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找规律》数学教案

《找规律》数学教案

时间:2022-08-20 01:09:1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找规律》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找规律》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规律》数学教案

《找规律》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2题。

  教材分析:

  “找规律”这一单元主要研究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引导学生经历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发展数感和符号感,获得应用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例1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主要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能根据所发现的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帮助学生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象无限,在研究周期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它的确定性,从而发现规律,应用规律。

  设计理念:

  在四年级的上、下两册教材中,学生分别集中探索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规律,以及对几个物体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规律,曾多次经历寻找数或图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探索简单数学规律的能力。所以,根据高效课堂的理念,本节课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遵循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注重选择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力求体现“生活化”。同时,引导学生经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索过程,鼓励方法多样。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和变化趋势,因此,无论是表达周期规律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需要尊重学生的方法和个性特点,在提出问题、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数学思考、渗透数学,重视培养运用符号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意识,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人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努力追求“实效性”。

  我们本身就生活在一个有规律、有规则的世界里,今天的所学、所得,只是数学知识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未知世界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这才是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主动经历探索发现、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找规律),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如何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师:我们先来玩一个猜数游戏,出示规则:男生快速记忆黄色卡片上的数,女生快速记忆红色卡片上的数,比比谁的记忆力更强!

  四组:男生1256女生1234

  男生56312345女生12344321

  男生0123456789女生9876543210

  男生1625364964815327女生1234123412341234

  师:这组卡片,男生怎么没有记住呢?(男生的数据排列没有规律,女生排列的有规律)

  师:的确,没有规律不容易记住。

  2.师:同学们,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现象无处不在,里面还包含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课题《找规律》

  二、观察场景,寻找规律

  1、师:国庆节的时候你们去哪里玩了?(学生回答)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朋友,想认识下吗?

  课件出示:卡通小女孩,大家好,我叫小丽,国庆节时我去公园玩啦,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去瞧一瞧。

  出示:进门情景——盆花、彩灯、彩旗

  师:看看这些鲜花、彩灯、彩旗排列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一下,然后说给同桌听听。

  2、师:哪位同学来指着图说一说你发现了怎样的排列规律?

  (全班交流:鲜花2个1组,彩灯3个1组,彩旗4个1组。)(课件闪烁)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三种物体的排列都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并且每组都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三、自主探究,探索策略

  1、师:我们先来看看美丽的鲜花吧。(出示题目)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左起是什么意思?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

  颜色呢?大家猜猜看。(学生动脑各自猜测。)

  2、学生猜测汇报。

  3、师:你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得想办法来——验证。想办法自己验证一下。做好的同学四人小组交流交流。

  (学生分小组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注意每一小组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4、交流验证的方法。

  师:谁上台来说说你是怎样验证的?

  [学生小组可能提出如下想法

  (1)画图

  ○●○●○●○●○●○●○●○

  ○表示蓝花●表示红花第15盆是蓝花

  师:嗯,用画图来解决问题也是一个好办法!

  (2)列举

  可让学生结合图说明:左起,第1、3、5……盆都是蓝花,第2、4、6……盆都是红花,也就是单数是蓝花,双数是红花。第15盆是单数,所以是蓝花。

  师:你有敏锐的数学眼光,很善于观察。

  (3)计算

  15÷2=7(组)……1(盆)

  答:左起第15盆花是蓝色的。

  师:哦,你把数学运算和规律结合起来了,了不起!

  还有谁和他的想法一样?也来说一说。(多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明晰如何根据余数来判断这盆花的颜色。)

  师:你会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结合算式追问:在这个算式中“15”表示什么?“2”呢?(把2盆花看成1组)“7”呢?(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7组)余下的1盆花是第几盆花?(第15盆)为什么余1就知道是蓝花呢?(因为第15盆花就是下一组的第一个花,它的的颜色和每组的第1盆花的颜色相同。)

  师:谁来完整的说说这道题的思考过程,老师来演示。

  ○●○●○●○●○●○●○●○

  指算式:一共有15盆花,每2盆花为1组,有这样的7组,还余1盆。这个余数1就是下一组的第一盆,也就是蓝色。

  四、独立尝试,优化策略

  1、解决彩灯问题和彩旗问题

  师: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盆花问题,下面我们再来看彩灯,照这样的规律排列下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那彩旗呢,你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各板书2个问题。)

  师: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解答在练习本上!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引导帮助,分别选择4名学生上台板演解题过程。)

  (集体评讲,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着重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教师点评。):你说得真完整!你真是一个善于开动脑筋的孩子!(没有余数正好是这组的最后一个)

  2、对列式计算的方法进行。

  (1)盆花问题为什么都除以2,彩灯为什么都除以3,彩旗问题为什么都除以4?

