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调查研究切忌脱离实际
调查研究切忌脱离实际
作者/ 朱文鸿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然而,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一些上级机关的领导干部在开展调研活动时,习惯于“坐着轿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热衷于听汇报、看材料,很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和呼声,造成出台的政策与基层实情不符,难以解决实际问题。调查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和领导环节,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始终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把它贯穿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是把握调查研究正确方向、提升调查研究质量的关键。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掌握第一手材料,了解真实情况,促进正确决策,推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党一切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领导职责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从来不做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须臾不可分离。因为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解决问题则是调查研究的指向和归结。加强调查研究是当前解决各种新问题的迫切需要。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妥善解决层出不穷的新矛盾、新问题,推动我们的事业更快更好地前进?办法不会从天而降、唾手可得,只有通过广泛的学习借鉴和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只有准确掌握全面而不是片面的实际情况,才能确保决策的科学周密,使问题迎刃而解;只有充分了解真实而不是虚假的民意,才能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如果拿着走样的民意硬拍板,凭着虚假的情况强决断,那么十有八九会出现失误,不仅问题难以解决,而且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调查研究质量不高,出现选题不准、深入不够、范围狭窄、调用脱节等弊病,根本原因在于自身作风飘浮,抛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他们有的带着一身官气到基层,习惯于“从干部中来,到干部中去”,到农村不访农户,到工厂不进车间,只是把机关的会议室搬到基层去,满足于开会听汇报、作指示;有的在选择调研课题时,往往唯上是从,敷衍应付,避重就轻,对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兴趣不高、热情不大,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嫌贫爱富”,开展调研活动总喜欢到经济较为发达、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去,在经济欠发达、条件较艰苦的地方往往难觅其踪影;有的甚至是冬天往南“调查”,夏天上北“研究”,貌似调查研究,实为度假旅游。显然,这样的调查研究不可能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其结果只能导致决策的失误,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调查研究与实际问题脱节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客观上存在着影响调查研究者获得真实情况的各种障碍。比如,有的被记者围着,摄像机林立,闪光灯不断;有的被各级干部层层陪着,前呼后拥,动弹不得;有的被调研对象支配着,想看的地方看不了,想听的话听不到。即便是安排同群众见面,找哪些人座谈,甚至该谈什么、不该谈什么、有些问题怎样谈、有些数据如何汇报,都事先作了交待。凡此种种,割断了主体与客体的联系,拉大了领导与实际的距离,调查研究成了雾里看花、蜃楼远眺,其效果可想而知。
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开展调查研究能够贴近客观实际,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调查研究与实际问题相脱离,就会造成工作中的失误,使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受损失甚至挫折。各级领导干部应从繁杂的一般性事务中解脱出来,针对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实际问题调查研究,尽快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首先必须改进作风,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确保调查研究的高质量。作风不实是调查研究脱离实际问题的罪魁祸首,形式主义是提高调研质量的“大敌”。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领导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全面深入倾听群众呼声。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和力量源泉。党的干部“本色是工农”,切不可忘记宗旨,脱离群众。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既要热情坦率、表里如一、平等相待,又要开诚布公、推心置腹、言行一致;要深入一线,亲身体会,经常接触普通群众,洞察他们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的肺腑之言。要深入到问题的所在地、矛盾的症结处,进行缜密而细致的调查研究,切忌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但要听成绩,还要听失误,掌握全面、客观、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如果成日高坐机关,仅凭文件、会议、汇报开展工作,则往往会为会上的美文华章所陶醉,为虚假的汇报材料所欺骗,难以真正了解基层实情,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其次要在研究思索上多下功夫,善于从调查获得的材料中抓住问题的实质。什么叫解决问题?怎样才能解决问题?简而言之,问题就是矛盾,解决问题就是“揭示矛盾——认识矛盾——处理矛盾”这样一种社会实践。研究思索,就是对调查中获取的大量和复杂的材料进行梳理筛选、分析综合,经过反复比较、鉴别、思考、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而小中见大,实中见虚,微观中见宏观,个别中见一般,把零散的系统化,把粗浅的深刻化,抓住关键,总结规律,从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和思路。在调查中,问题的外在和表层现象较易显露出来,因而容易认识把握,对问题的深入揭示、深刻认识却需要做过细的研究思索,完整的结论、解决的途径、科学的决策都只能产生于整个调查研究过程的末尾,研究思索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说,既认真深入调查又注重研究思索,构成了完整的调研过程和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调查研究的实效,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制定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决策,最终把问题解决好。
最后要加强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消除造成调查研究脱离实际的种种障碍。长期以来,对于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既没有硬性的要求和量化的标准,又缺乏切实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某些领导干部名为“调研”实为“走秀”,靠经过加工、润色的材料进行决策和指导工作,造成了决策失误,却能够官照当、权照使,甚至照样提拔重用,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因此,必须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一整套机制和制度,不仅要对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对象、途径、成果等提出要求,而且要在调查研究的吃住行、接陪送方面搞一些“约法三章”,做一些奖惩规定,对领导有所约束,让基层有所遵循,社会便于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调查研究背离客观实际。同时,对于因调查失实造成决策失误的领导干部,决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严肃追究其责任。
(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编辑部)
【调查研究切忌脱离实际】相关文章:
求职简历切忌“自做多情”08-17
选好切入视角,切忌模糊“打包”08-18
联系生活实际切忌空谈理论08-17
调查研究报告05-25
班主任工作切忌“心罚”08-17
对劳动争议纠纷的调查研究02-20
视力调查研究报告07-26
对劳动争议纠纷的调查研究02-20
对劳动争议纠纷的调查研究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