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

时间:2022-09-05 14:31:36 高考作文 我要投稿

关于高考作文集锦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高考作文集锦6篇

高考作文 篇1

  当体操运动员在作每一个动作的时候,他身后是一个个屏着呼吸、眼死盯着他的观众;当黑心的老板在作坊制作不符合生产指标的产品时,他身后是衣冠庄楚、表情严肃的执法人员;当学生在教室里解答难题而苦恼时,他身后是老师投来殷切的目光。孟子三乐,寥寥十几字,体现了朴实、真切的快乐守则,而我认为只要关注你身后的人,快乐就会犹如山涧泉眼,源源不断,涌入心头。

  成龙参与拍摄的电影,已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影中许多的武打镜头,被许多人拍手称快、拍案叫绝。其中也伴随着许多的危险戏码,险象环生、起伏跌宕。但后来,我得知,成龙很少使用替身。当记者问成龙为什么不用替身时,他笑着说:“替身也是人啊,他们的命不是命么?何况这是我的戏,荣誉片酬我拿了,风险我也要多少承担些吧。”所以,成龙经常因为拍戏而受伤、骨折,甚至住院。我时常在想,成龙的父母一定会为自己的儿子而骄傲吧,或者说他的电影无一放过地观看过。但事实并非如此,成龙的母亲都不看他的电影。为什么?因为他的母亲害怕看到电影上一幕幕的特效,一次次上演的危险向自己的'儿子袭去,所以她选择了回避,默默地为他祈祷。成龙也经常撒谎说:“上面的都是替身,不是你儿子。”

  成龙在演艺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时,他关注了他身后每一个关心他的人;他也关注了为自己回避风险而默默无名的替身;他在晚年,积极筹划慈善晚会,他关注了这个社会上贫困受灾时的人。他真正做到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我相信他是快乐的,而他取得快乐的方法只是关注了他身后的人。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等触目惊心的词汇,时时刻刻地充溢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成为我们茶余饭后谩骂、责备的话题。这些事件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健康、威胁了我们的“菜篮子”,更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良心何在?难道金钱可以改变一个的良心和内心最初的原则么?

  黑作坊里,这些不符合国家要求的产品正紧锣密鼓地制作生产着。黑心的老板,你们关注关注你身后的人吧,你以为你是漏网之鱼,以为苟且行事便可逃脱法律的制裁么?你身后是执法人员;是宣判你的法槌;是成千上万人的义愤填膺。收手吧,这样你们是得不到快乐的,再多的黑心钱又有什么用?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两袖清风又何妨?

  当阅历岁月的雨雪风霜,铅华洗尽,删繁就简时,金钱、权利、荣誉这些一切的一切都比不上快乐这颗悬挂在漫漫星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星。关注身后的人,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让孟子三乐的思想飞跃千年岁月永存于世人的心中!

高考作文 篇2

  1、生命原来是梦想的一架梯子,可以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只要你永不放弃。挫折原来是成功的一块基石,可以垒出希望的丰碑,只要你决不退缩;真诚原来是沟通的一把钥匙,可以开启人们封闭的心扉,只要你坚持到底。

  2、如果说,眼睛是心灵洞开的一对窗扇,是心灵涌出的两汪清泉;那么,秘密,就是心灵珍藏的一座宝矿,是心灵敛聚的一抹灵光。是不是,心灵中有了一个秘密,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说,读书是在奠定人生的基石,在梳理人生的羽毛,那么,实践,就是在构建人生的厅堂,历练人生的翅膀。是不是,人生经过了实践,才能真正矗立、飞翔在天地之间?

