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工作汇报>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

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

时间:2024-07-08 16:45:49 工作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汇报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着,汇报就是把某个阶段做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后报告给上级领导,每次提笔要写汇报的时候都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

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1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强化事件的权威报道和快速反应能力,做好“两会期间”网上热点敏感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理和舆论引导工作,争取第一时间准确权威信息,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二、组织机构

  1、网络舆情领导机构

  成立白沟新城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全区网络舆情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党工委、管委会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建军同志担任,副主任由白沟新城组织人事局局长石进文同志担任,成员由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担任。

  2、网络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组织有关部门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3、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负责网络舆情的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三、网络舆情应对及工作机制

  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出现后,为防止事件进一步发酵,抑制网络不实消息恶性传播,防止别有用心人员煽动网友情绪,立即启动舆情应对紧急预案。

  1、迅速查明事实,第一时间发声

  白沟新城应急领导小组责成涉事部门迅速查明情况,细致详实上报领导小组,宣传部门依据事实迅速撰写新闻通稿,阐明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起因及事件发生后白沟新城管委会采取的相关措施,并联系主流纸媒、网站第一时间发声。力求迅速、公正、客观的还原事件真相,驳斥不实报道,澄清事实,以正视听。

  2、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积极引导言论

  成立新闻宣传应急指挥部,明确一名新闻发言人,及时突发事件相关进度;同时,加强舆情信息跟踪监测和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宣传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关于热点事件的网络舆情及最新动态,及时汇总舆情信息并上报应急小组。

  宣传部门联合公安大队迅速开展有效网上舆论管理及引导。及时封堵删除网站、论坛、贴吧等针对此次事件的不实、有害信息;组织网评员汇总白沟新城管委会妥善处置事故的最新情况和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时发声驳斥网络上造谣、攻击、诽谤煽动的言论。

  3、做好新闻媒体接待工作

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2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舆情监测,特别是加强校园舆情的引导和监控,防止不良信息对校园的侵害,掌握网络舆情主动权,加强对网络舆情的预警防范和监测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促进和保障校园网络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坚决封堵、删除各种有害信息,及时掌握学校学生在各种网络媒介中的言论和动态,加强正面引导,释疑解惑,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

  二、主要内容

  本办法中的网络舆情,特指可能或已经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网上负面报道或网络负面言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处置,是指对涉及宣传思政工作的新闻报道或评论在互联网上刊发、扩散后,所引发的反应、言论、评论和后续报道等综合舆论情况的'监测、控制和化解等具体措施。

  三、组织结构

  成立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牵头开展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的组织、监督、实施、考核工作。

  四、工作职责

  网络舆情监督员负责监测校BBS,学校的、微博、微信,学生个人人人网、微博、微信的舆情情况,了解各网站当前的舆情,及时将舆情通报网络舆情管理员,督促及时控制和引导,并作好日志记录和备案工作;负责跟踪各单位的舆情控制及引导情况,及时上报学校。

  五、工作原则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监测到的舆情信息进行分转交办,按照“快速反应、确认事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准确查找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舆情反映的问题,对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对舆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全面评估,及时准备好跟(回)帖材料。在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时,一定要端正工作态度,多渠道、多方法全面了解事件真相,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应负的责任;在回应时不要只站在如何消除对学校和学校形象的影响上,而要站在师生或受害者的立场上。第一时间告知学生和当事人事情真相,进行真诚、公开、及时的沟通,不使矛盾进一步激化,赢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根据某一重大舆情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走向,最大程度地争取媒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适时转移目标,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左右网络舆情的走向,把噪音杂音压下来,使该网络舆情信息关注度逐渐转冷。要加强正面宣传,树立良好风气。

  六、操作流程

  (一)网络舆情的监测

  由网络舆情监督员对涉及的网络信息进行查询、收集,对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及时下载,对不良舆情进行监测,做好记录、梳理等工作,及时送办公室分转交办。

  1.监测对象。较经常出现涉及本学校和学生相关舆情信息、帖子和相关跟帖。

  2.监测内容。网络上涉及学校和学校的敏感工作和容易被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学校和学校的意见、建议、投诉,相关问题的咨询,涉及教师、服务人员等人员行为和效能作风问题等。

