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一)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已进入了全面推广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建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也是课程改革得以顺利高效推进的一个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多年以来,房山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教育处承担了房山区教师的培训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在"十一五"期间,改进工作,提高培训实效性,针对性,促进教育改革,更好地为房山地区培训高素质的教师服务,我们于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深入基地校组织召开了十几次干部,教师座谈会,还对一些教师进行了个别访谈.
(一)存在的困惑
从反馈的情况看,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存在以下困惑: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感到虽然思想上理解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也满腔热情地按新的教育理念去实践(创设师生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结合,基于建构主义树立新的教学观与学习观,转变评价的功能,内容,技术,角度,方式),然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课程资源的自主开发,教学行动的自主研究与反思.所有这些问题,由于新课程标准并未给出纲性指标,使得教师对自身行为不能做出肯定判断.因而会出现茫然无所适从的现象.也就是说,教师的理论不能有效或高效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对课程改革的实效性产生不必要的怀疑,削弱了教师课程改革的热情,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
(二)面临的问题
1.观念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摆脱不了旧有观念的束缚,在行动上表现为以讲授为主,以教参,课本为主,以考试为终极评价.
2.学科专业水平欠缺,职前教育所掌握的知识大部分遗忘或过于陈旧,对学习不重视,在培训中有少部分教师承认"因逼迫"参加培训,更有部分学员只在培训的开始与结束参与.
3.视野狭窄,忙于生活,应付教学,不注意学习,很少看参考书和学科杂志,很少浏览远程资源.
4.教育科研能力弱,表现在对经验的梳理与反思不够,不能从理论上解释自己的行为,缺乏理论升华.
在座谈和访谈中,教师们一致认为,如何结合初中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理论的内化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解轻参与的现状必须得到有效的扭转.当然,从反馈的情况看,一些结合实例的讨论和有学员共同参与的培训活动受到普遍欢迎.
二、座谈,访谈内容与人员
(一) 座谈,访谈内容:
1.领导座谈,访谈:
(1)学科教师的培训需求是什么
(2)哪些学科培训已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哪些是不适应的
(3)你单位的教师学历结构怎样(大专,本科所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状况) 结构是否合理
(4)"教非所学"教师所占的比例 这些教师的教学情况如何 有多大比例的教师是可以在现任岗位上继续发展的
(5)针对现在教师现状,你认为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教师发展过程中的障碍是什么
2.教师座谈,访谈
(1)你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有哪些不满足
(2)在提升学历层次方面,你有哪些需求
(3)在提升专业素养方面,你有哪些需求
(4)你认为区教委要解决初中教师"教非所学"的问题应采取什么方式,应培训哪些内容
(5)根据目前教育形势发展,作为教师,你认为最需要什么形式的培训 在培训当中,有什么障碍和困难
(二) 访谈人员
进校教师进修处的领导与基地校的领导和初中各学科教师代表进行座谈和访谈.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座谈,访谈任务.
三、座谈访谈分析
(一) 现状与问题
1.基地校的领导所反映的现状与问题
(1)现状:专业教师学历不合格的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最低的学校占26%,最高的占54%;教非所学的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最低的学校占42.7%,最高的学校占49.4%(不包括教非所学教师学历不合格).教非所学的教师有的教的不错,学校希望他们继续从事此科教学.有的教师教学能力不错,专业基础知识缺乏;有的教师专业基础知识不错,教学能力差;有的教师专业基础知识不错,但是教育学生的能力差,管理,组织,控制能力差;有的教师课标,考纲,重难点及考点吃不准,教法单一,学法贫乏,不会备考,教学成绩不佳.
