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01-06 09:34:30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课题组组织人员对永安及**市部分县(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在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就

  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阐述: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8、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着力研究解决边远贫困山区“就医难”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力度,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所,加强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看病;继续实施好巡回医疗制度,加大对卫生院对口帮扶和技术扶贫工作,切实抓好城市卫生支农工作,大力推广县、乡二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轮流到边远贫困山区驻村坐诊制度,,具体可采取巡回医疗队、扶贫门诊、扶贫病房及“千名医生送医进村大行动”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通过扎实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工作,确保边远贫困山区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制,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药品集中招(跟)标采购制度,实现农民基本医疗保障。

  总之,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必须逐步加以解决。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医疗队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医疗条件,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广大农村患者。在财政或民间资本无法更多投入之前,农村医疗就摆脱不了“条件差,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条件改善不了”这个怪圈。财政或民间资本更多投入之后,医生好了,条件好了,剩下的就是只有等经济发展后反哺农业,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实得以提高,才能最终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2

  (一)建设资金不足、资金到位迟缓

  通达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10万元,通畅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40万元,省州无配套资金,除砚山等部分县有少量配套资金外,多数县由于财政困难无力配套,工程设计的指标难以提高,通达工程中一些路段设计时采用了受限路段的指标,但是由于资金少,实施起来困难依然较大。通畅工程中原有路基较差的路段,由于处理路基费用较多,路面工程采用低限指标仍然有资金欠缺的问题。另外,资金到位较晚,20xx年实施的通畅工程资金还未到位,给工程进度带来较大影响,按预计的工期难以全面完成。

  (二)工程技术人员少管理难度大

  由于20xx年突然增加通畅工程里程数,通畅工程量相当于20xx年的`4.5倍,通达工程相当于20xx年的7.9倍,从设计到施工到编制竣工资料全靠原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个主要技术人员管理几个通达工程的情况比较普遍,通畅工程建设指挥部人员少,进度或质量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技术人员少,各县在施工期间把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首要工作来抓,加之上一工程项目完工就接着管理下一个开工的工程项目,对工程资料的整理无暇顾及,导致部分工程完工后工程资料不完善而不具备竣工验收的条件,不能纳入公路养护管理的范筹。

  (三)对新型路面结构的施工管理缺乏经验

  20xx年,我州通畅工程大量采用了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路面,铺筑这种路面除丘北县有一定经验外,其他县没有施工经验,由于里程多、数量大,原来有一定铺筑经验的工人较少,从块体的预制到铺筑质量的控制都有一些困难。如部分项目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铺筑过程中平整度控制就比较困难,一些项目做了实验路段,但是由于管理者及工人都无经验,通过几次反复的施工,质量还是不理想,最终请了有经验的人来指导才基本解决了问题。由于缺乏施工经验,混凝土预制块的预制速度远远跟不上路基调型和基层铺筑的速度,造成部分工序停工待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3

  对于乡镇客运站,我们__人并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市的一些乡镇就建立了农村客运站。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客运的参与对象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由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管理的农村客运站也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相继被转让、变卖和改变用途。到20xx年,__全市还在使用的乡镇客运站农村客运站只剩下4个。

  建设农村客运站,对推动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促进路、站、车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由于__地处山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乡(镇)村之间位置相距较远,各种限制因素较多。随着__市乡村康庄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客运站的建设问题已经显得十分突出。我们要在全省交通规划的框架内,探索出一条适合__实际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路子。

  一、__市农村客运站现状

  近年来,随着省、市对农业、农村建设的进一步重视,作为对乡村康庄工程的配套设施,__市的农村客运站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一部分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农村群众乘车条件,构建乡村客运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地、资金、客流等因素的限制,客运站的建设步伐在__推进较慢。截止20xx年底,__全市建成乡镇级三级客运站1个,乡镇级准四级站5个,简易站8个,农村回头站1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35个。20xx年在建和改建的乡镇准四级站有:莲都1个、缙云1个、松阳县4个、遂昌县4个、云和县2个、龙泉市1个、庆元县1个,共计14个;在建的农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有89个。目前我市在建和建成的乡镇客运站(简易站)共28个,仅占全市乡镇的14.9;建成和在建的行政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134个,仅占全市行政村的3.85和已通等级公路行政村的4.88。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公路建设步伐,大多数农村群众仍然在风雨烈日下等候乘车,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一些乡镇和行政村领导对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不够重视,认识不足,建站的积极性不高。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客运站的建设两者之间,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忽略后者。一些乡镇领导认为公路建成了,大功已成就,客车开通了,群众出行有车乘,客运站建与不建问题不大。

  二是农村客流实载率低。由于大量农村人员从事劳务输出,使农村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减少,除逢年过节期间外,平常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流动性较小。据调查,我市三级农村客运网通乡镇线路班车年均实载率为58.5,通行政村线路班车实载率为48.6。为此,经营农村客运的运输业户基本上处于保本或微利状况,很难支付再次进站的费用,失去了以车养站的费源支持。由于无利可图,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客运站也就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

  三是农村土地问题的制约。在__全市,重要集镇的客运站仅有4个,占全市重要集镇的20。如莲都的碧湖镇、大港头镇、龙泉的安仁镇等均因土地价格的问题,客运站的建设难以落实,三年来经过反复的协商,但至今没有进展。建造一个等级客运站,需要土地约20xx平方米,征地费用就要50万元。

  四是农村规划的不配套。由于__各地的乡镇规划在几年前已经基本完成,有的乡镇基本布局已形成,近年提出的农村客运站建设没能列入小城镇发展规划。

  五是建站资金明显不足。按目前__农村房屋的建设成本,建成一个准四级站需60-70万元,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共补助30万元,缺口约30万元。__多数县级财政为“吃饭财政”,为了建设康庄工程已经“勒紧裤带”,难以再顾及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乡镇财力更是无从谈起。

  三、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构想

  农村客运站是农村客运的枢纽,是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安全管理和运输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联系人、车、路的结合点,是实现农村道路运输市场各要素间有机结合重要设施。根据__的实际,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应立足于规划先行、路站同建、简易为主的原则。除少数人口密集,客运枢纽作用比较明显又具有建站条件的乡镇,建设四级或以上客运站外,一般乡镇以简易车站或回头站为主,通过与各行政村的港湾式车站和沿途的招呼站相连接,形成广泛覆盖的农村客运站站点网络,实现客车进站,旅客归点。在农村客运站的运行费用上,原则上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维持客运站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减小进站经营业户的经济负担。

  四、加快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措施

  1、要编制规划,注重实效。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编制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规划。同时要

  将农村客运站规划与各地的乡镇、村规划相衔接,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争取各级出台支持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政策,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2、要路站同建,统筹实施。在农村公路的设计、审查、施工、资金拨付、竣工验收各个环节,要将客运站的建设用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客运站的.用地并留有余地,努力做到路站同建,同时投入使用。

  3、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群众的乘车,不宜远离中心地带。在保证满足停车和旅客候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与运管站相结合,与各类市场相结合、与行政村办公用房相结合等。土地征用应根据土地所有者的意愿,采取土地置换、带地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既要保证客运站科学选址,又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以此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加快客运站的建设。

  4、要统一标识,各具特色。在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中要根据__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建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并能反映民风民俗的客运站,为美化__农村增添风景。条件许可的,可以在沿线港湾式车站建造简易用房,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相关经营人员,实行站店结合,为乘车群众提供一些简便的服务。要规范客运站标识,农村客运站的标识必须统一规范,便于群众和外来旅游人员的识别。

  5、要强化管理,发挥作用。运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客运站的管理,要向运输业户和群众宣传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引导,确保客车进站停靠,旅客进站上下车,使之成为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要监督站务人员的经营行为,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真正享受到进站候车的方便与舒适。同时,加大对站外经营的打击力度,维护进站经营业户的利益。根据各乡镇的不同情况,完善客运站配套设施,拓宽客运站服务领域,增加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以提高经济效益,将农村客运站建成集停车、住宿、餐饮、配客、组货、配载、车辆维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型道路运输综合服务站,减少向进站车辆收取费用,实现以站养站。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4

  马铃薯作为乡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中有增,质量不断提高,为全面加快本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大发展,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档次和效益,保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种植业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产、加、销一体化的服务水平,切实解决马铃薯产品滞销、流通不畅,效益低下的问题,近几年,乡把马铃薯经销协会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于20xx年11月成立了西吉县乡马铃薯经销协会。

  一、乡马铃薯产销优势

  (一)马铃薯生长的自然优势。乡位于月亮山麓,海拔2200米,年内平均气温2—6℃,昼夜温差12.8℃,无霜期110天,年降雨量380—44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这些自然条件为马铃薯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产马铃薯具有病虫害少、无药物残留、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耐储藏等特点。

  (二)马铃薯生长的地域优势。乡现有耕地86130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占总耕地的66.6%,年产马铃薯5.7万吨。同时,该乡又是西吉县的中心集镇之一,涉及2省3县的9个乡镇。这些地带由于受月亮山山脉气候的影响,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马铃薯生长的市场优势。据不完全统计,西吉县年产马铃薯60多万吨,有20万吨销往外地,其中市场年外销量达到10万吨左右。每年采货的外商不下100人,主要来自陕西、内蒙、广东、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本地常年从事马铃薯经纪工作的人员有70多。通过外销年创收4230万元,其中,种植收入4000万元,中介收入100万元,劳务收入130万元。

  (四)马铃薯的品种优势。从目前市场品种销量看,主导品种为青薯168,占市场总销量的62%,该品种芽眼浅、薯形规则、易贮藏,含淀粉量高。其次有宁薯8号、二代青海等高淀粉型品种,是当地淀粉企业发展所需的.主要品种。

  二、乡马铃薯经销协会的运营现状

  (一)乡马铃薯经销协会产生的背景。由于乡及周边县、乡是马铃薯生产的良好基地,加之上述诸多优势条件,使乡马铃薯市场发展迅速,为该乡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分散经营、规模小、组货能力差,难以满足大客户的要求。

  二是包装不统一,没有形成品牌,缺乏对外宣传力度、缺乏吸引力。

  三是装卸市场混乱,乱抬装卸费、坑人宰客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客商的投资信心。

  四是马铃薯包装水平低,难以进入大超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由乡政府牵头,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织成立了西吉县乡马铃薯经销协会,为加快马铃薯市场的发展步伐,拓宽市场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乡马铃薯经销协会的运行情况。乡马铃薯经销协会成立以来,按照市场需求,严格履行协会职责,为乡马铃薯市场健康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协会自成立以来向外商销售马铃薯类计达19。5万吨,创收8400多万元。

  二是加快了品种更新速度。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了适销对路的马铃薯品种,如青薯168、宁薯8号等优良品种。

  三是加强了马铃薯装卸市场的管理,协会下设由60人组成的装卸公司,装卸费实行统一核价,统一管理,协会跟踪检查。对有坑人宰客或破坏市场秩序的,协会会按照协会章程会同派出所进行严厉的打击,保证了装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是组织学习,使经纪人能够守法经营,不朦骗客商、不欺行霸市,加强了经纪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他们组货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是积极参与了基地建设。为满足当地马铃薯籽种的供应,协会与县马研所协作在乡建立了2个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1个脱毒薯原原种基地。

  六是为了使协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协会在原有装卸公司的基础上,新增设了信息部、包装物加工部和精品马铃薯加工部。信息部负责马铃薯市场信息的搜集、运输车队的安排及宣传等工作;包装物加工部主要负责包装袋、包装箱的加工生产;精品马铃薯加工部主要负责进入广东等地超市的马铃薯筛选、加工、包装等工作。

  三、乡马铃薯经销协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制约因素

  乡马铃薯协会成立以来,为本乡农民种植和销售马铃薯,增加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少、办公场所紧缺,使协会各部无法顺利开展工作,严重制约着协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是部分群众与客商对经销协会的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马铃薯销售形成的规模不大,销售时有断层现象,对外商在一定时限内集中收购马铃薯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是缺少有文化、有胆识、有作为的企业家人才。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大多进了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或在外地工作,一些有文化、有头脑的农民,大多进城务工或从事三产业,在家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受小生产思想的影响,缺乏合作观念,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介组织的统一经销活动。

  (二)对策

  一是社会各界要关注马铃薯经销协会的运营,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二是广泛宣传,扩大经销协会的影响力。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导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合作组织知识教育,使其真正认识协会组织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重要作用,从而唤起农民的合作意识,扩大经销协会的群众基础。

  三是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加快九年义务教育进程,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人才资源缺乏的局面。

  四是倡导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及科技下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人才,进而加快农民组织化的进程。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5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为了全面掌握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近期,县农牧局组织人员到各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调研,认真总结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办法和途径。

  一、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1、总体情况。宁县辖18个乡镇,是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50.65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26.21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1.4%。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1个,农技站18个,行业协会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8个,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

  2、农村实用人才分布情况。截止20xx年8月,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女性25人,农民技术员145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1)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共有8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0.8%;36岁至45岁的共有23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3%;46岁至54岁的共有26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5.3%;55岁以上的共有17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2.6%。(2)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共有487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4%;高中(中专)的共254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4%;本科及以上的共有1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3)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共有25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4)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全县共有种养业和加工能手46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1.3%,农村经营能人167人,约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2%,农村科技人员12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6.7%。

  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宁县按照“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原则,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投入,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培育有文化、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实用人才信息库。我县制定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管理办法》。把拥有宁县县籍的农民或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国家干部、职工纳入实用人才选拔对象,通过个人申请、调查摸底、群众举荐和组织考核等具体办法,将农村中那些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和头脑灵活的乡村干部、专业户、个体户等乡土能人筛选、登记造册,建立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二是结合“阳光工程”,紧紧围绕我县的苹果、畜牧和瓜菜三大产业进行培训,每年对这类人员的培训达到3000人次以上;三是以村级种养大户为核心,组成“家庭课堂”,进行现场培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壮大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四是鼓励兴办协会和合作社,发挥实用人才的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实用人才创办合作社,将同行业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促进农业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类农业行业协会66家,各类种养殖合作社478个,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五是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契机,加大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促进实用人才快速成长。20xx年,农牧局组织各下属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2场次,培训农业技术员20xx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上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从调查数据上看,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与实现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经营能人和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人才极为匮乏。

  (二)农村实用人才结构矛盾突出。一是地区分布不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西区和东区,南区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二是农村实用人才产业分布结构和行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在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低的前提下,以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加工行业的人才占到61.3%,而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才占到22%,农村科技人员仅占到16.7%;三是年龄分布不均。目前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年人较少。

  (三)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的人数较多,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的是自己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再加上接受系统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的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

  (四)人才流失严重,成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从人才成长环境看,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乡土创业观念薄弱,外出打工居多,潜在人才流失,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人才后继不足。

  四、原因分析

  1、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模效益不明显。

  农村实用人才出自农村,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由于受文化素质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还比较滞后,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发展。缺乏改革的意识,习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思想解放力度不够,无远大理想和追求,沉浸于“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二是致富方法滞后于经济发展。不顾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只图眼前,不求发展。三是道德法律意识滞后于经济发展。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自制能力不强,不仅不能为确定的“领头雁”鼓劲撑腰,反而不时暴露出“怕自己穷,怕别人富”的阴暗心态,打击了农村基层人才带头致富带动一方致富的热情和信心。

  2、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环境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显得较低。

  农村实用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一方面有特有的乡土气息,另一方面因缺乏牢固的科学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培训而显得底气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培训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培训网络功能不全,科技培训基地未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二是培训突出重点不够。农民在筛选致富项目,把握致富信息上目标不准、方向不明、手足无措,要加大对农村各类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农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他们发挥典型引导、示范推动、整体联动作用;三是培养方式和方法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的文化结构参差不齐,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注重了理论培训,忽视了实践操作培训;注重了普通号召,忽视了因势利导;注重了项目开发,典型引路显得不力,造成农村基层人才后继乏人的状况。

  3、受农村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够。

  农村实用人才的价值在于他们有科技和市场头脑、发展眼光、致富专长,但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其能力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首先受交通、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等诸多方面影响,农民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缺乏主心骨。其次受资金、设备的影响,追求的事业成了无翅之鸟、无水之舟。再者,受技术信息的影响,他们生产的产品很难走出市场,走向社会。

  4、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进程缓慢。

  现阶段,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来看尚处于尝试性开发的起步阶段。随着新时期农村“打工热潮”的出现,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纷纷闯入大中型城市创业,使农村这个大市场人去楼空,人才匮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税费过重、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再者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农村人才是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融合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在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我县的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采取不同形式,从多方面入手,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对开发、利用实用人才重要意义的认识。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由先进乡镇介绍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取得的经验,“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

  (二)加强教育,注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一是要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和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改革现行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劳动,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二是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必须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不同的形式,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请专家教授讲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三)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使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农村实用人才和当地群众结合最紧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示范作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辐射力。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放手发展,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政策和待遇上要给予农村实用人才充分的倾斜,并通过评审农民职称,选拔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参加乡镇、村委重点项目决策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等各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使农村人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一是要支持实用人才兴办企业。大胆启用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厂长、经理兴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经营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上去,直接创造效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富一方人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三是要鼓励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进行“传帮带”。主要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活的东西扎扎实实地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四)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

  1、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人才的激励机制。一是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按政策规定给予优惠和支持。改革和完善分配办法。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与合法收入。对分配到县以下农业一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提前定级,其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三是改进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办法。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学历、论文、外语等方面继续给予倾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四是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

  2、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机制。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一靠培训,二靠引进。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我们不但要通过建立农民培训体系,搞好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开发培训。还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组织村干部和优秀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户,让农业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四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不管采取哪一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做到有章可循。人才引进也是壮大农业人才队伍,优化农村结构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将成为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

