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范文大全>作文大全>诗歌>诗歌鉴赏题目分析

诗歌鉴赏题目分析

时间:2022-08-24 14:17:48 诗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歌鉴赏题目分析

  总体设计思路

诗歌鉴赏题目分析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有优美的意境,诗歌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我想古诗词教学,应以诵读为主。希望学生通过诵读,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更要能读到自己的心中,感受人生的或喜或悲,千百滋味。让学生爱上诗歌,成为“有诗歌味道的人”。

  由于学生与作品写作时代相隔久远,因此我认为补充诗歌写作背景或者作者人物传记是很重要的,可以很好的辅助学生去感受诗歌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也能更好的“召唤”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真正去把握一首诗歌的“灵魂”。

  我很欣赏余映潮先生的“板块教学” “语文教师的第一功夫是读出课文的味道”,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时听我们的老师对余映潮先生执教《行路难》的课例赞不绝口,回来后,我迫不及待地整理了他的课堂实录,心中满满的都是收获的快乐与幸福。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三年的教师,能模仿并运用是我的第一步,我会“走一步,再走一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课前多媒体展示或印发资料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学生“小讨论”,看看能不能理解这首诗歌的意思。

  2.导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题目含义。联系作家生平或背景资料。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酬,答诗。……

  3.吟诵

  熟读成诵。在教师范读、自由读、个人展示朗读、小组读等不同形式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效果,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4.赏析

  A.学生自查或者教师补充资料,理解诗句的含义。

  B.学生展示成果,教师指导。

  5.课堂小讲座:比喻和用典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6.名句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不以“沉舟”和“病树”自比了,而只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表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暇美好的道理。这种与诗人的理解不同的理解,并不奇怪,因为时代不同,欣赏某一作品的感受和作者不同这是很自然的。

  7.诵读诗歌,结束本课。

  8.作业;

  (1)默写这首诗

  (2)结合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写一篇200--3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9.板书:

  首联:直抒胸臆。 “凄凉地” “弃置身” 愤激之情

  颔联:运用典故。 《闻笛赋》 “烂柯人” 感叹之情

  颈联:千古名句。 “沉舟” “病树” 自比之意

  尾联:点睛之笔。“歌一曲” “长精神” 坚忍之慨

  赤壁

  一:教学铺垫

  1.简介作者

  2.补充背景资料

  二:吟诵

  熟读成诵。在教师范读、自由读、个人展示朗读、小组读等不同形式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效果,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赏析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过零丁洋

  一:教学铺垫

  1.简介作者

  2.补充背景资料

  二:吟诵

  熟读成诵。在教师范读、自由读、个人展示朗读、小组读等不同形式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效果,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自主学习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水调歌头》教案

  一、导入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

  中秋佳节,遥望明月,人们会浮想联翩,李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静夜思》,那么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留给了我们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

  二、走近作品

  1.首先让学生谈谈对苏轼的了解,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来谈,既可谈所查的资料,也可以谈自已的感受,最后再由师出示苏轼的资料。

  2.理解题目的含义。《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接着读序言,“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作词的时间和目的。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三、赏读诗歌

  第一步、教师配乐范读。

  第二步、自由读,猜测一下当时苏轼的心情。(师做适当的朗读指导)

  第三步、学生个人配乐朗读,展示朗读技巧。

  第四步、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

  加入初二学习小组 更多超值免费资料不容错过!

  Section targeting

  四、品味诗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后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问题一:如果时空倒流,你化身为苏轼本人,试将词中的文句变成平实的语言表述出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月宫中的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

  分析: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呢?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但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

  分析: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恐”,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哪比得上人间?

