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中考作文集锦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考作文 篇1
在我们平平淡淡的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事时刻在我们的身边上演。只是在那一刹间,我感悟到了人间的真情。
一次,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令我感动不已。一个上小学三年级快乐而活泼的小男孩不幸得了皮肤病,需要换皮肤。天哪!这对男孩的'母亲无疑不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男孩的母亲并没有被吓倒,她四处求医,想方设法要治好儿子的病。可是,始终都没有结果。就在这时,母亲做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把自己的皮肤给儿子。这对我们来说是多大一个震撼!母亲很坚定,当换好皮肤时,母亲的身上很疼,尤其是在夏天会有剧烈的疼痛,但母亲仍对别人说:“没事!我一点儿也不疼。”我读到这里时,脸上已泪流满面,我被这位母亲的决定深深地震撼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那是在六年级暑假里,发烧、呕吐、咳嗽全都找到了我,经过打针、输液后,我是浑身酥软无力,上楼道时,我的两条腿就像软面条一样。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语气坚定地说:“来,我背你上楼!”我都已经快升初中了还要妈妈背,我心里想着,“还是坚持走两步吧!”我和妈妈辩论了几句,但最终还是被妈妈背了起来,当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温暖和感激。当把我到家门前时,我问妈妈累不累,妈妈笑了笑对我说:“不累,不累。”我知道妈妈很累,但妈妈为了不让我担心却说出了善意的谎言。
在生活中,父母为了我们费了不少心思,也做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而这善意的谎言背后有着多少辛酸、多少无私的付出和多少浓浓的亲情溶合在里面呀!
我想,一定要好好报答父母的恩情!
中考作文 篇2
还没来得及和童年说再见,我们就已经被推上了青春的列车;还没享受够爸爸妈妈的“怀抱”,我们却不得不尝试独自奔向远方。我们是一群青春少年,我们带着童年的天真,学着中年的老成,在蓝天下书写只有我们自己才能破译的青春密码。
青春,你是春天里的新绿,驱散严冬,扮靓大地,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希望;青春,你是秋日的阳光,明朗艳丽,热情似火,给人们带来收获和喜悦;青春,你是老人永葆的心态,“人老志坚”的`信念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永恒。青春,你是男足踢进“世界杯”的疯狂,你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欢呼,你是与时俱进,奔向小康社会的脚步。
青春不仅属于我们青少年,同样也属于那些年过花甲的老人。虽然时间老人将岁月的沧桑镌刻在了他们的额头上,将岁月的风霜挂在了他们的两鬓,可他们的心却不曾衰老。田野里有他们繁忙的脚步,广场上有他们愉快的歌声,公园里有他们轻盈的舞姿……因为他们保留了一份未泯的童心,所以青春在他们身上永驻。
青春,我们会露出自信的微笑潇洒地走过。会迎着执着的追求,踏出一串串闪亮的感叹号。会带着金色的梦,不懈地扬帆于知识的海洋。青春会抖擞精神,迎接着火热的骄阳,站在明天的起跑线上。所有的日子都那么充足,没有片刻的虚度光阴。在这里,通过现实的门可以捕捉成熟的气息,透过畅想的窗户可以看到未来的辉煌。也许,这一切看来不可及触,但,这就是青春!青春,是没有规则的!
用一把钥匙,破译青春密码。一切都变得多思,一切都变得神秘,一切都变得美好。青春的脚步就像不经意撕去的日历,偶然翻阅往事,留下一纸青春的痕迹。
青春的密码好不神奇!
