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家访征文
一、家访手记赵应珍,潘家湾民族中学
冬日的寒风挡不住我们家访的脚步!
我和八一班班主任周芬老师,语文老师谷业军老师一行三人利用周五下午放学后的时间两次深入五峰大山深处走访学生家庭。所到之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无不寓意着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这里,秀几个小场景:
场景一,刘瑶同学家:准确的说,这不是她的家,这里是她父母加工棉絮的作坊,可能之前班主任老师联系过,刘爸爸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服接待老师,刘妈妈则因为着急买水吧,还穿着那件挂着小棉球的外套,唯一的一把椅子让给我坐了(感谢年轻人对我的尊重),刘爸爸刘妈妈就让周老师谷老师坐他们的加工垫,刘爸爸自己也坐在加工垫上跟我们讲述刘瑶同学小时候的一些上学趣事,尤其是讲到刘瑶良好的学习习惯,乖巧听话的温柔个性,就高兴的笑得像个孩子,说起刘瑶不错的成绩,做父母的似乎永不满足,一再请求老师严格管教他们的女儿……
场景二,陈子璇同学家:陈子璇和刘瑶是好朋友,在刘瑶的指引下我们的车子通过一大片灰尘满天的建筑工地后来到了陈子璇的家,陈爸爸是个长途车司机,听说老师家访,本应该启程去陕西的他推迟了一天出发,他说他很少有时间关心女儿,基本上是她妈妈在管孩子,但是妈妈为了女儿玩电脑游戏跟女儿换房间睡觉,因为电脑在妈妈的房间里……很无语,我们善意地提议让妈妈控制女儿上网的时间,也如实地汇报了子璇同学的成绩,我们跟陈爸爸陈妈妈还有陈子璇一起商量如何确实提高子璇同学的学习成绩,也了解到子璇曾经和刘瑶同学的成绩不相上下,于是我们做通了子璇的工作,控制上网时间,专心听老师讲课,老师呢,平时也多多地对她给予关注,临走,子璇跟我说,请我监督她学习,我欣然答应了。后来上学后,陈子璇真的改变了许多。
场景三,田淼同学家:应该说这里是田淼幺爹的家,田淼父母在五峰县城工作,也管不住他,听说宜都的潘家湾民族中学校风正,学风好,其父母就将孩子转学到了这里,并交给离潘中较近的幺爹管理,田淼幺爹是个大忙人,管理着好几家肉店,土家香薰店,在宜昌也有几家实业,女儿在宜昌上小学,周五接几个月没回家的女儿回家,车刚开到聂河镇就接到田淼老师家访的消息,立马掉转车头回五峰渔关接待家访的我们,我们在弄清情况后着实很感动,走访中了解到田淼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田淼幺爹苦口婆心的劝说,都令我们动容,我们抓住这个机遇规劝田淼不要放弃自己,振作起来好好学习,老师和家长都不会放弃他,这个平时眼睛里充满敌意的高大男孩儿温顺地点头,小声地承诺,我们开车离开的时候,很远了我还能从后视镜里看到田淼目送我们的身影,越来越小(后来田淼自己说我们走后,他站在那里一个多小时,我听后双眼潮湿……)就在昨天,田淼还实现了17分钟准确记忆20个单词,当我宣布田淼听写满分的时候,他腼腆地摸着头笑了……
场景四,胡青青同学家:晚上9点刚过,我们一行在路灯下问路,在热心人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了胡青青的家,胡妈妈介绍说他们老家在五峰蒿坪,为了孩子几度搬家,现在的房子是租住的,因为青青爸爸出车祸后一直离不开医院,为了生计,她办了个托教班,取名托教,进到摆满小桌子小凳子的客厅,迎面见到“百善勤为先,万恶懒为首”的条幅,胡妈妈待我们坐定就开始跟我们聊女儿在家里的表现,聊自己对女儿的教育,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女儿一起学习初中的数理化,母女共同讨论问题,有争议时还曾多次跟相关老师打电话求证正确答案,甚至聊到她对孩子从四岁就开始就进行性教育和自我保护,从不避讳,因此她和女儿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们静静地听她述说,分享她这个坚强母亲的家教心得,她的家庭教育观念无疑是前卫而且正确的,我甚至有一种想请她在家长会上介绍经验的冲动,我希望所有的家长们都能够向她学习,正确地引导孩子,教育孩子成长。
这次家访活动结束了,总有一些令人感动的画面挥之不去,总有一些催人奋进的语言云绕耳边:“我自己亲自到您们学校考察过,校园干净整洁,教师教学严谨,学生学习习惯好,那天中午,好几个办公室里都有学生在请教老师问题,老师在耐心讲解,我甚至站在孩子们后面听了一会儿,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将孩子放在这里,我放心!”“我当年去潘家湾民族中学拿接收证的时候,叶校长跟我们泡茶,询问孩子的学习和表现;我去xx学校拿转学证的时候,那校长一双脚搁在办公桌上看都没看我一眼,只是吩咐教导主任去办事,两个校长截然不同的表现让我觉得自己跟孩子转学的选择是对的,虽然后来上学时,潘中换了校长,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现在的潘湾中学不仅仅有一个好校长,更有一个勤奋敬业的教师团队,我的孩子在潘湾中学学习,我放心!”
