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物质与精神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质与精神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质与精神作文 篇1
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得以传承,不仅是物质成就生活,还需要人们的智慧成就物质。换句话说:文化程度决定物质生活的水平。除温饱年代以外,每个世纪的繁荣昌盛必定伴随着诗书礼乐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容局势混乱则称为礼崩乐坏。这正是说明,生活不仅需要适用的物质,还需要精神的追求。
不探究精神的价值,就会成为只追求物质的傀儡。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的生活节奏亦随之加快,于是没有空虚岁月去注重精神生活。每一本书蕴含的奇彩世界,每一日黄昏凄美的夕霞,每一朵曼妙姿态的鲜花,每一首歌的赞叹,都没能成功挽留仓促行走的人们,停下脚步,看一看,赏一赏,问一问,人生除了学术追求,还有什么?这个问题鲁迅先生应该是给予了最好的回答。鲁迅早年学医颇有成就,赢得了藤野先生的肯定,但目睹国人对同民族之人的`死麻木不仁,他决定弃医投戎,用笔来拯救民族的衰亡。药物只能麻痹神经,鲁迅的文章却能使民族精神觉醒,让中国不至于从此一蹶不振。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就是文化的较高境界。
一个人活在世上就是不断思考与选择的过程。物质上:选择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比较容易;精神上:学什么?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就不容易了。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中,被追星,攀比,调侃等生活的低级趣味充斥着,于是安于现状不追求更高的目标。衡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不是用金钱地位,而是文明修养。陶潜独坐月下,对花品茶,一夜未眠,思考着,留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清高正直的气概,若不是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哪有这一代文豪,如今也不过是一任小小的彭泽令罢了。物质没有成为陶潜的绊脚石,然而成就《归去来兮辞》的是那一夜的思考和明智的抉择。
如果A有一个苹果,B也有一个苹果,AB交换之后,仍然都有一个苹果。但如果A有一个想法,B也有一个想法,交换之后,AB就有了两个想法。由此可见,物质与精神的区别在于:物质1*1=1;精神上1*1=2。在衰落的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认为自给自足就可以高枕无忧,实则不然。没有了与外国的联系,持续的小农经济,使号称泱泱大国的中国远远落后于完成工业革命的外国。少了物质的交流不会给生活带来过多的影响,少了精神的探讨则思维得不到进化。如果生活少了文化的进步,那么发展是缓慢的,落后是必然的。不仅古时候是这样,当今社会同样适用。一个民族在文化上能否有伟大的建树,归根结蒂取决于精神生活的总体水平。
一个智者,会将物质与精神并为同等重要,没有精神的物质是迷茫的。追求功利的同时,不妨提升一下文化境界,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多一些希望。
物质与精神作文 篇2
穷分两种,物质之穷和精神之穷,前者指缺钱,后者指人精神世界空空如也。
古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言世人四处奔忙,为获得物质和金钱之利。就如常言:“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物质和金钱是个人生存的基石。陷入物质之穷,个人发展会受到巨大的限制,如基本生存难以保证、能够使个人发展的资源难以获得等。但物质之穷也会激发一个人奋斗拼搏的志向,匮乏意味着向匮乏的突围。而且现今中国实行全面的扶贫,在制度的加持下,绝对贫困的现象越来越少见。由此,物质之穷并不可怕。
比物质之穷更加可怕的是精神之穷。有理论家认为精神世界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动物的行为源自原始的欲望,如饥饿、困倦等,而人则会追求更高的`精神世界,获得内心的丰实。物质之欲无穷无尽,很多人希望钱越多越好。但若为无尽的物质之欲所裹挟,便成为了欲望的奴隶,也就是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批判的“贫瘠的人”:即使腰缠万贯,居住豪宅,穿着华衣,品尝珍馐,依然“贫瘠”。
精神世界的富有是最大的富有。《中庸》有言:“君子安心在道。”就如孔子听韶乐后“三月不知肉味”,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却“不改其乐”,姜太公钓鱼,王阳明格竹以究理……他们的生活有自身的信念和哲思,这便是精神财富。《庄子·秋水》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楚王派两位大夫请庄子去楚国做官,庄子问两位大夫,楚国有三千岁的神龟,死后被供奉在庙堂之上,神龟是“宁其死为留骨贵乎”,还是“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庄子毫无悬念地选择后者,也就是说,庄子可以忍受物质之穷,无法忍受精神之穷。由此可见,相对于物质的富实,精神世界的饱满和充实更加动人。
物质之穷可以凭借智慧、勤劳和奋斗摆脱。精神之穷亦需通过刻苦和努力去改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讲述了自己艰辛的求学经历,抄书、背书、理解书,他日复一日地在书海中遨游,“此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陶渊明在《形影神》组诗的序中批评了那些蝇营狗苟、钻营名利的人,以形影神三者的对话指出个人生命的价值——委运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组诗展现了陶渊明精神世界的矛盾和纠结,但最终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归途。精神世界的丰盈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不断体会、不断探索,正如《论语》中所言“任重而道远”。
金钱的多与少并不是人生的至底或是至高点,让精神世界告别贫穷、走向富饶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物质与精神作文 篇3
如果你去印度,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里的公路特别破旧,最好的路都赶不上我们的二级公路。但只要你沿着公路走,每隔数公里你就会发现一座华丽的教堂,其华丽程度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一位旅行者问当地的居民:“你们这里教堂如此华丽,公路却如此破旧,你们就不能把那些建教堂的钱用来修公路吗?”居民答道:“路是通向财富的,不重要;教堂是通向神的,很重要!”
作文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让物质与精神齐飞
印度人对于建设通向财富的路十分吝啬,而对于建设通向神的教堂十分慷慨。我认为这种做法有一定道理。
印度人认为精神比物质重要,大概是因为精神能弥补物质的不足。有人曾说:“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我们心灵栖居的场所,可以喂饱我们饥饿的心灵,让我们在百无聊赖时找到自己的归宿。
但现实中很多人不注重对高尚精神的.追求。有的人口袋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可脑袋里的东西越来越少;家里新房的装修极尽奢华,却连一张书橱也没有。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的精神,倘若人没有了精神支撑,就成了行尸走肉。
曾有位美国诗人,他一生都住在旅馆内,拒绝房子等他认为是负担的东西。后来政府为他提供住宅,也被他拒绝了,朋友在他死后整理遗物时发现,他一生的物质财富,就是一个装着纸笔和衣物的简单行囊,而在精神财富方面,他给世界留下了十卷优美的诗歌和随笔作品。这位诗人即使一身颠沛流离,也不废弃自己的精神。
当然,那位美国诗人崇尚精神的丰腴值得肯定,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物质的重要性。人要谈精神也是要在良好的物质基础的前提下。自古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说法,如果他能接受政府提供的住宅和财富,在良好的生活条件下,他就应该能创造出更多的精神财富。
华西村人民在辛苦奋斗了四十年后,物质生活十分富有,而吴仁宝也不忘以德治村,让人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最终才成就了“天下第一村”的美名。只有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双富有,才能达到理想的境地。
雨果曾说过:“物质的繁荣,我们需要;意识的崇高,我们坚持。”物质好比刀、菜和菜锅,精神就是你做菜的心,一个人只有两者兼具才能烧出一手好菜。
【物质与精神作文】相关文章: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3-06
物质分类教学反思04-12
在物质时代保持“同理心”作文09-08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03-10
物质运输的器官教学反思04-04
女排精神中国精神作文(精选10篇)06-24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06-25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10篇04-17
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 12篇03-28
工匠精神作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