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年味淡了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年味淡了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年味淡了作文1
大年又过了。一个人陪着父母在老三家过的。
早早地吃了年夜饭。响应政府的号召,绿色春节,连鞭炮都没放。守着舞台宏大节目如蜡的春晚过了十二点就睡觉去了。
说真的,于我,春晚真的不好看。
一台春晚太过稀薄,像高原上的稀薄氧气。
十几亿的人隔着一电视屏幕做着观众,疲劳得很。
还是小时候过年带劲儿啊。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能痛快的吃一顿是心里最美的期待。然而,不仅仅如此吧。现在想想,实际很享受在年前的那些年俗里。拜灶王爷、扫尘、杀年猪、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拜年等等等等,年味就在这些一茬一茬的活动中越长越旺。“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 每年这个时候全家总动员,要把家里的犄角旮旯都要清扫一遍,该洗的洗,该刷的刷,即便不换新,也得弄得干干净净。然后打粑粑(浙江这带叫年糕)。灶炉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把早浸好的糯米放木桶里蒸,蒸熟后趁热舀出来放石臼里反复打。刚出锅的糯米飘散着香甜,什么都不配吃着也可口。打粑粑可是个力气活,需得家里的青壮男人才吃得消做。力气越好,打得越久,这粑粑做出来就越细腻软糯有弹性。打得粗糙的,做出来疙疙瘩瘩,我们就叫“癞子粑粑”。一般打粑粑的时候都会几家几家相邀了一起做,因为打出来的粑粑要及时做成一个一个圆圆的小糍粑,人手不够的话,出臼的一大坨糯米团变冷了就做不好小糍粑了。这个时候,女人家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家常不时掀起的嬉笑声,男人们在那里挥汗如雨捣石臼的有节奏的嘿嚯嘿嚯声,还有小孩子在那里追追打打的顽皮声,真是一支大年欢乐前奏。年三十的时候,父母亲从早上就开始准备炖菜炖肉了。没事的就贴春联挂灯笼。到半下午的时候,到处都洋溢着年的喜悦。在五、六点的时候陆续响起鞭炮的声音——年夜饭开始了。等到初一到十五,就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的时候,你来我往,传递着祝福和希望,传递着祥和团圆和亲情。一个宗室家族里,轮流着请客,好多天都不在家里吃饭。那么多人围在一起,说着过往的老事,说着来年的打算,其乐融融。我们当地貌似还有个新年不出工的习惯,所以,那段时间老老小小净玩了去。小孩更是玩疯了去,走门窜巷,挨个去给别人恭贺发财,图一颗糖一块饼,更图个乐;没了管,做了错事,也不担心被大人揍。
曾几何时,觉得年味没了。
是我们缺少了对“年”的感情吗?好像不是。
如果觉得年味没了,可以去看看那车站涌动的赶着回家的人群,你看每年春节前的半个月,在各个地方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都能看到成千上万的人拥挤着,要在大年三十前赶回家,在年根的时刻和全家人团圆在一起。不需政府花一分钱,不用任何单位组织,全国上下有上亿的人,在同一时刻拼命地往家赶。这种对家、对故土强烈的眷恋,这种根深蒂固的、从骨子里涌出的对家的情感,那就是浓浓的年味。年味还在。
可是,有没有觉得心里仍然感觉有些失落有些缺失?
过年了,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也许,现在的年味,我们渴望的不再是物质的丰盛,而是文化的丰盛,精神的丰盛吧。
当老百姓不再把过年为穿一件新衣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做为最大满足的时候,这个时候年意的空白怎么来补充丰富呢?