……
看到学生家访后的变化,回味我们家访时家长的肯定,信任,感动和谏言,我不禁感受到做潘中人真好!完全忘却了泥泞中的艰难跋涉,浓雾弥漫中的舟车劳顿。我只想告诉我自己:好好工作,成就孩子。
二、孩子 篱笆墙外有两个世界
潘家湾民族中学 谷业军
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一前一后兴奋地领着我们来到第三个走访的家庭。这里,门紧紧地关着,里面的人听到敲门声,连忙跑到门前。我似乎可以清晰看到屋里的那个在慌乱中来不及穿上拖鞋的他,直僵僵地伸出一只手,惊慌失措地打开门,继而火速撤退到那张褪色的沙发里静默的样子。我的右脚刚迈进门槛,左脚还在外面凉快,鼻子就敏锐地嗅出前方的“危机”。一股熟悉的气味以万马奔腾的气势扑面而来,这浓郁的咸鱼味,让人过鼻不忘,它们簇拥而上,以前仆后继地姿态躬身相迎。
满屋子的咸鱼味让人无处躲藏,我们只能被迫打开嗅觉的闸门,与它如胶似漆地缠绵起来。
那个他还是个孩子,看上去就是一只惶恐不安的小灰兔,蜷缩在聊以慰藉的草窝里,如临豺狼,惴惴不安。小男孩的面前有张桌子,从上面的狼藉状不难想象此前这里遭遇着一场秋风对落叶般的“大扫荡”。桌子的前面有台电视,很小,小得让人觉得房子很大,大到深邃和遥远。男孩却看得十分痴迷,以至于见到我们,他还保持着对剧情的藕断丝连,眼神在电视与我们之间游移。那番比荷塘月色还要真实生动的情景让我忍不住怀疑自己的不请自来是否比“第三者”还要让人深恶痛绝。
我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时间也漫不经心地滴答走着。
时间往回退,直退到课堂上,你忽然瞥见,第六组第四行的那个男同学总是默默地低着头,严肃认真地走着神,那份特有的宁静与专注为他脑海里的那个世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别人只能隔着一层面纱望向他的精神家园,终于还是一无所获。此时,他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那个侃侃而谈的语文老师和聚精会神倾听着的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注意力防线内屏蔽起来,肃清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安静地坐在宽敞的思维大巴上驰骋,极目,陶醉。我似乎可以想象出那是一幅怎样的形而上的画面?广阔无垠的沙漠,一道一道深浅不一的足迹,一个米粒大小的影子在夕阳的余晖中缓缓地移动着。浩瀚的沙漠中,那个他在孤独而又顽强地行走着。他的方向?他的终点?都随风在金灿灿的沙子里悄悄隐遁起来。
可是,What’s he building there?
