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政治教案>小学思想品德教案>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24-08-09 22:29:40 林强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苏教版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11篇)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

  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组织教学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

  【教学目标】

  1、培养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

  2、培养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相互合作,才能成功。

  3、初步培养规则意识,能自觉地遵守竞争规则。

  【重点、难点】

  重点:

  1、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鼓励学生参与竞争。

  2、懂得有序竞争可以促进人的发展。

  3、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既参与竞争又积极合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竞争与合作促进发展的实例。

  【教学设计】

  一、认识参与竞争的必要性和竞争的重要性。

  1、学生自学故事:我们能赢

  2、全班交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老师引导领悟:参与竞争非常重要,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参与竞争,努力拼搏,我们才能赢。

  4、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参与竞争?

  5、教师播放生活中激烈竞争的课件。

  6、教师小结:现代社会竞争真是无处不在。

  7、学生讨论学习中有哪些竞争。

  二、竞争要守规则

  1、如果咱们班要和同年级的另一个班进行拔河比赛,可是规定他们班可以出10个人,而我们班只能出5个人,你们同意这样的比赛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2、竞争要有一定的规则,做到有序竞争。那课文中告诉我们什么叫有序竞争呢?

  3、学生看课本中的图画,讨论这样的竞争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4、联系生活。

  5、组织学生辩论:如果并非自己的原因,而是在竞争中没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你该怎么办?

  三、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地狱和天堂”

  2、全班讨论: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3、在集体生活中,相互合作的伙伴,就如同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彼此都为别人着想,才能共同达到目标,才能双赢。

  4、学生讨论课文图画中的同学在合作中完成哪些工作,这些工作如果由一个佃来完成会怎样?

  5、学生讨论:参与哪些方面的合作,可以让自己在什么方面进步?参与哪些方面的竞争,可以让自己在什么方面进步?

  6、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有什么愿望需要通过怎样的竞争与合作才能实现,并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7、班级开展“竞争与合作促进发展”的考察活动。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3

  活动目标:

  1.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最大的快乐是给人快乐。

  2.愿意与人分享,并体会分享的快乐。

  活动重点:

  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与人同乐,最大的'快乐是给人快乐。

  活动难点:

  愿意与人分享,并体会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准备一件自己心爱的东西、学习用品及其他物品。

  2.总结自己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成功的经验等,制成小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故事激趣

  1.教师讲述“盲人挑灯夜行”的故事,但不把故事结尾说出来。

  2.学生续编故事结尾,猜想盲人会怎么说。

  3.教师出示故事结果。学生针对盲人的话谈自己的感想。(盲人说:“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已照路,而是给别人照路,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已。”)

  4.学生阅读故事《农夫分番瓜种》。思考:如果农夫不把番瓜种送给邻居会怎么样。

  5.学生针对上面两个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6.学生齐读主题文字:用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却无损于自身的光芒。当我们乐意与别人分享快乐时,不仅对自己没有损失,反而,你的一分快乐会变成更多的快乐。

  二、快乐分享会

  1.教师导语:原来与人分享快乐,自己也能得到更多的快乐,你愿意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吗?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快乐分享会。课前,老师让大家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带来。我们一起开个快乐分享会,把我们心爱的东西和我们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

  2.开始分享活动,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所带的物品。

  三、制作“分享专栏”手抄报

  1.教师:分享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成功经验、学习窍门等等都可以大家分享。我们可以出一期“分享专栏”手抄报。

  2.学生分组合作并设计手抄报内容和具体计划。

  3.制作手抄报(大约一个星期完成)。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96~97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透过格林和安徒生的家乡,我们了解的只是部分欧洲的状况。其实,还有一个国家在欧洲占有很大的面积,这就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给学生。

  思考:

  (1)俄罗斯的国旗、国徽有什么含义?

  (2)俄罗斯有怎样的气候特点

  (3)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有什么特点?

  (4)俄罗斯著名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有什么特点?

  (5)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4.交流与讲解。让学生根据前面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长久的友谊和交往,同学们可能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情况,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6.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对俄罗斯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也不要面面惧到;只要侧重与比较简单的社会状况、特点和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关于北美洲的社会状况。

  建议

  就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程度给予口头。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5

  教学目标:

  1、感受诚信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多方面的联系。

  2、以诚信为标准分析和评议身边的各种行为现象。

  3、思考失去诚信可能带来的后果。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上次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

  教学活动:

  一、导入

  请几个学生发言,谈谈对上一节课家庭作业中“进一步的思考”的想法。

  二、阅读与讨论

  1、教师朗读教科书第7页上方的课文。

  说明:前面两个课题中所学的内容,毕竟在生活中不是经常发生,而是比较特殊的事情。实际上,正如课文中所说,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诚信问题。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些小事开始的。

  2、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7页的几幅插图及说明文字,展开自由讨论。

  3、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遇到过这样的'或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三、阅读与思考

  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且思考教科书第8—9页中的内容,然后自由讨论,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结合第8—9页中的一项内容。

  思考及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题目展开:

  1、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这样的做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3、这样的做法,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4、这样的做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什么?

  四、教师

  教师用教科书上“诚信是做人的核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这句话进行,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诚信的人。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

  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诚”,什么是“信”,今天我们将继续来探讨“诚信”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续编故事。

  1、课件出示第八页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

  (1)那个扔掉诚信的青年人可能回成为什么样的人?

  (2)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事上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果会是什么样?

  3、小组合作,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三、交流收集,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

  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的比例,他们选择丢掉诚信的理由是什么;不愿意丢掉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四、学习第九页的案例,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九页的案例。

  2、讨论:

  (1)仅仅是三次逃票的记录使他失去了(工作的机会),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信看的这么重要?