从纷乱的战国到大唐盛世,泱泱几千年,我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宗是如何传承并丰富着我们这个年文化的,甚至其他的民俗文化的,比如清明,比如端午,比如七夕,等等等等。
而今,有些东西被淡化了,有些东西被丢掉了。
真是可惜了去。想想也是有些悲哀。
总感觉,这些民俗的文化承载了一个民族的魂,是一个民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真的不希望,再过那么多年,我们的春节被圣诞所替代,我们的七夕被情人节所堙没,从而我们传统的、本土的、主体的精神情感,无所依傍,渐渐淡化,经裂纬断,落入空茫。
年味淡了作文2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新年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呢?后来,想了很久,我终于想明白了,人们看重的是新年的这种氛围,团圆的氛围,热闹的氛围,好玩的氛围。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看看新年联欢晚会,谈谈工作,谈谈学习,谈谈家庭,小孩子穿上崭新的衣服,去放鞭炮,点烟花,给长辈们拜年赚压岁钱。传说除夕夜有叫“年”的怪兽,许多人还会整夜不睡,这种习俗叫做守岁。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
过年固然好,可是,新年又将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我却发现,近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似乎过年能让我们高兴高兴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赚点压岁钱了。新年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节日,成了给幼年的小孩子们乐一乐,玩一玩的日子。
过年领着5岁的堂弟去玩,走在街上,他东瞅瞅,西看看,好像什么都是很新鲜的样子,一会儿要去买氢气球,一会儿又要去游乐场玩,还有广场许多小吃也令小家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买这买那。玩一次旋转木马能让他高兴很长时间,买一盒炮来放,能把他吓得躲在我身后不敢露面。看到广场有漂亮的花灯,拉着我的手就往广场跑,要去看花灯。叔叔给了他二十元钱零花,他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给我钱了,我有钱了。我们去买好吃的!”可是,相比之下,我这个姐姐就显然成了个陪玩人士。对我来说,氢气球已经不再是我可以玩的东西,去游乐场也只是高兴一小会儿而已,广场的小吃都吃的腻了。陪着堂弟去玩旋转木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旋转木马也只是童年时代美好的梦了,去看花灯,花灯也只能图个漂亮,去放炮,放炮不过是噼里啪啦响几声罢了。至于堂弟对二十元零花钱的热情,我就更是没有了,堂弟才5岁,没人一次性给过比这二十块的零花钱了,可是对我来说,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堂弟喜欢的东西,对我都没有了吸引力,而对于过年来说,我也没有了从前的那股热乎劲儿。
眼下也正是过年时,与以前的过年相比,虽然现在过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那些年的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我们似乎更怀念以前的年味儿。以前过年时,总是盼着年关时候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贴对子贴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扫屋子,能架起年货来准备点年货,总是盼望着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觉守岁,能放包饺子吃饺子,总是盼望着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妈妈领压岁钱花,能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烟花。那些年,身为小孩子的我们听到鞭炮声会乱蹦乱跳,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舍不得花,最后还是都给了老爸老妈,等到别人家放完炮就跑过去,看看有没有剩余的小炮再捡回来自己放,午饭时看着桌上许多好吃的,流着口水却又舍不得吃,因为一年也难得改善这么几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这些好吃的了,过年的时候爸妈总会领着我们一家到摄影馆照许多相片,我总是摆出各种姿势来显摆,妈妈总说我爱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质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妈也会给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亲友也会给足够的零花钱,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娱节目天天有,好吃的'随处可见,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数码照相机,想什么时候拍照就什么时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就把精神文化给忽略了,过年的程序删减了一道又一道,过年的氛围也少了一层又一层。
过年也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这种精神文化短缺的时候,或许,追求民俗,一家人围在一个大火炉前讲讲各自的故事,参加参加各地的风俗活动,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觉……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何时能重新出现在年关呢,那份我怀念的年味儿,那种特殊的精神文化……
