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智慧城市试点申报材料
智慧城市试点申报材料1
据记者了解,制定一个完整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大概需要4―6个月的时间。而纵观三批智慧城市的申报过程,从下发申报通知到申报截止,这期间留给城市的时间并不充裕:首批试点的申报时间为40天,第二批为59天,第三批为40天。要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至少4个月的工作量,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是不可能的。于是很多城市选择了向规划类企业购买服务,委托他们进行规划。
然而这些专业的企业就真的能游刃有余吗?住建部一位主管领导曾在一次内部试点培训会上指出,首批智慧城市试点申报时,存在多个城市申报材料相同的情况,有的城市的申报材料上甚至写着其他城市的名字。这其中折射出来的问题显而易见,部分企业制定规划时,并没有进行实地调研,而是想当然地胡编乱造,甚至一稿多用,骗取服务费。另一方面,城市为了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申报,不但对企业的此类做法听之任之,甚至还省掉了验收环节,结果反倒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先申报后规划”的另一个弊病就是规划久拖不“制”。威海市经信委一位负责人坦言,当前威海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规划和顶层设计的缺失。“顶层设计我们实际上是有的,但一直没有形成文字。理想状态下我们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指导纲领,但是考虑到智慧城市是个新概念,涉及的面也比较广,我们对它的把握也不是很全面很深入,所以并不敢轻易地去编制规划,也不确定是否能做好。”
职权交错试点中的试点难自主
纵观三批智慧城市试点,这其中既有地级市、县级市,也有城区、开发区、镇等行政区域。众所周知,智慧城市良好发展的重要先决条件就是“一把手工程”,但对于自较低的区级政府而言,其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接受上级部门也就是市政府的监管和指导,在试点创建过程中无权随意调动各单位,也难以形成有效合力进行统一协调,更无法达到分块创建的目的'。
以大同市城区为例,作为大同市政府的所在地,大同市城区政府与大同市政府的职权在此互相交织,城区政府在调动各单位资源时就会异常困难。“城区政府甚至连个井盖都调动不了,因为它归市政府管理,我们没有这个权限。”大同市城区政府数字化中心主任赵佃富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说。
据记者粗略统计,排除开发区、新区和服务区,在三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像大同城区这样的区级试点已超过40个,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出现了城区与城市同为试点的情况。
商业模式不足存在融资困局
“现在政府的资金不宽裕,这是业内共识。”北洋集团负责人告诉《经济》记者,“前几年,地方政府多少都有一些债务,而智慧城市建设尤其是创建初期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启动项目,也正是这两方面原因让很多城市在创建之初就感觉十分艰难。”
从信息化角度来看,无论是后台数据机房的建设,还是各部门数据的整合,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信息安全与保密问题,这也是大部分企业难以参与其中的原因之一。
智慧城市试点申报材料2
常州中了彩。十几天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复函常州,同意将其列为“智慧城市”试点,武进区同步开展“智慧城区”试点工作。这意味着,常州市成为全国第二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建设智慧城市被广泛认为是促进经济转型的契机。5月,常州市市长姚晓东主持召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提出,到20xx年将常州初步建成“智慧城市”。他认为,加快信息化进程,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的需要。
20xx年,IBM正式在中国提出“智慧的城市”愿景。20xx年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元年。国内一线城市百分百提出了创建智慧城市的行动计划或发展纲要,80%的二线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构想,甚至有些三四线城市也喊出了创建智慧城市的口号。有26个城市把“智慧城市”列入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常州也在其中。
常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潘仁贤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常州最早于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做出了“建设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城市”的战略部署,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提出了“到20xx年,我市信息化发展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初步建成‘智慧城市’”的目标要求。20xx年5月30日,常州市政府正式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将其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一个半月之后,申请获批。
“较早提出并展开战略部署是常州迅速被列入试点的主要原因。”常州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副处长苏英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表示,前后两任市长均对这项工作尤为重视。
另一个原因是,常州市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为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潘仁贤介绍,20xx年,常州市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总指数为0.757,高于全省平均,列全省第四。20xx年,常州市被江苏省认定为唯一城乡社区信息化试点城市,同年入围全国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地区名单。今年5月,常州市又被认定为部级“智慧 旅游”试点城市。另外,常州市的两化融合、管道集约建设等方面工作也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随之而来的是与运营商展开的合作。苏英说,三大运营商已经与常州市政府签署“十二五”框架合作协议,到20xx年,三大运营商在常州总投入将达100亿元以上。据她透露,目前首期合作项目三大云计算平台一期工程均已竣工,分别承担政府信息化、文化创意渲染和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和服务,集约整合资源,降低社会信息化成本。
常州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在于,“区别于周边城市,寻求差异化发展。” 潘仁贤如是说,为规避区域同质化竞争,同时结合常州产业基础和省政府对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位,常州市将以“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材料、智能装备、智能产品和智能系统”为方向,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农业装备、智能工程机械、智能基础装备和智能机器人”等特色产业,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名城”。
除此之外,在苏英看来,“把握社会应用和产业发展两条主线,实行信息化惠民、应用服务民生的模式也是常州建设‘智慧城市’的亮点所在。”
较为直接的一个体现是,到20xx年底前,常州的有线宽带通达率将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计算机普及率每百人80台,市民的基础信息获取几乎无所不在。苏英介绍,“到那时,市民卡可以与手机绑定,市民出门,可以用手机到处‘刷’。”
另一个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是“智能医疗”。苏英说,至“十二五”期末,常州市民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将超过70%,任何在联网医疗机构就诊过的患者,其电子健康档案可被其他任何一家联网机构调阅,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孩子出生后领取了市民卡,整个求学过程、档案也都能记录在里面。
而眼下,“开展‘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常州‘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和《常州‘智慧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展开。” 潘仁贤说,常州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全方位加速推进。
但是,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建设智慧城市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智慧城市’,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整座城市发达的物联网和云计算中心等智慧网络支撑的,整个系统涉及社会管理、人的素质、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而不是每个城市都能达到这些基础条件。”上述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相应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受制于技术和资金瓶颈、缺乏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充分的人才支持等诸多问题。
常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林型新也坦承,“虽然部分城市已经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先行一步,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和探索阶段。”他表示,常州在推进首批试点项目的同时,还将着手制定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启动智慧企业培育等工作。
【智慧城市试点申报材料】相关文章:
加快建立城市信息化试点示范体系08-05
全国城市市容环卫先进集体申报材料08-15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08-24
文明校园申报材料_申报材料10-31
经济普查试点总结08-16
经济普查试点总结08-13
改革试点调研报告07-27
评功申报材料08-15
职称申报材料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