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调研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产业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产业调研报告1
近年来,荷塘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以生态宜居、文化休闲”为特征的商贸次中心发展定位,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荷塘区文化发展现状
(一)发展三大优势,奠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1、文化底蕴丰厚。目前,我区的文化形态主要有以龙山寺和仙庾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硬质合金厂、车辆厂、千金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企业文化;以流芳园、抗日工事遗迹、抗日阵亡将士墓、刘劭民烈士墓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仙庾岭、婆仙岭为代表的城郊休闲文化;以仙庾庙会系列活动、仙庾镇及明照乡的赶集、逢年过节的耍龙舞狮、花鼓戏、剪纸艺术等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全区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文昌阁(仙庾塔);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仙庾庙、流芳公园、601老年公寓;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仙庾庙会;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
2、文化实力雄厚。一是顺利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新成立荷塘区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撤销荷塘区文化市场稽查队,明确荷塘区文化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6名。辖区共1乡1镇5个街道办事处,现均已设立了综合文化站,确定事业编制3—4人。二是民间文艺团体遍地开花。有民间艺术团体23支,总人数750余人,年活动场次超过2000余场。三是群众文化蓬勃发展。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大型文艺汇演、秧歌、腰鼓、趣味运动会、广场舞比赛等各种节会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荷塘区连续两年获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株洲市首届合唱节荷塘区代表队获银奖;自创小品《何结巴打狗》参加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获“金穗奖”;创作《魅力荷塘》、《映日红荷》、《潮涌荷塘》等一系列体现荷塘改革发展成果的书籍,目前《文化荷塘》丛书正在编撰中。
3、文化基础深厚。辖区范围内乡镇街道分别建立了综合文化站,35个社区分别建有综合文化活动室;39个村分别建有综合文化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信息共享点。文化企业有艺术品市场1家、影视制作公司1家、印刷厂42家、网吧132家、电影院3家、KTV10家,其中销售超百万的有113家,过千万的有2家;互联网终端用户占辖区常住人口比率20%。据统计,20xx年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总收入14。5亿元,总资产总计11。9亿元,全区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完善三大举措,激活了文化产业的动力
1、政策引导。我区在20xx年制定了《荷塘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荷塘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株洲荷塘月色示范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个政策指导意见。
2、政府扶持。一是结合“文化惠民”,解决“两难”问题。株洲第一家全部由民间资本组建的湖南高威影视有限公司和株洲昊文公益电影放映有限公司落户荷塘区,通过“政府买单,群众观影”的方式极大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老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还有效的拓展了荷塘区群众文化市场,探路解决了群众对文化需求和文化企业开拓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结合各种节庆日活动,活跃民间团体。三是结合部门职能,服务文化市场。
3、机制激励。推荐了一批优秀的农家乐创建湖南省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旅游家庭宾馆,整体提升了荷塘区农家乐的档次。推荐龙山寺佛教文化园景区申报A级景区,今年该寺按照国家3A旅游景区的标准,投资1000余万元,启动了改扩建工程。
(三)打造三大品牌,形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
近几年来,我区发展定位越来越明晰,以仙庾岭为中心,重点发展文化休闲类项目,打造荷塘月色;以工业园二期为主体,引进高科技环保工业项目,打造金山新城;以东环北路周边为板块,引进商贸企业,打造荷塘商贸城;以新华西路两侧为主区域,引进商业项目,打造商贸次中心。
1、旅游文化—“荷塘月色”。针对仙庾风景名胜区策划了荷塘月色项目。项目规划范围包括仙庾、香草塘等8个村,面积2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范围8。2平方公里,启动区范围2。5平方公里。该项目总投资为100亿元,近期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中期集中力量打造会议中心、度假区等接待设施;远期完成新市镇集中安置点建设,打造生态宜居项目等。目前,总投资1。2亿元由盛世芙蓉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耕食记’——中国炎帝文化创意农业园”项目(占地400亩)和“仙泉谷”生态酒店项目(占地100亩)已试营业。另外,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园拟投资20亿元,选址在荷塘区樟桥村仙人造水库及周边地块,项目规划用地9200亩(其中项目建设约1500亩,保留自然生态面积85%以上)。努力将该项目打造成国内顶级休闲度假及民族民俗文化基地,力争成为中南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2、商贸文化—“荷塘商贸城”。荷塘商贸城建设项目选址于石宋路以东,新文化路以北,320国道两侧,共约10178。2亩土地。目标旨在打造一个大规模商贸市场群和集国际连锁商业、高档住宅、五星级酒店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目前,已有上海喜盈门国际连锁商业企业、东方夏威夷、三和·美林湾等亿元项目签约。项目对繁荣红旗经济商贸圈,打造商贸文化的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3、工业文化——“金山新城”。生态低碳示范新城——金山新城,项目总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以“产城融合、三生宜居”(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为定位,形成行政区、产业区、商务区、文体区、商业区科学分布,各类配套产业及设施齐全,城市发展与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的新城市综合园区。目前,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的三一重工产业园项目和投资达65亿元的中基国际高等级老年社区项目。
(四)举办三大活动,增添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活力
1、“荷花节”。我区每年举办株洲“荷花节”系列活动,形成了夏季赏荷“穿越荷塘”、秋季赏月“中秋吟唱”“篝火晚会”等品牌活动,其中“穿越荷塘”在我市形成市民参与度最高,影响最大的品牌活动。20xx年,实现旅游收入2000万元,接待游客15万人次;20xx年,实现旅游收入2622万元,同比增长31。1%,接待游客20。01万人次,同比增长33。4%。20xx年,景区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60万元,同比增长30%。
2、“汽车展会”。今年,在株洲汽车城举办20xx株洲汽车展,四天内有30万人次前往赏车、购车,共成交汽车1843台,销售额突破2亿元。据统计,上半年我区汽贸行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1。9%,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40。4%。在全市汽车市场上占有龙头地位,同时汽车文化也成为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3、“荷塘区房交会”。20xx年荷塘区首开城区办房交会的先河,通过这一平台充分展现了荷塘的“宜居文化”魅力,体现荷塘区城市新貌、楼盘品质、生态社区的优势,表现出荷塘区在逐步由工业老城区向宜居新城区、生态新城区迈进中取得新型城市化的成就。
二、荷塘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产业认识不够。不同部门对文化产业概念、内涵的界定尚有争议,部分行业增加值难以统计,同时个体文化经营户的投资额、营业额尚未列入统计,对全区的文化产业整体状况的准确性有影响。
(二)产业竞争力亟待加强。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产值已占GDP的20%——30%,在我国的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5%——8%,而我区目前拥有各类文化经营企业仅为508家。传统文化产业投资少、规模小、各自为战,分散经营,没有规模以上的文化龙头企业,而新型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还未形成规模,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造成了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
(三)文化产业融资困难。文化产业属于大投入大回报、长投入长回报的行业,目前,文化产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和文化单位自身积累,地方财政投入和私人个体财力毕竟有限,文化产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普遍狭窄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资本扩张能力受限,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
(一)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1、提升思想。牢固树立文化既是事业又是产业的新理念,从抢占新一轮区域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高度,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摆上突出位置,像抓工业经济一样抓文化产业。
2、提升地位。把发展文化产业的业绩列入政绩考核内容,与评先评优挂钩,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到各相关部门和个人。
3、提升氛围。宣传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4、提升层次。以“创文”工作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契机,加强长株潭以及对外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文化产业层次的提升。
(二)增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1、深化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实际工作当中区级文化行政部门“属地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却不对等。建议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协调,从组织上确保产业规划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2、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议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领导聘任制、职工聘任制,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放大其社会效益。对其中经营性部分应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
(三)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1、优化政策环境。建议尽快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信贷财税、技术改造和创新、地水电资金、文化企事业审批向文化产业倾斜。
2、优化商务环境。建议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投融资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专业化市场交易中介平台和专业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提供管家式、贴身式、个性化、全职能服务,全面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商务环境。
3、优化人文环境。建议以实施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和文化精品打造工程为切入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四)提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1、致力打造文化品牌……一是突出“荷文化”特色。以此作为文化荷塘的主旨与灵魂。依托“荷塘月色”项目的推进,对“荷文化”内涵进一步拓展与挖潜,开发荷文化产品,形成文化产业链。通过举办节会、论坛等活动包装推介,冠名征集主题歌曲、塑造动漫形象等方式广为推广,使其深入人心。二是突出生态特色。婆仙岭、仙庾岭两地是闻名省内的“天然氧吧”,要大力发展滨水休闲、山地运动、度假疗养等多种产业,建设星级酒店、温泉度假中心、户外拓展基地等,进一步打好生态牌,做好休闲文章。三是要突出人文特色。荷塘区“宜居”人气的进一步增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与市场。要通过提质改造,建设上档次的专业文化市场,以满足中高端消费群体的需要;要通过内联外引,打造餐饮文化、酒吧文化、民俗文化一条街,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文化产业发展。四是突出创新特色。要敏锐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脉搏与方向,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移动传媒、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转换和升级,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2、致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大科技含量。要从荷塘区实际出发,重点扶持发展现代文化物流业、数字媒体等高新技术文化产业。二是推进产业集群。结合荷塘区“三城”规划发展,划出一定区域建立文化高新产业区,鼓励文化企业本行业或跨行业联合,建立文化产业集团,集聚资金、资源和市场,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变我区文化产业低小散状况。
3、致力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利用荷塘区紧邻株洲市“职教城”区位优势,整合现有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设置文化产业相关专业开展相关课程,加强产学研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文化创意实习基地等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估机制,大力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会展设计师、文化经济人、广告策划师等。
(五)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
1、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建议市、区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设立文化发展基金,并从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确保对文化事业的经常性投入增幅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增幅。创新政府投入方式,采用贴息补助、奖励、项目采购等方式,将投入额与文化生产、艺术创作方面的成绩或效益挂钩。
2、争取上级经费支持。精心包装策划项目,争取省、市对荷塘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的更多支持。
3、鼓励社会投资文化产业。一是放开民营资本的进入。建议降低民营资本注入门槛,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机制,大力吸纳民间资本。还应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采用减免税等方式支持发展,增强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动力。二是吸引创业投资的参与。建议建立荷塘区文化高新产业区,以吸引大量灵活高效的创业投资,并且尽快形成较成熟的文化市场的投资和退出机制、中介服务机制等,以实现文化成果的市场转化。三是向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培育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促进金融机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建设县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xxx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文化产业园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产业调研报告2
为了解我市光伏产业发展情况,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根据CPPCCxxxx年度工作安排,今年9月中旬,由CPPCC县(市、区)CPPCC工作委员会牵头,市发改委、市民革委、市民进委、市工商联、CPPCC研究室组成课题组,分别对xx区、xx区、xx县光伏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通过听取相关信息、实地考察、召开企业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现研究报告如下:
一、我市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光伏企业生产建设
据市发改委5月底统计,全市在国家发改委注册的光伏产业及相关产品制造企业27家,其中生产8家,不生产4家,延期停产3家,不建12家。27家申报企业中,除15家未建、延期或停产企业外,9家企业生产碳化硅微粉,属于光伏尖端材料辅料企业,1家企业生产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2家企业生产光伏电池模块产品。
我市目前有9家光伏企业,其中2家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分别是河南明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xx市)和河南广之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xx区);有三家半产公司,分别是翼城新材料有限公司、恒瑞新材料有限公司(xx县)、河南易生光伏材料有限公司(xx县);已停产的公司有4家,分别是冀阳恒基叶巍新能源有限公司(xx县)、国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xx县)、正丰源实业有限公司(xx区)、中邦新材料有限公司(xx区)。目前九家光伏企业中,六家生产光伏尖端材料,一家生产光伏电池,两家生产太阳能光伏产品。正在建设中的吉阳恒基叶巍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电池的主要设备,由于市场因素尚未安装。处于半生产状态的河南易盛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年设计生产多晶硅切割刀片材料3万吨,但目前每天生产xx万吨,目前产量1.5万吨。
2.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全市共有10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规模84.43兆瓦。其中已完成5个项目,共计11.93 MW,分别是:xx县圣光集团医药物流公司4.55 MW,平棉纺织集团3 MW,汝州明信科技有限公司2.38 MW,庐山一中1 MW,xx县昆阳中学1 MW。xx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日本、欧洲国家的光伏发电产业市场急剧萎缩,严重冲击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在光伏产业链中的硅材料、铸锭(拉丝棒)、切片、电池片、电池模块、应用系统六个环节中,中国光伏产业的主要优势在于电池片和电池模块生产两个环节(模块生产和工程安装利润率最低,约10%)。中国光伏行业开发的高纯硅(99.9999%以上)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公司。xx年初,高纯多晶硅已涨到300美元/公斤左右,有的甚至达到500美元/公斤。硅材料尤其是高纯硅材料的毛利率在整个产业链中是最高的;自xx年以来,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发展异常迅速,年增长率在100-300%。在xx,中国光伏电池年产量为700mw (MW =1000 kW),仅次于日本和欧洲排名第三,但由于产品价格高,95%以上只能出口。xx上半年中国电池模块产能超过40gw(千兆瓦=百万千瓦),产量11.5gw,出口7.5gw,占比65.2%。中国光伏产业的原材料和市场困境是“双头出局”,造成“议价能力低、抗风险能力低”的“双低”局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市光伏产业刚刚开始发挥实力。它一上来就遇到了“寒流”,天生“先天不足”。
二、企业规模不高,竞争实力弱。
生产企业中,除翼城新材料有限公司碳化硅微粉年生产能力外,其他微粉企业大多产能在1万吨以下;五家半产企业中,翼城新材料有限公司在xx年的年产值达到4.6259亿元,其余四家年产值均在xx年7月。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在xx年,光伏发电年平均装机容量约为1000万千瓦,XX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根据工信部上半年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报告,预计今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5gw,其中欧洲约10gw,中国8gw,日本5gw,美国3.5gw。总的来说,中国的产能大于全球总需求,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短期内难以改变。因此,我们建议:
1.市政府应组织xx县有关部门对全市已备案、正在建设和投产的光伏企业的建设和生产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这些企业是否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是否需要尽快找到另一条发展道路,这样才能知道该怎么做,尽可能减少投资损失,尽快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对于那些能够发展的企业,我们应该尽可能从各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2.鼓励和支持我市光伏企业和光伏产业龙头企业联合重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企业要加快兼并重组,淘汰产品质量差、技术落后的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前期平煤神马集团翼城新材料公司和民营企业新大新材料公司都是国内光伏叶片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成功实现重组,共同应对光伏“严冬”。我市光伏产业与前几年全国光伏产业的爆炸式发展非常相似。最大的问题是低端产品(光伏配件)太多,企业发展不平衡。已投产企业与国务院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大部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根据国家政策和宜城新材料公司与平煤神马集团新大新材料公司联合重组的成功经验,鼓励和支持我市光伏企业与技术好、产品好、市场好的光伏龙头企业进行重组和联合,以获得发展空间。
3.加强与国内外核心技术顶尖的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开发。太阳能光伏开发利用的关键是提高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国务院在《意见》中明确规定单晶硅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不应低于xx,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只有2%用于国内,xx年这一比例已达到35%。目前1 kW光伏板已从上一年的2万元降到7800元,配套设备需要1万元左右。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价补贴政策为光伏产品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市应加强光伏发电与建筑节能相结合的应用,促进光伏建筑一体化,支持企业、医院、学校、办公楼、工业园区、新农村社区和住宅小区自行提供光伏发电。项目规划设计应考虑光伏发电的应用;鼓励在城市路灯、城市景观、通信基站、交通信号灯等领域推广分布式光伏电源,刺激国内光伏应用需求。
产业调研报告3
__村位于__镇南部塬区,总户113户,总人口 423人,总耕地面积 1324亩。截止目前,苹果栽植面积1110亩,挂果面积达 余亩,常年产量在 吨左右。有富士、秦冠、新红星、嘎啦、黄元帅等品种。目前苹果这一产业已经成为村经济支柱产业,不仅发挥着巨大的富民作用,而且已经成为村经济发展的基石。
经过我近一年对该村各果农的走访及调研,这一个产业的发展对该村每个人的生活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并对该村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稳定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通过走访,也是“喜、忧”参半,“喜”从何来呢?
