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生物教案汇总1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
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建议
教材中本实验安排为验证性实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改为探索性实验,安排在讲课之前,或与讲课同步进行。
本实验难度并不大,但内容较多,实验时间较长,因此,必须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时完成。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设教师演示实验。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做演示实验所需的实验材料、用具、仪器和试剂等。同时,逐项完成还原糖、脂肪、蛋白质3类有机物的鉴定实验。在实验课上,将3个实验的正确结果分别展示在讲台上,并作扼要的介绍,以便使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作比较。
2.实验中学生应分工合作。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当每组两个学生中的一个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另一个学生可以用酒精灯将水煮开,以便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一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时,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调试显微镜。另外,在完成前两个实验时,一个学生洗刷试管、清洗玻片和整理显微镜,另一个学生则可以进行后一个实验的操作。
3.关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在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应该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并放入盛开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同时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试管内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果试管内溶液过于沸腾,可以上提试管夹,使试管底部离开大烧杯中的开水。
4.做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的实验时,在鉴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样液,以便与鉴定后的样液的颜色变化作对比,这样可以增强说服力。
5.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切勿将甲液和乙液分别加入组织样液中。
三、参考资料
还原糖的鉴定原理 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还原糖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它们的分子内都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游离酮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的分子内没有游离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非还原性糖,不具有还原性。本实验中,用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应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的鉴定原理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成分是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在碱性溶液(NaOH)中,双缩脲(H2NOC—NH—CONH2)能与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这个反应叫做双缩脲反应。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准备植物组织是常用的实验材料,但必须加以选择。在双子叶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为淀粉,暂时储藏在叶子内,因此最好不用双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有些单子叶植物,如韭菜、鸢尾,并不将光合作用的初始产物转变为淀粉,因此叶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但是,由于叶片中叶绿素的颜色较深,对于鉴定时的颜色反应起着掩盖作用,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因此,也不宜用单子叶植物的叶子作实验材料。
本实验最理想的实验材料是还原糖含量较高的植物组织(或器官),而且组织的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和梨的果实。经试验比较,颜色反应的明显程度依次为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 准备实验材料最好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取其子叶)。供实验用的花生种子,必须提前浸泡3~4 h。浸泡时间短了,不容易切成片;浸泡时间过长,则组织太软,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做鉴定脂肪的实验,教师可根据本地区的情况选用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苏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因苏丹Ⅳ染液与脂肪的亲和力比较强,所以,染色的时间应比较短,一般为1 min左右。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实验材料准备 实验材料最好选用富含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种子,动物材料常用的是鸡蛋(卵白)。如用大豆种子,必须提前浸泡1~2 d,这样容易研磨成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采用现成的大豆磨成的豆浆,豆浆可以购买,也可用小型的研磨机制取。利用豆浆作实验材料,可以节约实验时间。
如果用稀释的卵白作实验材料,效果会更好。
斐林试剂的配制
甲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
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硫酸铜溶液
使用时临时配制,将4~5滴乙液滴入2 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苏丹Ⅲ溶液的配制 称取0.1 g苏丹Ⅲ干粉,溶于100 mL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使用。
苏丹Ⅳ溶液的配制 称取0.1 g苏丹Ⅳ干粉,溶于50 mL丙酮中,再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50 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双缩脲试剂的配制 取10 g氢氧化钠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氢氧化钠溶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A。
取1 g硫酸铜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烧杯)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试剂瓶中,配成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硫酸铜溶液(蓝色)。瓶口塞上胶塞,贴上标签,写上试剂B。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1)假如某地区正在流行“非典型性肺炎”(SARS),一个患者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假如你是科技工作者,你该怎样对该患者进行诊断?
(2)在东南亚某地区,突然发现大量家禽不明原因的死亡,怀疑是感染了禽流感,假如你是科技工作者,你该怎么办?
(3)一个母亲患有一种遗传病,现她怀有一胎儿,怀疑也患有该遗传病,该如何对该胎儿进行检测,以确认他(她)是否患有该遗传病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3相关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上述问题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小组记录员记录并整理本组观点。
对于“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与遗传病检测的方式有很多种,如通过病理学等手段进行检测;而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诊断技术可以使得上述疾病的检测更加快速、灵敏、简便,使得疾病的防治更为有效。
第一例基因诊断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是在什么时候?诊断的是何种疾病?お
推进新课
板 书:
二、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一)基因诊断
是1978年科学家对一位孕妇作了镰刀状贫血症的产前诊断。
那么基因诊断技术目前可以用来诊断哪些疾病因子呢?