年味淡了作文3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呢?后来,想了很久,我终于想明白了,人们看重的是春节的这种氛围,团圆的氛围,热闹的氛围,好玩的氛围。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谈谈工作,谈谈学习,谈谈家庭,小孩子穿上崭新的衣服,去放鞭炮,点烟花,给长辈们拜年赚压岁钱。传说除夕夜有叫“年”的怪兽,许多人还会整夜不睡,这种习俗叫做守岁。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
过年固然好,可是,春节又将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我却发现,近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似乎过年能让我们高兴高兴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赚点压岁钱了。春节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节日,成了给幼年的小孩子们乐一乐,玩一玩的日子。
过年领着5岁的表弟去玩,走在街上,他东瞅瞅,西看看,好像什么都是很新鲜的样子,一会儿要去买氢气球,一会儿又要去游乐场玩,还有广场许多小吃也令小家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买这买那。玩一次旋转木马能让他高兴很长时间,买一盒炮来放,能把他吓得躲在我身后不敢露面。看到广场有漂亮的花灯,拉着我的手就往广场跑,要去看花灯。叔叔给了他二十元钱零花,他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给我钱了,我有钱了。我们去买好吃的!”可是,相比之下,我这个姐姐就显然成了个陪玩人士。对我来说,氢气球已经不再是我可以玩的东西,去游乐场也只是高兴一小会儿而已,广场的小吃都吃的腻了。陪着表弟去玩旋转木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旋转木马也只是童年时代美好的梦了,去看花灯,花灯也只能图个漂亮,去放炮,放炮不过是噼里啪啦响几声罢了。至于表弟对二十元零花钱的热情,我就更是没有了,表弟才5岁,没人一次性给过比这二十块更多的零花钱了,可是对我来说,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表弟喜欢的东西,对我都没有了吸引力,而对于过年来说,我也没有了从前的那股热乎劲儿。
眼下也正是过年时,与以前的过年相比,虽然现在过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那些年的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我们似乎更怀念以前的年味儿。以前过年时,总是盼着年关时候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贴对子贴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扫屋子,能架起年货来准备点年货,总是盼望着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觉守岁,能放包饺子吃饺子,总是盼望着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妈妈领压岁钱花,能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烟花。那些年,身为小孩子的我们听到鞭炮声会乱蹦乱跳,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舍不得花,最后还是都给了老爸老妈,等到别人家放完炮就跑过去,看看有没有剩余的小炮再捡回来自己放,午饭时看着桌上许多好吃的,流着口水却又舍不得吃,因为一年也难得改善这么几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这些好吃的了,过年的'时候爸妈总会领着我们一家到摄影馆照许多相片,我总是摆出各种姿势来显摆,妈妈总说我爱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质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妈也会给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亲友也会给足够的零花钱,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娱节目天天有,好吃的随处可见,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数码照相机,想什么时候拍照就什么时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就把精神文化给忽略了,过年的程序删减了一道又一道,过年的氛围也少了一层又一层。
过年也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这种精神文化短缺的时候,或许,追求民俗,一家人围在一个大火炉前讲讲各自的故事,参加参加各地的风俗活动,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觉……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何时能重新出现在年关呢,那份我怀念的年味儿,那种特殊的精神文化……
年味淡了作文4
年味是什么呢?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
年味越来越淡
怀念小时候的过年:扫阳尘、贴春联、守岁、捡鞭炮、拜大年、逛庙会、走亲戚、压岁钱……虽然物资匮乏,压岁钱也只是一两块钱,但还是乐的屁颠屁颠的,回家总是和兄弟姐妹比一比谁的压岁钱最多。可是近些年来,总有“年味越来越淡”的声音萦绕耳畔。“年味变淡”似乎已成为国人默认的“共识”。虽然每年全国有近30亿人次大迁徙就是为了过年,举国上下都在忙过年,可年味似乎成了大家公认的事实。
根据史料记载,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在过去的几千年间,尚未听说有“年味变淡”的说法,只是近些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发出“年味变淡”的感慨。年味到底去了哪里了呢?又是谁把“年味”偷走的呢?
