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模板汇总九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海南省从XX年开始实施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其目的也就是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无论从教学容量还是教学难度上讲,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化学很轻松也很有兴趣,但一上高中以后由于容量太多、难度太大,都渐渐的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而此次新课程改革降低了高一化学的难度,其教材的宗旨是内容广泛但都点到为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为此,就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本人进行了一次调查。
1 问卷调查
1.1问卷内容设计此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问卷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精神进行设计的,有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形式。
内容分为二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二是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的方法、手段等。
1.2调查对象
此次的调查在海口市第一中学的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中进行,每个班随机抽取30~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了文科班和理科班。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于本人着重研究的是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只分析了高一学生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见附录一和附录二)。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2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4%。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对以前旧课程的学习而言也有很多明显进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学习化学的兴趣上有较大差异
在学习了一年的新课程以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文、理科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见表1),理科生大部分对化学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化学很神奇,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和现象,可以和很多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很有用,学习起来也不太难。”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般,理由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有困难。”。而对于文科生,他们大部分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一般,调查显示许多文科班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时因理科成绩不理想,很早就放弃理科学习,从而造成大面积文科班学生化学成绩偏低,他们在上学期时就已觉得化学比较难学。因而,在高一年级中学生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组织课堂教学带来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教学深浅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对化学学习很感兴趣感兴趣兴趣一般不感兴趣理科20%53.6%21.7%4.7%文科4.3%31.9%51%12.8%
2.2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关键。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大致的了解,对上课时重点的掌握、难点的解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课后复习可以对刚学的内容作系统的回顾、巩固,这有利于使知识系统化。但调查表明,只有8.5%的理科学生和4.3%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11.1%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后复习”(见表2);只有51.5%的理科学生和23.4%的文科学生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能做到“认真订正错误,及时弄清原因”;只有16.2%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会及时整理复习听课笔记,而有51.1%的理科学生和72.3%的文科学生的学生是在临近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才整理复习笔记。表2 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情况经常偶尔从不课前预习理科8.5%60.9%25.1%文科4.3%44.7%51%课后复习理科11.1% 67.7%10.6%文科6.4%66%27.7%
2.3 比较注重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21世纪的理想人格应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的统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调查表明,经过这一年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大大提高,有84.7%的理科学生比较喜欢或很喜欢做实验,在文科生中这一比例也高达61.7%;有70.6%的理科学生和63.8%的文科学生在实验课外的时间比较想进入实验室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而习惯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生的理科学生占65.5%,文科学生占55.3%。
2.4 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的深化以及学习的深入。
调查表明,70.2%的理科学生和85.1%的文科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讲授为主,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讨论(见表3);
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见表4),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应该以教师讲为主,直到听懂为止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多让学生讨论学生课堂主动性的发挥情况经常偶尔没有课堂主动提问题的习惯理科6.8%54%34.9%文科4.3%27.7%68.0%3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现状 3.1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前言:
信用乃立身之本,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时下,我们身边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失信"现象。它是一个遍及全社会的课题,对大学生更是有着不一般的意义,它代表中国未来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正文:
一:诚信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每个人应当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只有当我们对于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人生际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二: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表现