这时,男孩的妈妈提着两个黑色塑料袋进了门,一连串的气喘吁吁也紧随其后。她一边匆忙地换着鞋子,一边不忘与我们热情地寒暄。男孩见到妈妈,连忙嘀嘀咕咕地凑近然后又散开,与两个女孩窃窃私语起来。一阵寒暄后,我们便与这位妈妈交流着孩子的情况。谈话中得知,孩子的父母已经离婚,小孩跟着妈妈,因为要挣钱供他上学,妈妈便经常只身一人到外地打工。爸爸呢?偶尔才会迈进这座房子,陪男孩吃一顿形而下的饭,席间两人都沉默不语,连饭菜也忽然变得尴尬起来,只剩下形式主义的味道在胃里走马观花。更多的时候,男孩只得孤身一人,面对这间空荡荡的房子。那镜头里,男孩用渴望的眼神望着画外面的世界,然后眼神突然变得空洞,他慢慢退到角落,低着头蜷缩起来,那时候屋内的空气渐渐硬化,终于坚硬又冰冷。
现在,我终于知道那台小电视于他的重大意义。
说到父母离异,那个孩子蹲躲在沙发的侧面泣不成声。他在课堂上是个内向的男孩子,寡言少语,从不主动发言,万一被点名,也是支支吾吾,声音弱到极致。妈妈说,他缺少父爱,缺乏自信。男孩通常都是形单影只,他用内心的无奈与苦涩交织成网,最后把自己幼小的心灵深埋幽暗之中。孩子的妈妈眼里噙着泪水告诉我们,她从不敢在儿子面前提起离婚的事儿,她怕儿子接受不了。实际上,男孩知道有这样一个事实,但是他没有勇气站出来面对,于是在生活中苦苦寻找精神的藏身之处。
妈妈坚持用细腻的情感呵护孩子最柔软的心灵,却不曾想,此刻,孩子正在倾听着这个不能说的秘密。它像一个巨人,陡然间出现在男孩外强中干的精神防线内。面对着硬邦邦的现实的逼仄,男孩的内心防线瞬间崩塌,他极力克制着汹涌的情绪,不让它一股脑地喷涌而出,断续的抽泣比情绪的泄洪更让人心如刀割。没事,没事,哭出来就没事了。含着泪的妈妈说出这样的话,是对孩子也是对自我的安慰。听到妈妈的话,男孩终于克制不住心底汩汩而上的情绪,最终任它倾泻而出,失声痛哭起来。
说实话,遭遇这样棘手的场面,我和你都会手足无措,也许安静的陪伴才是最贴心的宽慰。
在男孩的涕泗滂沱中,我隐约听见他心底深处对父母离婚的现实重复say no的回音,声声入耳,哀转不绝。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重构的幸福家庭此时在一个类似公开场所的环境里被母亲口中的现实击得支离破碎。他的内向、不自信、沉默寡言都是对这个现实的逃避。母亲对孩子在情感上的细腻呵护本无口厚非,但对离婚现实只字不提,导致孩子面对问题也选择回避,他宁愿躲藏在虚掩的门后不敢睁开眼睛。
避开事实,选择绕道而行,沉默不语,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无声的谎言。
好比我们现在告诉孩子一个事实,悬崖的对面有很多鲜果,只要通过这座独木桥就可以大饱口福。然而我们却没用勇气透露另一个现实,如果你一不小心,仄歪了一下,就会摔得粉身碎骨。
孩子的妈妈没有勇气告诉他“粉身碎骨”的第二个结果,男孩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他也希望只要一个美好的结局就足以。可是第二个现实总是大摇大摆地在他的周围有意无意地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否则它怎么配得上“现实”的称谓?父母离婚的事实时常在男孩的世界里若隐若现,他开始怀疑,开始矛盾,开始困惑,于是他开始变得内向,变得不自信,变得沉默寡言。他终于变成一只毛毛虫拖着自己笨拙的身影慢慢地爬进墙角的那一抹阴影里。
有人说,只诉说光明、彩虹、鲜果,因为那是正能量,带着正能量出发,才能尝到梦想开花结果的喜悦。可是,没有负哪来的正?正能量不是用来击溃负能量的吗?因此,负能量的存在是“有人说”那个命题成立的前提条件,然后他(她)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最终选择用正能量克服负能量,这个过程就是对梦想种子的辛勤灌溉,至于它能不能开花结果,与正能量以外的其他因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们的教育,就是电影中的RJ,只告诉篱笆墙内的小动物们,墙外人类的世界有很多新鲜玩意儿,对外面世界中存在的动物“终结者”等危险却选择缄默。
是要以一种平等的心态讲述另一个没有说出口的事实,让故事更完整,让倾听者更理性,还是选择自欺欺人将另一种可能隐藏起来,一厢情愿地编织一个不存在的理想国?这都取决于你,你,还有你,总之,我拿你没辙。可是,男孩的失声痛哭让我觉着不虚此行。孩子,篱笆墙外有两个世界!你现在已经亲眼目睹,你会习惯第二个世界,你在这里会被磨砺得更加坚强!
