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

时间:2022-08-20 12:10:13 高中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高中生物教案汇编6篇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初步学会设计实验的能力。

  (3)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图示和实验来归纳问题、总结规律;

  (2)能运用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来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有关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并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协调的科学世界观。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2、难点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质壁分离实验的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引入:小实验——萝卜条的软硬对比

  1、 浸在浓盐水中的萝卜条;

  2、 浸在清水中的萝卜条;

  3、 新鲜的萝卜条。小结:细胞的渗透吸收和渗透失水

  渗透: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观察并分析造成软硬差异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置疑1:如何从显微角度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思考引导学生透过到本质看现象1、实验设计: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

  材料:洋葱鳞叶置疑

  2、为什么选用洋葱做实验?思考2、渗透的结构基础读图识图复习:选择透过性的概念为实验设计铺垫置疑

  3、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主要进入了细胞的什么结构或从什么结构离开了细胞?思考并判断为实验设计铺垫

  仪器和试剂: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刀片、30%蔗糖溶液、清水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小结:

  设计实验并交流引导学生形成实验设计的科学理念指导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技能练习实验总结:洋葱外表皮细胞吸水和失水视频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壁与其原生质层分离的'现象。

  质壁分离复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恢复原正常形态的现象。置疑4:联系实验思考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呢?思考学会由现象到原理的自我归纳总结3、原理 当外界溶液浓度 小于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根据操作过程中看到的三个图像逐一分析学生总结进一步探究:洋葱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讨论交流拓展思维,巩固实验。

  思考题

  1、 将动物红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中和浓盐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

  2、 为什么对农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作物会出现“烧苗”现象?

  3、将新鲜的黄瓜放在蔗糖与食醋配制成的糖醋汁液中,开始时黄瓜呈现萎缩,糖醋汁液面上升。2天后,糖醋汁液面下降,黄瓜呈现膨胀并有酸甜味道,说明腌制的黄瓜细胞内既有蔗糖分子又有醋酸分子,试分析原因。

  教学反思本节课在设计方面进行了多次改进,最后确定为先让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总结出原理,再由拓展实验将实验和原理整合在一起,为学生创设思维拓展的空间,最后联系习题解释生活和生产实践方面的现象,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作为教师,整个过程始终耐心细致的在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个人认为这是值得肯定和有效的地方。在细节方面,如果以蔗糖分子和水分子为例,将原生质层选择透过性的特点讲透、讲深,相信学生在设计和理解方面会更快更好。另外在习题设计上,如果将“烧苗”现象讲透,点到植物会因外界浓度过高导致质壁分离时间过长而死亡,则学生在解释腌黄瓜现象时思维会比较流畅。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I 学习目标

  1. 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 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II 学习重难点

  1. 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3. 搜集并分析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资料。

  III 方法指导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自学质疑、 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1. 除生长素外,植物体内还存在 xx 等植物激素。

  2. 植物体内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 共同调解。

  3. 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 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具有 xx 等优点,在生长中得到广泛使用。

  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

  1、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它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它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 D、它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2、把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是由于苹果放出了( )

  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3、植物激素是指( )

  A、活细胞合成的'微量高效调节物质 B、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高效调节物质

  C、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D、细胞合成的具有调控代谢功能的物质

  4、细胞分裂素不存在于( )A、茎尖 B、根尖 C、成熟的果实 D、萌发的种子

  5、能够延缓叶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

  A、 生长素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6、下列除哪种激素外,都能促进植物生长( )

  A、生长素类 B、赤霉素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

  7、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多种激素 D、乙烯

  三.【能力提升】

  13.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插条繁殖时,如果在枝条上保留一些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扦插枝条就容易生根,这是因为 。

  (2)如图(一)为桃树,图(二)为龙爪槐,请回答它们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回答A→B或B→A),并解释原因。

  ① 桃树 ,龙爪槐 。

  ② 原因是 。

  (3)农业生产上常用生长素类似物喷洒生长有某种双子叶植物杂草的水稻田,结果水稻正常生长,杂草死亡。这说明 。

  (4)松柏、杉树的树冠都明显呈宝塔形,请解释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使贮藏越冬的蔬菜保持绿色,应给蔬菜喷洒哪种植物激素,并解释使用这种激素的原因 。

  (6)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种到土壤里不能发芽,其原因是块茎含有较多的 ,进入休眠期。要解除它的休眠,促使其发芽,可用 处理。

  13、(1)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2)①A→B;B→A ②在芽中生长素的运输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3)双子叶植物杂草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强,在较低浓度下,生长就被抑制,而单子叶植物水稻在这一浓度时却能正常(或促进)生长。

  (4)这是一种顶端优势现象。越往下,离顶芽越远,侧芽积累的生长素就越少,发育形成的侧枝就越长。反之,越往上,就越短。

  (5)细胞分裂素,因为它有防止叶片衰老的作用。

  (6)脱落酸;赤霉素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1.浓度较高的以及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过低的情况都无法正常生存?