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周易》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孔子曾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见《论语·颜渊》)。古人关于“诚信”的上述代表性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如何呢?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曾痛心疾首地说:“从1999年起至今我们一共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了695万的国家助学贷款,然而至今年为止,拖欠贷款的比例还一直徘徊在20%—40%之间。我们是怀着一颗炽热的心送出我们的帮助的,但收获的结果却令人心寒。”因贷款按期归还违约率太高,国家助学贷款曾一度暂停,到XX年才重新启动,并新增了大学生毕业两年后必须开始还款的要求,XX年也就成为助学贷款还款的首个高峰年。央行征信管理局的一分调查调查显示,在个人征信系统建立之前,大学生毕业后不能按时归还助学贷款的比例较高,某些地方违约率达30%。我想,除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无能力偿还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可能是:大学生诚信的“危机”。与此同时,目前社会上、假证书、假学术之风也刮及高雅校园,难怪莘莘学子为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一些学生不守诺言、作风虚浮、毕业违约等不良现象有所抬头,“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被抛于九霄云外,这样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接班人”要么是营养不良,要么是底气不足,总之是“跛脚”的。此外,大学生就业的诚信问题尤为严重:
1、推荐时虚报材料。部分毕业生为了能在众多应聘者中用人单位的注意和重视,使出浑身解数使自己的材料精彩夺目、完美无缺以至言过其实。如伪造课程成绩、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虚构在学校期间的任职情况,编造社会实践经历;采取“偷梁换柱”的方法摇身一变,变成“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2、 面试中自我拔高
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面对招聘主管人员的提问时,对自己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夸夸其谈,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发现其十分普通平淡。再如一些毕业生再接到面试通知时害怕自己不能通过而叫其他人代替面试。
3、部分大学生随意毁约
现在学校一般要求学优在三四月份就要找好签约单位,以便把毕业生的各种关系转到新单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会先找一个可以签约的单位签约以求得缓冲,一旦有更好的单位接收,他们就马上跳槽。毕业生这种边签约边毁约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造成了损失。
三: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大学生是社会高素质人才,将担当社会重任。而面对另人担忧的大学生诚信问题,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迫不及待。
1、通过法制强制规定。
立法建制是关键,应抓紧进行信用立法和信用制度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信用社会。政府要着手制定、完善和贯彻执行能充分体现诚实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约束社会的各种行为。在现行的法律中,都应有明确的、要求主体诚实信用的具体条款。对违法者的.处置,也要有明确的定性、定量的法律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将大学生助学贷款情况纳入了个人信用体系中。某位大学生一旦有违约行为,即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房贷、车贷、留学、创业,甚至就业中都会受到限制。
2、学校诚信教育
开展诚信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诚信素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要求高目标,但要从低起点,从基本行为。要培养大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平等竞争的意识,独立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虔诚态度,让他们在日常的同学交往中、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拒绝作弊、诚实守信,并逐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学校树立以诚信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加强管理,杜绝种种不诚信现象的发生。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号,停留于课堂灌输,停留于形式,而应从学校管理、教师形象上做起,以学校的诚信、教师的诚信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结语:
调查中反映出种种诚信缺失问题,让我们担心,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各个领域的骨干,如果大学生诚信缺失了,我们还怎么谈社会的道德建设呢?国家还能有什么发展呢?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生活质量在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消费领域中也出现了崇洋消费、炫富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方式。作为引领消费时尚和前沿的大学生,消费结构和心态等自然而然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新时期应该对大学生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确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而且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 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群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概况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消费现状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项目:1、明确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状况
2、明确大学生用于满足衣食住行的消费状况
3、明确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状况
4、明确大学生用于娱乐方面的消费状况
调查范围:在校大学生
问卷以及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发放37份,有效问卷37份。问卷内容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两大部分,问题大致包括:月消费额及伙食费用、通讯及网络费用、恋爱支出、文娱方面、储蓄方面、购物态度和理念以及消费的自我满意度。
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调查结果
1、月生活费数量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22人选择了500-1000,结合现行物价水平,总体消费还算合理。虽然个别消费较高,可能是受家庭消费跟其他因素的影响。
2、月生活费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33人选择父母给予。这表明,大学生月生活费来源于父母给予,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有较强的经济自立的思想意识,但在具体消费来源上却出现了极大的倾向性——父母,要实现大学生经济上的独立,除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树立经济自立的意识,关键在于还要社会上的给予更多的机会与支持。而且,学校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帮助,使大学生在思想和经历上共同成长。
3、月生活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生活费状况是刚好用完。由此可知,学生消费基本趋向理性化,但是也有部分同学任然出现不够花的情况,说明个别同学的消费还存在不合理消费现象。
4、月生活费不够用采取的措施
统计结果表明,当学生生活费不够的情况下主要采取向同学借的方式,其次是向父母要跟自己做兼职。
5、生活费主要的用途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主要消费用于饮食和通讯方面,但在娱乐、服装方面也占了较大的比例,而用于学习方面的却很低,这值得我们深思。
6、月伙食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用于伙食费的状况主要集中在300-500元,500元以上这两个区间,证明大学生在用于生活方面的支出占了月生活费的'大部分。
7、月购衣的花费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每月用于服装方面的支出主要集中在一百元以下,也有部分同学在服装方面的支出过高在三百元以上,这需要适当的调整。
8、每月学习的花费
统计结果表明, 大学生平均每月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过低,大多都集中在30元以下。由此可见,学生应适当增加在学习方面的支出。