至此,那层笼罩着他的精神家园的面纱忽然消失不见了,我依稀看见里面百草丰茂,阳光灿烂。
三、一个眼神传递的爱
---记2013年初冬家访 杨梦婕
当我踏上家访路程的时候,我的思绪再一次回到了当我还是个初中生的那个年代---一个来自农村的娃娃与城里的孩子在同一条战线上拼杀,无助和自卑就像恶魔一样夺去了童年的快乐。有些故事就仿佛昨天才发生的一样,一幕一幕在脑海里清晰地回放:普通班里的28号,半个学期与教室角落里的扫把相伴,乡里乡气的着装远远及不上时尚潮流的牛仔裤,羡慕又嫉妒,那一次的期中排名,就是这个话不多的农村胖妞却逆转了整个时代---班级排名第六。也正是那次,我清楚的记得,那个身材高大魁梧,话音浑厚,曾经对我不抱希望的班主任老师终于将目光投向了我,他,骑着二八自行车,在一个下雨的夜晚,踏过各种稀泥来到我家---家访。他的来访改变了我的整个初中生活甚至以后所有的路,是他告诉我,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是他告诉我,我的未来不是梦……而我的世界,真的变了。
当我回过神来的时候,小陈已经将热腾腾的茶端到了我的手里。那一刻,我俩四目相对,不禁的心里震颤---他的脸上浮现出缕缕阳光,那么温暖那么可爱。原来的他,不是这样的,眼中的愤怒、不满、厌恶就像一把把利刃,让人不寒而栗。是的,我承认在这以前,我害怕这个孩子,哪怕是有心的对他的一句关心,他都会投来让我畏惧的目光,试过很多次,我始终走不近这个孩子,走不进他的心里。我,退缩了,因为害怕。那现在呢?为什么这个离我很远很远的孩子现在却如此近?为什么他的眼里暖暖的都是阳光?
我试着与小陈交流,很尴尬的开场白,从他家的花花草草猫猫狗狗到他家的房子,从他的周末生活到他父母的工作,他一直很温柔,像极了一朵太阳,笑着跟我聊着他周围的一切。他的话语里透露出,他对父母的爱和感谢。他也说,老师,我也有理想。我不知道为什么是“也”,但我知道,他的眼神在告诉我,他需要大家的关注,而不是排斥,不是冷落,不是教室的某个角落。头一次,我拍了拍他的肩膀,用了当年班主任的那就话: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你的未来不是梦。我们聊着初中的生活,聊着毕业后的去向,聊着一切。小陈说,他从来没有听说过家访,从来没有老师来过他的家,从来不知道老师一直很关心他……他“从来不知道”的事情很多,但是他说:我会努力学习,尽管我曾经已经放弃,尽管我基础很差。
从他家离开的时候,他一直走在车的左右,笑盈盈的,脸上绽放出朵朵太阳,后视镜里我看到他眼中的温暖。我想,或许初中的时间他不能再分数上胜人一筹,但,他的人生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阴霾不再黯淡,一路向着阳光的方向。
四、沙淌,淌着希望
--我的走访体会
杨汉民
走访于我来说,不仅能够慰藉我充满好奇的心灵,而且更真实地了解学生成长的环境,还能增广自己的见识,丰富自身阅历,这样一举几得的事,我是一定要参加的。11月22日下午,我们702班的走访正式开始,我们的收获也从此出发。
沙淌村,是我们走访的第一站。702班的李诗祺就住在这个迷人的山村之中。一路上,我的幻想里闪现着各种美丽的奇景。在童年的记忆里,那是到清水湾的必由之路,祖辈以上的人都使用着清水湾的窑货(陶质器皿的统称),虽然没有景德镇那样的名气,但在我的记忆里,却是神圣的,由土变成泥容易,再将泥变成陶器,那就是神奇的事情了,我一直不明就里,很想去一探究竟。沙淌,是有水的淌,还是没有水呢?究竟是连着南河,还是连着渔洋河呢?据说石柱山也在那里,这个沙淌是围着石柱山还是靠近石柱山呢?