  3、家可以延伸到很远很远,包容大千世界;家可以缩得很小很小,仅两个人也可打得不可开交。家可以绿树成荫,繁华似锦,围起一个小鸟的天堂。家可以狼籍一片,血流漂杵,筑成一对男女的死牢。关键须每位成员既是国王也是兵,建设它守卫它,和谐地调整家的内政外交,处理好家的边关防务。

  4、奔着幸福,我们苦苦寻觅。可是,幸福在哪儿?幸福该是沙漠中一片清凉的绿洲吧?我们跋山涉川,望眼欲穿,最终却只见到几丛沙棘;幸福该是大海中的一颗闪亮的珍珠吧?我们涉江探海,寻踪觅迹,末了却只捡到几只贝壳;幸福该是旅途中的一座舒适的城堡吧?我们饥餐渴饮,夜往晓行,最后却只找到一处陋室;幸福该是山那边的一处桃红杏黄的花果园吧?我们千辛万苦,气喘吁吁,终了却只见到几弯垂柳、几丛小草。其实我们不要把幸福太理想化了,世上本没有完整无缺的幸福。

  5、一切能激发生机的思想都是美好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私,它能使生命的泉水变得浑浊而枯竭,它能使心灵的天空变得狭窄而阴暗。它能使理想的星辰变得昏暗而模糊。努力激发你心中的光明和力量,激发那无私的爱和奉献的喜悦。

  6、翻开古代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读杜甫、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辛弃疾、陆游,你懂得了什么是爱国情怀。读着、品着,你已经和诗人们融为一体了,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7、有人不择手段地沽名钓誉,结果名声扫地;雷锋做好事从不留名,却享誉神州;有人要写长留世上的文字,结果速被遗忘;鲁迅惟愿文章速朽,却光耀千古。问天下文章几篇能留住?繁星满天,只取一勾新月。有人千方百计地追求长命,结果一生平庸。王勃英年早逝,却留下千古绝唱。问世上几人声名传天下?恒河沙数,惟有钻石闪光。问古往今来几人垂青史?大浪淘沙,只剩些许真金。

  8、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路却丰富细腻;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卒度。

  9、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了无限的希望。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万物的终极。秋之色为暖的黄,如金穗,如高粱,荡漾着丰收的喜悦。

  10、懒惰者凌乱不堪的足迹,徘徊倒退,是写在人生路上的忏悔书,狼狈不堪;勤奋者坚实有力的脚印,勇往直前,是刻在高峰险处的抒情诗,何等豪放。

高考作文 篇3

  精美的镜子缺少黑黢黢的抹布的擦拭,终将蒙尘,被人遗忘。伟大的成就若缺少了那些不为人知的付出,终将以失败告终,不复存在。没有绿叶的红花终将枯萎,没有螺丝的铁轨终将解体,所以请珍惜那些付出的“抹布”,才能成为一块“明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朝的贞观之治离不开房谋杜断,离不开魏征的谏言,更离不开唐太宗的虚心纳谏。一代帝王,统领偌大江山,怎么可能屡被讽谏却无一点傲气。但是为了百姓的安康,江山的安定,唐太宗虚心纳谏。面对魏征的咄咄逼问与无情指责,虽勃然大怒却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讽谏,虽声声不堪入耳,却会促你更好的看清现实,做出决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些看起来无用甚至刺耳的东西,却会给你带来益处。

  正是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谏言,房玄龄、杜如晦的辅佐,方能成就贞观盛世,成就一块千古明镜时刻照耀后人。

  在我们的身后,永远有家人的支持与付出。“中国好声音”萱萱的成功路上除了自己的.努力与艰辛,更浸透着家人的汗水与泪水。

  萱萱,因为嗓音“不主流”而被大学老师放弃,只能一个人在小屋子里练歌。父亲为了锻炼她的唱歌能力,为了支持她的音乐梦想,四处奔波为她寻找舞台。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烧烤摊,哪怕分文不取,也会尽力恳求,只为让女儿有机会唱歌。

  没有家人的支持和付出,萱萱不会勇敢的站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没有家人的支持和付出,她不会毅然决然的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没有家人的支持和付出,她不会勇往直前,在追寻梦想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尽撒辉煌。

  没有劳动人民的默默付出,中国怎么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傲人的“中国奇迹”;没有科研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我们的“飞天梦”又怎会圆满;没有地基的稳固,何来大楼的巍峨;没有大地的滋养,何来小树的茁壮成长,最终参天···

  请珍惜那些为你付出无数的“抹布”吧,因为他们将助你成为明镜,走向辉煌!