9、日常生活用品消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用于日常生活用品消费多集中在10元—60元之间,这在每月消费支出中是较为正常的。
10、每月上网的花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上网费用在50元以下,由此可以看出这部分同学上网时间较为合理,而有少部分同学的上网费用在200元以上,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11、每月话费状况
统计结果表明,64.4%的同学每月话费支出在30—60元之间,对于依靠手机与家人、朋友等进行联系的大学生来说算合理。
12、每月交际花费状况(包括恋爱消费)
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用于交际的花费主要集中在一百元以内,也有部分同学每月交际活动较多支出在两百元以上。
13、生活费有盈余的用途
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大学生财商也比较高,会把节余的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分析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消费两极分化
在关于月平均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5.4%的同学在500元以下的生活线上坚持学业;有59.5%的同学月消费在500--1000元之间,有29.8%的同学月消费在1000--1500元之间,有5.4%的同学有1500元以上高消费。 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比较分明。现在高校校园里,不乏这样的“新新人类”,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手机,出入高级的娱乐场所,高消费学生,他们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亲友资助。在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生活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供给,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学和依靠助学金。由于生源来自不同地区,加之大学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大多数学生勉强维持学业,只有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者才比较自由、潇洒,才可以衣、食、游无忧。一般来讲,农村学生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两个集合的交集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及城镇生源与农村生源在消费上的差异,更多地体现为经济状况良好的生源与经济状况困难的生源的消费差异。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一差距会逐渐缩小,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
储蓄观念淡薄
通过调查及口头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一部分同学每月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钱度日,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少数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追求时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中发现,同学之间的攀比远不止是学习,还表现在生活(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方面。 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他们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比高低,就会不顾实际需要以及家庭的经济能力,超前购物消费,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一种很普遍的不良现象。 同时还指出有时为了拥有一款时尚手机,不少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使得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的“随大流”。这种从众行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人情交际消费愈演愈烈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手段的便捷,大学生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多,同学、朋友之间的来往越来越密切。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大学生人情消费有蔓延之势。同学过生日、入党提干、比赛获奖、评上奖学金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视为不够人情。请客者档次越高,被请者的随礼也就越高。在调查中,有七成以上的大学生有“人性消费”,每月的人情消费超过了100元。人情“包袱”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建议和意见
总的来讲,追求实用、理性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但其中不乏非理性消费的存在。但是大学生消费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如果对这些非理性消费行为不能及时引导扭转,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家庭的经济支配,增加父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甚至影响社会的未来及持续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要得到改善需要时间,不仅要学生自身,社会、学校、家庭的相互配合,才能慢慢的看到成效。
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础,需要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要避免学生因花钱无度陷入“金融危机”。
2、克服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首先,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个体差异大,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可通过心理咨询、课外沟通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以遏制部分学生膨胀的攀比心理和近乎失控的超前消费。
3、加强“新消费理念”的引导和教育、在大学校园形成良好“新消费”氛围。面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消费教育的误区,作为学校,应该主动地加入到倡导、宣传、教育“新消费运动”的队伍中来,重视对学生进行“新消费理念”的培养及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新消费理念”的指导力度。将“新消费教育”作为一项科普知识纳入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中,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建立完整的消费教育网络和教育体系,通过开展“新消费运动”讲座、“新消费运动”知识竞赛、建立“新消费”社团、“新消费”社会实践等方式,向大学生倡导“健康、节约、环保、责任”的新型消费理念,倡导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让当代的天之骄子们接受一场“新消费运动”的洗礼,以扭转大学生消费中错误的价值观和消费方式,使他们作为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中能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责任感,学会科学消费、理性消费。
4、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摘要】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就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就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就是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就是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对于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而言,便是最佳的润滑剂;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 这就叫阅读。