通过多媒体呈示以下情景,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描述、分析。
基因诊断的对象主要有:
①病原微生物的侵入:一般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显微镜检查及免疫学方法进行诊断。但是,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敏感性。而在无法得到商业化抗体时,基因诊断就成为检测病原微生物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的唯一手段。此外,由于基因碱基配对原理的基因诊断可直接检测病原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所以诊断的特异性也大为提高。目前,基因诊断已在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诊断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②先天遗传性疾病:目前,大多数遗传病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而可对胎儿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对确诊患病的胎儿实施人工流产是避免遗传病患儿出生的`有效措施。
已有多种传统的遗传性疾病的发病原因被确定为特定基因的突变。例如: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可引起苯丙酮尿症;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可引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而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40或其配体(CD40L)基因突变则可引起无丙种球蛋白血症。这类疾病的诊断除了仔细分析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结果外,从病因角度作出诊断则需要用基因诊断的方法检测其基因突变的发生。用基因诊断的方法检测这些位点的改变,不仅对临床诊断,而且对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③后天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肿瘤。虽然肿瘤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但人们可以初步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个别细胞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细胞无限增殖。无论是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还是癌基因发生突变,如果确定这些改变的发生,都必须进行基因诊断。
④其他:如DNA指纹、个体识别、亲子关系识别、法医物证等。
假如某人患了流行性感冒,该如何进行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多喝白开水,注意休息,几天之后就可痊愈。
板 书:
(二)基因治疗
你了解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的疾病机理吗?这种疾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多喝白开水,注意休息,几天之后可痊愈吗?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4基因治疗的相关知识,并思考上述问题。
患有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的个体,其体内腺苷脱氨酶基因突变,不能正常合成腺苷脱氨酶,而该酶对于降解毒素是关键的,因此患者将出现免疫缺陷。由于是基因突变导致的疾病,因而不能用治疗流感的方法来治疗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
假如某人患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症(SCID),该如何进行治疗?
可以通过基因治疗技术来治疗该疾病。
什么是基因治疗?基因治疗的原理(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4中“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图群,并思考上述问题。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gene therapy)的原理是指采用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患者的某种细胞中,体外培养使其增殖,然后输回患者体内,这样重组受体细胞因导入正常的基因,可以纠正或弥补缺陷基因带来的影响;或将带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载体直接送入患者的某些细胞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因治疗技术能有效治疗疾病、提高人类健康水平,那么目前来说,是否所有的遗传性疾病都可以采用基因治疗?
不可以,例如神经细胞不能以基因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进行基因治疗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进行基因治疗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选择适当的疾病,并对其发病机理及相应基因的结构功能了解清楚;②纠正该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并了解该基因表达与调控的机制与条件;③该基因具有适宜的受体细胞并能在体外有效表达;④具有安全有效的转移载体和方法,以及可供利用的动物模型。
基因治疗的前景十分诱人,那么基因治疗的现状与前景如何呢?
……
课堂小结
(1)复合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基因治疗:1991年美国批准了人类第一个对遗传病进行体细胞基因治疗的方案,即将腺苷脱氨酶(ADA)导入一个4岁患有严重复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的女孩。采用的是反转录病毒介导的间接法,即用含有正常人腺苷脱氨酶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培养患儿的白细胞,并用白细胞介素Ⅱ(IL-2)刺激其增殖,经10天左右再经静脉输入患儿。大约1~2月治疗一次,8个月后,患儿体内ADA水平达到正常值的25%,未见明显副作用。此后又进行第2例治疗获得类似的效果。
(2)我国复旦大学等单位对乙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他们在兔模型的基础上,将人第Ⅸ因子基因通过重组质粒(pcmvix)或重组反转录病毒(N2CMVIX)导入自体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基因治疗会在我国取得成功。
(3)总体来说,目前已批准治疗的病例约120例,其中约110例为肿瘤,遗憾的是,除黑色素瘤有些端倪外,全都未能成功。治疗了10余例单基因病,除ADA缺乏症和乙型血友病有一定疗效外,其余都还在实验阶段。但人们再也不怀疑基因治疗不仅可能办到,而且指日可待。
你还了解其他生命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吗?
