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工业崛起推进县域经济崛起
四大支柱产业构成县域经济基础
1999年以来,会昌县有重点地扶持了一批有技术优势、有规模优势、有发展优势的工业企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了以矿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机械制造业、医药工业四大支柱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0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4198万元,工业增加值4846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3446万元,利税1958万元。
1、立足资源优势的矿产品加工业。会昌是个矿产资源大县。现已探明开发的矿藏有锡、盐、萤石、石灰石、稀土等30余种,其中锡金属储量54万吨,列亚洲第一,岩盐储量19亿吨,居江西第二。目前,金龙锡业公司已形成日处理矿石1320吨、年产销金属1000吨的规模;石磊、鹰鹏两家公司形成年产11万吨萤粉的能力,取得了产品自营出口权;华昌水泥厂具备年产8.8万吨的能力;九二盐矿达到年产2万吨碘盐规模,是全国96家碘盐生产单位之一。2001年,矿产型企业产值突破1亿元。
2、依托特色农业的食品工业。会昌作为农业大县,有31万亩耕地,盛产稻米、大豆、辣椒等作物。五丰、华达昌公司形成了年产1.5万吨米粉的能力,目前开发研制了四大系列32个品种的米粉,其中通心米粉被国家科技部列入2001年农业成果科技转化基金项目;制糖厂具备日处理1500吨工业蔗的能力,产糖率达到10.5%,兴昌、家家丽两家企业年产辣椒制品250吨;传统食品酱干已形成年产8000吨的能力,其中“倡寿”牌酱干列入东方航空公司顾客消费产品。2001年,食品工业出口创汇334.31万元。 3、市场看好的机械制造业。1994年,原会昌制革转鼓厂进入全国轻工机械百强企业行列,产品畅销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泰国、越南、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改制后的裕同转鼓公司研制开发了
4、锐意创新的医药工业。侨兴制药公司开发了12种片剂、10种丸剂、2种散剂、8种口服液的产品,形成了年产10亿片片剂、1.5亿粒丸剂、1000万支散剂和2500万支口服液的生产线。其中“通脉降脂片”、“八宝惊风散”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二级中药保护品种,“通脉降脂片”、“清火片”分别列入江西公费医疗用药和上海市政府药品采购品种。
实现工业崛起的关键措施
充满活力的工业经济,不仅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就业,而且催生出红红火火的第三产业。目前,会昌县工业规模总量偏小、经济实力不强、工业运行综合质量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实现工业三年翻番目标,工业占GDP的比重要由2001年的22.4%提高到2004年的30%,工业增加值达到32988万元。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抓住六方面的关键措施:
一、帮扶优强企业,大力培植支柱产业。除在信贷、税费、产品销售、政策服务等方面做好协调工作外,还要完善委派管理人员帮扶优强企业制度。按照经济效益、市场潜力、地方特色、“领头羊”产业、高新技术“五个优先”的原则,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委派一些长期在经济部门工作的机关干部到企业任职,从人才智力上扶持企业把产业做大,加快优势企业上特色、上档次、上规模。扶持的重点企业有:五丰、华达昌两家公司开发面式、保鲜、功能性米粉,三年内米粉产量达到3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5亿元,利税达到1400万元;金龙锡业公司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实行股份制合作,新上一条生产线,锡金属年产销量达到1500吨,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税达到600万元;石磊、鹰鹏公司年出口萤粉达到15万吨,鹰鹏公司建好4000吨氢氟酸生产线,两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以上;县糖厂建好3万亩甘蔗生产基地;九二盐矿加入省盐业公司;裕同转鼓公司开发高档转鼓,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利税1000万元以上;引进外资新上2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万元,利税500万元。今年全县纳税2500万元,工业企业上缴税收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占地方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二、抓住招商引资切入点,增加工业发展投入。随着206国道、赣龙铁路近年内改建或修建通车,会昌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但四大传统工业产业仍然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因此,会昌县要始终把引进外资作为主攻工业的切入点,为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一方面,要坚持“四个倾斜”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三年实际利用外资要达到10亿元人民币、2000万美元以上。第一,坚持领导力量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今年起安排6名县级领导各带一个招商小分队,常年住在闽粤、江浙发达地区开展招商;第二,资金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县财政安排100万元建立专项基金,各个小分队每年完成实际进资2000万元;第三,人员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乡镇、县直单位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招商引资专业队,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全力以赴招商引资;第四,宣传舆论向招商引资工作倾斜。县有线电视台每天在新闻栏目滚动播出小分队招商引资工作进度,县委、县政府两大院设置招商引资公开栏,将带队领导、小分队成员、签约项目、实际进资进行公开。另一方面,结合招商引资,在原有1000亩食品工业园区的基础上,从规划高起点、施工高质量、建设快进度、企业快进园“两高两快”入手,依托县城建好7000亩燕子窝工业园区,三年内确保20家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进园,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