高考作文 篇4

  热爱生活的人看我一眼就知道我一定热爱生活。但没人知道,我爱过了头。我常常思考一些不容易有答案的问题,但当我真正醒悟时,已经很难从一堆问题的泥泞中解脱出来。

  我看过一个自认为最神奇的魔术――

  你取下自己的鞋带并揉成一团,然后紧握在双手中,魔术师在20米外用一把隐形的“剪刀”咔嚓两下,然后你松开手,发现鞋带已断成很多截,当你又紧握那些残断的线,魔术师同样在20米外用隐形“胶水”粘合,松开双手,你发现鞋带完好无损。

  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思考关于这个魔术的“为什么”,以致常常让我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会怀疑这个世界存在的真实性,直到我每次出门都要看看自己的.鞋带是否断了一小截。

  还好我没疯。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后的一瞬间,我发现魔术不是生活,我热爱的不是魔术,是生活。

  也许,我没有必要大声强调我有多么的热爱生活。因为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面前,一切惊天动地的语言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文子和思想永远有着无法突破的隔阂,谁也不能逾越这条由内物与外物构成的深深的沟壑。

  曾有一位同学用文白夹杂的腔调与我对话――

  ――敢问君喜好何种生活也?

  ――厄?厄,多也,多也。

  ――多为何也?

  ――厄,幸福生活也。

  ――噢,由此见,君非幸福也。

  ――为什么也?

  ――不为什么也?

  ――你好烦也。

  一段近乎无聊的对话。丑得死人的文白夹杂。

  可是,我要的究竟是哪种生活?

  是身着西装手提公文包匆匆忙忙奔波于一幢又一幢的高楼,还是轻松愉悦与世无争活得潇洒坦荡?

  我会是一个商人早出晚归年纪轻轻白了头,或者一个文人风流倜傥游山玩水避世以消忧?

  可望幸福,幸福何处寻。

  向往美好,美好何处觅。

  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到头一场空,少年白了头。

  很多时候,想太多等于不想,或者比不想更糟糕。

  不如顺其自然,活得跟时间一样洒脱奔放。回眸一个坦然的微笑。也许,心花会怒放。

  学会爱生活。但别爱拉芳。生活就是生活,与拉芳无关。

  我喜欢的几句话:

  1.走自己的路,后果自负。

  2.勇往直前,你才会知道自己能走多远。

  3.我是那么的热爱生活。

高考作文 篇5

  丝瓜藤蔓与肉豆茎须长在了一起,小孩执意要将它们分开,而大人阻止了小孩的行为说菜是为了吃的。对于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的小孩来说分辨丝瓜与肉豆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想还事情一个真相。而对于只重结果的大人来说,能吃到瓜与豆才是最重要的。此处并非是想要讨论大人与小孩的问题,只是想借而表达大人与小孩思维的差别。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若视前者为形式而后者则可以视作是内涵。反复思索这个关于形式与内涵的问题之后,又回到“分辨”与“吃”的问题上来。若将这个问题放到柴米油盐的.生活之中来说,我们便会由此想到其实形式并不重要,内涵才是一切的本源。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的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长须,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三友图,成绝世佳品。但是,细细品味之后,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缺少这种“三友”。

  “三友”是什么?“三友”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信义;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超凡脱俗;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儒雅修养。人失去“三友”,即便拾人牙慧,附庸风雅,也便不免落入俗套,成为俗人,因为这是流于形式的矫揉造作。

  现今社会中,美人层出不穷,而样貌却越来越同一化,回眸一笑,未曾千娇百媚;影视作品泛滥成灾,而主题却越来越趋向亚文化,回忆青春,未曾涤荡人心。《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小时代》,泛滥的青春文艺片充斥我们的荧屏,仿佛青春只能是失去梦想。这种文艺片给青少年带去了什么?无非是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及躁动不安。

  我们总是在反思这个社会究竟失去了什么,为什么青春总是缺乏奋斗色彩?其实,正是人缺少了涤荡与砥砺心灵的精神食粮,一味地追寻形式与数量,造成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同一化,亚文化泛滥。