一、引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深刻揭示了读书的意义。人生有限,不可能事事经历,也不需事事经历,一个获得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途径便是读书。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毫无保留地浇灌给我们,让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
1、国际社会普遍重视阅读
美国历任总统都很关注国民阅读,并在卸任后设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期,推出了儿童阅读全国计划,并颁布《卓越阅读法》,还在《中小学教育法》第二章中加入与阅读有关的条文,首次以法律形式规范和引导学生阅读。克林顿还呼吁全美100万志愿者站出来,帮助儿童读书。
英国人素有欧洲第一读书家的美誉。英人爱读书这似乎是每一个到过英国的人都会有的直观感受。在伦敦,无论是在熙熙攘攘的地铁里,沐浴着午后阳光的咖啡厅外,绿荫融融的草坪上,还是在泰晤士河畔的座椅上,博物馆前的楼梯边,都随处可见人们捧着书或者报纸专心阅读的身影。
大多数日本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都不会大声喧哗,而是选择闭目养神或者是看书。而且,在电车或者地铁等交通工具里面看书,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道风景,因为,不分男女老少,不少日本人都可以在乘坐公交时聚精会神地阅读。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各国政府与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增强对版权的保护意识,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
世界读书日的设立更显示国际社会对阅读的重视。
2、我国也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变得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执着的追求。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二、课外阅读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
三、课外阅读有助于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四、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当前我国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容乐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网上经常报道的大学生现状,我们发现,有一些当代大学生对读书抱着错误的认识,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学习成绩,就是为了针对考试,为此上课读课本下课读教辅材料。认为不考试就可以不必读书,直接忽略了课外书籍的阅读,甚至很多人脑海里就没有课外阅读这种概念。当然也有很多大学生是相当喜欢阅读的,但读的书良莠不齐,一些人读书纯粹是为了消遣。
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是建设21世纪的新时代人才,阅读作为一种提升综合素质的方法,应该引起当代大学生的普遍关注。
阅读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那么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阅读呢?当代的大学生的阅读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本文针对当代有一定阅读习惯的大学生,在图书馆附近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试图从现状找出大学生阅读现状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加强大学生阅读的对策;其研究对于正确认识阅读,建立学习型社会具有一定意义;可为教育机构、家庭及职场和社会提供参考意见。
二、调查基本情况
调查时间:20xx年8月1号20xx年8月10号
调查地点:山东药品食品学院
调查对象:当代大学生
调查方法:制作调查问卷
调 查 人: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学生
调查分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分发答卷进行调查
三、调查方法及过程
这次社会调查,我们采取问卷的形式,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日常阅读的目的、时间、方式、类型、以及对于长篇小说的阅读,这几方面作出了提问。在调查时,采取了随机发放、无记名的方式,随机对50位,各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回收全部问卷,竟查验,全部为有效问卷。
由于调查时并未硬性规定单复选,因此有部分学生在填写问卷时,同时选择了多个选项。所以,在后续调查报告中,有关百分比的计算,皆以人次为准。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读书的重要性及读书态度
当地大学生对读书的'重要性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认识的,认为读书比较重要的有40人(占80%),很重要有3人(占6%),不重要的有6人(占6%),认为读书无所谓的有1人(占2%),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还是认为读书有益,对课外阅读抱有正确的思想,认为多读书可以提高知识水平,增加课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读书的数目
当代大学生每年读书数目在5本之下的有10人(占20%),读书数目在5-10本的有35人(占70%),读书数目在10-15本的有5人(占10%),读书数目超过15本的0人,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人平均每年的课外读书量都在5本之上,但这相比于美国英国等国际城市的大学生的人均读书量相比有极大的差距,这说明虽然我国正在大力宣传终身读书学习的好处,但真正的落实率并不高,课外读书的数目比例显示值得我们警惕,和高度注意。
读书的目的
大学生读课外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展知识,占44.4%,为了陶冶情操的有20人(占40%),为了指导实践的有3人(占6%),为了提高考分的有1人(占2%),为了消耗时间的有2人(占16%)。
看书的时间
看书的时间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安排在闲暇时段,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28人(占59%)看书的时间都安排在闲暇时间。剩余的22人(占44%)都是安排在课上和做作业时,这点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虽然看书但不知道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
课外阅读环境
大学生选择的阅读环境一般都在图书馆、教室、宿舍这些地方,并没有明显的区分,在图书馆读书的人相对多一点有22(占44%)相对于其他地点来说喜欢在图书馆阅
读的同学每个月的读书量相对高一点,喜欢在宿舍阅读的同学每月读书量相对而言最少;这些数据表明了读书环境对大学生课外阅读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影响阅读的因素
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困难情况: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占有主要比重有25人(占50%),其次是缺少读书氛围引不起读书兴趣的有13人(占26%),也有12个(占24%)同学的选择过于繁杂不知道如何阅读。
当代大学生最应该读的书
本次问卷还调查了当代大学生认为需要阅读书的种类,在对50份的问卷整理后,其中有15人(占30%)认为应该读娱乐消遣类,有16人(占32%)认为应该读应用技术类, 有13人(占26%)认为文学类是值得阅读的,还有6人(占12%)认为科普读物有助于提高阅读量
课外阅读对专业的帮助
有35人(占70%)认为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可以凭此触机,对所选专业有一定帮助,虽然所看书籍并不一定就是专业书籍,但知识是一定的智慧却是可以转移的。
课外读物在你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这道题我们是以多选形式出的,学业上的助推器、生活上的好助理、思想上的引导者、创业的养兵之地、交友的良好途径、课后的舒适伴侣、心灵上的抚慰剂、对另一世界的情感寄托多种角色都有出现,且出现频率相当。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做出以下简略分析
在当下的中国读书虽然是一件大力提倡的事情,但现实问题是读书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与一个文化古国很不相称。读书之所为成为一件难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国高速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微博微信的出现和网络的的冲击、信仰的缺失、书的本身等几点!这些问题是冲击读书的最主要的问题!这是很有的调查分析的价值!
