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
学习目标
⒈会认 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⒊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⒋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照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⒉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二者均为教学的重点,后者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⒈板书课题,齐读
⒉释题:
科利亚:是原苏联战争年代的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木匣:木盒。
⒊师:科利亚和木匣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过课文以后便可以解决。
二、初读课文
⒈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标出生词。
⒉检查初读情况
⑴检查字词
⑵指名读课文
⒊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讲的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或“主要讲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
三、理清脉络
⒈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厦──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
⒉按上面的顺序划分层次,归纳段意
第一段(1-3)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一段(4-12)讲科利亚挖木匣。(注:第四自然段是过渡段。)
第一段(13)讲科利亚从挖木匣中得到的启发。
四、指导写字
要求写的字中,注意以下字形区别: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要注意“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仑”;“初”部首是衣丰,不要写成示补。“懂”的笔画比较多,要指导学生写正确,写匀称。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学习第一段
⒈指名读第一段
⒉理解重点
⑴科利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战争刚开始的时候。)
师:介绍“卫国战争”(见附录)。
⑵此时,他几岁?如何知道?“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说明什么?(突出科利亚年龄小特点。也为下文他只数十步挖坑作了铺垫。)
⑶科利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第二自然段)说明什么?(科利亚埋的过程讲得很具体,也很真实,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从中可看出他不仅具有一般孩子爱玩、喜欢小玩意儿的天性,而且做事心细,想得很周到。)
⑷科利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一是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二是由于受到了妈妈埋东西的启示。[受到妈妈的启示说明什么?]说明科利亚具有善于模仿的特点——这也是所有孩子共同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科利亚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并且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⑸妈妈的东西同科利亚有什么不同?妈妈为什么埋木箱,有是怎样埋木箱的?
师:可采用对比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让学生读懂课文。
妈妈埋的木匣和科利亚埋的木匣相比(妈妈的大,科利亚的小);把妈妈走的步数和科利亚走的步数相比(妈妈走了30步,科利亚走了10步);这样的对比,就为后面科利亚的思考作了铺垫。从中也可以看出作者与妈妈埋木匣的意图所在。
⒊小结
三、学习第二段
⒈指明读
⒉理解重点
⑴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⑵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的?从埋东西到挖东西中间经过多长时间?(法西斯被赶走后。经过四年时间。)
⑶经过四年时间,妈妈和科利亚各有什么变化?(妈妈和科利亚都长了四岁。但妈妈个子没有变化。而科利亚个子长高了,上小学了,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
师:课文讲“他们家的房子还在”看似平常,其实这同妈妈能很容易找到埋木箱的地方和科利亚最终也能找到下木匣都有关系。如果房子不在,情况就不同了。
⑷妈妈是怎样挖到箱子的?说明什么?(妈妈一下子就找到了木匣,说明木匣没丢,仍在原地;这就为科利亚判断自己的木匣也不会丢且还在原地提供了依据。)
⑸科利亚开始挖到了木匣没有?他是怎样挖的?(从家门口量十步,虽挖得深,挖的范围大,却没挖到。)理解“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这里的“仍然”表示的是科利亚无论是向左挖,还是向右挖,和前面的结果一样,都没有找到木匣子。)
⑹用同样的方法,根据原来的设想,妈妈很快挖到了箱子,科利亚却挖不到木匣,这使他产生了一个什么想法?(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⑺科利亚开始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什么?后来是怎么挖到的?
板书: 四年前 五岁 步子小 十步
现在 九岁 步子大一倍 五步
⑻读到这里,引导学生思考:课题是《科利亚的木匣》,应主要写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就行了,为什么作者在描写科利亚埋、挖木匣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挖木匣?(科利亚埋木匣是模仿妈妈的样子做的;写妈妈一下子就挖到了箱子,而科利亚开始费了好大工夫仍没挖到木匣,正是为了便于对比:妈妈是大人不会再长了,可是科利亚是小孩,每天都在长高。)
⑼为什么要写小伙伴的嘲笑?(一方面说明小伙伴们也并未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小伙伴的话又从侧面衬托了科利亚的毅力、决心和善于动脑筋的特点。)
⑽理解:“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其中“果然”,在这里表示的是结果与所预料的相符。这里的“果然”也印证了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⒊小结:这一部分主要讲科利亚挖木匣。先讲科利亚离家和回家,这里写得很简略;接着写妈妈挖出了箱子和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这里通过对比写;最后讲科利亚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找出了问题的原因。
四、课后作业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相关文章:
科利亚木匣说课稿08-24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04-21
《科利亚的木匣》小学语文教案01-15
《科利亚的木匣》小学语文教案5篇01-15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04-03
小学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05-29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09-11
科利亚的木匣读后感08-24
《科利亚木匣》读后感07-04
《科里亚的木匣》读后感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