中考作文 篇3
上国画课了,今天这节课是最令我期待的户外写生,想着能够自由发挥、天马行空,我心里美滋滋的。
我们来到公园里,边欣赏美景边构思着图画,对我们来说,只要认真观察,所有东西都很美。我们来到指定场地,便开始寻找要画的内容。我选的是一片非常美的风景:一棵开满樱花的樱花树,后面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海。我做好准备工作,便投入创作中……
我轻轻地拿起大的毛笔,沾水刮干,然后小心翼翼地点一颗小墨珠,调好赭石,变成了我们所说的咖啡色——赭墨。我先画了一条粗粗的线,代表树干,又画了树冠和许多小枝,越画越细,直到画不下为止。接下来拿出三号笔,去调白色,然后再点三次红色调一调,就变成了粉红色。樱花有近有远,所以颜色有深有浅,在每一个枝头都点了许多花后,颜色淡了不少,正好用来当浅色用。点好后,就完成樱花树了。竹子比较简单,用蓝色和黄色调和就变成绿色了。先从下往上画一条直直的`线,笔躺下倒着画竹叶,再用小毛笔在每条竹杆上画出竹节的线,不一会儿这片竹海就画好了。接着在画的底部画上一片绿油油的草坪,在樱花树下的草坪上点一些花瓣,又点了一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花瓣,就像粉色的蝴蝶在舞蹈。
我把画交给老师,老师看了,对我竖起大拇指,笑眯眯地对我说:“方紫涵,你画得真饱满啊!”我喜欢画国画。
中考作文 篇4
明晃晃的教室里坐着我们这一群莘莘学子。我有些累了,望向窗外,乌云泼洒着淅淅沥沥的雨,令我不禁想起那日的阴霾。
那一天确实不怎么晴朗。妈妈带我去和她同学聚一聚,相邀去爬虎山。我们踩着石板铺成的楼梯,欣赏着自然的美丽山水。突然在在楼梯的平坡处,我们发现有个女孩跪在那里,屈辱又无奈的低着头,戴着学生样式的眼睛。我好奇地走近她,注意到她身前的“布告”:原来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可是她的父亲赌博成性,把家里输得一贫如洗。因无钱交学费她不得不退学与美好的前程失之交臂,落入了人生的低谷。但没过多久她的奶奶被查出了有恶性肿瘤。我瞧见了那张照片,那老人的左脸“寄生”这一个拳头大的肿块,老人的表情黯淡无光,种种不幸让她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原来这个女孩是为了整个家来乞讨的吗?我不禁敬佩而又同情。坚强而又勇敢的女孩,你是个勇者,我希望人们的帮助能成为你的剑,继续在困难重重的人生道路中继续坚强不屈地走下去。为了能再助她一臂之力,我询问妈妈有没有可以帮助她的钱,麻麻的回他却出乎我的意料。他避开我的目光,说:“没有零钱。”这句话很轻,但如同亲天霹雳打在了我的心上,令我愤慨到无法呼吸。这是错的妈妈!他人遭遇不幸,我们应用尽全力伸出援助之手,则么可已只是没有零钱就放弃了能?我悲哀的叹息着,掏出了我所有的钱,小心翼翼地递给了她。她的声音如同啜泣一般表达着感激:“……谢谢。”我的`心又一次地揪紧。离开的路上,妈妈对我说:“她有可能是骗子你不该给那么多钱。”我不理会她话,回头望向远去的山影,天空开始泼撒着淅淅沥沥的雨,是否有人给那女孩撑起一把伞……
我会记得,那女孩倾诉着悲伤的面孔。我希望全社会都记得那些不幸而又悲哀的人们,人扔掉充满猜疑的有色眼镜,去关爱那些可怜的人们。
窗外淅淅沥沥的雨中,似乎勾勒出那女孩满是泪水的脸。
中考作文 篇5
我们环绕世界,我的选择是一本书,一本书就如尤安·艾肯和莎士比亚说的一样,"如果你真的沉浸在书中,就好像与作者同行"。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十分赞同刘向说的,书相当于药,他可以让你健康成长,也哺育了精神与心灵。我十分喜爱读书,而我最喜欢华罗庚猜读的方法。在读书中,我要积累许多好词好句,每天我都要看书,每次想要隔一天再读,脑海里便浮现出名人小时候读书的.艰苦,他们不惜一切代价,为了增长知识,他们不怕,不退缩。我们在幸福中浸泡,却没有一丝领悟到读书的重要,当你悟出时,就如颜真卿所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等你长大了,才想起年少的自己在年轻时,有大把大把时间,白白都浪费了。
我最喜欢读科普类的书。首先,科普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知识,然后,科普会带给我们学习的快乐。我最喜欢的书就像一位每天跟随你到家的老师,这位老师十分伟大,他把全部的知识传授给你,等你获得了它的全部知识后,你则会把它抛弃,或者把它白白的忘掉,再领一位老师来,这种不停地带领回来,不停地把它抛弃,把它忘记,但是它却丝毫不隐瞒它的知识,他把知识全部传授给你,这个伟大的老师就是--书。书就是一位朋友,书就是一位老师……
"开卷有益",读书给我们增添知识、带来快乐,名人们他们都能艰苦读书,我们为什么不认真读书呢?
