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高三语文教案>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时间:2022-08-16 16:41:25 高三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了解刘和珍烈士的生平及死难经过,认识反动政府的残忍以及反动文人的下流无耻,牢记“三•一八”惨案的教训,百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勤奋学习。 二、掌握课文是以作者的悲愤之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重点理解一些关键文句的含义。  WR\\
教学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三教时 第一节bn.U
一、导语设计  4Q<8z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二、解题 1.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2 文题中的“纪”相当于“记”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 “纪念”-n{ 0
三 背景介绍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板书:刘和珍)。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在“刘和珍”的板书前加“记念”,在后加“君”。)?S^Hs
只板书提示:3.18(惨案)──3.25(追悼会)──4.1(成文)  DY)]Dn
             └────────两星期───────┘  R1T=
四、指导预习。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①洗涤(dí);②惮(dàn);③攒射(cuán)、尸骸(hái) 这篇文章感情浓烈,文辞精警,熟诵之,将受益匪浅!         (因为《记念刘和珍君》预习提示要求:“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体会语言特点”,所以重点讲授:)  YU3LR
五、 作者思路和文章的线索──本文重点      可先问学生本文的线索。  rOs(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法抑制──因而,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具体地说:  [~Mt3b
1.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c
2.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Y1
3.同时作为思想家革命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6部分)  ?N
4.对烈士的死难意义作高度的评价、“热烈的讴歌”(7部分)  M3y>r
   板书:      1.“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6
   2.“愤怒的控诉”(4.5部分)  _yX{Y
   3.“深沉的思索”(6部分)  DZ0~m
   4.“热烈的讴歌”(7部分)  %
六小结i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H]\k=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通过《一件小事》,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拿来主义》。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
二.探究鲁迅感情悲在何处?愤又在何处? 讨论点拨后形成如下纲要: 悲悼死难烈士                        愤揭反动当局  @\LzK
悲   悲忆交往经过                  愤   愤斥文人嘴脸 悲议意义教训                        愤批庸人麻木64
三.集体阅读一部分,讨论: 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 学生回答,教师帮助.总结: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已经“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又怎么能说出话来呢? 杀人者个个脸上带着血污,依然在横行。这“似人非人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的人们,该怎么办呢?“三•一八”虽然才过去两个星期,而“忘却的救主”则快要降临了。文章的第二部分,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感慨,提到“写一点东西的必要”——要写一点东西,揭去“许多东西的人相”,让人们清醒地知道,“所住的并非人间勺有必要提醒人们,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烈土的鲜血。5TZ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y*fa
三.集体阅读二部分,讨论:1
这是文章的纪念主体部分。见姓名→见本人→听讲义→永别。(思路)    1>讨论第三节第1段:“在四十余……中国的青年”    问:作者先肯定刘和珍是“我的学生”,接着又否定刘和珍“是我的学生”,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我们已经知道,对同一事物或问题,考察的角度不同, 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看法和结论。那么,作者在这里前后两次选出的判断、角度相同吗?    这里前后两次判断并不矛盾,肯定是从“师生关系”角度讲,否定是从“革命精神”角度讲,而“苟活到现在的我”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表达了作者对刘和珍由衷的敬意和深沉的自责。3CZ/
2>要求同学们考虑并回答记念了刘和珍哪些事迹,从这些事迹中认识到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位青年: 1.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痛心的回忆”(1、2、3部分)  V
   在艰难的生活中,毅然预订《莽原》全年  Ol4\
   在女师大风潮中“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的校长”  v!\"f`
   女师大复校“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dc
   平时“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3Do
   援助外交,“欣然前往”,请愿殒身  ?U
──可看出刘是一位渴求真理,富于斗争精神,而又和蔼善良,有思想,有远见富有革命责任感的革命青年。不是“受人利用”*1vg.
2.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愤怒控诉”(4.5部分)      卫队开枪,府门喋血,虐杀  zuZ
   “文人学

【记念刘和珍君(.).】相关文章:

学习林俊德刘桂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4-13

致珍的情书范文08-24

感动中国龚全珍事迹08-21

刘能语录08-23

落花时节又逢君作文05-05

何日君再来作文10-22

落花时节又逢君作文11-03

何日君再来作文06-20

刘建宏语录06-08

好人刘叔作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