……
板 书:
(三)研究性学习交流
活动主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关于“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热点是什么”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给活动的组织者与交流者几点建议:
(1)我们一定要本着“求是唯真、崇文扬善、创新臻美”的态度去做科学,注意每一个细节,以使我们第一次的研究成果经得起别人的推敲。
(2)我们要从“小”处做“大科学”,不要从“大”处做“小科学”。
(3)若以图片、表格等形式来反映研究成果,会让你的研究成果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4)研究性学习需要提出自己的研究报告,同时也要让听众看到研究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以增加研究成果的说服力。
(5)不妨向别人介绍一下自己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亲历的一些事情以及自己的感受,这容易引起别人的共鸣。
(6)研究性学习的交流时间设置要合理,要给汇报者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也要给听众提出问题、质询的机会。
板书设计
二、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一)基因诊断
(二)基因治疗
(三)研究性学习交流
习题详解
1.(略)
2.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与当代科技发展现状,利用报纸、杂志、书籍、电视节目、广播节目、互联网等手段,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咨询等方法,整理有关人类目前在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方面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的相关资料,并写成调查报告,在一定范围内交流、展示。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必修一绪论
许多科学家认为,可以把生物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①19世纪以及更早的时期,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②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主要是实验生物学时期;③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DNA双螺旋的发现与中心法则的建立,开始进入了精细定性与定量的生物学时期。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变的更多,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物理学、化学、数学、计算机等的手段和方法用于生物学使其不断分化出新的分支学科,另一方面,这些学科又相互渗透而走向融合,似乎并不是界限分明。
至今为止大家所接触到生物学一般都是描述性的知识,认为它是一门记忆的学科。如,记住某些动植物名称,观察生物的特征,知道他们的分类等,因此,有一点我非常希望你们这学期能记住的,就是生物学并不是一大堆事实的混乱集合,它有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有逻辑的连贯性。达尔文进化论是一种逻辑,适用于宇宙中所有星球及生命系统。
高中阶段有三本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微观和宏观)
《分子与细胞》中以细胞作为一切有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为出发点,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1925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家WILSON就提出: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的结构
细胞的功能(物质、能量、信息)细胞的发展
必修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阐明一系列客观事实、法则来解释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组织形式。如果掌握了这些分子和遗传定律,就能从原理上理解许多生物圈里的生命过程,还能应用于解决在激烈的自然界遇到的新问题。并不着重特定的某些生物(如人),理解细胞的这些事实、原理适用于地球表面的所有物种。生化和分子规律20、30亿年前已经形成,并被保留和传承,几乎没变过。这种强烈的保守性意味着,我们可以知道地球早期生物进化的原理。
当我们掌握课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本法则和规律,将其应用于各种特定的问题:1)癌细胞是如何异常生长2)病毒如何繁殖3)免疫系统如何作用4)神经系统如何作用
5)干细胞的未来医学的影响
本学期之后期望大家认同的是,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的物质性;生命系统的开放性;细胞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用开放的观点审查自然现象和社会事务,具有普遍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生物学——这是一个极速发展的领域,它之所以极速发展是1953年WATSON和CRICK
对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通过高中生物的学习,我们期望达到的目的是,能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素养,以此来促进对世界、社会的认知及良好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
一、生物学研究方法(一)观察
(二)假说和实验(三)模型实验
二、生命的重要属性
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命?(1)具有生命的物体称之为生物。
(2)什么是生命,目前尚无一致公认的定义。但我们可以将生命描述为生物体存在的状态,而生物体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化学成分的同一性;第二,严整有序的结构;第三,新陈代谢;第四,应激性和运动;第五,稳态;
第六,生长发育和繁殖;第七,遗传和变异;第八,适应
多种细胞:
自来水装在塑料桶里放半个月变成绿色,这是原核生物蓝藻等大量繁殖;橘子放在阴湿的角落长绿毛,是真菌;
动物肌细胞呈梭形,汇成肌组织,煮熟的.瘦肉可撕成很细的条状肉松;吃梨时感觉有“砂”,是石细胞。
第1、2、1)2)3、病毒:
1)、生活方式:寄生于活细胞内2)、结构: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DNA或RNA)
3)、增殖: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4)、危害:破坏细胞
5)、分类:植物病毒
小结: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靠单个细胞完成;多动物病毒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由每个细胞共同参与完成;病
毒的什么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完成。
细菌病毒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除了?