五、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中国爆炸性发展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经济的爆炸性发展带来了多元化文化,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充足,物质基础以经满足那就应该开始向精神生活发展,但现在很多人终身为物质奋斗终身!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现在社会人们已经不为物质生活发愁,那么更应该开始向精神生活走去,就应该开始多读书读好书,可现实的情况是相反的。爆炸性发展带来了更多元的世界,人们迷失到色彩缤纷的世界中了!改革发展本来是一件好的事情,但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很多人没有预料的。
2: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
当下的的生活就一个字快,吃、住、行都是快,快餐、快捷、高速等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看一本书必须学会什么东西,必须立竿见影的提升某些东西,有位古人说:读书读不够十年看不出价值。古人都说了看书是一件慢慢才有受益的事情,就像现在社会学中医是一件出成果很慢的事情,往往40多岁才能有效益,现在的大学生没有耐心去读中医中药,这种快节奏的生活就占了原因,快的节奏让人没有耐心去读书。但现在社会快让人变的没有耐心让人变的浮躁浮夸,人们没有了安静没有了慢没有了一颗沉稳之心!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调查原因
教育体系的改革使我们成为第一批新课改的学生,面临学习压力大的同时,老师和家长们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也更为重视。(]家长们十分关注自己的孩子除了学习以外有没有自主能力的问题。有的家长会通过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让他们通过管理自己的花费来提高学生们的自主能力。
通过观察我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学校里有的同学因为怕迟到而不吃早餐,到学校里后再买早餐吃;也有的同学认为中午的饭难吃,常常会买些零食来解馋解饿。作为家长心疼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吃得不舒服,经常也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这同样也是家长们给孩子可支配零用钱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有的学生却把零用钱用在了买游戏盘、去网吧、游乐场等一些娱乐场所上面。例如:有的同学一放学总是会先在外面玩够了吃够了再回家,根本没有时间感也没有把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
通过对同学们行为的观察,我想调查一些关于家长给孩子零用钱对不对,怎么样给孩子零用钱,给多少最为合适的问题进行调查。
二、调查范围:高二年级学生
三、调查总体:高二年级学生245名
四、调查时间:20xx.10.2---20xx.10.5
五、调查样本:30名学生
六、调查方法:系统抽样法和问卷调查
首先,用高二年级总人数245名学生除以应抽取的人数,余下5人,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5名同学排除;
将剩余的240名学生分别编号(即001,002,003,……,239,240),并将这240名学生分为30组,一组8人;
然后,从第一组里抽取001号,从第二组里抽取009号,从第三组里抽取017号,……,从第30组里抽取233号。〔] 最后,将抽取出的学生进行记录
共抽出30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回答情况:共发出30张调查表皆符合标准要求。
七、报告
我通过3天的调查,共调查了30名年龄在15-16岁之间的学生。
在30名学生中,其中有18名学生的周零花钱在30元左右,其余12名学生的周零花钱皆在50元以上。
通过分析我得知零花钱越多的学生往往都会把钱或多或少地花在买零食和去娱乐场所上面,而在业余时间他们大多数都选择出去玩或者是其他。而零花钱在30元左右的学生则很少有买零食的现象发生,他们说:“如果把太多的钱花在买零食上了,那么如果有什么要用钱的时候就麻烦了。(〕”在我调查的报告中只有6名同学把零花钱用在买书或杂志上,而这6名同学中有2名同学是周零花钱在50元以上的,而其余4名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是把零花钱用在买体育杂志上而不是学习参考书。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零用钱多且爱出去玩的学生(10名)约占总数(30名)的33.3%,而这些学生中有7个人上课有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通过询问得知,他们周末的时候一般都会出去玩或者其他,但共同点都是很少把时间用在复习和写作业上,他们说:“学习之余出去玩放松是很正常的,也有充分的零用钱可以自我支配。”当问到他们为何不完成作业的时候,有4名同学都是笑笑不答,还有3名同学说:“脑袋里光想着玩了,上课也有些听不进去,周末当然也就忘记还要写作业了”。 经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长们应该每周给孩子30-50元之间的`零花钱,不宜过多,否则孩子就会有种“钱多花不完”的心理,自然而然的会去把心思放在娱乐方面,他们在学习上,不专心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的现象多了,学习成绩也会有所下滑。对于那些经常出去玩学生的家长应控制他们的可支配零用钱,对学生们的娱乐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并减少或者在外出时间上进行规定,避免那些学生因享受过的多娱乐而放松学习的现象。
在调查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不足,在对学生活动上我应该对“其他”这一项进行更多的分析,应该通过学生对“其他”这一项的填写进行比较和整理。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xx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xx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真正原因
1、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
由此可见,一些企业认为经济危机也是转机,在这个转机的过程中,良莠不齐的企业进行了自然而然的优胜劣汰,使得企业乃至整个行业以后的发展会更加规范。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二、大学生就业难带来的影响
1、负面影响
首先是大学生本人,原本以为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原本以为大学毕业可以养活自己,原本以为找个好工作赚钱可以孝敬父母;没想到考上大学后是“天之棋子”(自己的命运任天摆布),没想到毕业后还没上岗就已下岗,没想到本应自力更生却还要父母牵肠挂肚,这些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大。
其次是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本来大学期间就花了很多钱,大学毕业后还得为孩子承担一定的经济压力,更主要的是看到孩子找不到工作给孩子带来的精神压力。家长真想把这些压力都揽到自己身上,既着急又没有办法,有些家长甚至希望孩子有点事干就行,哪怕一分钱不挣也行。 再次是社会压力,有那么多人不能就业本身就是非常大的社会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变成更多的其他社会问题。
2、正面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政府、高校、企业也都在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着自己的思考。
政府从财政上予以支持,虽然有些措施是短期的,有些效果是表面的,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问题,政府还应该在教育改革上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更有效的投入。
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都在做着虚假的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有些学校的计算机院系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应该说这些学校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
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而一些培训公司也应运而生,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训练后的大学生相对会更快地胜任工作。有些民营教育机构更是集合这两种方式,直接模拟企业的技能环境,请企业的人来授课。这些企业和相关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及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劣势凸显出来,这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无疑是一件好事。
三、大学生就业难如何解决
很多培训机构认为09年将是就业培训的又一个转机,毫无疑问,对于找不着工作的大学生,培训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很多机构还承诺负责就业。但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是,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很多培训机构的承诺并不能兑现,而很多认证培训除了一纸证书外,并没有为参训者带来更高的附加值,连参加培训的人自己都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没有办法但又不得不试试的办法。