生活水平提高,对“年味”的要求提高了
各项生活水平提高,对“年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建国六十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温饱问题的解决到住房条件的改善,再到国家对各地区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大手笔的投入,可以说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就是因为这些巨大变化,使得以前只有在过年时能吃到的得到的东西,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得到满足。也正是这种满足,也使得今天人们对过年,对“年味”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有了更好的追求目标。
手机让年味减淡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年味”产生不利影响。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现代信息技术的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得拜年的方式也有原来的走亲访友,变成手机网络拜年。宁可手机发短信拜年,也懒得给亲朋好友写封信、打个电话;能通过在互联网上拜年的`,也绝不愿到亲朋好友家中坐一会儿,这样过年带来更多沉重和疲惫,结果只能让人们对春节产生更多淡漠,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把你我拉近了,却把你我的心拉远了,也把对“年味”感情拉淡了。
洋节日冲击传统节日
“洋节日”的猛烈冲击,使得“年味”失去优势地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都面临着东西方节日的碰撞。特别是在面对一些“洋节日”上面,使得的我国的传统节日失去了某些优势地位,似乎过“洋节日”就成了先进和时尚的代名词,过“洋节日”就能高人一等。也正是国人的这种错误思想,使得越来越多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
生活压力让人们对过年的关注少了
生活压力的加大,对“年味”留意的人越来越少。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就业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多的打工者在面对生活压力时,减少了对“年味”的关注力度。“房奴”、“车奴”、“蚁族” ……使得更多的关注点总过年时的“年味”转移到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上面。使得他们对“年味”的感觉变的越来越淡、对年味了留意变的越来越少。
年味文化传统的丢失使得年味越来越淡
“年味文化传统”的丢失,使得“年味”越来越淡。人们感觉年味少了,是因为吃喝以外的文化传统少了、淡了。年味不仅仅是全部变现在吃喝文化上,更多的也表现在过年时的文化传统上。宗族祭祖仪式、民俗文化表演、民间绝技展示等等文化传统,都是“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民间文化传统已经现在的年轻人所丢失和忘记。而这些已经丢失和忘记的“年味文化传统”就是在“年味饭桌”中最丰盛的一道大餐。
年味淡了作文5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呢?后来,想了非常久,我终于想明白了,人们看重的是春节的这种氛围,团圆的氛围,热闹的氛围,好玩的氛围。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谈谈工作,谈谈学习,谈谈家庭,小孩子穿上崭新的衣服,去放鞭炮,点烟花,给长辈们拜年赚压岁钱。传说除夕夜有叫“年”的怪兽,许多人还会整夜不睡,这种习俗叫做守岁。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
过年固然好,可是,春节又将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我却发现,近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似乎过年能让我们高兴高兴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赚点压岁钱了。春节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节日,成了给幼年的小孩子们乐一乐,玩一玩的日子。
过年领着5岁的表弟去玩,走在街上,他东瞅瞅,西看看,好像什么都是非常新鲜的样子,一会儿要去买氢气球,一会儿又要去游乐场玩,还有广场许多小吃也令小家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买这买那。玩一次旋转木马能让他高兴非常长时间,买一盒炮来放,能把他吓得躲在我身后不敢露面。看到广场有漂亮的花灯,拉着我的手就往广场跑,要去看花灯。叔叔给了他二十元钱零花,他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给我钱了,我有钱了。我们去买好吃的!”可是,相比之下,我这个姐姐就显然成了个陪玩人士。对我来说,氢气球已经不再是我可以玩的东西,去游乐场也只是高兴一小会儿而已,广场的小吃都吃的腻了。陪着表弟去玩旋转木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旋转木马也只是童年时代美好的梦了,去看花灯,花灯也只能图个漂亮,去放炮,放炮不过是噼里啪啦响几声罢了。至于表弟对二十元零花钱的热情,我就更是没了,表弟才5岁,没有人一次性给过比这二十块的零花钱了,可是对我来说,这二十元零花就非常普通了。表弟喜欢的东西,对我都没了吸引力,而对于过年来说,我也没了从前的那股热乎劲儿。
眼下也正是过年时,与以前的过年相比,虽然现在过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那些年的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我们似乎更怀念以前的年味儿。以前过年时,总是盼着年关时候能和爸爸妈妈一起贴对子贴福字,能全家人一起扫屋子,能架起年货来准备点年货,总是盼望着三十晚上能看春晚,能一晚不睡觉守岁,能放包饺子吃饺子,总是盼望着大年初一能和爸爸妈妈领压岁钱花,能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能放鞭炮放烟花。那些年,身为小孩子的我们听到鞭炮声会乱蹦乱跳,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舍不得花,最后还是都给了老爸老妈,等到别人家放完炮就跑过去,看看有没剩余的小炮再捡回来自己放,午饭时看着桌上许多好吃的,流着口水却又舍不得吃,因为一年也难得改善这么几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这些好吃的了,过年的时候爸妈总会领着我们一家到摄影馆照许多相片,我总是摆出各种姿势来显摆,妈妈总说我爱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质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妈也会给买非常多漂亮的衣服,亲友也会给足够的零花钱,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娱节目天天有,好吃的随处可见,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数码照相机,想什么时候拍照就什么时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就把精神文化给忽略了,过年的程序删减了一道又一道,过年的氛围也少了一层又一层。
过年也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这种精神文化短缺的时候,或许,追求民俗,一家人围在一个大火炉前讲讲各自的故事,参加参加各地的风俗活动,也能找到一些年的感觉……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何时能重新出现在年关呢,那份我怀念的年味儿,那种特殊的精神文化……
年味淡了作文6
春节,这对于亿万华人而言最为浓墨重彩的节日终于到来,似乎是让人们期盼一年。这样周而复始,不知过几千年。
而年究竟是什么呢?是那头传说中的吃人怪兽,还是谷穗下垂的形象?到今天,恐怕都不是。年成一个代名词,成为一种符号,成我们中国人的一个标记。
然而,年味似乎正在慢慢地、渐渐地消隐,或是消逝!连我自己都感到可怖。
在记忆里,依稀还记得年长的姐姐说她不喜过年。那时,真的隐隐地刺痛我的心,只是年少啊!尚未察觉。在回忆里,我又真的感受到那种痛,不知为什么。
而现在呢?人们真的似乎都淡漠,我甚至还听到过有的孩子说不喜欢过年。啊!原来不只姐呀!
