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金属的活动顺序及应用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目的:1 、金属与酸、盐反应的条件;
2 、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金属在酸等水溶液中的得失电子的能力;
3 、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
重、难点: 金属的活动性的判断及应用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复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 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中越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上述金属中K 的活动性最强,Ca 次之,金的活动性最弱。
2 、上述结论,可用实验验证如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1)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Mg、Zn、Fe、Cu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1、 Mg、Zn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金属表面不断有气泡产生,并且金属逐渐溶解,溶液呈无色。
2、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 +H2
Mg+H2SO4 = MgSO4 +H2
Zn +2HCl = Zn Cl2 +H2
Zn + H2SO4 = Zn SO4 +H2
3、Fe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现象:
金属表面不断有气泡产生,并且金属逐渐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4、化学方程式:
Fe+ 2HCl = Fe Cl2 +H2
Fe+H2SO4 = Fe SO4 +H2
实验总结 :
①、 Mg、Zn、Fe三种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Mg与酸反应最剧烈, Zn次之, Fe反应最平缓, Cu不能置换酸中的`氢。可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不同。
②、活泼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即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中的氢。
指明金属与酸的范围
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
酸:盐酸与稀硫酸,不能用硝酸和浓硫酸(因其具有强氧化性和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演示实验(2):金属与盐溶液反应
1、Fe和CuSO4溶液的反应;
2、 Fe和ZnSO4溶液的接触;
实验现象: Fe的表面有红色的铜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化学反应方程式:Fe + CuSO4= FeSO4 + Cu
3、Cu和Hg(NO3)2溶液的反应;
4、 Cu和ZnSO4溶液的接触;
实验现象:在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的汞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化学反应方程式:
Cu+Hg(NO3)2= Cu (NO3)2 +Hg
实验总结:
1、Fe和CuSO4反应, Fe和ZnSO4不反应;
Cu和Hg(NO3)2反应, Cu和ZnSO4不反应。
2、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即:前置后,盐可溶。
练习
1、判断下列各组物质能否反应,若反应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若不反应说明理由。
Mg+H2SO4 Ag+HCl
Zn+FeSO4 Fe+ZnSO4
Cu+AgCl Fe+CuSO4(固)
Cu+Hg(NO3)2 Cu+AgNO3
2、下列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Cu+HCl=CuCl2+H2
B、Zn+2AgCl= ZnCl2+2Ag
C、Zn+ CuSO4= ZnSO4+Cu
D、2Fe+3H2SO4=Fe2(SO4)3+3H2
3、向AgNO3 、NaNO3 和Cu(NO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
A、 Ag离子、Cu离子 B、Cu离子 、Zn离子
C 、Zn离子、Na离子 D、 Ag离子、Zn离子
4、等质量的两种常见金属A和B,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正二价金属硫酸盐和氢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1)由曲线可以推断:相同时间里生成氢气的质量A B
(填>、<或=)
(2)由曲线还可以推断出一些初步结论: 试写出其中一个____________。
5、利用下列各物质之间的反应,能够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下列哪一组试剂:
A、 Fe、 CuCl2溶液、 Ag
B、 FeCl2溶液、AgNO3溶液、 Ag
C、 Fe、Cu 、 AgNO3溶液
D、 FeCl2溶液、 Cu 、 AgNO3溶液
提高练习:
结论
反应方程
反应现象
所选试剂
上题引深:根据复习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验证Fe、Cu、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结论
反应方程
反应现象
所选试剂
【金属的活动顺序及应用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相关文章:
第二册金属的活动顺序及应用08-17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应用08-17
化肥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08-17
分子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08-17
盐的性质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08-17
铁的性质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08-17
盐 化肥 复习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08-17
原子量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