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五首》
《诗五首》1
点击浏览该文件
《诗五首》2
《夏雨》
我吓了一跳。突然间窗玻璃就泪流满面
风从阳台翻进来,掳走了多余的温度
花园里,栾树的'叶子跑过来跑过去
对这场突然而至的雨,有点不知所措
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爱情,站在我面前
我又惊又喜
《诗五首》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 ,“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补充《饮酒》的注释。
①喧:吵闹的声音。
②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③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④辨:说明。
⑤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3)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两遍。
(4)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
(5)指导背诵。
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有两个层次:开头四句为一层。是说作者虽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里,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如何能做到这样呢?原来是心灵远离了尘俗的牵缠,那么所居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清静起来了。
“采菊东篱下”以下六句为第二层次,承接“心远地自偏”而写下来。是说对美好的自然景物的欣赏,能获得无限的意趣。沿着这样的理解去读背,就能比较容易地背出。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
(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
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
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
4.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探究学习: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 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 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
5.课堂训练。
(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
(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
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6.课堂小结。
(打出投影片。)
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自读《行路难》
1.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 《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
(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
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 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两首诗。默写《饮酒》。
第二课时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
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质疑字词。
(1)虚词。
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
向:副词,渐渐。
安:疑问代词,怎么。
呜呼:感叹词,哎。
(2)实词(活用)。
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
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
4.全诗段意。
(1)秋风破屋——惨
(2)群童抱茅——悲
(3)长夜难眠——哀
(4)广厦庇寒—一愿
5.思想内容。
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
6.赏析。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 人气喘吁吁的情形 ,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
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
7.艺术特色。
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
8.归纳总结。
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
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第三课时
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初读感知
1.正字音。
折散裘衾角着羌掣
2.明内容。
课题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说送别的环境。
明确:在西北边塞瑰奇壮丽的冰雪沙海背景下,岑参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长安去。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三、品析学读
1.自由读,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标示出来。
明确:在“愁云惨淡万里凝”处标示。
2.请同学们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
雪是洁白的,朋友情是纯真的;雪景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雪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了军人的豪迈?
3.想像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自己试读。
4.教师指名读,边点评边示范。
第1、2句陡促,重读“卷”、“八月”、“即”,突出风狂雪早;3、4句轻柔舒缓,重读“春风”、“千树万树”,表现“春暖花开”的美景所带给人的春天般的温暖;然后低沉滞涩,寒气仿佛侵入骨髓。“中军置酒饮归客”及以下三句应读得热烈急促,一气呵成,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轮台”四句渐渐舒缓,渐渐低下去,使声音恰如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营造出低回不已余音袅袅的意境。这一刻,画面定格,时间停止,情感激荡。
5.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四、品味鉴赏。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
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五、自读己亥杂诗》
1.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 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诗五首》4
唐诗五首
◎写法归纳
山居秋暝
(1)诗中有画。
本诗画面清幽、宁静,色调明朗,给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舒适惬意感,体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蕴。