  2.为什么细胞外液适宜于细胞的生存?何为渗透压?为什么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3.正常人血浆的pH为多少?为什么血浆的pH能够保持稳定?

  4.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多少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正常人的血浆pH为__________,其稳定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左右。

  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通过观察课本P5图1-3思考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是如何进行的?而结合课本中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细胞与内环境之间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__________的参与,同时,细胞与内环境之间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2、例题精析

  〖例1〗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A、盐汽水B、核酸型饮料C、蛋白型饮料D、纯净水

  解析:酷暑季节,由于天气炎热,室外作业的人出汗较多。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时,也排出了一部分无机盐,使体内无机盐的含量降低,为了维持体内盐代谢的平衡,故室外作业的人应该多饮淡盐水,以补充丧失的盐分。答案:A

  〖例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解析:班氏丝虫是我国常见的丝虫病病原体,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症,如下肢肿胀等。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组织液中的蛋白质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质积聚在组织液中,是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不断升高,组织液的生成增多,使组织间隙积聚液体,造成人体下肢肿胀。答案:B【自我诊断】

  ●.基础题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B.K+C.Na+D.Ca2+

  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明显变化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

  3.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氧气的浓度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5.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A.组织液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和组织液D.消化道和组织液

  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A.血浆、体液和体液B.血液、体液和淋巴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9.人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产生了大量的乳酸。请回答下列的问题:

  (1)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液中的H2CO3/NaHCO3这对缓冲物质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这一反应会使乳酸原有的电离平衡发生什么变化?

  (2)这些变化具有什么生理意义?你做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么?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新课

  新课

  讲授

  1、色盲症的发现

  讲述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提问学生

  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2、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

  设疑:红绿色盲是怎么遗传的呢?

  导入新课:伴性遗传。理解概念。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 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2)果蝇:眼色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

  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 :

  (1)对“资料分析”的两个讨论题进行讨论。

  (2)总结伴性遗传的概念、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填写学案中相关内容。

  2、课件显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图表,引导学生填写

  根据遗传图解,写出Ⅰ-1和Ⅲ-6的基因型,并推测Ⅱ-3的基因型。下面我们来画一画他们的遗传图解(这里难度较大,教师可先作示范)!Ⅰ-1与Ⅰ-2。

  结论:生下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视觉都表现正常,没有色盲。可是,他们的女儿却都是携带者。

  Ⅱ-3与Ⅱ-4(紧接上面的图解板书图解)

  课件显示巩固练习,提问学生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婚配类型并回答,然后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4、强调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在课件上边引导学生回答边演示两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5、通过遗传图解引导学生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得出“交叉遗传”的结论。

  6、课件显示巩固联系,提问学生(教师可稍作引导)。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

  2、遗传特点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知识拓展: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

  [1] 伴Y遗传:

  (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希普图

  [2] 伴X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 ②患者中 性多于 性 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3)典型系谱图

  [3] 伴X隐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③女患者的父亲及女儿一定是患者,简记为“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亲及女儿一定正常,简记为“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

  (1)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的眼色遗传。

  典型系谱图

  归纳:人类伴性遗传病判定口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讲、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回答

  学生看图识别,进行自我色盲检测。

  填学案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填写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学案上练习写遗传图解

  黑板练写

  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讨论

  学生聆听

  学生思考分析作答

  填学案

  理解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记住常见实例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

  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验本节课的情感目标。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通过辨认、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便于新课的讲授。

  探究、讨论模式结合:通过家系遗传图谱分析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 →讨论问题 → 提出依据释疑 → 结论,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提高学生质疑、假设、探究的能力,体现本节的能力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肯定学生的能力,引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讲练结合,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落实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是教学重点,在上一章已经学习过,通过学生回答既回顾所学知识,又可联系遗传的基本规律等知识,使学生认识到伴性遗传也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讲练结合落实学生的遗传图解的书写能力,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归纳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遗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及联系,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呼应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巩固练习

  (1)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他的父亲、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母亲、祖母、外祖母色觉都正常。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A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2)一男孩是红绿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该男孩色盲基因的传递来源是( B )

  A.外祖父→母亲→男孩

  B.外祖母→母亲→男孩

  C.祖父→父亲→男孩

  D.祖母→父亲→男孩

  学生演练,并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点。

  课后作业

  见学案

  学生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九、板书设计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伴性遗传的方式、特点及运用

  十、教学反思

  对“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中,不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上,应该多引导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结论性内容,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融合资料收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遗传概率计算,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 素的危害。

  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过浏览网站资料 来了解当前人们在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开激烈的讨论.了解抗生素的史话以及作用机理.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人们健康.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学难点】

  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和危害。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抗生素素用法的认识。每位学生提出自己对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个讨论。