  3、要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要建立健全与农村实用人才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按照“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标准,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加强考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鼓励更多的农民群众成长成才,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要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尽早研究制定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合同鉴证、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6

  《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且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阅读量小,课外阅读是一片空白

  我对__县__乡__小学作了调查,这是所除乡中心小学之外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有学生__人,*名教师。我对四年级__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共结果是28名同学自己没有一本课外读物,剩下7名学生也只有一本作文选,全班同学没见过《小学生天地》等读物,这说明学生自己没有适合的课外读物可看。另外,学校没有读书室,更没有阅览室,因为这几年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读书。学生没书可读,当然就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二、教师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就以__*小学教师情况为例来谈,这所小学有*名教师,从年龄上讲,其中四名教师都是五十岁已过的人,一名是学校刚聘用的初中毕业生,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从学历上讲,其中三人是公办教师(都是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二人是学校聘用的教师,都是初中毕业,教师力量显得很薄弱。这几位教师的上课,还是延用传统教学,说句实话,传统教学还不正规,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只是认认字,讲讲故事而已,至于课外阅读,就更无从谈起。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说:“这两年,面对新教材、新要求,真感到自己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语文教师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是阅读教学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学生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

  由于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就是手头有一本书去读,也不知道要去读什么,将要从中学到什么,因此,学生阅读时,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或大概内容,看完后,自己的大脑中并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根本就不求甚解。这样的“读”,不但读书效果甚微,还养成了不少阅读的不良习惯。

  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来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改变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

  一、学校建立起名符其实的读书室,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普九期间,上级部门要求小学要有“四室”,其中“两室”就是读书室和阅览室,尽管本县通过了省、市部门的验收,但据我所知,农村小学只有乡中心小学建立起了读书室,虽然大多数书籍是过时的、价格不高,

  但是还有一些书,像__*小学这样,在全乡也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也没有一本读书。要建立读书室,我认为有以下措施:

  (一)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扶持农村小学读书室的建立工作。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成立专门的“两室”建设资金,扶持农村小学“两室”的建设。这里的“扶持”,不能是扶持资金,而是直接配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资金被挪用在其它地方。只有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才能逐步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看的现状。

  (二)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购买读书,来补充学校读书室。过去,学校的一切开支仅靠每个学生20元的杂费,出现学校欠帐的现象,今年,国家免除学生杂费后,直接拨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种种原因,经费总是不能到位,学校仍未摆脱困境,可是我们看到了希望,相信这是暂时的。只要义务教育经费列位,学校每年有计划地抽出一部分经费,购买一些读书,还是可行的,几年下来,还是能够改变学校读书室的面貌。只有学校和政府携起手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读的现状。

  另外,建议农村小学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拿出一本书,全班同学的书凑到一起,也有几十本书,相互借阅、相互交流,一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一本书,可以阅读几十本书。这也是解决农村小学生没书可读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村小学建立起名符其实的读书室,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才能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面。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小学生自己独立阅读的能力很有限,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怎样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个人认为有以下途径:

  (一)让继续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1、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2、培训学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先进性;3、教师重视学历提高教育,忽视教育教学能力培训;4、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形式化,缺乏真实性;5、收费不统一,缺乏规范性,一些项目收费明显过高,给教师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出现没人愿意去培训的局面。

  为此,我个人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教育要有长远目标,并且要结合各地实际及教师素质情况,切忌一刀切,搞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以真正收到实效。

  2、继续教育的教学设施改善与教育信息化推进相结合,体现先进性。这就要求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增加投入,高度重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这一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3、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体现前瞻性。教材一定要反映国内外小学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及动态,如目前可增进课改信息及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新理论,体现前瞻性,发挥导航作用。

  4、培训形式要与教师教学工作特点相结合,体现灵活性。要逐步改革目前培训时间过分集中,形式单一的现状,完全可以安排教师带课题在岗进行自学或进行研究,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5、考核评价要与小学学科个性相结合,体现科学性。考核形式上,闭卷、开卷、专题研究要结合进行,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科学导向功能。

  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二)农村小学教师要从远程教育网中汲取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目前,农村小学已由国家配发了一台34英寸的彩电,一台电脑和农村远程教育网接受设备,但笔者了解到,除中心小学的电脑还偶尔使用之外,其余农村小学没有投入教学使用,甚至大多数学校根本没有安装。因此,教师接受不到新的教育信息,我认为,要真正使农村远程教育网投入到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大力培训教师,这是运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电脑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学会基本的操作,只有他们懂电脑,才能谈得上运用于教学之中。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方面,检查、督促项目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负责业务指导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3、各县建立教育区域网。各县有了教育区域网后,农村小学教师不出大山,也能学习和借鉴城区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就需要县级部门和电信局的支持。

  落实农村远程教育网的运用,也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农村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做一些试卷上的阅读题,这种眼光就太浅了。阅读不仅有课内的阅读,还有课外阅读。更何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只是会做一些试卷中的阅读题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让农村小学教师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保障。

  三、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农村小学的学生有书可看,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高了,就应解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了,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四)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以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质疑是解疑的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五)树立大阅读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平时就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将材料储于大脑,以便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六)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七)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说:“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线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四、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还不够,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一)朗读法。即要求学生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富有感情,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领略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查阅法。即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熟练地使用常工具书,这对人一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背诵法。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词汇和句子,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文章的表达方式。

  (四)测读法。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不妨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揣摩作者的构思,读了前半部分后,想想后半部分,如果让你去写该怎样写。

  (五)默读法。利用默读加快阅读速度,能集中精力理解,理解的速度、质量比朗读要快、要高。

  (六)卡片笔记法。用卡片摘抄名言警句,常记读书笔记,积累重要知识点,便于以后查阅。

  阅读的方法很多,只有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养分,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品位和趣味,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乐事。

  要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要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就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整个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对学生而言,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7

  20xx年寒假期间,在我大学生涯的第一个假期,针对农村农民创业现状的这一课题,我在我的家乡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镇进行了几项社会调查,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付出的回报,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对以下几项问题调查:

  一. 农民创办企业在镇内企业中所占的比例

  在调查期间,我来到镇政府调查到南杂木镇注册的企业共有64家,其中有农民创办的企业共有25家,约占到企业比例的40%,在农民所创办的企业中,南杂木镇所属的榔头村农民创办企业15家,房申村农民创办企业7家,金木沟村,国道旁村,朝阳村农民各创办企业1家,而距离镇中心最远的聂尔库村农民没有创办企业。

  二. 农民创办企业规模以及方向

  通过走访25个农民自主创办企业中的20家,我了解到,农民创办的企业多数为小型自营企业。有12家企业完全是自主经营,完全没有任何外界合作,另外8家虽与外地企业有合作关系,但合作程度以及合作企业的质量很低。通过调查还了解到,这20家企业中,有16家是完全做木材生意(木材的中介买卖)另外2企业所从事的活动也是与木材有关的家具企业,烧炭企业。还有两家所从事的是水果生产行业。

  三. 农民创办企业的创业基金及发展期许

  在调查中发现,全部的20家企业的创业基金都在10万到50万,为中小型企业,资金来源全部为农民多年来积攒的血汗钱及家人亲属好友的拼凑合作,通过采访企业负责人了解到,他们都希望在五年之内把企业做到固定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

  四. 农民创办企业的发展现状

  调查中发现,在农民创办企业的发展状况良好。很多企业实现了年利润20万元以上的收益,在没有与外地企业合作的12家企业中,有10家企业希望与外地的大公司大企业合作,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其中已经有6家企业正在于外地企业接洽合作事宜。

  五. 当下农民对创办自身企业的积极性

  在寒假期间,通过走访南杂木镇下属的五个村,并对村民进行调查,有80%的村民希望能够有机会创办自己的企业,并且很多人都在积极谋划,另外20%的农民安于自身的现状,不愿冒风险进行创业。并且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榔头沟村,房申村村民的创业积极性非常高,而其他三所村落的积极性明显小了很多。

  在进行调查过程中,我来到了位于朝阳村附近的一所进行烧炭的企业,进入场内的第一眼,我就看到了很多进行烧炭的窑炉,多名工人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的在把木屑运到传送带上,有人在关注着窑炉内的温度,有人在进行稍好木炭的装箱工作。整个工厂分工明确,井然有序。通过与厂子的负责人谈话了解到。该厂是有三个农民合伙建立的工厂,注册资金为40万元。该厂主要的原料木屑来源于南杂木镇内的木材市场,产品为木炭,主要销售方向为抚顺市周边的城市以及吉林省的部分城市。目前,场内有工人30余人,现在已经实现了年利润20万元的目标,发展前景大好。但在场内参观以及与负责人谈话中我发现,场内的设备很落后,日生产量有限,并且并没有聘请技术工人进行指导,所以根据我假期所看到有关创业的书籍,我建议了负责人更换厂内设备,聘请技术工人,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在假期走访农户的过程中,在与农户的聊天中,我发现,家庭收入的80%都用于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以及看病的花销。所以农民没有剩余的钱财投资企业,导致了农民创办企业的有心无力,另外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社会经验的缺乏,在创业过程中,被骗的也有很多,直接导致了农户对创业失去信心。在调查过程中,以为中年农户说:“我们不是不想创业,现在国家的政策也好了,机会也多了,本来是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可是手里没有多余的钱啊,而且在这方面没有经验,又怕被骗,到时候可是什么都没了,如果这样,倒不如一老本实的干好自己的本事,种好自己的地,保证肚子是饱的”从调查开始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了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情澎湃。在于农户们从接触到磨合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关怀备至,对待我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我体会到了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体会到了乡亲们对致富的渴望,面对这份深厚的情谊,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们南杂木镇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但无奈的是,我的知识水平有限,现在我只能在我所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通过几天的调查我发现,很多农民的经商意识还很薄弱,胆子还不够大,看到了发展的机遇却没有勇气去尝试。或许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太大。其实,如果他们逐步改善自己的观念对于自身的致富发展以及南杂木镇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在调查中我发现,现在农民所创办的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与木材有关的,这样南杂木镇的特殊的发展背景与地域优势有关,南杂木镇是整个抚顺市的木材集聚地,同时也是东北三省一个很重要的木材集聚地。所以,在已经成功创办了自己企业的农民中,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当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木材企业,通过木材致富,并且我还发现,距离木材市场越近的村落,农民创办企业的数量越多,并且没有创办企业的农民的积极性更高。

  这样的影响主要来源于:

  1.由于南杂木镇木材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地位比较高,这样从事与木材有关的活动风险较小,投资的资金要求不太多。对农民的压力也较小。

  2.随着部分人的成功,模板效果出现,尤其出现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身上。他们看到他人的成功,也很想效仿,所以出现了忽如一夜春凤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出现了很多小型的农民企业。

  3.由于木材属于较为大型的物品,运输的费用也较高,所以此时地缘优势出现,距离木材市场近的地域机会明显大,并且农民的积极性也明显较高,而距离镇中心较远的村落收到运费的影响以及信息资源的不及时传递,成功的几率和积极性都比较低。

  以此,我建议:

  1.农户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敢于突破传统的观念,更加大胆的抓住发展的机遇,多进行考察,并且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这同样也需要我们的大力宣传。

  2.政府要大力宣传创业知识,引导农民进行创业,完善公路设施,为农民扫去交通费用的顾忌,同时定期进行创业培训,对已经创业的农民进行深度培训,对于没有创业但很有积极性的农民进行初步培训,向外地招商,为农民发展带来机遇,带来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经验,同时也为自身的经济腾飞提供基础,抓住木材这一发展优势,形成经济发展圈,发展成具有集聚效应的`工业区。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自主创办企业,能力不足的农民合伙创办企业。

  3.引进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推波助澜,当今社会,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抓住了人才这一重要要素,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才能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为农民赢得一席之地,才能够让农民的腰包真正的鼓起来。实现发家致富的愿望,实现小康社会的愿景。

  4.我们的国家进一步深化三农问题的改革,对农村上学问题,医疗问题以及养老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真正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真正让农民能够实现致富的愿望。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我们通过大学的学习,要想尽快成为对现代化有用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明确自己的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为以后适应更加激烈的社会工作做好准备,这也是我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另外,社会上很多的东西是我们从书本上无法得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所想,才能真正的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实践证明,社会实践增长了大学生的才干,促进了我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活动,我们与人民群众广泛的了解接触,交流到真切的情感和体验,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责任心更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强化,提高了认识世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我认为,社会实践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8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9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在目前__市城镇居民消费基本饱和、消费市场缺乏新热点的情况下,如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使其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是当前消费领域必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__市农村消费市场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一、__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现状

  20__年,__市的农业人口为64.5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82.9%,是__市当前最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__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4,根据农村住户百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十五”期间的消费支出增副分别是:食品消费支出7.7;衣着支出为5.54;居住支出为9.0;家庭设备支出为1.3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9.10;医疗保健支出为21.12;交通和通讯支出为34.33;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为3.34。总的来看虽说是程上升区势,但消费起点还是比较低,20__年,__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93.7万元,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369.9万元,人均消费仅为1985元,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5153元相差3168元,市场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二、制约__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村收入增长减缓。自改革开放以来,__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逐年增加,特别是20__---20__年这段时间里,农产品的价格普遍看好,农民收入比较稳定,对家电、建材等大件消费品的需求较强烈,农村市场稳步发展。但从20__年开始,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__年以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收入大受影响。收入增幅连续几年回落,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减弱。

  2、消费观念比较落后。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渐改变。但在农村,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态度普遍存在,电风扇、电视机仍是农户家中主要耐用物品,对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购置持谨慎态度。而农村婚丧喜庆舍得铺张浪费等旧习惯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环境仍然较差。据调查,目前__市农村居民家庭已购的大件物品中不少处于闲置状态,原因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配套。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供应跟不上,电压不稳定,二是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用水不方便,洗衣机的'使用受到限制,三是广播电视信号比较弱,收听、收视效果差,四是交通、道路建设滞后,商业网点乡村设置不方便,五是服务网点少,维修不方便等。

  4、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表现在农村市场秩序不好,农民对购买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心有余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5、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据调查,不少企业拿城市需要的商品来供应农村市场,有些生产企业和流通组织将库存滞销积压、长期卖不出去的商品向农村推销,致使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与农村需求结构严重错位,已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一个障碍性因素。

  三、开拓__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对策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农村市场销售滞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不提高,整个市场就像无源之河、缺水之海,流动不起来。当前,一要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抑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保证农民增产也能增收。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发挥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消费自然就会活跃起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除政府增加对农村的水利、电力、公路、通讯等投资外,可鼓励农民投资办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3、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要配套。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批发市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集中本地农产品,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专业批发,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辐射网络。另一方面加速培养土地、人才、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4、组织好农村市场商品流通,鼓励和扩大消费。目前__市农村商业流通组织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虽有一些电器、建材、五金等个体店,但大多规模小,零散经营。农民要买大件商品,仍然谨慎。商家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消费意识和购买欲望。农村大件物品也应送货上门,做好售后服务。增设农机、家电维修服务网点,以解决农民购买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打假力度,在农村增设消费者投诉网点,切实维护农民的消费权益,为农村市场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5、企业要面向农村,研究农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要针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为农民生产更多符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农村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为占人口八成的农村居民服务。抢占农村市场,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靠一轮宣传即可打开局面。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打持久战,开展农村市场调查,广泛征询农民对其产品的爱好程度和意见,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0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最近,丹东市振安区妇联对我区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留守妇女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她们柔弱的双肩既担负着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的生活重担,又承担着家庭农业生产以及在企业上班工作的艰辛。可以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希望,她们默默地支撑着家庭的负荷。

  振安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全区总人口1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3.6万人,农村留守妇女1.3万人。从文化程度方面看,大部分留守妇女文化偏低。85%以上的留守妇女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从年龄结构上来看,留守妇女主要分布在28岁以上。大部分集中在30-45岁年龄段,这一阶段年龄的妇女上有日益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孩子。从留守妇女的留守的原因来看,大部分留守妇女因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愿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则是她们留守的客观原因,双重原因使得她们处于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

  1、生活压力超负。由于家庭中男性劳力的长期缺失,农村留守妇女承担着超负荷的生活重担,要承担着照顾孩子、老人和田间劳动的重任。有的留守妇女想同丈夫一同外出打工,但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的责任绊住了她们前行的脚步,她们的生活永远都是干不完的家务和农活,烦不完的孩子的教育与困惑。

  2、精神世界空虚。有的留守妇女上班累了一天,有的干完农活,回家还要干家务,晚上只有与电视为伴,与麻将为友,这就是大多数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由于农村娱乐设施的缺乏,文化活动的不足,导致她们生活的压力无处缓解,不良的情绪无处排解,精神世界比较空虚。

  3、婚姻状况堪忧。留守妇女的丈夫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这导致许多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从婚姻问题上访的妇女看,有三分之一是农村留守妇女。常年的两地分居,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一旦双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虚,自我控制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现象的诱惑,导致感情危机。近年来,我们发现“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上升趋势,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是对于丈夫出门打工常年不归、移情别恋的情况,她们是无可奈何。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的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无人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丈夫,还害怕流言蜚语。如楼房镇孤山村留守妇女李某,女儿患姊妹病,丈夫在外打工,有了外遇,最终抛弃了李某和女儿,离家出走。经过区妇联多方协调,最后得以起诉离婚,争取到了女儿的抚养费。