  师:因为每组数量不同,所以除数就不同了。(慢)

  (1)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发现,怎样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呢?(慢)4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汇报。)

  (2)师:哪一小组来汇报一下。

  哪一组同学还能说得更完整一些(更清楚一些)

  师:谁能把刚才几位同学所说的归纳一下,完整的说一说。①看清事物排列的规律,弄清几个物体是一组,从而确定除数。②再列式计算。③然后看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的颜色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颜色相同,依此类推。没有余数,这个物体的颜色就和每组中最后一个的颜色相同。

  :你们听明白了吗?你概括得很全面,我们大家听明白了!(你的概括很完整,条理很清晰)

  五、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风筝馆

  师: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公园中的数学问题吧!这是公园平面图,你想去哪里?(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公园平面图

  (1)师:我们挑个最近的——风筝馆。(课件演示风筝场景,介绍南通风筝,出示风筝排列,绿、黄、蓝、红的顺序)

  小丽说:我来考考大家,照这样排下去,第18个风筝什么颜色?第24个呢?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2)集体订正,指名说说解法。

  2、趣味图形馆

  课件小丽:同学们下面我们去趣味图形馆瞧瞧吧!

  趣味图形馆(出示各种图形:圆、三角形、正方形散乱放在平面上)

  师:这些图形熟悉吗?我们来把它变一变。(出示练一练3的第一题)

  你发现什么了?第32个是什么图形?

  师:再来一个?

  依次出示第2题和第3题,并解答第32是什么图形!

  (3)组织比较:这三个算式,我们发现被除数都是——32,除数为什么不同?(每组的数量不同,第1题是3个一组,第2题是4个一组,第3题是5个一组。)

  师:所以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一定要仔细观察每几个为一组。(慢)

  3、生肖馆

  课件:小丽——接下来我们去生肖馆玩玩!

  (猜一猜方可进门)小丽:是什么呢。(按门铃)

  (1)课件出示过门灯谜

  (出示:美国没有有,全国只有十二个。公民人人有一个,一家能有三四个。)

  生:十二生肖。师:恭喜你答对了!(进门)

  (2)(出示生肖挂图)

  介绍12生肖

  (3)师:你属什么呀?点击动物图形(出示题目:今年多少岁的人与你是同样的属相?)

  师: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想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想法。)

  (4)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汇报,注意人的实际年龄。)

  师:秦老师属狗(点击狗)

  老师今年29岁,有比我小属相和我一样的人吗?是多少岁呢?

  师概括方法:每过12年,就有一个属相和你一样。因此只要把你的岁数加12或者减12,但要注意人的年龄要符合实际情况。

  (5)拓展练习

  课件:小丽——你们都很聪明,把掌声送给自己!让我再来考考大家。

  (出示:我的妈妈今年31岁,属猴。我也属猴,猜猜看,我今年应该是几岁?)

  (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合理答案:7岁。)

  师:大家考虑问题很全面,解决这样的问题要考虑实际情况。

  六、全课,拓展延伸

  1、全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发现了一些物体排列中的规律。大自然中还蕴含着许多这样的规律,让我们走近影视馆去欣赏一下。

  2、组织欣赏,提升认识

  欣赏:日出日落,月圆月缺,春夏秋冬……人们也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把这些规律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出示图片)红绿灯、装饰花边、钟面,日历……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课后作业60练一练)

  3、课后拓展延伸

  师:课后让我们做个有心人,继续留意身边有规律的现象。

  板书设计:

  找规律

  盆花问题:

  左起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

  15÷2=7(组)……1(盆)

  答:左起第15盆花是蓝色。

  附板书

  出示学生所提问题,让学生上台解答。

《找规律》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P.89~P.89页例1、例2、例3,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数学教案-找规律。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有规律的排列”,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照片、联欢会入场券、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中感知。

  1、 欣赏图片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美丽的照片,一起来欣赏欣赏吧!(图片展示)

  2、 感知规律

  这些图片美吗?美在哪?师小节,引出课题。

  二、第一次探究发现

  出示未布置完联欢会会场,找找同学们布置会场的规律,想想如果继续布置的话,该怎样布置?下面我们就帮他们布置完吧!

  三、第二次探究发现,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找规律》。

  1、 展示布置完的会场,学生汇报交流。

  2、 会场布置好了,小朋友们在会场中跳起舞来。仔细观察,跳舞的.同学又是按怎样的规律站的?

  四、活动中利用新知创造

  1、 出示入场券。

  只要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

  2、 参加联欢会

  (1) 第一个节目是“请你跟我做一做”

  a:跟着老师做一串有规律的动作。

  b:跟着一名学生做。

  (2) 第二个节目是“请你跟我摆一摆”。

  (3) 第三个节目——“变一变”。

  五、教学总结。

  联欢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联欢会,大家有什么收获?

  数学教案-找规律

《找规律》数学教案3

  教材说明

  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量一量找规律”活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自制实验工具。

  学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具体的做法是用细绳将盘子拴住做成一个托盘,然后用皮筋分别将托盘和木棒拴住。

  2.收集实验数据。

  学生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

  3.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启发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中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4.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

  根据统计图表的结果小组合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及此规律适用的范围。

  整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经历从收集实验数据、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到根据统计结果推理事物之间内在本质关系的全过程,而且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未知事物的乐趣。

  教学建议

  1. 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 这个活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尝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关键处予以一定的引导和点拨。