(2)学校需求:
①部分学历不合格的教师需要学历进修;教非所学的部分教师需要进修第二学历,补充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②图书室,档案室等专业技术人员,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试验员;
③ "教","学"一致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需求的占51%;
④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和备考的需求;
⑤希望与市重点校优秀教师交流的占50%;
⑥需要增加教师的信息量;
⑦教育理论,教学理念方面落后,需要补充前沿知识;
⑧综合知识的欠缺,单一性专业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知识的整和,一专多能;
⑨在课堂教学上需要技术指导的占53%;急需教学基本功的培训和教师道德的培训.如,育人技巧方面的需求;再如,学生学习方法的需求.
⑩提高教科研能力的需求.加强教研组长的培训.
2.中学教师所反映的现状与问题:
教师希望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水平;希望得到最解渴,最实际,最有效的培训;希望走出去,请进来,得到名师指点;希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的帮助.由于目前大部分学校仍然高度关注考试和升学,因此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虽有要求,但并没有能落实到学校工作实际中;教非所学的部分教师需要,特别是教中考科目的教师愿意自费进修所教第二学历,而教非中考科目的教师则不太情愿进修所教第二学历 .部分基层教师缺少提高专业水平的需求,缺少团队意识.需要加强教研员力量,包括队伍建设以及教研员业务的再提高等方面,以满足基层教师的需求,教研员工作方式也要转变;注意和高校等专业机构合作,以拓宽专业引领渠道.
从整体看,学校不能很好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教师的专业引领力量单薄,以致教师的需求主要靠网络;同时基层学校应加强专业引领力量建设,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学校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没有将"如何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纳入学校主要工作中.如目前年级组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结构,而教研组工作在部分学校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部分教师忙于应付繁忙课堂教学,认为开一节"现代意义"的研究课费时费力,同时课后还要接受一批经验教师的"批评和指正",因此从心理上不愿进行伙伴互助式的课堂探索,也就不愿承担课例研究的任务.现在的学校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由于缺少专家教师的引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呈现年龄和职称的倒挂现象.如青年教师在培训中有更高的热情和需求,而中老年教师习惯于自己已形成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缺少进一步的需求.现在的体制束缚区级专家跨学校的引领和学校间的合作.
(二)教师的需求
1. 有理论支持.一些教师由于忙于应付繁重的课时任务,平时很少有时间用于理论学习,同时也不太有机会接触到新理论,因此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希望能多提供一些最新实践和理论的专家报告。
2. 领导的支持和理解.由于参加培训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学校除在硬件条件给与必要的支持以外,更应在人文和态度上给与关怀,减少不必要的事务,让大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沉浸在课堂教学研究中。
3. 教师间需强化合作意识.在课程背景下需要教师间强化合作意识.如教师心中的有效培训方式是集体研讨,有专家指导的研讨与课堂探索以及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由此可见教师在业务上越来越需要团体的相互帮助。
4.与高校,教科院和教研室等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通过访谈反映,教师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最希望得到专业研究人员,网络和教研员的帮助.教师希望专业指导方式主要在"作为合作伙伴,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再上课改进", "组织专家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多方会诊","给教师提供相关信息和资料"等,由此可见教师希望专家与自己一起在课堂实践中实现专业引领。
5. 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培训所需的各种制度保障.激发所有教师的自我提高需求。
6. 加强校际联合.因为校际联合不仅拓宽教师视野,实现取长补短,同时对于一些小学科科积极开展校际教研,满足这些群体专业成长的需要。
四、对问题的思考
(一)从成人教育规律得到的启示
教师培训属成人教育范畴,而成人具有自我监控和对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能力.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培训是教师在已有经验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师培训不仅要引导教师重视理论的学习,更要引导教师特别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教师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育经验所作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反思是教师以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构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二)从国外教师培训得到的启示
国外教师教育中以主体经验的获得占据主要地位,教育者应创设情境,以经验来激发教师的认识,使他们在体验中领悟一些道理,打破原有的固定认知,从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教育者不从理论讲起,而是开展一些活动,散发一些材料,提示一些观点,在获得经验及感悟之后,由学员们自主总结提升。
(三)从国内教师教育得到的启示
我认为,要解决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构建一个以课例为载体的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操作系统。
1.教师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
2.教师需要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
3.教师的需求在过程中提升。
五,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很多
(一)更新培训观念