  4、家庭教育缺失。调查显示,繁重的农活、家庭的重担和生活的压力让农村留守妇女们消耗了全部的精力、心力。加之,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意识不强,留守妇女们普遍反应在子女的教育培养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少留守妇女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根本不能给孩子讲出什么道理,造成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上初中后因为不能及时对孩子进行辅导和监管,最终使孩子在初中时期成绩出现一落千丈,甚至染上恶习的现象,这些留守妇女却对子女们的教育和辅导却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留守妇女是目前我国农村最大的劳动力资源,也是新农村建设主力军,她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针对留守妇女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需要我们党和政府还有各级妇联组织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及时对口的帮扶活动,这样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营造一个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1、高度重视,创造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环境,引导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关爱农村留守人群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发挥各方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关心的局面。二要出台相应的硬性帮扶政策和措施。如要深入基层传授技术、以村为单位建立“农家书屋”、建立“妇女儿童之家”、帮助有条件的农村妇女给予小额贷款扶持和项目扶持等。三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农闲时节或“三八”妇女节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平安家庭“为载体,以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五好文明家庭”等为抓手,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四要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打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组织她们学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懂得及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捍卫自己的婚姻。

  2、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满足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白天忙上班、忙家务,晚上看电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妇女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她们的.辛劳、压力和空虚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妇女更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来缓解压力、排解情绪。调查中发现,靠近集镇的一些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地域的优势,经常能够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让她们从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这些活动能够让她们容光焕发,精神饱满。而偏远一些的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农村公共娱乐硬件设施不足,文艺活动不多,她们只能徘徊在麻将与电视之间,娱乐方式单一,精神生活贫乏。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有利于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政府加大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投入,文化部门、村、社区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经济。90%的留守妇女希望自己的丈夫就地就业创业,前提是要有稳定不错的收入。因此,农村致富渠道的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男性的减少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关键。一要要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实现在本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二要拓宽农村致富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积累经验,更新观念,帮扶他们回乡创业,完成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让农民工能够兼顾致富增收、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从根本上改善留守妇女的困境。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积极组建留守妇女的互助组织。调查中,留守妇女们

  表示生活清苦一点无所谓,关键是在困难、困惑、无助、无奈的时候需要有人关心、帮助。希望能够建立各种互助组织,使她们生产有人帮、生活有人问、心灵有人暖。目前我区农村已自发产生一些互助组织,如巾帼维权服务队,巾帼爱心帮扶服务队、巾帼文体志愿服务队等等。这些组织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妇女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如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家庭教育、情感关怀等。因此,建议社会各界合力组建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在就业创业上,帮助留守妇女解决政策、项目、资金难题,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领办各类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与留守妇女结对帮扶;在家庭教育上,利用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开展家教培训;在生活安居上,通过12338妇女维权热线、基层维权站点、邻里互助等措施,营造安全安居的社会环境;在心理疏导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建立专业心理咨询室,组织志愿者对需要心灵安慰的妇女,提供精神慰藉帮扶。对留守妇女真正做到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困、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让她们生活上舒心,情感上暖心,活动上开心,工作上顺心。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1

  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摆到了社会前台。然而,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教育的费用成倍增长,令多数农民家庭不堪重负。我们还看到,这么高价的教育,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并不大。农民把血汗钱投到教育上,可农村的面貌却依然如旧。这就提示我们:现阶段农村的教育不符合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的长远目标,应该进行改革。

  一、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

  20xx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由根据“20xx全国大学生回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表格的不完全统计所得)。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的收入结构比重约占60%;第二产业约占8%;第三产业约占3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0%。因此,要实现小康社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目前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作物

  由于我国还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作物在我国农村种植比例仍然比较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予以重视。但是,目前粮食作物的`价格水平不是很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尽管比例很大但是对农民的增收贡献却不是很大。目前我国农民中大约有38%的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当然在种粮食作物同时还种其他作物)。这其中包括小麦、稻谷、玉米、薯类以及其他地方性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在我国农民收入结构中占着半壁江山,农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纯收入均来于此。经济作物在单位面积上纯收入比粮食作物高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约有81%。经济作物每年平均给农民家庭带来3000~8000元的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67%之多。但同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太大会挤占粮食作物的比例,从而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3畜牧养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类、及蛋类、乳品以及其他养殖类食品需求量在增加。畜牧和养殖业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以我们当地为例,大约有8%的农民选择养殖业,尤其是奶牛和家禽,更是被大范围地养殖。同时,各地政府保护并支持特种养殖和规模养殖的发展,各地的畜牧养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并有上涨空间,而饲料价格涨幅不是很高,农户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农民家庭收入是在农村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

  4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贡献作用。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创新体制,结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效益在逐步提高;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给乡镇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一些企业逐渐做大做强,这样就保证了农民工人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以200xx年为例,约有20%左右的农民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其他农民相比则收入水平好一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5外出打工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就是农民工。他们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征。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志愿者的调查,20xx年农民劳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已经高达45%。外出打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创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6其他收入(包括开发房产、退耕还林、煤矿开发等各种补助)

  随着新型城镇的建设,我们这里几年来有很多开发商前来开发,给予很多家庭有不同程度的补助,全国各地退耕还林工程,我们这里的一些离山较近的地都实行了退耕还林,政府给予了相应的补助。由于我们这里离平顶山矿区较近,一些矿开发占地和塌陷给予我们当地有较大的赔款这些款项往往数目较大。

  二、现阶段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现在,农民收入增加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人才的缺乏和农村教育的落后。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农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是限制农民收入的的一大障碍,我自己还有我通过问一些村民,我发现在一个乡镇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农业技术人员,卖农药和化肥的大多是只管卖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如果作物出了毛病也没有人可以咨询只能靠自己的经验。

  第二,农民的收入来源仍然较少。目前,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还过于单纯。传统的经营方式,其运行周期往往需要两年以上。从种植到出售的一系列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经营方式、地形、气候和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经营方式对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只起到很有限的作用。第三,农村人收入差距大。现在农村的人均收入不高,就我调查来看,主要是村里贫富差距较大,有些家庭每年可以有几十万的收入可是有些却只能达到温饱,收入较低的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技术,做生意没有本钱打工只能做体力活儿。第四、经济增长方式陈旧。这主要变现在:1政府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宣传不足,农民不愿采用新技术。耕种方式仍与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2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人去推广,市场信息闭塞。不少地方仍然是几千年来的小自然经济,农民不懂得随行就市,投资比较盲目。3没有人去担当农民宣传员的工作,农民对党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2

  按县卫生局安排,局领导组成两个调研组,对我县的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各乡镇卫生院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部分卫生院工作档案和部分村卫生室,并和卫生院负责人和职工进行了座谈,调研组对各乡镇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农村卫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了解的现状情况和建议分述如下:

  多年来,**县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护网络健全,农民就医得到极大便利,卫生服务功能发挥正常,医疗条件改善较快,医疗技术质量和水平基本适应群众的需求,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加强,改水改厕工作成绩显著,农民健康意识得到初步提高,全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全面提前达标。

  一、积极创建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县自1993年初级卫生保健试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历了多个年头,现已全部达到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的标准,通过了卫生部的审评,全部达到初保普及阶段合格标准的县城之一。

  二、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落实预防保健工作,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参与下,通过不断提高对办合格医疗的思想认识,本着“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完善”的原则,努力建立和完善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通过积极探索,**县在开展合格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三、强化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建设。农村三级医疗预防网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支柱,**县非常重视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在县财政、计划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乡镇卫生院的各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实现了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社会卫生于一体,功能较完善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功能有了一定转变、管理水平相应提高。村卫生室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承担着大量的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各乡镇通过创建合格村卫生室活动,不断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其在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妇女儿童保健等方面的作用,改变了村卫生室房屋简陋、消毒不规范、常规设备不齐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的状况,使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在农村基层得到了较好的落实。20xx年,以“夯实基础、牢筑网底”为目标,在继续完善71个“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争取中央投资新建卫生室20个,加上村集体场所改扩建建设的31个村卫生室,使全县新建村卫生室总数达到122个。全县共有10个乡镇,175个行政村。其中159个村拥有了卫生室或服务点(百人以下的村为服务点),共选聘村医264名。加上10个乡镇卫生院和6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幅射带动,基本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的目标。

  四、积极推进农村中医工作。近年来,**县中医工作的重点是:以创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稳定中医药队伍,努力提高中医药治疗率,构建中医药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和对老年性、功能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较好疗效的优势,发展中医特色专科,促进中医业务发展。全县有中医院1所,县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

  综上所述,**县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在农村卫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当前的农村卫生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1、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面广量大的预防保健任务不能得到更进一步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显得相对滞后,离群众的要求尚有距离。

  2、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卫生室赖以生存的集体资金投入不能到位,导致乡村医生对所承担的工作不积极,纷纷变相个体行医以弥补收入不足,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建设受到很大冲击。

  3、乡镇卫生院由于建设规模小、医技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低下等不利因素,使目前设置的床位使用率降低,效率不高,业务收入呈下降趋势,地区差距日益明显。乡镇卫生院收入下降的同时,乡镇集体对卫生院的投入又普遍急剧减少,导致乡镇卫生院缺乏发展后劲。

  4、农村卫生监督体制不顺,执法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执法工作需要,导致对传染病、食品卫生、非法行医、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难以更进一步落实。

  5、医务人员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防保经费的不足,资格准入制度等,导致现有体制及专业人员难以胜任繁重的防保任务。

  6、现有的合作医疗形式已无法适应农民现实的需要。首先是筹资不到位。传统的合作医疗模式是三个一点,即政府投一点、集体筹一点、个人付一点。而目前的状况农民自筹的一块资金由于合作医疗对农民吸引力弱,也很难筹集;各乡镇多以上级行政手段而由于村委会垫付;其次是受益不明显而报销手续繁琐。传统的合作医疗覆盖面相对较广,由于参保的药品价格的因素,农民通过医保报销后的金额未必体现比市场优惠,且在报销手续繁琐;二是受益力度大但受益面小,如大病风险医疗形式虽然报销金额较大,但其受益覆盖面所占比例小。从而导致当前农村农民的医疗保障抗风险能力低,覆盖面不广,因病致贫现象还较为突出。

  随着以县场经济为导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变了农村卫生事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给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使农村卫生事业迸发新的活力,适应农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

  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是实现农村广大群众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传统合作医疗目标定位低,统筹能力弱,管理层次低,难以抗御大病风险,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县的实际,全面推行合作医疗保险,本着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积极探索家庭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并最终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积极研究制订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把合作医疗的性质与作用,形式与内涵,资金的筹集,合作与补偿比例等方面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保证和促进合作医疗制度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二、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构建新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实行宏观管理、全行业管理、目标管理;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以为农民服务为最终目标,注重研究农村卫生发展战略、规划、政策、规范;要运用经济管理和法制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当前农村的乡镇卫生院要在诊疗人数和床位使用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认清形势,转变陈旧的等病人上门的服务观念,建立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预防为核心,结合开展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基本服务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协调的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村卫生室要坚持集体办,管理上强调乡(镇)村一体化管理,始终将公共卫生工作作为工作重点,适当开展引进中医、针炙等费用低、疗效好、群众能承受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增加对农村预防保健经费的投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这充分体现了农村预防保健工作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这项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进一步做好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是保护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防止农民因病致贫,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充分认识防病治病工作的紧迫性,各级政府应把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预防保健经费的及时到位或适当增加。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十分重视提高有限的防保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考虑逐步提高预防保健经费在整个卫生事业经费中的比例。

  四、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初保工作的协调。实践证明,农村初保工作是关系到9亿农民的健康保障,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件大事。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积极推行初保工作这项“民心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应由卫生部门负责初保工作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和做好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财政、农业、计划、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初保工作的领导。

  五、改革现行的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是由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卫生监督现状不适应所决定的。

  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是农村卫生监督力量薄弱、分散,形不成合力,难以完成面广量大的卫生监督任务。建议加强乡镇卫生监督所(站)建设和投入,加强对农村各类卫生机构、个体诊所的监管,以及对卫生专业人员的执业许可和健康许可。将目前分散的多头的监管建成统一的卫生监督管体系。

  20xx年12月17日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3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局。为促进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年初,县人常会把农村卫生工作列为今年一项重要的审议议题。审议前,组织了调查组,在县人常会副主任张建平的带领下,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

  先后听取了县卫生局有关工作汇报,深入走下各、福应等12个乡镇、街道,实地走县人民医院等5家县级医疗机构和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分别召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3个相关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县政府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xxx”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行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省、市、县重视农村卫生事业投入,xx年共投入445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895万元,加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工作。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健康工程”是xx年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三类12项服务,xx年为13万多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该工程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采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转有序,三年来,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xx年,全县参保人数33万多人,参保率达78%,累计有近40万人次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

  二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非典、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免疫规划,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县无重疫情发生。

  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工作, xx年孕产妇首次实现零死亡,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加。目前,全县共有560个自然村建起了自来水站,19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拆除露天粪坑8000多只,建成公厕349座,完成4.7万户厕所改造。五是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全县无偿献血工作6次被评为省、市“无偿献血先进县”。xx年10月,县政府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7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是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行股份责任制,在中心卫生院全面实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进服务模式,乡镇(中心)卫生院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

  三是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要求,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医疗机构。实施了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十佳驻村医生”评选、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组织各类学历教育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制订了《仙居县医疗质量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医疗单位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等级评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

  开展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争创百日无事故”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制订完善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每月督查通报制度,抓好督查落实。五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农村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

  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我县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发展规划,经营场所十分紧张。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最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仅40亩,医疗用房十分拥挤,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xx年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项和土地报批,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动工,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医院、妇保院、精神病院等县级医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紧张、条件简陋,县疾控中心、池医院至今还在租用房屋办公;多数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还没有配备救护车,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县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在全县1350名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仅占14.9%,高级职称只占6.8%;乡村卫生技术力量更加薄弱,514名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只有16人,高级职称仅有6人,中级职称也只有96人,人才问题严重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可信度;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差、压力、工资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还未落实。

  三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现象不少;医疗纠纷发生呈上升趋势,医~件时有发生,处理难度较;个体医疗单位数量多,管理较难,打击非法行医难度。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全县722个行政村只有42个村级服务站,群众就医不便映较。

  (三)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缓慢。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各类传染病预防及重疾病防治任务依然很重,群众疾病预防观念不强。

  二是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映较。农产品调入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设施设备落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突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不够健全,药品监管相对薄弱,群众用药安全难以保障。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艰巨。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横溪、白塔等乡镇及周边平原村、城郊结合部等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直接饮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污染,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群众呼声较;露天粪坑仍普遍存在,改厕任务较重,有的村虽然建了公共厕所,但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没有发挥作用;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缓慢,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环卫设施缺少,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排污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排污设施没有配套,地下污染严重。上述公共卫生问题的存在,致病返贫现象突出。

  (四)农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县财政虽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卫生事业经费所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却不断下降。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渠道不宽,数量不多。由于投入不足,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影响了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

  一是对农医保的政策宣传不够,部分农民对农医保的认识存在偏差,群众参保积极性还不高。

  二是农医保政策还不够完善。群众对门诊报销、在外地看病报销手续、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等意见较多。

  三是筹资难度较。我县外出人口较多,以户为单位收取难度较,部分乡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有集体经济的村由集体支付,影响村经济发展,干部响较。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保健康促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康是人生最的财富。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一件事,使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任务,是各级党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县政府要从落实执政为民的职责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综合领导。要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制订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落实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重视和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主体意识,增强预防保健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营造保健康、促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要对各医疗机构发展作出统筹规划,明确发展规模。要高度重视县人民医院建设,尽快研究,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加快解决目前县人民医院用房紧张的`突出问题。重视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发展,抓紧县疾控中心、池医院的迁建工程建设,积极助解决县中医院、妇保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扩建问题,重视解决县精神病院用房紧缺、医疗条件落后、经费缺少等实际问题和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危房问题。更新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提高医疗检查可信度,适应医疗发展需求。

  二要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决定着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和考录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加强在职医务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中、高级医师及执业医师的从业比例,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重视解决医疗卫生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三要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规范医疗秩序。县人民医院要培养和集聚高、精、尖医疗专家,不断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上新台阶,减少病人外流。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挖掘、收集和整理民间医药技术及祖传秘方。要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抓好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职业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体医疗单位管理,发挥个体医疗单位方便山区群众就医的积极作用,坚决打击各类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医疗秩序。

  四要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从解决群众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要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效率。加强村级卫生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担负常见病初诊治及预防保健任务。发挥社会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作用,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整体效能。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

  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重点传染病、职业病等重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理重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要认真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重视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础素质。

  三要加强药品、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药品购销监管力度,组织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质量、期限及药价的检查,保证农民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加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加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县药品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

  四要进一步重视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加快横溪水厂建设,及早解决横溪、白塔等乡镇的饮用水问题,加强城郊结合部的自来水管网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城郊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要加强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公共厕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发挥已建公共厕所的作用。要抓紧县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力争如期建成使用。改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分级处理运作机制。要重视乡村排污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充分发挥居民、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加投入,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保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及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

  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广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典型引导,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互相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减轻村级经济负担。

  二要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从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对医疗报销、手续办理、报销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定点医院设置等问题,要专题研究,加以改进。

  三要积极做好农医保的筹资工作,形成有效的筹资机制,用好、管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保证合作医疗资金有序运转,发挥农村合作医疗的最有效的作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4

