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教案

时间:2024-06-27 14:18:07 林强 八年级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内能》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内能》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内能》教案(精选7篇)

  《内能》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3、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改变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改变的关系。

  3、通过实验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内能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教学准备

  压燃演示器、铁丝(多根)、酒精灯(多只)、烧瓶、皮塞、气筒、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装着开水的开水瓶的塞子有时会被弹出去,塞子的动能从何而来?引入课题:“内能

  一、内能

  通过前面学习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分子具有动能。

  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有势能。对此,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提问:分子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有分子势能?等等。

  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的动能就越大,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分子之间都存在分子势能。归纳: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体会:内能是一种不同于物体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探究活动:怎样能够使铁丝变热?让学生动手试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演示:用酒精灯加热;来回弯折;在其他物体上摩擦等。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找出不同方法的共同现象、特征并交流。(可以对铁丝传热,也可以对铁丝施力。)

  演示:压燃演示器。空气推动皮塞时内能改变。提问:观察到的“白雾”说明了什么?(观察得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白雾”说明: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了液化。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阅读“地球的温室效应”

  作业布置 动手动脑学物理:1、2、3、5

  板书设计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内能》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掌握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理解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的原理。

  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正确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提问复习:回顾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引出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进而讨论内能的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是内能?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

  2. 新课讲授

  内能的概念:明确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温度与内能的关系:通过实例说明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引导学生理解内能与温度的直接联系。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做功:通过压缩空气引火实验,演示对物体做功使内能增大的'现象;通过气体膨胀温度降低实验,说明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

  热传递:讲解热传递的过程,如烧热工件在冷水中冷却的例子,理解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 课堂练习

  给出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内能的变化及其原因。

  4. 课堂小结

  总结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以及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强调理解内能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实例中内能变化的分析能力。

  《内能》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与教案一相同,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与教案一相同,但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参与和探究。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展示一些与内能相关的生活现象(如汽车发动机的`工作、烧水时水壶的变化等),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引导探究,建立概念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例,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提出“内能”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验证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做功和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

  3. 分组讨论,深化理解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内能相关的主题(如内燃机的工作原理、空调制冷原理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展示。

  4.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总结内能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强调内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内能,以及如何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四、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与内能相关的知识和应用,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内能》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并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2. 学生能通过实例和实验,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物理过程。

  3. 学生能够区分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时的区别,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难点: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的本质区别。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提问学生:什么是能量?我们身边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

  引出新课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能量形式——内能。

  2. 新课讲解

  定义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讲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并通过实例和实验进行说明。

  3. 实验演示

  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展示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的过程。

  气体膨胀温度降低实验:展示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内能减小的过程。

  4.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以用做功或热传递来解释?

  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重点:内能的概念、温度与内能的关系、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过程。

  强调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的本质区别。

  6.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内能相关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教学反思

  反思学生对内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反思学生在理解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过程时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内能》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时的物理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深入理解及影响因素;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物理过程。

  难点:理解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的微观机制。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能量和内能的基本知识。

  导入新课主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内能及其改变方式。

  2. 新课讲解

  深入讲解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强调内能与物体温度的关系。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实验探究

  分组进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加深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过程的理解。

  4. 交流讨论

  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内能时的区别和联系。

  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相关知识。

  5.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改变内能的方式,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介绍一些与内能相关的前沿科技或应用案例,拓展学生视野。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内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物理过程及区别。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与内能相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应用。

  四、教学反思

  反思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收获。

  反思学生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过程的理解程度及存在的疑惑。

  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

  《内能》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理解内能的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什么是物体的内能?为什么开水会把瓶盖弹起?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内能的概念。

  2. 建立概念

  讲解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通过类比,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内能的特点。

  3. 深化概念

  讨论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体积、物质的量等。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4. 改变内能的方法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通过实验(如压缩空气引火实验)演示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如热传递)。

  5. 热量

  讲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焦耳)。

  引导学生理解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布置适量作业,以巩固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内能》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掌握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基本原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物理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为什么热水和冷水混合后温度会发生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引出内能的概念。

  2. 建立概念

  通过分子运动的类比,引出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概念。

  讲解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并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能量总和。

  3. 深化概念

  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内能的因素,如温度、体积等。

  通过实验(如气体膨胀温度降低实验)演示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的.过程。

  4. 改变内能的方法

  讲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5. 课堂练习

  布置适量练习题,以巩固学习效果。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和实验方法。

  布置适量作业,以巩固学习效果。

  四、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

【《内能》教案】相关文章:

《内能的物理》教案11-21

物理内能教案08-26

初中物理内能教案12-30

物理内能教案优秀04-22

物理内能教案15篇11-05

物理内能教案(15篇)11-05

高二物理《内能》教案11-08

内能08-17

物理内能教案汇编15篇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