而一些真正关心培训内涵,注重技能提升的培训机构,如果没有承诺就业出口,如果没有相关的证书,吸引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承诺就业但不能兑现,无疑是饮鸩止渴,还是自取灭亡。因为大学生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找到工作,能学到真正的本领如果找不到工作,和没本领没有什么差别。
问题在于能不能找到工作上了,这是企业的事情。但是目前情况下,保守和收缩策略的大绝多数企业,不可能招聘大批没有经验的新员工,因为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为新员工支付的薪水是企业直接成本,这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于是政府出面了,出台了一些财政政策,企业接纳大学生可以得到补贴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要求半年后企业必须接收该员工,而大多数企业不能保证半年后经济形势会好转,因此不愿承担这样的用人风险,因此对于这一政策也并不敢尝试。
是不是可以将这些综合起来考虑呢?大学生要解决的是工作的问题,很多人只要是有个工作不赚钱也可以,企业也要考虑如果经济形势好转人才补给如何解决,政府考虑的是大学生有工作干可以解决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此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视为见习期,由企业接收并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当经济好转的时候,企业就会储备了一定的补给人才,而大学生无论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技能,求职也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而政府的补贴可以一部分用于补贴企业实训的人力成本和场地设备成本,一部分用于补贴大学生的见习期间的生活费用,这就解决了企业的一部分问题,也解决了大学生家庭负担的一部分问题。同时一部分培训机构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对于培训机构来说,真正要考虑的应该是究竟能够给受训者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带来多大的价值,作为补充教育形式的优势是什么,考虑的不仅仅是就业难带来的收益机会,更应该是对教育本身的思考。
总而言之,目前既要解决大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的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问题。因此,政府的补贴的钱要花在刀刃上,避免钱花了,大学生只是延期几个月失业的情况发生。大学生自己花钱参加培训,更要花在刀刃上,要真正考虑能否学到真实的本领。
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一直都存在,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让问题体得的更加尖锐,如果能借助这次经济问题,加快对教育的探索,加快政府职能的探索,加强企业和高校的更深层次衔接,对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也许是件好事。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目录
一、 引言 3
二、项目简介 4
1、调查目的及意义 4
2、主要概念界定 4
3、 研究方法 4
三、调查结果 4
1、 问卷样本基本情况: 4
2、 杭电大学生近视率总体状况: 6
3、基本情况的分析: 6
4、影响视力因素的交叉分析: 11
四、影响杭电大学生视力的因素分析 15
1、概况 16
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7
五、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8
六、 附录 19
关于杭电学生视力状况的调查问卷 19
一、引言
近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文明病,成为一个社会病,一个社会问题。不仅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制约着社会工业、高科技、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大量的医学研究证实,随着近视度数加深,各种眼病的发生率将显著增加,像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特别是高度近视更容易引起上述并发症,严重的可以致盲。
我国是近视眼的患病大国,近视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据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合作开展的防治儿童近视研究项目前期调查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而近视高发群体——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则高达50%至60%,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视眼人数世界第一。
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及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7-12岁小学生为40.89%(其中城市为48.81%,农村为32.98%),比XX年增加9.22个百分点;13-15岁初中生为67.33%(其中城市为75.94%,农村为58.74%),比XX年增加9.26个百分点;16-18岁高中生为79.20%(其中城市为83.84%,农村为74.59%),比XX年增加3.18个百分点;19-22岁大学生为84.72%(其中城市为84.14%,农村为85.30%),比XX年增加2.04个百分点。
可见大学生的近视患病率最高,其视力状况令人堪忧。它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还对大学生今后的择业、就业以及后代带来不良的影响。为探讨大学生近视发生的原因,增强大学生对近视的重视度和保护度,并为今后在校大学生视力保健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我们开展了以下关于在校大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
二、项目简介
1、调查目的及意义
1) 通过发放问卷,了解杭电学生近视情况,挖掘引起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
2) 积极向大学生宣传护眼理念,使更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提倡广大大学生保护视力,爱护眼睛。
3)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就杭电学生的视力保健针对杭电学生、杭电、杭州市政府分别提出不同对策参考。
4) 通过参与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小组成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小组成员在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合作与分工能力、交际能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写作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2、主要概念界定
根据“e”字形国际标准,裸眼视力≥5.0为正常,<5.0为视力不良,其中4.8~4.9为轻度,4.6~4.7为中度,≤4.5为重度。因此,本次调查所采纳的标准是裸眼视力在5.0以下即患有近视。
3、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发放采取在线投放问卷、寝室楼发放两种形式,共发放问卷122份,其中有效问卷120份。
相关内容:
策划之前,第一步必须进行的是对目标市场的了解、分析和研究。市场调查报告,或称市场研究报告、市场建议书是广告文案写作的一个要件。阅读市场调研报告的人,一般都是繁忙的企业经营管理者或有关机构负责人,因此,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时,...
书法鉴赏考察报告
时间:XX―12―22地点:宜宾市江北公园―流杯池考察对象:流杯池―书心为书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祖籍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治平四年(1067)进士,宦途不顺,郁郁而终。先生,人亦称黄文节。
构建和谐社会调查报告
和谐之城的和谐乐章上世纪80年代,承德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是什么原因使这样一个既没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又没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新兴城市走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头?走进这个新兴的城市,一股风清气正、惠民亲商、亲水亲绿的浓...
青少年学生视力状况调查报告
组长:组员:目录一、 引言 3二、项目简介 41、调查目的及意义 42、主要概念界定 43、 研究方法 4三、调查结果 41、 问卷样本基本情况: 42、 杭电大学生近视率总体状况: 63、基本情况的分析: 64、影响视力因素的交叉分析: 11四、影响...