中考作文 篇6
学习目标:
1、学习根据材料准确地把握主旨,提炼论点;
2、学习按照”引议联结”的方式构思,能在主体部分运用正反对比式或并列式结构。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会写简单的议论文,中考也经常考材料型作文的写作,所以我觉得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的初步写作。在九年级上学期学习议论文的时候,进行过三次议论文的写作指导:
第一次是对议论文的写作方式的一个初步感知,指导初步运用“引议联结”式的结构,要求观点明晰,会引名言、举实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这一次仅限于是指导大体模式;
第二次将指导重点放在“会恰当的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学习在引用论据后进行适当地论证”,即会举例、会析例;
第三次写作既延续上次的举例、析例训练,又提出在“联”这一部分将自己的思路拓展开来,提出运用正反对比式和并列式思路增强作文说服力的要求。
现在浏览当初的教学设计,感觉在“举例、析例”方面的指导还比较具体,给出了三种比较具体的方法:“探因分析法、评析法、反向假设法”,当时训练的效果也比较好。而如何指导学生提炼论点、如何构思出正反式或并列式的论点,仅限 于老师提出了写作要求,给出了一些范例,并没有指导学生该怎样做。所以,这一次当小组内定出“作文指导”这一研讨课主题时,我反复思考,把这一次写作指导的重点放在审题与构思上,即“指导学生提炼论点、会列举正反对比式和并列式的分论点”上。这是本节课的设计意图,也是学生进行本节课学习的基础。)
教学过程: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今天进行材料型作文的写作指导。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习根据材料准确地把握主旨,提炼论点;
2、学习按照”引议联结”的方式构思,能在主体部分运用正反对比式或并列式结构。
环节一:分析河南中招命题规律与趋势,引出材料型作文的写作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展示的是河南省20xx——20xx四年中考作文的考查方式和题目,仔细观察,看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生思考一分钟
师:找一找共同点。这四年的共同点是第二个题目都是——
生:材料作文。
师:对,都是材料作文,而且要求都一模一样,都是“根据材料寓意,自拟题目”,只是材料有所不同。
课件展示分析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河南近四年都是二选一的作文,且材料作文为每年必考方式,命题和半命题出现的几率占一半。从命题趋势上看,20xx年依然会沿用此种考查方式,分值保持在50分,“家庭、学校、社会、人生”几个话题依旧会是20xx年中招命题的主旋律。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问题尤其需要考生们重视。
(反思:当初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明晰中考作文命题趋向,引起对材料型作文写作的重视,这样的导入设计很平淡,但我觉得比较实用,言简意赅,直奔主题,能够为下边的训练节省时间。一个应该改进的地方:课件上已经把四年的作文类型题目及题目都展示了出来,四年的材料作文还特意用了红色字体,学生应该很容易看出来。如果叫两个学生分析一下,没说到的地方教师再补充一下,可能会更自由一些。可能是自己太想直奔主题了,所以就自己引着叙述分析了下去。)
环节二:介绍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及写作分类
师:我们先来看材料作文的材料类型:(课件展示)
①故事型:它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断故事、寓言故事。
②论说型:它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沦文段。
③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④情景型: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生活场面,特别的细节)。
⑤图表型:漫画、图表、照片等。
再来看材料作文的分类:
①供材料写记叙文;②供材料写议论文;③供材料写说明文;④供材料写应用文;⑤根据材料写局部(补写);⑥根据材料缩写、扩写、改写。
师:但不论是根据材料写哪一种类型的作文,都需要根据什么来进行写作?
生齐答:材料的寓意。
师:对,无论是哪一种,我们都需要根据材料的中心来写作。所以今天我们练习根据材料写议论文就进行两个方面的训练——审题与构思(师板书题目)。
(反思:现在再来看流程,感觉课堂开始之初已经展示了学习目标,这一次再提出“审题与构思”这个指导重点感觉有点不太流畅,可以把目标展示放在这个环节后再展示。)
环节三:吹尽黄沙始见金——解读材料,把握核心
(一)审题指导
师:作文材料形式多样,完全没有规律和热点可循,真可谓“防不胜防”。但所有的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点:含义深刻,蕴理于文。简言之,就是出题者择取材料的意图明显。大家从以下方面抓取材料本质——第一种方法:善于抓取对话重点和关键词,剖析材料中心,明确主旨走向。
和某些小说相似,材料作文中的一方对话,往往是作者的“代言”。这些对话往往有比较或对比的信息,这就是作者想突出表达的观点。
我们来看20xx年材料作文《橘子和苹果》,请一名同学来读一下。
生1读:小姑娘把橘子皮剥去,看见里面有很多小瓣,就问”橘子,你为什么长这么多小瓣呢?是为了你和大家分享啊.”橘子回答说.小姑娘又问苹果:”苹果,你为什么没有小瓣呢?是为了让一个人吃吗?”苹果回答:“是为了让你能完整地把我奉献出去。”
师:这里边有两处对话,第一处是小姑娘和谁的对话?
