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优秀作文>论诸葛亮作文

论诸葛亮作文

时间:2023-03-16 12:13:50 优秀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诸葛亮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论诸葛亮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诸葛亮作文

论诸葛亮作文1

  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大概每个人都不禁为诸葛亮误派关羽守华容道,放走曹操而感到遗憾。想不到要不是他失算,以后会省去很多麻烦,真是聪明,糊涂。但在我看来,诸葛亮的意图是释放曹在华容道,这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这不是一个“寓言”。诸葛亮一生谨慎。若非如此,后来伐中原,恐遭埋伏,不肯采纳魏出子午谷取长安之计。他宁愿离开岐山,而争取稳定就是最好的例子。我们应该知道诸葛亮非常善于用人,知道他的下属性格。当然,他更了解云长深厚的忠诚和知恩图报的气质。他去华容道时,绝不会杀曹操。如果诸葛亮需要杀曹操,他只需要再派一个赵云或张飞,而曹曹参不会飞。他已经学会了那样做,这表明他别有用心。

  有人可能会问,当年孙、刘联合拒绝曹与赤壁作战,诸葛亮为什么要放曹走?让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刘备兵不到1000人,在江夏占据了一个很小的地方。即使曹操在华容道被杀,也不能统一全国。相反,他给了江全一个绝佳的机会来利用赤壁的胜利。再加上曹操的死,群龙无首,北方被曹操、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江南的孙权等所压制。可以利用火和战利品,世界将会混乱!经过所有的战斗,他们相互融合,无休止地战斗。到时候,不仅会带来无尽的苦难,而且诸葛亮也会成为千古罪人。此外,这样一场弱肉强食的战争对刘备毫无益处。如果让他活下来,他会因为赤壁的新一轮失败而受到严重的伤害,所以他必须好好修理,等待报复的机会;孙权虽然赢了,但他很害怕,所以他必须提高警惕,不敢动。这样,诸葛亮就可以显示他的才能,离开荆襄,进犯淅川,夺取益州,夺取汉中,取得天下三分,并取得魏、蜀、吴的三条腿的局面。"如果是这样的话,霸权就可以实现,汉朝就可以繁荣昌盛."事实上,诸葛亮做到了,这表明他当时是有远见的',他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可以说是成功的。

  除了战略上的需要,诸葛亮还想通过关的手来解放曹。可以让云长向曹操报告许昌的感激之情,实现他的意思;第二,骄傲的关被说服,从而提高了他的威望。这真是“一石二鸟,诡计多端”!

  由此可见,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的目的是为了让曹走,这不仅是一个失策,更是一个巧妙的运筹帷幄之计。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有这样的先见之明。作为一名杰出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他确实当之无愧!

论诸葛亮作文2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这段文字摘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句话中的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团长师长,由此可以推断出诸葛亮是一个贵族之后,也是一个军官之后,那生活肯定也是相当富足,丰衣足食,什么都不缺,而且身边一大群的名流,命运要比刘备好多了。虽然好出身好家世,但他真的是那种得一可得天下者吗?想得出结论就得看看他生平的事迹。

  第一件事,曹操大军南下,刘备新野大败,率众来到江东,诸葛亮代表刘备劝说吴主孙权,一阵忽悠把孙权拖下了浑水,孙刘联合,大挫曹军。这说明诸葛亮有很好的外交能力,是个不错的外交大使。

  第二件事,夺荆州,夺益州,为接下来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在之后还平了南蛮,制服了羌族。这说明诸葛亮是个不错的战略家。

  第三件事,发明木牛流马。这说明诸葛亮是个不错的发明家。

  第四件事,写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说明诸葛亮是个爱国者。

  这几件事综合下来,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复合形的治国人才,但接下来的事情可就不能完全肯定这个观点了。

  第五件事,为夺荆州,与东吴翻脸,给后来的夷陵之战留下伏笔。他是不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大使就很难肯定了。

  第六件事,任命关羽镇守荆州,一口气把曹吴两家都得罪了,丢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还损失了一员大将,使蜀国刚刚建立便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还有他的战略方针,他应该先联魏抗吴,借道南蛮,直插吴国心腹,然后魏国在出兵南下夺取荆州,两面夹击,吴国必灭。到时魏国的主力在荆州,长安必定空虚,蜀国再从天水发兵东进,天下可定。那诸葛亮是不是个战略家就不一定了。

  第七件事,诸葛亮在益州事事由他做主,刘禅根本没有处理国事的.机会,以至于诸葛亮去世后,刘禅根本没有治国的经验,为蜀国灭亡留下祸根。与君主夺权,是大逆之事,那诸葛亮还是一个爱国者吗?