  (2)在我们生活中,人们有时常常在不经意中失去了诚信,然而当诚信被丢掉时,同时也失去了什么呢?

  3、小结

  是啊,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人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着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也会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可见诚信是人立足与社会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的(出示孔子的话)——人无信不立。

  五、作业

  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六、板书设计

  诚信是金

  人无信不立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

  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时间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如果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奔走人们宝贵的生命。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二、教学活动

  活动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种自然灾害展开专题研究。

  活动一:地震灾害

  1、让学生用文字描述或图片展览的方式介绍地震发生时会出现的情况。

  2、地震大事记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用列表的方式编写地震大事记,然后用表格或图片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数字统计。

  (2)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事例、亲历者笔记等,感受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3、指导学生阅读《地震带分布图》,看看哪些地区易发生地震、自己的家乡是否位于地震带上。

  活动二:洪水灾害

  1、引导学生阅读《河流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有重大洪灾隐患的国家。

  2、教师可参与“资料库”,或收集有关资料,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洪水灾害,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洪水频发的'国家,以及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

  3、在认识洪灾危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除客观原因外,人为对植被、河道的破坏是重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不可抗拒的一面,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4、除此这外,学生还可以说说其他常见的自然灾害。老师可展示课本P39图片,让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有一个初步认识。

  活动三:调查家乡的自然灾害

  1、让学生说一说本地存在哪些自然灾害,其中频繁发生或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有哪些。教师确定几种自然灾害作为学生调查的问题。

  2、指导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名成员担任组长。根据课本P40的调查提纲,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

  (1)确定调查内容。调查哪种自然灾害?灾害发生的时间、表现和危害有哪些?本地采取了哪些防灾和抗灾的措施?

  (2)确定调查方法和组内的分工合作。谁负责访问?谁负责查找图片和文字资料?谁负责到实地进行考察?

  (3)对调查得来的资料进行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或填写调查表。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8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访、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选择和处理信息;通过对比等方法,感受从古到今通信的发展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通信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相关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难点:让学生体会从古到今通信的发展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历史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及近代通信的发展。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现代通信工具的便捷性,引导学生思考通信的历史发展。

  2. 活动一:探究古代的通信方式

  播放动画《烽火传敌情》,引导学生交流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其特点。

  展示课件《古时书信传递》,结合宋代词人陆游的诗句,体会古代通信的'艰难。

  3. 活动二:通信的过去和未来

  播放课件《信息传递的比较》,讨论不同时期通信方式的差异及变化。

  观看视频《飞速发展的信息络》,采访父母和周围的人,了解通信方式的变化和发展。

  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的通信方式,激发创新意识。

  4.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如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未来通信方式的短文或绘制一幅未来通信工具的图画。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9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模拟、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难点: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友谊之树道具。

  学生准备:思考自己与伙伴相处的经历,准备分享。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2. 活动一:平等对话,走进“友谊之树”

  在黑板上贴上“友谊之树”,引导学生讨论并写下自己认为对友谊有帮助的行为。

  3. 活动二:真实体验,拯救“友谊之树”

  小品表演:模拟同学间产生矛盾的场景。

  请学生分享自己曾经与伙伴闹过的矛盾及解决方法。

  将讨论要点写在剪成的黄叶、坏苹果形状的`纸上,贴在友谊之树上,再讨论如何拯救这些“受损”的友谊。

  4. 活动三:情感升华,互送友谊卡

  制作友谊卡,写上对同学的祝福和友好相处的建议。

  配乐《永远的朋友》,互送友谊卡,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5. 总结与作业: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和友好相处的方式。布置作业,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自己与伙伴友好相处的行为,并写下感受。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访、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选择和处理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通信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相关联,体会从古到今通信的发展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难点:让学生体会从古到今通信的发展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及近代通信的发展。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关于古代通信方式的小故事或动画,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活动一:探究古代的通信方式

  播放动画《烽火传敌情》,引导学生交流研讨古代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及其特点。

  播放课件《古时书信传递》,结合宋代词人陆游的诗句,让学生体会古代通信的艰难。

  3. 活动二:通信的`过去和未来

  播放课件《信息传递的比较》,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时期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其影响。

  播放视频《飞速发展的信息络》,采访父母和周围的人,了解通信方式的变化和发展。

  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的通信方式,并进行分享。

  4.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通信发展与科技进步、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

  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通信变化,培养创新意识和科技素养。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乐趣,培养团结友爱、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伙伴之间友好相处的行为和方式。

  难点:学会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与同学交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友谊之树道具、友谊卡等。

  学生准备:回忆自己与伙伴相处的经历,准备分享。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关于友谊的小故事或歌曲,引出本课主题。

  2. 活动一:平等对话,走进“友谊之树”

  将一棵“大树”贴在黑板正中,写上“友谊之树”。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与伙伴之间的友谊故事。

  3. 活动二:真实体验,拯救“友谊之树”

  小品表演:模拟伙伴之间的'矛盾场景。

  请学生说说自己曾经与伙伴闹过的矛盾,并讨论解决方法。

  将讨论的要点写在剪成的黄叶、坏苹果形状的纸上,贴在友谊之树上,然后讨论如何拯救这些“受损”的友谊。

  4. 活动三:情感升华,互送友谊卡

  引导学生制作友谊卡,写上对伙伴的祝福和感谢。

  配乐《永远的朋友》,进行友谊卡互送仪式。

  5. 总结与拓展:

  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友谊的重要性和友好相处的方式。

  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与伙伴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

【第07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苏教版第03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2-27

苏教版第09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8-17

苏教版第12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2-27

苏教版第05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2-27

苏教版第08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2-27

苏教版第06册品德与生活教案02-27

苏教版第01册品德与生活教案02-27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2-02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