生:橘子。
师:他们对话的关键词是哪一个?
生齐答:分享。
师:第二处是小姑娘和苹果的对话,这里边的关键词是什么?
生齐答:奉献。
师:通读两个句子我们可以发现两句的答语中都能表达“与人”“大家”这样向外含义,那本文中观点应该定在“分享”或“奉献”上了。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种方法:寓言、漫画、诗歌要看寓意、中心。
如这样的寓言(请一名学生来读,担心后边的同学看不清屏幕):
一个自以为怀才不遇的青年非常苦恼,他质问上帝,命运为什么对他如此不公。上帝从路边随意拾起一块小石子,又随便扔了出去,问青年:“你能找到我扔出去的那块石子吗?”青年摇了摇头。上帝又把手上的金戒指取下来扔到石子堆中,问青年:“你能找到那枚金戒指吗?”“能。”果然,青年很快就找到了。上帝说:“现在你该明白了吧。”
师:你明白了什么呢?把你的想法给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同桌相互交流)
师:一句话把握一下材料的寓意。XX,你来。这一竖排同学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它的寓意是:(迟疑了几秒)是金子总会发光。
生2:一个有才华的人不要抱怨环境,是金子总会发光。
生3:是金子总会发光,不要因为自己怀才不遇就……(听不清,师引导,补充了一个词:一蹶不振)。
生4:是金子总会发光,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生5:是金子总会发光,只有——(没说下去)
师:还没想好,是吧?请坐。刚才第一个同学说了一个“是金子总会发光”,后边一溜都串了下来。刚才有同学笑,看来对材料的寓意有自己的理解。谁来说一说?
生6:自己真的是块金子,才能够让别人发现。
生7:只有把自己的优势表现出来,才能让别人发现。
师:我们来看材料里的提示语:“自以为怀才不遇”,说明是不是真的很有才能?也不见得。上帝的两次举动就提示他要把自己变成一块金子。也就是说,要想让别人发现你,应该首先完美自己,让自己变得优秀;或者说应该在自己身上寻找“不遇”的原因。
(反思:这个环节当时很尴尬,本想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结果被叫起来发言的一排学生说的都不靠谱,而且第一个学生说了一个“是金子总会发光”,后边的几个全跟着顺了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分析录像,是我的安排有问题:读完材料之后,我让同桌相互交流从材料中明白了,之后就直接提出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寓意,没有再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所以第一个学生的发言明显迟疑了几秒,后边的同学可能觉得前边的同学语文程度比较好,受了影响,也跟着一路错误地溜了下来。另外,这各环节本意是结合这个材料指导学生抓寓意提炼观点,应该是谁想好了自由发言,起一个引领的作用,不应该是这种“检查式”的提问发言。)
师:我们再来看两种方法。
3.照片要看对比突出的主题;画面往往有需要在对比不同的信息比较中才能表达自己的主旨。
4.打开思维,在遵循基本主旨不变的前提下要合理提升高度,开阔视野,力求有自己的独立思维。
(反思:
1.第三种方法没有举相应的例子,举个例子会好一点;第四点要求可以不提,因为初中生是刚刚接触议论文的写作,这样的要求有些拔高了。
2.后来研讨时,凯云老师提出:学生该怎样确定材料中的关键词、怎样确定材料的寓意,是不是再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这些自己在备课时真的没有想透彻,还需要自己钻研一下;另外也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疑惑:语文阅读里的一些东西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如一篇文章的中心,就如一段话里的关键词,到底该怎样给学生点拨?)
练笔一:20xx年河南省中考作文材料
师:下边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小练笔,这是河南省20xx年中考作文材料,请结合材料提炼出论点。师读材料:
如果心中没有一个造房子的梦想,即使拥有天下所有的砖头也没有用;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梦想而没有砖头,梦想也无法实现。
请大家结合材料里的关键词语,提炼出论点,写在课前发的练习纸上。
学生用了四分钟的时间分析材料,写下自己的观点,教师巡回检查。
学生发言。
生1:人生要有梦想、有追求,在梦想的基础上更要有实力。
师:有梦想、有追求,更要有实力。
生2:梦想与行动密不可分。有梦想并为之行动,梦想就可能实现;只有梦想但不行动,梦想也会无济于事。
师:后边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最重要的句子是什么?
