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思考中成长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在思考中成长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成长,要有一声惊雷的苏醒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时节。“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时间的秩序感,一声惊雷就是古人生活、生产的指南,是一种生存之道的智慧,中国自古就有如此深厚的自然观念,令人赞叹。
惊蛰,两个汉字并列在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闭上眼,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的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一声惊雷,万物复苏,这是自然轮回的哲学。惊蛰,不仅是土地的奥秘,更是世界的秘密。
如果我就是那只蛰虫,我生命中的惊雷何时到来?我生命中的惊雷是谁?我生命中的惊雷是什么?我生命中的惊雷将带给我什么?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回忆我的生活点滴:或许有一位老师,悄悄闯入了我懵懂无知、沉浸于自己小小世界的心,打开了我拥抱世界的大门;又或许是我试着独立去钻研曾经没有勇气面对、望而生畏的一道题,试着坦然面对生活中所有的喜与悲……一次次尝试,一次次挑战,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胜利,何不是一种“苏醒”的表现?这正是成长的一个个阶段,一段段旅程,一步一脚印的一缕缕回忆。
惊雷恐怕只是一种形式,为的只是给万物敲响警钟;而那些惊醒我的人与事恐怕也只是一种形式罢了,醒不醒终究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心声。抑或是,那些“惊雷”只不过是我想象出来的,而他们怕是无意间打草惊蛇罢了。
成长,要有无用之用的理性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惠子和庄子是一对爱“吵架拌嘴”的好兄弟,他们的深厚友谊就是在互相争论中形成的,那是一种知识的碰撞,擦出哲学的火花。一天,惠子跟庄子说:“有那么一棵树,大得可以称之为遮天蔽日,但是它的主干坑坑洼洼,它的树枝歪歪扭扭,木匠们看了,都不由得摇头。你来说说它长这么大,却没有任何使用的价值,长那么大有何用?”庄子说:“那么大的树,为何还要担忧其无用?放在广袤无垠的虚空之地上,烈日当头,过路的人和动物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它的树荫里乘凉,微风徐徐,岂不是畅快之事?他不会被匠人们砍伐,能够活得长久,你怎么会为这棵树而感到困苦呢?”
两千多年后,我们还能跟随庄子的文字,用大哲学家的思考方式感受生活:闭上眼想象,一棵奇形怪状的大树,昂然独立站在旷野里,构成了摄人神魄的美景。人不自觉地走进大树,在树周围徜徉漫步,随性地靠着树坐下来,树荫下,凉风习习,给人添上睡意,眼皮一闭,安安心心打个盹,反正不会有人来砍这棵树,也没有人会要来抢这样一个旷野中的位置,多好!
庄子的思维方式可真是别出心裁。在他人眼中,大葫芦既不够坚固无法装水,又没有什么东西需要装在这么大的葫芦里,简直就是“废物”;可庄子却认为是他们只有“蓬之心”,心眼不开窍,不懂得如何善用葫芦,将它作为“救生圈”不就可以在江河湖海上自由漂浮了吗?而木匠都嫌弃的大树,庄子也欣然接受,认为正是以为它长相丑陋才能生存下来,而且还能成为大家乘凉的工具,这是一种生命之道。
在庄子生活的那个时代,战乱纷飞,民不聊生。也许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庄子看待世间万物与众不同的眼光和对自然万物鹤立鸡群的独特见解。在他眼中,万物皆有所用,只是用处不同,不能用同一个视角、同一个标准去衡量事物,要用辩证思维转换视角,懂得扬长避短。而相较于惠子的绳墨规矩算计,我们更欣赏庄子笔下大树带给人的逍遥自在,更愿意接受庄子对待大自然的美好态度——无用之用。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在《逍遥游》中阐述了“小大之辩”,而无用之用就是其中最核心的道理:这个世界不是我们原本想象的规模,不能用我们自己定性的认知评判世界。小有小的道理,大有大的道理,不应该也不能错置不同尺度规模的标准,更不能拿同一组标准去套不同尺度规模的事物。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视野不断拓宽,见识不断增多,心智逐渐发育成熟,看待世界的方式和眼光也应该有所不同。一切的事物都有双面性甚至更多面,我们永远不能单凭任意一个方面对事物下定论,这也是庄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记住,要用辩证思维考虑事情,有时候无用也是一种有用!
成长,要有仰望星空的空间有位天文学家习惯每天晚上出去观察星象。有一天,他来到郊外聚精会神地观察天空,一不小心掉进一口井里。他大声叫喊起来。附近的人听到呼叫声后,走过来弄清了情况,便对他说:“喂,朋友,你用心观察天上的东西,却没有看地上的东西。”
这是来自《伊索寓言》中的一个故事《天文学家》。伊索是这么评价的:“这故事是说,人首先要做好地上的最普通的事,才谈得上天上的高深的事。”做人,连最基本的走路都不会,还谈什么天地?
但换个角度想想。
只有为天空而着迷的人,才能窥见天空的奥秘。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当大多数人只顾着低头觅食时,伟大的天文学家已经开始仰望苍穹了。这其实是人性的重大解放——从纯实用的范畴中间得以解放,只有从纯实用的范畴中解放出来,人类的心灵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蜕变。正是因为评判物质的标准不是只有实用性,才会经常听到人们谈论奢侈品,才会出现艺术和审美、祈祷和感恩、宗教和思想,有了精神领域的伟大拓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自由。人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当人类不再单纯地为活着而生活,他的身上就已经拥有了一种极其重要的生活态度而非残暴的生存方式。可也许这世界上就人类最不懂得什么叫做生活了!只有少数的几位天文学家或是哲学家才能依靠理想摆脱了现实的重重困扰,把自己高贵的头颅伸向了高远的天空,为天空而陶醉、着迷,蓝色的苍穹可以不断地安慰他们的内心。他们自称是宇宙公民,地球上的一切或许都会改变,但宇宙是永恒的,人类生存的真正意义就是好好欣赏、体悟世界,得到精神上的富裕。探索宇宙的奥秘,是人类一直以来执着追寻却始终遥不可及的理想,是智慧和幻想最大的载体,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期望,正是宇宙的神秘,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们对宇宙的思考,激发了人们不断创新、持续探索的欲望与潜能,而伴随着我们对宇宙的认知越来越广,我们越是能深刻地感受到人类的渺小。
所以,我们的生活究竟应该是脚踏实地地过着日复一日平凡却安稳的生活更稳妥?还是坚持喜爱的兴趣与艺术、探索追求美好的遐想与未知更有价值?或许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亦或许这本身就是同时出现的!但我们的成长肯定离不开其中任何一个。因为世间没有完全意义上的黑与白,也没有真正的有用、无用之分,更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好坏之分。我们无疑需要接受枯燥乏味的学习教育,这是生存之道;但我们更需要给自己的心灵搭个小屋,用来安放喜怒哀乐,用来丰盈精神世界,用来留给最真实的自己的思想!
【在思考中成长作文】相关文章:
浅说高考中的“语言得体”08-08
思品教案-学校—我们成长的园地08-17
从高考中的“—ever”用法谈起08-08
中医和西医:考中医还是西医08-13
重视思品活动促学生健康成长08-15
生物高考中的瓶颈效应与解决对策08-19
例析高考中诗歌鉴赏题的分析技巧08-13
高考物理备考中几个问题的剖析与建议08-17
思项羽作文08-17
静夜思作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