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作文[集合]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成长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成长作文 篇1
走进书房,那一缕缕墨香,让我陶醉,我忍不住轻轻翻开一本书的扉页,细细的品味书中的意境,仿佛走进了书中的世界。一瞬间,我走到了青铜、葵花的小村庄,看见他们一起玩耍;我又走到了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厂,看见和查理一样拿着金奖劵的孩子因为贪心、调皮而一个个消失;然后,我走到了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三味书屋,看他和同学们对弈;最后,我走到父亲的城中,看父亲每天辛苦的劳作
阅读伴我成长?的确,阅读确实是从小陪伴我的一件事。还记得我小时候识字早,经常早上很早起床,偷偷拿了报纸和杂志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连爸爸妈妈起床找到我也不知道。还记得家里的第一本书是我的生日礼物,我都不知道把那本书看了多少遍了,我还没看厌。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屹立在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书就像是我的好友,在我孤独、伤心之时,我都会去找它,它温和地看着我,好像在告诉我人世间的道理,在我开心之时我也会去找它,和它分享我的喜悦;书就像是大海中的灯塔,在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为我指路,把我引向正确的道路;书就像是我无声的老师,无私的奉献自己的知识。
书,一生的挚友,伴我欢乐,伴我成长!
我的成长作文 篇2
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我正要回家,一个声音叫住了我......
“董枭昶!”我转头一看,徐老师正脚步匆匆的向我走过来,“徐老师!你有什么事么?”“其实也没什么事。”徐老师似乎不好意思的抓抓头,“我想向你借10元钱。”“啊?你要干什么用?”“我要给三年级的同学买科学用具。”“哦……那好吧,给你。”我从兜里掏出钱,递给他,“谢谢你,你回去写张借条,我明天还给你。”他笑着对我说。“好的,老师再见!”“好,再见。”他转身走进办公室。我在回家的路上,越想越觉得奇怪,老师为什么要向我借钱呢?难道真的.只是为了买三年级的科学用具吗?…….我想着想着,脑子都快炸了,算了,大人的事用不着小孩子操心,我又想起妈妈经常和我说的这句话,别操心了,我对自己说,快回家吧…….
第二天,快放学了,老师还是没有来还钱,我想他可能忘记了,我去提醒他一下好了,我就厚着脸皮,走到办公室门口,我又犹豫了一下,这样不太好吧,我去要钱,多不好意思呀……就在这时,门打开了,我一见是徐老师,给他看借条,他看了一眼,皱着眉头对我说!“你这借条没写好,不仅没写日期,也没写清楚是哪个老师借的,有可能是数学老师,英语老师…….还有这上面也没有我的签字证明,你怎么证明我借了你的钱呢?”“啊?”我目瞪口呆,“下次你要记住这次教训啊!那,还给你。”他笑眯眯地说,我顿时醒悟,“明白了,老师。”“好,回去吧。”
我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下次,我绝对不会借给你钱啦!
我的成长作文 篇3
小时候,牙牙学语的我就被爸爸妈妈管教,不吵闹,不哭鼻子。
上了幼儿园的我,活泼好动,偶尔会有一些小调皮,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东看看,西瞧瞧。为此,爸爸妈妈告诉我:有好奇心自然是好,可也要适可而止,在别人家,不能乱碰东西等。二我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做耳旁风罢了。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到她同事家做客。同事家客厅的出轨上有一个做工精致的小陶瓷娃娃,我便喜欢上了,上前用手去摸,回头又可怜巴巴的望着妈妈。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狠狠的瞪了我一眼,我心里很委屈,便垂头丧气的坐在一旁,课心里还想着陶瓷娃娃的事。不知过了多久,妈妈拉起我的`手准备回家,我以飞快的速度把小陶瓷娃娃抱在怀里,妈妈的同事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说:“小姑娘可真可爱啊!”妈妈尴尬的一笑说:“小孩子不懂事嘛!”于是开始生拉硬拽。可我就是站在那里丝毫不动,结果伤心的大哭起来。同事见这情形,于是说:“没事儿,喜欢就让她拿去吧。”结果都被妈妈拒绝了,经过妈妈三番五次的“折磨”,终于把我拽回了家。
回到家,妈妈严厉的批评了我:“我是怎么教育你的,你这样子别人就不喜欢你,说你没家教,你要是真喜欢,妈妈可以给你买。: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有几分愧疚。
转眼间,我上了小学,父母对我的教育更加严格。比如:不偷拿别人的东西,要学会谦让等。爸爸对我的管教更是严格,在餐桌上吃饭不能掉米粒,吃饭要闭嘴不吐舌头,不能再菜里挑自己喜欢换吃的东西,夹菜不能只夹那一样菜等,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
总之,无形中好的家风的养成,是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以后对自己教育的回馈,我们要世代相传。
【我的成长作文】相关文章:
成长作文《我在书中成长》07-01
我在成长作文02-25
【精选】我的成长作文08-28
我的成长作文[精选]12-03
我的成长作文02-06
我的成长作文02-14
我的成长作文02-14
我的成长作文02-16
我的成长作文02-13
我的成长作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