生2:梦想与行动密不可分。
生3:梦想必须与现实相结合。
师:概括得很简练。
生4:梦想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
师:好的,请坐。刚才我叫了四个同学,谁还有补充吗?
生5:要用梦想来引领行动,要用行动来实现梦想。
师:这个句子很精练。好的,我们来看一下材料:首先要找出材料里的几个关键词:造房子、梦想、砖头、拥有等。大家要注意,刚才我看几个同学的观点,发现有几个同学写的观点里就有造房子、砖头这样的词语,注意这里取得是它的比喻义,不要单纯理解为本意。“造房子”指的是?
生:梦想、成功
师:梦想、目标、成功都可以。这里的“砖头”是什么?
生:行动。
师:是持之以恒的行动和努力。所以这个材料的论点就应该定在“梦想与努力”“成功与努力”等关系上。
师:我们再来进行第二次训练。男同学都非常喜欢踢球,关于球王贝利的一个故事: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学生思考两分钟,发言。
师叫一竖排学生发言。
生1:(没想好,不语)
生2:逆境造就人才。
生3:磨难有助于成功。
生4: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具有竞争意识,才能成功。
师:艰苦的环境,竞争意识,提到两点,很好。
生5:逆境早就人才,经历过艰苦的磨练,才能更强大。
师:好,刚才看到xx写的不错,你来读一读。
生6:竞争提高能力,逆境造就成功。
师:很精练的句子。
生7:逆境造就人才,安逸……
师:想来个对偶,但是还没有想好,是吧?可以说安逸会带来衰亡等。运用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课的观点。同学们还有别的观点吗?
生8:成功的大门永远向那些努力的.人敞开。
师:请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材料:人物对话中有对比或作者想突出的内容,贝利的话里想突出哪几个词语?
生:竞争意识、贫穷。
师:为什么儿子会缺乏竞争意识?“因为他很富有,而我小的时候却非常贫穷”,当然竞争意识能使人走向成功,而这个竞争意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贝利强调自己小时候贫穷的家境,贫困的环境能磨练人才。刚才很多同学提到逆境、挫折、磨难等,这些都是比较合适的观点。(转向生8)现在明白你的观点合适吗?
生8:不合适。
师:观点定好后,就可以拟题了,例如:贫困是一笔财富、自古雄才多磨难。
(反思:这两次小练笔我认为进行地比较成功。一是没有给学生很难的材料,这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二是第一次练笔给了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4分钟,学生有时间仔细思考、组织语言;第二次练笔思考的时间就只用了两分钟。三是自己能够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尤其是根据最后一个学生的不合适的观点所作的点拨。常常汗颜自己语言的贫乏,做不到精妙的点拨和升华,逐渐努力吧。)
环节四:布局有方才匀称——迅速构思,结构清晰
师:第二方面的训练,咱们讲的是构思。材料作文基本的写法原来我一直讲四个字,是哪四个字?
生齐答:引议联结。
教师板书。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引”是什么?
生1:“引”是引材料,引出材料中的观点。
师:“引”应该是引用材料。引用材料需注意什么?
生1:抓住中心。
师:抓住和中心相关的材料进行叙述。
生2:引材料时不能太过于概括,还应该抓住中心引材料。
师:因该是“围绕”。我满来看一下屏幕:引材料不能抄大段原文,要概括;另外不要不印材料,直接进入议论。容易使人感觉脱离材料;即使你写的作文寓意非常鲜明,紧扣材料主题,也最好在开头一两句话联系一下材料。如:读了这个故事……,材料中的XX人物的经历启示我们……
第二步是“议”,“议”是什么?
生3:议就是举例子阐述自己的观点。
师:还不太理解。谁来说一下?
生4:议就是围绕你的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生5:议就是引出自己的观点。
师:议就是对刚才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出自己的中心论点。看来大家对大致的写法是掌握了一些,但术语还不太会解释。下边“联”这一部分才是对你的中心论点进行分析论证。解释一下,“联”是什么?
生:联系社会、现实。
师:还有自身的经历等等。最后是“结”,怎么理解?
生6:“结”就是根据中心对文章进行结尾,顺便呼吁大家。
师:对大家发出号召。这里边还应注意重新回应一下开头的材料。
(反思:这一部分进行地很尴尬,原以为学生对“引议联结”式的结构理解得比较好,哪知道学生一发言误差就比较大。一方面是因为原来讲材料作文的写法已经过了很长时间,学生对术语比较陌生了;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
师:“引议联结”这四部份里边那一部分需要大家写得最细致、篇幅最长?
