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

时间:2022-08-16 12:10:43 初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石壕吏》

教学设想  

    理解诗中语句,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背诵五首诗词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采取读读、议议、背背的方法教学。阅读强调整体感知,字面上的意思给予答题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讲解;学生看不出的精妙之处要给予点拨,点到为止,不必深挖。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发挥想象,作再创作,可以画成图画或扩展成一个故事进行口述。还要注意各首诗词的写法。   

    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和文字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有思想、有意境、有韵律,尤其是本课所选的五首诗词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应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龟虽寿

曹  操

    一、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全诗,教师订正或强调“骥””枥”的读法。

    2.指名解释下列词语。

    竟时    烈士    暮年    不已    盈缩之期    养怡之福

    二、简介背景。

    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写作时间比《观沧海》稍晚,写在他平定乌桓叛  乱、消灭袁绍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曹操以统—天下为己任。他一生南征北战,历尽艰辛,既有过胜利的喜悦,也尝过失败的痛苦。但他从不消极,总是主动进取,虽屈暮年,还是老当益壮,不失雄心壮志。这是他写这首诗的思想基础。

    三、品味、理解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写法。

    1.齐读课文。

    2.讨论以下问题。

    ①全诗的核心句是哪几句?表现厂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现了诗人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教师补充:诗人写这诗时53岁。故以“老骥”自称,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他认为统—全国符合历史的需要,所以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②学生自读、背诵这四句诗,本诗主要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为什么要写到“神龟”“腾蛇”?  

    明确:作者先以神龟、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诗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到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③既然宇宙万物都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那么人的寿命长短是不是全由天来决定呢?请从诗中找答案,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不是。“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人的寿命长短也不是全由天决定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应自然,养怡身心,延年益寿,与天争时,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诗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十分可爱的。他的千里之志,就是建筑在这一人生态度的基础之上的。

    ④这首咏志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明确:先运用比喻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3.自由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石壕吏

杜  甫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一何    前致词    战死    长矣    无完    墙走    语声    泣幽咽    登前途

    —、检查预习情况。

    二、简介背景:指导学生看注释⑦。

    三、指名朗读课文,教师订正生字读音,注意“逾”、“戍”、“妪”、“咽”等字读音。

    四、口述故事:将这首叙事诗扩展成一个故事。

    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1.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开头四句为第—部分,写故事发生。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起到叙家事结束,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

    2. 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明确: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

 

第二课时

相见欢

李  煜

    一、解题:引导学生读注释①。

    二、教师指导朗诵后范读课文。学生再自读。   

    三、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词的意境和词人的情感。

    1.“无言”和“独上”描写了词中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明确:“无言”,“独上”,让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由此可以想见其人处境的孤寂,心境的萧索。

    2.二、三句是摹画词中人所见楼外之景,按什么顺序写景,景中渗透了一种什么心情?

    明确:从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写到俯视之景、地面之景。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这些词中人眼中之景。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的色彩.虽没写一个“愁”字,但寂寞哀愁之情自见。

    3.  第三句中哪个词是传神之笔?请说说它的妙处。

    明确:“寂莫”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锁”。 非“深秋”。 亦入也。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小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主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

    以上三句是词的上阕。指导学生自读,背诵上阕,体会景中愁情。   

    4.下阕与上阕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没有不同?

    明确: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借助比喻直抒离愁。

    5.“离愁”是抽象,难以言状的.为何词人能将它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明确: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因“丝”与”思”谐音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四、小结:这是广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前2句写景,后2句议论。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景。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

【《石壕吏》】相关文章:

石壕吏剧本04-24

石壕吏改写08-22

石壕吏作文08-06

石壕吏_350字03-23

石壕吏改写三篇04-10

石壕吏作文15篇03-17

《石壕吏》改写作文03-29

石壕吏改写作文02-05

石壕吏改写作文11篇03-29

关于《石壕吏》改写作文500字4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