(2)音韵和谐,节奏优美。
颔联中的“照”和“流”两个动词用在句末,写出了隐居之情态。如果改成“照松间”和“流石上”,不仅音节上不美,也显示不出“松间(隐)”“石上(居)”的会意。
“归”和“下”用在句中,不仅避免了和上联句式上的重复,而且避免了在音调上的不和谐。王维通过锤炼字句,使全诗达到了和谐、整齐的完美。
从军行(之四)
写景境界阔大。
本诗在写景的同时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登高
(1)情景交融。
通过首联,诗人把战乱之苦、漂泊之悲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寄托在画面中,并融入颔联浩大、壮阔的景象内。景物触及诗人伤心事,融入诗人主观情思的意象中,触景而生情,情由景生,情融于景,情景交融。
(2)词句凝练,格律工整。
这首诗极显诗人用词炼字的功夫。一般诗人有所谓语言难以完全达意之憾,而杜甫则能自如驾驭语言,胸中之情自然流泻,言语之间,妙合无痕。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运用对仗(因对仗工整非常不易),而这首诗八句全都对仗,格律十分精细工整。
石头城
这是首写景诗,但句句有情。
这首诗抓住了石头城的几个特征景物,描写了石头城的萧条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国运衰微的感慨。在诗中,诗人通过拟人手法的运用,把潮水和“旧时月”都赋予了人的感情。诗人把石头城放在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在朦胧的月夜中写,更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和荒凉。
锦瑟
本诗语言婉转含蓄,意蕴朦胧,在典故传说的运用中使用了象征手法,使诗作更耐人寻味。
诗以埋怨锦瑟起兴,提出“思华年”的主题。颔联使用“庄生梦蝶”“望帝啼春”的典故分别喻往事如梦和感伤不已。颈联又将典故与传说糅合在一起,“沧海遗珠”“月明珠圆”“鲛人泣珠”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的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又邈远难觅,表达了诗人理想幻灭后的彷徨与悲伤。
用典故和传说构成了迷离不定的意境,象征地表现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悲剧性的惘然。全诗语言含蓄而晦涩,将朦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之中,抒发了诗人难言的隐痛。
◎写法精讲
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动静结合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动的事物化为静物,或者把静的事物写活,以动来衬托静,造成一种奇妙的写作效果,使静物显出活力,具有生命力,使动的事物厚重,庄严,从而显示出别样的表达情致。我们在写作当中恰当地使用这种动静结合的方法,就能够改掉单调的缺陷,使生动起来。
写作时,对事物的观察不应只是关注静态时的情态,而应从细处着眼,也观察动态时的情态,把两者结合起来,突出事物的整体感,生动性。
例如:《周庄水韵》一文中写了雪中的周庄时,“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旁,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里写景,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首先写了静中的古镇,阳光下覆盖着斑斑积雪,显得安详、宁静、如一幅版画。接着,由静转动,通过滴水声、流水声的描写,雪中的周庄充满了灵动与生机,惹人喜爱。运用动静结合,既展示了周庄的娴静、优雅之美,又显示了周庄的生机盎然的活力之美,两者相得益彰,写出了神韵。
同样的道理。写人时也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角度来写,即人的外貌、表情、姿势等的描绘,然后结合动作、语言等动的角度来写作,这样全面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另外,写作时,我们应大胆创新,巧妙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融汇其中,创造独特的效果。例如:《巴东三峡》一文中,作者写山时,“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的,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这里,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静的群山比喻为“无数匹马在奔驰”,将山的前叠后连的动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写活了山的气势。写山峰时,“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里用拟人的手法,用“围”“咬”等动词,勾勒出群山簇拥环抱的情态,体现出群山的险峻。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修辞手法是重要的一种化静为动的方式,但是,写作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之间的神韵及神似,因为其间夹杂的更多的是作者的一种感悟,一种情感,如果显得僵硬,勉强的话,表达效果会大失其色。
当然,我们要根据的实际需要来选择,灵活地选取动静结合的手法,要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用我的笔,写我的心,抒我的'情。
◎名著印证
请在自己所读过的作品中找出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描写的一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1.鲁迅《社戏》——“周围的群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向船尾远远跑去了。”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所刻画的画面中,“黄鹂”、“白鹭”是动态的——一个在鸣叫——鸣,一个在直上云天——上。而“翠柳”、“青天”是两个不动的静物,在作者的笔下,动物和静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灵动、唯美的意境。
◎微写作训练
请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一段描写性文字。(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棵柳树。穿着碧绿的衣裳。站在阳光下。一阵微风吹过来,我稍微倾斜了一下身子,我的头发就随风舞动。我碧绿的衣裳飘来飘去。风停了,我停止了跳动,静静地站在那里。蝴蝶飞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瓢虫在脚下爬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正是春天,百花竞相开放,争奇斗妍,草也绿得发光。天空中万里无云,太阳尽情用它那温暖的大手抚摩着人间。
◎课内素材
唐诗是瑰宝之中的精华,名家辈出,佳作甚多。不仅内容广泛,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言简意赅,而且有许多佳句豪气冲天,激荡山河,震撼人心。每当意气消沉、筋疲力尽之时,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名句。千载之后,读起来犹感到虎虎生风,铿锵有力;盛唐的边塞诗意境高远,格调豪壮,像雄浑的军号,一声声激昂的号音使听者热血沸腾。盛唐的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展现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大无畏的精神境界。他们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分体现了盛唐精神。
[运用角度]“盛唐精神”“时代强音”“唐诗与中国”“诗歌之美”等。
◎精彩运用
他出生于盛唐,是上天的眷顾还是命运的不幸呢?
