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怎样写好议论文
喻证,让说理更精彩——一怎样写好议论文江苏 曹津源
记叙文写作主要依靠形象思维,议论文写作则主要依靠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初中生如果驾驭得不好,容易写得空洞抽象,枯燥乏味。能不能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进行说理呢?能。运用比喻说理,就是一个常用的有效方法。比如谈怎样读书,如果从道理到道理,难免因寡味而倒胃口;如果让比喻进入说理,特别是有一个贯穿全文的比喻,那“读书”的“滋味”就完全两样了。请欣赏《读书如熬粥》。
读书如熬粥
赵畅
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粥拼的是米,是米本身,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得有耐心,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是啊,读书之法,贵在选择。要多读经典好书,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的限制,同时又是智力和想象力的限制,是知识和思想贫乏的表现。”略萨对阅读经典的真谛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这样只会徒劳无功。坚持读书,须有目标追求。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赵元任的夫人杨步伟回忆说:“那时在德国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对读书对学问颇有定力。这种咬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读书要做到恒久有定力,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原文载2012年《人民日报》有删节】
这是一篇以喻立论的范作。谈如何读书的文章,切入的角度可以很多。作者从他的生活经验中选取“熬粥”作为喻体,通俗,新鲜。喻体“好米、文火、持续”与本体“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之间的契合度高,作者亮出的鲜明的读书观能带着浓浓的生活情趣吸引读者,为读者所接受。
一、述喻简要,喻贯全文
以喻立论的文章,喻体的内涵阐述与结构安排必须服从论证的需要,做到适度自然。本文开篇提出“熬粥”之喻,简明阐述“好米、文火、持续”的要求,篇幅只占全文的五分之一,作者用一句“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适时收住喻体阐述,再用一句反问句转入论证,从而保证了文章用于论证部分的主体地位。
二、注重照应,首尾扣喻
进入主体论证部分,作者还用“读书须用‘文火…这样的句子照应喻体,结尾更是回应开篇“熬粥”三要素,再次接通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强化了立论对于提升人生价值的特殊意义,使文章显示一喻贯穿、首尾圆合的结构美。
三、用喻多样,手法灵活
除了“熬粥”之喻贯穿全文外,文章在论证的主体部分还多次设喻,可谓精彩纷呈。作者或连用“老牛吃革”和长途旅行这两个喻体,补充阐述“文火”之喻的内涵,使立论更富生活味和诗意美;或与引证法结合,引用高尔基的“窗户”之喻,使论证更有权威性;或以“独啜”为喻否定“心血来潮”式读书;或引入“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之喻,强调读书须有定力,从而给“熬粥”之喻增添了厚重感,接着引用胡耀邦同志的一番话,回答怎样有“定力”之问,使论述更深入一层。作者灵活地将喻证法与引证法、例证法和正反对比证法巧妙结合,使这篇议论文说理更精彩,更有可读性。
新题模拟
当你带着羡慕欣赏别人时,当你怀着责备批评别人时……朋友,你意识到没有,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对自我的欣赏与批评……其实,对行走在人生路上的你我而言,他视与自视都不可或缺。请你以“自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佳作亮相
健康“自视”:通向成功的三级台阶
江苏如东中学九年级 叶向梅
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使曲折变为畅通的秘诀是:树立健康的“自视”观,铺设通向成功的三级台阶。
健康“自视”的第一个台阶是相信自己,不管什么时候,心中总有一句话在回荡:“你能行!”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20岁时曾面临一项重大的人生选择,那就是选择肯定有饭吃的足球事业,还是选择前景不可卜知的音乐事业。家人劝他选足球,他却毅然选择了音乐——因为他相信自己能行。正是因为他的自信,铺设了撒满鲜花的台阶,使他走上了通向“一代歌神”的红地毯。
健康“自视”的第二个台阶是纵使你一无所有,也要乐观面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著名作家左拉贫困时曾用捕雀器在屋顶上捕捉麻雀,以此充饥。为了写作,他典当衣物,在凛冽寒冬他只能用棉被御寒。偶尔得到半根蜡烛,他会高兴得像过节一样,因为晚上他可以看书写作了。生活的艰难没有打倒他,他始终跨越着乐观开朗的台阶,最终成了一位世界著名作家。由此可见,健康的“自视”观是面对生活磨难时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和助推力。当富有的物质和优越的环境成为你的“他视”所得,你千万别自卑,如果让它们成为压倒你的沉重包袱,何谈成功?
健康“自视”的第三个台阶是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被喻为“独弦琴上练出来的小提琴家”。他曾经被捕入狱20年,20年中他用一把只剩一根弦的小提琴反复练习。他的实践,他的坚持成就了他。美国作家海明威年轻时曾立志超过莎士比亚,“打倒”伏尔泰。当他的朋友已经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他出的书却惨遭失败。但他不气馁,不妥协,他的《老人与海》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他说:“人是不可以被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绝不能打败他。”这句话正印证了这次作文的话题:你可以“消灭”自卑者,却不可能“打败”在坚毅台阶上顶风冒雨的行走者。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不堪几次痛苦的失败就中止在台阶前。其实满怀希望上路却淋了一路雨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群,最后真正到达终点的人是坚信太阳在前方,守望“自视”毅然跨越一级级台阶的人。
不让扭曲的“他视”模糊了视线,跨越健康“自视”的三个台阶——相信能做最好的自己,坚信自我价值,乐观面对磨难,百折不挠,持之以恒,成功肯定就在前方!
教师点评
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运用“总分总”结构安排论证,结构清晰,事例丰富,说理充分,是一篇较为出色的立论文。喻证法的运用,是文章的一个亮点。可供借鉴处有:一、拟题设喻,亮出论点;二、开篇结尾都扣住喻体展开议论,主体部分的分论点处处点到喻体“台阶”,显示“一喻贯全文”的严谨结构;三、扣住喻体论证说理,使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例如“是因为他的自信,铺设了撒满鲜花的台阶~你可以‘消灭’自卑者,却不可能‘打败’在坚毅台阶上顶风冒雨的行走者”等;四、“台阶”之喻与其他比喻结合运用,例如用“调味剂”和“助推力”比喻健康的“自视”观,这就使文章的喻证显示出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