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6-09 05:14:26 宜欢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是小孩子刚接触数学基础的时候,也是他们认识数学原理及印象的时候,打好数学基础,有利于孩子日后跟更好的学习数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通用1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学会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略

  教学准备

  课件、珠子

  教学过程:

  (1)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珠子。

  师:这里有几种颜色的珠子?

  生:两种,红色和黄色

  师:猜,哪种颜色的珠子多?

  学生猜。

  师: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谁多?

  生:数一数

  生:摆一摆

  师:怎么摆?

  (指名演示)——“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12个红的,8个黄的

  师:现在呢?(红的多)

  那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

  生:多4个

  师: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开(指名演示)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来红色的比黄色的多几个吗?

  生:能

  师:怎么看出来的?生说

  师:你看,这个时候红色的分成了几部分?哪两部分?

  (和黄色一样多的这部分及多出来的这部分)

  师:谁听明白了?

  生重复说

  师:那你看,把这些一样多的拿走,剩下来就是比黄色的多的几个。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师板书算式)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我们知道了:从红色珠子里拿走和黄色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黄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减法计算。

  2、下面我们来摆一摆,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种颜色的多。

  学生操作。

  展示反馈:你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种颜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较

  求……比……多几与求……比……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只是问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样。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4、揭题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三、巩固深化

  1、松鼠弟弟说我有20个松果,松鼠哥哥说我有25个,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几个呢?谁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个)

  2、小女孩有34本连环画,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几本?

  34-30=4(本)

  还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3、P74T1

  4、这是一个班里4个小朋友的作业情况,从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我们身边你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例子?想一想,说一说。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53和35一样大。()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39和41的中间是40。()

  40+5比50+4小。()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

  (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拼一拼讲课教案: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拼一拼讲课教案

  教法设计: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并以谈话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二、感受新知,观察比较

  1.提问:你们说得很对,作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2.提问: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提问:我们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

  生可以自由选择证明方法,如对折、测量等,并请用不同的方法的学生上台演示。(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4.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你能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吗?

  5.小朋友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教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6.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三、动手实践

  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2.第6页的第4题。

  3.第6页的第5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的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6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教学重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

  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试一试:26、31、67、49、89、90。

  5、二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

  6、汇报交流。

  7、小结:

  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

  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说说有什么特点。

  (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现象。

  2.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学重点:

  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朋友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让你们回答一个问题: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带你到什么地方去呢?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地方,如:游乐园、广场、超市等等。)

  哪个小朋友能说一说,我们迁安市都有哪些超市呢?(东安、东购、家乐等等),今天,我们市又有一家超市开业了,我们去看一看吧。

  二、教学新课。

  1、大家看,来的人可真不少,这家超市给你什么印象?能给大家谈一谈吗?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超市的布置很有规律,显的很美。引导学生寻找其他的有规律的布置。(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一个小笑脸或小星星给予鼓励。)

  2、小朋友们,刚才布置超市的时候,一个工作人员临时有事,可他的工作还没做完,我们帮帮他,好吗?(学生肯定会很乐意帮忙)(出示挂灯笼的图)。教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请一名学生帮忙完成。引导学生说出该怎样挂,为什么这样挂。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第一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贴图片的活动。

  2、出示练习第二题,说明题意。学生观察图片上颜色的规律,然后动手完成涂颜色。

  3、添加一个课本中没有的题目。如:动物园召开运动会,看!小动物们排着队伍来了,(出示制作的情景图)。咦!怎么这么不整齐?快看一看怎么回事?哦!原来是有的小动物还没来呢?看看还缺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排列的队伍来判断缺谁,并将小动物的图片贴到正确的位置。进一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

  教材中的练习题都是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的。我想,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所以,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活动:小朋友们,今天下午我们有一个表演,我们要先组织一下队伍。哪个小朋友能帮帮老师?教师先排一部分:一个男生一个女生,一个男生一个女生。然后选一名同学帮忙排队,看一看他是否按规律排列。