蹄声杂踏,一道王令悄然而降。你明白军命如山。于是,毅然放开了双手,飞身上马西出玉门关。触摸着衣服还留有老母亲双手的余温;回想着与好友欢聚畅饮的开怀;留恋着家乡每一寸熟悉的土地,都被塞外的黄沙和你的爱国之心所覆盖淹没。
是什么让你如此坚定地离开?只是因为怕违抗王令而被凌迟吗?只是因为一时的少年气盛吗?不是的,我知道。在你的心中早已明白“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残酷。但不管是铺天盖地的黄沙还是残酷无情的杀戮,你都面不改色,因为你早已立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大志。
一年,十年,二十年,时间匆匆地走过,但我仍能在战火硝烟中看到你的身影。战马是你的好友,兵器是你的信念,身后是你要守护的家乡。当年的雄姿英发或许已被消磨,唯一还在的是那颗忠贞报国的心,撒在战场的每一个角落。
寒月初上,你独自一人在大漠中仰望长空。你知道思乡会影响队伍的士气,你很努力地压抑着,但泪水却依旧在你的眼中翻滚,此刻我分明看见两颗在月亮下晶莹的泪珠在你脸上滑落。不是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吗?身上的伤痕怎么没有你掉过泪,而此刻的你却……随着你的泪光,我看见了天上的明月,也看到了你在明月中幻想的家人:母亲,在家门口四处张望,她那一缕缕白丝,在微风中扫过,扫过了你那似箭的归心。突然间,你用手拭去了脸上的泪水,用力一挥鞭,马儿又一次奔向了军营。动作是如此的毅然与坚定,就像当年辞别老母的时候一样没有半点迟疑。
望着你的身影在夜幕中隐去,我不禁一声长叹。男儿志在四方,而你的志在沙场。回到军营,借着微弱的烛光,你奋笔疾书,写下了千古不朽的名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终。窗外寒风凛冽。因为你们的守护,长城内不再有冬天。
◎阅读延伸
感怀诗人李商隐
王艺霖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不知怎的,每每念及那个蚕茧诗人,我就会想起这句话。
学而优则仕。但凡读书人,终要走上这条路。于是,李商隐也无可避免地选择了这条路。但是最后他没能逃脱党派之争,且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终究还是放不下,不能像陶公那样豁达,决然地拂袖而去,所以他只能抑郁而终。
他的父亲早逝,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撑起整个家。他屈才为人抄书,靠别人接济度日。他还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小小少年,寄人篱下的生活使他变得心扉不敞、敏感忧郁。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坎坷遭遇,才使得他从小懂得知恩图报、重情重义。
屡试不中,李商隐终于选择了放弃。别人有的是背景,而孤傲的他有的只是背影。无论何时何地,世界就是这样现实。
好不容易,迎来了他政治生涯的春天,可是为母亲守孝的三年光阴,与这绝好的机会再次擦肩而过。也许是造物弄人,他在政治上永远不能得志。我却独自庆幸,上天留下了一个作为诗人的李商隐,而不是一个作为政治家的李商隐。也许作为政治家,他可能不会被世人传颂,但作为诗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无可替代的。
我喜欢他的个性。他恃才傲物,有自己的主张,不随波逐流,坚持己见,不轻易妥协。作为儒学弟子,他敢于批判孔子儒学的缺陷,敢对一群老顽固的儒生们傲然说出“不必规规然尊孔子为师”的话。想想,就是在言论如此开放的今天,又有几个人有如此的魄力。于是,我深深地被他折服。他的风度,忧郁得可以融化悲伤;他的气势,坚决得可以打碎一切世俗的偏见。