年究竟是什么?我无法解释,但就我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年是一种回归的象征。每个人无论到得何地,过年时总要回家的,或者至少都想着回家――是心灵的一种回归的渴望。家,可是一个多么温暖的词呀!
现在,姐在北方的一个城市里工作,据说北方的年味儿很浓,那儿的人们都很朴实、和善,特别重视这样一个重大的特殊的节日。因而她才可以早早地回来与家人团聚,又不必担心归期过急。还好不在南方,据说有的城市只放三天假,那根本就不可能回家。
而我们中国人又这么重视家。家,不仅只是我们住的地方,那更是一份寄托,一份温馨,更是我们心灵的归宿、灵魂的休憩处。任凭风雨多大,只要有家就不怕。
如果过年,家人还不能团聚,真的难以想象!
而年味的消逝,在我们这个小城里却成一个不争的事实。
孩提时代的依稀而模糊的记忆里,我还可以看到一些过年的欢乐景象。伙伴们争着放鞭炮,嬉戏玩闹,最高兴的是领到红包,不论压岁钱有多少。火热的大红色就是过年的颜色。中国的红真的包含太多、太多。
而现在似乎都已不再,鞭炮声显得单调而刺耳,全无热闹欢腾的景象,孩子们似乎也不大在乎压岁钱。
压“祟”,保一年平安,这层意义,我现在才明白,孩子们应是不知道的。
现在的过年,就好象是一个卸红衣妆的`老成持重的姑娘。
还记得,寒假前,一位寄宿的乡下朋友问我:“你们城里是怎样过年的?”我竟一时愣住,答不上来。“是啊!我们现在究竟是怎样过年的?我应该好好想想。”便随口告诉他一些时下正时兴的过年方式。例如:团年饭去宾馆吃,全家一起外出旅游等。
他感到很吃惊,也很不解,说:“那是哪来什么年味啊!我们村里的过年,那才叫热闹呢!只有回家的,没有向外跑的,团年饭都自己做,那才有年味儿嘛,就像吃年糕那样。”
我又向他解释,“现在城里人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像‘五·一’、‘十·一’这样的法定假期才能有些休息时间。一到过年,恰好一家人有时间,便趁隙旅游,偷个闲;上饭店吃团年饭,那样也方便,省时一些。”
其实,我也同他想的一样啊!小城里的年过的单调而乏味,年味似乎在这儿消逝。只记忆里还依稀有些模糊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究竟好不好呢?
我无法替别人下定论。但至少我还不习惯这样的趋于冷淡的春节,我还不适应。我倒宁愿看到一个热闹的春节氛围。即使是那热闹不属于我也好啊。
这个节日本该是如一位活泼俏丽的红妆少女那样盛装打扮的。像北方人那样,把喜庆传到每一个角落。
几千年来的辞旧迎新史当如何延续?