  3.在制作实验工具部分,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对制作简易秤使用的橡皮筋和木棒有什么具体要求,启发学生选择弹性较好的.橡皮筋,至少在称量6本数学书时不会超出弹性限度或发生永久变形;选择的木棒要尽量做到长度适中、粗细均匀,在称量时不会弯曲、变形。此外,拴盘子时要注意拴的角度和拴绳的长度,使托盘在称量时保持水平、稳定。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如可用弹簧来代替橡皮筋,在制作时用铁钩等代替木棒达到称量的目的。

  4.在收集实验数据部分,教师可在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先明确书本第77页中统计表中要求采集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要明确测量的起点和终点;测量皮筋长度时要等橡皮筋和秤盘均处于稳定状态时再测;称量时要设法使木棒保持水平……这样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小。具体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

  5.在分析数据部分,教师根据统计表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表,想一想统计图表呈现的特点,并讨论它们传达出的信息。然后,对应统计图表,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如果要称量7本书,皮筋会伸长多少?8本呢?10本呢?”

  6.在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部分,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向学生初步渗透函数的。如果有的小组实验数据与理论上y=a+bx(a代表皮筋原长,b代表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张的长度)的关系存在一定误差,老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也可向学生客观说明。

  7.在学生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后,老师还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称量的课本越来越多的话,皮筋会发生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二者的关系均是建立在皮筋的弹性限度之内的,反之,二者的关系不存在。

《找规律》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5×3=3×4=14×4=15×2=

  10×3=50×8=40×2=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

  (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找规律》数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排列规律,并能按规律接着排序

  2、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3、喜欢参与规律排序的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操作卡片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排队游戏,引入活动。

  师:小朋友看图上有什么呀?有哪些小动物呢?(按规律排列的小动物)

  师:今天啊,我们看看这些小动物是怎么排队的?好不好?

  二、发现规律,能按规律接着排序。

  观察卡片上动物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前后,不同的动物,次序规律排序的方法。问:蝴蝶和蜜蜂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先蝴蝶后蜜蜂ABAB,)后面和前面是不一样的。那接下来该怎么排呢?谁来说一下?是不是?接下来是什么呢?猜猜看!2说规律

  师:来看看接下来小动物们还会怎么排队呢(AABAAB)接着往下排

  问:你又发现什么规律了?(AABAAB)两只蝴蝶一只蜜蜂。接下来是什么呢?后面呢?你们同意吗?师:看看接下来会找到什么呢?(ABAABA)仔细地看,你发现它排的是什么规律?1~2回答

  师:一蝴蝶一蜜蜂一蝴蝶,那你们看看后面和前面一样吗?那接下来应该是谁排队了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为什么呢?(再次讲述规律)2人

  接下来还有,我们来看看,出现了一只蝴蝶、两只蜜蜂、三只蝴蝶,为什么呢?(填空)3人

  师:谁能告诉我,(再次讲述规律)这是按ABAAA的规律来排的,那下面又该谁来排队了呢?

  三、幼儿操作,补规律

  请幼儿找出书本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前面的规律并接着排序。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四、评价活动

  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师:请一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他找到了什么?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找规律》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找规律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动物等学具卡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数学王国的小精灵--明明,刚刚搬了新家,心里可高兴了。今天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呢,你们想去吗?(课件展示主题图)

  2、看,这就是明明的新家。你们觉得漂亮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墙面、地面的图案,都是有规律的。)

  3、揭示课题:是啊!小精灵明明设计的房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有数学的味道。在一年级下学期,我们学会了找比较简单的排列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找规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感觉比较自然、亲切。学生在参观欣赏的同时,很自然的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数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是身边的数学,既形象又具体。

  二、寻找规律,探索新知。

  (一)构建新知,探索交流。

  1、谈话:那么,如果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这些漂亮的设计,你有什么发现呢?

  2、小组合作探索,自主交流。我们先来观察墙面的图案,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在小组活动中,可以用四种图案移一移、摆一摆,找出上下两组图案的按一定顺序呈循环排列的规律。(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的顺序。)

  4、请学生说一说图案的规律。

  (1)斜着看:颜色和图形一样,只是数量有变化。

  (2)横着看:第一横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横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前推。第二、三、四横行照样。(板书:顺序,前后)

  (3)竖着看:第一竖行第一个颜色和图形移到第二竖行第四个其它依次往上推。第二、三、四竖行照样。(上、下)

  (4)整体看:第一横行和第一竖行的颜色和图形都一样,而且顺序也一样。其它横(竖)行颜色和图形都一样,只是顺序有所改变。

  5、全班交流时,请同学上来移一移图案,展示它动态的规律。(课件显示:图案动态的循环规律。)

  教师小结: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发现。

  [设计意图]: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发现不同的排列规律。这样就完成了前后、上下四种基本的'顺序,循环排列规律的教学。同时,教师及时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二)找出规律、拓展思维。

  1、师:你们看,这是明明家的地板,里面隐藏着一些什么规律呢?你能找出来吗?