1.增强实践性.根据成人教育规律得到的启示,先进的教育理论必须与教师个体经验及其所具有的具体实践情境相结合,才能得到有效地运用,未经受训者自身消化,咀嚼,内化的理论很难使教师在实际工作实践中指导教师的行动,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因此,培训者一方面应将培训理论内容尽可能结合初中的教学实际,以个案研究,现场诊断等方式引领教师分析,讨论,另一方面应引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鼓励和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现代教师学提供的大量案例表明:经验型教师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行动研究而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
2.注意多样性.教师需求的多元化决定了教师培训的多样性.一方面,教师由于地域性差异,学科性差异,学段性差异,因而发展需求亦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即使在大体相当的时空条件下,教师对自身的发展期望也因人而异.因此,教师教育处应在全面研究初中教师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开展教师培训,以便在实际培训中,注意到教师个体间的差异,学校间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差异.这些差异,不只是指教师基础水平的不同,也包括客观条件对教师的需求的不同。
3.主体资源化.正如一句话所说:教是为了不教.推而广之,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教师个人经验的深刻影响.教师自身是最好的专业成长资源,教师发展是在教师的全部教育生涯中实现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会提供一些在实践中遇到的思考与困惑.这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培训者和初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相互交流,研讨,启发,学习,会对整个培训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要努力让每一位参训者都能主动地参与教学对话,以培训主体的身份充分表达个人意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4.模式信息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局域网等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教师教育处和培训者面临着时代性的挑战.教师培训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培训的信息化。
(1)环境网络化.教师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可以方便地随时随地学习。
(2)学习模式民主化,开放化.教师的学习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开放的,民主的,交互的学习环境促成学习模式由传统的讲授式转向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模式。
这就要求培训者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首先,要有强烈的信息意识,研究网络教育条件下的新问题,及时更新教育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其次,要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实现自我知识的更新,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再次,切实转换角色,加强与培训对象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致力于对话和沟通。
5.评价全程化.评价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训调节和反馈的依据,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评价的全程化即指以下三个方面:
(1)诊断性评价.受训教师的需求是培训目标,内容设置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培训之前,必须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预期,恰当确立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2)阶段性评价.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教师教育处(培训者)应通过阶段性评价,反馈培训实施情况,并对预案做出调整和改进,使方案更加完善.具体方式一般有观察,问卷,座谈和讨论,个别访谈等。
(3)终结性评价.培训结束后,要运用终结性评价的方法对培训进行效果评价.终结性评价可以是即时性的,也可以相对滞后.即时性评价,指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活动的各方面进行评价,如培训目标的设计与达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学员的感受等.滞后性评价,指培训结束后,受训教师回到工作岗位经历一段时间的实践,对培训进行评价,主要通过对学员的座谈,个别访谈,对学员课堂教学实践微观分析,从而了解培训对学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影响,进而反思培训目标,内容,过程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二)更新培训模式
1.示范――模仿式."示范――模仿"是传统培训活动中最为常用的模式之一.它是培训者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习者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来逐步掌握所示技能的一种培训模式.该模式的程序如下:
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1)定向阶段.培训者向学习者阐明所要掌握的行为技能,并说明完成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步骤,同时演示示范性的动作。
(2)参与性练习阶段.学习者在培训者指导下进行的尝试性练习,在此期间,培训者应给予一定的反馈指导。
(3)自主练习分阶段.学习者在掌握技能概念的前提下,加大练习量,使操作技能熟练化。
(4)迁移阶段.培训者引导学习者把掌握的行为技能运用到相似的情境中去。
2.现场诊断式.现场诊断也是教师培训最为常用的模式之一.它通常采用培训者与任课教师合作,有目的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严谨的理性的微观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它源于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该模式的一般程序是:
(1)课前准备.了解教师,学生,班级,课程背景,准备必要的研究器材:录像机,录音机,观察记录表等。
(2) 现场观察.选择恰当的观察技术和手段,适当分工,各自观察记录,最好进行课堂实录。
(3)课后分析.通过问卷,测试,描述,统计,比较,概括,出声思维,深度访谈,技术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搜集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
(4) 形成报告.综合运用教育心理,教育学,教学论,教育社会学,行为科学,个体差异学等理论,进行多角度的诠释和解读,有针对性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4) 反思讨论.执教者结合分析报告对自己的教学决策和行为进行反思讨论,在分析报告和课堂录像基础上制作光盘,可供其他教师培训和讨论.