  3.监测方法。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和论坛进行定期浏览,收集相关敏感话题和信息。

  4.监测形式。一是每天至少1次对相关网站进行浏览和搜索,并做好监测记录;二是每周至少1次的舆情通报。

  (二)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

  1.被网络媒体出现和转载的一般突发事件和申诉建议的负面报道,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1个工作日内向具体业务主管人汇报,3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处置并回应。

  2.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的重大突发事件、网上投诉举报,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引发的错误舆论导向,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1天内向主要领导汇报,2个工作日内作出初步处置并回应。

  3.被网络媒体报道转载,被上级以上领导批示的,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必须在发现该报道或帖子的3小时内向主要领导汇报,1天内作出初步处置并回应。

  七、重点监察内容

  学生在网上不得查阅、复制或传播下列信息:

  (1)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

  (2)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否定四项基本原则;

  (3)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4)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5)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暴力、凶杀、恐怖等

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3

  一、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的意义

  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观点、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具有直接性、多元性、突发性、隐匿性、扩散性等特点。企业、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消费者等服务对象在互联网中发表各类言论,提出许多问题,迫切需要与工商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反馈,但由于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未建立一套有效的互联网信息筛选分析机制,工商部门不能及时获取相关诉求,导致信息不共享、信息单边传递、信息不能及时反馈、无法建立信息交流等情况。建立一套有效的互联网信息筛选分析机制,并建立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及早收集网络舆情、及早研究网络舆情形成和发展规律、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对于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掌握工作主动权,促进工商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收集机制。目前,工商部门建立的舆情收集手段大多只停留在人工收集筛选阶段,没有与网络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相匹配的技术手段。在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难以从互联网海量信息中及时有效地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网络舆情信息,往往造成舆情危机事件引导处置工作的被动。由于网上信息量十分巨大,我们必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与研判,从而得出精准的研判结论。

  (二)缺乏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机制。网络舆情的研判分析机制是对网络媒体上舆情的定性与定量给出的一种价值和趋向判断的过程。网络舆情的研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网络舆情进行日常性和持续性跟踪与搜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二是针对某一突发事件或某一特定任务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工作,任务完成则舆情活动便随之结束。这就需要建立快速有效的'研判分析机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采集、上报、归并、整理、汇总、分析和研判。

  (三)缺乏预防和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由于网络舆情的理论研究刚刚起步,再加之管理主体缺位等原因,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传播、处置、引导的全过程管理机制极不完善。而网络舆情则能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短时间内得到数以万计网民的共鸣,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集群效应。这就迫切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预防、引导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

  (四)缺乏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引导专业人员。有些部门对网络舆情不够重视,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意识。不注重专业人员的培训,不善于和新闻媒体沟通。特别是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不能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

  (五)缺乏网络舆情预案演练。从现有情况看,一些地方对工商网络舆情工作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没有编制网络舆情预案,更没有进行网络舆情预案演练,舆情发生时,往往措手不及。

  三、建立网络舆情收集引导机制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作为一块正在加速膨胀的思想阵地和“信息自由超市”,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工商机关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及时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不断增强引导网络舆论的本领,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高认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领导体系。一是精心构建网络舆情监督组织机构。根据网络舆情监督工作的需要,成立网络舆情领导组、网络舆情监测组、网络舆情调查组、网络舆情反馈组,开展涉及工商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政务和党务公开。凡是与工商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应当公开。三是抓好工商门户网站建设。把工商门户网站建设成为征求意见、网上受理、在线交流、咨询问答、网上展览等多功能有序整合的统一平台,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的矛盾,理性合法表达诉求。四是抓好12315申诉举报处理反馈工作。把12315平台建成一个与广大消费者和人民群众信息互动的平台、畅通民意的平台、接受社会监督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平台以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平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处理消费纠纷的能力,树立工商部门良好形象。

