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黔之驴

时间:2022-08-16 08:12:55 七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 -黔之驴

语文 -黔之驴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含《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三篇寓言。本文是其中的第二篇,写的是一头驴被一只虎吃掉的故事。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作者在《三戒》的序中说:“吾恒恶性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害淡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由此可知,作者写这三篇寓言,是为了警戒世人:豪无自知之明而肆意逞志,必然自招祸患。而《临江之糜》《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则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十,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因此,具体而言,本文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此外,以“三戒”为三篇文章的总题目。并以“黔之驴”为本文的题目,也表明作者讽刺意图的指向。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破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的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二、参考译文

  贵州这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看到它是个形体高大、强壮的家伙,就把它当成神奇的东西了,隐藏在树林中偷偷观看。过了一会儿,老虎渐渐靠近它,小心翼翼,不知道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大叫起来,老虎吓了一大跳,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了,非常害怕。可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感到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渐渐听惯了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了老虎。老虎因而很高兴,心里盘算着说:“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三、关于《黔之驴》主题思想的不同认识

  柳宗元最有代表性的是《三戒》,写了一组三篇寓言:《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作者把他们放在一起,冠名曰《三戒》,是有深刻含义的。

  前人议论《三戒》的文字不少,有人说柳宗元的寓言后面,“必有一句最有力量,最透辟者镇之”(林纾《韩柳文研究法》,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言下之意是每个寓言后面作者自己的“评论”就是对寓言内容最透辟的解释和评论。而这个解释和评论究竟是什么,林先生语焉不详。另外,有人以为《黔之驴》是讥讽那些腐败无能的世家旧族的,也有人以为他是在比附、抨击自己的政敌,孙昌武先生说:“这个无德无能却又无自知之名的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指《黔之驴》)“含着一定的讽世意义,如果我们从庞然大物的弱者终究要失败的情节来分析,就该领悟到事物的大与小,强与弱互相转化的道理。如果再从驴子因一踢而丧生的结局分析,又会得出无技不可逞能的教训。而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黔驴技穷”一语,又是对敌人力尽而技穷,不堪一击的状态的生动形容”。

  顾易生在《三戒》注的说明里说:“作者通过小麋、驴子、老鼠三种动物的先后悲剧,对旧社会中些依仗人势、侍宠骄横、得意忘形、外强中干、作威作福、贪婪暴虐的人物加以强烈的讽刺,表示人民对他们的蔑视、鄙视和憎恨,包含着对反动统治者所豢养的奴才进行斗争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出版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著名的《三戒》就是借麋、驴、鼠三种动物的故事,来讽刺那些或侍宠骄横、或盲目自大的得意忘形之徒,并指出他们自取灭亡的下场。”“这些寓言往往概括了一些普遍的真理,其讽刺对象是较广泛的;但这些徒有其表,虚张声势的社会现象,在统治集团中间却是更为大量而集中的存在,因此,它无疑是刺向整个官僚社会的一把锋利的匕首”。

  以上这些议论的一个共同点,基本上都是认为柳宗元的《三戒》是讽刺他的政敌或统治阶级的。毛主席在《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里又说了下面一段话:

  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一些害怕。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们八路军和新四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和驴子的。”由于毛泽东及《毛泽东选集》的影响,黔之驴便真成了敌人的形象了。

  四、无辜的驴

  黔之驴虽然“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但它也是无辜的。它被“好事者”用船装到黔,当地人由于从未有过驴而使它“无可用,放之山下”。驴从无害虎心,虎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挑衅。当驴“不胜怒”(也是忍无可忍),踢了虎一脚(“蹄之”),从而暴露了自己的无能,被虎“跳踉大阚,断其喉,食其肉”。作者深表同情地说:驴“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柳宗元分明是同情驴的,因为他是受害者,而且是被“好事者”用船把它装到它不熟悉的地方后发生的悲剧!言下之意,如果驴不被好事者弄到黔,它可能就不会遇到虎,也就不会被吃掉!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2.吸取“驴”的教训,努力增长才干,学习“虎”的勇气和智慧。

  二、学法引导

  学生自读全文,实施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迁移,联系上学期学习的《<伊索寓言>两则》作比较阅读,把握寓言的特点,再用反向思维去多角度解读寓意。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直译)。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知,再加上教师的讲解。

  2.难点:

  理解这篇寓言所讽刺的人情世态,并从中得到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①重点字词;②《成语词典》对“黔驴技穷”的解释;③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强化诵读训练,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同的含义。

  2.准确直译文章,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掌握重点实词,准确直译文章。

  3.理解这篇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并解题。

  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字音:

  (三)教学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教师补充说明。

  2.教师板书重点词及复杂句对学生进行再次训练。

   船——用船。蔽——隐藏。窥——偷看。稍——渐渐地。

   憖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遁——逃走。

   且——将要。噬——咬。异能——特殊的本领。

   习——习惯、狎——亲近而不庄重。计——盘算。

   (口阚)——怒吼。跳踉——跳跃。蹄——踢。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把虎从畏驴到食驴的六个层次分出来。并找出各层

  次中表明虎的心理活动及行为动作的词语。

  ①以为神  ②憖憖然   ③甚恐

  ①蔽、窥  ②稍出近之   ③远遁

  ④觉无异能,终不敢搏  ⑤益押  ⑥技止此耳

  ④往来视之,近出前后  ⑤荡倚冲冒  ⑥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

  4.把握文章主旨。

  问:为何虎最后敢吃了驴?

  虎渐渐了解了驴的“本领”仅是“鸣”、“踢”,虽然驴外观看上去是“庞然大物”,也不能改变它被吃掉的命运。

  黔驴技穷,比喻那些虚有其表、本领有限的人。

  5.请同学复述课文,并在末尾讲明寓意。

  (四).总结、扩展

  《黔之驴》是外强中干的小人的写照,虽然他们“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而其实无德无能。作者用寓言尖锐地讽刺了这种人。

  我们今天学习《黔之驴》,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道理,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请同学谈自己对寓言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三。



语文教案-黔之驴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fanwen.weiyujianbao.cn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语文 -黔之驴】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案06-04

黔之驴读后感08-24

《黔之驴》读后感07-27

黔之驴读后感07-06

黔之驴读后感11-18

《黔之驴》读后感6篇07-11

黔之驴读后感5篇04-22

黔之驴读后感9篇05-02

黔之驴读后感(9篇)05-02

黔之驴读后感精选9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