依据遗传物质DNA病毒:噬菌体、HIV生物个体表现的生命活动归根结底是每个
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RNA病毒:SARS病毒朊病毒:只有蛋白质类病毒:只有RNA
除了病毒,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实例4.(1)生活方式?
结构?
你知道哪些病毒?
学习目标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前言】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系统都有它的边界,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成分组成,系统
*相关信息都有它自身的调控规律和发展消亡的规律。
(1)在生物学研究中,提出了生命系统的概念,它包含生命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
哪些层次?每个层次都可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同时又相互包个体→生物圈
含,构成更大的系统。
(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图1-1生命系【易错提醒】
(1)区分种群与类群,举例:统的结构层次
池塘里的所有鱼;
池塘里的所有鲫鱼
(2)说说草履虫、松树、人包含的生命结构的层次:
所在的层次:
(3)组成细胞的一个分子或原子也是系统吗?是生
命系统吗?
课题: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情景导入】
展示:不同的细胞图片第一课时
【问题导入】
问题探讨:(1)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细胞?
一、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体现(2)它们有哪些相同点?
哪些不同点?1、多样性(不同点)
种类、结构功能、形态大小等学习目标一、观察细胞
【学科思维】2、统一性(相同点)
1、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相似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
2、知识不是静态的,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
化学组成:
增殖方式:
学习目标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能源物质:(1)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动植物细胞的细
胞核,但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吗?
(2)阅读课本9页,了解原核生物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特别提醒】
根本区别: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1、表述:“无细胞核”、“无成型的细胞核”、“无核膜”
2、带“藻”字的不一定是蓝藻。
1
蓝藻:发菜、蓝球藻、颤藻、念珠藻
1)
DNA
分子藻类植物:黑藻、水绵图1-3
“菌”子前面有球、杆、2)、细胞壁成分:肽聚糖(细菌)、黏肽(蓝藻)3、细菌:一类单细胞生物。
螺旋的都是细菌
3)、细胞器:只有核糖体4)、分裂方式:二分裂5)大小:较小(1~10UM)6)、原核生物:细菌、蓝藻2
图1-4细菌
细胞模式图
图1-5蓝藻细胞模式图
1)、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DNA与蛋白质结合成2)、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植物);
壳多糖(几丁质-真菌)
3)、细胞器:多种4)、分裂方式:
5)大小:较大(20~30UM)6)、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
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
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知识目标:
1、细胞增殖的方式和意义。
2、细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3、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
1、养成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
2、能够利用多种媒体获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标:
1、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生物学思想。
2、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细胞周期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DNA、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探究、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所需设备: 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清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一个成年人的体内大约有1014个细胞,那么这一个受精卵是怎样形成1014个细胞的呢?这就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细胞增殖问题。
究竟细胞是如何增殖的呢?它的`方式又有哪些呢?以及细胞增殖对生物体而言有什么样的意思呢?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教材P112页。
教师点评:
1、细胞增殖的意义
2、两个阶段
3、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方式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有丝分裂。要学习有丝分裂我们首先必须来了解下细胞周期的概念,那么什么叫细胞周期呢?
我们把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从这样的一个概念当中大家能发现一些什么问题呢?如: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呢?细胞周期又分为这样的阶段呢?
两个阶段:
下面大家阅读这个关于细胞周期的资料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
教师点评:
结论:
1、不同类型的细胞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2、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
如果我们把细胞周期用一个圆饼状的图形把它表示出来会是这样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题。
现在我们就以植物细胞为例来学习下有丝分裂的过程。
那么大家是否还记得植物细胞的结构呢?我们一起来回忆下。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些细胞中的重要结构会发生某些变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察下分裂间期过程当中细胞内发生的变化。
特点: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复制)
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形成姐妹了姐妹染色单体。但依然是呈现染色质的形态。大家思索一下这个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什么特点没有呢?
这就是分裂间期的生命活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分裂期。
(2)分裂期
前期:大家同样先看下前期的图像,然后总结下前期有什么样的特点?
提示:
1、在前期染色质的形态出现了什么变化?
2、两极有什么样的变化?
3、染色体怎样分布?
4、核膜核仁有什么变化?