高考作文 篇6

  从高考考场传出的第一道试题,从来都是作文题。高考结束后的社会舆论,也多半在作文。就连评价高考是否科学,考题是否优良,也往往用作文来说话。究其原因,除了作文是考卷中分值最大的题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在试题评判中,作文是评分误差最大的题。记得高考之前,很多学生拿着自己的作文来问我:“老师,我这篇作文高考能得多少分?”这样的问题应该是每个有过高三语文教学经历的老师都遇到过的。有时候我真想回答一句:“看你的试卷碰在哪个阅卷人手里啦。”可是为了避免给考生带来对高考不必要的不信任感,我欲言又止。“要我给的话……”,每每回答这个问题时,我都习惯性地在分数前加上这么一个状语。看着学生离去的背影,我只有在心里祝他好运。

  事实就是如此。

  当然,说作文评判误差问题,绝不是否定或怀疑阅卷人的水平或良心,而是感慨“文章”本来的纷繁芜杂——文学主张不一,创作流派繁多,审美趣味多元。我们似乎真的很难将作文的评判统一为一个标准,但是,这绝不是我们回避探究作文评判标准的借口,也不应该是我们给作文评判误差问题披上的遮羞布。

  本文不谈文学创作本身的优劣评判问题,那涉及的是文学理论的责任;我只想谈谈除此之外,我们可以改正,或改良,或探讨的几个观念问题,供语文工作者思考。

  一、作文可以给0分吗?

  我是主张作文可以给0分的。

  不过,我的这一主张迄今为止只要说出,其后果就是自找没趣。得到的反对理由是:“语文是母语教学,一个高中生的作文倘若得了0分,岂不意味着他连母语都不会说了吗?岂不全盘否定了他的母语能力?”于是,我们可以看见的现象是,无论某考生的作文写得多么糟糕,只要够了字数(甚至是只要写了几个字几句话),总是能得到些分数的。这分数被戏称为“辛苦分”,美其名曰“母语表达能力基本分”。意思是说,该考生虽然无法写出像样的文章,但是,他起码还是能够使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虽然文意不合题目要求,但起码所写的文句还是表达出了一些自己的意思的。

  笑话!

  考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的能力水平。如果在一份高考试卷中,考生呈现出的水平只是初中甚或更低,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判?一个小学生凭借他背诵的“九九乘法表”答高考数学试卷肯定是0分,可为什么他到高考语文考场里,就能凭借几个常用汉字拿上可观的“辛苦分”?

  比如高考第一题字音题,题型为选择。一考生错将A选成了B,于是肯定是得了0分。

  奇怪,这时候怎么就没有“辛苦分”一说了呢?这个时候怎么就可以因为考生对某个或某几个字音的误判,用0分来否定该考生所掌握的其他多得多的字音了呢?你也许会说,那是选择题,属于客观题,只有满分和0分两种评判,实属无奈。那么请问,阅读题里的主观问答题考生得0分的不是大有人在吗?为什么能因为他对某一词某一句某一段某一篇的理解有误,就用0分来否定该考生的全部阅读能力呢?

  再说考卷不止作文一题,考生完全可以通过别的题来展示他的“母语基本能力”嘛。

  按照考场作文评判准则来看,如果有一篇这样的文章:严重偏离题意、中心绝对不明、内容非常空洞、感情明显虚假、显然不合文体、结构十分混乱、文句极不通顺、语病很多、字迹难辨。——想来几百万考生答卷中应该是有这样(或接近于这样)的文章的,不知道它在阅卷场中是否真的被按照标准得了0分。

  实在是找不到不能给0分的理由。

  记得我在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写作部分得了0分,因为没太看懂题目要求。可是,我是会说“how are you”的啊,我是曾通过了四级考试的啊,怎么不给我一点“辛苦分”啊,哪怕就一点点呀!——然而我从没觉得委屈——我连题都没审明白,堆砌了几个单词就给我分?我还觉得害臊呢。

  二、作文评判中的“平均主义”

  这里所说的“平均主义”有两层意思:1.平均分先行;2.区分度过小。

  先说说第一个问题。

  多数老师在评判作文的时候,习惯性地先给自己定一个分数标准,也就是先确定班级(年级或是总体考生)的平均得分,之后所给分数便“有计划”地在这个平均线上下波动。于是,各班作文得分基本相同,并美其名曰“标准统一”“评判科学”。于是,作文得分,在班与班之间成了一件“没有可比性”的东西。可是,教过书的老师们自己心里很清楚,就作文水平而言,不同的班级原本相去甚远(起码是有差距的)。难怪很多学校在统计分数的时候,都要将语文总分拆分成“基础”、“作文”两个部分单独计算。某班作文分高,那肯定是老师“手松”了;某班作文分低,那肯定是老师“手紧”了。