  列出了这七件事,可以总结出诸葛亮的一生是功过参半的。历史已是过去,两千年前的事我们本不该妄加评论,因为没有过去,哪来的未来?

论诸葛亮作文3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写的人物十分精彩,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诸葛亮的“智”,这些描写栩栩如生,为这部名著增色不少。

  我认为诸葛亮的“智”最令人佩服。在赤壁之战中就把他的智写得津津乐道。赤壁之战,曹操拥兵百余万余,将士二千余人,而刘备拥兵不到六万,将士不到十人。孙权的兵虽比刘备多些,但和曹操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两军称得上是鸡蛋碰石头。孙权手下的谋士大多要投降曹操,在这种场面下,诸葛亮舌战群儒,使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峻、程德枢等人哑口无言。

  诸葛亮又使孙权坚定了抗曹之心。他道:“刘备虽新败,然关羽还率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也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刘备,轻骑一日能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今将军诚能与刘备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曹军破,必北还,则荆、吴之势强有力,而鼎足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这样一席话说得孙权心悦诚服,同意与刘备一起灭曹。周瑜是孙权帐下的一号大将,文武全才,两人又有亲戚关系,周瑜对孙权影响极大,所以必须说服周瑜。诸葛亮说:“曹操之子曹植曾写一赋,名为《铜雀台赋》。

  赋中之意是:他家成为天子,势得二乔。”周瑜听后,怒不可遏年,原来这大乔是孙权之妻,二乔就是他的妻子。可曹植所写的`二乔是指两座大桥,诸葛亮就这样激得周瑜坚定了抗曹之心。诸葛亮舌战群儒,怒激周瑜,几乎是以一己之力,促成了孙权、刘备相连抗曹的形成,充分展现了其“辩”功。不久,周瑜以造箭为理,要诸葛亮三天造好10万支箭,诸葛亮不费一钱一铁,一兵一卒,就让曹军乖乖送上15万支箭,其智慧真可谓高超无比。素以足智而著称的周瑜,面对曹操大军束手无策,几乎生病。鲁肃找来诸葛亮,诸葛亮对周瑜说:“欲破曹军,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他又说:“我自己曾遇异人,可以呼风唤雨。”果然,诸葛亮说借东风,就借东风,周瑜就利用东南风火烧曹军之船。鬼神一说,作为我们现代人是不应相信的,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会借来东风呢?

  可以知道他非常精通天文地理,他夜观星象,知道近几日会有东风来。曹操败走后,诸葛亮算准曹操会走华容道,他叫关羽在小路烧烟放火,曹操就会走小路。果然不出所料,关羽生擒了曹操,但是关羽太讲义气,又把曹操放了回去。但这也是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诸葛亮的智谋在赤壁之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智谋造就了赤壁之战这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众多历史名人歌颂过这场战役,直到现在,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被人津津乐道。

  罗贯中对诸葛亮“智”的描写,让他似乎摆脱了“人”而成为“神”了。

论诸葛亮作文4

  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绝唱……他算尽一切,可无奈人算不如天算……

  ------题记

  他,羽扇纶巾,手持鹅毛扇,居在山中,号卧龙先生;他自称一介匹夫,但却引得刘皇叔三次光顾,吓退曹魏千军万马,使得吴国群臣哑口无言,使后人敬佩不已。

  他是谁?诸葛亮。

  他,在草庐中与刘备大谈天下局势。他从未离开隆中,却能料到三分天下的局势,最终被请出草庐,大展宏图。

  他“新官”上任,火烧博望坡,不费一兵一卒,引得曹军大将们落荒而逃;这一把火,烧得关羽,张飞心服口服,从此奠定了他在蜀汉中无人匹敌的地位。

  他,舌战群儒,仅凭一条“三寸不烂之舌”,使吴国大臣哑口无言;还用激将法,激得周瑜火冒三丈,与蜀国一起合作,对抗强大的魏国。

  他,草船借箭。周瑜妒忌他的才能,令他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否则军法处置。他不慌不忙,洞悉天象,几艘草船开向曹军水寨,便“借”了十万支箭,令曹操火冒三丈,又叫周瑜无可奈何。

  他,火烧赤壁,夜观天象,唤来大风,让曹军战舰无处可逃,全都葬身江底。一把火,烧得大快人心,一举烧光了曹操的百万水军,为今后的三国鼎立,奠定了重要的贡献。

  他,巧夺荆州,收复四郡,攻陷四川。周瑜想攻南郡,他不但不阻止,还全力帮助,结果趁周瑜攻得不亦乐乎时,先夺了一步,还用兵符引得曹军其他人马大乱,一举攻下了好几座城池;周瑜大怒,旧伤复发,留下了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后,便英年早逝了。