  2、请你仔细观察,同桌互相说一说其中的规律。

  3、全班交流,同时操作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再次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一)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参观明明家的窗帘,还没设计好呢!你们能用自己的所学帮它完成吗?(课件出示三行小动物排列的图片。

  2、说一说它的排列规律,并继续排下去。窗帘会是什么样呢?(课件继续展示,窗帘全景。)

  [设计意图]: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会数学的乐趣。欣赏窗帘设计--逆时针的排列规律,作为练习出现,即分散了教学难点,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拓宽了思维容量,增强了课堂实效性。

  (二)、.摆水果图。

  过渡:好客的明明很高兴大家来参观他的房子,所以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水果,看看都有些什么?

  可是,他只摆了三组,你能根据规律摆出第四组水果图吗?

  四、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你能找出来吗?谁来说说。

  (衣服的花纹,地板上的瓷砖,窗帘、斑马线、交通红绿灯…也是有规律的。)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设计师的作品,请欣赏。课件显示:自然界的规律(春、夏、秋、冬),古文物上的规律,小数民族服饰上的规律等。

  这些作品美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设计出更有特色的作品。

  【设计意图]:再一次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励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实践操作,体验快乐。

  1、通过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我想请你们也当一回设计师,设计一块手帕的有规律的漂亮的图案。喜欢吗?活动要求:

  A、请你们小组合作先规划出设计方案,再用贴或画的方式合作完成。B、设计的图案一定要有规律。

  2、小组合作设计。(课件:播放音乐。)

  3、展示学生作品。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比一比哪小组设计的图案最有规律、最漂亮、美观。

  同学们,你对自己的作品表现满意吗?是啊!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是最快乐的事情。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面对自己设计的作品,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充分到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了"玩中学""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六、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结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在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它,运用它,将来把我们的环境打扮得更美丽!

《找规律》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说说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说说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说说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①

  学生独立表演。

  ②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说说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找规律》数学教案8

  活动目标:

  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AABAAB、ABBABB和 ABCABC,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在做珠帘、欣赏珠帘的过程中感受规律美。

  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找规律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主动发现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

  学习按规律AABBCC的方法进行排列。

  活动准备:

  1、教具:小熊、小猴、小猪、小猫的图片;三条有规律的路;三个已粘有部分AABBCC规律的盘子;一根长绳子,上面穿有夹子;一条有AABBCC规律的围巾图片。

  2、学具:人手一根长纸条,一个固体胶、各色小圆片若干。

  3、经验准备:幼儿已有AABABB、ABBABB的排序认知经验。

  活动过程:

  一、复习规律AABAAB、ABBABB,引出规律ABCABC

  1、出示三种动物图片。

  2、逐一出示三条路,引导孩子发现AABABB、ABBABB和ABCABC排列规律。

  二、学习新规律AABBCC

  1、出示围巾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发现AABBCC的规律。

  2、观察围巾上的花纹有几种颜色?每种颜色又有几个并排放在一起?

  3、引导孩子发现盘子上的规律,并接下去往下排。

  第一个集体排,还有两个请两个孩子上来比赛排,检查是否排对。

  4、小结:原来这三个盘子上的花纹也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的。

  三、操作,进一步巩固规律AABBCC

  1、做一串珠帘,要三种颜色有顺序地排。

  2、介绍操作材料和要求:每个人拿一根长纸片,从画着颜色的这一头开始粘,三个颜色有规律地排,一直到纸片粘满了,就把它挂到珠帘下面,用上面的夹子夹住。

  3、孩子操作。

  四、欣赏漂亮的珠帘,感知规律美

  教学反思:

  我设计了以“小熊请客”为线索,巧妙地渗透各种具有规律排序的事物,让孩子在与这些“动物”的互动中主动积极地探索新的规律,达到教学活动的目标。

  孩子们对今天的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而且决大多数的孩子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也能正确地完成排序规律,但是在自己的讲解和孩子的操作中也有不足:

  1、在引导孩子感知AABBCC的排序规律时出示了一个圆盘,但当孩子全部粘贴完整之后,忽然意识到应该给孩子一个起始的标记,没有标记颜色就混在一起,规律不再那么清晰。

  2、我提供给孩子长纸条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根据规律粘贴,应该提示孩子当纸条已经不再有地方粘时,一个节结束的时候就不再往下粘了,而我们则应该 在孩子操作之前就要要提醒孩子将AA也要去掉,地方不够了就不再往下粘了。

  让我知道了我们要做的前期准备有太多,包括教材的核心经验,知识点的正确把握等等,尤其是数学、科学领域,是不允许老师有丝毫的学科知识方面的偏差,甚至只是环节设计中的一个小细节,教师都需要考虑周全才性,才能带给孩子最为科学的认知经验。

  小百科:找规律是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技能,目的是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找规律》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教学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到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4.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找规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涂色卡,雪花片,空白场景图。

  教学过程:

  一、在猜一猜中感知规律,导入新课

  师:请你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1. 动画演示:颜色红青排列的.苹果(8个)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个两个地排列的汉堡包(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一杯三个地排列的可乐和冰激凌(4组)从右往左中速飞过。

  (在出现每组物体后,请学生回答,教师用动画验证,最后全屏显示上述物体,最后一个物体闪动)

  师:真厉害!全让你们给猜中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把下一个是什么给猜中的?