生齐答:联。
师:原来我们讲作文“凤头、猪肚、豹尾”,联这一部分相当于什么?
生齐答:猪肚。
师:对,肚子,肥肥胖胖的,内容一定要充实。怎么样把内容写充实呢?我们来学习这两种方法:正反对比式和并列式。我们先来看“正反对比式”。
屏幕展示,一生读材料:
这类文章往往是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后,又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是非,或通过正反衬托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师:不仅是分论点可以对比,而且论据和材料也可以对比。例如:
举例一:
中心论点:学习要虚心
正面论证:虚心使人进步。
反面论证:骄傲使人落后。
举例2:
中心论点: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结果。
战胜挫折,能使人走向成功。(举正面例子并论证)
逃避挫折,等待你的只有失败。(举反面例子并论证)
学生齐读例子。
练笔三:
中心论点:要珍惜青春
正反对比结构:(提示格式:关键词语+做法+结果)
正面论证:珍惜青春, 。
反面论证:虚度青春, 。
学生练笔,时间为四分钟。
请一排同学展示:
生1:珍惜青春,美好未来向你招手;浪费青春,万事化为蹉跎。
生2:珍惜青春,让青春如朝阳般绽放;浪费青春,耽误的不仅是时间,还有美好的未来。
生3:珍惜青春,就会珍惜时间,活得充实;浪费青春,就会浪费时间,一事无成。
师:想让句式再工整一些,还可以在字句上再斟酌一下。
生4:珍惜青春,努力奋斗,给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浪费青春,虚度时光,会使自己感叹惋惜。
师:后边这个词语不错,“感叹惋惜”。
生5:珍惜青春,做完美的自己,会走向一定的成功;浪费青春,会虚度时光,可会走向失败。
师:虽然语言不够精炼,但结果对比地很清晰:走向成功,走向失败。谁还有,把自己的观点展示一下。
生6:珍惜青春,珍惜明天,人生将精彩而充满幸福;浪费青春,无所事事,人生将枯燥而乏味。
屏幕展示一个示例,学生自由读。
正面论证:如果珍惜青春,就会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建功立业,一生有为。
反面论证:如果虚度青春,则会一事无成,“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并列式:
师: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经常是并列的,它们从不同角度阐述论点的正确。因为涵盖了不同的情况,所以文章也就有了非常强的说服力。议论文并列结构模式通常表现为:
(1)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2)本论
A、分论点1+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B、分论点2+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C、分论点3+论据(事例)+分析论证
(3)结论(照应全文)
师:怎么把分论点阐释开来?可以阐述内涵,分析原因、揭示地位、作用、价值,提出策略。可用的格式为:
关键词+是……
关键词+是因为……
关键词+需要(或能够等)……
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做笔记。
例一:以“向挫折微笑”为论点,列出几个分论点。
学生齐读:
(阐述内涵)
分论点一:向挫折微笑,展示的是勇敢者不屈的信念。(童第周)
分论点二:向挫折微笑,体现的是乐观者奋起的动力。 (爱迪生)
分论点三:向挫折微笑,凸显的是无畏者执着的毅力。 (徐霞客)
例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中心论点:不动笔墨不读书
(揭示作用)
学生齐读:
分论点一: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
分论点二: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
分论点三: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
练笔四:《语言是沟通的钥匙》
(1)开头部分:排比句式,提出总论点:假如沟通是一扇门,那么语言就是这扇门的钥匙。
(2)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分论点一: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 (利于亲情的沟通)。
分论点二: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 (利于友情的沟通)。
分论点三: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 (利于爱情的沟通)。
(3)结尾部分:深化话题,重申观点。
学生思考,写,用时5分钟。
学生展示:
生1: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打开真心朋友的心门;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巧妙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拉近心灵之间的距离。
师:三方面,友谊、人际沟通,拉近心灵距离。