一喜该村是苹果生产最佳环境,该村塬面宽阔,地势平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生产苹果的最佳优生地之一。
二喜苹果管理水平较高。村上成立了果业专业合作社,并抽调懂技术、在苹果生产管理上有一技之长的人为技术员,并由果业局专门
人员指导,根据农时季节举办各种培训班。有力的提高了全村果农的技术管理水平。
三喜果农的技术意识有所增强,自从二0__年省、市、县提出推广四大技术以来,广大果农通过对比以及自己的实践,已经深刻认识到“四大技术”的重要意义,由原来的不愿意甚至用各种方式抵制“四大技术”到现在县、镇等寻师救技的现象。
四喜政府高度重视销售渠道拓宽,自从我市全面取消两税以后,政府的职能转变,通过在广州等沿海地方设立对外营销窗口。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果商的政策。通过对现有信息员的培训,促使了果品营销氛围。鼓励一部分有市场意识的人走出去,大力发展果库、气调库。通过一系列的引导,从而使我村苹果的销售渠道由原来的果商一统天下大局面向多方位、全年销售局面的转化。
在我们看到该村果业生产好的一面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该村果业生产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必须让我们高度重视,否则,将对这以产业有致命的一击。
一是品种单一。中、早、晚品种比例不合理。目前该村,早熟品种基本为空白,中熟品种规模化低,严重地制约了中熟品种的发展,并且占有比例仅为10%左右,且管理粗放。晚熟品种占有比例较大,以富士为多,在果子成熟期间,销售相对集中,容易导致销售难,价格偏低以及抵御市场能力差等现象。
二是广大果农应用各种技术死板,不灵活。对于一种新技术不能根据自己树势,生长等进行相应的配套。常常出现,修剪生搬硬套,喷施农药人云亦云,施肥只注重萌芽肥,忽视追肥。只注重化肥不重视农家肥。大改形只注重疏枝,不重视间挖等。
三是市场意识。果子后续深加工不足以及增值空间相对较窄。许多果农对市场经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知识欠佳,往往出现别人是买果子赚钱,自己赔钱。苹果生产出来以后只注重原材料的价格,对后续产业的挖掘不足,极大的影响苹果的增值空间。
四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到风调雨顺之年能有一个好收成,遇到冰雹、冻害等则力不从心。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农业生产,同期长、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挑战能力差。同时作为我国拥有九亿农民的一个农业大国,机械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我认为,要改变农村现状以及该村果业,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一是不断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力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在生产关系上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果,所以,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不只注重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应该全方面的培训,培训市场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把农民培育成为懂政策、懂技术、有道德、有知识的新型农民。
二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模式。农民一家一户干什么事,只能是单打独挑,处处碰壁。只有把全体果农联合起来。形成规模优势、地域优势,才能在市场的冲击下站稳脚跟。从而达到共同受益的格局。
三是要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后续产业等。否则,在主导产业遭受到各种灾害后,农民的生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只有将各种产业配套好,各种技术应用好,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在必行的。
四是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当前两税取消后,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的惠农政策。政府要改变有原来的指导方向向服务方向转变。把当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而不断提高党在农民心中的声望。
产业调研报告4
一、草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天然草原基本情况
本县草地面积共有253.47万亩,占草地总面积的83.23%。受到地形、天气、坡向和海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演变出了五种不同类型的草场,分别是温性荒漠类、山地荒漠类、山地草甸类、附带草地类和高寒草甸类。它们的面积分别为18.77万亩、9.89万亩、3.0万亩、74.28万亩和147.52万亩。其中,高寒草甸类是本县的主要草地类型,占据着最大的面积,达到了147.52万亩。高寒草甸类草地的生产力能力在本县排名第一,每公顷年平均可产鲜草1650kg,理论载畜量为21.17万羊单位。自从20xx年开始,本县全面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253.47万亩的天然草原被列为草畜平衡区,并发放了380.2万元的草畜平衡补助。同时,51名草原生态管护员被遴聘,负责管理和保护天然草原。自20xx年起,新一轮的草原生态奖励补助机制政策实施,草畜平衡补助增加到633.7万元。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草原牲畜的载畜量,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二)人工种草情况
20xx年xx人工饲草种植面积9.8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种植燕麦饲草5.15万亩,种植燕麦种子田0.5万亩,年收贮优质燕麦饲草20万吨,燕麦种子100吨,收贮燕麦青贮饲草10万吨,燕麦青干草约3万吨,销售商品草10万吨,产值0.8亿元。饲草产业参与农户数(包括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户数和人口数,人均增收,根据调查,9家饲草生产经营主体20xx年种植燕麦饲草1.91万亩,鲜草产量4.9万吨,青干草加工量0.77万吨,收储青贮草1.97万吨,销售商品草2.45万吨,10家草种生产经营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燕麦草种基地0.4万亩,销售燕麦种子81.6万吨。
20xx年,我国共种植人工草地12.15万亩,其中农田草地占据了9万亩。此外,我们还建立了一片面积为3.15万亩的高标准饲草基地,其中燕麦占2.84万亩,玉米占0.31万亩。这一举措使得我们年产草量达到了24.3万吨,并且成功收贮了6万吨青贮饲草。到了20xx年,我们在人工草地的种植规模略有减少,降至10.16万亩。其中,我们集中连片地建立了一片面积为6.42万亩的高标准饲草基地,并且农牧户自行种植了3.74万亩的饲草。预计这一年的饲草产量将达到20.3万吨。
二、草产业取得的主要成效
我们坚持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牧结合的优势,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同时,我们积极发展人工种草和粮改饲、饲草贮备补饲生态畜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深入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机制工作,完成全县牧户信息核实工作,发放草原生态保护奖补资金633.67万元。扎实开展退化草原治理、草原生态监测调查工作任务,治理退化草原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4.56%。
二是从20xx年至20xx年,我们积极开展了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和有害生物治理工程。期间,我们成功进行了165万亩草原鼢鼠防治工作,防止其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开展了20万亩草原鼠兔防治工作,有效控制了这些有害生物的数量。为了改善草原退化问题,我们在20xx年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共建成10万亩退化草原休牧围栏,保护和恢复了退化的草原植被。20xx年,我们又完成了2万亩退化草原补播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了退化草原的恢复。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了荒山荒坡治理工程,治理了2万亩的荒山荒坡,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同时,我们也进行了10万亩草原鼠害防治工作,保护了草原植被的生长和发展。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成功地提高了天然草原的亩均产草量,使其每亩增加了20公斤的`草量。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也达到了54.75%,相较于之前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草原生态修复和有害生物治理工作,保护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资源。
三、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饲草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生产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缺乏饲草加工机械以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此外,该产业的商品化程度也不够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饲草产业的扶持力度,以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草原生态修复工程面临巨大困难,因为天然草原的退化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退化的草原面积已达128万亩,其中中度以上退化面积占总草原面积的30.4%,共77万亩。轻度退化草地面积为51万亩,占总草地面积的20.1%。轻度退化草地的产草量下降了38%至50%,可食牧草的比例仅占70%,而杂类草的比例增加,土壤板结,少数裸地出现。中度退化草地的产草量下降了50%以上,可食牧草的比例仅占50%,大量杂草开始出现,植物种群发生明显变化,裸地数量大量增加,土壤明显受到风蚀和沙化的影响。
产业调研报告5
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扶贫开发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不仅是扶贫开发部门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民生问题,也是涉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近期,我们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作出了一些思考。
一、主要举措及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就业工作得到了各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大力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有力促进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20xx年元至11月,我县城镇新增就业513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65人,帮助城镇困难就业对象上岗就业320人,农村贫困家庭就业援助835人,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强化了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每年,以政府发文的方式将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相关单位,纳入政府年终目标考核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政府督查室定期组织检查,下发督查通报,对工作开展不力、完成任务进度缓慢的,予以通报批评。扶贫开发部门实行了月报表制度,一月一调度,确保了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2、开展了调查摸底。依托乡镇、社区扶贫开发部门,对辖区内所有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进行了摸底调查和入户家访。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和零就业家庭台帐,做到了情况明、底子清、人员实。集
中进行了就一轮就业政策的宣传,使辖区内每个失业人员都清楚就业援助的对象、范围、认定标准和可享受的扶持政策,做到就业援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组织了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四送活动为主题的专项援助行动,针对就业困难对象的实际需求,开展“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活动,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县人力资源市场建立了月招聘制度。20xx年,在楚江、蒙泉、三圣等乡镇举办现场招聘会11场,为广大求职者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让数千名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实现了与岗位的顺利对接。
4、落实了优惠政策。积极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重点是“雨露计划”培训、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补贴资金。20xx年,共兑现各项补贴资金1060万元,6000余名下岗再就业人员从中受益。对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企业,积极协调税务等部门实行税费减免,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就业容量,稳定就业岗位。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目前在我县,就业的总量性矛盾已不明显。但困难群体就业难,“有事没人干”和“有人没事干”的结构性矛盾比较尖锐。经过调研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与现实需要的矛盾。目前,全县累计发放的《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15000余个,这其中,还有极少数就业困难对象和就业愿望不强烈的对象没有再就业,或就业质量不高、就业不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从相关部门来看,少数单位对就业工作还存在认识不高、
重视不够的现象,经费投入不足,没有真正把促进就业摆在民生之本的高度来看待;从就业困难群体来看,大部分就业观念陈旧,存在依靠政府、依恋铁饭碗,重国有、轻民营,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宁可失业也不愿从事脏、苦、累工作的陈旧观念和惰性心理;从用人单位来看,一些企业招用人员时,没有根据自身岗位需求合理确定招聘条件,要求高学历、设置年龄限制,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
2、主观期望与就业待遇的矛盾。据调查,我县在超市、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工作的工资水平一般在600-800元之间。由于经济发展、物价上涨等因素,这样的工资水平与下岗再就业人员的期望值相差过大,缺乏吸引力。同时,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某些条款存在误读甚至有意规避,用工不规范,拖欠、克扣工资,不按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也是造成职工流动性过大,下岗再就业人员难以稳定就业的原因之一。
3、能力素质与岗位要求的矛盾。大部分就业困难对象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时间短,专业性不强,技能单一,就业能力较弱,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而一些企业岗位要求较高,要求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技能,要求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使得就业困难人员望而却步,导致出现了有剩余人员缺就业岗位、有就业岗位缺适用人才的“两缺”结构性矛盾。
三、工作对策及建议
解决好群众的就业问题,尤其是困难群体的就业再就业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局,事关和谐石门的建设。一定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全面贯彻“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择业”的方针,严格落实《就业促进法》等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促进我县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平等就业。
1、高度重视促进就业工作。促进就业是当前解决民生问题的首要任务,对于维护我县发展稳定的大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要充分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政治任务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重要内容,进一步强化各乡镇政府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领导责任,从经费上加大投入,从人员上重点考虑,夯实工作平台,打牢工作基础。各相关部门领导要把促进就业工作放在心上,拿在手上,体现在行动上,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2、切实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相关职能部门、新闻媒体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促进就业政策的宣传,引导企业适度转变用人观念,适当放宽招工条件;引导就业困难人员正确转变择业观念,自觉调整就业期望,改变“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积极的就业观,摆正心态,自立自强;要大力宣传一批再就业典型,挖掘一些鲜活事例,树立一些可学可追的榜样,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就业、支持就业的氛围。