遐想之中的时间总是很快,两个小时的车程不知不觉就一晃而过。
下车的地方就是李诗祺临时的家,租住在老村委会的一间旧房子里,一个铁炉子占据了一半空间,木柜子隔开了厨房与火笼,诗祺的奶奶在厨房里忙活了半天,饭菜的香味早就飘逸到屋外,弥漫在山林里弥散在浓雾中。这是周五必须上演的规定节目,等着诗祺回家共进午餐,其实就是午餐晚餐合一,山里人每天吃两顿饭,是早有的习惯,应该不足为奇。这个大约18平米空间,就是他们的生活区。
公路对面,有一家东方超市连锁店,这是李诗祺母亲上班的地方,租用对面农户的一间房子,被称为一个门面,农村生活日用品以及生资商品很齐全。李诗祺的父亲没有读很多书,初中毕业以后就出门打工,做过各种生意,因为贩运木材腰椎受伤,失去负重能力,改做轻省活,就开了这个东方超市连锁店,购买了一辆农用柴油汽车,采购或者配送货物很方便,虽然比较累,但收入不错,温饱不愁,小两口和睦相处,勤奋劳动,这个家弥漫着温馨的气氛。这一辆农用柴油汽车还有一项重要职能,那就是周日送李诗祺到校,周五接李诗祺回家,单边一趟需要两个小时。我们可以羡慕李诗祺上学和放学有自己的专车送接,我们更应该看到这一辆农用柴油汽车承载着一个农民家庭的期望。
到访期间,我还向过路人和来店里买东西的村民了解了一下,原来这个村里有一个教学点,李诗祺在这里读完三年级,她的父母就送她到渔关镇小读书,今年小学毕业,转入我校,看来她的父母说,希望她考入宜都的高中,是一个发自内心的愿望。
在同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我才知道,沙淌并不是有水的淌,只是一块较大而平坦的田,石柱山离沙淌还有10多里远,这一次仍然不能一睹芳容。清水湾的窑货没有了,窑,不知在什么时候就被破坏掉,据村民反应,还有20公里的路程,去了以后,能够看到的只有那些陶器的碎片,也有少许未成器的坛坛罐罐。我童年依稀记得那块文明圣地大概就只能叫着清水湾窑遗址。这是鄂西土家族文化范畴的一个标志性符号,目前不仅没有得到保护,而且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出,我只能深表遗憾。
沙淌应该是有水的淌,沿着沙淌西进,就是西流溪,西流溪的水并没有进小河,小河的水来自黄龙洞,而西流溪的水是向南流去进了南河,南河就在南岭之阴,南岭北坡的村民,一部分是湖北人,一部分是湖南人。如今渔关镇的南河村,便是与湖南接壤的一个村。沿着南河而下,南河北岸还有一个乡叫做仁和坪镇。
沙淌村的杨根,南河村的李宝山,仁和坪镇中学的杨靖靖都是转入我校而且都考入了宜都一中,就像西流溪的水进入南河,或者黄龙洞的水经小河流入渔洋河进入清江一样,悠悠地诉说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故事。沙淌村的杨根曾经使他的父母伤透了脑筋,曾经让我校的老师爱恨交加,但是用她母亲的话来说,潘家湾中学才是他成才的摇篮。在沙淌人眼里,潘家湾中学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方。
沙淌的水,也许幻化成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植入沙淌人的血液之中。摆脱了无色透明的原始苍白,呈现出一种鲜红火热的追求。
李诗祺的母亲带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曾经读过书,文化水平可能在她丈夫之上,开家长会是她来的。这次走访时,我看到的那个小店面,也都是她在打理。在离开沙淌之前,我告诉她,一定要树立信心,多给女儿一些鼓励争取三年以后让李诗祺考入宜都一中。她的脸上流露出那种永远不会消失的微笑,眼镜的后面也流淌着一种可以称为自信的光芒,语气和缓地说,这是我们把女儿转入潘湾的一个目标,就是给您们这些老师添麻烦了,她回来讲,您们这些老师都很优秀,对她也很好,就是她自己要努力才好。
说这些话的时候,她没有山里人那种羞涩和腼腆,自然流畅的表达着自己的心声,就像西流溪的水,平静,自然,悠然流出,不管前面有多少已知或者未知的困难与险阻,一定要流进南河,一定要流向长江。
李诗祺没有能力选择向南,只能向东,就像黄龙洞的水一样,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只能向东流去,她就是沿着渔洋河走向长江的一滴水,继承着源自沙淌的勤奋基因,必将汇入现代文明的巨大长河,但愿她的旅途顺利,少一些困难,少一些险阻,在平等和蔼的阳光里前行。
22013年12
五、 让爱的雨露滋润学生心灵
王晶波
时光虽是冬季,我们902家访小组怀着火一样的热情,奔走在土家山乡。秉十份真诚,携百倍期盼,一路奔波,一路收获,一路思考,一路启迪。
孤单的家园,寂寞地成长
蝶是个内向的女孩。平时一脸平静,说话轻声细语,你点她答问,须得静心洗耳恭听。看她成绩,不好也不差;看她表现,不违纪不惹人注意;观她学习,不轻松也不累。所以,教她两年,似乎没见她家长来过,我课外似乎没跟她讲过几句话。这是个什么样的学生呢?走进她父母的商铺,也就明白了许多。这是渔关菜市场常见的山杂商店:不大的店面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堆满货架,过道仅容一人通过;来往顾客熙熙攘攘,人声鼎沸。问问孩子周末在哪学习。家长说,孩子平时一个人在七八里外的家中学习,他们两口子早出晚归……我明白了,这个女孩似乎就孤孤单单地长大,孤孤单单地做作业,孤孤单单地看着窗外寂寞的云朵。真难为她作业写得那样工整,字迹那样娟秀。我作为老师,何曾了解过她的生活,走进过她的内心世界?