教师点评:
①染色质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形成了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②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出现纺锤体
③核膜、核仁消失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
中期
问题:大家来尝试描述下中期的主要变化?
我们把细胞中央这个与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这个平面称之为赤道板。其实它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结构。
教师点评:
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②染色体的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最利于观察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
提问:
1、 染色体的着丝点发生什么变化?
2、染色体的位置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点评:
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大家比较一下中后期细胞内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
末期
1、染色体、纺锤体、核膜、核仁有什么变化?
2、一个细胞最终如何分为两个细胞?
教师点评:
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末期:两消两现质分离
我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连续的过程。
(看两篇:第一篇连续放,第二篇分出各个时期)
这就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然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细胞内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然后做下面的习题。
最后我们来分析一下有丝分裂的意思。
(3)、 有丝分裂重要意义
1、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是DNA的复制),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子细胞得到一套与亲代细胞形态和数目完全一样的染色体。
2、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小结
一、细胞周期的概念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三、有丝分裂的意义
课堂练习:
作业: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板书设计:
一、 环境污染的防治
二、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四、教学设想:
人类破坏环境,环境报复人类,惨痛的历史教训教育着人类,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两者若能和谐发展,必然相互有利。而和谐发展的局面,关键在全体地球公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刻认识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切实保护生物多样性,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本节的教学可以从破题“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在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相关录像片,这样更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由此,引出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威胁的话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剖析一些错误的认识或观念。例如,“人定胜天”的观念:人类具有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智力和能力,能使高峡变平湖,天堑变通途,大山低头,河水让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大多数是与工业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辩证地分析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例如,据报载(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
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于是,引出一个重要话题:粮食重要还是鸟类重要?
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呢?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具有的直接价值容易接受和认同。生物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宝贵的资源。例如,冬虫夏草是珍贵的中药,云南珍稀植物“红豆杉”中含有可治疗癌症的有效成分,如果冬虫夏草和红豆杉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显然是巨大的,而且是不可弥补的。
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启发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例如,教师可以绘制一幅漫画:衰老的大树发愁地想:“鸟儿们都死了,谁来替我传播种子呢?”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灭绝很可能导致一连串物种的灭绝,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数量失控。如猫头鹰、鼬和狐狸的灭绝可能造成田鼠成灾。教师提示:保护生物多样性更主要的原因是为了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师应当指出,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设计,看起来似乎十分完美,但与大自然的精密“安排”相比,总是显得那么简单和粗糙。在无法保护自然的原貌时,至少也应当尽可能地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让环境中的物种数目更多些。
农田生态系统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往往过少,物质循环的途径单一,一旦出现环境因素的变化,就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灾难。例如,有的地区营造的防护林,基本上都是白杨树,引来专门以白杨为食的天牛大举进攻。人们想尽各种办法仍然无法控制天牛之害,只好忍痛将刚刚长成林的树木伐倒,使大片农田重新受到风沙之害。如果当初栽培的是多树种、多林种、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复杂的防护林,就不会发生如此惨痛的虫害。
本节是必修模块的最后一节,教师应当结合本节内容作一小结。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们说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的保护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控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 成分的多样性, 由物种的多样性组成。 保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最后,以“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为题,进一步揭示“稳态与环境”的核心思想:整体、相互作用、动态平衡、协调发展,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和“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哲理,描绘出人类未来美好的前景,在学生的憧憬之中结束本节的教学。
(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是以建立国家或地方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生态环境(如江河源头、滨海、滩涂、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特殊自然景观(如森林、灌丛、草原、稀树草原、草甸等)、野生生物物种等,在具体地段划定范围保护起来,禁伐、禁牧、禁猎。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保护程度需要,有全封闭式保护,不准人入内;有半封闭式保护,有的地方外人可进入,有的地方外人不准进入。
根据保护的内容,可以分为:综合保护区(包括整个环境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和特殊自然保护区(为了专门保护某一种或几种珍稀濒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而建立的保护区,一般范围较小)。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3)离体保护
离体保护是指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进行长期储存,以保存物种的种质资源。
六、教后感:人口、科技进步和资源与环境之间应当是一种相互协调的关系。具体地说,人类不仅要大力加强科技进步,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教育。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态环境不再遭到破坏并且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人类应当走一条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高中生物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识别几种细胞器形态
2、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3、说出细胞溶胶的功能。
4、简述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器的形态,功能;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三、教学方法:讨论 探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第三节 细胞质
细胞质的概念
细胞溶胶 【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细胞结构示意图:
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质中各结构之间的联系。
【提问】什么叫细胞质?