3、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要按照“市场所需、培训对路”的要求,将下岗失业人员、城镇零就业和农村零转移家庭人员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都纳入培训范畴,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培训计划实施,扩大扶贫培训范围,实现城乡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的全覆盖。着眼于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着眼于企业用人要求,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充实培训项目,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用足就业扶持优惠政策。全面落实税费减免、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职业介绍补贴、就业援助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转化为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内在动力。通过落实税费减免、岗位补贴政策,激发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和“4050”等困难就业
人员的积极性;通过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融资问题;通过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减轻就业困难群体的经济负担,实现稳定就业;通过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政策,让就业困难对象真正学得一技之长,提升就业能力。
5、着重开展就业援助行动。要进一步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完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措施,坚持以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人员、“4050”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以及城乡退伍士兵为就业援助重点,实行台帐式“动态消零”管理。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五个一批”的办法来解决,即:稳定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向机关事业单位下达任务,帮扶一批;动员企业捐助岗位,吸纳一批;发挥职业介绍机构和社区服务平台的作用,市场就业一批;加大信货扶持力度,自谋职业一批。通过多种途径,切实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6、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工作设施,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县、乡镇、社区(村)三级就业服务工作平台,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提供就(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优先实施免费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其确定适合自身实际的职业定位,尽快实现就业。通过定期分析和发布就业岗位,努力疏通就业岗位供求信息传播渠道,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产业调研报告6
物流产业是国家“十大振兴规划”产业之一,现代物流业是海南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我市各产业之间的重要纽带,是各产业跟国内外市场相连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对建设xx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提升城市的凝聚力、辐射力及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xx区域性物流基地和连通南亚的国际陆路物流基地已刻不容缓。
为推动xx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xx年8月29—30日,赵普选主席、周阳副主席带领市政协专题调研组,深入我市港务局物流点、xx邮政、南果、xx凤凰国际机场、中铁快运、中恒建材广场、明升、天锋等物流公司实地调研,了解企业在物流经营、服务及管理等方面的情况,并召开商务、邮政、国土、海关、发改、交通、地税、科工信、农业、规划、海洋渔业、工商、林业、港务等单位及物流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各方面对我市物流市场建设、行业管理等问题的意见建议。
为学习借鉴发达省市物流产业的先进经验与做法,今年4月7—17日,赵主席、周副主席率领有商务、农业、海洋渔业、交通、邮政及南新物流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参与的政协专题调研组,赴xx与xx、xx、xx、xx等地考察,了解有关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商贸物流专业市场、物流配送直营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情况,并与当地领导和相关部门及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调研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xx物流产业发展情况
(一)概况
我市的非协调型城市化进程(即由于其资源禀赋和特殊的经济产业发展定位,而越过了工业化阶段),使得我市物流行业缺失了工业品流通与贸易的发展阶段,没有经过工业化积累而直接进入了现代物流,由此带来的工业原材料、半成品的流通并不活跃,同时由于我市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物流业发展先天不足。我市主动适应现代物流业市场发展趋势、规划建设大中型现代物流业项目的极少。近两年来,在发改委备案的物流建设项目仅有8个,只有3个物流配送项目称得上真正意义的物流业项目。
我市物流业主要以农产品物流、水(海)产品物流、建材装饰家具家电物流以及生活性物流为主,并初具规模;邮政快递物流在我市规模较小,但发展迅速;免税店货物物流采用独立的免税商品专用物流系统;航运、水运、铁路、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对滞后。截止xx年底,xx从事物流配送的企业约74家(合法物流配送企业在工商注册的有65家,无证无照的“代收物品”形式存在的物流小个体工商户有9家),从业人员500多人,大多数属于只有部分或单一快递物流功能的私营小商户。
1.农产品物流方面:目前,全市上规模农产品物流企业有4家,主要分布在吉阳、凤凰、崖城、海棠湾镇,xx年农产品物流产值约42582万元,出岛车辆2425车∕次。主要农产品是热带水果和蔬菜,实行产销对接,销往全国18个省36个大中型城市,并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16个城市设立了农产品流通办事处。
2.水(海)产品物流方面:我市形成了以水产码头批发市场为主体,加工、配送、零售为核心的市场交易体系,水产流通行业已形成批发市场、直销配送、代理和个体商贩等多种营销方式,参与营销的有渔户、个体商贩、合作或集体经济实体、国有海产品公司等。我市目前有23家水产品加工与批发企业,年批发与加工量在8万吨左右,xx年出口1.84万吨,出口产品经过海口通过船运的方式运往世界各地,其中主要是欧洲和日本。鲜活水产品的运输以活鱼运输船和航空运输为主,其中较大型的活鱼运输船以广东籍船舶为主。
3.建材装饰家具物流方面:我市现有大型建材装饰市场4家,分别为xx中恒建材市场(位置:月川社区,占地60亩,已建成营业)、xx亿恒建材广场(位置:解放四路,占地100亩,已建成,正在招商)、居然之家建材广场(位置:东岸村,占地60亩,已开工建设),xx荣兴建材城(位置:荔枝沟,占地100亩,已建成营业),此外还有分布在市区多条街道的多家小型建材店。大型家具市场主要有鑫宝家居(亿恒建材广场内)、怡美家家具(亿恒建材广场内)、金思达家具(荔枝沟),以及凤凰镇回新村家具广场(有30多家家具商店)、海润路家具广场(有20多家家具商店)、荔枝沟家具广场(有20多家家具商店)和火车头家具广场(30多家家具商店)等。
4.邮政快递方面:经省邮政管理局许可或备案在xx地区经营的快递企业(含分支机构)约有40家(个),主要品牌的快递企业均在我市从事经营活动,xx年快件日处理量约5万件左右。
5.航运、水运、铁路、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方面:
(1)航运方面:xx凤凰机场年邮货吞吐量为4500万吨,xx年xx航空货运吞吐量已超过4500万吨。凤凰机场的货物来源主要是海南本地的海鲜和瓜果蔬菜,由于凤凰机场现运力已不足,加上没有开辟专门的绿色通道,xx一带的果农与海产品供应商相互争抢位置,使运销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2)水运方面:目前港口货运发展缓慢,货运主要为水泥、金属矿石、钢铁和煤炭制品等,货运总体“进大于出”。南山货运港拥有生产性泊位5个,仓库10座,库场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目前货运尚未启动;xx港物流服务的功能单一,规模小,服务面窄,缺乏专业的物流设施以及货运场站,没有统一的收集发布信息平台,服务收费成本高。
(3)铁路方面:xx段铁路里程65公里,xx铁路货运以煤、粮、海盐和化肥为主,进大于出。目前,xx火车站暂无货场(仓库);中铁快运设立了xx营业部,面积约20平方米左右,工作人员仅4人,现岛内业务只能依托公路运输至xx柳州,再经柳州铁路转运至目的地。
(4)公路方面:目前xx全市尚无公路专业货运及物流站场设施,地区公路货物运输仍处于自发性的组织模式。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物流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与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业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1.传统体制机制制约。目前,我市尚未成立专门的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来统领相关部门负责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措施等,各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各自为政、缺乏高效协作;我市尚未制定物流行业相关管理办法,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物流基础设施虽初步形成规模,但衔接和配套存在管理条块分割、资源不能共享;物流行业资金投入不足,财税扶持政策力度有待加强,如xx年农产品瓜果菜预冷库扶持资金海口市500万元,儋州市300万元,我市仅150万元。另外,xx市物流协会还没成立,行业自律远未形成,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等。
2.大型物流园区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制约。我市迄今没有一家大型物流园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线路和结点的.发展不平衡,在高铁、高速公路干线较快发展的同时,相应的物流结点,如物流中心园区、枢纽基地、沿线站点等由于用地困难等原因建设相对滞后,有限的作业场地制约着业务的快速增长,物流网络尚未形成。目前,我市现代物流意义下的大型、集中、多功能的物流中心园区和枢纽基地等建设基本上处于空白,原有规划的南山物流基地、六道物流基地等或是由于选址问题迟迟不能落地,或是停留在农副水果等产品批发的初级阶段。其次,公路、铁路、港口、机场、流通中心等均需要综合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相对发展较弱,且各种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街接,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多次中转、分拆倒装,增加了无效运输,难以满足物流服务一体化的需要。再次,若干自发产生的配货场站、运输、仓储、快递散布于市区郊区,布点凌乱,起点太低,未能形成专业化、规模化与网络化的运营。第四,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特别是仓储业设施设备更新改造缓慢,仓库大多以普通平房库、普通楼房库、开放式堆放场为主,立体仓库、可调节温度的冷库等现代化仓库数量极少,包装、冷藏、仓储等配套欠缺。如目前我市农产品物流以常温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各种鲜活农产品难以及时外运和保存,据不完全统计,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耗约在15~25%之间。
3.物流企业“小、散、弱”等的制约。我市现代物流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物流管理还处于“配送管理”的初级阶段,物流组织管理水平较低,没形成产业链,集约化、增值化服务能力弱,运行成本高,盈利空间少;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而散,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服务功能不全,物流企业以提供基础物流服务为主,多为运输型、仓储型、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型等功能型物流企业,服务仅仅局限在传统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单一物流环节;仓储型物流企业大多租用偏远或功能设施落后的库房,布点分散凌乱,配送功能不强,成本负担过重;物流企业同行压价竞争严重,盈利能力水平低下,40%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由此引发服务质量差、低下等问题,引发消费者的投诉。
4.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的制约。我市物流企业内部缺乏综合集成信息管理系统,条码技术、EDI技术、射频技术、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PS技术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在我市物流企业的应用极少,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应用不多,信息沟通不畅,效率低;开放式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体系不完善,信息共享、一体化服务能力弱,基本不能提供信息发布、交易匹配、合同签订、支付结算、信用评价、整体物流等现代服务需求,导致各类生产型、仓储型企业和运输型物流企业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合理配置功能较差,有车无货、有货无车、资源浪费等现象十分突出。如目前我市农产品物流每年农户种植瓜菜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对方上门供货以及现时市场等传统方式获取,且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等农产品季节性强,淡旺季明显,运输工具特别是道路运输车辆在旺季供应不足导致丰产伤农,在淡季空车率较大的增加了物流成本。
5.综合性物流管理人才缺乏的制约。物流业涵盖面广,涉及到管理学、运输学、经济学、社会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物流人才综合性强,技术要求高,但受我市本地高等教育资源发展严重不足的制约,物流培训体系尚未建立,高中级物流管理人才、市场营销和业务操作人员、设备操作及维护技术人员等十分缺乏,同时物流工作比较严谨,供应链一环扣一环,处理起来比较琐碎,工作辛苦,很难留住人才,人才缺乏已严重阻碍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7
一、基本情况
荔宝禽畜养殖公司位于北流镇六行村,是集荔枝种植、养猪和养鱼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拥有万头养猪场、1800亩水面养殖场和2300亩荔枝种植基地。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依托本地民营企业的产业优势,重点对增加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收入进行帮扶,打造脱贫攻坚示范点,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一)公司助力村集体增收六行村委会以为荔宝禽畜养殖公司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支持为条件,与荔宝禽畜养殖公司签订帮扶协议。公司每年向六行村委会提供3000元的'分红,增加村集体收入,解决村委会办公、会议经费紧张难题。
(二)肉猪认养帮扶。荔宝禽畜养殖公司与六行村66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其中与有劳动能力的20户贫困户签订肉猪领养协议并资助300元启动资金,这期间肉猪的日常管理、动物防疫、词料成本等各项开支由企业负担,出栏后,以每头肉猪净利润不少于1000元的价格保价收购。对于无劳力领养肉猪的46户贫困户,公司则与贫困户签订分红协议,提供300元/户的分红,促成贫困户稳定增收。
(三)企收用工帮扶。公司优先聘用贫困户劳力到荔宝禽畜养殖公司工作,除了按公司聘用的工资标准发放工资,每人每月多补助100元。
(四)荔枝品改帮扶。贫困户中有荔枝品改意向的,荔宝禽畜养殖公司免费提供技术支持。
三、工作亮点
北流镇坚持以“一村一案”“一户一策”作为探索脱贫攻坚的路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六行村以荔宝果场申报自治区级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契机,正申报中国特色村。全村3200多亩荔枝全部改良为鸡嘴荔,带动全村722户荔枝种植户脱贫致富。
产业调研报告8
根据XX区农牧业厅印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修编资料编报的通知要求,XX县农技推广中心对XX县特色农产品实际情况作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内容报告如下:
一、XX县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
XX县总土地面积5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8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常年维持在100万亩左右,其中杂粮杂豆30万亩左右,最高年份可达 4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200公斤左右;甜菜种植面积7万亩,平均单产3吨左右;马铃薯种植面积11万亩,平均单产20xx公斤左右;向日葵种植面积 8.5万亩,平均亩产165公斤左右。
农业是XX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在上级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XX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XX县实际情况,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的步伐,选择马铃薯、向日葵、杂豆和甜菜产业作为全县突出发展的优势产业,不失时机地推动这些主导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积极引导和扶持林西冷山制糖公司、马铃薯深加工产业、设施马铃薯、XX县老三区牌杂粮豆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扩大了生产规模,加强了基地建设,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整体和集约化生产水平,产业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特色优势日益凸现。总的来看,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是健康的、卓有成效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XX县成立了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我县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思路明确,布局科学,工作力度明显加大。根据农业发展定位和期限发展目标,我县农业发展的功能区块可划分为以下四块:一是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区;二是甜菜高产高糖示范区;三是杂豆生产示范区;四是向日葵高产高效示范区。