20xx年暑假关于临潼区境内古渠道的调查报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农业又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所在。这一点在古代农耕社会体现的尤为明显。临潼地处自古有“天府”之称的关中平原。为周秦汉唐的京邑重地,这片神奇的.土地是怎样孕育出如此繁盛灿烂的的文化的,又如何养活了京邑的百...
大一学生暑假社会优秀调查报告
大一的第一个暑假本打算是去打暑假工的,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变了程序,变成了去帮老师招生。几乎是整个暑假我都在我招生忙碌着,不管做事的或多或少,报酬的或有或无,我始终是抱一颗虔诚的心去学习的。
小课题谈话材料总结分析
一、谈话目的:通过谈话摸清初中阶段男女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心理特征,为小课题的探究提供理论依据。二、谈话内容:(一)性别意识 (二)心理特征及其差异性(三)与异性交往三、总结分析:(一)性别意识总结分析:性别意识是自我意识的内...
大学生暑期社会优秀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大学生暑期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题目调研报告可行性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关于《导演自我培养计划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反方论证 关于母亲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现状的调研报告 广东...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上周调查显示,六成八受访者说:打工是为了历练能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意愿,很强烈。再有近半数打工为着自食其力,赚生活费,当今大学生自立意识与进步,引人注目。
你打工的目的是道多选题,68.29%的人表示为了充实暑期生活,锻炼自己能力,增加社会经验,47.15%为了自食其力,赚生活费,23.25%想增加收入,以便付下学期的学杂费,10.41%意在为自己或重要的人买一件礼物。这最后一项,反映大学生的一种价值观:凭借劳动,超前潇洒一点,浪漫一点。
许多打工学生注重工作性质(44.88%),以及是否有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33.66%)。大学生接触社会的主动性非常明显。
迫于生计,或想减轻家里负担的打工学生也很多。华中农业大学大一的小马同学说,他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一进大学他就找机会兼职,主要是做家教,大部分生活费得自己挣。
华师大一的徐棱在暑期里做过发广告宣传单、促销等多种工作,想减轻家里的负担。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李名雨同学说:我打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凑够下学期5000元学费。两个妹妹也在帮我卖报赚学费。
大学生干过的.活真不少:技术含量不高,却能锻炼人的促销工作,位居打工人气第一,68.46%的人做过。其次是家教,55.77%。做过市场调查的有50.42%。做过学校勤工助学的为33.82%。31.06%在快餐店打过工,15.77%发过广告宣传单,还有4.39%做过体力活。
这次调查,发出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815份。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武汉工业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等25所在汉高校学生参与调查。其中男生414名(占50.80%)、女生401名(49.20%),大一学生163名(20%)、大二学生258名(31.65%)、大三学生332名(40.74%)、大四学生62名(7.61%)。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前 言
(一)背景:
大学生寝室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进行思想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重要的成长环境。据统计,大学生大约有2/3的时间是在宿舍里度过的。它相当于大学生的第二个“家”,寝室成员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古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方;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
大学生寝室文化是指寝室成员在寝室生活、学习、休息、娱乐、社交等活动中所构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寝室成员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精神风貌、道德氛围、室内环境布置等方面。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正确地引导和整合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有助于大学生早日融入社会,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调查时间:20xx.5.10--20xx.5.12
(三)调查地点:防灾科技学院南、北校区
(四)调查对象:防灾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
(五)调查目的:了解寝室文化现状,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六)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七)调查人员:王政禹、赵能、李兵、史佳林、李敬文、刘卓昌
二、正文
(一)总体现状
1、宿舍现状
1.1宿舍设施及装饰
在调查问卷中,有1台电脑的占25%,有2台的占17%,有3台的占15%,有4台或更多的占40%,这种情况大部分是由于专业需要等原因,基本上寝室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电脑。由此可见,电脑已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设备,是大学生娱乐,学习的主要工具。
1.2宿舍卫生状况
26%的人认为自己宿舍的卫生状况很好,63%的人认为自己宿舍的卫生状况一般,9%的人认为自己宿舍的卫生状况较差,只有2%的人认为自己宿舍的卫生状况很差。好的宿舍卫生状况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休闲的环境。然而,大学生平时随地丢果品纸屑,浪费水电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就要我们加强监督,自觉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把寝室当做自己的家。
2、大学生宿舍行为文化现状
我们进行了一个统计,大学生每天在寝室的时间长达13个小时,除去8小时睡眠外,还有4~5小时用于学习、交谈、娱乐、自身管理等。这些时间的分配是因人而异的。
据调查显示,同学在寝室没有进行课程学习的占15%,课程学习比较少的有占30%,课程学习频率一般的有28%,课程学习比较多的占18%,课程学习很多的占9%。在寝室进行学习交流的频率上,选没有的有10人(占10%)、比较少的有48%、一般的有26%、比较多的占15%、很多的只有1%。这一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宿舍进行学习上交流的频率还是较少的。其次在宿舍成员逃课情况上, 选择很多的5%、多的有15%、一般的占40%、少的有30%、很少的占10%。这一调查结果同样另人忧虑,大学生逃课现象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现象。