  小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能给我们美的感觉。在这里,我想到本单元的.教学是让学生去发现有规律的排列,从而发现有规律的美。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的事物是没有规律的,但他们也是美的,如:彩虹的颜色很美,但它的排列没有课本中这样的规律。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设计一些这样的问题:(出示彩虹图)你认为它美吗?看一看学生的想法。如果他们认为彩虹美,我们可以说明并不是只有有规律的事物才是美的,有的事物没有规律,但他们也是美的;如果有的同学认为彩虹不美,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你能用运用科学知识将彩虹改变成你喜欢的颜色,那就好好学习吧!以次来激励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五、布置实践作业。

  回家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排列,下节课一起交流。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8

  教学内容:

  第10--1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

  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学具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愉快的春节,春节期间你们都参加过哪些活动呢?

  学生很高兴的谈自己节日期间的活动。

  出示课本p10—11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朋友们都在做哪些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导入新课: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卖气球”问题。

  让学生观察“卖气球”画面:有15个气球,卖了9个。

  1、请同学们根据情节图提出问题:“还剩几个气球?”

  学生汇报算式:15-9

  2、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需要动手操作的`同学可以用小棒摆一摆。

  3、在两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5、小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点数法1、2、3……6,还有6个。

  方法二:想加算减9+6=15,15-9=6.

  方法三:破十减15-9=6

  方法四:连续减15-5=10

  10-4=6

  (二)解决“套圈游戏图”中的问题。

  方法同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

  (三)解决“卖风车图”、“猜字谜图”中的问题。

  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画面,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订正。

  (四)小结计算方法,在体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

  (五)独立完成例1:12-9=

  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简便的算法进行汇报

  质疑问难:你对这些方法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完成课本p12做一做1—3题。

  2、游戏:小鸟找房子

  ①出示小鸟卡片和有号码的房子,要求学生计算卡片上的算式,然后再与房子上的号码对应。

  ②问题: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请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3、应用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这些算式都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3、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9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初步感知数位、数序及数量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数的知识进行达和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

  3、初步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合作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估计豆子的数量。

  教学难点:

  1、数位、基数、序数概念的渗透。

  2、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一:数出规定数目的豆子,初步体验估数。

  (给每组发一袋豆子)今天的数学课就是在数豆子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看谁会观察、会思考。在数豆子的时候,同学之是要互相合作,互相谦让,还要小心,千万不要让豆子掉在地上。数出30粒豆子。活动规则:

  ①请你数出30粒豆子,你打算怎么数?

  ②把这30粒豆子放在手中,感觉一下,然后轻轻地放在盒子的右边。

  ③用刚才的感觉再抓一把豆子,如果你觉得抓得多了或者是少了,可以重新抓一把,然后放在盒子的中间,看看和右边的豆子是不是差不多,再数一数是多少粒豆子。

  ④再用刚才的感觉重新抓一把豆子,放在盒子的左边,看一看三堆豆子是不是差不多。教师小评。刚才大家在数豆子的时候,都数得非常开心,同学之间合作的非常愉快,而且大家还记得我们的活动规则,非常好!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心中有了一杆秤,像那样抓的一把豆子大约是30粒,你们可要记住了。

  二、师生互动。

  活动二:在师生互动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估数。

  (1)师生互动。你们数得真开心,老师也想抓一把豆子(教师顺手在一个小组内抓了一把豆子)。怎样才能知道这一把豆子大约多少粒?(可以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这是个办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2)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抓了同样多的豆子,要求学生选用刚才的.方法或者是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估数。教师巡视,学生小组活动。

  (3)在计数器上拨数并写数。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你们小组数出的数,拨好后小组间互相看看拨得是否一样,各小组的组长进行监督,不一样的就调整一下。学生在计数器上拨数,教师在小组中间活动,指导个别小组拨数。怎么写这个数呢?请你试着写一写。学生在纸上写数,教师巡视,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写数。教师给予评价。练习拨数、写数。我们一起来看22这个数,谁来拨出这个数?谁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数?学生汇报:左边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右边的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写一写“22”。问:计数器上右边起第三位是什么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7页的“练一练”。

  (1)做一做,填一填。

  (“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根据计数器写数。

  (“练一练”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想一想,试一试。

  (“练一练”第4题)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4)找找生活中的100。(“练一练”第5题)指名学生说一说。

  四、小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

  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情感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喜洋洋的贴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贴脸游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今天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瞧:

  (课件出示喜洋洋图片)

  2、出示喜洋洋图片1。

  问:你们觉得这两个喜洋洋有什么不同?