2、产业布局取得新突破,优势特色产业带初步形成
一是马铃薯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建设示范区3片,分别落实在统部镇水泉村、碧流汰村和统布村,重点推广脱毒优质种薯、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高产高效配套技术,通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辛勤努力,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马铃薯的品种专用化、技术标准化、生产区域化、经营产业化,提升马铃薯的品牌,实现增产增收;二是甜菜高产高糖示范区,以粮油糖高产创建项目为支柱,以冷山糖业为市场依托,全面带动甜菜高产高糖示范生产,大力发展甜菜生产特色产业。三是杂豆生产示范区,XX县老三区牌杂粮响誉区内外,并直接供给,而且于 20xx年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证,在新城子镇和十二吐乡建立杂豆生产示范区,大力发展杂粮豆产业,使杂粮豆产业成为XX县品牌的优势产业之一。四是向日葵高产高效示范区,在向日葵全膜双垄沟播及膜下滴灌项目的带动辐射下,向日葵种植辐射到统部镇、新林镇、五十家子镇和官地镇4个乡镇,带动周边6.5 万亩向日葵生产。推广各类适用节本增效栽培技术3.6万亩,包括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万亩,膜下滴灌技术1000亩,全膜覆盖面积860亩,目标产量150 公斤/亩,平均亩产204.5公斤,发展前景可观。
3、优势特色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直接和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马铃薯主产区平均亩产2720.6公斤,1.2元/公斤,亩产值3264.72元,成本 730元/亩,亩纯收入2534.72元,收益很高;甜菜高产高糖示范区平均亩产3.1吨,520元/吨,亩产值1612元,成本530元/亩,亩纯收入 1082元;向日葵及杂豆实用新技术在高产高效示范区内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显著地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大大提高了示范区农业科技含量,促使示范区形成鲜明的主导技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优势特色农业普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的样板基地。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在稳定优势特色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发展特色型和经济型农业,进一步调大规模,调高档次,调大市场,调活机制,推动全县农业向优质特色、高效、发展,坚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几年的努力,基本建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
2、基本原则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重质量、讲效益的原则,坚持以科技为动力的原则,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原则。
3、发展目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产业化经营、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以优质马铃薯、向日葵、甜菜种植和特色杂豆产业为龙头,培育扶持优质马铃薯、杂粮豆、甜菜、油葵等主导品种,形成规模化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开发市场,发展品牌农业,增强优势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搞好农业项目招商。按照工业项目的运作方式,做好农业项目的规划、可研、申批工作。
到20xx年,我县在稳定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确保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扩大特色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力争马铃薯达到15万亩,向日葵10万亩,甜菜10万亩,杂粮豆30万亩,到20xx年全县优质专用马铃薯种植面积20万亩,向日葵15万亩,县内甜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杂粮豆40万亩,年平均培训农民4.5万人次,科技入户率达90%以上,主要农作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新品种应用率达到40%,种子精选加工率达100%。 积极促进科技进步,大力推广优势特色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防治、新品种引进等技术措施;积极构建农业信息网络平台,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大力扶持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的发展,扶持发展规范化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00个,切实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扩大品牌优势,农产品商品率达85%,其中无公害产品达80%以上。全县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5%。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8000元大关。种植业结构和品种进一步优化。 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培育重点龙头企业10个,带动农户20000户,促进加工型、服务型、营销型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产业化经营机制进一步健全,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产销衔接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 到20xx年,我县将基本形成现代化农业,达到六化标准,具体指标如下。
(1)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现代化。生产条件得到彻底改善,设施农业比重加大,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三灌有效控制面积达到80%。
(2)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建立起完善的农业科技引进、示范、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在农业生产上广泛采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居领先水平的种养业良种普及率达到90%;实用农业技术普及率达到85%。
(3)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化。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4)农业管理水平现代化。农业和农村资源的生产要素实现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配置。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健全,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全过程优质服务。
(5)资源环境优良化。合理利用和综合开发土地、水利、林木等农业资源,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经济收益高效化。土地投入产出比达到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三、存在的问题
1、部分特色产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
我县部分特色产业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只有25%左右,批量小、集中度低,管理粗放,使一些加工企业,因缺乏原料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影响了发展的积极性。另外分散经营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致使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差。杂豆、向日葵等产业也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甜菜产业由于规模小,分散种植成本高,加之加工能力过剩,致使现有的龙头加工企业原料严重不足,双向影响加工和经济效益。
2、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弱
随着优势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县内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带动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层次低。由于加工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落后,产品单一粗放、附加值低,深加工产品基本没有开发,经济效益偏低。优质粮、牧草等产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二是龙头企业少、加工能力弱。如甜菜只有冷山糖业独领风骚,甜菜的加工转化率低,影响了甜菜产业整体效益的增长。其他产业突出的龙头企业也寥寥无几,加工转化能力有限。
3、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没有完全稳定建立起来,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尚未形成
基地与农户、基地与公司之间缺乏稳定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因而未能实现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由于农企之间没有形成稳定、长效的利益关系,农户难以稳定地给加工企业提供优质专用原料,生产与加工、销售与市场常常脱节,丰收的年份往往销不出去,歉收的年份又使得各厂家争相抢购原料。利益联结机制的缺乏,致使购销合同往往不能按约兑现,农民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农户、基地、公司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目标的实现。
4、产业链短,标准化生产不够,最大经济效益得不到实现
我县马铃薯、杂豆、向日葵等产业处在粗加工初级阶段,深加工还基本处于空白,沿用传统粗放的生产手段,生产全过程技术落后,标准化技术的组装配套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集约经营。
四、对策和建议
1、树立大农业思想,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抓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注重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有利于带动和促进全县优势产业的整体发展。当前首要的是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充分用好、用活优势资源,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积极引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公司,享受自治区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通过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形式,集中土地资源,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扩大规模生产,发展贸易和外向型农业,提高产业层次。我县很多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外合作联营已是大势所趋,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封闭,积极吸引外部资本与管理尽快进入,建立联合舰队,也可以采取借船出海的办法,依托县外大型企业的品牌和市场优势壮大自己,争取能够在全国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新一轮竞争中捷足先登,加快发展。
2、加强政策引导,从建立和创新机制上解决问题
一是要集成政策,扶优扶良,鼓励先进。对发展突出的`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和原料基地,给予以奖代补奖励或贴息支持,促进产业做大做强,提升综合效益 ,带动产业扩张和升级。二是要整合资金,集中财力,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矛盾。自治区的扶持资金要集中使用,避免撒胡椒面,要补贴到技术服务、良种、农机等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形成引领效果,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包括防范疫病和价格风险在内的农业风险基金和产业保险体制,构建产业发展的内在稳定器和缓冲台。四是要支持和引导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使市场主体都能获得平均利润,从而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加粗和延长产业链条。五是适度调控支农金融策略,制定鼓励金融企业支农的优惠政策,加快农业和农村信用评级以及担保机构等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金融支农长效机制,引导金融资金有序流向农村和农业产业,解决农业产业资金不足的贫血问题。
3、做大做强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和效益
第一,重点发展、集中扶持产业集中度高、带动力强的马铃薯、向日葵、甜菜和杂豆产业的经营,提高层次,使这四大产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极产业。第二,积极支持和推动特色明显、有潜力的其他特色产业发展,对这些产业要重点培育,积极扶持,规模生产,使这几大产业成长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
4、鼓励和发展中介组织,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要鼓励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好中介组织连接农民与市场、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协调好彼此关系,形成企业与农民双赢的格局,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环境,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和销售大户开辟市场。促进建立机制灵活、功能齐全、层次分明、体系完整、开放有序的各类市场,开辟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各级干部要学会跑项目、跑市场,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搭建平台。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注重培育、打造和保护XX县知名品牌,大力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我县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获得较大的比较效益。
产业调研报告9
上半年,在市出台的扩大消费、振兴商业八项措施带动下,重庆市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据统计,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0。36亿元,同比增长13。5%,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8%。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上半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均保持在13。0%以上,总体呈上扬趋势。其中:6月份,在全市大力开展购物美食节、汽车会展等活动助推下,零售额增长创半年新高,同比增长14。3%,分别比1、2、3、4、5月加快1。3、0。9、0。9、1。0、0。8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一)城乡共同发展,乡村市场快于城镇
重庆市城镇与乡村消费品市场持续稳定发展,共同推动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xx。06亿元,同比增长13。5%,较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3。30亿元,同比增长13。9%,较一季度加快0。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7个百分点。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家电惠民、汽车惠农等政策拉动下,农村消费增长较快,消费潜力得到一定释放,乡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市场0。4个百分点,城镇市场增速长期快于农村市场局面发生变化。
(二)批发和零售业拉动作用显着
从行业结构看,批发业和零售业作为全市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拉动作用显着。上半年,批发和零售业在全市消费品市场中占比达85。5%,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873。40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54。03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4。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19。36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
(三)住宿和餐饮业呈现新变化