这只是他为我所深深崇拜又惋惜的一面,而使我深深迷恋又欣赏的另一面,是他那绮丽的情思。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也唯有那个颇受争议的人,才写得出这样颇受争议的诗。锦瑟是哪个美丽女子的芳踪遗迹?那段遗失于青纱帐红帷幔后的历史,遥远得隔了好多个世纪,而今读着这诗句却感觉近得伸手可触。每读至此,我都会心微笑,又忍不住悲凉。想必在那个夜色浓郁的月夜,提笔写下这句诗的李商隐也和我一样吧,都有几分悲凉忍不住溢出心扉。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有人批评他用典太多,诗意晦涩。我只觉得这种批评有些可笑,也许是因为我对他的偏爱吧。我沉溺于他那个绮丽迷离的世界,沉迷于那样一个剔透空灵的他。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珠有泪,玉生烟。他梦幻般的遐思,如清香逸于书卷间。那种清冽的悲伤,满满地流淌在每一个字的每一笔之间,他的爱翻涌着,触起了人心中那遥远的清愁。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好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忘不了过去,是他的致命痛处。因为忘不了过去,忘不了故人,所以忘不了感情,忘不了那些彻骨的悲伤。就这样,追忆画不上休止符,只能无休无止地蔓延下去,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他为情所伤的心。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穷年只剩他一个人形单影只,凄凄凉凉。人生起起落落,到头来原来都是过眼浮云,自怨晚觉。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原来地球缺了谁都还是接着转,是谁在乎我,是谁挂念我,是谁在风凉夜惦记我。人世不因谁而改变,黄叶自飘零,歌舞自轻曼,寒屋人自寒。
就这样作茧自缚,就这样解不开、放不下,就这样的执著、固执、坚持自己的坚持,就这样漠然、满腔才情、一身傲气。我痴醉于这样的李商隐、这样的蚕茧诗人、这样千年不悔的眷念。
《诗五首》5
课外拓展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15、解释下列词语。
⑴妻子:⑵纵酒:
16、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17、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18、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表达实践
19、“独与老翁别”时诗人一定会安慰老翁的,此时的诗人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你通过想象来描绘一下别后的情景,200字以上。
中考链接
20、根据提示,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青年时代,身处开元盛世的他有着“,”(《望岳》)的远大抱负;安史之乱时,他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想;而面对朝廷昏庸、国家动荡的时局,晚年的他只能以“,”(《登楼》)来抒发个人感慨。
成都杜甫草堂对联欣赏
1、清代诗人、书画家顾复初的一副对联最有名: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注释]联语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上联问“龙蜷虎卧几诗客”?下联说:只有伟大的诗人杜甫“长留天地”,不知历代有多少诗人在“月白风清”之夜来此吟咏,缅怀一代诗圣。