资料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这类蛋白质叫做分泌蛋白,如消化酶、抗体等。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亮氨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囊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
【总结】细胞内部就像一个繁忙的工厂,各细胞器就是各个车间,具有一定的功能,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功能。
【提问】在分析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必须先将各细胞器分离出来再加以分析,那么用什么方法分离各细胞器呢?
【讲述】分离得到各种细胞器后,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各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线粒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联系线粒体的功能,猜猜心肌细胞与腹肌细胞相比,二者线粒体的`数量上应该有没有区别?
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比不飞翔鸟类的多,运动员肌细胞线粒体的数量比缺乏锻炼的多,为什么?
生长旺盛的细胞或生理功能活跃的细胞中线粒体居多,如肝细胞中多达20xx个,一般细胞中为几十个至几百个。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什么叫质体?叶绿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内质网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核糖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高尔基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液泡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中心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功能?
【提问】各细胞器之间的液体部分叫什么?
【小结】我们来总结一下各细胞器的膜层数,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生思考、回答:
细胞质是细胞膜包被的细胞内的大部分物质
成分:有各种细胞器和透明、黏稠、流动着的液体组成.
细胞器的成分:有膜包被,如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等。无膜包被,如中心体、核糖体等。
他们共同完成细胞的功能。
差速离心法
学生回答:
分布:动植物细胞
形态:颗粒状或短杆状
结构:双层膜:内膜折叠成嵴;基质,含有有氧呼吸的酶,和少量的DNA.
功能:是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95%能量)
质体分为白色体和有色体。白色体是贮存脂质和淀粉的,存在于不见光的细胞中;有色体含有色素,最重要的是叶绿体。
形态分布:在很多植物细胞内,呈椭球形、球形,
结构:双层膜;基粒:由囊状结构堆叠而成;
基质:少量的DNA
功能:光合作用场所
共性:双膜、DNA、能量转换站
分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形态: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功能:蛋白质、脂质合成和加工的车间
分布:附着在内质网上,游离在细胞质基质
形态:椭球形粒状小体(无膜结构)
组成:RNA和蛋白质
功能: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分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形态:扁平囊状结构和小泡
功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发送站”
分布:植物细胞
形态:泡状结构;细胞液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有机酸和碱
功能:调节细胞的内环境;液泡具有一定的浓度,可以是细胞保持膨胀状态
形态: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构成,不具有膜。
分布:总是位于核附近的细胞质中。
功能: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细胞质中除细胞器以外的液体部分称为细胞溶胶
含有多种酶,是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七、板书:
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 第三节 细胞质
分布 形态 结构 功能
线粒体
质体
内质网和核糖体
高尔基体
液泡
中心体
细胞溶胶
八、典型作业设计
请连接各细胞器及其功能:
线粒体 叶绿体
功能
分布
叶绿素
存在位置
酶的位置
相同点 双层膜,核酸
线粒体
叶绿体
内质网
液 泡
高尔基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细胞核 ①蛋白质的加工运输,脂质合成的场所
②维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压
③细胞中的物质转运系统
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⑤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⑦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⑧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器归类:
归类条件 (成分) 相关的细胞器 归类条件(功能) 相关的细胞器
双层膜结构的 能产生ATP的
含有核酸的细胞器 与主动转运有关的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 与分泌蛋白有关的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
(概念关系图) (生物膜面积的变化情况)
高中生物教案 篇8
1、 营养物质功能
提供能量:糖类、脂肪、蛋白质均能氧化分解供能。
其供能的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组织的主要原料
提供构建和修复物质:糖类和脂类是构成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重要部分
Ga 、 Mg、、、P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
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质
提供调节物质 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
2、 营养不良:
蛋白质供给不足,影响发育和抵抗力
营养供给不足 缺钙影响骨的发育
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营养过剩:如获取能量过多,导致肥胖
摄取营养的种类、数量、比例符合实际需要
合理加工食物,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提高利用率
3、 合理膳食: 食物对人体无毒害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制度
题例领悟
例1、下列属于人体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
①水②脂类③糖类④蛋白质⑤纤维素⑥无机盐⑦维生素
A、①③④⑤⑦ B、①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⑦
解析:参与构建和修复人体组织的物质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等。而纤维素是植物体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 答案:C
例2、下列各项中不是成人每天要进食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因是:
A、 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
B、 蛋白质不能全部由糖类和脂肪在体内转化而成。
C、 蛋白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D、 体内蛋白质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换新的。
解析:蛋白质作为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其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非主要的,体内物质供能的顺序依次为糖类、脂肪、蛋白质。