我想,我们一代应该做些什么,不要让中华文化里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们手中渐次消逝。到以后的孩子问我们时,不要只说“那只是一段陈旧的历史。”
现代社会进步飞速,但还是留下一些古朴的风俗要好一些。
传统的节日风俗都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新年赠橘(吉),压岁(祟)钱……
还记得苏辙有:“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那又是怎样的一派合家融融、一派祥和。
我想,我们都不希望中国的红变淡、年味消逝吧!
年味淡了作文7
这几天,也许是过了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缘故,天气一直晴冷无比。不论待在家中,还是出门,都明显地感觉到“过年”的味道渐渐浓烈起来。
打开电视,满眼都是各地春节晚会筹备、主持人拜年、春运潮、农民工回乡、学生放寒假、各行各业节日值班坚守岗位、各族同胞迎新春办年货等等和春节有关的节目。印象最深的是一则报道:今年春运期间,全国范围内,在40天时间内,3000万人的辛勤付出和坚守,保证了31亿人的安全顺利出行。也许,数字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却是那样温暖和耐人寻味:春节回家过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早已经成为一种温情精神的寄托,一种漂泊灵魂的归宿,一种渗透血脉的情结。
自己居住的是一个小城市。每时每刻,心灵都在被越来越浓烈的年味儿所感染着。
不必说晚上,那映红天际的绚丽礼花,响彻城市夜空的鞭炮声,单是白天,目之所及的人流车海,购物场景,喜庆氛围,都让人心情格外振奋和激动:春节美好的记忆,团圆的节日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清晰可闻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区门口和沿街的空地上,变得喧哗和热闹起来了。看见自己居住的小区大门前,几个保安在用活动木栅栏,拉出一片隔离带。心中不免有些好奇,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忙什么啊?”“嗨,这不是过年了,城里的小商小贩和乡下的农用车,又要‘抢占’地方了。去年就随意停放影响出入,今年早点做准备……”
没过几天,小区门前和大街的便道上,帐篷,摊位,手推车,农用车真的聚拢而来,各式各样花红柳绿五颜六色的大小商品,种类齐全的农副产品和特产,全都冒了出来,真有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百花’开”的意思。你别说,和超市和农贸市场相比较,在极短时间内的形成露天市场的东西也有其受欢迎的理由。比如说,本地产大葱大蒜味道好了,本地的`“三粉”(粉条、粉皮、粉芡)不掺假了,农家的柴鸡鸡肉和鸡蛋鲜嫩了等等。
满载过年农副产品的农用车多了,而在城乡之间穿梭的城乡公交来往的班次也明显多了起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村口,在站牌,等候着,说着,笑着,交谈着。城乡公交车离得远远的,孩子们就欢呼雀跃起来:“车来了,进城了!”车子还没有停稳,车门子“唰”地一声就打开了。“抓紧上啊,抢时间哩……”售票员在车门口扯着嗓子喊。人们呼呼啦啦,蜂拥上车。座位满了,就只好站着。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城乡公交就这样不知疲劳地来来往往着,大包小包,年货礼品,家居衣服等等,就这样从城市流通向乡村。
市区内,更是人来车往,热闹非常。不少的超市门口,大帐篷下的对联摊位、水果摊、烟酒摊、礼品摊等等成了长蛇阵;农贸市场里面,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人们你来我往挤拥不动,门口临时的蔬菜摊点前面也是人头攒动;商场大楼内,服装市场里和专卖店中的生意也是火爆异常,你想,过年了,谁还不添置几件新衣服?临街铺面,大红色的促销横幅扯起来了,橱窗上红色的迎新春招贴画挂起来了,树干枝桠上五颜六色的彩旗飘荡起来了,音箱里“红红火火中国年”的歌声响唱起来了,店铺、酒店、饭馆、歌舞厅、洗浴城和各单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了。临时泊车位,停满了车,市区公交不停地鸣着喇叭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缓缓而行……