  (二)分层管理,建立舆情收集监测引导机制。一是实行分层管理原则,按行政区划和管辖区域划分网络舆情收集、处置、引导级别,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纳入绩效考评,实行责任追究。二是落实网络舆情收集人员。负责每天对网络舆情开展日常监测和重点网站、重点论坛的网络巡查,对网络舆情进行汇总、登记和总结。三是建立网络舆情评论员机制。经常对网络舆情评论员进行网络舆情危机技巧的培训和训练,特别要加强如何对各种网络舆情危机进行科学预测、研判和引导的培训和训练。四是坚持对涉及工商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舆论热点、媒体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五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对工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工作偏差。对服务对象的抱怨、过激行为要及时处理化解。六是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收集一体化平台。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舆情自动收集系统,对重点网络进行适时监测,对海量信息进行自动筛选、过滤,缩短网络舆情收集时间,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三)科学分类,建立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机制。一是网络舆情预测性分析研判。根据一定时期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召开网络舆情研判例会。查找网络舆情信息产生的原因,认真核实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对网络舆情走向作出正确的判断。二是网络舆情提示性分析研判。采取日通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事件专题研判等形式,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层级研判。三是网络舆情动态性分析研判。对一些影响面大、可能导致事件升级危机的舆情信息,要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信息的第一时间获知掌控,及时准确地把握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性发展。四是网络舆情反思性分析研判。组织召开网络舆情评析会,总结交流网络舆情研判决策的得失成败。五是定期进行网络舆情预案演练。既要有危机发生后应对遏制危机、消除危机、重建或恢复正常状态的多套行动方案,又要通过实战演练或计算机模拟演练,以提高领导者的指挥能力和职能部门的应变能力。

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4

  应该说迅速发展的网络媒介,为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各级公安机关更加快速、有效地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挥出日益突出的作用;与此同时网络媒介又赋予了公安舆情应对新的课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时代中网络舆情的威力巨大:“炒谁谁死,捧谁谁红。”因此如何积极、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营造有利于公安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将成为未来公安舆情应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网络舆情及其特点

  1.什么叫舆情。“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老百姓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舆情”既是人们谈天论地随意发表言论的场所,又是表述对个体事件意愿情绪的方式,不修边幅,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宣泄与言论。

  2.网络舆情现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xx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网民的职业分布广泛,社会各个阶层、各行各业都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对公安执法工作进行讨论、评价,不仅参与人多,而且面广,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评论都能得到集中反馈。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及依法治国战略大环境的影响,网民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都得到空前的提高,加之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出台相对滞后,这必然给公安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

  3.网络舆情的特点。与传统媒介舆情相比网络舆情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其一、网络舆情信息空间维度大。传统媒介中信息有限,版面所能容纳的字数和图片量是有限的;广播、电视固定的时间内只能播出固定量的新闻信息。而网络具有海量信息存储能力,它有巨大的储存和再现功能,不受版面和时段控制,而且超链接的独特功能,使得网络能很便捷地汇总、整合信息。因各类重大案(事)件发生后,网络能够迅速集中各面的信息,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这就把公安机关处置案(事)件推到了法律的前沿,无形中给公安执法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其二、网络舆情信息具有不受审核限制。一般说传统的媒介对民情、民意总有个加工、筛选,而互联网就取消了这道“工序”。如果把传统媒介比喻为“记名投票”的话,那么互联网就是“无记名投票”。自由、平等、开放是网络创建的初衷,在这个原则上,个人的真实身份具有匿名性。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大胆自由表达意见的安全空间,这种宽松、自由的环境促使人们无拘束地发言。

  其三、网络舆情信息极具放大效应。在传统媒体时代,公民的自然舆论力量相对于媒体的“强势”显得比较“弱势”,而网络的传播方式为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机会,网络也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打破更多限制的平台,传播的过程呈发散状,外在的力量难以控制,极易产生舆情的放大效应。随着社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一些深层利益矛盾突显出来。公安机关在日常处置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过程中,如若处置方法不规范、处置措施不得力,一旦矛盾矛头指向公安机关,极易引发涉警网络舆论,成为不法分子进行涉警舆情炒作工具和手段。