  分析:月下起舞令词人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可是为什么它老是在人们离别时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问题二:在这首词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自由发言,领会词意,词人的感情。

  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资料准备: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想去月中宫殿,但终因害怕那儿的寒舍,所以打消念头。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例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

  这个问题涉及作者在政治生活中的“进”与“退”。从词中来看,东坡对此是很矛盾的。但从他为官的事实看,他没有学渊明的“退”,他选择了“进”!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他虽然只做地方官,但都是勤政爱民,多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百姓们尊称他为“苏公”。所以,东坡的可贵就在于,他孤寂过,愁苦过,矛盾过,但他最终选择的是奋发!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句写出了他对着自己的影子翩翩起舞,说明当时没有别人,表达他 当时孤独心情,何似在人间的意思是不如在人间,表现诗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因为当时作者被贬官了,所以认为这里“何似在人间”,还有对现今的生活的满足,安于现状。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表现作者对月亮的埋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与弟弟天各一方的遗憾和无奈。所以他 用的悲欢离合,月的阴晴圆缺这一自然的普通规律来自我安慰,自我释怀。这种胸怀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句是表现诗人在中秋节饮酒时的发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月是什么时候就有的,我端起酒杯来问苍天。在这里作者把天想象成能与之对话的对象,他 不把天看成是高于自己的、主宰一切的神圣,应该说表现苏轼的豪放与浪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一句表现作者的一种美好的祝愿。祝愿兄弟俩的情谊开长地久,同时从另一侧面也反映弟弟的思念之情。这句话不仅表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而且能推而广之,表示对天下所有与自己有类似情况的人一种良好祝愿。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因为这句话是写景句,表现作者因为思念而心绪不宁,辗转难眠的情景。

  问题三:上下阙主要写什么?怎样联系起来的?(提示:古代诗词常常先写景,后抒情)

  上阙:望月(写景) 下阙:怀人(抒情)

  联系: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五、 拓展

  在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优秀的咏月诗词,有的优美动人,有的沉郁深刻。说说你收集的咏月名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分析:说说喜欢某首诗的道理,可以从分析其思想,鉴赏其艺术着手。

  例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六、归纳小结

  优秀的作品优秀的人值得我们一生用心去读。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去……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遇,让我们都能从心底生发出一个真诚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文化内涵的积淀关键在于平时不断积累,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多关注有生命 力的和自己喜欢的古诗文加以积累,同时学以致用,培养自己运用自身已积累古诗词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

  课后继续收集中秋咏月诗词,准备朗诵会。1

  (板书) 水调歌头

  苏轼

  上阕----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下阕----怀人(抒情)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教学铺垫

  1.简介作者

  2.补充背景资料

  3.介绍元曲知识《天净沙 秋思》

  二:吟诵

  熟读成诵。在教师范读、自由读、个人展示朗读、小组读等不同形式读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效果,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自主学习探究感情基调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Section targeting

  四:赏析

  此曲意蕴深邃,感情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散曲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突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又别具沉郁风格。

  阅读课“走进陶渊明”-由《饮酒》说开来

  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这是多高的骄傲啊!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于丹

  陶渊明是田园诗歌的开拓者。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的心境。诗人摄取的全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的,使人感到真好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因此,如果有《走进陶渊明》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我想不做过多的词语分析,全然去感受那份清新自然就好了。

  (诚然,陶渊明热爱山水,钟情田园,这在诗中每有提及,但也有人说他胸无大志,是怯懦避世之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给予我们孩子的应该是人性中美的一面,能对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有益的启发,我想这就是成功之处。)

  大致有两个思路:

  1.陶诗中的田园(恬美静穆,自然纯朴的田园、凋敝的农村、诗人理想中的田园)

  2.酒一样芬芳的五柳先生

  资料:归园田居五首、 挽歌诗三首、饮酒二十首、《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对《饮酒》的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归纳小结: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已经不可能像陶渊明时代那样隐居到山林里面去。但只要我们每个人的心远离了一些名利、一些物质的追求、远离了一些世俗的官场,那么我们住的地方也会变得偏僻起来,我们的心情也会变得宁静起来。我们也会克服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样使自己变得非常的宁静,这个对于我们自己人生的修养,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宁都是很有好处的。

【诗歌鉴赏题目分析】相关文章:

诗歌的鉴赏02-18

诗歌鉴赏范文02-24

古代诗歌鉴赏03-01

诗歌鉴赏形象的教案08-26

儿童诗歌鉴赏06-16

诗歌鉴赏教学反思01-25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06-10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02-06

诗歌的鉴赏15篇02-18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