  教师:展示电视广告中一些关于抗生素药物的一些内容,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某同学患感冒后,打点滴。第一次,用的青霉素,第二次,还是用的青霉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 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认为多了好得快。以此实例,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学生分组探究学习结束后,进行交流。解答以下问题并展示:

  1.抗生素史话

  (1)青霉素的分子式

  学生通过看课本,熟练掌握青霉素的分子是 的具体写法。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学生看课本讨论)

  a.细菌的结构

  b.作用机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他们的目的。

  2.合理使用抗生素

  (1)学生讨论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和观点。

  (2)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

  3.对如何保健,少用药。或不用药展开讨论。

  4.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抗生素,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生 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随堂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对抗生素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感染就用青霉素

  B.把剂量加大,好得快

  C.根据情况和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

  D.使用抗生素及时比使用其他的非抗生素的效果好

  2.利用发酵工程,可以是产生抗生素的量大大提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工程中,都是用的生物的无氧呼吸。

  B.抗生素是蛋白质。

  C.抗生素能对 付所有的病原体。

  D.不同的抗生素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3.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

  A.分解蛋白质,为细胞的繁殖提供营养。

  B.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素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

  C.是为了 保证细胞的活性

  D.为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质。

  【布置作业】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抗生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合理利用抗生素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良好效果。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做法不一样。有些人主张多用多好,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观点各异。通过一节课的讨轮和探究,学生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了一个合理的认识。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必修1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一、教学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体会建立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2、举例说出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3、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4、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5、能熟练把对照的方法运用到探究实验的设计中。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方法:讨论 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第二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一、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质膜的取材

  质膜的成分和结构的探究

  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 【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细胞图片: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细菌细胞,酵母菌,要求学生比较不同细胞的差异?

  【实验探究】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总结】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活细胞的.选择性与细胞膜有关。

  细胞膜又叫质膜,为细胞把守大门的任务,物质的进出由质膜掌控。质膜有允许某种物质透过的特性,称为质膜对该物质的透性。

  【讲述】质膜为什么有选择透性,这应该与质膜的结构成分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提问】要分析质膜的成分,首先要分离出质膜,再做研究分析,那么取哪一种细胞来分离质膜是最好的?为什么?

  【投影展示】人的成熟红细胞图片,

  【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获得红细胞的质膜?

  【讲述】

  材料一:1895年,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进入细胞膜。

  【投影展示】磷脂分子的结构示意图: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

  【提问】磷脂分子置于水中的排列形式。

  材料二:1925年,E.Gorter和F.Grendelet用有机溶剂丙酮提取人的红细胞膜中的脂质,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该实验结果能说明什么问题?

  【讲述】脂肪酸分子的尾部可以摇摆,使得整个磷脂分子能发生侧向滑动,所以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提问】质膜中除了含磷脂,还有其他成分吗?

  材料三:Danielli和Harvey分别于1931年和1935年发现细胞膜的表面张力显著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已知脂滴表面如吸附有蛋白质成分时,表面张力则降低。

  材料四:1959年Robertson用高锰酸钾或 酸固定细胞时,电镜超薄切片中细胞膜显示出暗一亮一暗三条带。

  材料五:科学家将质膜冰冻,然后将其撕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撕裂面上有许多颗粒。

  【提问】综合以上的结论,描述一下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讲述】另外,质膜中还含有糖类等物质。

  所以,质膜的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质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性。

  【提问】细胞壁的成分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酵母菌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细菌没有完整细胞核,只有核区。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其它都有细胞壁。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回答:人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成熟后只有质膜的膜结构,没有细胞核和其它结构的膜,分离容易,便于取材。

  加蒸馏水,让红细胞吸水涨破,经过离心提取较纯净的质膜。

  结论:根据相似相溶性原理,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中的磷脂分子

  学生讨论回答。

  头部朝外,尾部朝内。

  结论:质膜是由脂双层组成,并不是一层脂质物质组成的。

  结论:质膜中含有蛋白质。

  结论:两层蛋白质夹着中间的脂双层。

  结论:这些颗粒就是镶嵌在脂双层中的蛋白质。

  质膜是由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的;脂双层形成基本骨架,蛋白质镶嵌在其中。

  答: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作用是保护和支撑作用,相对质膜而言,细胞壁是全透性。

  。 提高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

  课堂的引入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仅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协作学习的态度。

  及时纠正错误,加深印象。

  步步设疑,层层深入,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观察。

  七、板书: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 细胞膜和细胞壁

  一、质膜的成分和结构

  1、质膜的取材

  2、成分和结构

  二、细胞壁的成分和作用

  八、作业设计

【高中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06-27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06-24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12-18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08-26

【推荐】高中生物教案11-19

【荐】高中生物教案11-20

高中生物教案【荐】11-20

高中生物教案【推荐】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