  2. 揭题:像苹果青红青红有顺序地重复出现,汉堡包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地重复出来,可乐、冰激凌一个三个、一个三个地重复出现的就是一种规律。我们今天就要来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以圣诞节为载体,深层次地感知规律,找规律

  师:昨天晚上是圣诞节,张老师参加了一个圣诞晚会,那里的会场布置得可漂亮了。

  1. 多媒体出示图画:请你说说会场里有什么?这些东西摆放有什么规律?把你发现的秘密在四人小组里悄悄交流一下。

  2. 汇报结果:(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3. 深入地问,如灯笼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一红一紫排列后,电脑依次在每一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每两个为一组,并且电脑动画演示灯笼一红一紫逐个闪动。

《找规律》数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图形,颜色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指示下一个物体。

  2、初步培养幼儿的合作,推理能力及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使幼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精神。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学具:各种图形的纸张

  2、媒体应用:PPT课件活动过程:

  放音乐师有规律跺脚,并给手势说请小朋友们起立和老师一起做。

  (师拍头、肩、肚子各四下,重复三遍,停音乐)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都拍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拍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拍头、肩、肚子。都拍了一样的次数。都是有规律的。

  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刚才做这些动作都是有规律的。由于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带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这个舞会可是在魔仙堡召开,你们愿不愿意去呀?

  幼儿:愿意。

  教师:但是去魔仙堡的路途中会有很多的关卡,你们一定要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去闯关,才能到达魔仙堡参加舞会,否则你们就参加不了舞会见不到魔仙女王和小仙子们啦!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闯关成功吗?

  幼儿:有。

  教师:魔仙女王和老师说了,在闯关的时候,是有要求的,小朋友们在闯关的过程中要安静,自己思考,发现什么请举手回答,在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保持安静,如果不遵守,魔仙女王就取消你们参加舞会的资格了,小朋友们记住了吗?

  幼儿:记住了。

  3、教师出示课件

  每一关引导幼儿,进行到最后一关的时候,给幼儿时间让幼儿自己用学具创造规律,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最后请几位幼儿到黑板前演示自己创造的规律。(附:找规律.PPT)

  教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小朋友们,看谁来欢迎我们了呀?(出示课件魔仙女王图片) 我们可以一起参加舞会啦!放音乐,幼儿全体起来跳舞。

  4、小结:

  小朋友们,其实生活中,不仅有图形、颜色、数量之间的规律,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规律,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下,看看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什么规律,明天来了分享给大家!

《找规律》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规律,尝试按2种元素进行规律排序。

  2、通过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智慧盒、课件、鼓和小锣、录音带

  教学过程:

  1、请幼儿听着《挥动翅膀的女孩》音乐,做小鸟的动作飞进教室,并坐下。

  2、(1)【图案】感知、猜测、操作

  ——导入:“今天,小动物也排着队伍来了,请看它们是谁?”(放课件:动物逐一出示5个小动物)(幼儿集体答:白熊、黑猫)

  师引导:“1只黑猫1只白熊 ,又来了1只黑猫, 1只小熊

  (幼儿表述:一只黑猫一只白熊……)

  ——猜测:师:“猜猜,接下来会是谁呢?”(幼儿回答)“我们看看对吗?”

  ——操作:“我们也拿出黑猫和白熊棋子,把它们摆在第1行,顺序要和上面的一样。”

  (2)【图案】感知、猜测、操作】

  ——观看课件(2只蜜蜂2只小鸟)师:“看看谁又来了?”(蜜蜂、小鸟) “

  师:“他们又是怎么样排队伍的呢?”(幼儿表述:2只蜜蜂2只小鸟)

  ——幼儿操作:“他们的队伍真齐呀,我们也来试试”。“请小朋友把智慧盒打开,拿出蜜蜂和小鸟棋子在第2行摆出和老师一样的队伍。”(教师检查指导)

  ——自己检查:(幼儿表述——一只黑猫,一只白熊……;两只蜜蜂两只小鸟……)然后,收回图案棋子。

  (3)【声音】感知,操作、表现:请幼儿拿出红黄两组棋子摆在第9行和第10行。(准备)

  ——老师交代玩法:“老师敲一下鼓,你就拿一个红色的棋子放在第1行第1个,我敲一下锣,你就拿一个黄色的棋子放在红色棋子的后面。”(试拿一次,再摆。)

  第1行:(1红、1绿、1红、1绿……)

  第3行:(2红、2绿、2红、2绿)

  第5行:(1红、2绿、1红、2绿1红、2绿)

  请爸妈们一起检查并改正。

  ——小结:“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学会了好几种排队的方法。下面我们还要学一个更难的游戏。”

  3、【游戏】感知 体验

  ——亲子互动游戏:《九宫格》

  ——请小朋友站到前面一排,爸妈站在后面一排。

  ——老师用棋子摆好九宫格,讲玩法:指红色棋子,每人自拍手,指黄色棋子两人互相拍肩。

  ——听音乐《桃花朵朵开》进行游戏:第1次,1、1、1、1……

  第2次,1、2、1、2、……

  ——请幼儿拉着爸妈的手,走出教室。

《找规律》数学教案12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找到了什么规律?

  生:间隔排列的规律。

  师:对,答得对!大家看,秋天来了,森林王国的成员们正在为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做准备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在活动中又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呢?