  究其原因,似乎没有答案。不过,在反思该问题的'过程之中,脑海里却掠过这样令人悚然的一幕:

  年级统考,试卷判完,分数昭然。

  我班作文得分比其他所有班级都低。舆论哗然:“故意压分,居心叵测。”

  这还好,倘若——

  我班作文得分比其他所有班级都高,并因此在总分上也缩小了与别班的差距,甚或显现了优势。舆论惊然:“暗地抬分,沽名钓誉。”

  在中国,凡事一旦与道德挂上钩,就没有理由可辩了。即便是事实,在面对道德舆论的时候,往往也只能闭嘴。

  再谈谈第二个问题。

  我没有参与过高考作文阅卷工作,没有切实体验,也就没有发言权。总觉得判作文是件难事。不过,一个多年参与此项工作的好友一语道破:“其实很简单,别出风头,明哲保身即可。”我不解地问,判卷子和“明哲保身”有什么关系?对曰:“别给高分,别给低分。如此,领导不找你麻烦。”我恍然大悟。

  平时教学中的作文评判虽无“保身”之苦,但似乎又碍于“不要助长好学生的自满心,也不要增添差学生的自卑心”,于是,也纷纷“平均主义”起来。高的50来分,低的40来分。题目本身区分度明明是60,硬是在评判的时候被活生生地改成了10。如此分差,倒也的确有助于“打击骄傲,保护自尊”,但是,学生对于写作水平的自我认识以及由此而生的进取心,是否也一同被泯灭了呢?学生们平时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时候,宁肯问你某字的读音,也很少问一问写作的问题。一道分值最高的题,就这样被遗忘在“平均主义”的旗帜下,这不就是很鲜活的证明吗?

  “谦受益,满招损。”这的确是真理。不过,不顾事实、自欺欺人地追求的所谓“真理”还是真理吗?

  三、作文评判可以“分项肢解”吗?

  “分项肢解”的作文评判方式的诞生,毋庸置疑,其初衷是为了降低评判误差。的确,当一个独立项的分值限定在5分左右时,其误差自然是要比60分更小的。于是,这便被作为一个“进步”而被公认了。

  只是我们没有想过,我们肢解得是否科学合理。请看评分标准:

  (图略)

  倘若一考生的作文正好表现为“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当然是篇好作文,那也很好办,依照标准,给21~25分的内容分。或者正好表现为“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文句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显然是篇差文,那也好办,依照标准,给0~10分的表达分。可是,真正的评定实践中,这样的作文是少数中的少数,多数作文是优缺点并存且各异的。比如,如果有这么一篇作文: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单薄,感情虚假。请问,怎么给分?“内容”如此,“表达”也一样。写作实践中,许多优点和缺点是可以共存在一篇文章中的。孰重孰轻?似乎从表格中难以得知。

  正因为以上表格难以体现作文评判标准中的项目权重问题,所以,面对各式各样的作文,阅卷者自然也无法清晰地进行“分项肢解”。因此,实际阅卷过程中,阅卷者不会也没法按照“分项肢解”的方式去赋分,而所给分数仍然是“总体印象”分值。

  事实上,我认为,作文的评判方式里,给“总体印象分”是最科学最合理的。

  写作是一种创造艺术美的活动,那么,作文评判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审美判断的活动。对于一个艺术品的美学价值判断,是无法也不应该进行肢解的。断臂的维纳斯很美。然而,倘若按照“分项肢解”法,那么它将在“结构完整”上被扣除相当的分数,因为它竟然连胳膊都没有。如此评判,那当然是艺术笑话了。因此,许多“分项”是无法接受独立评判的。对于作文来说,内容和表达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之间,也是不可截然分割的。

  与其难以分开,不如不分。

【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高考作文07-13

高考作文指导05-16

北京高考作文03-20

河南高考作文03-22

高考作文范文05-05

双赢高考作文04-30

江苏高考作文05-02

有关高考作文05-08

安徽高考作文04-17

浙江高考作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