  在__区的贫困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贫困母亲。她们中不少人还生活在极度的贫困状态:口粮不足、缺乏收入来源、身患绝症无钱医治……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她们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困苦和劳累,做出的牺牲更多,付出的代价更高,承受的压力更大。可以说,在贫困人口中,贫困母亲的生活境遇最为艰辛。为了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母亲的关注和支持,20__年10至12月,区妇联组织全区各级妇联开展了“关于贫困母亲家庭生活现状”的专题调研活动。几个月来,__区各级妇联干部走村串户,通过采取统计、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等方式,重点对九个镇(办)场的贫困母亲家庭进行了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这些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具体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家庭现状

  “贫困母亲家庭”特指因丧偶、离异、身患重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妇女家庭。在这些家庭中贫困母亲不仅经济负担重,而且精神压力也很大,是弱势人群中最需要关心的特殊困难群体。

  (一)基本状况

  据初步调查,目前,全区共有贫困母亲家庭393户,总人口为1238人,平均每个家庭3人,2口人家庭72个,占18%。3口人以上的家庭321个,占82%。主要经济来源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完全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的70户,占17.8%;二是靠政府低保、下岗退休生活费、遗属抚恤金和打零工维持生活的63户,占16.2%;三是靠从事家政服务等非稳定就业收入维持生活的51户,占12.9%;四是靠种口粮田维持生活的173户,占44%;五是靠亲戚、朋友帮助接济的36户,占9.1%。

  (二)主要困难

  调查显示,贫困母亲家庭普遍存在子女求学、患病就医、无创业技能、无住房或住房拥挤等“四大困难”。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49个家庭将“子女求学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占12.5%;有102个家庭将“本人创业难”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26%;有194个家庭将“疾病诊治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占49.4%;有6个家庭将“住房困难”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1.5%;有42个家庭将“其他困难”(注明:救助米、油、教育孩子、子女就业等)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10.6%。

  1、供孩子读书难。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约55个家庭的孩子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占总数的14%;107个家庭的孩子正在读高中(或中专、职高),占总数的27%;约56个家庭的孩子上大学或待业,占总数的14%。这些贫困母亲为了供她们的孩子上学承受着极大的经济压力。调查情况显示,孩子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55个家庭中,有36个家庭的孩子上小学,19个家庭的孩子上初中,分别65%、35%。就读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孩子家庭,每学年支出孩子教育费用最高的一般为1000元左右,最低500元左右;四至六年级最高1200元左右,最低800元左右;初中一年级最高2100元,最低1600元左右;初中二年级最高2900元左右,最低1900元左右;初中三年级最高一般3000元左右,最低2900元左右。虽然教育管理部门规定有些费用是否交纳由家庭选择,但贫困家庭的母亲们为了使孩子与其他家庭孩子一样,宁可节衣缩食,一般都是选择交纳,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家庭鱼肉基本不进门,常年青菜、土豆、豆腐干子加咸菜,偶尔蒸个鸡蛋改善伙食,生活十分艰苦。孩子学习费用的沉重压力,使得她们几近窒息。

  2、本人创业难。贫困母亲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年龄相对集中在40岁以上,其中25—35岁年龄段约占14%,35岁以上的约占86%,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体弱多病、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没有资金、没有创业能力的共占50.8%;36%的贫困母亲即使找到工作,由于技能单一,加之为了照顾孩子,她们只能在离家较近的镇、村、社区或辖区单位,从事保洁、护绿、照顾病人、替人做饭等收入低、不稳定的家政服务的工作。

  3、疾病诊治难。据调查显示,由于贫困,39个家庭贫困母亲的丈夫身患绝症,无钱医治离世;有相当数量的贫困母亲有病不能及时就诊;还有的自我保健意识差,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个人卫生保健,加之基本营养补充不足,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压力大,贫困母亲常常带病劳作,恶性循环,健康状况普遍很差。调查显示,有病不上医院就诊的母亲达到82%;18%的母亲患有各种疑难杂病无钱医治。她们普遍不做定期妇检;患各种妇科疾病的比例高。调查结果使我们对贫困母亲的健康状况十分担忧。

  4、教育子女难。在393个贫困母亲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89%,高中以上占11%,独自教育子女往往力不从心,对如何教育孩子成人普遍感到茫然。她们担心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自卑;担心孩子因失去父爱而自闭;担心孩子过早尝到生活的艰辛而厌世。归结到一点是担心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社会正常轨道。据与贫困母亲座谈调查,相当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有的虽然学习较用功,但不愿与同学交流;有的害怕别人歧视,过分敏感,情绪和行为上容易冲动,形成与同学的对立。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大多具有自卑心理,害怕被别人瞧不起,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5、住房困难。据调查分析,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6个家庭把住房困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她们有的没有自己的住房,或借住亲戚朋友的房子,或挤住娘家,或租住社区居委会的房子,即使有住房的家庭房子也很小,多数是50年代建造的,有的已经成危房,生存环境恶劣。

  (三)贫困母亲身处困境仍自强不息

  调查发现,贫困母亲家庭生活普遍困难,作为一家之主的贫困母亲虽身处逆境,困难重重,却仍然体

  现了中国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224个家庭的贫困母亲依靠种田、做家政服务或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其中完全依靠种田维持家庭生活及其他开支的有173人,她们历经风雨与坎坷,没有退缩,没有怨言,默默肩负起家庭的重担,生命不息,劳作不止。

  二、贫困原因

  (一)收入水平达不到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统计资料反映,我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月消费支出,20__年为300元左右,其中食品消费180元,衣着20元,家庭设备用品30元,医疗保健10元,交通通讯10元,文化教育娱乐服务30元(其中教育20元),居住30元。调查结果显示,贫困母亲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下的占大多数,按平均消费水平只能填饱肚子。至于穿衣、看病、子女教育等基本消费则没有经济收入支持。

  (二)家庭解体,收入锐减。离异、丧偶使家庭结构残缺。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因夫妻离异造成家庭结构残缺的有11户,占2﹒8%,因丧偶使家庭结构残缺的有38户,占9﹒7%。离婚的主要原因,一是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夫妻矛盾而分道扬镳的占31%,离异后对方缺乏责任心,借口没有钱养孩子,将抚养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母亲。二是夫妻积怨深厚,离异后一般双方很难见面,或者对方无正当职业,应给孩子的抚养费很难到位。在丧偶家庭中,90%以上是因丈夫生前患重大疾病或不治之症,治病期间用光了家里的储蓄,甚至债台高筑,使得家庭经济陷于困境。

  (三)缺少谋生技能,自救相对困难。贫困母亲大部分处于中老年,她们文化程度较低,谋生技能差,有的体弱多病,没有谋生能力。她们的孩子正处于教育、生长发育阶段,为减少家庭开支,照顾孩子一日三餐都在家吃饭,即使有一技之长,可以谋到较高收入的工作,但又离家较远,左右权衡,只好就近从事低收入且不稳定的体力劳动,因而影响了家庭收入,使之陷于贫困。

  三、对策和建议

  贫困母亲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家庭不仅面临物质生活贫困,有相当多的还面临精神生活贫困。这些家庭成员都是妇联工作的对象,关注、关心、帮助她们,妇联组织责无旁贷。今年以来,区妇联组织全区各级妇联对贫困母亲生活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各级妇联还针对贫困母亲生活现状开展了帮扶活动。虽然各级妇联组织尽心尽力为她们中的一部分人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她们的生存生活状况。要从根本解决贫困母亲家庭实际困难,还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帮助。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以期从整体上改善贫困母亲家庭状况。

  (一)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帮助贫困母亲家庭,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贫困母亲家庭面临的困境,让社会了解她们的生存状况、主要需求,使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明确各自应该怎样给予援助等;要宣传贫困母亲自强不息,宣传她们的孩子在困境中求上进的典型,鼓励贫困母亲家庭成员提高自我的信心和能力;要宣传社会各界帮扶典型,树立“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社会公德,给予贫困母亲精神动力。

  (二)真情关爱帮助解决就业。帮助贫困母亲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是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的能力。针对贫困母亲普遍存在的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实际情况,要帮助她们提高职业技能作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和她们的就业愿望,开展多种形式的免费技能培训,丰富培训内容,保证质量,提高她们的就业创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和帮助她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奋发图强,摆脱困境,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二是要提供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政府设置的公益性岗位,要向贫困母亲倾斜;社区的便民服务项目和灵活就业岗位,也应注意安排贫困母亲;各用人单位凡有适合贫困母亲就业的岗位,应尽可能吸纳她们就业。

  (三)部门联动实行医疗救助。妇联组织要联合卫生部门开展关爱贫困母亲身心键康活动。如:通过发放“爱心体检卡”的形式对贫困母亲实行医疗救助,贫困母亲可持“爱心体检卡”免费进行乳腺和妇科病的常规检查服务,对特别困难、患病的贫困母亲持“爱心绿卡”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可享受折扣优惠;与相关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妇女保健知识服务,帮助贫困母亲了解生殖保健知识,增强身心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四)政府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关心、帮助贫困母亲家庭除了需要妇联和社会各界继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提供就业帮助,更需要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在特定阶段给予特殊的经济扶助。建议民政部门将未纳入低保的贫困母亲纳入低保,同时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贫困母亲家庭实行生活困难救助。

  (五)、积极开展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社区、妇联、学校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增进与贫困母亲家庭的沟通,改变悲观、自怜思想,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信心面对各种困难;帮助贫困母亲学习科学教子方法和与子女沟通的技巧,提供母亲与子女沟通的机会,改善亲子关系,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发挥巾帼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组织志愿者走进贫困母亲家庭,开展情感交流和心理抚慰,为她们提供法律帮助、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服务,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高度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众。追求社会公平的任务已经摆上了党和国家的显著位置,缩小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贫困母亲家庭的存在,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援助贫困母亲家庭是一项社会化工程,单靠妇联的力量非常有限。需要政府关心和支持,需要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帮助。给贫困母亲精神上多一份慰籍,经济上多一点支持,给她们的孩子多一份关爱,让困境中的母亲和孩子不再愁苦。总之,帮助贫困母亲家庭摆脱困境是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医疗卫生现状调研报告10-14

就业现状调研报告11-29

调研农村教育现状的报告范文(通用5篇)10-29

农村教育现状调研报告范文3000字(精选5篇)10-29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调研报告范文(通用5篇)10-29

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03-18

农村调研报告02-04

食品安全现状调研报告01-19

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01-03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推进我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满足农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民盟永安市委课题组组织人员对永安及**市部分县(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在掌握了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现状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研讨会,就

  如何加强我省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广泛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卫生界人士及部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现按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主要成因及改进意见或建议等四个层次,分别进行如下阐述:

  1、乡村医疗资源总体概况:就所到调研地区看,当前乡镇卫生院发展状况不平衡。目前保存下来的卫生院与原先相比,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卫生院医疗队伍不断壮大,基本上由原来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每院10几人至20余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也正在逐步充实到这一队伍中。每个卫生院基本上设立了门诊、病房,美化了环境,增添了设备,如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并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保障了乡镇级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村级看,少量村庄至今仍然没有诊所及村医,就**地区而言,目前尚有200个村庄没有诊所及村医,约占村总数的10%,多数村庄均有一所一医(一个卫生所、一个村医),有的经济较发达、人口较多的大村甚至有两所两医或者更多,这些诊所虽然设备简陋,但基本上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担负着村级医疗和防疫工作。

  2、乡村医疗队伍人员编制情况: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各拥有10-20名人员,编制分为全民、集体、临时工。全民由大中专院校分配;集体人员由卫生系统招收而来;临时工由卫生院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招收。村卫生所基本上每村设1-2名村医,相当部分由原赤医担任。

  3、乡村医疗卫生队伍人员层次情况。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目前没有高级职称卫技人员,有少量中级职称医疗骨干,大部分是初级职称或者是无职称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中,大学本科或以上人员仅占3.6%,大专学历的为18.8%,中专毕业的占72.6%,还有4.9%的人员无学历。初级职称或中专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地方性卫校毕业生,有的甚至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而绝大部分村级老一辈卫生人员,是由原赤医培训而成,并非科班出生,基本上无职称、无学历,新一辈村医虽然大部分是科班出生,但基本上仅限于初级职称或中专生,属初级卫生人员,其中不少还是国家不承认学历的“中专生”。因此,乡村医卫队伍素质仍然有待提高。

  4、乡村医疗队伍医疗设施配置情况。目前,每个乡镇卫生院基本上配备有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等设备,设有化验室、病房,能开展基本医疗业务。但这些设备普遍存在使用率较低、缺乏有关管理制度的现象,个别卫生院x光机无防护设施,还有个别卫生院因缺乏设备操作人员或缺乏业务用房,导致这些设备实际未投入使用,同时,由于很大部分乡镇医技人员对知识掌握较肤浅,因此,上述设备配置实际应用较少,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有限的。而村一级卫生所,基本上设备配备简陋、不齐,绝大多数只能做简单的物理诊断。

  5、乡村医疗建设方面经费情况。乡镇卫生院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医疗收费收入,由于其人员较多,医疗收入有限,所以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经费运转困难,有的甚至是负债运营,不能或根本无力投入更多的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且员工年收入基本上在1-1.5万元之间,与县市级大医院相比差距很大,造成员工心理落差较大,影响了乡镇医疗事业的正常发展。而村一级卫生所,由于资金大部分是个人投入,他们自己精打细算,开支小,且收入与乡镇卫生院人员相比相对较高,整体医疗运转情况是比较良好的。

  6、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提高技术,努力扩大农村医疗机构的生存空间。为此,要加强农村医疗市场的清理整顿和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取缔不合准入标准的卫生机构和无证非法行医,加强农村卫生院(所)的规章制度管理,将医德教育纳入农村医卫人员年度考核之中,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制度上、思想上要求他们全心全意为农村居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卫生行风建设,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群众既少花钱又能看病。要严格执行药价标准,保护农民群众合法利益。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必须要有乡镇卫生所服务改善和人才培养相配套,否则难以支撑下去。所以今后应着重提高农村医疗人员理论及业务素质,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发展乡镇及社区卫生事业,改进医疗卫生服务,才能适应今后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需要。

  7、加强医卫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队伍人才素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全省卫生系统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的培养、考核和管理措施,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中青年技术骨干等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工作,认真落实省卫生厅选拔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各项任务,制定了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的政策、措施。加大卫生支农力度,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下基层帮扶,帮助基层开展人员、技术培训。并且对每个骨干均要下发一本下乡服务考核记录手册,以便督促、考核。规定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在晋升前必须在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接受不少于一年的进修培训。对此类相关规定,要进一步加大落实力度,使其不流于形式。

  8、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着力研究解决边远贫困山区“就医难”的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力度,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所,加强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添置医疗设备,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看病;继续实施好巡回医疗制度,加大对卫生院对口帮扶和技术扶贫工作,切实抓好城市卫生支农工作,大力推广县、乡二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轮流到边远贫困山区驻村坐诊制度,,具体可采取巡回医疗队、扶贫门诊、扶贫病房及“千名医生送医进村大行动”等多种形式,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以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为契机,通过扎实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服务工作,确保边远贫困山区群众“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此外,要逐步建立农民健康保障体制,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完善药品集中招(跟)标采购制度,实现农民基本医疗保障。

  总之,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必须逐步加以解决。最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农村医疗队伍的自身能力及收入水平,改善其医疗条件,以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吸引广大农村患者。在财政或民间资本无法更多投入之前,农村医疗就摆脱不了“条件差,留不住好医生;没有好医生,患者不愿来看病;患者少,收入少,条件改善不了”这个怪圈。财政或民间资本更多投入之后,医生好了,条件好了,剩下的就是只有等经济发展后反哺农业,让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切实得以提高,才能最终解决农村医疗卫生的困境。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2

  (一)建设资金不足、资金到位迟缓

  通达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10万元,通畅工程建设国家每公里补助40万元,省州无配套资金,除砚山等部分县有少量配套资金外,多数县由于财政困难无力配套,工程设计的指标难以提高,通达工程中一些路段设计时采用了受限路段的指标,但是由于资金少,实施起来困难依然较大。通畅工程中原有路基较差的路段,由于处理路基费用较多,路面工程采用低限指标仍然有资金欠缺的问题。另外,资金到位较晚,20xx年实施的通畅工程资金还未到位,给工程进度带来较大影响,按预计的工期难以全面完成。

  (二)工程技术人员少管理难度大

  由于20xx年突然增加通畅工程里程数,通畅工程量相当于20xx年的`4.5倍,通达工程相当于20xx年的7.9倍,从设计到施工到编制竣工资料全靠原有的工程技术人员,一个主要技术人员管理几个通达工程的情况比较普遍,通畅工程建设指挥部人员少,进度或质量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技术人员少,各县在施工期间把施工现场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首要工作来抓,加之上一工程项目完工就接着管理下一个开工的工程项目,对工程资料的整理无暇顾及,导致部分工程完工后工程资料不完善而不具备竣工验收的条件,不能纳入公路养护管理的范筹。

  (三)对新型路面结构的施工管理缺乏经验

  20xx年,我州通畅工程大量采用了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路面,铺筑这种路面除丘北县有一定经验外,其他县没有施工经验,由于里程多、数量大,原来有一定铺筑经验的工人较少,从块体的预制到铺筑质量的控制都有一些困难。如部分项目整齐混凝土块体弹石铺筑过程中平整度控制就比较困难,一些项目做了实验路段,但是由于管理者及工人都无经验,通过几次反复的施工,质量还是不理想,最终请了有经验的人来指导才基本解决了问题。由于缺乏施工经验,混凝土预制块的预制速度远远跟不上路基调型和基层铺筑的速度,造成部分工序停工待料的情况时有发生。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3