上半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6。97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在中央及地方政策导向下,餐饮消费结构发生转变,餐饮市场呈现出注重节约实惠、抵制奢侈浪费的新变化。一方面,大众消费的中小型餐饮、特色餐饮保持平稳增长,重庆佳永小天鹅餐饮有限公司、重庆骑龙饮食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德庄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几家大型火锅连锁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14。8%,有力地支撑全市餐饮业平稳发展;同时,高档餐饮消费增速普遍下降,全市四星级以上宾馆餐费收入同比下降13。4%。分行业看,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0。25亿元,同比增长3。0%,较一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6。72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四)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支撑作用明显
上半年,全市共有限额以上法人企业4806家,比20xx年末增加318家,共实现零售额1369。64亿元,同比增长17。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4。2个百分点,占全市零售总额比重达62。5%,对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79。2%,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7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87。73亿元,同比增长18。1%,比一季度加快4。3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法人企业实现零售额81。91亿元,同比增长12。5%,比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
三、多数商品销售有所加快
全市限上法人企业数据显示,上半年,在十六大类消费品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中西药品类、家具类、石油及制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汽车类等12类主要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比一季度有不同程度加快。
四、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各类会展、促销活动拉动消费
由搭台、商家参与的“20xx中国重庆国际汽车工业展”,汇聚奔驰、宝马、劳斯莱斯等全球105个参展品牌,销售各类车辆近1。8万台,极大地拉动了重庆市汽车消费市场,在汽车消费淡季大大提高了销售业绩。据统计,上半年汽车类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比重达25。1%,实现零售额322。93亿元,同比增长20。6%,增速较上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
以“味动山城、乐购重庆、美丽春天、快乐消费”为主题的“20xx重庆春季购物美食消费节”,通过上下联动,在百货、超市、电器、汽车、餐饮等商贸行业,采取抱团促销、让利促销、有奖促销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类促销活动,有效激发消费热情,促进了消费。
(二)相关政策刺激消费
为有效应对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防止经济特别是商业经济过快回落,4月下旬,重庆市出台《重庆市人民关于采取适应性政策措施提振商业经济的'通知》,从家电惠民和汽车惠农、节庆促销活动、商旅联动、会展活动、电子商务、培育限额以上商业企业、商业环境、市场秩序等八个方面采取适应性措施,扩大消费,振兴商业,至5月初实施以来效果明显。据统计,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大类商品中,零售比重排列前五位的汽车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实现零售额896。67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较上季度加快2。0个百分点,五大类商品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
随着刺激消费政策实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下半年,全市消费市场有望承接上半年走势,全年实现稳定增长。六盘水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及宏观调控建议入世后的市场运行特征与投资策略当前我国国债市场运行现状、投资机会及走势分析。
产业调研报告10
开展精准脱贫攻坚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全省创造性提出“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黄冈特色的“稳、准、新”产业精准扶贫路子。市政协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由主席会议成员带队,分五个组深入各县市区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格局全面形成
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加强政策引导,搞好办点示范,狠抓检查督办,深入推进“五位一体”产业精准扶贫,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精选了一批市场主体。目前全市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共4392个,涵盖特色种养、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电商、光伏等产业,通过联户带动、入股分工、托管代养等方式,意向带动130766户、363867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如黄梅县16个乡镇,围绕油茶、蓝莓、稻虾连作、苗木、蔬菜等产业建立了50余个现代农业基地,带动60%以上贫困户、98%以上贫困村增收脱贫。红安县八里湾镇金碧源生态农业科技园,计划投资3.5亿元,流转田地7500亩,打造生态休闲、养殖加工、科普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已建成小龙虾精养池102个,面积1100亩,投放虾苗6万斤,与58户贫困户150人签订合作协议,每户每年保底分红3000元。
二是探索了一批扶贫路径。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抓好产业扶贫路径设计,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套精准“施工方案”和“作战路线图”。如罗田县实施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33111”工程,利用3年时间,向养羊贫困户提供3万元贴息贷款和1万元扶贫资金,支持1万个贫困户,户均年收入过1万元;罗田贺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270个贫困户签订扶贫协议,政府按每户2万元标准给贺根公司540万元贴息贷款,每户脱贫按5000元标准奖励贺根公司,贺根公司向每个贫困户无偿提供3头肉牛和兽医、技术服务,肉牛增重部分由公司、农户按2:8的比例分成,据测算每户贫困户每年可稳定获得5000元左右的收益;麻城市按照产业、资金、区域、对象、时限“五个精准”,分别为养殖业、蔬菜产业、中药材产业、林特产业定制脱贫“1111”、“1151”、“1148”、“1138”工程。各地还通过光伏领航、园区辐射、合作带动、旅游联动、电商激活等办法,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专业大户+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家庭农场+贫困户”、“农村电商平台+贫困户”的帮扶联接模式,形成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
三是投入了一批发展资金。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金集中投入到产业精准扶贫中来。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500元/人的标准设立了产业精准扶贫发展基金,引领产业发展助推精准扶贫。去年全市共统筹财政资金21亿元用于精准扶贫,其中直接用于发展产业7亿元;今年,全市计划整合62.85亿元,已到位35.4亿元。各地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村民住房财产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抵押担保融资,同时设立产业发展担保基金,通过1:7至1:10的比例放大吸引金融资金。20xx年以来,全市农商行已为4329个贫困户发放5.09亿元扶贫小额信贷。
四是促进了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户通过入股、打工、租种、领养等多种途径在产业精准扶贫中增收,预计平均年收益在6000元左右。如发展光伏产业,建设3-5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就能实现不低于3000元的稳定收益。黄梅县停前镇龙成生态农林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流转土地得租金、农民务工得薪金、承包管理得酬金、超产分成得资金、订单预购得订金”的办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已流转荒山2.35万亩,贫困户仅从土地流转和劳务薪金两项中就可增收116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一是资金整合难。尽管出台了关于贫困县资金整合的[20xx]63号文件,但缺乏具体操作办法,资金使用范围仍受多种因素制约,县级顾虑较多,资金整合的路径还不清晰、阻力仍然很大。以罗田县为例,初步测算,该县落实三年脱贫计划需整合资金40亿元,20xx年需整合17.76亿元,但可供统筹的资金规模只有4-5亿元。二是政策落地难。有的地方政策设计“很丰满”,但具体操作“很骨感”。市场主体的逐利性和贫困户的脆弱性,决定双方均怕担风险,有的地方在政策设计上实际将风险全部交给贫困户一方。比如有的地方以贫困户名义贴息贷款,贴息贷款交给市场主体,市场主体再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这样导致贫困户怕担风险而无贷款意愿,金融机构怕担风险而不敢向贫困户直接融资。有的地方政策落实“雷声大、雨点小”,贴息贷款和具体操作办法还难以落地。三是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的对接难。一方面有的企业带着产业和市场,找不到土地和劳动力,另一方面贫困户拥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却找不到市场和合适的产业门路,两者之间“窗户纸”没有捅破,“寻锅补的”与“要补锅”的无法链接。
(二)市场主体层面:一是一些市场主体带动能力不强。据初步统计,参与种养业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注册资金过千万元的不足10%。以英山县为例,参与扶贫的市场主体97个,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只有33个,大多是规模以下企业。各地扶贫产业存在同质化、低端化问题,带动能力较弱。二是少数市场主体动机不纯。少数市场主体在没有享受优惠政策的情况下,对贫困户大多开的是空头支票;有的套取了优惠政策后,给农民的苗种以次充好;有的拿到贴息贷款,对贫困户的分红实际上是财政的贴息,没有真正让贫困户得利。三是一些市场主体投身扶贫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市场主体在扶贫的过程中怕麻烦,怕担责任,担心拿了贴息贷款后,要承担包保责任,贫困户不脱贫就脱不了干系。
(三)银行层面:扶贫融资难问题非常突出,原因在于:一方面扶贫贷款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涉农贷款,贫困户评级授信面不广,相当一部分贫困户难以获得授信,银行慎贷、惜贷。另一方面政府风险保障金不足,象蕲春按照1:7的比例提供扶贫贷款,浠水按照1:10的比例提供扶贫贷款,尽管放大系数已经很大,但由于风险保证金没有上级专项支持,全靠县本级财政筹措,远远满足不了产业扶贫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银行通过提高门槛来降低风险,比如要求贷款人年龄要在60岁以下等。以黄梅县为例,目前能够提供有效抵押物、真正享受小额扶贫贷款到位的市场主体不足20%。麻城市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在全市名列前茅,但该市农商行授信金额4.65亿,目前已发放贷款9648万元,不到授信金额的20%。
(四)保险层面:保险机构对于“投入大,见效慢,利润薄”的三农保险工作积极性低,产品保障额度过低,保险责任过窄,经济补偿作用不明显,保险品种不多。如在特色种植业、种养业中,现在仅有能繁母猪、能繁母牛、奶牛等少量有政策支持的保险品种。保险理赔程序复杂,保险公司、农户对保险合同的解释各说各话,理赔困难。
(五)贫困户层面:一是思想焦虑。发展产业周期长、见效慢、风险大,部分群众往往是“怕”字当头,“难”字挡路。一方面,有发展产业的愿望和信心,想有所作为,另一方面,担心不能选准产业,存在风险。二是能力不足。现在相当一部分贫困户只会传统的种植模式,需要一定技术的种养模式学不会。三是认识有误区。受以前各种惠农政策、“输血”式扶贫影响,大多数贫困户在发展产业时 “等、靠、要”思想严重,把产业扶贫资金当作救助资金,认为扶贫就是国家给钱给物,有的“揣着口袋晒太阳,等着政府送红包”,少数贫困户产生了“越穷越实惠、越穷越光荣”的扭曲心理,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志气贫困”。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对产业精准扶贫的.认识。产业精准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也是拔掉“穷根”、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其带动贫困人口数量多,脱贫效果好,经济贡献大,在脱贫攻坚战中居于主导地位。各地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到产业精准扶贫中来,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因户择业、依法自愿、县级实施的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确保产业精准扶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把精准选择产业和市场主体作为关键。要遵循自然规律、市场规律和群众意愿选择扶贫产业和市场主体。各地要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加大县乡统筹力度,大力推进“数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建设。要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以短养长、以长补短的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产业扶贫的质量和效益。要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市场主体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市场主体产业项目名录和有条件实施产业脱贫的贫困户数据库,搭建产业精准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在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采取转让、转包、互换、入股、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对参与扶贫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主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信用评估和扶贫效益评估,建立黑红名单,加大失信成本,保障贫困户利益不受损害。对假借扶贫之名,行坑农害农之实的不良商家,一经发现,要严厉打击。
(三)大力突破金融保险瓶颈。金融机构要针对扶贫贷款的特点,改革完善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考核办法,降低贷款门槛,实行特事特办、快审快批,加大无担保、免抵押、全贴息贷款力度。建立风险基金补偿机制,灵活运用特许经营项目收益权、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收益权等为担保设计信贷新产品。加强基层金融服务,整合网格、银行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多方资源,在全市所有贫困乡镇中建立金融服务工作室。要优化贴息贷款发放方式,建议将政府贴息贷款直接发放给参与精准扶贫的市场主体,改变农户无承担风险能力不愿贷、市场主体有一定承担风险能力而不能贷的状况。要加强对受灾的市场主体的金融扶持,增加授信额度,落实恢复重建资金,帮助市场主体度过难关。要认真落实中国保监会与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在普惠政策基础上,通过提高保障水平、降低保险费率、优化理赔条件和实施差异化监管等方式,突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特惠政策和特惠措施,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优质便捷的保险服务,增强贫困人口抗风险能力,构筑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风险防范屏障。
(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四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按照“一抗四保”要求,抢抓灾后重建机遇,加快策划一批水利项目和水毁设施修复项目。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农业、水利、扶贫、农业、移民等项目资金,逐步完善道路交通、电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对贫困山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打通农产品销售体系“最后一公里”。
(五)加强对产业精准扶贫的组织领导。一是要加强对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检查督办。重点督办重点贫困乡镇、村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项目、市场主体落实情况,督办相关部门和帮扶单位履职尽责情况,确保产业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精准落地。二是树立一批产业精准扶贫的好典型。大张旗鼓地表彰有突出贡献的精准扶贫市场主体,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大力宣传产业精准扶贫典型,推广参与精准扶贫市场主体的成功模式。注重在精准扶贫企业家中产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三是发挥基层组织在产业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基层组织要在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对接中当好桥梁纽带,既要帮助贫困户选准产业,打消他们的顾虑,增强他们的信心,维护他们的权益,又要协助市场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向上争取政策扶持,帮助落实贷款,还要在发生利益纠纷时当好矛盾的调解员。针对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认识偏差和思想疑虑,基层组织要加大政策宣讲力度,有针对性地将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通过政策宣传,引导贫困人口树立自力更生,自主创业的意识,祛除政策误解和“等靠要”的懒惰思想。