  他,空城绝唱。由于马谡的大意,街亭失守,他只有五千人马在身边了。可这时,司马懿正领着十五万大军向他扑来。他却不慌不忙,大开城门,让战士扮作百姓在城门口扫地,自已却立在城头,悠然自得地弹琴。司马懿一来,见这般情景,大惊失色,认为城中一定有埋伏。就这样,他只身一人吓退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引得后人拍案叫绝。

  他,火烧祁山。司马懿与他在祁山鏖战,可这时,蜀军全部退走,他命人放火,熊熊烈火包围了曹军。可就在这时,天空却下起了大雨,就是这场雨,将大火扑灭,使得司马懿死里逃生。他感慨万千:“人算不如天算啊!”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一生都在与对手抗衡,可无奈他还是被时间打败了。六次北伐后,诸葛亮身体每况愈下,他想用长命灯续命,可最终失败了,享年五十八岁。他算尽一切,可最终还是没有算过天命啊!

  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绝唱……也许,历史总会给我们带来一丝遗憾,但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我却永不会忘却。

论诸葛亮作文5

  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诸葛亮是一颗耀眼的明珠。是他辅佐刘备创建了西蜀政权,杰出的他功勋无量。但诸葛亮真的是完美的?明珠就是无暇的吗?

  诸葛亮的确才华横溢,刚出茅庐在新野一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又在赤壁之战中,联合东吴把北魏打得损兵折将,使曹操统一中国的计划搁浅。随后诸葛亮凭借自己超凡的智慧,又夺取荆州,建立了蜀汉的第一个根据地。最后取西川,建立蜀国。但诸葛亮在用人上,实在令人难以折服。

  诸葛亮做事谨小慎微,事必躬亲。在街亭一战中,就是因为诸葛亮太过于自负,起用根红苗正、世代将门之子、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导致街亭战役失败。

  诸葛亮在用人方面十分挑剔。以道德第一来衡量一个人,让人才不能尽其用,只能被机械化地指挥。诸葛亮不给别人一丝创造、发挥的机会,因此,他的部下只能是唯命是从、像似任人搬弄的滚木礌石。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是诸葛亮太自负,有些飘飘然,认为自己的眼光是没错的,最后失去街亭,不得已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才得以活命。

  魏延是蜀国后期的大将军。在五虎上将先后故去后,和北魏对抗的大将只有魏延。出祁山,北伐中原,魏延提出由子午谷小路出兵,偷袭长安。诸葛亮不听,认为是冒险。由此以后,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没有一次成功。诸葛亮认为魏延狂妄自大,脑后有“反骨”,总是不大重用魏延。这和毛爷爷相比,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在延安时,许世友拿着枪逼问毛爷爷。误会解除后,许世友成为毛爷爷手下的一员只可信赖的战将。

  后来司马懿对部将说:“若诸葛亮采纳魏延的建议,长安必失。”魏延天天积怨在胸,终于在诸葛亮刚刚踏上命赴黄泉的'路上,就造反了。

  以上的事例可以说明,诸葛亮不太会用人。一个押粮官进不进粮食,都得请示诸葛亮,说明诸葛亮手下也有不少庸才官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成语典故用在诸葛亮身上,再恰当不过了。蜀汉政权的建立,诸葛亮功不可没。西蜀灭国,诸葛亮债责难逃。

  和诸葛亮相比,北魏自曹操起,不拘一格,唯才是举。魏国至此时止,人才济济,必然导致魏强蜀弱。继诸葛亮之后,蜀国大将姜维九伐中原时,以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此时的廖化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和北魏相比较,西蜀将才匮乏到已捉襟见肘程度。这和诸葛亮培养人才方面的失误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诸葛亮给我们的教训是,用人不能求全责备,要唯才是举,要发现每个人的最最闪光的点。

论诸葛亮作文6

  大概所有人看了《三国演义》之后,有都不禁为诸葛亮误派关羽据守华容道而放走曹操深感遗憾。认为如不是他一遭失算,会省去后来的许多麻烦,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但以我之见,华容道放曹却是诸葛亮有意为之,实属英明之举。

  这并非“天方夜谈”,诸葛亮一生谨慎,别的不说,后来一伐中原时,怕遭埋伏而不采纳魏延兵出子午谷由小路取长安之计,宁愿兵出祁山,稳中求进就是最好的例子。要知道诸葛亮极会用人,深知亮极会用人,深知属下性格,当然更清楚云长义气深重知恩必报的'脾性,经去华容道貌岸然是绝不会杀了曹操的。如果诸葛亮存必要杀曹操,只需另派赵云或张飞前去,曹操便插翅难飞。他学有那样做,可见别有用意。