期待在云端,行走在沼泽
纯是个胖胖的但好像不讨人喜欢的女孩。好像说她与同学关系不好,好像她学习也不大认真。语文、英语好像还可以,数学、物理好像一塌糊涂。走进她的小康之家,和她父母聊起孩子的学习,孩子的未来。家长说长期给孩子请家教,可是数学、物理的学习还是没有起色。家长还满怀期待地问:“我的孩子考得上一中吗?”闻言,我心中一震,先是深深的感动,然后沉重的羞愧。不论孩子的成绩有多差,可是家长总是满怀期待,总是倾其所能的培养。我做老师的知道吗?如果明年中考,孩子连普高都考不上,他们三年的期待与努力化作的岂只是深深的失望吗?家长将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做了什么?
怀着深深的感动与愧疚,我们告诉孩子与家长考取一中所需要的成绩目标,肯定了孩子的优点分析了她的不足之处,并指明今后的努力方向。临走时,看到家长和孩子眼中闪亮的希望,我觉得肩上沉甸甸的的。
无所谓的笑 倾泻的泪
走进男孩山的家庭之前,我在心底问过很多问什么?为什么他老是坐不住?为什么他课堂总喜欢插嘴?为什么他挨过批做过保证之后管不了3秒?为什么夸他他得意洋洋,批他他一脸无所谓的笑?为什么他头脑聪明、基础较好却成绩不理想……为什么他最近课堂不听讲直打蔫,甚至灰头土脸成绩直线下降?为什么问他、批他他默不作声让我猫吃刺猬无从下手?
坐在他家的客厅,喝上一杯香茶,我开门见山:你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同学。今天我们来你家是期待学校、学生、家长一起真诚交流,来倾听你的心声,帮助你解决困难,推动你实现远大的理想。不要紧张,你搬把椅子坐下,我们先听你说!”一语未了,他竟然低下头,涕泪交流:上次我们学习《智取生辰纲》,您问杨志为什么上当了?读了几遍,然后讨论,您又讲了一大通,还有那么多的人不懂,这样的语文课有什么意思?”我的脑海竟如晴空霹雳:我们自诩为扎扎实实抓好教学,注重整体,追求教育公平。却忽视了因材施教,却让这样的优秀学生在课堂上痛苦煎熬、荒废青春,这公平吗?如果不是这次来家访一位优秀学生是不是不明不白毁在自己手里?
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不顾家庭,杜绝娱乐,我们一天到晚日以继夜备教批辅考;我们一年到头殚精竭虑设计方案、做实过程、深刻总结;我们隔三差五整理资料、迎接检查、反复整改……我们做了有什么成效?我们的学生负担越来越重,我们的学生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我们的课堂越来越华丽,我们与学生的心灵渐行渐远,教育的本质愈来愈模糊!
让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多一些关心,少一些疏远;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评;多一些交流,少一些命令;多一些问候,少一些要求……用爱的雨露,教育的智慧滋润学生的心灵!