答案:C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 下面关于人类营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由于蛋白质能参与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质含量最高为宜。
B、淘洗大米时次数不宜过多,以防止维生素B1的损失。
C、蔬菜应先洗后切,大火快炒,防止维生素C的损失。
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污染,又要防腐剂等过量带来的化学污染。
2、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 ( )
A、纤维素 B、红细胞 C、蛋白质 D、激素
3、 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
A、多吃蔬菜 B、多吃馒头 C、多喝豆浆 D、多喝水
4、 1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分别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三者都可作为能源物质
B、 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C、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5、 下列哪一组疾病是营养不良引起的:( )
A、脚气病和坏血病 B、夜盲病和巨人症
C、糖尿病和软骨病 D、佝偻病和心脏病
6、 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 )
A、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种都增多 D、两种都未增多
高中生物教案 篇9
一、细胞核
1.细胞核的存在
除了维管植物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2.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上有核孔是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2)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3)核仁:由染色体片段构成,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基质。
3.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染色质是粗或细的丝状物,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两者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
4.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趣味思考:把变形虫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分离,然后单独培养,结果都不能成活;把另一种变形虫的细胞核移植到该变形虫的去核的细胞质中,继续培养,变形虫能够分裂增殖,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也说明了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原核细胞
1.原核细胞结构
(1)拟核: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拟核。
(2)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没有真核细胞中的其他复杂细胞器。
(3)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起着保护并维持细胞形状的作用。
(4)其他:荚膜、鞭毛。
2.种类:细菌、蓝藻(蓝细菌)等。
3.生理:能进行细胞呼吸,细胞膜是细胞呼吸的场所;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场所是细胞膜内折叠,上面有光合色素。
核心解读
1.分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不同时期”指细胞分裂间期、细胞分裂期或不再进行分裂的细胞所处的时期。其关系可归纳如下:
特别提醒
染色质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它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线粒体、叶绿体内)遗传物质仅单独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没有蛋白质与它结合形成染色质(体)。在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以DNA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说,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判别
特别提醒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核膜的有无;原核细胞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
题例领悟
题型一 细胞核是代谢与遗传的控制中心
【例题1】 下图所示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将之切成①②③三截,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②和③
解析:本题考查对细胞核功能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②中含有细胞核,细胞核中含有一个喇叭虫再生的全部遗传信息。
答案:B
反思感悟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题型二 细胞核的遗传功能
【例题2】 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将甲伞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乙的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ks5u
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实验能力,在证明或探究某一结论或现象时,通过设置对照可以使结论更准确、更具可靠性,也更符合科学性
答案:C
反思感悟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的性状表现。
【例题3】 下列结构中的遗传物质,能形成染色体的是…ā 。
A.叶绿体、线粒体中的DNA
B.受精卵细胞核内的DNA
C.细菌、蓝藻体内的DNA
D.病毒体内的DNA或RNA
解析:染色体仅存在于细胞核中,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叶绿体以及原核细胞中的DNA都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不形成染色体。
答案:B
反思感悟
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其次还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题型四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
【例题4】 识图作答(题中[ ]内填写图中指示结构的数字)。
(1)上图是_______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结构。
(2)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_和[ ]_______。
(3)上图中的动物细胞也含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解析:该细胞的显著特点是有细胞壁、叶绿体、中央大液泡,所以据此判断它是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尖分生区细胞是幼嫩细胞,所以不含中央大液泡,且也不含叶绿体。动物细胞除了不具有叶绿体和中央液泡外,其他细胞器都含有。
答案:(1)高等植物 ③ 细胞壁 ④ 叶绿体 ⑤ご笠号荨。2)⑤ 大液泡 ④ 叶绿体 (3)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
反思感悟
动植物细胞的判断思路:
①有细胞壁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动物细胞。
②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
③有大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大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植物的未成熟细胞也没有大液泡。