生2: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使沟通更加和谐,从而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容易使人理解,从而使沟通更简洁。
师:第三句没想好,是吧?前两句不错,请坐。
生3: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获得一份得之不易的友情;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能够为自己赢得他人的尊敬。
师:语言比较流畅。
生4:沟通师生之间的钥匙,叩开了久寂的大门;沟通时邻国之间的互助,放飞了和平的白鸽;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相互慰藉彼此的心灵。
师:不仅句式整齐,而且语言还很美。第三个与第一个句式有点重复了。像XX这种思路,还可以由个人到社会到国家,同样,亲情、友情、爱情这也是一中思路。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吧。
屏幕展示:学生自由读。
(反思:这一部分的训练应该是本节课的难点。现在反思有一个环节安排不太合适:如何列正反对比式和并列式的观点,这种思路的总结不应该由教师直接告诉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思考,也可以结合例子分析,之后教师再总结出来,最后是学生练笔,这样课堂的生成性更强一些。)
环节五、课下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按“引议联结”列出一个详细的议论文结构提纲,要求“联”这一部分运用正反对比式或并列式结构,自拟题目。
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俩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
课后反思:
1、学生的收获。
这一节作文指导讲的是以前的作文指导课上没有讲到的方法,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首先,审题训练,指导学生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寓言故事的寓意提炼观点,如果材料难度不太大,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可以提炼出比较恰当的观点。其次,指导学生列出正反对比式的分论点,有一半学生的观点明晰,句子通顺,有对比的意味。第三,指导学生列出并列式的分论点,仅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列出来,并且不敢细致推敲词句上的问题。在备课时我预想的目标就是让大部分学生会审题、会列正反对比式的分论点就可以了,这样在写材料作文时结构就比较清晰,在主题部分也能够展开论述了。至于用并列式的分论点式来构思文章的主题部分,这个要求比较高,语文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理解、接受,也能够列出来;中等及靠下程度的学生可能思维没有达到,还有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局限,这个要求就难以达到了。因为是中考复习指导,就不能顾及面向全体学生了。这既是遗憾也是现实。
2、环节的安排
和东艳老师的课相比,我的课堂属于中规中矩的教师指导课,老师指出一二三,学生照做,课堂环节教师控制得多,课堂的生成性不强。我觉得这也是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在作文指导方面时间毕竟不多,备课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考虑得多一些,在教学方式上考虑得少。走在学生后面,学生才更容易接受,效果也会更好。
3、教师的点拨
作文指导课上教师的点拨和激励很重要,学生提炼观点也好,列出并列式或者对比式的分论点也好,多少是要存在一些语言或思路上的问题的。教师如果能够结合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纠正问题,使学生在发言后得到收获,尤其是正面的示例,效果会更好。我所期待的语文课堂也是这个样子,一直在努力,但在课堂上,自己语言的贫乏还是表露无遗,汗颜又惭愧,自己离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的距离还很远。努力吧。
中考作文 篇7
指导一:中心突出,立意深远
首先,立意必须集中而突出。即使需要使用较多的素材也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其次,记叙文务必符合积极、健康、深刻、高远的立意要求。其三,要善于从日常小事中发现深刻、有时代气息的主题,善于从事件的表面向深处挖掘,使主题变得深刻起来。其四,运用对比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鲜明,事件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如将美与丑、善与恶、强与弱、悲与喜对比,将人或事的前后变化对比,将不同的人对某人某事的态度对比等等。另外,你也可以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暗示事件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等,从而彰显主旨。如一篇《责任重于泰山》的作文。作者先用“每个人都有着每个人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作题记,然后分别用一、二、三作小标题,依次叙写了张老师出人意料地带病冒雪上课、检察长在战友(因救护自己而牺牲)儿子的判决书上签字前矛盾的思想斗争、县委书记为了泄洪抢险而顾大局舍小家决定炸除自己从小生活的村庄这三件事,说明了给学生上课是教师的责任、严格执法是领导者的责任、保护国家利益是所有公民的责任,从而使“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责任”的主旨得以凸显。