六、家访须躬行
宜都市潘家湾民族中学 王守雄
在风凉霜冷,初冬伊始的时节,我和老师们一起走进了学生的家庭,开展了全校性的家访活动。回顾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心中的感触和此时的季节,是强烈的反差,感动着家长们的热情、感动着学生们的愿望、感动着老师们的辛勤,留在心中的,是欣慰和希望!同时,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更加坚定:家访需躬行。
情景一:经过一小时十七分钟的车程,经过二十七分钟的步行,在面临两位年轻女教师已经几乎崩溃意志,走访小组终于到了小芳的家里。孩子的奶奶和爸爸已在门口迎接,表情有着山里人的拘谨,但却透露着真挚的热情。一番寒暄过后,老师们和家长开始进行着多方面的交流,家长的言语不多,但所有的语言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认真学习,有着学业上的成功。小芳在旁边有礼貌且固执的站着,默默无语,但不知何时脸上已挂满了泪珠。不知不觉过去了四十分钟,我们也准备到另一个学生家里去了,但家长们却阻碍了老师们离开的路,态度质朴而执着,小芳的妈妈指着厨房说,饭菜已经熟了,希望老师们吃了再走。看着已摆满在厨房灶台上的菜,看着家长强烈的表情,心中收获的是满满的责任。摆脱了家长们的围堵,离开之时,回头望去,家长的目光满是感动和期盼!
情景二:已是华灯初上,我和701班的老师们还在公路上飞驰,呼呼而过的夜风已有着深深的寒意,我们仍是谈笑风生,讲述着家访中的点滴,重温那最朴实的感动。班主任的电话铃声响了,一看,是小凡爸爸的电话。电话中,小凡爸爸告诉高老师,他已经在街上的路口等着。听班主任老师介绍,小凡是一个自律意识不强的学生,偶尔有着不好行为的发生,但本学期来,进步却不小。在小凡父亲的带领下,老师们在小凡家的火炉旁坐下,和小凡的父母及爷爷交流起来。爷爷是一名学校的退休职工,对我们的到来甚是激动,说到孙儿在初中的表现,露出满意之色,并一再强调,小学六年,可能是孙儿的表现差,没有一个老师到家里走访。闻听此言,我不由为安排本次全校性的走访而感到欣慰,更为曾为小凡老师的那些同行而感到遗憾。
通过本次家访,个人认为:
1、躬行利于学生。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学生了解、接触外界的机会非常多。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已经成为他们这一代重要特征。同时,这些学生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十分明显,比如以自我为中心,比较自私,不合群等等。因此,面对他们,仅仅依靠学校里的了解、教育是不够的。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有时候的表现,可能还是相反的。所以,我们必须到他们的家庭中去,深入到家庭中去了解,去分析,去矫正。只有这样,对他们的教育,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躬行利于家长。
目前,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部分家长更多的只是起了一个物质供应者的作用,往往忽略了对自己子女的思想教育,没有认识到家庭、家长教育的作用,以为学校的教育能保管一切。长此以往,子女的教育必然受到严重的影响。
全面地研究学生,全面地关心、教育学生,我们就必须承认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在不同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家庭的德育教育环境、智力背景如何?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只有通过躬行家访,和家长直接接触,向家长介绍子女的个别情况,交流教育方法,才能得到解决。
3、躬行利于教师。
躬行家访,可以让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使教育更有实效性;而且,躬行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通过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躬行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和家长一起面对面坦诚谈心之后,师生就更象一家人一样的相互认可了,从而达到“亲其人,信其道”的效果。
躬行家访,对老师来说,需要花掉更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精力。但是,当一个个家长来到学校看望孩子时总不忘记找到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时,当一个个孩子在家访过后明显的与老师更加亲近学习明显上进时,当遇到学生出现一个个问题时老师能根据所掌握的详细情况对症下药时,我们,感受的是躬行家访所带来的实效!家访,值得每位老师用心去做!
七、沁园春·五峰家访
【五峰家访赋词两首】
一、采 桑 子·五峰家访
--映山红为2013年11月29日,五峰渔关三板桥、大房坪、桥河学生家访而作
孟冬六君行板桥,
石柱高高,
山径遥遥。
师道春秋茁新苗。
三轮回还渔洋路,
房坪叙访,
桥河入庐。
三尺天地献忠骨!
二、沁园春·五峰家访
--映山红为2013年11月29日,五峰渔关三板桥、大房坪、桥河学生家访而作
柴埠风光,
古镇新妆,
采花飘香。
看群山环抱,
山舞玉带,
水戏渔洋,
紫烟芬芳。
君行山里,
峰入云中,
老师家访时正当。
千秋业,
绿叶共红袖,
洞天把量。
励志劝学褒扬。
春心妙,
众生喜悦狂。
三轮转沙淌,
房坪叙访,
情暖心窝,
热泪千行。
足入桥河,
灯下立志,
漫漫前程锦绣芳。
辞日月,
师道谁风流?