2、集诗人、作家、剧作家、书法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郭沫若来草堂后,写了一副十六个字的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注释]“疮痍”,创伤。指杜甫生活的年代大半是在战乱之时。“圣哲”,赞杜甫是诗圣、诗哲。“波澜”,比喻杜甫的诗如波涛汹涌,壮阔翻腾。上联意为杜甫生逢安史之乱,在民不聊生的动荡社会中,他巍然屹立于诗坛;下联说杜甫将忧国忧民之心,寄于笔墨,托于诗篇,犹如狂涛巨浪,激励人心,震撼千古。
3、叶剑英元帅题四川成都杜甫草堂(1960年作):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琮薄斗牛。
[注释]“杜陵”,指杜甫。杜甫曾自称“杜陵野老”。“豺虎”,比喻外敌、盗贼、贪官、污吏等一切邪恶势力。“孤悰(cóng)”,指杜甫对国家安危的系念。悰,心情,思念。薄,迫,靠近。斗牛:指天上的斗星、牛星。二星极高远。
上联意为杜甫一生痛恨乱臣逆贼、贪官污吏,视他们如“豺虎”,并常用诗歌予以讽刺抨击。下联意为杜甫忧国忧民的心情,不能为统治者理解,但他的'满腔孤愤之气,却充塞天地之间,直迫斗牛二星,与其同辉万代。
参考答案:
15、⑴妻子和儿女⑵纵情饮酒16、剑外忽传收蓟北17、“收蓟北”;抒发了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表现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18、当诗人一听“收蓟北”的消息后,“初闻涕泪满衣裳”──欢喜得泪流满面,以泪写喜,更是喜极而泣、悲喜交集的最生动的写照。“漫卷诗书喜欲狂”──由流喜泪而呈喜态,写出了此时此刻诗人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由呈喜态而放声高歌、纵酒痛饮。“青春作伴好还乡”──这里由欣喜若狂到迫切思归。最后两句仍然写“还乡”,是想像中具体的回家路线,更让人想见诗人归心似箭的急切而喜悦的心情。全诗喜始喜终,一贯到底,给人以强烈的快意。19、略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诗五首》6
《卧轨者的死》
火车沿着轨道行驶
车上混集各类人群
吃泡面的',玩手机的,睡觉的
各顾各的,盛世太平
火车突然“突突”地一下
车身轻微摇晃
乘客依旧各顾各的
不见有丝毫动静
这时大胡子男人大喊一声
“这他妈又是谁啊”
乘客才放下手头的玩物
惊慌地朝车外看了一眼
《诗五首》7
《口头禅》
把一句话挂口头
把你也挂上去
让你变成我的口头禅
想见你的'时候
就念叨几句
你就会出现
生活就这样过着
情人节,圣诞节都有你陪着
我也不需要别人同情
我知道当我念你足够多时
心里长出茧时
你就会如愿成形
陪我度过余生
这个永远属于我的你
就再也不会与我分离
作者:阿独,现代主编,著有诗集《选一个角度爱你》、散文集《这些青春里闪过曼妙的舞姿》。
《诗五首》8
一,《诗歌情缘》
小时候
诗歌于我
是一封长长的信
我在灯下慢慢地写
你在灯下细细地读
长大后
诗歌于我
是一张白白的纸
我在纸上描绘心情
你在纸上翻阅光阴
后来啊
诗歌于我
是一片遥远的梦境
我在江南翘首期盼
你在塞北挥毫深情
如今啊
诗歌于我
是一段难以割舍的爱
我在这里欢笑哭泣
你在那里喝彩示意
二,《大写李清照》
循着清照的足迹
走向齐鲁的故里
那凄凄惨惨
那冷冷清清
颠沛着世人的视线
游离着青州的土地
把着清照的脉搏
走进爱国的诗里
那孤傲不屈
那凛然正气
回荡着愤世嫉俗
响彻着南宋时期
翻阅清照一页页词赋
感触着千古绝句
那哀婉忧愁
那浪漫气息
装点着文学的官邸
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注目在清照的画像前
心中涌起思绪
好个大义抗争的`女子
好个百转柔肠的居士
交织着无尽的才韵
永存下刻骨的赞誉
三,《暗恋无痕》
曾在岁月的眸光里
走走停停
曾在雪夜的执守中
顾顾盼盼