指导二:详略得当,内容充实
选材要鲜活。即选构要真实、新颖、典型,从生活中捕捉精彩的典型素材,筛选出那些最高兴、最悲痛、最深刻、最难忘、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展现时代风貌的典型事件,或者概括提炼,或者放大细节,或者定格镜头,必能写出具有、独特个性、深刻感悟和超级感染力的佳作来。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如作文《一张贺卡》,作者以“贺卡”为线,围绕一个穷学生给老师“送贺卡”这件事展开生动描述,把“买贺卡”“送贺卡”“卖贺卡”三个场面一线串起,使文章曲折生动、感人至深;但在处理素材的详略时,却略写“送贺卡”,而把自己“买贺卡”前的思想斗争、老师“卖贺卡”后的感动心理浓墨重彩描述,这样就突出了一个正直、慈爱、善良的老师形象。
指导三:情感真挚,叙中含情
在刻画人物时,要将真情实感融入到细致、生动的人物描写和事件叙述中去,人物有了真情实感便获得了鲜活的'生命。可以通过细节描写、选用情感鲜明的词语、打造抒情语句来流露真情。例如《懂你,懂你》中描写丰富细腻、真挚感人。作者将“我”的深切感受、心理活动和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结合起来,一个,心思细密、宽厚温和、体贴女儿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指导四:结构清爽,叙事生动
首先结构要完整,写人叙事要清晰。应善于运用前后照应、一线串珠等技法组织材料。其次叙事要生动,情节要曲折。叙事写人时可以使用前后对比法、设置悬念法、抑扬生变法、虚构科幻法等来使文章尺水兴波、妙趣横生。如一篇《我的这杯“苦咖啡”》的作文,作者分别以“麦田?烈日”“村边?夏夜”“小院?清早”“医院?黄昏”为小标题,按地点和时间变化为序依次描绘了四个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和爷爷之间细腻深厚的祖孙情。这种以情为线的行文,立意、情感、事件以一贯之,极具结构美和情感美。
指导五:个性人物,形象鲜明
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中心的。你可以通过个性分明的外貌、神态、服饰、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例如通过不同人物的语言便能体现出各自文雅有礼、粗鲁低俗、豪爽干脆、优柔寡断、风趣幽默、干巴木讷等迥异的性格。你也可以随着事件的发展或观察角度的变化,对人物进行多层次描写,或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特别要注意细节描写和概括描写相结合。
中考作文 篇8
回想一路迂回辗转,走过海岛,渔家村与半屏山,才明白大自然的美妙。
旅程·出发
如同行驶在浩瀚荒芜的戈壁,灵霓北堤比预想中长了颇多,如一条白练般横亘在瓯江口上。
我已赴千山万水而来,稍倦,倚在车窗上,怔怔地看着远处在夕阳下闪着层叠的光的海和近处发着腥臭味的滩涂,沉默——
这不是书上的海,记忆说海总是帆影绰绰,鸥鸟飞掠,清脆婉转的啼鸣声如风拂过……
眼前的正退了潮,黑色的海浑浊缄默,死气沉沉,让人头晕。
父母笑了笑说:“山那边就是海了。”
哦!山那边是海!
一路行经隧道、大桥,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旅途·东岙渔村
沙滩。海浪。海鸟。斜阳。船舶。岛屿。
仿佛是童年的一种憧憬,对扬帆出海的渴望,我分明听见了海浪翻滚拍打航船的声音。
日落,天边有火红的霞光。我脱了鞋,沙子软软的,有入髓的凉意。满天叆叇的云彩变幻,海边的岛屿只有一个轮廓,停泊的船随着海浪起伏,海浪一波一波拍打着海岸与我的脚。
旧房屋,商业化的街市,依旧有绚烂的烟火。海鲜和烟火是主场。家家人门外,张罗了一张又一张桌子,欢迎游人,上面有洁净的餐具,与热腾腾的茶水。陌生的面孔,兴奋的话语,浅浅的笑靥。
我站在海边,听着这尘世烟火的声音,看着如人生般的'海,潮起,瞬息之后,潮落,留下泡沫。
旅途·游船
风清新,我沐浴在明媚的秋阳里醒来。
沿着海岸,爬上石阶,累人。不久,一边是悬崖峭壁,另一边还是山,海,居然就在眼前!
这是一场缓慢的旅行,风从狭窄的山隙中呼啸来,带着咸腥味。两旁的山渐渐变低,海越来越近,我看见了更宽广的海。
这是一个天然的画廊,四周依旧是险峻的高山环绕,海浪望而却步。半屏山?我不知他人如何评价。靠近,我看见它是高耸入云。某一处,仿佛被刀削了般平滑褐红,另一处就像被斧子劈了般成了半爿。人们惊叹:“大象吸水”“乌龙腾海”“渔翁扬帆”……
我迎着风,仿佛是在欣赏海市蜃楼,不似旅行。
旅途·收尾
每一次路途,总有一些旅途会被烙印下来。
比如山那边是海,让我明白耐心;
比如东岙渔村,让我重拾童心;
比如半屏山,让我流连忘返。
我会将此珍藏在人生行囊中,永远珍藏。
【中考作文】相关文章:
中考作文经典04-23
让中考作文04-22
中考作文精选07-08
中考的作文11-02
中考作文11-07
经典中考作文11-06
比中考作文09-04
期中考试的中考作文11-11
笑对中考作文07-27
中考的优秀作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