产业调研报告11
我县地处大巴山南麓,是魔芋生长的适宜区域,特别是我县海拔800公尺以上的北部高寒山区,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发展魔芋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它是北部山区乡镇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过去由于栽培技术落后、耕作粗放、种芋退化和受病害的严重威胁,魔芋单产长期低下,阻碍了魔芋产业的发展,致使长期以来,我县一直以农户小规模种植和房前屋后的零星种植为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为此,为了加快魔芋产业的发展,促进贫困山区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县委县府对八大产业“十五”规划的统一布署,结合魔芋生产的实际,我局由副局长熊良体同志牵头,率领四名高中级技术干部,分赴到北部高寒山区的贫困乡镇,对魔芋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于后:
一、魔芋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规模。虽然我县魔芋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在魔芋生产中,魔芋繁殖系数低,加之生产投入严重不足,致使魔芋产业至今发展缓慢。通过对北部山区乡镇调查统计,20xx年,全县魔芋种植约0.5万亩,主要种植在非耕地和房前屋后上,集中成片种植面积不大。
(二)常年产量。按照目前魔芋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栽植,每投入1斤魔芋种,可繁殖3-4斤魔芋,即每亩投入500斤魔芋种,能收1500-20xx斤魔芋。但由于魔芋投入存在着“本大利大风险大”的情况,山区农民投入种植怕无收,没有将魔芋当作主要经济作物来抓,只是在非耕地、洋芋行中随意栽植,亩用种量严重不足,一般亩产只有200-500斤,有的亩产甚至更低,常年魔芋产量为200万斤。
(三)分布区域。我县魔芋主要种植在北部山区的梓潼、关坪、红园、满月、白泉、关面、大进、锦竹、谭家、岩水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正坝、高桥、麻柳、敦好、紫水、河堰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也有零星种植。这些区域,7-8月平均最高气温不超过30℃,日温25℃的左右的时间较长,极利于魔芋的生长。
(四)加工运销能力。全县现有魔芋精粉加工1千多吨的能力,20xx年,重庆里茂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县农业局、大进镇政府三方合资入股,在大进镇建立了1个年产1千吨魔芋精粉的龙头企业;同时,大进镇还有5家私营企业,也能加工魔芋精粉几百吨;此外,还有许多加工芋角的私营企业。我县大进镇是目前西南地区魔芋交易量最大的集散地,可辐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等省市。
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一)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我县魔芋产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调种资金,由于魔芋生产用种量大,若全县在“十五”期末发展到3万亩,仅靠本县的种芋难以发展,需资金从县外调入种芋才能满足县内的发展。二是软腐病发生重,软腐病对魔芋生产威胁最大,导致魔芋大面积生产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魔芋易感软腐病,该病是细菌性病害,属世界性难题,一般发病后难以防治。三是生产基础薄弱,我县魔芋生产目前仍然处在原始的栽植方式,虽然起步早,但起点低,无生产规模,加之农民科技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二)解决的办法。一是争取国家及相关部门对魔芋产业的资金投入,采取国家、市(县)帮扶部门和农民自筹的办法,解决在县外调种芋资金的问题。二是加强对软腐病的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魔芋生长期间,抓好选种、播种、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同时,采用农用链霉素开展统一浸种和在发病初期统一开展预防,以控制其流行。三是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对农民认真开展适用技术的培训,宣传魔芋栽植的目的和发展潜力,以提高农民的种芋积极性。
三、魔芋产业“十五”规划及分年实施方案
(一)规划的区域。按照产业化发展规划和适宜种植区域,围绕全县八大产业发展主题,合理利用适宜发展地区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通过调研,全县魔芋生产“十五”规划主要在北部山区海拔800米以上适宜种植区关坪、白泉、岩水等16个乡镇,其中20xx年规划种植1万亩,20xx年规划种植1.5万亩,20xx年规划种植2万亩,20xx年规划种植3万亩,各乡镇魔芋产业“十五”规划具体分年种植实施方案见附表。
(二)规划的理由。一是该区域乡镇魔芋种植历史悠久,属大巴山深丘地带,山峦互相遮挡,有树木遮阴,湿度较高的倾斜背风地多,土壤疏松肥沃,以山地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中性,半阴半阳的山地较多,适宜于魔芋生长。二是该区域加工能力强,有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三是该区域都是我县贫困山区乡镇,是国家扶贫重点,可促进贫困山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巩固扶贫成果和确保农民增收。
四、市场前景分析
(一)市场发展潜力大。魔芋是唯一能大量提取葡甘露聚糖的作物,该糖具有保健作用,能调节营养平衡、防止便秘、降低血胆固醇、降血脂、降血糖、减肥,还有助于减低肠内致癌物质生成;此外,魔芋还可制成凝胶食品,添加于冰淇淋、冷饮和饮料,能起增稠稳定作用,添加于各种面食能起粘结作用,还可用于印染、钻探、多种轻化工上,魔芋产业已成为新世纪的朝阳农业。目前,我国魔芋已成为世界上最大魔芋种植和原料输出国,年产2万吨左右,除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外,主要出口日本、韩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可进一步刺激魔芋产业的发展。
(二)具有竞争优势。我县地理位置优势,发展魔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该规划的实施,除满足县内作食品外,还可将种魔运往陕西、四川等省市;同时,我县大进镇拥有多家精粉加工厂,年加工精粉能力1千多吨,特别是龙头企业开发的'魔芋加工脱硫新工艺技术,属世界领先技术,加工的精粉,具有保健作用,市场竞争力强,能销往全国各地和出口。因此,魔芋生产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魔芋产业,可形成集种芋产业、加工产业的不同体系产业链,推广市场前景较为广泛。
五、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产业化经营的思路。魔芋产业是我县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魔芋繁殖系数低,产量低而不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因此,为了适宜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必须在全县历年种植面积大的乡镇开展魔芋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低价有偿提供种植,无偿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帮助农民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发展订单农业,从而提高农民种植魔芋的积极性,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料,提高魔芋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魔芋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策。将魔芋精粉龙头企业的魔芋加工脱硫新工艺技术申请国家专利,以提高精粉的质量和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在运作上实行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把XX县魔芋产业化完全推向国际市场。
六、资金来源
规划总投资2800万元,一是申请国家财政扶贫资金1500万元,二是申请市、县帮扶部门投资600万元,三是农民自筹700万元。
七、组织形势
(一)成立实施领导小组。县委、县府已成立了魔芋产业化领导小组,负责全县魔芋产业的规划、协调、组织管理等工作。农业局也成立了魔芋产业化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魔芋产业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管理,建议领导小组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督促项目实施。
(二)做好项目资金统筹管理。用于魔芋项目的资金,建议全部由农业局进行统管,主要用于魔芋种子的调入,实行资金随着项目走,以保证实施乡镇规划落实,严禁挪用和挤占。
八、保障措施
(一)帮助农民销售种芋。按照“借种还种、滚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山区农民有种植魔芋的条件,但缺乏种芋的困难;同时,对生产的种芋,实行保低价优先收购,解决农民卖种难的问题。
(二)帮助农民签订商品芋合同。帮助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购销合同,使生产出的商品魔芋不愁销路。
(三)为龙头企业申报名牌产品。为龙头企业申报魔芋企业名牌产品及绿色食品标志,使龙头企业的无硫精粉,独占市场鳌头。
(四)加大科技示范力度。以中国魔芋协会、西南农业大学魔芋研究中心为靠山,加大魔芋产业科技开发和研究,力争将我县建成西南地区唯一的优质魔芋良种繁育基地。
(五)开展技术培训。以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为龙头,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乡(镇)、村、社干部和农民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使农民成为种植魔芋的专家。
魔芋产业“十五”规划,顺应了我县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符合我县经济发展和国家扶贫投资方向,产品市场前景广泛,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对带动山区农民脱贫致富,防止返贫和保持农村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规划实施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产业调研报告12
1.原创能力不足
动漫作为一种流行艺术推广到大众生活中并不成功,还只是局限在一种小众艺术中。
因为种种的原因,国内的动漫企业都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课题,基于目前国内动漫市场的不成熟,产业链的不完善,完全靠原创动画维持生计的动漫企业几乎没有,一些较有知名度的比较大的动漫企业基本上都是依靠国外加工来维持基本的生存,而一些中小型的动漫企业甚至动漫工作室都是靠这些大公司的外包来维持生存,而往往正是这样的中小型动漫企业和工作室因为其体制简单,结构合理,体态轻盈,才有更大的热忱和愿望去提升中国的原创动漫水平,但是也正是因为其能量不足,后续疲弱,导致很多优秀的创意和策划胎死腹中。这样就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大型的动漫企业有能力而因为要维持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而不愿去做原创而局限在加工阶段,而有意向去做原创的动漫企业因为能力不足,资金匮乏而做不出真正的原创从而只能投向加工来维持生存,始终无法挣脱加工的'桎梏来开创自己的原创产品从而发展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
2.观念意识落后
动漫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摆脱不了社会意识的强烈影响,不但老把动漫视作教育工具,还局限于为青少年创作。
很多人依然停留在动漫就是给小孩看的动画片的阶段,把动漫产品当作一种教育产品而不是一种消费产品,过分的强调了动漫产品的思想性,而忽略了其娱乐性带来的潜力巨大的商品价值。认为去关注这些小孩子才看的玩意就是玩物丧志。动漫产品是不是玩物且不必讨论,而丧志和是否玩物之间根本就没有必然的联系。
动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文化产品的一切特点和优势,可以向各个领域进行渗透。动漫应该是文化的表现工具,
它应该服务于民族文化的发展战略,它应该成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助力,其表现的内容合适与否,和动漫产业本身无关,动漫更不是让孩子玩物丧志的洪水猛兽。时代在不断发展,动漫产业的内容合适与否,不应该由社会固有的意识来左右,而是由市场,由其是否服从于民族文化发展的潮流来决定。
3.盗版
盗版严重,极大的影响了创作的热情。
动漫产品普遍制作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特别是原创动漫,一个优秀的原创动漫产品往往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前期策划,而资金投入动辄百万甚至千万,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后,往往因为盗版的猖獗而导致几年的努力付诸流水。正是这一点,导致力大量的动漫企业不敢轻易的投入原创动漫市场。
4.机制不完善
竞争机制不完善、市场动作能力不大。因为动漫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行业运作模式都是处于摸索阶段,资金投入和收益之间缺乏合理有效的评测手段。政策和市场运作不能紧密的结合起来,出现政府有意扶持却不知从何入手,政府机构不了解动漫市场的运作情况,而实际参与到市场运作的企业因为不能第一时间得到相关政策的解读信息,而在市场盲目打转到情况。
不过,我们可喜的看到,随着政府对动漫产业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动漫协会的成立,动漫产业论坛的不断开办,政府和企业正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政府就像火车的铁轨和调度,负责政策的指引和总体的控制协调,动漫协会就像火车头,动漫企业就像各节车厢,整个动漫产业就在动漫协会的牵头下,在政府的扶持指引和控制协调下,不断提速。
5.人才匮乏
中国动漫人才缺口较大,去年就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动画人才缺15万人。动漫从业人员的匮乏也直接导致了原创动漫无法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13
按市统计局要求,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情况,为县委、县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我局对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就下一步如何推动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高新技术企业现状
到20xx年初,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7家,其中,被省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涉及化工、印制电路板、汽车配件、制药等领域。5家高新技术企业属于规模以上企业。20xx年上半年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速为10.57%,(1-7月)份高新技术增加值增速为8%。下降2.57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靠后。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兽用药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下降较多,兽用药品制造增速为-7.41%,主要为沧州市华大兽药有限公司已经破产。经详细调研了解到,兽用药品制造行业为高污染行业环保不达标。
(二)印制电路板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速为-2.71%,沧州飞翔印制电路板有限公司停产。经详细调研了解到主要为:
1、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较小。
2、企业融资难。
3、印制电路板制造制造行业为污染行业环保不达标。
4、订单减少竞争加大产品价格下滑达到20%。
(三)沧州信昌化工有限公司(20xx年1-6月份工业总产值为101273千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9315千元)。沧州信昌化工有限公司是以油品添加试剂为主的生产销售的企业,出现了经营效果不理想,产品卖不出去,相比往年订单较少,主要为市场竞争加大、产品价格下滑50%多、公司财务费用、管理费用较高。
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县上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
(二)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努力做掌握一批先进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区域特色,发挥优势,持续不断地引进先进科技成果。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批企业,创出一批名牌产品,加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优势。
(三)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植,采取政府投入和财政贴息等宏观调控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急需发展的行业和优势产业。盘活企业改制资金,利用改制资金注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资本金同时引导企业和社会的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进一步推进我县工业化进程。
产业调研报告14
**省生物产业发展大会指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继续扩散蔓延,经济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意义尤为重大,发展生物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增长的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社会进步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培育壮大生物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面推进生物产业上台阶、上水平的过程中,要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沿着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以烟草、畜牧、蔬菜、茶叶、薯类、生物药、蔗糖、花卉、木本油料、橡胶、水果、木竹加工及浆纸为重点的12类优势生物产业发展,争取把**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产业基地。
根据红政生物办电〔20xx〕8号《关于开展全州生物产业开发工作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指示,我办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企业对全县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现将调研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物药业发展成效明显