  对于乡镇客运站,我们__人并不陌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在我市的一些乡镇就建立了农村客运站。但到了八十年代后期,由于农村客运的参与对象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由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管理的农村客运站也逐渐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相继被转让、变卖和改变用途。到20xx年,__全市还在使用的乡镇客运站农村客运站只剩下4个。

  建设农村客运站,对推动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促进路、站、车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由于__地处山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区域经济相对落后,乡(镇)村之间位置相距较远,各种限制因素较多。随着__市乡村康庄公路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客运站的建设问题已经显得十分突出。我们要在全省交通规划的框架内,探索出一条适合__实际的农村客运站建设路子。

  一、__市农村客运站现状

  近年来,随着省、市对农业、农村建设的进一步重视,作为对乡村康庄工程的配套设施,__市的农村客运站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一部分农村客运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改善农村群众乘车条件,构建乡村客运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土地、资金、客流等因素的限制,客运站的建设步伐在__推进较慢。截止20xx年底,__全市建成乡镇级三级客运站1个,乡镇级准四级站5个,简易站8个,农村回头站10个,农村港湾式停靠站35个。20xx年在建和改建的乡镇准四级站有:莲都1个、缙云1个、松阳县4个、遂昌县4个、云和县2个、龙泉市1个、庆元县1个,共计14个;在建的农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有89个。目前我市在建和建成的乡镇客运站(简易站)共28个,仅占全市乡镇的14.9;建成和在建的行政村回头站和港湾式停靠站或招呼站共134个,仅占全市行政村的3.85和已通等级公路行政村的4.88。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公路建设步伐,大多数农村群众仍然在风雨烈日下等候乘车,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__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一些乡镇和行政村领导对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不够重视,认识不足,建站的积极性不高。在农村公路的建设和客运站的建设两者之间,往往偏重于前者而忽略后者。一些乡镇领导认为公路建成了,大功已成就,客车开通了,群众出行有车乘,客运站建与不建问题不大。

  二是农村客流实载率低。由于大量农村人员从事劳务输出,使农村常住人口数量明显减少,除逢年过节期间外,平常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员,流动性较小。据调查,我市三级农村客运网通乡镇线路班车年均实载率为58.5,通行政村线路班车实载率为48.6。为此,经营农村客运的运输业户基本上处于保本或微利状况,很难支付再次进站的费用,失去了以车养站的费源支持。由于无利可图,依靠社会力量建设客运站也就成了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

  三是农村土地问题的制约。在__全市,重要集镇的客运站仅有4个,占全市重要集镇的20。如莲都的碧湖镇、大港头镇、龙泉的安仁镇等均因土地价格的问题,客运站的建设难以落实,三年来经过反复的协商,但至今没有进展。建造一个等级客运站,需要土地约20xx平方米,征地费用就要50万元。

  四是农村规划的不配套。由于__各地的乡镇规划在几年前已经基本完成,有的乡镇基本布局已形成,近年提出的农村客运站建设没能列入小城镇发展规划。

  五是建站资金明显不足。按目前__农村房屋的建设成本,建成一个准四级站需60-70万元,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共补助30万元,缺口约30万元。__多数县级财政为“吃饭财政”,为了建设康庄工程已经“勒紧裤带”,难以再顾及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乡镇财力更是无从谈起。

  三、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构想

  农村客运站是农村客运的枢纽,是农村客运市场管理、安全管理和运输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联系人、车、路的结合点,是实现农村道路运输市场各要素间有机结合重要设施。根据__的实际,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应立足于规划先行、路站同建、简易为主的原则。除少数人口密集,客运枢纽作用比较明显又具有建站条件的乡镇,建设四级或以上客运站外,一般乡镇以简易车站或回头站为主,通过与各行政村的港湾式车站和沿途的招呼站相连接,形成广泛覆盖的农村客运站站点网络,实现客车进站,旅客归点。在农村客运站的运行费用上,原则上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维持客运站的正常运转,尽可能地减小进站经营业户的经济负担。

  四、加快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措施

  1、要编制规划,注重实效。组织人员深入实地进行调查,并结合各地的实际编制__市农村客运站建设规划。同时要

  将农村客运站规划与各地的乡镇、村规划相衔接,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要争取各级出台支持农村客运站建设的政策,为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使用和管理提供政策保障。

  2、要路站同建,统筹实施。在农村公路的设计、审查、施工、资金拨付、竣工验收各个环节,要将客运站的建设用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把关,确保客运站的.用地并留有余地,努力做到路站同建,同时投入使用。

  3、要因地制宜,加快建设。乡镇客运站的建设必须考虑到有利于群众的乘车,不宜远离中心地带。在保证满足停车和旅客候车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与运管站相结合,与各类市场相结合、与行政村办公用房相结合等。土地征用应根据土地所有者的意愿,采取土地置换、带地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既要保证客运站科学选址,又不能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以此突破土地制约瓶颈,加快客运站的建设。

  4、要统一标识,各具特色。在农村客运站的建设中要根据__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建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并能反映民风民俗的客运站,为美化__农村增添风景。条件许可的,可以在沿线港湾式车站建造简易用房,以出租的方式提供给相关经营人员,实行站店结合,为乘车群众提供一些简便的服务。要规范客运站标识,农村客运站的标识必须统一规范,便于群众和外来旅游人员的识别。

  5、要强化管理,发挥作用。运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客运站的管理,要向运输业户和群众宣传有关交通法律法规,积极做好引导,确保客车进站停靠,旅客进站上下车,使之成为良好的交通行为习惯。要监督站务人员的经营行为,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让农民真正享受到进站候车的方便与舒适。同时,加大对站外经营的打击力度,维护进站经营业户的利益。根据各乡镇的不同情况,完善客运站配套设施,拓宽客运站服务领域,增加客运站的服务功能,以提高经济效益,将农村客运站建成集停车、住宿、餐饮、配客、组货、配载、车辆维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型道路运输综合服务站,减少向进站车辆收取费用,实现以站养站。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4

  马铃薯作为乡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中有增,质量不断提高,为全面加快本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大发展,提升马铃薯产业的档次和效益,保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种植业发展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高产、加、销一体化的服务水平,切实解决马铃薯产品滞销、流通不畅,效益低下的问题,近几年,乡把马铃薯经销协会摆到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总结于20xx年11月成立了西吉县乡马铃薯经销协会。

  一、乡马铃薯产销优势

  (一)马铃薯生长的自然优势。乡位于月亮山麓,海拔2200米,年内平均气温2—6℃,昼夜温差12.8℃,无霜期110天,年降雨量380—44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这些自然条件为马铃薯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所产马铃薯具有病虫害少、无药物残留、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耐储藏等特点。

  (二)马铃薯生长的地域优势。乡现有耕地86130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占总耕地的66.6%,年产马铃薯5.7万吨。同时,该乡又是西吉县的中心集镇之一,涉及2省3县的9个乡镇。这些地带由于受月亮山山脉气候的影响,为马铃薯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马铃薯生长的市场优势。据不完全统计,西吉县年产马铃薯60多万吨,有20万吨销往外地,其中市场年外销量达到10万吨左右。每年采货的外商不下100人,主要来自陕西、内蒙、广东、山西、山东、河南等地。本地常年从事马铃薯经纪工作的人员有70多。通过外销年创收4230万元,其中,种植收入4000万元,中介收入100万元,劳务收入130万元。

  (四)马铃薯的品种优势。从目前市场品种销量看,主导品种为青薯168,占市场总销量的62%,该品种芽眼浅、薯形规则、易贮藏,含淀粉量高。其次有宁薯8号、二代青海等高淀粉型品种,是当地淀粉企业发展所需的.主要品种。

  二、乡马铃薯经销协会的运营现状

  (一)乡马铃薯经销协会产生的背景。由于乡及周边县、乡是马铃薯生产的良好基地,加之上述诸多优势条件,使乡马铃薯市场发展迅速,为该乡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分散经营、规模小、组货能力差,难以满足大客户的要求。

  二是包装不统一,没有形成品牌,缺乏对外宣传力度、缺乏吸引力。

  三是装卸市场混乱,乱抬装卸费、坑人宰客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客商的投资信心。

  四是马铃薯包装水平低,难以进入大超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乡党委、政府经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由乡政府牵头,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织成立了西吉县乡马铃薯经销协会,为加快马铃薯市场的发展步伐,拓宽市场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乡马铃薯经销协会的运行情况。乡马铃薯经销协会成立以来,按照市场需求,严格履行协会职责,为乡马铃薯市场健康运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协会自成立以来向外商销售马铃薯类计达19。5万吨,创收8400多万元。

  二是加快了品种更新速度。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了适销对路的马铃薯品种,如青薯168、宁薯8号等优良品种。

  三是加强了马铃薯装卸市场的管理,协会下设由60人组成的装卸公司,装卸费实行统一核价,统一管理,协会跟踪检查。对有坑人宰客或破坏市场秩序的,协会会按照协会章程会同派出所进行严厉的打击,保证了装卸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是组织学习,使经纪人能够守法经营,不朦骗客商、不欺行霸市,加强了经纪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增强了他们组货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是积极参与了基地建设。为满足当地马铃薯籽种的供应,协会与县马研所协作在乡建立了2个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1个脱毒薯原原种基地。

  六是为了使协会发挥更好的作用,根据市场需求,协会在原有装卸公司的基础上,新增设了信息部、包装物加工部和精品马铃薯加工部。信息部负责马铃薯市场信息的搜集、运输车队的安排及宣传等工作;包装物加工部主要负责包装袋、包装箱的加工生产;精品马铃薯加工部主要负责进入广东等地超市的马铃薯筛选、加工、包装等工作。

  三、乡马铃薯经销协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制约因素

  乡马铃薯协会成立以来,为本乡农民种植和销售马铃薯,增加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少、办公场所紧缺,使协会各部无法顺利开展工作,严重制约着协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是部分群众与客商对经销协会的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马铃薯销售形成的规模不大,销售时有断层现象,对外商在一定时限内集中收购马铃薯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是缺少有文化、有胆识、有作为的企业家人才。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大多进了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或在外地工作,一些有文化、有头脑的农民,大多进城务工或从事三产业,在家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受小生产思想的影响,缺乏合作观念,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介组织的统一经销活动。

  (二)对策

  一是社会各界要关注马铃薯经销协会的运营,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二是广泛宣传,扩大经销协会的影响力。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导等方式,对农民进行合作组织知识教育,使其真正认识协会组织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的重要作用,从而唤起农民的合作意识,扩大经销协会的群众基础。

  三是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加快九年义务教育进程,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文化程度不高、人才资源缺乏的局面。

  四是倡导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通过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以及科技下乡、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高素质的技术及管理人才,进而加快农民组织化的进程。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5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措施。为了全面掌握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近期,县农牧局组织人员到各乡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我县农村实用人才开展了调研,认真总结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办法和途径。

  一、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现状

  1、总体情况。宁县辖18个乡镇,是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50.65万人,其中农村从业人员26.21万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91.4%。目前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1个,农技站18个,行业协会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8个,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

  2、农村实用人才分布情况。截止20xx年8月,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女性25人,农民技术员145人,具体分布情况如下:(1)从年龄结构上看35岁以下的共有8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10.8%;36岁至45岁的共有23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1.3%;46岁至54岁的共有268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5.3%;55岁以上的共有172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2.6%。(2)从学历结构上看,初中以下的共有487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64%;高中(中专)的共254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4%;本科及以上的共有1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2.6%。(3)从性别结构上看,女性共有25人,约占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3.3%。(4)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全县共有种养业和加工能手466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61.3%,农村经营能人167人,约占实用人才总数的22%,农村科技人员127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16.7%。

  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宁县按照“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原则,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投入,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培育有文化、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我县新农村的建设步伐。一是摸清底数,建立实用人才信息库。我县制定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办法》和《宁县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管理办法》。把拥有宁县县籍的农民或在农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国家干部、职工纳入实用人才选拔对象,通过个人申请、调查摸底、群众举荐和组织考核等具体办法,将农村中那些会技术、懂经营、善管理和头脑灵活的乡村干部、专业户、个体户等乡土能人筛选、登记造册,建立了宁县农村实用人才数据库;二是结合“阳光工程”,紧紧围绕我县的苹果、畜牧和瓜菜三大产业进行培训,每年对这类人员的培训达到3000人次以上;三是以村级种养大户为核心,组成“家庭课堂”,进行现场培训,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壮大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四是鼓励兴办协会和合作社,发挥实用人才的辐射作用。积极引导实用人才创办合作社,将同行业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引导他们搞好联合经营,改变实用人才分散状态,发挥群体优势,促进农业科技资源有效共享,共同致富。目前,全县共建立各类农业行业协会66家,各类种养殖合作社478个,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五是以农业科技大培训为契机,加大实用技术的宣传培训力度,促进实用人才快速成长。20xx年,农牧局组织各下属单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02场次,培训农业技术员20xx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了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在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上还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不足。从调查数据上看,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760人,约占全县农村从业人员的0.28%,与实现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人才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经营能人和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村经纪人等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高层次人才极为匮乏。

  (二)农村实用人才结构矛盾突出。一是地区分布不均。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多集中在西区和东区,南区的实用人才相对较少;二是农村实用人才产业分布结构和行业分布结构不尽合理。在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偏低的前提下,以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加工行业的人才占到61.3%,而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才占到22%,农村科技人员仅占到16.7%;三是年龄分布不均。目前我县的农村实用人才以中老年人为主,青年人较少。

  (三)农村实用人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我县农村实用人才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的人数较多,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偏少,这种状况不利于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提升,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靠的是自己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虽然技术熟练和经验丰富,但多属于传统的农村实用技术,再加上接受系统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的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吸收。

  (四)人才流失严重,成才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从人才成长环境看,缺少促使农民成为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载体和平台。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乡土创业观念薄弱,外出打工居多,潜在人才流失,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失衡,导致农村人才后继不足。

  四、原因分析

  1、受传统思想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模效益不明显。

  农村实用人才出自农村,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由于受文化素质和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想观念还比较滞后,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思想观念滞后于经济发展。缺乏改革的意识,习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思想解放力度不够,无远大理想和追求,沉浸于“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二是致富方法滞后于经济发展。不顾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只图眼前,不求发展。三是道德法律意识滞后于经济发展。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自制能力不强,不仅不能为确定的“领头雁”鼓劲撑腰,反而不时暴露出“怕自己穷,怕别人富”的阴暗心态,打击了农村基层人才带头致富带动一方致富的热情和信心。

  2、受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环境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还显得较低。

  农村实用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一方面有特有的乡土气息,另一方面因缺乏牢固的科学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培训而显得底气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不够”:一是培训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培训网络功能不全,科技培训基地未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二是培训突出重点不够。农民在筛选致富项目,把握致富信息上目标不准、方向不明、手足无措,要加大对农村各类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农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他们发挥典型引导、示范推动、整体联动作用;三是培养方式和方法不够。农村实用人才的文化结构参差不齐,在培训方式和方法上,注重了理论培训,忽视了实践操作培训;注重了普通号召,忽视了因势利导;注重了项目开发,典型引路显得不力,造成农村基层人才后继乏人的状况。

  3、受农村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农村实用人才作用发挥不够。

  农村实用人才的价值在于他们有科技和市场头脑、发展眼光、致富专长,但落后的发展环境制约其能力的发挥和事业的发展。首先受交通、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等诸多方面影响,农民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缺乏主心骨。其次受资金、设备的影响,追求的事业成了无翅之鸟、无水之舟。再者,受技术信息的影响,他们生产的产品很难走出市场,走向社会。

  4、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局限,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进程缓慢。

  现阶段,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总的来看尚处于尝试性开发的起步阶段。随着新时期农村“打工热潮”的出现,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纷纷闯入大中型城市创业,使农村这个大市场人去楼空,人才匮乏。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部门服务不配套。个别单位和部门不是及时、准确地去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投入、税费过重、财产安全等问题,而是一味追求和强调部门利益最大化,忽视了农村实用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致使他们生产、生活陷入困境。再者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实用人才的待遇和优惠政策落实不够。目前,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方面的政策还比较少,培养、利用农村实用人才的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健全,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农村人才是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融合的直接实践者,他们在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推进我县的现代农业向前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加强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要采取不同形式,从多方面入手,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对开发、利用实用人才重要意义的认识。一是强化宣传。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农村实用人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能带动实用技术成果的广泛推广,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走向富裕,从而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二是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广典型经验上狠下功夫。要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专门召开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典型经验交流会,由先进乡镇介绍实用人才开发工作取得的经验,“土专家”、“田秀才”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典型事例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这些工作,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

  (二)加强教育,注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一是要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和搞好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改革现行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劳动,从而进一步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中坚力量。二是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培养急需实用人才。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必须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可以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不同的形式,针对当地存在的问题,请专家教授讲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促进本地区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三)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使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农村实用人才和当地群众结合最紧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具有示范作用,更具有感染力和辐射力。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放手发展,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政策和待遇上要给予农村实用人才充分的倾斜,并通过评审农民职称,选拔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参加乡镇、村委重点项目决策的可行性论证工作等各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使农村人才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领头雁。一是要支持实用人才兴办企业。大胆启用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厂长、经理兴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经营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上去,直接创造效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富一方人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二是要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三是要鼓励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进行“传帮带”。主要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活的东西扎扎实实地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四)加强领导,建立机制,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

  1、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人才的激励机制。一是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民办科研实体和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按政策规定给予优惠和支持。改革和完善分配办法。二是农村实用人才在科技开发、科技承包或服务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要给予重奖,并保护其知识产权与合法收入。对分配到县以下农业一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提前定级,其定级工资标准可高于同类人员;三是改进农村实用人才评价办法。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申报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学历、论文、外语等方面继续给予倾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鉴定制度,对取得技术职称和高技能等级的实用人才应优先提供培训机会,并可作为申报评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条件之一。四是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要给予表彰奖励。