  师:我们能不能运用学过的规律帮助它们解决困难呢?

  生:能。

  师:我们一起去吧!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的上半部分及情境图(暂不出现问题)。

  师:从情境图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1:林**旁的树。

  生2:做操的兔子。

  生3:送花盆的猴子。

  师:请阅读题目中的文字,了解题目的数学信息 。

  师:怎样理解"从一端到另一端共栽了7棵树","相邻的两棵树相隔3米" ?

  学生:7棵树分成了6段,每段3米。

  学生:这里实质求6个3米是多少。

  师:林**的两头都栽树,相邻两棵树相隔3米,也就是林**被树分成的每段的长度是3米。

  2、出示第(1)个问题:林**长多少米?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题目中的哪些信息 ?观察情景图,再想一想,你会列式计算吗 ?

  生:会

  3、学生列式解答,教师巡视,如发现不同的解法都让学生写在黑板上,并组织讨论。

  讨论题:(1)计算林**的长度,应该把每段的长度与树的棵树相乘,还是与林**被分成的段数相乘?

  (2)在两头都栽树的情况下,林**被树分成的段数与树的棵树有什么关系 ?

  (3)这道题应该分成几步计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

  4、出示第(2)个问题:兔子做操的队伍长多少米

  学生独立解答,共同订正。

  师:谁能说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生:5-1=4表示5个兔子分成了4个间隔。

  生:4×2=8表示每两只兔子相隔2米,4个间隔共8米。

  师:说得非常好!我们是根据什么想到的?

  生:根据我们上节课学的间隔排列规律想到的。

  5、做“试一试"

  师:这道题中的林**指的是哪一条林**?

  生:就是例题里的那条林**。

  师:全长知道了吗?

  生:全长是18米。

  学生独立完成。

  师:比较(1)(2)两题,在物体的排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生:都是从一端到另一端,物体的间隔长度一定。

  师: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段数比物体的个数少1。

  生:每段长度与段数相乘得总长度。

  师:(板书)

  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将运用间隔排列的物体数量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上节课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三、教学“试一试"

  1、做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一人做在小黑板上,全班共同订正。

  师:走廊两端放花和不放花一样吗?

  生:不一样

  生:两端放花,花的盆数比分的段数多1。

  生:两端不放花,花的盆数有可能和分的段数相等。

  生:也有可能比分的'段数少1。

  2、做第2题。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集中交流订正,说出每步算出的是什么。

  师:植树方案包括哪些?

  生:栽什么树。

  生:怎样栽。

  生:跑道两头栽不栽 ,草坪四个角上栽不栽 ,每隔几米栽一棵。

  生:需要多少棵

  (2)各小组讨论植树方案,填制下表。

  植树方案

  植树地点

  植树品种

  树苗棵数

  (3)各小组展示植树方案,全班评议。

  评议重点:

  1)根据树的品种考虑相邻两棵树的距离是否合适。

  2)根据设计的栽法,树苗棵树的计算是否正确。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规律 ?你还有哪些疑问?

  生:我们运用了间隔排列规律解决了植树问题。

  师:我们今天解决的植树问题,类似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很多,希望同学们做有心人,发现这样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它。

  五、板书设计:

  找规律(间隔排列)

  物体个数-1=段数 每段长度×段数=总长度

  两端放花,花的盆数比分的段数多1

  两端不放花,花的盆数有可能和分的段数相等或比分的段数少1

《找规律》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数列.

  (二)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抽象出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使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叙述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在认识规律的同时,并能按规律填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找规律,按规律填数.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准备

  1.按要求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四十数到五十二.

  (2)两个两个地数,从二数到二十.

  (3)五个五个地数,从五数到五十.

  (4)十个十个地数,从十数到一百.

  2.在横线上填数.

  (1)3连续加3,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2)6连续加6,每次加得的和写在横线上.

  (3)48连续减4,每次减得的差写在横线上.

  ()学习新课

  1.谈话.

  师:今天动物园里召开运动会,有7只小兔参加了一百米赛跑,它们参加比赛的号码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可是教练员点名时,发现有两只小兔迟到了,这两只小兔子的号码各是多少呢?你们能猜出来吗?(此时学生十分兴奋,都想参与猜号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列的规律,学习按规律填数.

  板书课题:找规律填数

  2.教学例1.

  (1)出示:1 4 7 10 13 □ □

  师:像这样几个数按次序排列起来的,称它为数列.

  请学生跟读“数列”.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个数是怎样变化的?(在投影仪上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前面的数加上3得后面的数.

  师: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几?

  生: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

  师:刚才我们从整体和相邻的两数变化看,发现了这个数列的规律,我们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来表达这个数列的规律: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3.(边说边板书)

  师:先听老师完整地说一遍,看哪位同学能学老师说一遍.(指名说规律)

  (3)填数.

  师:谁知道迟到的两只小兔子的号码是多少呢?

  生:(同桌互相说说后回答)是16,19.

  (4)尝试练习

  找规律填数:

  a.3 7 11 15 19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b.15 12 9 □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相邻的两个数都相差( ).

  □里填( ),( ).