3.案例教学式.案例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引入一个或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案例教学由案例形成和运用两个阶段形成。
案例形成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前期准备.研究者面向初中进行相关调查,搜集详尽的材料.
(2)确定主题.每个案例者要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困惑的事件相关.
(3) 情境描述.案例不同于课堂实录,它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展开,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时空特征,提示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师生的情感,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有时为了突出主题,提出讨论的焦点,可以对"原型"作适当调整,但不能杜撰.
案例运用的基本过程如下:
(1)案例引入.教师可运用分发阅读材料,介绍趣闻轶事,展示视听教材等方式吸引学生对案例内容的关注和兴趣,也可在使用案例之前,拟出一份参考材料发给学员,内容包括案例说明,相关的教育理论与学科知识背景,建议讨论的问题.
(2)案例讨论.教师应事先做好讨论问题的准备,学员应就自己的理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比较,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或若干个最佳的方案.
(3)诠释与研究.多角度解读案例,分析研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可以采取适当的教育科研方法,如课堂教学行为技术分析.
4.参与――分享式."参与――分享"是一种追求人本化的培训模式.它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引导参与者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该模式的一般程序如下:
(1)情感沟通.通过自我介绍等活动,增进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者之间的了解和联系,共同商讨要研究的主题.
(2)头脑风暴.通过开放式的讨论,充分开掘每个人的潜能和智慧,提出看法和解决方案.
(3) 广泛交流.通过小组交流,全班研讨,经验共享,开拓思维.
(4) 小结评价.总结学习的收获,评价培训的效果,提出改进的建议和布置后续工作.
培训需求分析报告(二)
一、培训调查实施目的和意义
1、结合20**年度公司经营指标及部门指标达成状况,找出差距,为20**年度公司及部门指标的完成提供针对性的培训支持。
2、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对培训的认同度及建议或意见,以便20**年度公司培训更加有效。
3、通过调查,了解员工实际培训需求,帮助员工提高综合素质,更好的体现个人价值。
二、培训调查实施的思路、方法和过程
(一)思路和方法
思路:从中基层开始调查,再对高层进行访谈。
方法:高层员工:采用访谈法和绩效分析法
中基层员工:采用问卷调查法
生产工人:采用抽样访谈法和观察法
(二)过程
1、中高层
(1)制定访谈提纲,确定访谈对象。
(2)实施访谈
首先访谈高管,获取2013年公司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及暴露出的问题、20**年公司业务重点、对各部门负责人的期望、个人的培训需求及对公司培训工作的整体建议等信息。
2、中基层
各部门负责调查本部门所有相关人员,整理汇总好培训需求汇总表后,上交人力资源部。
3、生产工人
生产工人大多集中于生产部、结合对班组长采用的访谈法和在生产现场的观察法,提取一线培训需求。
三、培训需求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中高层
1、高层
提出了20**年公司发展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及学习车间管理、生产工艺流程的必要性,以及公司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公司员工执行力和集体荣誉感淡薄等问题。分析了各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对各层级人员的期望和要求。
培训需求:主要是学习起重机专业知识及其相关业务,(fanwen.weiyujianbao.cn)外出参观开阔视野,提高统筹和洞察力。
2、中层
(1)设计系统需求:主要是专业技能和管理类培训。访谈中,普遍反映基层设计人员专业基础较差,主任级设计师的沟通能力需提高。
(2)非设计系统需求:主要是管理类培训,如领导能力、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另外需提升业务能力、增加对产品的了解。
(二)基层
根据各部门递交的部门培训需求汇总表,提取关键项,图表如下:
1、培训需求信息
(1)你认为个人20**年以下哪些方面需要提升?