  2、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机制。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一靠培训,二靠引进。培训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手段,是促使农村劳动力成长的主要方法。我们不但要通过建立农民培训体系,搞好农村实用性人才的开发培训。还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一是举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或农业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组织村干部和优秀实用人才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三是兴办农业科技示范户,让农业科技带头人引路示范。四是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科技推广、农业知识普及。五是选送青年农民到高校进修深造,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不管采取哪一种形式,关键是要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做到有章可循。人才引进也是壮大农业人才队伍,优化农村结构的重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将成为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要积极适应形势,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吸收和引进各类人才,要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村工作,切实壮大农村人才队伍,提高农村人才队伍素质。

  3、要健全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机制。根据农村实用人才现状,要建立健全与农村实用人才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按照“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标准,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选拔工作。加强考核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鼓励更多的农民群众成长成才,促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要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化管理和保障机制。要积极围绕农村实用人才的市场配置、职称、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探索和建立农村乡土人才的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尽早研究制定诸如农村人才流动、农村实用人才的聘用合同鉴证、农村人才争议处理等办法,保护各类农村人才的合法权益,为农村人才发挥聪明才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6

  《小学语文课程新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且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农村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阅读量小,课外阅读是一片空白

  我对__县__乡__小学作了调查,这是所除乡中心小学之外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有学生__人,*名教师。我对四年级__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共结果是28名同学自己没有一本课外读物,剩下7名学生也只有一本作文选,全班同学没见过《小学生天地》等读物,这说明学生自己没有适合的课外读物可看。另外,学校没有读书室,更没有阅览室,因为这几年学校没有经济能力购买读书。学生没书可读,当然就谈不上提高阅读能力了。

  二、教师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不会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就以__*小学教师情况为例来谈,这所小学有*名教师,从年龄上讲,其中四名教师都是五十岁已过的人,一名是学校刚聘用的初中毕业生,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从学历上讲,其中三人是公办教师(都是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二人是学校聘用的教师,都是初中毕业,教师力量显得很薄弱。这几位教师的上课,还是延用传统教学,说句实话,传统教学还不正规,他们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阅读,只是认认字,讲讲故事而已,至于课外阅读,就更无从谈起。五年级的一位语文教师说:“这两年,面对新教材、新要求,真感到自己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语文教师知识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是阅读教学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学生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

  由于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就是手头有一本书去读,也不知道要去读什么,将要从中学到什么,因此,学生阅读时,看得比较随意,大多是走马观花,了解一些故事情节或大概内容,看完后,自己的大脑中并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甚至根本就不求甚解。这样的“读”,不但读书效果甚微,还养成了不少阅读的不良习惯。

  针对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来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改变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

  一、学校建立起名符其实的读书室,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

  普九期间,上级部门要求小学要有“四室”,其中“两室”就是读书室和阅览室,尽管本县通过了省、市部门的验收,但据我所知,农村小学只有乡中心小学建立起了读书室,虽然大多数书籍是过时的、价格不高,

  但是还有一些书,像__*小学这样,在全乡也是规模较大的学校,也没有一本读书。要建立读书室,我认为有以下措施:

  (一)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扶持农村小学读书室的建立工作。光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是国家及上级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成立专门的“两室”建设资金,扶持农村小学“两室”的建设。这里的“扶持”,不能是扶持资金,而是直接配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这样,能有效地防止资金被挪用在其它地方。只有国家及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支持,才能逐步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看的现状。

  (二)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有计划地购买读书,来补充学校读书室。过去,学校的一切开支仅靠每个学生20元的杂费,出现学校欠帐的现象,今年,国家免除学生杂费后,直接拨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种种原因,经费总是不能到位,学校仍未摆脱困境,可是我们看到了希望,相信这是暂时的。只要义务教育经费列位,学校每年有计划地抽出一部分经费,购买一些读书,还是可行的,几年下来,还是能够改变学校读书室的面貌。只有学校和政府携起手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改善农村小学生无书可读的现状。

  另外,建议农村小学班级建立图书角,每个学生拿出一本书,全班同学的书凑到一起,也有几十本书,相互借阅、相互交流,一个学生拿出自己的一本书,可以阅读几十本书。这也是解决农村小学生没书可读的有效途径。

  只有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村小学建立起名符其实的读书室,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才能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面。

  二、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小学生自己独立阅读的能力很有限,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怎样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个人认为有以下途径:

  (一)让继续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目前,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如:1、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2、培训学校(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学设备简陋,缺乏先进性;3、教师重视学历提高教育,忽视教育教学能力培训;4、继续教育考核评价形式化,缺乏真实性;5、收费不统一,缺乏规范性,一些项目收费明显过高,给教师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出现没人愿意去培训的局面。

  为此,我个人认为农村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教育要有长远目标,并且要结合各地实际及教师素质情况,切忌一刀切,搞形式、走过场、摆花架子,以真正收到实效。

  2、继续教育的教学设施改善与教育信息化推进相结合,体现先进性。这就要求省、市、县三级人民政府增加投入,高度重视区县教师进修学校这一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

  3、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体现前瞻性。教材一定要反映国内外小学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及动态,如目前可增进课改信息及多元智能,建构主义等新理论,体现前瞻性,发挥导航作用。

  4、培训形式要与教师教学工作特点相结合,体现灵活性。要逐步改革目前培训时间过分集中,形式单一的现状,完全可以安排教师带课题在岗进行自学或进行研究,实现培训形式多样化。

  5、考核评价要与小学学科个性相结合,体现科学性。考核形式上,闭卷、开卷、专题研究要结合进行,真正发挥考核评价的科学导向功能。

  只有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二)农村小学教师要从远程教育网中汲取资源,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目前,农村小学已由国家配发了一台34英寸的彩电,一台电脑和农村远程教育网接受设备,但笔者了解到,除中心小学的电脑还偶尔使用之外,其余农村小学没有投入教学使用,甚至大多数学校根本没有安装。因此,教师接受不到新的教育信息,我认为,要真正使农村远程教育网投入到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大力培训教师,这是运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的前提。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师电脑方面的培训,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学会基本的操作,只有他们懂电脑,才能谈得上运用于教学之中。

  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培训管理人员。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方面,检查、督促项目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组织专业人员负责业务指导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3、各县建立教育区域网。各县有了教育区域网后,农村小学教师不出大山,也能学习和借鉴城区学校先进的教学经验,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这就需要县级部门和电信局的支持。

  落实农村远程教育网的运用,也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农村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

  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认为阅读教学就是做一些试卷上的阅读题,这种眼光就太浅了。阅读不仅有课内的阅读,还有课外阅读。更何况,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只是会做一些试卷中的阅读题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小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因此,让农村小学教师正确认识阅读教学,也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保障。

  三、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农村小学的学生有书可看,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高了,就应解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了,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注重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朗读,自然成诵,适宜于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书笔记,可积累词汇,阅读经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四)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以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而质疑是解疑的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五)树立大阅读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平时就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将材料储于大脑,以便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六)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能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七)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说:“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线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四、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还不够,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阅读方法,符合小学生的实际。

  (一)朗读法。即要求学生读得流畅、自然、有节奏、富有感情,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领略文章的语言特点。

  (二)查阅法。即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勤查工具书,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熟练地使用常工具书,这对人一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背诵法。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词汇和句子,而且还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一些文章的表达方式。

  (四)测读法。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不妨站在作者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去想,揣摩作者的构思,读了前半部分后,想想后半部分,如果让你去写该怎样写。

  (五)默读法。利用默读加快阅读速度,能集中精力理解,理解的速度、质量比朗读要快、要高。

  (六)卡片笔记法。用卡片摘抄名言警句,常记读书笔记,积累重要知识点,便于以后查阅。

  阅读的方法很多,只有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养分,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的品位和趣味,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乐事。

  要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要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就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整个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对学生而言,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7

  20xx年寒假期间,在我大学生涯的第一个假期,针对农村农民创业现状的这一课题,我在我的家乡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南杂木镇进行了几项社会调查,在调查期间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付出的回报,在实践期间我主要对以下几项问题调查:

  一. 农民创办企业在镇内企业中所占的比例

  在调查期间,我来到镇政府调查到南杂木镇注册的企业共有64家,其中有农民创办的企业共有25家,约占到企业比例的40%,在农民所创办的企业中,南杂木镇所属的榔头村农民创办企业15家,房申村农民创办企业7家,金木沟村,国道旁村,朝阳村农民各创办企业1家,而距离镇中心最远的聂尔库村农民没有创办企业。

  二. 农民创办企业规模以及方向

  通过走访25个农民自主创办企业中的20家,我了解到,农民创办的企业多数为小型自营企业。有12家企业完全是自主经营,完全没有任何外界合作,另外8家虽与外地企业有合作关系,但合作程度以及合作企业的质量很低。通过调查还了解到,这20家企业中,有16家是完全做木材生意(木材的中介买卖)另外2企业所从事的活动也是与木材有关的家具企业,烧炭企业。还有两家所从事的是水果生产行业。

  三. 农民创办企业的创业基金及发展期许

  在调查中发现,全部的20家企业的创业基金都在10万到50万,为中小型企业,资金来源全部为农民多年来积攒的血汗钱及家人亲属好友的拼凑合作,通过采访企业负责人了解到,他们都希望在五年之内把企业做到固定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

  四. 农民创办企业的发展现状

  调查中发现,在农民创办企业的发展状况良好。很多企业实现了年利润20万元以上的收益,在没有与外地企业合作的12家企业中,有10家企业希望与外地的大公司大企业合作,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其中已经有6家企业正在于外地企业接洽合作事宜。

  五. 当下农民对创办自身企业的积极性

  在寒假期间,通过走访南杂木镇下属的五个村,并对村民进行调查,有80%的村民希望能够有机会创办自己的企业,并且很多人都在积极谋划,另外20%的农民安于自身的现状,不愿冒风险进行创业。并且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榔头沟村,房申村村民的创业积极性非常高,而其他三所村落的积极性明显小了很多。

  在进行调查过程中,我来到了位于朝阳村附近的一所进行烧炭的企业,进入场内的第一眼,我就看到了很多进行烧炭的窑炉,多名工人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有的在把木屑运到传送带上,有人在关注着窑炉内的温度,有人在进行稍好木炭的装箱工作。整个工厂分工明确,井然有序。通过与厂子的负责人谈话了解到。该厂是有三个农民合伙建立的工厂,注册资金为40万元。该厂主要的原料木屑来源于南杂木镇内的木材市场,产品为木炭,主要销售方向为抚顺市周边的城市以及吉林省的部分城市。目前,场内有工人30余人,现在已经实现了年利润20万元的目标,发展前景大好。但在场内参观以及与负责人谈话中我发现,场内的设备很落后,日生产量有限,并且并没有聘请技术工人进行指导,所以根据我假期所看到有关创业的书籍,我建议了负责人更换厂内设备,聘请技术工人,以谋求更大的发展。

  在假期走访农户的过程中,在与农户的聊天中,我发现,家庭收入的80%都用于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以及看病的花销。所以农民没有剩余的钱财投资企业,导致了农民创办企业的有心无力,另外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以及社会经验的缺乏,在创业过程中,被骗的也有很多,直接导致了农户对创业失去信心。在调查过程中,以为中年农户说:“我们不是不想创业,现在国家的政策也好了,机会也多了,本来是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可是手里没有多余的钱啊,而且在这方面没有经验,又怕被骗,到时候可是什么都没了,如果这样,倒不如一老本实的干好自己的本事,种好自己的地,保证肚子是饱的”从调查开始到调查结束,我的心情经历了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情澎湃。在于农户们从接触到磨合到打成一片。乡亲们对我关怀备至,对待我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我体会到了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体会到了乡亲们对致富的渴望,面对这份深厚的情谊,我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们南杂木镇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但无奈的是,我的知识水平有限,现在我只能在我所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通过几天的调查我发现,很多农民的经商意识还很薄弱,胆子还不够大,看到了发展的机遇却没有勇气去尝试。或许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太大。其实,如果他们逐步改善自己的观念对于自身的致富发展以及南杂木镇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在调查中我发现,现在农民所创办的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与木材有关的,这样南杂木镇的特殊的发展背景与地域优势有关,南杂木镇是整个抚顺市的木材集聚地,同时也是东北三省一个很重要的木材集聚地。所以,在已经成功创办了自己企业的农民中,他们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当地的优势,大力发展木材企业,通过木材致富,并且我还发现,距离木材市场越近的村落,农民创办企业的数量越多,并且没有创办企业的农民的积极性更高。

  这样的影响主要来源于:

  1.由于南杂木镇木材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地位比较高,这样从事与木材有关的活动风险较小,投资的资金要求不太多。对农民的压力也较小。

  2.随着部分人的成功,模板效果出现,尤其出现在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身上。他们看到他人的成功,也很想效仿,所以出现了忽如一夜春凤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出现了很多小型的农民企业。

  3.由于木材属于较为大型的物品,运输的费用也较高,所以此时地缘优势出现,距离木材市场近的地域机会明显大,并且农民的积极性也明显较高,而距离镇中心较远的村落收到运费的影响以及信息资源的不及时传递,成功的几率和积极性都比较低。

  以此,我建议:

  1.农户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敢于突破传统的观念,更加大胆的抓住发展的机遇,多进行考察,并且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这同样也需要我们的大力宣传。

  2.政府要大力宣传创业知识,引导农民进行创业,完善公路设施,为农民扫去交通费用的顾忌,同时定期进行创业培训,对已经创业的农民进行深度培训,对于没有创业但很有积极性的农民进行初步培训,向外地招商,为农民发展带来机遇,带来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经验,同时也为自身的经济腾飞提供基础,抓住木材这一发展优势,形成经济发展圈,发展成具有集聚效应的`工业区。鼓励有能力的农民自主创办企业,能力不足的农民合伙创办企业。

  3.引进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推波助澜,当今社会,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抓住了人才这一重要要素,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才能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为农民赢得一席之地,才能够让农民的腰包真正的鼓起来。实现发家致富的愿望,实现小康社会的愿景。

  4.我们的国家进一步深化三农问题的改革,对农村上学问题,医疗问题以及养老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化,真正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真正让农民能够实现致富的愿望。

  在实践中,我认识到,我们通过大学的学习,要想尽快成为对现代化有用的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身的社会地位,明确自己的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为以后适应更加激烈的社会工作做好准备,这也是我参加社会实践的目的之一。另外,社会上很多的东西是我们从书本上无法得来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所想,才能真正的在实践中增长我们的才干,实践证明,社会实践增长了大学生的才干,促进了我们的全面发展,通过实践活动,我们与人民群众广泛的了解接触,交流到真切的情感和体验,使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责任心更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强化,提高了认识世界,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我认为,社会实践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8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3、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优化自身素质,提高指导能力。课外阅读课程能否发挥最大成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大量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课外阅读教学的双赢。

  总之,经过对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我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我认为课外阅读应该是一中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的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9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在目前__市城镇居民消费基本饱和、消费市场缺乏新热点的情况下,如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使其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是当前消费领域必需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对__市农村消费市场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

  一、__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现状

  20__年,__市的农业人口为64.5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82.9%,是__市当前最大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购买力显著增强。“十五”时期__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1.4,根据农村住户百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农村居民“十五”期间的消费支出增副分别是:食品消费支出7.7;衣着支出为5.54;居住支出为9.0;家庭设备支出为1.36;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为9.10;医疗保健支出为21.12;交通和通讯支出为34.33;其它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为3.34。总的来看虽说是程上升区势,但消费起点还是比较低,20__年,__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493.7万元,其中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44369.9万元,人均消费仅为1985元,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5153元相差3168元,市场有效需求明显不足。

  二、制约__市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村收入增长减缓。自改革开放以来,__市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也逐年增加,特别是20__---20__年这段时间里,农产品的价格普遍看好,农民收入比较稳定,对家电、建材等大件消费品的需求较强烈,农村市场稳步发展。但从20__年开始,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__年以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民收入大受影响。收入增幅连续几年回落,直接影响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减弱。

  2、消费观念比较落后。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在逐渐改变。但在农村,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态度普遍存在,电风扇、电视机仍是农户家中主要耐用物品,对电冰箱、洗衣机、摩托车等购置持谨慎态度。而农村婚丧喜庆舍得铺张浪费等旧习惯还相当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环境仍然较差。据调查,目前__市农村居民家庭已购的大件物品中不少处于闲置状态,原因是农村的基础设施不配套。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供应跟不上,电压不稳定,二是大部分农村没有自来水,用水不方便,洗衣机的'使用受到限制,三是广播电视信号比较弱,收听、收视效果差,四是交通、道路建设滞后,商业网点乡村设置不方便,五是服务网点少,维修不方便等。

  4、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表现在农村市场秩序不好,农民对购买商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心有余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

  5、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据调查,不少企业拿城市需要的商品来供应农村市场,有些生产企业和流通组织将库存滞销积压、长期卖不出去的商品向农村推销,致使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与农村需求结构严重错位,已成为制约农村消费市场开拓的一个障碍性因素。