  二、公安机关如何应对与引导网络舆情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处置。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都可成为信息传播平台,各级公安机关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舆情信息传播上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互联网作为宣传工具和舆论传播媒介,公安机关应逐步形成与各类网络媒体的.沟通与协作的意识,更新传统观念,不断培养网络信息敏感度,要清醒J识并高度重视舆论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导向作用,积极借助媒体力量,全面展示公安工作。另一方面互联网也是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实施破坏活动的重要手段和阵地,各级公安机关应通过网络舆情研究推动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网络信息研判水平、操作本领,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

  (二)加快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

  目前,我国互联网管理法律仅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新闻网站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整个互联网法律体系缺乏权威性的法律依据,权力交叉、责任不清问题时有发生,往往出现立法落后于互联网发展、管理脱节现象。完善现有的互联网管理法律,以法治网,强化政府的制度管理,是引导网络舆论的根本武器。

  (三)积极搭建全新的网络舆情互动平台。

  1.注重实际,加强合作。公安机关要经常性地主动向党委宣传部门汇报工作,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赢得强力支持:定期与网络媒体单位、本地网民召开联席会议,主动听取意见和建议,不断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在这过程中,既要讲究策略,加强协调。同时也要积极进行新闻宣传,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和素材,满足网络媒体、网民对警务新闻的需求,促进互动,实现双赢。

  2.加大对公安工作的正面宣传报道。要通过网络媒体,及时把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信心和决心传递给群众,增强群众认同感;把公安工作的亮点和成绩汇报给群众,增强群众安全感:把违法犯罪规律、治安形势通报给群众,增强群众防范感,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共筑和谐家园。

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反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xx年底,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互联网新闻研究中心公布,年度境内十大网络舆情事件中“改革”居第一,“反腐”居第四。网络反腐作为传统制度反腐的补充,有效推进了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体现了人民参政议政意识的不断增强,更在惩治贪官污吏、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方面有着积极作用。但在肯定网络反腐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产生的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反腐信息的真实性待考,而网民对于事件的判断缺乏独立、理性的认识与思考,盲从跟风,易形成“网络暴力”。因此,如何积极回应和妥善处置反腐倡廉网络舆情问题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1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特点

  1.1突发性

  网络反腐一般采取非线性的传播形式,从陕西的“微笑表叔”,到广州的“退休房婶”,所有事件的发生都毫无规律可言。在实践中,网络反腐大多通过网络举报完成,举报人可以选择采取实名或非实名方式,也可以自主选择反腐信息的时间、地点、对象等等,相关信息在网络空间中会经历由点到面、由散到聚、由冷到热的过程。经过情绪的酝酿,一些热点事件的辐射力可能会在瞬间爆发,民众的`情绪也可能在瞬间释放,这都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变得不确定与不可控。

  1.2快速性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目持续增长,截至20xx年12月,我国网站数量为335万个,年增长4.6%,网民人数高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年增长2.1%。数量庞大的网民群体分别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行业、各个领域,借助网络的技术与手段,通过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进行意见交流与案件评论,最终形成一股强大的网络反腐力量。且这些信息一旦公布便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完成复制传递。这些事件成为热点新闻后在较短时间内可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造成一种声势浩大的网络舆论压力,甚至可能会引导舆论导向。因此,在处置网络舆情的过程中需要各级单位、部门与人员快速反应,把握主动。

  1.3复杂性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环境,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网民在网络空间中可以不受约束地自由信息,而信息的真实性却无法保证。有些网民出于私人恩怨、利益纠纷、权力斗争等原因,假借监督之名,利用网络平台,散布谣言,混淆视听,进行诽谤与人身攻击,甚至可能侵害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等正当权利。而西方敌对势力和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者,往往利用群众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腐败现象的不满情绪,有意将腐败问题扩大化,以此来达到动摇人民反腐信心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邪恶目的。这些都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给网络监督和网络反腐带来隐患。