  3.教学例2.

  (1)出示:按规律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

  0 10 30________100

  (2)探索:

  师:从整体看,后面的数与前面的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师:每相邻两数的差都一样吗?算算看.

  生:每相邻两数的差是10,20,不一样.

  师:第一个数与第二个数之间相差10,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之间相差20,那么第三个数与第四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30.

  师:第四个数与第五个数之间相差多少呢?

  板书:

  生:相差40.

  师:从整体和相邻两数的差的变化看,这个数列的规律是: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每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面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10.(边说边板书)

  (3)填数.

  师:现在你们知道横线上的数是多少吗?

  生:是60.

  师:怎样计算?

  生:用它前面的数30,加上它与前面一个数相差的数30,30+30=60.

  师:想一想,怎样检验?

  (4)尝试练习,找规律填数.

  1 2 4 7 11 □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 ).

  每一对相邻两数的差总比前一对相邻两数的差多( ).

  □里填( ).

  4.教师小结:

  找规律填数就要先从数列的已知数中找出变化的规律,然后再按规律填上合适的数.

  ()巩固反馈

  1.找规律填数:(投影片)

  (1)3 5 7 9 □ 13

  (2)8 11 14 □ □

  (3)35 30 25 □ 15 □

  (4)□ 17 15 13 □

  2.你能在每朵花中写上一个数,使这些花也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吗?

  3.按规律填数,使每组数列不一样.

  4.游戏:把全班同学分成红、黄、绿三组,持相同颜色数字卡片的按规律排列.

  红色:0 3 6 9 …

  黄色:1 4 7 10 …

  绿色:2 5 8 11 …

  4.按规律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2 2 3 5 8 □

  (2)1 6 16 31 □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找规律填数是一节很有兴趣的课,整体设计上把握“规律”这个中心.复习准备阶段,让学生按要求数数和按规律填数,为找规律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故事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地引出了数列规律的课题.

  指导学生认识规律→叙述规律→运用规律→规律的概括,这种抽象的过程也完全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堂练习形式多样,最后全班参加游戏竞赛,使全课在欢乐的高潮中结束.本课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教学要求.

  板书设计

《找规律》数学教案14

  思路:设计以学生喜欢的“元旦联欢会”为主线,通过“参观联欢会场”──“填入场券”──“参加联欢会节目”(节目是由一些找规律、藏规律等内容组成的游戏活动)展开教学。

  教学准备:

  学生:水彩笔,入场券,学具,头饰(图案),珠子(各25粒),贺卡(图案)

  教师:贺卡(大、小,图案)学具,课件、入场券,手链,头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直观事物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你们看,元旦快到了,同学们打算庆祝一下,开个联欢会。老师带你们到会场去看看!(屏幕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彩旗、灯笼和花朵。还有很多的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小花、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挂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教师指出:它们的摆放都有自己的规律,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在这幅图中东西的排列有什么规律?请小朋友们翻开书88页看例1,分组讨论:下一各应是什么?

  (2)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①课件出示彩旗图。师:首先我们来找一找彩旗的规律。

  (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是没有颜色的。)

  师: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是黄色的。

  师:都猜是黄旗,(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彩旗是按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②课件出示彩花的排列图

  师:下面的这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这一朵是绿色的'。(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鼠标)

  师:你们是怎么发现的?谁能说说?

  ③课件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彩旗小花的规律我们找到了,那灯笼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又有什么规律呢?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生: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的。男孩的后面是女孩。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击鼠标)

  师:你是怎么想的。

  ④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出了彩旗、灯笼、彩花和小朋友的队伍排列的规律。

  (一)活动中创造

  1。出示入场券。

  现在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参加六一儿童联欢会。你们想不想参加联欢会啊?那就得出示联欢会的入场券,你们看(出示入场券)这里有一张涂有颜色的入场券,可是还有很多图形没有涂上色。你只要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对了,画对了,就能参加联欢会。你们能找出规律给它们涂上颜色吗/

  (学生拿出课前发下的“入场券”,涂的涂,画的画。)

  谁来当验票员?(请一名学生上台验一验另一学生的“入场券”)——同桌互相验。

  2。参加联欢会

  (1)第一个游戏是“请你跟我做一做”

  ①跟着老师做

  我做一串有规律的动作,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边说“我就跟你这样做”边跟着往下做。

  ②跟着一名学生做

  还有谁能想出跟老师不同的动作?

  (注:要多重复几次大家才能看得清楚。再来一次。你们能按照它的规律来拍手吗?好,一起来。由你来发号司令。)

  (2)第二个游戏是“请你跟我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

  ①跟着老师摆

  我在上面摆图形,当我停下来的时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摆的那个图形一起说

  出来,好吗?

  ②自己摆一条规律

  我摆的规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们想自己动动手用学具来摆规律吗?

  (小组合作,用各种图形创造一条规律。)

  ③小组汇报。

  师:小朋友真会创造,别的小朋友创造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大家愿不愿意猜一猜,

  猜对的有大奖!(生:愿意…)

  (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

  生1:他是按…

  师:(指着一位学生的作品问)老师想用你的作品给大家提个问题,可以吗?(可以)按照他的规律,下一个学具会是什么呢?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呢?