当你走上大街的时候,凛冽的寒风也许会扑面而来,堵塞的路况也许还会存在,拥挤的长队也许还在延续。但是,此时此刻,当你完全置身于喧嚣热闹的声音中,置身于漫天飘扬的中国红中,置身于吉祥喜庆的迎新春氛围中,寒风、堵塞和拥挤,又算什么呢?在越来愈浓烈的年味中,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心中都会有幸福的暖流在尽情涌动,都会有祥和的感觉油然而生,都会有美好的祝愿展翅飞升……
年味淡了作文8
这几天,也许是过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缘故,天气一直晴冷无比。不论待在家中,还是出门,都明显地感觉到“过年”的味道渐渐浓烈起来。
打开电视,满眼都是各地春节晚会筹备、主持人拜年、春运潮、农民工回乡、学生放寒假、各行各业节日值班坚守岗位、各族同胞迎新春办年货等等和春节有关的节目。印象最深的是一则报道:今年春运期间,全国范围内,在40天时间内,3000万人的辛勤付出和坚守,保证31亿人的安全顺利出行。也许,数字是枯燥无味的,但是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却是那样温暖和耐人寻味:春节回家过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早已经成为一种温情精神的寄托,一种漂泊灵魂的归宿,一种渗透血脉的情结。
自己居住的是一个小城市。每时每刻,心灵都在被越来越浓烈的年味儿所感染着。
不必说晚上,那映红天际的绚丽礼花,响彻城市夜空的鞭炮声,单是白天,目之所及的人流车海,购物场景,喜庆氛围,都让人心情格外振奋和激动:春节美好的记忆,团圆的节日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清晰可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小区门口和沿街的空地上,变得喧哗和热闹起来。看见自己居住的小区大门前,几个保安在用活动木栅栏,拉出一片隔离带。心中不免有些好奇,随口问一句:“这是忙什么啊?”“嗨,这不是过年,城里的小商小贩和乡下的农用车,又要‘抢占’地方。去年就随意停放影响出入,今年早点做准备……”
没过几天,小区门前和大街的便道上,帐篷,摊位,手推车,农用车真的聚拢而来,各式各样花红柳绿五颜六色的大小商品,种类齐全的农副产品和特产,全都冒出来,真有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百花’开”的意思。你别说,和超市和农贸市场相比较,在极短时间内的形成露天市场的东西也有其受欢迎的理由。比如说,本地产大葱大蒜味道好,本地的`“三粉”(粉条、粉皮、粉芡)不掺假,农家的柴鸡鸡肉和鸡蛋鲜嫩等等。
满载过年农副产品的农用车多,而在城乡之间穿梭的城乡公交来往的班次也明显多起来。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村口,在站牌,等候着,说着,笑着,交谈着。城乡公交车离得远远的,孩子们就欢呼雀跃起来:“车来,进城!”车子还没有停稳,车门子“唰”地一声就打开。“抓紧上啊,抢时间哩……”售票员在车门口扯着嗓子喊。人们呼呼啦啦,蜂拥上车。座位满,就只好站着。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城乡公交就这样不知疲劳地来来往往着,大包小包,年货礼品,家居衣服等等,就这样从城市流通向乡村。
市区内,更是人来车往,热闹非常。不少的超市门口,大帐篷下的对联摊位、水果摊、烟酒摊、礼品摊等等成长蛇阵;农贸市场里面,各种气味混杂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人们你来我往挤拥不动,门口临时的蔬菜摊点前面也是人头攒动;商场大楼内,服装市场里和专卖店中的生意也是火爆异常,你想,过年,谁还不添置几件新衣服?临街铺面,大红色的促销横幅扯起来,橱窗上红色的迎新春招贴画挂起来,树干枝桠上五颜六色的彩旗飘荡起来,音箱里“红红火火中国年”的歌声响唱起来,店铺、酒店、饭馆、歌舞厅、洗浴城和各单位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来。临时泊车位,停满车,市区公交不停地鸣着喇叭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缓缓而行……
当你走上大街的时候,凛冽的寒风也许会扑面而来,堵塞的路况也许还会存在,拥挤的长队也许还在延续。但是,此时此刻,当你完全置身于喧嚣热闹的声音中,置身于漫天飘扬的中国红中,置身于吉祥喜庆的迎新春氛围中,寒风、堵塞和拥挤,又算什么呢?在越来愈浓烈的年味中,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心中都会有幸福的暖流在尽情涌动,都会有祥和的感觉油然而生,都会有美好的祝愿展翅飞升……