  三、开拓__市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对策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农村市场销售滞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民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农民收入不提高,整个市场就像无源之河、缺水之海,流动不起来。当前,一要解决农产品收购问题,抑制农产品价格下降,农资价格过快增长,保证农民增产也能增收。二要增加对农业的有效投入,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民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鼓励农民发展非农产业。发挥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富余劳力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消费自然就会活跃起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消费环境。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除政府增加对农村的水利、电力、公路、通讯等投资外,可鼓励农民投资办企业,搞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3、市场建设和基础设施要配套。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市场和批发市场,要以本地资源为依托,集中本地农产品,形成以城镇为中心,以专业批发,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的辐射网络。另一方面加速培养土地、人才、金融、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提高农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4、组织好农村市场商品流通,鼓励和扩大消费。目前__市农村商业流通组织仍以农贸市场为主,虽有一些电器、建材、五金等个体店,但大多规模小,零散经营。农民要买大件商品,仍然谨慎。商家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消费意识和购买欲望。农村大件物品也应送货上门,做好售后服务。增设农机、家电维修服务网点,以解决农民购买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大打假力度,在农村增设消费者投诉网点,切实维护农民的消费权益,为农村市场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

  5、企业要面向农村,研究农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要针对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为农民生产更多符合其消费需求的产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农村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为占人口八成的农村居民服务。抢占农村市场,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靠一轮宣传即可打开局面。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打持久战,开展农村市场调查,广泛征询农民对其产品的爱好程度和意见,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0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最近,丹东市振安区妇联对我区留守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留守妇女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她们柔弱的双肩既担负着赡养老人、照顾小孩的生活重担,又承担着家庭农业生产以及在企业上班工作的艰辛。可以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和希望,她们默默地支撑着家庭的负荷。

  振安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全区总人口1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3.6万人,农村留守妇女1.3万人。从文化程度方面看,大部分留守妇女文化偏低。85%以上的留守妇女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从年龄结构上来看,留守妇女主要分布在28岁以上。大部分集中在30-45岁年龄段,这一阶段年龄的妇女上有日益年迈的父母,下有正在上学的孩子。从留守妇女的留守的原因来看,大部分留守妇女因为家庭不支持其外出打工或者自身不愿意外出打工是其主要原因,需要她们留守家中照顾家庭、抚育孩子、照料农业生产则是她们留守的客观原因,双重原因使得她们处于既向往外出打工又自我回避的矛盾心态。

  1、生活压力超负。由于家庭中男性劳力的长期缺失,农村留守妇女承担着超负荷的生活重担,要承担着照顾孩子、老人和田间劳动的重任。有的留守妇女想同丈夫一同外出打工,但赡养老人、照顾孩子的责任绊住了她们前行的脚步,她们的生活永远都是干不完的家务和农活,烦不完的孩子的教育与困惑。

  2、精神世界空虚。有的留守妇女上班累了一天,有的干完农活,回家还要干家务,晚上只有与电视为伴,与麻将为友,这就是大多数留守妇女的业余生活。由于农村娱乐设施的缺乏,文化活动的不足,导致她们生活的压力无处缓解,不良的情绪无处排解,精神世界比较空虚。

  3、婚姻状况堪忧。留守妇女的丈夫外出打工,长期不在身边,这导致许多家庭出现了婚姻危机。从婚姻问题上访的妇女看,有三分之一是农村留守妇女。常年的两地分居,夫妻之间缺乏交流沟通,一旦双方相互猜疑,再加上自我精神生活空虚,自我控制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现象的诱惑,导致感情危机。近年来,我们发现“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上升趋势,尽管留守妇女为家庭作出了许多牺牲,但是对于丈夫出门打工常年不归、移情别恋的情况,她们是无可奈何。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的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无人倾诉,既要操心孩子,又要担心丈夫,还害怕流言蜚语。如楼房镇孤山村留守妇女李某,女儿患姊妹病,丈夫在外打工,有了外遇,最终抛弃了李某和女儿,离家出走。经过区妇联多方协调,最后得以起诉离婚,争取到了女儿的抚养费。

  4、家庭教育缺失。调查显示,繁重的农活、家庭的重担和生活的压力让农村留守妇女们消耗了全部的精力、心力。加之,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教育意识不强,留守妇女们普遍反应在子女的教育培养上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少留守妇女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根本不能给孩子讲出什么道理,造成一些留守家庭的子女上初中后因为不能及时对孩子进行辅导和监管,最终使孩子在初中时期成绩出现一落千丈,甚至染上恶习的现象,这些留守妇女却对子女们的教育和辅导却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留守妇女是目前我国农村最大的劳动力资源,也是新农村建设主力军,她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质量可以说直接关系到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针对留守妇女面临的压力和困难,需要我们党和政府还有各级妇联组织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及时对口的帮扶活动,这样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营造一个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氛围。

  1、高度重视,创造关爱留守妇女的良好环境,引导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关爱农村留守人群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度重视,需要社会发挥各方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配合、共同推进。一要提高思想认识,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关心的局面。二要出台相应的硬性帮扶政策和措施。如要深入基层传授技术、以村为单位建立“农家书屋”、建立“妇女儿童之家”、帮助有条件的农村妇女给予小额贷款扶持和项目扶持等。三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妇女的思想道德素质。利用农闲时节或“三八”妇女节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以“平安家庭“为载体,以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邻里”、“五好文明家庭”等为抓手,大力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四要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打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对留守妇女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组织她们学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妇女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懂得及时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利,捍卫自己的婚姻。

  2、加大农村文化设施投入,满足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白天忙上班、忙家务,晚上看电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妇女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她们的.辛劳、压力和空虚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妇女更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来缓解压力、排解情绪。调查中发现,靠近集镇的一些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地域的优势,经常能够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让她们从中体味到生活的乐趣。这些活动能够让她们容光焕发,精神饱满。而偏远一些的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农村公共娱乐硬件设施不足,文艺活动不多,她们只能徘徊在麻将与电视之间,娱乐方式单一,精神生活贫乏。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不仅有利于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政府加大农村文化娱乐设施投入,文化部门、村、社区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经济。90%的留守妇女希望自己的丈夫就地就业创业,前提是要有稳定不错的收入。因此,农村致富渠道的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男性的减少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关键。一要要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实现在本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二要拓宽农村致富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积累经验,更新观念,帮扶他们回乡创业,完成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让农民工能够兼顾致富增收、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从根本上改善留守妇女的困境。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积极组建留守妇女的互助组织。调查中,留守妇女们

  表示生活清苦一点无所谓,关键是在困难、困惑、无助、无奈的时候需要有人关心、帮助。希望能够建立各种互助组织,使她们生产有人帮、生活有人问、心灵有人暖。目前我区农村已自发产生一些互助组织,如巾帼维权服务队,巾帼爱心帮扶服务队、巾帼文体志愿服务队等等。这些组织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妇女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如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家庭教育、情感关怀等。因此,建议社会各界合力组建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在就业创业上,帮助留守妇女解决政策、项目、资金难题,鼓励农村致富带头人领办各类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与留守妇女结对帮扶;在家庭教育上,利用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党员活动室等阵地开展家教培训;在生活安居上,通过12338妇女维权热线、基层维权站点、邻里互助等措施,营造安全安居的社会环境;在心理疏导上,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建立专业心理咨询室,组织志愿者对需要心灵安慰的妇女,提供精神慰藉帮扶。对留守妇女真正做到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困、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让她们生活上舒心,情感上暖心,活动上开心,工作上顺心。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1

  新时期,我国政府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构想,新农村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摆到了社会前台。然而,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教育的费用成倍增长,令多数农民家庭不堪重负。我们还看到,这么高价的教育,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却并不大。农民把血汗钱投到教育上,可农村的面貌却依然如旧。这就提示我们:现阶段农村的教育不符合党和政府发展农村的长远目标,应该进行改革。

  一、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

  20xx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000元左右(由根据“20xx全国大学生回乡大型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表格的不完全统计所得)。在农民生产性纯收入中,第一产业的收入结构比重约占60%;第二产业约占8%;第三产业约占32%。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超过70%。因此,要实现小康社会,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目前农村家庭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作物

  由于我国还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作物在我国农村种植比例仍然比较大。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予以重视。但是,目前粮食作物的`价格水平不是很高,粮食作物的种植尽管比例很大但是对农民的增收贡献却不是很大。目前我国农民中大约有38%的农民在种植粮食作物(当然在种粮食作物同时还种其他作物)。这其中包括小麦、稻谷、玉米、薯类以及其他地方性粮食作物。

  2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在我国农民收入结构中占着半壁江山,农民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纯收入均来于此。经济作物在单位面积上纯收入比粮食作物高很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作物,约有81%。经济作物每年平均给农民家庭带来3000~8000元的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67%之多。但同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太大会挤占粮食作物的比例,从而可能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3畜牧养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类、及蛋类、乳品以及其他养殖类食品需求量在增加。畜牧和养殖业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以我们当地为例,大约有8%的农民选择养殖业,尤其是奶牛和家禽,更是被大范围地养殖。同时,各地政府保护并支持特种养殖和规模养殖的发展,各地的畜牧养殖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加、畜产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并有上涨空间,而饲料价格涨幅不是很高,农户养殖效益进一步提高,养殖户农民家庭收入是在农村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

  4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在农村经济起着不可低估的贡献作用。近几年来,乡镇企业不断创新体制,结构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效益在逐步提高;与此同时,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给乡镇企业带来新的生机。一些企业逐渐做大做强,这样就保证了农民工人工资性收入的增加。以200xx年为例,约有20%左右的农民在乡镇企业工作,这些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其他农民相比则收入水平好一些。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5外出打工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来了一支新型的劳动大军,这就是农民工。他们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时期形成的特殊社会群体,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征。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途径,使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志愿者的调查,20xx年农民劳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已经高达45%。外出打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创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6其他收入(包括开发房产、退耕还林、煤矿开发等各种补助)

  随着新型城镇的建设,我们这里几年来有很多开发商前来开发,给予很多家庭有不同程度的补助,全国各地退耕还林工程,我们这里的一些离山较近的地都实行了退耕还林,政府给予了相应的补助。由于我们这里离平顶山矿区较近,一些矿开发占地和塌陷给予我们当地有较大的赔款这些款项往往数目较大。

  二、现阶段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现在,农民收入增加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人才的缺乏和农村教育的落后。主要的问题如下:

  第一,农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也是限制农民收入的的一大障碍,我自己还有我通过问一些村民,我发现在一个乡镇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农业技术人员,卖农药和化肥的大多是只管卖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如果作物出了毛病也没有人可以咨询只能靠自己的经验。

  第二,农民的收入来源仍然较少。目前,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还过于单纯。传统的经营方式,其运行周期往往需要两年以上。从种植到出售的一系列环节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经营方式、地形、气候和市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种经营方式对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只起到很有限的作用。第三,农村人收入差距大。现在农村的人均收入不高,就我调查来看,主要是村里贫富差距较大,有些家庭每年可以有几十万的收入可是有些却只能达到温饱,收入较低的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没有技术,做生意没有本钱打工只能做体力活儿。第四、经济增长方式陈旧。这主要变现在:1政府对先进的生产技术宣传不足,农民不愿采用新技术。耕种方式仍与十年前没有多大的变化。2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人去推广,市场信息闭塞。不少地方仍然是几千年来的小自然经济,农民不懂得随行就市,投资比较盲目。3没有人去担当农民宣传员的工作,农民对党的相关政策法规不了解。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2

  按县卫生局安排,局领导组成两个调研组,对我县的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各乡镇卫生院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部分卫生院工作档案和部分村卫生室,并和卫生院负责人和职工进行了座谈,调研组对各乡镇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农村卫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了解的现状情况和建议分述如下:

  多年来,**县农村卫生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护网络健全,农民就医得到极大便利,卫生服务功能发挥正常,医疗条件改善较快,医疗技术质量和水平基本适应群众的需求,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计划免疫工作不断加强,改水改厕工作成绩显著,农民健康意识得到初步提高,全县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全面提前达标。

  一、积极创建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县自1993年初级卫生保健试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历了多个年头,现已全部达到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的标准,通过了卫生部的审评,全部达到初保普及阶段合格标准的县城之一。

  二、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合作医疗保健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落实预防保健工作,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具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参与下,通过不断提高对办合格医疗的思想认识,本着“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完善”的原则,努力建立和完善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医疗。通过积极探索,**县在开展合格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三、强化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建设。农村三级医疗预防网是实施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支柱,**县非常重视对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在县财政、计划和卫生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乡镇卫生院的各项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实现了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成为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社会卫生于一体,功能较完善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技术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功能有了一定转变、管理水平相应提高。村卫生室作为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承担着大量的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各乡镇通过创建合格村卫生室活动,不断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功能,充分发挥其在防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妇女儿童保健等方面的作用,改变了村卫生室房屋简陋、消毒不规范、常规设备不齐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的状况,使大量的预防保健任务在农村基层得到了较好的落实。20xx年,以“夯实基础、牢筑网底”为目标,在继续完善71个“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争取中央投资新建卫生室20个,加上村集体场所改扩建建设的31个村卫生室,使全县新建村卫生室总数达到122个。全县共有10个乡镇,175个行政村。其中159个村拥有了卫生室或服务点(百人以下的村为服务点),共选聘村医264名。加上10个乡镇卫生院和6个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幅射带动,基本实现了村卫生室全覆盖的目标。

  四、积极推进农村中医工作。近年来,**县中医工作的重点是:以创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为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稳定中医药队伍,努力提高中医药治疗率,构建中医药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和对老年性、功能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较好疗效的优势,发展中医特色专科,促进中医业务发展。全县有中医院1所,县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均设有中医科、中药房。

  综上所述,**县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在农村卫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当前的农村卫生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

  1、政府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面广量大的预防保健任务不能得到更进一步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显得相对滞后,离群众的要求尚有距离。

  2、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卫生室赖以生存的集体资金投入不能到位,导致乡村医生对所承担的工作不积极,纷纷变相个体行医以弥补收入不足,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建设受到很大冲击。

  3、乡镇卫生院由于建设规模小、医技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低下等不利因素,使目前设置的床位使用率降低,效率不高,业务收入呈下降趋势,地区差距日益明显。乡镇卫生院收入下降的同时,乡镇集体对卫生院的投入又普遍急剧减少,导致乡镇卫生院缺乏发展后劲。

  4、农村卫生监督体制不顺,执法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执法工作需要,导致对传染病、食品卫生、非法行医、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难以更进一步落实。

  5、医务人员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防保经费的不足,资格准入制度等,导致现有体制及专业人员难以胜任繁重的防保任务。

  6、现有的合作医疗形式已无法适应农民现实的需要。首先是筹资不到位。传统的合作医疗模式是三个一点,即政府投一点、集体筹一点、个人付一点。而目前的状况农民自筹的一块资金由于合作医疗对农民吸引力弱,也很难筹集;各乡镇多以上级行政手段而由于村委会垫付;其次是受益不明显而报销手续繁琐。传统的合作医疗覆盖面相对较广,由于参保的药品价格的因素,农民通过医保报销后的金额未必体现比市场优惠,且在报销手续繁琐;二是受益力度大但受益面小,如大病风险医疗形式虽然报销金额较大,但其受益覆盖面所占比例小。从而导致当前农村农民的医疗保障抗风险能力低,覆盖面不广,因病致贫现象还较为突出。

  随着以县场经济为导向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改变了农村卫生事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给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使农村卫生事业迸发新的活力,适应农民群众的医疗、预防、保健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

  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是实现农村广大群众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有效途径,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传统合作医疗目标定位低,统筹能力弱,管理层次低,难以抗御大病风险,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根据**县的实际,全面推行合作医疗保险,本着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积极探索家庭帐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并最终向社会医疗保险过渡。积极研究制订实施合作医疗制度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把合作医疗的性质与作用,形式与内涵,资金的筹集,合作与补偿比例等方面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保证和促进合作医疗制度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二、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构建新的卫生服务体系。卫生行政部门要转变职能,实行宏观管理、全行业管理、目标管理;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以为农民服务为最终目标,注重研究农村卫生发展战略、规划、政策、规范;要运用经济管理和法制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当前农村的乡镇卫生院要在诊疗人数和床位使用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认清形势,转变陈旧的等病人上门的服务观念,建立以农民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预防为核心,结合开展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基本服务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努力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协调的农村卫生服务新体系。村卫生室要坚持集体办,管理上强调乡(镇)村一体化管理,始终将公共卫生工作作为工作重点,适当开展引进中医、针炙等费用低、疗效好、群众能承受的基本医疗服务。

  三、增加对农村预防保健经费的投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这充分体现了农村预防保健工作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这项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进一步做好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是保护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防止农民因病致贫,保证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充分认识防病治病工作的紧迫性,各级政府应把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保证预防保健经费的及时到位或适当增加。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十分重视提高有限的防保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要考虑逐步提高预防保健经费在整个卫生事业经费中的比例。

  四、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初保工作的协调。实践证明,农村初保工作是关系到9亿农民的健康保障,符合我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件大事。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积极推行初保工作这项“民心工程”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努力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应由卫生部门负责初保工作的制定、实施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和做好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尤其是财政、农业、计划、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切实加强对初保工作的领导。

  五、改革现行的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农村卫生监督体制,是由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卫生监督现状不适应所决定的。

  当前最主要的矛盾是农村卫生监督力量薄弱、分散,形不成合力,难以完成面广量大的卫生监督任务。建议加强乡镇卫生监督所(站)建设和投入,加强对农村各类卫生机构、个体诊所的监管,以及对卫生专业人员的执业许可和健康许可。将目前分散的多头的监管建成统一的卫生监督管体系。

  20xx年12月17日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3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局。为促进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年初,县人常会把农村卫生工作列为今年一项重要的审议议题。审议前,组织了调查组,在县人常会副主任张建平的带领下,对我县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调查。