  2当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

  2.1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

  一些单位和领导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不够重视,首先是在思想上认为网络舆情工作并非“主业”,甚至是浪费时间、精力的“副业”。因此对相关舆情工作研究少、部署少、落实少。其次是新闻敏感性较低,对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突发性缺乏预判能力,因此对网民关心的热点话题、事件反应滞后,迟迟没有做出回应,往往是在事件形成“风暴”,造成较大影响后,才急于采取补救措施。再次是对信息公开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一些单位的纪检监察等专业部门未能做到信息公开,将舆情信息工作与专业工作相分离,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网民对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公开以及参与监督的要求。

  2.2缺乏专门应对的机构

  由于大多数单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目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软、硬件方面受到较多制约。一般来说,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相关工作涉及办公室、纪检监察、新闻宣传等多个部门,尽管部门间互相沟通,但仍缺少统一的部署和调配,且大部分从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人员都是兼职负责,没有专职人员,在组织上无法为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提供保障。

  2.3缺乏科学处置的手段

  当前,网民获取信息、表达诉求、发表意见更多的是通过BBS、博客、微博、微信等互动栏目。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许多网民掌握了更为前沿、先进、高端的技术与手段。但是,相对于作为个体的网民,大多数单位的监控手段还较为落后,尚无自主研发的舆情监控信息系统,对网络舆情的监管力度仍较为薄弱。且多数单位对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信息搜集仍采用人工方式,使用简单搜索引擎进行查询,难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发现、归类、汇总、统计和热点话题的精确定位、自动预警以及有关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对于的信息反应滞后,只能消极、被动应对。

  3科学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思考

  要处理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必须要把握两个原则,“快胜于慢,疏胜于堵”,即在处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应对积极研判,快速决策,占据主动,不能等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之后再被动处理。此外,应当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下、在不泄露案情的前提下,适时向网民通报调查进展,并争取知情网民的配合。对于网络举报事项查证后进行正面回应,积极疏导网民情绪,正确引导舆论导向。科学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要做到以下四个“新”:

  3.1树立“新”理念

  各单位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正确理解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危机意识教育。要直面而不是回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把此项工作当做常态工作来抓,做到真诚对待网民、科学利用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认识不足、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3.2建立“新”机制

  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根据工作实际,精心构建组织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明确职责要求,全面开展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监测、评估、预警和应对工作,建立一套快速反应、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与宣传、公安、工信等政府机构以及相关网络媒体、网络达人的沟通联系,不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确保更加迅速地了解、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和重要网络举报的相关情况。同时,也要注重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在关注网络监督的同时,继续关注现有的写信、上访、电话等监督形式,畅通渠道,推进纪检监察举报系统的全方位构建。

  3.3提供“新”平台

  各单位可通过建立反腐倡廉专门网站的方式,设立权威的官方网络平台,引导广大网民通过官方网络平台反映问题。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畅通了投诉、举报渠道,方便相关部门及时锁定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热点事件,并在挖掘事件细节、汇总事件线索、判断可查性的基础上,交由专业机构进行事件处理。对于可查性强、可信度高、反响强烈的网络举报,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及时公布案件进行情况。另一方面,反腐倡廉专门网站也可以通过提供交流、咨询、宣教等相关服务,进一步引导广大网民正确认识当前社会矛盾,理性思考,通过正当渠道理性表达诉求。

  3.4运用“新”技术

  各单位要做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就必须创新方法、提高效率,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应用水平,升级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监控技术。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构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努力实现监测系统与热门网站搜索引擎的无缝对接。通过加强对大型网站BBS、微博、微信等媒介的网络舆情监控,在网络信息的甄别、整理、分析、上报等各个环节加以开发与运用,为科学应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反腐工具,成为传播廉政文化的前沿阵地。因此,需要因势利导地加以规范,科学系统地制订制度,树立全新的思维和理念,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准确把握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特点与规律,使网络反腐进入规范化轨道,从而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深入进行,确保网络舆论监督健康发展。

【网络舆情工作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05-22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精选17篇)05-09

网络舆情信息简报08-18

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座谈会汇报材料08-24

网络安全工作整体情况汇报05-07

舆情监测工作总结05-07

2005年网络办案工作情况汇报02-24

2004年网络办案工作情况汇报02-24

舆情信息工作汇报优秀06-15

舆情培训心得优秀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