年味淡了作文9
我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呢?后来,想了很久,我终于想明白了,人们看重的是春节的这种氛围,团圆的氛围,热闹的氛围,好玩的氛围。大家都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到一起,一家人在一起聊聊天,吃个团圆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谈谈工作,谈谈学习,谈谈家庭,小孩子穿上崭新的衣服,去放鞭炮,点烟花,给长辈们拜年赚压岁钱。传说除夕夜有叫“年”的怪兽,许多人还会整夜不睡,这种习俗叫做守岁。过年的时候,人们总有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
过年固然好,可是,春节又将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我却发现,近年来年味儿越来越淡了。似乎过年让我们高兴高兴的,就只剩下穿穿新衣服,赚点压岁钱了。春节不再是令人人都欣喜若狂的节日,成了给幼年的小孩子们乐一乐,玩一玩的日子。
过年领着5岁的表弟去玩,走在街上,他东瞅瞅,西看看,好像什么都是很新鲜的样子,一会儿要去买氢气球,一会儿又要去游乐场玩,还有广场许多小吃也令小家伙垂涎三尺,吵着嚷着要买这买那。玩一次旋转木马让他高兴很长时间,买一盒炮来放,把他吓得躲在我身后不敢露面。看到广场有漂亮的花灯,拉着我的手就往广场跑,要去看花灯。叔叔给了他二十元钱零花,他激动得一蹦三尺高,喊着:“耶,爸爸给我钱了,我有钱了。我们去买好吃的!”可是,相比之下,我这个姐姐就显然成了个陪玩人士。对我来说,氢气球已经不再是我可以玩的东西,去游乐场也只是高兴一小会儿而已,广场的小吃都吃的腻了。陪着表弟去玩旋转木马,看到都是一群小孩子,似乎旋转木马也只是童年时代美好的梦了,去看花灯,花灯也只图个漂亮,去放炮,放炮不过是噼里啪啦响几声罢了。至于表弟对二十元零花钱的热情,我就更是没有了,表弟才5岁,没人一次性给过比这二十块更多的零花钱了,可是对我来说,这二十元零花就很普通了。表弟喜欢的东西,对我都没有了吸引力,而对于过年来说,我也没有了从前的那股热乎劲儿。
眼下也正是过年时,与以前的.过年相比,虽然现在过年物质生活更丰富了,但精神文化却总是像缺少了些什么,似乎那些年的过年更热闹,更开心一些,我们似乎更怀念以前的年味儿。以前过年时,总是盼着年关时候和爸爸妈妈一起贴对子贴福字,全家人一起扫屋子,架起年货来准备点年货,总是盼望着三十晚上看春晚,一晚不睡觉守岁,放包饺子吃饺子,总是盼望着大年初一和爸爸妈妈领压岁钱花,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放鞭炮放烟花。那些年,身为小孩子的我们听到鞭炮声会乱蹦乱跳,穿着新衣服在镜子前照了又照,拿着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舍不得花,最后还是都给了老爸老妈,等到别人家放完炮就跑过去,看看有没有剩余的小炮再捡回来自己放,午饭时看着桌上许多好吃的,流着口水却又舍不得吃,因为一年也难得改善这么几回伙食,生怕吃完了明天吃不上这些好吃的了,过年的时候爸妈总会领着我们一家到摄影馆照许多相片,我总是摆出各种姿势来显摆,妈妈总说我爱臭美。可是到了如今,物质生活好了,即使在平常爸妈也会给买很多漂亮的衣服,亲友也会给足够的零花钱,老虎炮要多少有多少,文娱节目天天有,好吃的随处可见,最不缺的就是食物,而家家都有数码照相机,想什么时候拍照就什么时候拍照。所以,有了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就把精神文化给忽略了,过年的程序删减了一道又一道,过年的氛围也少了一层又一层。
过年也是一种文化,在如今这种精神文化短缺的时候,或许,追求民俗,一家人围在一个大火炉前讲讲各自的故事,参加参加各地的风俗活动,也找到一些年的感觉……我思索着,那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何时重新出现在年关呢,那份我怀念的年味儿,那种特殊的精神文化……
【年味淡了作文】相关文章:
年味淡了作文06-03
年味淡作文06-06
年味淡了作文10-19
【集合】年味淡了作文02-08
年味儿淡了作文08-15
年味是团圆的味作文04-23
年味的作文08-06
年味的作文08-18
年味作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