三、深化企业改革,优化资本结构。从会昌工业企业的实际来看,优化资本结构,应从三个方面抓好企业改革,使各类要素顺畅地流动起来。一是进一步改制、放活,加大国有企业的退出力度。该退的要坚决退出,而且要退够。对目前还有效益,发展前景好的制糖厂、九二盐矿等企业,要通过置换职工身份等方式进行改革,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使企业今后发展得更好。二是拓宽企业改革领域。在工矿企业基本实行改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商业、供销、外贸、物资、交通运输、林业等单位企业的改革。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售则售,宜破则破,以革促进发展。三是搞好企业内部改革。已经改制的企业,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形成资本经营有法人、工业增值有责任人、企业监督有制度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新机制,加快工业资本产权、区位、形态、功能置换的速度,让死资本变活资本,活资本更加活跃起来。
四、调优产业结构,实施工业名牌战略。目前,会昌米粉集团和鹰鹏公司建立了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五丰公司“汉仙”米粉连续三届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云戈利”服装、“倡寿”牌酱干被评为赣州市知名商标。今后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就是要突出扶持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帮助支持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强强联合,实行资产流动与重组,精心打造米粉、酱干、保鲜辣椒、服装、医药、转鼓等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促进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以这些产品为“龙头”,发挥名牌的集聚作用,形成一批对县域经济带动力强的拳头产品、支柱产业。同时,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创建既融合革命老区精神和客家文化意蕴,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文化,丰富产品内质,提高品牌的文化含金量。
五、围绕农业产业化,推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会昌工业要迅速崛起,必须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展开生产力布局。首先,突出生产力布局中的工业特色。建立和完善企业反哺农业机制,提高工农业的相关度,带动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其次,以农业促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会昌县的一大优势,农业大县要向工业强县迈进,一定要加快食品工业的发展。为此,会昌县要在稳定18万亩优质稻、3万亩甘蔗、1万亩辣椒、1万亩大豆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米粉、食糖、保鲜辣椒、酱干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规模。目前会昌城乡居民拥有6.2亿元的银行存款余额,当务之急是要创造一种具有相当活力的投入机制,用最活的机制、最简单的办法促进民间资本投入,让民间资本以最小的成本投入,收获最大的利润,从而使传统食品成为民间持久的投资方向,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第三,以工业促三产。尤其是要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城乡之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消费需求,链动三产发展。
六、适应市场变化,创新企业管理机制。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只有通过企业科学的管理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会昌工业要在崛起的大潮中先人一步,顺利实现三年翻番目标,必须在创新企业管理机制上着力:一是创新企业利益激励机制和弹性用人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企业的人力资源潜力;二是创新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使企业每个职工都能自觉地承担为企业发展出谋献策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创新企业信用机制。结合开展塑造“诚信会昌”新形象的活动,教育企业职工牢固树立“个个是企业形象,人人是企业竞争力”的意识。在遵守法律的基础上,职工按照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原则进行生产活动,企业之间按照公平公开、互利互惠的原则进行交易,从而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团队精神、一流的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以工业崛起推进县域经济崛起】相关文章:
以工业崛起推进县域经济崛起08-15
新型工业化与县域经济08-15
崛起作文02-08
大国崛起作文05-20
县域经济的思考08-15
县域经济的转型08-05
在全市工业经济推进会上的讲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