1、灯盏花产业稳步推进
20xx年,我县计划推广种植灯盏花10000亩。20xx年1至6月,龙头企业红河千山公司完成灯盏花一期(春季)种植面积5635亩,同比增长40.2%,主要分布在中枢镇、舞街、永宁、旧城等乡镇。目前,已采收 1150吨,平均亩产值达4150元,同比减少1.2%;农民创收2300万元,同比增长64.3%;实行利税1190万元,同比增长42.5%;实行销售收入3746万元,同比减少9%;实行利润590万元。二期(夏季)已经落实种植面积4500亩,在6月份完成全部播种任务。
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公司在白水镇工业园区内新厂开始大批量生产,同时还在玉溪江川代加工,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质量稳定,至6月底已生产灯盏花素22.2吨,同比增长52%。销售部门在维护好原有老客户外,还开发了一些新客户,目前销售市场以**制药企业为主,辐射到省外的部分制药企业。
为更好地服务灯盏花产业开发,打造公共知名品牌,工作中我办专门安排一名副主任多年跟踪企业服务,全力做好灯盏花产业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和省、州项目的实施。今年4月中旬,在舞街镇山林哨村灯盏花产业片区开发工作中,部分群众由于科技素质低,苗床地管理不到位,发展起步受挫,我办及时与舞街镇党委政府和红河千山公司协商再扶持的办法,使群众的50多亩灯盏花苗床地再次得到每亩600元的补尝,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发展灯盏花产业的信心。
2、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发展向规模化迈步
三七、草乌、半夏是我县继除虫菊、灯盏花之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兴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山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培植好三七、草乌、半夏等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办经常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实地考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至20xx年6月,全县共种植三七6300亩,其中,我县群众种植的460亩,主要分布在三塘、向阳两个乡,比去年同期增940亩,增长17.5%。今年3月因受霜冻灾害,全县三七产业受灾4600亩,直接经济损失4600万元;种植草乌4222亩,比去年同期增2925亩,增长225%,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三个乡镇;种植半夏1015亩,主要分别在三塘、向阳、白水、旧城四个乡镇。
在中药材产业培植中,今年3月2日和4月22日我们先后两次分别与**鸿翔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云河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洽谈,邀请他们到我县开发中药材产业。针对我县目前三七种植面积广,管理技术相对不高的情况,为进一步整合全县三七产业资源,提升**三七品位,我办到向阳乡同该乡党委政府和三七种植户一道,共同探讨我县三七产业发展事项。
(二)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形势良好
1、除虫菊产业在无公害需求拉动中发展
近来,随着国际市场对无公害除虫菊产品需求量的加大,使我县除虫菊产业发展重获生机。但是,由于红河森菊公司目前尚未兑清前几年收购的欠款,致使全县广大农民对除虫菊产业发展前景仍持怀疑和等待观望的态度,公司现已呈现出一边是客商订单积压,产品供不应求,一边是农户不愿大面积种植,加工原料紧缺,公司一时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况中。目前,公司已无原料加工,正在进行设备检修、超声波萃取生产线调试工作。
今年1至6月,森菊公司生产加工除虫菊素原药8吨,生产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5%可湿性粉剂、5%水乳剂等农药产品约20吨;生产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渣粉300吨;细度为80目98%过筛花渣粉100吨;细度为80目99%过筛花粉100吨。在20xx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2500多万元的基础上,20xx年上半年实现国内外销售收入425万元。公司产品国内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山东、福建、江苏、广东等省市,国外销往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欧盟、瑞士、美国、南美等国家。
20xx年,森菊公司计划在全县种植除虫菊5万亩,3月份,由于全县遭受春季霜冻灾害, 除虫菊产业受灾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种苗严重受损,全面完成今年生产任务困难加剧。灾害发生后,我办配合森菊公司及时深入到各乡镇调查了解受灾情况,认真做好灾情上报工作,指导广大群众抢抓节令,做好补植补栽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森菊公司采取除虫菊种植以小春为主,大春为辅,一年两季种植的办法来完成全年生产任务,解决目前原料短缺的问题,现在已育苗750亩,大田移栽1160余亩。为帮助森菊公司进一步落实今年种植任务,4月21日政府召开全县除虫菊生产工作座谈会,会后我办狠抓政府决策部署落实,一是督促森菊公司加快兑现花农欠款,取信于民,一是积极配合公司员工深入各乡镇宣传发动,引导广大农户重树除虫菊产业发展信心,栽好除虫菊。
2、万寿菊产业稳步发展
万寿菊是用途广泛的重要化工原料,20xx年全县种植3050亩,平均亩产值达1200元,农民实现创收363.6万元。今年将在上年的基础上稳中求进,扩大发展。现已在永宁、三塘两乡落实种植面积1650亩,大面积种植工作正在规划布局中。
(三)绿色食品加工业效益可观
1、魔芋产业种植及加工初见成效
魔芋是一种低热量高膳食纤维食品,有排毒、减肥、通便、洁胃的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阔。**县境内大部分地区较适宜种植魔芋,我县依托鑫晟魔芋有限公司根据魔芋生长环境要求及**县地质、地貌条件,结合我县多年来广大群众自行种植魔芋的经验,加大魔芋产业的开发力度,全力打造魔芋产业。今年,**鑫晟魔芋有限公司计划在县内外推广种植魔芋5000亩,为农民增收2500万元,主要安排在我县东部三塘、向阳等适宜山区乡。目前,公司已经向群众发出种子80吨,种植工作全面完成。其龙头企业鑫晟魔芋有限公司建成魔芋加工生产线4条,今年1至6月份共销售魔芋精粉42吨、素食品190吨,实现销售收入290万元。
2、阿庐牌荞系列食品开发前景广阔
我县依托**阿庐旅游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红河润高食品有限公司开发生产苦荞系列食品及保健用品,主要产品有13个荞系列食品和9个荞系列保健用品,产品畅销红河、昆明、曲靖、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今年上半年,全县落实苦荞种植面积10000亩;1至6月,龙头企业公司生产加工荞系列产品859吨,实现销售收入808.3万元,产值824万元,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好于预期。
(四)传统产业发展不断改造提升
今年1至6月,全县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31156亩次,实现产值1680万元,新增蔬菜基地1000余亩,品种主要是藩茄、莴笋、黄瓜、青蒜等;与曲靖、广州等蔬菜客商签订蔬菜订单1200余亩;水果39469亩,新增高原梨、柿子水果产业740 亩;完成生姜种植3000亩;油料11500亩。全县部分传统产业逐步向“品种优良化、布局区域化、管理规范化、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五化方向发展迈进。
(五)其他新兴产业正在起步中
1、花卉产业有新的突破
花卉产业是我县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切实抢抓机遇,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全县农业产业开发中的又一个新亮点。目前,我县 有观赏植物、绿化苗木基地2600亩(现在培育面积100亩,定植面积75亩,袋苗面积25亩),主要品种有清香木、石楠、拟单性木兰、**尖顶红栾、**樱花、多花含笑、**含笑、火棘、鹅掌楸、大叶樟、滇朴、黄连木、长青藤等一批乡土苗木,年生产经营花卉盆景20xx多盆(株),观赏绿化苗木50万株,现已成为我县重要的花卉生产基地,对全县花卉产业及其他花木生产企业和专业户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我办向州创新办申报的《**县乡土苗木及绿化树种繁植基地建设项目》已下达,这标志着我县花卉产业开发工作即将启动,我们正积极配合县林科所在白水镇抓好项目工程的实施。近来,全县新发展鲜切花100亩。
2、重楼、金银花、红花、铁皮石斛等新兴药材正在引进试种中
在旧城镇引进重楼、红花、铁皮石斛实验栽培的基础上,今年我县在三塘乡试验种植金银花100亩,该乡党委政府出台扶持措施,凡在今年种植金银花的农户,乡上将每亩给以1000元的扶持,这进一步丰富我县特色生物药业的种群。
二、发展生物产业的主要措施
(一)突出一个重点
在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抓重点、立主体、打品牌,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产业工作重点,着力开发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魔芋、苦荞等产业和产品,培育三七、万寿菊、早实核桃等后续产业的指导思想,坚持做到重点产业重点培植,拳头产业精心打造,全县逐步形成一些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群。
(二)做到二个兼顾
在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新老产业发展统筹兼顾,同步推进,既注重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又不丢传统老产业。在继续抓好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培植新兴产业,全面增强全县生物产业发展的储备总量和种群数量。
(三)确保三个到位
一是领导到位。县、乡各级均成立生物产业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使全县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年初层层签订生物产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做到组织实施有领导,工作任务有目标。
二是服务到位。县、乡各级和龙头企业公司都配备精干高效的产业开发技术人员或生产辅导员,我办干部职工积极配合相关技术指导员,经常深入到各乡镇村寨田间地头跟踪服务,督察指导生物产业开发工作,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在各生产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宣传到位。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我们结合全县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全县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新成效,让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知道当地该发展什么产业,怎样发展这些产业。做到在宣传面上抓广泛,在宣传点上抓特色,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引导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发展生物资源产业。
三、全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从特色产业的培植来看,小而杂,什么都有点,什么都不多,即使是经多年培植的灯盏花、除虫菊、草乌、半夏等特色产业现有规模仍然还小,没有得到深层开发,特色效益不明显。部分新产业缺乏市场前景分析,盲目上项目,一哄而上,一下而散的现象还存在,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二是初具规模的蔬菜、水果等传统主导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销不能有效对接,产业链短,产品价格低,农民增产不增收,仍然存在大资源,小产值的状况;三是生物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企业信誉度低,群众抗风险能力弱,某些农产品既使是订单生产,企业也常出现“打白条”或擅自单方违约,政府与企业,企业与群众打官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一些多年苦心培植的产业一下走入低谷;四是群众生产科技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新产业的培植常持等待观望思想,发展缓慢,产品质量不高,科技支撑不够,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企业投资融资困难,贷款难度大,生产周转资金普遍紧缺,扩大生产和产品深层开发困难重重。
三、生物资源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四个力度”
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在一些新产业的培植上,群众往往持等待观望的态度,需要各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力度,投入一定的发展启动资金,发挥小资金大效应的作用,扶之上马,送之一程。三塘乡在草乌产业培植中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发展起步阶段,由于政府每亩给予200元的扶持,发展速度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面积连年翻倍,从几百亩一下子发展到几千亩,成为我县乃至全州生物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二要加大项目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大项目带来大发展的思想,多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带动产业发展。同时又要优化投资环境,打造投资融资平台,敞开投资融资渠道,跨区域协作,引进县外实力较强的现代企业参与**生物产业开发,提升**生物产业品位。
三要加大开拓创新力度。尤其对我们生物资源产业创新部门来说,创新就是我们工作的灵魂,我们在产业培植中必须找准工作切入点,大胆尝试,主动创新。对某些有发展前景的产业,我们可以每年只选1至2个产业品种在一些科技意识较强的示范户中种上几株、几分或者几亩进行试验,成功了再推广。同时要开展一些必要的产业考察学习活动,让生物产业创新系统干部职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信心。
四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在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创新工作中,我们要在深入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对有发展前景的产业要大力宣传引导,坚持重点产业重点宣传,新兴产业引导宣传,传统产业侧重宣传,做到宣传引导而不误导。引导群众在产业培植中对比算账,看前景、看长远。
(二)要解决“五个问题”
一要通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升品牌效应,拓展销售市场,延长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带动,解决产业做不大、做不强、走不远的问题;二要通过优化布局,主打品牌,扩大规模,增加总量,解决产业小而杂,汽车拉不了,火车不够拉的问题;三要通过加强现代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生产者科技水平,集约化生产管理,解决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四要通过建立科学的投资激励机制,政府投资优先投向那些社会口碑好、诚信度高、群众信赖、在当地有较强的发展实力和发展带动力,发展前景较好的现代企业,利用投资激励机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解决企业发展困难和诚信度不高的问题;五要通过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指导,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破解发展难题,切实解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总之,生物产业种类多,产业发展周期相对较长,市场变化波动大,产业工作涉及面广,加快我县生物产业发展困难还很多,全县现有的发展水平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远,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增强责任使命感,用创新的思维解难题,用科学的眼光谋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15
根据我市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的安排和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主任会议决定,开展优化木材产业结构工作专题调研,组织了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荣才任组长,常委会部分委员及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调研组,于4月下旬开始对我市优化木材产业结构工作(未含竹业)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林业局、发改委、经贸委、环保局等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到延平、建瓯、建阳、浦城等县(市、区)调研,听取了当地政府领导的情况汇报,并与相关部门、木业协会、部分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深入到福人木业、建阳六维等8家木材加工企业广泛听取意见,实地察看了解生产情况。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木材产业发展成效明显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近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木材产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鼓励、扶持木材加工企业的发展,木材加工业发展迅速,取得明显成效。