随堂训练
1.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到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融合后的细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生出的小羊大多数性状( )
A.难以预测 B.像甲 C.像乙 D.像丙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生物体主要遗传性状,因为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内也含有少量DNA。
答案:B
2.下图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由图中信息知道,受精卵分裂过程中,只有含细胞核的细胞才能分裂发育成胚胎,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答案:D
3.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
A.核膜 B.核仁 C.染色质 D.核孔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主要在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
答案:C
4.下列有关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
B.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是一样的
C.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形态是不同的
D.染色体和染色质的成分是有较大区别的
解析: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
答案:D
高中生物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2
四、教学过程
1、〔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生答师提示〕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问题〕以 “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提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Homeostasis: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学生互动〕学生思考与讨论,师提示。
1、提示:绝大多数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可以让同学先谈谈自己发高烧时的感受。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2、提示: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3、提示: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社会联系〕生思考,师提示。
〔讲解〕夏天时,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出现咳嗽、头痛、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如果在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呆的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头晕脑胀等。如果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板书〕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
〔实验并讨论〕生看或做实验,思考,师提示。
1、生物材料加入HCl或NaOH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2、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3、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例如,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相对稳定。
【关于人体血液pH值缓冲作用原理】
人体血液不会因为进入少量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而使其pH值超出7.35~7.45之间,原因是血液中含有缓冲物质,如H2C0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在此结合有关生化知识对H2C03/NaHCO3在维持血液 pH值稳态中所起的作用加以说明。
它们的电离如下:H2C03一→H+ + HC03- (1) (双向,可逆);NaHC03一→Na++ HC03- (2);由于(2)式完全电离,有大量的.HC03- 存在,对(1)式电离产生同离子效应,使HC03-和H+ 结合成H2C03 ,也就是说(2)式的结果抑制了(1)式H2C03的电离,因此血液中存在大量的H2C03和HC03- ,而H+浓度很小。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酸(例如乳酸、磷酸等)时,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HC03-,能和进入的酸中的H+结合成电离度很小的H2C03,使血液中氢离子浓度几乎没有升高,因此血液pH值并不明显降低。
当血液中进入少量碱时,此时血液中的H+与进入碱中的OH- 结合成难电离的H20,当血液中的H+稍有降低时,血液中存在的H2C03,就立即电离出H+来补充血液中减少的H+,使血液pH值并不明显升高。
正是因为H2C03和HC03- 的大量存在才会使血液的pH值不会因为少量碱、酸的进入而造成明显升降。
〔小结〕略(黑体字部分)。
〔作业〕练习一二题。
1.D。 2.C。 3.D。
4.提示:因为人体各种生命活动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细胞代谢本质上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的总和。内环境为这些生化反应的进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条件。当内环境稳态保持正常时,细胞的代谢活动能正常进行;当内环境稳态失调时,细胞代谢活动就会受影响。因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拓展题
提示:当动物进食高浓度的糖溶液后,大量的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升高。血糖浓度的升高会刺激机体加速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血糖浓度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具体调节机制可参考第2章有关血糖平衡调节的内容。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判断
(1)×;(2)√;(3)×;(4)√。
2、选择
(1)D;(2)D;(3)D。
3、画概念图
略
二、知识迁移
(1)水是良好的溶剂,为各种生化反应提供溶液环境;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水在体温调节方面有作用;水是某些生化反应的反应物;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等。
(2)说明健康的人体具有维持体内水平衡的能力。
三、技能应用
(1)否。
(2)血液中的糖分既可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物质,也可来源于其他物质在体内的转化。
四、思维拓展
提示:航天器和航天服中的生命保障系统,主要由氧源(气瓶)和供气调压组件、水升华器和水冷却循环装置、空气净化组件、通风组件、通信设备、应急供氧分系统、控制组件和电源、报警分系统、遥测分系统等组成。它能够为航天员提供呼吸用氧,并控制服装内的压力和温度,清除航天服内C02、臭味、湿气和微量污染等。这套生命保障系统与压力服(给宇航员提供正常大气压)一起,在人体周围创造适宜人生存和工作的微型气候环境,有利于宇航员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06-27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教案优秀06-24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12-18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08-26
【推荐】高中生物教案11-19
【荐】高中生物教案11-20
高中生物教案【荐】11-20
高中生物教案【推荐】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