  生:从左往右看,下一个学具是什么?从右往左看,下一个学具又是什么呢?

  (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回答)

  师:还有谁想上来展示作品?有这么多呀!那么四人小组互相猜一猜。

  (3)第三个游戏是“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师:我们只用这简简单单的三种学具就能创造出这么多的规律,你们真能干。真是小小发明家,表扬自己。(连续表扬三次)

  师;你们发现了吗?刚才我们的掌声有没有规律?

  生:有。是按慢慢快快快的规律拍手的。

  师:连声音都有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

  生1:我身上的衣服。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

  小结: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按规律排列的东西。声音可以有规律,东西也可以有规律,动作也有规律。我也收集到一些有规律的图片,大家想看看吗?

  (课件演示: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4)第四个游戏是“比比谁的手儿巧”

  师:那么,让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一起来比比谁的手儿巧,好吗?老师这里有头饰,贺卡,珠子。两人一组,选择其中的一种创造出有规律的图案。可是,我有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活动是小组活动,能不能大家一起抢东西呀!(不能)那应该是……(大家互相商量)

  东西拿到手后,两人要不要好好商量商量,讨论一下,该怎样来设计出规律呀!小组里自己讨论自己决定要怎样设计,对不对?

  (小组里活动)

  师:我们一起来互相欣赏一下,比比谁设计的好!(张贴在黑板上)

  (学生互相参观,相互说规律提建议。)

  (五)总结中提高

  联欢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联欢会,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找规律》数学教案15

  找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

  给每对同桌学生提供3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观察引入:

  1、观察(出示教科书第115页墙面图、地面图)

  师:小东家厨房装饰得真漂亮,你能发现瓷砖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如果学生只看到斜行的规律,则教师酌情启发学生注意横行、竖行的规律,要是还有困难,教师可进一步启发)

  a、每行有几种瓷砖?

  b、这几种瓷砖排列的顺序是怎样的?

  (1)学生交流

  (2)揭示课题: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

  (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2、把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像这样几个图形按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地排列,我们叫这种排列为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或别人好的想法说一说。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知识的发现过程融于丰富、有趣的活动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

  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生:这图形是后面的向前循环移动一个位置,所以应该是□○△,与第一个图一样。

  4、出示练习题:a、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的

  b、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五、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3、1234、4123、3412、。

  第二课时: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

  (1)14710

  (2)46810

  (3)△▲△▲

  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

  2、请大家看书第117页,用已掌握的知识把第2题最后一个图的时针和分针画在书上,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3、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4、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画一画

  ◇□■、□■◇、□■◇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认真审题,明确解题要求

  2、请同学们尝试,动手画一画

  3、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4、请学生汇报一下这幅图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1)它们全是四种图形组成的

  (2)从右边起,每组图形中的第一个图形在下一组中变成第四个图形,第二

  个图形变成第一个图形......如此循环排列。

  (3)看成动态的就是图在向前一格一格地移动。

  5、完成第116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同组同学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6、请几个同学来说一说,应该怎样画?为什么要这样画?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很好地突破难点。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十三中第1、3题

  2、自由设计有规律的图案,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的规律是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规律?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P52页

  第三课时: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探究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能合理、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准备:

  情境挂图、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1、出示情境挂图

  你们看哪些图案是有规律的?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同学们在图上找到了那么多的规律,看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我们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2

  a、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这些图形的排列规律吗?拿出学具试一试。

  c、谁来告诉大家这些图形的规律是什么?

  d、括号里应填几?再往后你会摆吗?应摆几个?为什么?

  (1)括号里应填16,再摆16个正方形

  (2)我们根据正方形的个数的特点:1+1=2,2+2=4,4+3=7,7+4=11

  11+()=(),肯定是11+5=16

  2、你可以仿照例2的规律自己创造出一些拥有这些规律的图形吗?

  3、展示你创造出来的规律,并汇报你的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说一说,摆一摆等活动发现新的规律,并找出和原来的规律的不同点,然后放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究,进一步了解这些规律的特点,最后再设计活动,创造性地利用规律,巩固新知。

  三、深入探究,应用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你能找到其中隐藏着的秘密规律吗?

  2、你找到规律了吗?请告诉大家应该填几?为什么?

  3、出示巩固练习题

  (1)括号里的数字是什么?

  1、2、3、5、8、13、21、()、55

  (2)96、()、24、12、6、3

  [设计意图]:在例2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探究做一做的规律,并总结出找规律的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积极思考。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18页4-7题

  要求学生说出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并同时渗透数轴的知识和数位的知识。

  2、出示课本p118页8的思考题,先由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动脑,仔细思考,认真倾听。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不但找出了图形的变化规律,还找出了数字的变化规律。每组图形的个数是怎么变化的,就有了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

  六、课堂作业:作业本p53

【《找规律》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找规律》数学教案02-11

《找规律》数学教案15篇02-12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03-13

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03-30

中班数学教案找规律04-01

幼儿园数学教案:找规律04-02

大班数学教案《找规律》5篇03-13

《找规律》说课稿07-12

《找规律》说课稿10-24

找规律说课稿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