  3、学生讲,老师贴。

  4、学生观察,两者间有什么关系?

  5、引入课题,喜洋洋为了感谢大家帮它找回了鼻子和嘴巴,现在给我们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玩,在生活中去学习上下位置关系。板书:上下。

  二、理解上下,培养空间观念。(重点)

  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站,南京长江大桥,图中有什么交通工具呢?

  学生观察。

  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汽车和火车,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详细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出示火车和轮船,你能再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小结:在位置关系不变时,对于两个物体,上下位置关系是绝对的。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难点)

  出示汽车、火车、轮船,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引导,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又说火车在下面。对吗?

  同桌讨论。生回答。

  小结:对于三个物体来说,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也会不同。例如:火车对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

  现在,喜洋洋带我们来到第二站教室。

  将你的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上面,然后将你的文具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再从文具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放在文具盒的上面。

  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生操作,师巡视。

  (3)写一写。

  四、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游戏,喜洋洋做,学生跟着做。

  游戏儿歌:上上下下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上爬,(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下往上至头顶)

  咕噜咕噜咕噜咕噜向下滑。(双手握拳相互绕圈从上往下至脚面)

  太阳出来了,(双手在头两侧伸直打开,手心向前)

  花儿也对我咪咪笑。(手腕靠拢在下巴处做花朵状微笑点头)

  上,下,(双手伸直上举,再弯曲至耳朵旁)

  上,下,(重复上面动作)

  休息一下。(双手在脸侧做睡觉状)

  2、第三站,动物器材室。

  3、第四站,喜洋洋的房间。

  4、第五站,回到教室。

  联系生活,叫学生观察所处的教室,有哪些物体存在着上下位置关系。

  五、小结。

  今天,喜洋洋带我们游玩了这么多地方,你收获了什么?观察所处的教室,比如,讲台和黑板,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间存在哪些位置关系?这是我们后面几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1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方位与图形》

  教学目的: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几个好朋友,快看,他们来了你能分别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电脑演示:出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我们今天和他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

  二、回顾与整理。

  1、复习图形的特征。

  猜一猜: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好朋友的特征,让同学们猜一猜。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你的好朋友?

  4、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5、分类: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电脑演示配合)。

  6、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

  (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7、说一说学校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什么,画一画(课下完成)。

  三、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2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关的减法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为学习后续的内容作准备。

  3.初步感知加、减法计算间的'联系,渗透辩证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十几减9)

  计算十几减9有哪些方法?请你举个例子说一说。

  二、计算方法练习

  1、练习第1题

  学生观察第1题图,交流并了解题意:9只老鼠做游戏,3只老鼠跳绳,一共有12只老鼠。

  让学生填写算式,再交流算式和得数并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2、20以内加法口算练习。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3、第2题:

  学生先在书上填写答案。

  组织反馈交流,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三、口算练习

  1、第3题:

  (1)学生先在书上填写答案。

  (2)组织反馈交流,说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3)观察:每组题中左边一排数和算出的结果,看是怎么变化,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小结。

  2、第4题:

  (1)出示图。观察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全班练习:老师说出树桩上的数,学生说出减9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3)指名进行练习。

  (4)小结,对练习情况进行评价。

  四、计算应用

  第5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说每副图的意思,交流图意。

  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交流结果。

  五、总结评价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十几减9进行了练习,你巩固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认识?同学们课后也可以多练习,争取以后看到这样的减法题,就能马上算出结果。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单数和双数;初步了解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能力与方法:

  培养学生探求、猜想、验证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求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单数和双数。

  1.情景引入。

  师:春天到了,数宝宝们手拉手排着队去森林里玩。

  (板书出示主题图)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请学生比较两个队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如果用小圆点来表示数宝宝的个数,像这样两个一列地在方格里排成的图形,就叫做数图。

  2.摆数图。

  (1)教师在方格上演示摆数图。

  (2)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在方格纸上摆数图。

  3.找特点,分类。同桌合作先找所摆数图的特点,然后把这些数图按形状进行分类。板书出示(或多媒体演示)分类结果。

  师:右边边框是折线的数图都是单数,右边边框是直线的.数图都是双数。板书出示课题:单数和双数。

  4.反馈练习:要求:先判断数图表示的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再说出它表示几。

  二、探求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1.提问与猜想

  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如果任意拿出两张数图拼成一张数图,结果会是什么数?接着小组合作,每人拿两张数图拼一拼,并列出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然后观察小组4个人的拼图,问学生发现什么规律了。

  2.实践与验证

  小组上黑板边操作边汇报。

  例如: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6+4=104+5=93+5=8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并提示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3种结果?

  (板书:单数+单数=双数双数+双数=双数单数+双数=单数)

  3.巩固练习书本第2大题第一行(看数图,写算式)。

  三、实践与运用。

  1.计算:(第3大题)

  ⑴先判断和是什么数,再计算。

  4+86+82+19+39+59+79+910+9

  ⑵独立计算。

  2.出示题4

  口答:大组找规律接龙赛,每组开火车往下接5个数。

  2、4、6、(8、10、12、14、16)

  1、3、5、(7、9、11、13、15)

  20、18、(16、14、12、10、8)

  19、17、(15、13、11、9、7)

  小组派代表说说接的是什么数?

  3.数宝宝玩累了,想回家休息,两个队伍要接成一个队伍往回走,想想,它们的队伍里有没有单个的?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

  四、总结与评价。

  师:今天你们都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得如何?谁的表现最棒呢?和是双数和是单数

  (学生畅所欲言)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4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培养估算及探索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20以内的数的组成。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更大的数,那就是100以内的数。

  二、新课讲解

  认识计数单位“十”和“百”。

  出示小棒,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0需要很长时间,有没有更快的方法呢?

  揭示:每数到10根小棒,就用皮筋捆成一捆,这样数起来就快了。一捆就是1个十。

  继续出示小棒,让学生数出10捆小棒,这就是10个十,也就是1个百。

  认识100以内的数。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0、20、30……90,边拨边数。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继续在计数器上拨出91、92、93……99,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拨出100,让学生明确100是由10个十组成的。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出示几组数,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引导学生总结比较的方法:先看十位,十位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的,再看个位,个位大的数就大。

  三、巩固练习

  课本练习: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小组活动:小组内互相出题,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认识100以内的数,掌握它们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强调数感的'培养和估算能力的训练。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训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1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加减计算。

  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模拟人民币(纸币和硬币)、文具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文具用品,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文具是用什么来购买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

  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新授

  认识人民币

  (1)教师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面值。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并说说它们的特征。

  (3)教师总结: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我们要爱护它。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1)教师演示:1元可以换10张1角的纸币,或者10枚1角的硬币。

  (2)学生操作:学生用模拟人民币进行换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总结:1元=10角,1角=10分。

  简单的元、角、分加减计算

  (1)教师出示例题,如:一支铅笔5角,一个橡皮2角,买这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指导。

  (3)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并交流答案。

  三、巩固练习

  游戏:模拟购物

  教师准备一些文具用品并标上价格,学生用模拟人民币进行购物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人民币的换算和加减计算。

  课本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并互相交流答案。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购物活动,并记录所购物品的名称和价格,然后计算总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2

数学下册教案03-16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1

(精选)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06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5-1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0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8

(经典)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2-08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