潘中一邦。
写作背景:
作者,李鹏举,男,1964年3月10日出生于将军山村五组。教师,从教三十二年。二十年前就家访,其中到过一个叫邓群英的学生家庭。山路的崎岖、陡峭、遥远,家庭的贫寒,求学的艰辛,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心里一直挂念着学生,企望他们能够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长大后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这种观念一直影响着作者,盼望有朝一日重新回到学生的家庭,重走家访路,看看他们现在的境况如何?条件好些没有?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欣慰的是,现在的邓群英生活很富有,楼房、汽车……应有尽有,老师因此而瞑目。如今,潘家湾民族中学的新任校长,带领老师们再一次深入到学生家庭,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把老师们的爱心送给每个学生及家庭。作者所在的走访组一行六人,于2013年11月29日来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三板桥村王芝芳同学家庭走访。开车近两个小时,又走了约半个小时的山路,才到了她家。山的陡峭,路的崎岖,家的遥远,再一次呈现在作者面前。老师的疲惫,家长的热情,学生的激动,村民的好奇,以及返回时家长亲自开三轮车将老师们送出大山等等情景,又一次印在作者脑海。一幅幅苦涩而又心酸,美妙而又幸福的画卷,镌刻在作者的脑海中,镌刻在老师们的记忆里。影响着作者一生,也必将影响着随行老师们的一生,激励着作者和老师们为了党的教育事业献出毕生心血。因此,作者写下了《采桑子》和《沁园春》两首词,留给自己,也留给随行的老师,留给被走访的学生,也留给学生家长,以示纪念。特别是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后老师们能够回忆起一起乘坐三轮车走访的情景,学生和家长能够回忆起老师们不辞辛苦,深入自己家庭走访的情景,将是无比幸福和自豪的事情。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双调44字。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一十四字。映山红,作者李鹏举老师的QQ昵称。
孟冬,初冬。君,指品行高尚的人,六君指本次家访的潘家湾民族中学校长王守雄、教科室主任王亮、班主任高玉娥、语文老师罗风云、数学老师李鹏举、英语老师黄梦婷。板桥:渔洋镇三板桥村,指学生王芝芳的家乡。石柱:王芝芳门前像石柱一样的山峰,其实,像石柱一样的山峰在那个地方共有十座,故又叫十柱山。山径,山中小道。本文指去王芝芳同学家的便道公路。"道"本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在我国古代,"传道"被认为是教育的首要功能,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唐代韩愈有一个精辟的概括:"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那么什么是师道呢?对于"为师之道",最简明而又提纲挈领的是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轮回还:指在王芝芳家家访结束后,王芝芳的父亲用三轮车将老师们送到沙淌。渔洋路,指渔洋关镇。房坪,指渔洋关镇大房坪村,乃学生向非凡、向彬宇、高先为的家乡。桥河,指渔洋关镇桥河村,学生刘爽、杨杜君、刘宇洁、付昱晗、向芡的家乡。庐,指学生的住所。三尺天地,指三尺讲台,喻指党的教育事业。
柴埠,指五峰柴埠溪风景区,乃湖北省著名的旅游景点。古镇新妆,古镇,指渔洋关镇。新妆,指渔洋关镇现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政府所在地,古镇一夜间高楼林立,商铺鳞次栉比,古镇旧貌换新颜。采花,指采花毛尖。飘香,指茶香,喻指采花毛尖名扬四海。玉带,指盘旋在山间的公路。渔洋,指西出长阳,东入宜都的渔洋河。紫烟,指缭绕在山中的雾,混在其中的茶香以及泥土和树木的气息。君,指本次家访的六位老师,具体见《采桑子》“六君”注释。绿叶,指学生。红袖,年轻貌美的女子,借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老师。洞天,指学生的居所。把量,商量,规划学生的前程。
春心,指学生的心境。妙,高兴,美好。众生,众人。三轮,见《采桑子》三轮注释。沙淌,五峰渔洋关镇沙淌村,地名。房坪,五峰渔洋关镇大房坪村,地名。足,指老师们家访的足迹。桥河,五峰渔洋关镇桥河村,地名。灯下,指到桥河学生家访时已经是晚上。辞日月,离别太阳和月亮,指家访结束已是深夜。潘中一邦,指潘家湾民族中学及老师们。
【家访征文】相关文章:
家访的心得07-21
“家访”小结08-24
家访的日记01-02
家访的心得02-26
家访的作文05-17
难忘的家访作文07-28
关于家访的心得07-19
家访计划方案11-21
家访工作体会08-12
家长家访心得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