那文字的温婉
那时空的境迁
在最美的红尘中相遇
在最美的风景中沦陷
风,拂过湖畔
月,踏香而来
不知今夜你是否会许下承诺
不知今晚你是否会情牵故园
花开花落
红烛揉捻
心中的玫瑰啊
寂寞了一年又一年
采菊东篱下
终是飘然了想念
摇曳暗恋
无痕翩跹
四,《声音与眼睛》
声音从哪个方向来
眼睛就向哪个方向去
眼睛伴着声音
告诉季节不再灿烂的年纪
声音长了翅膀
带着眼睛一起飞翔
长发在云朵里飞舞
心儿却在泥土上流浪
听不清声音的戏谑
看不清是诋毁还是表扬
幻像里有人送来一个大拇指
也有人投来鄙视的目光
哑然失笑
声音也会撒谎
它裹着华美的外衣
居然让眼睛看不到它的荒唐
声音到底是什么样
眼神到底该向何方
太多的委屈跪于齐腰的荒草
太多的花香消失在不知所踪的路上
五,《缭绕心间》
花落心底
像在昨天
西山寂寥
眉黛有约
隔着秋水
笙箫暗恋
弱水三千
思念翩翩
曲径通幽
踏歌缠绵
化身禅香
缭绕遥远
古墙画舫
声声呼唤
如若初见
天上人间
隔着帘梦
携手爱恋
风月作画
轻拂耳边
纵情诗海
逶迤难眠
词赋共舞
涌动连连
春心荡漾
缤纷万千
薄纱飘逸
故园流连
醉了眼眸
醉了过往
拓纸研墨
铭记心间
《诗五首》9
1 田野
谷子痛饮了上天的美酒
送给了大地沉甸甸的金黄
向日葵从早到晚向着阳
她在遥望,思念远方的故乡
芝麻一个劲地疯长
她已经和店老板签订了
芝麻糊的清香
麦子丰丰收收入了仓
稻子在田里随风泛着波浪
大豆高粱,红里点着黄
期待着乡民收割,微笑的模样
2 山峦
红苹果和大鸭梨枝头间开会
他们讨论那个赞助商
葡萄如紫色水晶挂满枝头
惹来的娃娃们一个劲的疯抢
不知哪处涌来的松涛海浪
它带走了山珍蘑菇醇醇的香
咕咚一声,泉水流淌
美妙的音符好似山妹在幽幽的歌唱
山鸽子、小灯笼、石柱等各类野花
它们身着带香水的服装
它要赴一次大自然的交响
忽然飞来一只螳螂
树上鸣叫的`蝉
声音有些嘶哑,行动有些慌张
3 小河边
杨树不再绿,柳树发了黄
风带走落叶,偶尔也丢在河里随波荡漾
枫叶被秋霜染成了红色
她的美丽让多少文人墨客遐思畅想
小燕子在水边飞舞,大雁排成人字
打算去南方
鱼儿浮到水面捡拾树儿
丢下的果实,将其珍藏
树下的蚂蚁驮着落叶,不知是谁
惹了它的伤,害的它到处流浪
4 田园
冬瓜贪睡了半个夏天,忽然发现
自己变得原来越胖
丝瓜菀里顶着香,引来蜜蜂来回飞翔
黄瓜带刺满架长,葫芦麻利上了房
西红柿被辣椒的情话羞红了脸
花生、土豆迫不及待的跑到了出来
他们想看看太阳有多红,天有多蓝
看看今年的收成几个米袋,几个箩筐
熟透的西瓜,被放进了水井冰镇
午饭后,分享一股透心的凉
5 村庄的夜
西边飞来一片云朵把月儿半掩
星星眨着睡眼叽叽喳喳唠着家常
慈祥的母亲给心爱的宝宝摇着蒲扇
耐心地讲着孟姜女和杜十娘
张大爷拉着二泉印月,动听的声音
穿过了山,绕过了梁
顽皮的孩子卷着树叶把哨吹响
他要叫醒熟睡的嫦娥阿姨
要她把月宫的月饼拿出来尝一尝
............
《诗五首》10
《酒》
那些酒 趟过 是河
趟不过 是多年前的一些碎片
在杯中摇曳 一朵朵,万种风情
你漫步 或止步 于一些虚构的情节
春去春来 花开花谢 然后,沧桑
沉寂 消散成一些虚无的泡沫
冬至已到 风,一阵紧似一阵
或苦或累 或喜或悲 或死或生
都在杯里 也在杯外
《仿佛,多年前》
仿佛,多年前的那个炮竹
仿佛,拿着香烛,小心翼翼,靠拢过来的你
《雕塑》
对着墙上影子 她耐心地
雕刻着自己
《坠落》
一声惊呼 从梦中坠落
喘息了好久 她打开壁灯
看着床上另一个熟睡着的自己
《冬雨无痕》
奔跑了许久,我以为已经不疼了。
以为可以忘记那场暴雨和持续不断的.思念了。
以为可以借助速度插上翅膀了。
以为可以在空中俯视人间,看到那双幕后的手了。
以为可以站在你之外 梦之外 时间之外了。
我跑了好久,跑了好远好远。
才感觉到眼角的湿润。
【《诗》】相关文章:
二游诗·任诗原文10-23
童诗精选08-23
爱国诗08-21
陈子昂的诗08-21
劝学诗08-22
食指的诗08-22
送别诗08-22
王冕的诗08-22
雪莱的诗08-23
郭小川的诗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