  先后听取了县卫生局有关工作汇报,深入走下各、福应等12个乡镇、街道,实地走县人民医院等5家县级医疗机构和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分别召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13个相关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了解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县政府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xxx”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行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省、市、县重视农村卫生事业投入,xx年共投入445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895万元,加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各乡镇(街道)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工作。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健康工程”是xx年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三类12项服务,xx年为13万多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该工程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采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转有序,三年来,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xx年,全县参保人数33万多人,参保率达78%,累计有近40万人次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

  二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非典、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实施免疫规划,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县无重疫情发生。

  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工作, xx年孕产妇首次实现零死亡,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加。目前,全县共有560个自然村建起了自来水站,19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拆除露天粪坑8000多只,建成公厕349座,完成4.7万户厕所改造。五是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全县无偿献血工作6次被评为省、市“无偿献血先进县”。xx年10月,县政府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形成了7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是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行股份责任制,在中心卫生院全面实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进服务模式,乡镇(中心)卫生院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

  三是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要求,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医疗机构。实施了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十佳驻村医生”评选、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组织各类学历教育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四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制订了《仙居县医疗质量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医疗单位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等级评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

  开展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争创百日无事故”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制订完善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每月督查通报制度,抓好督查落实。五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农村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

  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我县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发展规划,经营场所十分紧张。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最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仅40亩,医疗用房十分拥挤,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xx年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项和土地报批,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动工,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医院、妇保院、精神病院等县级医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紧张、条件简陋,县疾控中心、池医院至今还在租用房屋办公;多数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还没有配备救护车,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全县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特别是高学历和高职称人才严重缺少,在全县1350名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仅占14.9%,高级职称只占6.8%;乡村卫生技术力量更加薄弱,514名卫生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只有16人,高级职称仅有6人,中级职称也只有96人,人才问题严重影响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和医疗可信度;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差、压力、工资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还未落实。

  三是医疗质量仍需提高,医疗秩序有待规范。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够强,病人外流现象不少;医疗纠纷发生呈上升趋势,医~件时有发生,处理难度较;个体医疗单位数量多,管理较难,打击非法行医难度。四是村级卫生服务网络薄弱,全县722个行政村只有42个村级服务站,群众就医不便映较。

  (三)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缓慢。

  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还有薄弱环节。各类传染病预防及重疾病防治任务依然很重,群众疾病预防观念不强。

  二是食品安全隐患和药品监管问题映较。农产品调入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产品检测体系不健全,检测设施设备落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突出。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不够健全,药品监管相对薄弱,群众用药安全难以保障。

  三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任务艰巨。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较为突出,横溪、白塔等乡镇及周边平原村、城郊结合部等没有集中供水设施,直接饮用地下水,由于地下水污染,饮水安全问题突出,群众呼声较;露天粪坑仍普遍存在,改厕任务较重,有的村虽然建了公共厕所,但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没有发挥作用;县生活垃圾处理工程进展缓慢,城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运作机制缺乏,环卫设施缺少,垃圾处理问题突出;排污问题没有引起重视,排污设施没有配套,地下污染严重。上述公共卫生问题的存在,致病返贫现象突出。

  (四)农村卫生投入相对不足。县财政虽然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但卫生事业经费所占同级财政支出比例却不断下降。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渠道不宽,数量不多。由于投入不足,制约着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执法监督、改水改厕等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影响了我县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速度。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不够完善。

  一是对农医保的政策宣传不够,部分农民对农医保的认识存在偏差,群众参保积极性还不高。

  二是农医保政策还不够完善。群众对门诊报销、在外地看病报销手续、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等意见较多。

  三是筹资难度较。我县外出人口较多,以户为单位收取难度较,部分乡村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有集体经济的村由集体支付,影响村经济发展,干部响较。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保健康促发展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良好氛围。健康是人生最的财富。做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一件事,使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任务,是各级党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县政府要从落实执政为民的职责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重意义,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综合领导。要深入贯彻、省、市关于农村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制订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落实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形成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重视和加强对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卫生主体意识,增强预防保健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农村卫生工作,营造保健康、促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一要加强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要对各医疗机构发展作出统筹规划,明确发展规模。要高度重视县人民医院建设,尽快研究,科学确定建设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加快解决目前县人民医院用房紧张的`突出问题。重视县级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卫生院的发展,抓紧县疾控中心、池医院的迁建工程建设,积极助解决县中医院、妇保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扩建问题,重视解决县精神病院用房紧缺、医疗条件落后、经费缺少等实际问题和一些乡镇卫生院的危房问题。更新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提高医疗检查可信度,适应医疗发展需求。

  二要加强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取决于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人才决定着医疗技术水平。因此,要加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改进人才引进和考录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加强在职医务人员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中、高级医师及执业医师的从业比例,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人员整体素质。重视解决医疗卫生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三要加强医疗质量建设,规范医疗秩序。县人民医院要培养和集聚高、精、尖医疗专家,不断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技术上新台阶,减少病人外流。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加强医疗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全科医术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挖掘、收集和整理民间医药技术及祖传秘方。要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抓好医德医风,增强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和职业自律意识。加强对个体医疗单位管理,发挥个体医疗单位方便山区群众就医的积极作用,坚决打击各类危害农民群众健康的非法行医行为,规范医疗秩序。

  四要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要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从解决群众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完善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服务行为。要推进乡镇(中心)卫生院,合理配置资源,改进服务模式,形成有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提高效率。加强村级卫生社区服务网络建设,担负常见病初诊治及预防保健任务。发挥社会个人举办的医疗机构作用,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提高整体效能。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为农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卫生是人民健康的源头。

  一要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重点传染病、职业病等重疾病的预防控制,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处理重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要加强妇幼保健工作。要认真实施母婴健康工程,重视产科、儿科建设,加强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础素质。

  三要加强药品、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络,加药品购销监管力度,组织对农村卫生机构的药品采购渠道、质量、期限及药价的检查,保证农民用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要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卫生综合执法监督,加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业的监管力度,加对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生长激素等农业投入品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县药品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

  四要进一步重视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要加快横溪水厂建设,及早解决横溪、白塔等乡镇的饮用水问题,加强城郊结合部的自来水管网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城郊居民饮用水水质安全问题。要加强农村卫生户厕建设,公共厕所建设要因地制宜,发挥已建公共厕所的作用。要抓紧县垃圾处理工程建设,力争如期建成使用。改善农村垃圾处理设施,提高处理能力,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分级处理运作机制。要重视乡村排污设施建设,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要充分发挥居民、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加投入,为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要严格按照、省级有关农村卫生工作政策规定,增加对农村卫生的投入,其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卫生事业经费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卫生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保证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经费及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

  要合理安排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经费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建设资金,加强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一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广干部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宣传和典型引导,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意识、互相共济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提高参保率,减轻村级经济负担。

  二要认真研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从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对医疗报销、手续办理、报销额度、参保率任务指标、定点医院设置等问题,要专题研究,加以改进。

  三要积极做好农医保的筹资工作,形成有效的筹资机制,用好、管好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保证合作医疗资金有序运转,发挥农村合作医疗的最有效的作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农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14

  在__区的贫困人口中,有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贫困母亲。她们中不少人还生活在极度的贫困状态:口粮不足、缺乏收入来源、身患绝症无钱医治……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她们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困苦和劳累,做出的牺牲更多,付出的代价更高,承受的压力更大。可以说,在贫困人口中,贫困母亲的生活境遇最为艰辛。为了唤起社会各界对贫困母亲的关注和支持,20__年10至12月,区妇联组织全区各级妇联开展了“关于贫困母亲家庭生活现状”的专题调研活动。几个月来,__区各级妇联干部走村串户,通过采取统计、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入户访谈等方式,重点对九个镇(办)场的贫困母亲家庭进行了调查分析,基本掌握了这些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具体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家庭现状

  “贫困母亲家庭”特指因丧偶、离异、身患重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贫困妇女家庭。在这些家庭中贫困母亲不仅经济负担重,而且精神压力也很大,是弱势人群中最需要关心的特殊困难群体。

  (一)基本状况

  据初步调查,目前,全区共有贫困母亲家庭393户,总人口为1238人,平均每个家庭3人,2口人家庭72个,占18%。3口人以上的家庭321个,占82%。主要经济来源呈现五个特点:一是完全靠政府低保维持生活的70户,占17.8%;二是靠政府低保、下岗退休生活费、遗属抚恤金和打零工维持生活的63户,占16.2%;三是靠从事家政服务等非稳定就业收入维持生活的51户,占12.9%;四是靠种口粮田维持生活的173户,占44%;五是靠亲戚、朋友帮助接济的36户,占9.1%。

  (二)主要困难

  调查显示,贫困母亲家庭普遍存在子女求学、患病就医、无创业技能、无住房或住房拥挤等“四大困难”。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49个家庭将“子女求学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占12.5%;有102个家庭将“本人创业难”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26%;有194个家庭将“疾病诊治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占49.4%;有6个家庭将“住房困难”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1.5%;有42个家庭将“其他困难”(注明:救助米、油、教育孩子、子女就业等)作为最需要得到解决的困难,占10.6%。

  1、供孩子读书难。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约55个家庭的孩子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占总数的14%;107个家庭的孩子正在读高中(或中专、职高),占总数的27%;约56个家庭的孩子上大学或待业,占总数的14%。这些贫困母亲为了供她们的孩子上学承受着极大的经济压力。调查情况显示,孩子处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55个家庭中,有36个家庭的孩子上小学,19个家庭的孩子上初中,分别65%、35%。就读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孩子家庭,每学年支出孩子教育费用最高的一般为1000元左右,最低500元左右;四至六年级最高1200元左右,最低800元左右;初中一年级最高2100元,最低1600元左右;初中二年级最高2900元左右,最低1900元左右;初中三年级最高一般3000元左右,最低2900元左右。虽然教育管理部门规定有些费用是否交纳由家庭选择,但贫困家庭的母亲们为了使孩子与其他家庭孩子一样,宁可节衣缩食,一般都是选择交纳,因而在日常生活中,这些家庭鱼肉基本不进门,常年青菜、土豆、豆腐干子加咸菜,偶尔蒸个鸡蛋改善伙食,生活十分艰苦。孩子学习费用的沉重压力,使得她们几近窒息。

  2、本人创业难。贫困母亲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年龄相对集中在40岁以上,其中25—35岁年龄段约占14%,35岁以上的约占86%,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体弱多病、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没有资金、没有创业能力的共占50.8%;36%的贫困母亲即使找到工作,由于技能单一,加之为了照顾孩子,她们只能在离家较近的镇、村、社区或辖区单位,从事保洁、护绿、照顾病人、替人做饭等收入低、不稳定的家政服务的工作。

  3、疾病诊治难。据调查显示,由于贫困,39个家庭贫困母亲的丈夫身患绝症,无钱医治离世;有相当数量的贫困母亲有病不能及时就诊;还有的自我保健意识差,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个人卫生保健,加之基本营养补充不足,教育孩子成人成才压力大,贫困母亲常常带病劳作,恶性循环,健康状况普遍很差。调查显示,有病不上医院就诊的母亲达到82%;18%的母亲患有各种疑难杂病无钱医治。她们普遍不做定期妇检;患各种妇科疾病的比例高。调查结果使我们对贫困母亲的健康状况十分担忧。

  4、教育子女难。在393个贫困母亲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89%,高中以上占11%,独自教育子女往往力不从心,对如何教育孩子成人普遍感到茫然。她们担心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自卑;担心孩子因失去父爱而自闭;担心孩子过早尝到生活的艰辛而厌世。归结到一点是担心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社会正常轨道。据与贫困母亲座谈调查,相当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缺陷:有的虽然学习较用功,但不愿与同学交流;有的害怕别人歧视,过分敏感,情绪和行为上容易冲动,形成与同学的对立。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由于家庭贫困,他们大多具有自卑心理,害怕被别人瞧不起,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5、住房困难。据调查分析,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6个家庭把住房困难作为最需要解决的困难。她们有的没有自己的住房,或借住亲戚朋友的房子,或挤住娘家,或租住社区居委会的房子,即使有住房的家庭房子也很小,多数是50年代建造的,有的已经成危房,生存环境恶劣。

  (三)贫困母亲身处困境仍自强不息

  调查发现,贫困母亲家庭生活普遍困难,作为一家之主的贫困母亲虽身处逆境,困难重重,却仍然体

  现了中国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有224个家庭的贫困母亲依靠种田、做家政服务或打零工维持家庭生活,其中完全依靠种田维持家庭生活及其他开支的有173人,她们历经风雨与坎坷,没有退缩,没有怨言,默默肩负起家庭的重担,生命不息,劳作不止。

  二、贫困原因

  (一)收入水平达不到社会平均消费水平。统计资料反映,我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月消费支出,20__年为300元左右,其中食品消费180元,衣着20元,家庭设备用品30元,医疗保健10元,交通通讯10元,文化教育娱乐服务30元(其中教育20元),居住30元。调查结果显示,贫困母亲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下的占大多数,按平均消费水平只能填饱肚子。至于穿衣、看病、子女教育等基本消费则没有经济收入支持。

  (二)家庭解体,收入锐减。离异、丧偶使家庭结构残缺。在393个贫困母亲家庭中,因夫妻离异造成家庭结构残缺的有11户,占2﹒8%,因丧偶使家庭结构残缺的有38户,占9﹒7%。离婚的主要原因,一是因家庭经济困难产生夫妻矛盾而分道扬镳的占31%,离异后对方缺乏责任心,借口没有钱养孩子,将抚养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母亲。二是夫妻积怨深厚,离异后一般双方很难见面,或者对方无正当职业,应给孩子的抚养费很难到位。在丧偶家庭中,90%以上是因丈夫生前患重大疾病或不治之症,治病期间用光了家里的储蓄,甚至债台高筑,使得家庭经济陷于困境。

  (三)缺少谋生技能,自救相对困难。贫困母亲大部分处于中老年,她们文化程度较低,谋生技能差,有的体弱多病,没有谋生能力。她们的孩子正处于教育、生长发育阶段,为减少家庭开支,照顾孩子一日三餐都在家吃饭,即使有一技之长,可以谋到较高收入的工作,但又离家较远,左右权衡,只好就近从事低收入且不稳定的体力劳动,因而影响了家庭收入,使之陷于贫困。

  三、对策和建议

  贫困母亲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家庭不仅面临物质生活贫困,有相当多的还面临精神生活贫困。这些家庭成员都是妇联工作的对象,关注、关心、帮助她们,妇联组织责无旁贷。今年以来,区妇联组织全区各级妇联对贫困母亲生活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各级妇联还针对贫困母亲生活现状开展了帮扶活动。虽然各级妇联组织尽心尽力为她们中的一部分人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但这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她们的生存生活状况。要从根本解决贫困母亲家庭实际困难,还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和帮助。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以期从整体上改善贫困母亲家庭状况。

  (一)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环境。帮助贫困母亲家庭,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贫困母亲家庭面临的困境,让社会了解她们的生存状况、主要需求,使政府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明确各自应该怎样给予援助等;要宣传贫困母亲自强不息,宣传她们的孩子在困境中求上进的典型,鼓励贫困母亲家庭成员提高自我的信心和能力;要宣传社会各界帮扶典型,树立“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社会公德,给予贫困母亲精神动力。

  (二)真情关爱帮助解决就业。帮助贫困母亲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是改变家庭经济状况的根本途径。一是要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的能力。针对贫困母亲普遍存在的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实际情况,要帮助她们提高职业技能作为重点,根据市场需求和她们的就业愿望,开展多种形式的免费技能培训,丰富培训内容,保证质量,提高她们的就业创业的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和帮助她们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奋发图强,摆脱困境,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二是要提供岗位,拓宽就业渠道。政府设置的公益性岗位,要向贫困母亲倾斜;社区的便民服务项目和灵活就业岗位,也应注意安排贫困母亲;各用人单位凡有适合贫困母亲就业的岗位,应尽可能吸纳她们就业。

  (三)部门联动实行医疗救助。妇联组织要联合卫生部门开展关爱贫困母亲身心键康活动。如:通过发放“爱心体检卡”的形式对贫困母亲实行医疗救助,贫困母亲可持“爱心体检卡”免费进行乳腺和妇科病的常规检查服务,对特别困难、患病的贫困母亲持“爱心绿卡”到指定医院进行治疗可享受折扣优惠;与相关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妇女保健知识服务,帮助贫困母亲了解生殖保健知识,增强身心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四)政府设立专项救助基金。关心、帮助贫困母亲家庭除了需要妇联和社会各界继续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提供就业帮助,更需要各级财政和相关部门在特定阶段给予特殊的经济扶助。建议民政部门将未纳入低保的贫困母亲纳入低保,同时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贫困母亲家庭实行生活困难救助。

  (五)、积极开展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活动。社区、妇联、学校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增进与贫困母亲家庭的沟通,改变悲观、自怜思想,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信心面对各种困难;帮助贫困母亲学习科学教子方法和与子女沟通的技巧,提供母亲与子女沟通的机会,改善亲子关系,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发挥巾帼志愿者队伍的作用,组织志愿者走进贫困母亲家庭,开展情感交流和心理抚慰,为她们提供法律帮助、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等服务,帮助她们树立自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高度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众。追求社会公平的任务已经摆上了党和国家的显著位置,缩小收入差距和贫富差距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贫困母亲家庭的存在,影响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援助贫困母亲家庭是一项社会化工程,单靠妇联的力量非常有限。需要政府关心和支持,需要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帮助。给贫困母亲精神上多一份慰籍,经济上多一点支持,给她们的孩子多一份关爱,让困境中的母亲和孩子不再愁苦。总之,帮助贫困母亲家庭摆脱困境是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