——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木材产业发展。近年来,市政府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战略,在加快林产工业发展上,明确了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快木竹制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竹木加工企业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将木材产业发展纳入我市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集群之一,作为我市产业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产业培育发展。各县(市、区)也分别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木材资源加工增值,扶持木材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重点扶持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的新上项目。对企业建立原料林基地、品牌创优、科技创新、市场培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有力地促进木材产业的发展。
——木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林业部门统计,截止XX年底,全市有木材加工企业13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2家,占木材加工企业总数的21.23%。木材加工完成工业产值686314万元,占林业工业产值的48.82%,同比增长14.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9199万元,占林业工业产值的41.2%。一些优势龙头企业得到发展壮大,涌现出了象邵武王斌、杜氏木业、建瓯万木林、建阳六维、延平元侨木业等一批产品档次较高、资源综合利用较好、规模较大的龙头骨干企业。如:邵武王斌装饰材料公司总投资3亿多人民币,以杉木中小径材为原料生产相框、细木工板、刨花板等产品,木材综合利用率高,木相框占国内市场半壁江山,XX年实现产值2亿元,税收20xx万元。目前,市级以上木材加工龙头企业1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1家。木材产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木制建筑构件与材料、人造板、特色家具、家装材料和木竹工艺品等为主的木材制品加工体系。
——木材产业加工园区建设有进展。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和龙头带动战略,推进木材产业加工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建阳海西林产工贸城、建瓯笋竹城、邵武城南工业园区、南平大洲工业园等林产工业加工园区。如,建阳海西林产工贸城作为闽北经济开发区的启动项目,第一期工程已经建设完成,现引进入园企业有37家,总投资24.5亿元,总注册资金9.56亿元,其中注册资金6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森岚、六维、鑫泉等8家企业。入驻企业总用地1820亩,约占一期工业用地的60%。目前,已有30家企业动工建设,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累计完成工业产值3.5亿元。此外,园区木材交易中心市场也开始正式运营,入驻商户近20家。
——科技创新与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有成效。一是通过出台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扶持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开发。一些龙头企业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产品科技含量与档次有了提升,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如,建阳六维公司在当地政府引导与支持下,公司成立了专业的宠物文化研究中心和产品设计研发中心,拥有50多名设计和开发人员,具有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成为我国专业的宠物用品供应商,产品远销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瓯福人木业集团为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生产工艺和设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产品质量可与国内同行业进口设备生产的产品相媲美。二是加强项目对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近两年来,我市积极向省上推荐产品技术含量较高,有一定附加值的木竹加工项目22个,计划投资9亿元。被纳入省工业内涵技改提升工程计划的有14个,计划投资4亿元多。三是积极引导实施产品升级和品牌战略。通过设立创品牌奖励基金,对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和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等称号的木材加工企业,给予奖励;帮助做好企业技术培训、协助申报等服务工作,加大了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截止XX年底,全市木材产业共获福建省名牌产品11个,获福建省著名商标2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木材产业迅速发展,但总体上产业水平还不高,特别是木材产业发展中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如:产业布局不合理、加工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结构不合理,资源的.培育与木材加工业发展不协调等结构性问题逐步凸显,增加了森林生态保护的压力,影响了木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木材加工业结构问题。企业结构上,规模企业少,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少。规模以上企业282家,仅占木材加工企业总数的21.23%。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只有17家,仅占木材加工企业总数的1.28%。企业规模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水平不高,在市场中的影响力比较薄弱。产品结构上,低值产品多。由于小企业比重大,大部分企业生产技术装备落后,工艺陈旧,产品的差异化不大,同质化现象严重;上游初级产品多、下游终端产品少;粗加工多,精深加工少;科技创新差、知名品牌少,难以形成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配置上,市场机制不健全,资源利用效益低。木材加工业小企业多且分布散,资源管理难到位,市场不规范,资源配置难以优化。如:xx区王台镇就有60多家木材加工小企业,大部分小企业经营粗放,生产初级产品,资源被低效率地利用,影响了资源转化和木材加工业的效益。
(二)森林资源结构与木材加工业需求矛盾问题。我市虽然有比较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木材加工业的原料需求与森林资源的树种结构存在矛盾。在商品林树种结构上,杉木相对过剩,加工不足,供大与求,而松、阔叶树种资源少,供给不足。据林业部门统计:XX年实际木材采伐蓄积量260万立方米,其中杉:松:阔的所占比例为:69.4:23.8:6.8,而我市已形成的杉木加工能力100万立方米,马尾松制浆造纸和胶合模板能力80万立方米,阔叶小薪材及“三剩物”纤维板加工能力90万立方米。由此可见,按现有可利用资源结构,木材加工所需的杉木资源可满足供应,而制浆造纸和胶合模板所需的马尾松资源和纤维板加工项目所需的阔叶小薪材及“三剩物”却无法满足现有加工企业生产需求。资源结构不合理,阔叶树资源有效供给不足,造成资源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扩大,盗伐阔叶树以及薪材的案件时有发生,增加了森林生态保护的难度。资源培育与加工需求脱节,工业原料林定向培育不足,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滞后,绝大多数木材加工企业没有建设原料林基地,原料需求完全依靠市场供给,企业对原料无法自我调节,成为企业发展的原料瓶颈。
(三)木材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缺乏产业布局规划,建厂选址不科学,造成木材加工业布局分散,山边林边小企业多。专业工业园区建设力度不够,总量少,规模小。特别是我市受到自然地形地貌及土地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加工园区建设十分困难,制约了产业做强做大。现有的一些工业园区,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影响到关联企业的进驻和产业的集聚。木材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不高,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无法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同时,由于企业布局分散,林政资源管理困难,一些山边林边小企业在获得资源方面更具有“优势”,在资源配置上出现不平等竞争。
三、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我市木材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森林资源转化利用和增值,为农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木材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源结构等结构性矛盾开始凸显出来,影响到森林资源利用效率,增加了森林生态保护压力,制约了木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市木材产业走向何方?我们认为:只要坚持生态优先,转变木材产业发展方式,即:变重外延扩大、重数量增长,为重内涵提升,重产业质量,调整优化加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资源结构,木材产业仍可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一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林业是我市农民收入的重要的来源,林业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尤其是林改后,林地使用权得到落实,农民造林营林积极性高涨,生产的木材需要加工升值,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加工企业解决了农民转移就业5万人。二是资源转化利用要求。我市是林业大市,林地面积3259万亩,人工商品林面积1427万亩,蓄积量9823.1万立方米,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后,国家下达的年采伐蓄积量433.5万立方米,需要加工增值。去年有110万立方米原木外运销售。三是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木材产业是我市传统产业,长期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是区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四是林地有很大潜力。我市集体林比重大,相对经营粗放,林地产出率比较低,通过提高经营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木材产量。五是市场刚性需求。我国是个少林缺材的国家,随着世界各产材国加强原木出口监管和提高关税,资源供应量相对减少,木材价格不断上行,而且木材及其制品是不可完全替代的战略物资和大宗商品,市场刚性需求旺盛。六是实行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经营。全市划分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824万亩。又实施“三线林”的保护,面积64万亩。最近,市政府又提出三级以上河流的河岸生态地保护。分类经营以及有力的生态保护措施,为我市乃至全省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为商品林资源利用创造了条件。为此,对优化木材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生态立市,科学规划,确保森林资源利用的多样性。我市实施生态立市,建设海西绿色腹地战略,森林生态资源是重要的保障。木材产业是资源型产业,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源的消耗。因此,要在建设海西绿色腹地,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科学做好产业规划,突出实现转变木材产业发展方式、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森林资源利用的多样性、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措施等方面。一要加强森林资源消耗总量控制,适度下调采伐限额,严格控制实际采伐量,确保森林资源长大于消,提高森林的覆盖率和森林质量。二要明确森林资源培育目标,不断调整改善森林资源结构。要按林种的定位和市场需求,调整树种结构,改善林分结构,确保森林资源利用的多样性,如: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景观等森林资源多功能的发挥。三要优化产业布局,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加快加工园区建设。对生态脆弱地区,生态重点保护地区禁建木材加工企业。符合条件新办的加工企业,都要安排进园区。四要明确木材加工企业的准入条件,粗加工,产品附加值低、消耗资源大、污染严重的木材加工企业要严格限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特别是以阔叶树及薪材为原料,对生态保护影响大的纤维板类项目一般不再新建扩建。五要明确鼓励支持的项目和产品目录,根据可利用森林资源杉木多的特点,提出重点发展项目和产品,如:重点发展杉木层集材、杉木建筑构件、杉木特色家具、板式家具、工艺品等。
(二)实施“扶优扶强”,优化木材加工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一要坚持“扶优扶强”,培育龙头企业,改变小企业多,规模企业少的现象,促进企业结构的优化。有针对性地继续出台和落实扶优扶强的政策措施,综合运用政策、资金、税收、技术等措施,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实施企业重组,资源整合,实现强强联合,向上市公司发展。同时,要依法依规清理整顿无加工许可、无营业执照、无缴税、无环评的加工企业,优化木材加工业结构。二要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终端产品比重,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促进产品结构的优化。要通过科技支持、项目带动等措施,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改变产品粗加工,低附加值的现象,提高森林资源转化的经济效益。三要继续加强品牌经济建设,进一步鼓励和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我市木材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
(三)加强加工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聚度。要在科学规划下,筹划加工园区选点布局,加快新园区的工程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加工园区布点格局。对现有的加工园区,要搞好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各类配套功能,健全服务体系,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优质服务、税费优惠、项目扶持、科技支持等措施,引导支持木材加工企业和关联及配套的上下游企业进入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培育,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转化的附加值,尽快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四)加强资源培育,优化资源结构,适应产业发展需要。一要加强“林农+企业”办基地等模式的研究。我市集体林制度的改革基本结束,要重视发挥林农培育资源的积极性,鼓励林农采取多种形式造林育林。特别要重视研究林改后,林地经营单位以家庭、联户为主的生产经营形式与现代林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矛盾,引导林农兴办林业专业合作社,鼓励林农与企业联合办基地,推进“林纸林板一体化”项目等,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林地产出率,实现“双赢”。二要继续落实“四大基地”建设,重点加快工业原料林的定向培育,提高工业原料的供应量,改善人工商品林的树种结构,使森林资源培育与加工生产原料需求相适应。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外购森林资源、原料和半成品来厂加工,提高外来资源的比重。三要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加大工业原料林培育的科技投入,努力提高单位林地面积产量。特别要针对市场的需求,加强对阔叶树木材纤维利用的工业原料林树种的筛选,加强种苗驯化、繁育、造林等措施,实施科学的营林技术,缩短轮伐期,提高林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通过加强资源培育,优化资源结构,为实现木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五)用好政策,加强扶持,形成政策导向机制。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福建省促进闽台农业合作条例》为契机,加强对台林产工业的交流合作,建立产业优势互补机制。将木材产业纳入对台农业交流合作范畴,加快制定对台产业合作的实施方案,促进资源、技术、设备、种苗(速生、优质用材树种)等生产要素的引进交流,畅通企业之间交流渠道,鼓励台商、台企在闽北落户。要对接国家、省上的政策、措施、项目,加强木材产业项目筹划,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要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对出台的政策措施抓好落实,特别要对木材产业的产品自主创新,发展终端高端产品、创建品牌、建设原料基地和要素市场等方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政策导向机制,促进木材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产业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乡镇产业调研报告04-07
服装产业调研报告12-28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9-12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03-09
特色产业调研报告12-12
畜牧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4-03
产业园区调研报告03-12
蔬菜产业调研工作报告08-21
市开展林业产业调研报告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