  有人会问,孙刘两家联合拒曹,赤壁交战之际,作为冤家对头,诸葛亮何以要放掉曹操呢?让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刘备兵不满千,尽占有江夏弹丸之地,就算华容道上杀了曹操,也根本无力一统天下,倒反而给江东孙权以极好的机会,借赤壁之胜,乘胜追击,大占便宜。加之曹操一死,群龙无首,北方已被曹操平定了诸候以及益州刘璋、汉中张鲁、江南孙权等便可乘火打劫,天下必乱!诸候纷纷混战,互相兼并,战事不休,到时候,不仅导致生灵涂炭,诸葛亮也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而且,如此弱肉强食之争,对实力虚弱的刘备也丝毫无益。如果放其生还,他由于赤壁新败,元气大伤,定要好好修整,伺机报仇;孙权虽胜也因忌惮,必然加紧防范,不敢妄动。这样两大诸候互相牵制,诸葛亮便能大展其才,虎距荆襄,进兵西川,取益州,夺汉中,得三分天下,谋得魏、蜀、吴三足鼎力的局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事实上,诸葛亮确实这样做了,可见他当时就高瞻远瞩,早有图谋,可谓成竹在胸了。

  除了战略上的需求之外,诸葛亮之所以要借关羽之手放曹还另有用意。一则可让云长报曹操许昌的知遇之恩,成全其义;二则可使骄傲的关羽心悦诚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望,此真是“一箭双雕,巧计连环”啊! 由此可见,诸葛亮让关羽守华容道就是意在放曹,这不仅不失策,而恰恰是运筹帷幄的神机妙算。

  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有如此远见卓识,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可真是当之无愧啊!

论诸葛亮作文7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是个大家能耳熟能详的三囯时期的人物。在人们心中,因为《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诸葛亮是个智慧与谋略的代表。

  在《三国志》中,有这么几个字“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由此可看出,诸葛亮在那个年代,长得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了,并且八尺,就相当于现如今的一米九了,从长相身材来看,似乎预示了诸葛亮一生的不凡。

  诸葛亮自比“管乐”,“管乐,”即管仲、乐毅。管仲治囯有方,是个杰出的政治家;乐毅用兵极妙,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但管仲却不善用兵,乐毅不善治国。而诸葛亮认为自己二者兼得,文武双全,因此自比为“管乐”。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二十七岁前,一直隐居在南阳。其实我觉得他并非“不求闻达于诸侯”,而是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意中人”。其实按理来说,曹操那时正值盛气,并且曹操十分爱惜人才,可诸葛亮却没有去找曹操,而是选择了正寄人篱下的刘备,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曹操并不是诸葛的“意中人”。曹操身边人才齐济,因此去了曹操阵地,也是不会得到重用的。相反,刘备身边没有谋略之才,只有像张飞、关羽、赵云这样的武将。并且“三顾茅庐”的事件也让诸葛亮受到了极大的感动与激励,因此“遂许先帝以驱驰”。

  提起诸葛亮的谋略,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家喻户晓的“空城计”了吧。当时司马懿率军进攻蜀国,直逼酉城,诸葛亮无兵迎敌,却故作镇定,大开城门,坐于城楼,焚香抚琴。此时的诸葛亮披鹤氅,戴论巾,手瑶羽扇,气宇不凡。小心谨慎的司马懿担心有埋伏,毫不敢轻举妄动,并迅速撤兵。等司马懿反应过来,再引兵回去,此时赵云的`兵马已到,最终司马懿战败。千古流传的佳段,不过是小说中编造的罢了。据说,真正的“空城计”是曹操对战吕布时所使用的。还有“借东风”、“锦囊妙计”等一些流传千古的故事,都加以夸大。因此,鲁迅先生曾说过:“《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对刘备忠心耿耿。在北伐曹魏时,小心谨慎,用了四年的时间来做准备,在那个阶段,诸葛亮无论从地理位置、人力资源等方面都于曹魏差别很大,但几次功打却都能使对方所惧怕。因此即使没胜,却也算不上输。无奈一直为此事操劳的诸葛亮的身体实在是受不住了,在第三次进攻期间,永远的沉睡了……

  诸葛亮虽没小说中刻画的那样神机妙算,但通过“三顾茅庐”一事,诸葛亮也一定是个少有的人才。如今因欣赏他的才智而深入了解并得知此事,也确实是有些接受不了的。我们需要尊重历史史实,但我愿让诸葛亮在我心中,永远保持着一个“神人”的形象!

【论诸葛亮作文】相关文章:

诸葛亮作文06-28

周瑜与诸葛亮作文08-06

诸葛亮优秀作文07-22

小小诸葛亮作文03-18

诸葛亮作文(15篇)03-19

我说诸葛亮作文03-23

诸葛亮作文(精选44篇)04-19

我眼中的诸葛亮作文08-01

诸葛亮初三作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