大学生的娱乐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在看电视、电影的频率上,15%的人选择没有,22%选择比较少,25%选择一般,30%选择比较多,8%选择很多。女生爱看的韩剧,男生关注的体育赛事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元素。电脑游戏几乎成了男生宿舍的主流文化。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发现大学生寝室“卧谈”现象以悄然成风,谈论内容五花八样,其中谈论娱乐信息有19%,个人前途的有15%,男女情感的占20%,时事政治,奇闻异事的分别占5%,7%,讨论学习的有,但不多。大学生一天学习下来,还久久不能平静,以致熄灯以后躺在床上,精神仍处于亢奋状态,久不能寐。
3、大学生宿舍交际关系现状
当问及如果舍友打扰了你的学习或者休息,你可能采取的方法是什么,47.4%的大学生选择“委婉指出”,有24.5%的人选择“忍耐”,16.2%的人表示会“直接告诫不满”,选择“主动出面解决”的学生不及一半,说明目前在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指导。
同时调查中,有4%觉得和寝室成员相处起来很难,5%认为较难,66%认为较容易、24%的同学认为很容易,这表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还是处于一个良性状态 。在是否与寝室成员发生过冲突的调查中,37%选择和寝室成员发生过冲突,60%选择没有和寝室成员发生过冲突,并且45%的人认为自己最好的朋友是宿舍的同学。
(二)存在问题如下:
1、寝室玩耍较多,学习氛围不浓
在调查中有60%的人在寝室以玩游戏,上网聊天来打发时间,学习,和写作业的时间被挤的.很少,这与寝室的整体学习氛围有关。这反应大学寝室的学习氛围有待提高。由于大学管理相对宽松,学习压力较小,学生普遍学习激情不高,造成杂乱无章,令人颓废的印象和感觉。
2、不良习惯存在,安全仍有隐患
针对大学寝室不文明现象,其中72%的寝室有不文明现象,不文明现象主要集中于吸烟占20%,喝酒占15%,违规用电占10%,打架,赌
博的很少,对于在寝室吸烟问题,学校没有具体的规定,寝室内吸烟问题严重,污染了寝室的空气坏境,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堕落和松解,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希望学校能出台一些措施限制大学生抽烟行为的泛滥。 在喝酒的问题上,通过调查了解到节假日、过生日、同学聚会喝酒的比例较高,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希望我们大学生能严格自律,不要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同时酒后滋事的情况也会发生,这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
3、交流沟通过少,交往面过窄
在访谈的形式中,当问及你是否过参加了一些学生社团的活动时,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是参加过,但参加的次数很少,参加过一次,二次的占60%,这说明大学生的课外活动还不太丰富,学校中仅有的
那么几项文化活动又只是给少数“精英”们准备的。学生们时间分配有待调整,把时间用在真正有用的活动上,注意劳逸结合。
(三)形成因素:
宿舍文化的形成,从众起了一定的作用。如果一个不喜欢运动的大学生处在一个热爱运动的寝室中,那么他很可能由于从众心理也喜欢运动。而一个喜欢学习的学生可能因为从众心理而不爱学习了。再如一个人可能不爱上自习,但由于宿舍中的其它成员有上自习的习惯,他也会由于从众而改变自己。宿舍成员的从众行为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人的兴趣爱好、对事物的认识评价、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等。
对从众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群体的规范和压力。在宿舍中,大家都遵守某种规范,谁也不愿成为不合群者,宿舍成员在宿舍中怕受孤立,而愿意与群体规范相一致,与宿舍中其他成员保持相同的看法或行为方式。
(四)我们的意见与解决方法
1、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
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应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制定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高校学生寝室管理制度,建立约束机制。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合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把大学生在寝室里的表现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的得分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得分的一部分,列入学生成绩单,载入学生学藉档案,作为评优、评定奖学金、入党等的重要依据之一,客观上对大学生的行为起到了约束、督促和激励作用,使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有了制度上的保证。
2、 以活动为纽带,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主张个人奋斗,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以寝室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活动,就是让学生当主角,自编、自导、自演,充分展示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这样不仅能增强大学生个人成才的信心,而且可使爱好相同的同学组织在一起,通过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要提高文化活动的品位,使活动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如:大学生寝室文化节、寝室成员特长表演、摄影大赛,以寝室生活为内容的小论文比赛,以寝室为参赛单位的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文明寝室评比竞赛,还可以开展读书活动、专题讲座计算机学习等,把寝室文化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使他们在高雅、健康、融洽、活泼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在活动中接受科学真理的影响,高尚情操的陶冶,锻炼意志品质,培养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早日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寝室文化的内涵,发现了我们周边寝室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了寝室文化的一些形成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看法建议。我们从中获得经验教训,希望把我们的寝室建设发展的更好。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寝室引以为鉴,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更加和谐,进步的文化氛围。由于经验有限,我们的总结也不够全面,观点也不尽完善、正确,请多多谅解,指教。
【学生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学生调查报告08-12
学生调查报告08-12
学生调查报告08-08
学生的调查报告09-05
学生调查报告09-06
学生调查报告06-16
学生的调查报告03-26
学生调查报告06-16
关于学生的调查报告04-28
学生调查报告模板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