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 -论美
《论美》.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美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学生认识到心灵美是真正的美。
2.掌握议http://fanwen.weiyujianbao.cn/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谈美(回忆导入)
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最美?可以结合你所学或所见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人物来谈谈你对人的美的认识。
提示:
(1)容貌之美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做观罗敷。” ——《陌上桑》
“一双丹凤眼、两变柳叶吊梢眉,身材苗条,体态风骚”
——曹雪芹《红楼梦》
(2)神态之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徐志摩《沙扬娜拉》
(3)形体之美
“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
——《给乌兰诺娃——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4)风度之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黄庭坚
(如果你很平凡,优雅的风度能让你出类拔萃;如果你很优秀,翩翩的风度能让你卓而不凡。)
(5)德行之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的美在于他远大的抱负和博大的胸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言,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没在于他忧国忧抿的情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美在于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古人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而龚自珍的美在于他能以花自喻,志在培养一代新人的愿望)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美在于他退居家乡仍不能忘怀国事的一腔热情)
(杜甫的美在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文天祥的美在于他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古人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而龚自珍的美在于他以花自喻,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的美在于他退居家乡不能忘怀国事的一腔热情。)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的美在于他立功报国的抱负和气概)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的美在于他立功报国的抱负气概)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木兰的美在于她的淳朴勤劳,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革命者的美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掌皮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整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姜孟之《一双手》(这双手的美在于“这只手一天栽1000多棵树,一天往土里插三四千次,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他的美在于劳动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蔡芸芝老师的美在于对学生的关爱)
“觉得他满是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鲁迅《一件小事》(车夫的美在于对老女人的行为,在于他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脸颊有许多皱纹……松软的鼻子,胀大的鼻孔……腰弯得几乎成驼背,肥肥胖胖的……”——高尔基《童年的朋友》(外祖母的美在于她的内心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邹韬奋《我的母亲》(母亲的美在于她可爱的性格、努力的精神、能干的才具)
“我爱我母亲……她勤劳的一生”——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母亲的美在于她勤劳简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坚强不屈的性格)
“黑瘦……八字须
【语文 -论美】相关文章:
论《数学之美》08-24
论美优秀作文06-19
论新中国对美政策的形成08-17
语文桥之美教案08-26
论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08-23
发现语文之美,让学生爱上语文08-18
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08-20
让美永驻语文课堂08-22
论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08-16
论小学语文试卷评讲的有效策略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