  水——澄清空灵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写作手法:色彩映衬、化静为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三、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五、教学设计

  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

  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1、导人

  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2、诵读课文

  3、教师教读

  (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4、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导学

  ①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②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b.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c.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d.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教师导学]

  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一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

  a.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b.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c.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d.多媒体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指出其待人接物的一些错误,如无条件,可让学生讨论:家里来了客人,家长不在家,你是怎样接待的?谈谈你的具体做法。

  5、作业

  ①完成课后练习

  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6、小结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日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7、信息反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2-18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7-06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09-2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鸟》教案05-1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02-15

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4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01-17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15篇02-19

人教版语文上册教案(15篇)02-19

初二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