2、培训认同度
(1)您认为公司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
(2)您认为,培训对于提升您的工作绩效、促进个人职业发展能否起到实际帮助作用,您是否愿意参加培训?
(3)目前您所接受的公司或部门组织的培训在数量上您认为怎么样?
3、培训的组织和安排
(1)鉴于公司的业务特点,您认为最有效的三种培训方法是什么?
(2)您认为过去一年内举办的培训课程哪些地方有待改进?
(3)以下讲师授课风格及特点,您比较看重哪一点?
(4)假如,鉴于您在某一领域的丰富经验,您被推荐担任某一门课程的内部讲师,您是否乐意?
(5)您希望的或者所能接受的培训的频率是怎样的?
A、培训需求:大多数员工需求集中在岗位专业技能、人际关系及沟通技能、个人自我管理技能等方面。
B、重视程度:90%的员工认为公司对培训工作是比较重视的,且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帮助。
C、培训数量:约94%的员工认为现在公司或部门组织的培训,每月一或半月一次比较适合。
D、培训方式:员工认为最有效的三种培训方式分别为:外培、内培、外聘内训,建立网络平台及部门内部组织经验交流与分享次之。设计系统、工艺等部门建议多采用外出参观考察的方式,开阔视野。
E、培训形式:除讲授外,希望多融入角色扮演、案例研讨等,让员工参与其中。
F、培训讲师:除有较强实战经验外,希望能以丰富的案例辅助课堂教学。
(三)生产工人
生产工人20**年的培训重点依然在专业技能和安全两方面。安全类要多融入真实的事故案例,提高安全意识。
四、20**年培训重点及工作改进
(一)20**年培训重点
高层:洞察力、统筹力及开阔视野类,以外训、参观考察为主。
中层:领导能力、团队建设、业务能力、管理技巧和方法等管理类培训。设计系统以专业技术类和管理类培训相结合,专业技术类以系统内部培训为主,结合外出参观考察。
基层:岗位专业、沟通协调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班长要加强管理理念和人员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内训为主。设计人员要加大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除每月技术系统内部组织培训、交流外,重点邀请技术水平较高的工程师进行授课。
结合公司20**年实际情况,真正做到“苦练内功”,公司将分批组织车间管理实务、绩效管理实务以及心态方面等培训,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综合技能。
(二)20**年培训工作改进
(1)培训形式:除讲授、光盘等方式外,针对管理类课程融入角色扮演、案例研讨等,让员工参与其中;针对生产工人技能类培训,多采用现场实操演练的方法。
(2)讲师培养:提高讲师专业化水平,多组织课程开发、PPT制作技巧、授课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同时组织内部讲师交流分享会,交流授课经验及心得体会。
(3)课程开发:针对通用类课程充分调动内部讲师积极性,鼓励进行课程开发,并适当发放奖励,进行课程评审,组建课题库。
(4)培训时间:除了晚上时间培训外,可尝试周六下午进行培训。
(5)加大专业技术类培训:专业技术类培训主要由各部门自行组织,要求各部门上报20**年度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给予支持并进行监控。
【培训需求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需求分析报告模板06-22
基层女干部培训需求调研报告08-24
需求调研报告07-27
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报告04-09
需求调查报告09-06
关于需求调查报告09-08
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座谈会发言材料08-24
有关于需求调查报告09-05
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08-04
人才需求调查报告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