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04年度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儿童事业结硕果
——十堰市2004年度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不断提高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水平至关重要。为把少年儿童培养成健康向上的新一代,我市根据《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的目标要求,制定出了全市儿童生存、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各级政府和部门也把儿童发展目标纳入各自的发展规划,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儿童的生存环境明显改善,儿童事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
一、儿童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降低婴儿死亡率及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消除碘缺乏症、脊髓灰质炎和新生儿破伤风、保持高水平的计划免疫接种率、降低麻疹死亡率与发病率、降低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等是儿童发展目标中主要的生命、健康指标。
1、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2000年—2004年,我市婴儿死亡率分别为24.75‰、19.72‰、16.64‰、14.88‰、12.63‰,呈逐年下降趋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7.72‰、23.14‰、18.76‰、17.03‰、15.39‰,也呈逐年下降趋势。2004年这两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和省要求的目标,同时这两项指标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计划免疫全面达标。2004年全市卡介疫苗接种率为98.18%,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9.12%,麻疹疫苗接种率为99.16%,由此可见目前我市计划免疫的几项常规指标都基本稳定在95%以上,已达到目标值。
3、儿童保健稳步提高。2000年—2004年全市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由63.7%上升到73.83%,2004年比2000年增长了近10个百分点。目前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在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在不断的优化,儿童的健康水平也在稳步的提高,营养状况也有所改善。
二、基础教育全面发展,义务教育成果巩固
1、学前教育稳固发展。2004年全市3—6岁儿童在园数为2.06万人,比2003年增加0.41万人,增长24.5%。在农村儿童学前一年受教育率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学前教育发面,除了教育部门办的示范性幼儿园外,还有许多社会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幼儿教育场所,使当地的儿童获得了更多更好的学前教育。
2、义务教育发展迅速。为了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市各级政府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领域小学阶段的性别差异基本消除,2004年全市小学学生净入学率保持在99.99%的高水平,比2000年增长了0.9个百分点;2004年全市小学学生辍学率为0.02%,比2000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2004年初中学生毛入学率为99.9,比2000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同期初中学生辍学率为1.56,比2000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见表)
2000年
2004年
儿童小学入学率
99.00
99.99
儿童小学辍学率
0.21
0.02
初中学生入学率
89.17
99.99
初中学生辍学率
1.97
1.56
3、积极推近素质教育。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全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适龄儿童健康发展。教育部门确定了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取消了小学初中毕业统考,规定了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这些都极大的推动了学生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自然生存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我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环保定量考评成绩在全省名列前矛。2004年全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为35.97%,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4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四、法律保障逐步提高。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儿童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工作,认真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确实保障了儿童的合法权力,中小学生普法率达100%,同时多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2004年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率为8.7,同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五、目前我市儿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努力下,全市儿童的生存环境不断优化,儿童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营养条件也不断、改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也得到了保障,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城市和农村经济水平差距较大。2004年全市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68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16元,形成巨大反差,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财力不足,对儿童事业的投入较少,农民收入也一直在低位徘徊,农村税费改革后,大部分县(市)取消了医疗保健人员的补助,影响了其工作积极性,使一些完成情况较好的指标出现反弹,如:农村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回升,超过了45/10万的控制目标。
2、因流动人口流动性大,总体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等原因,使教育和卫生部门指标不能达标。由于经济、逃避计划生育和居住不固定因素,忽视了儿童的早期教育,加之流动人口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影响了流动人口学生的毕业和升学,目前全市流动人口适龄子女为1.4万人,如何解决好这部分适龄子女的入学问题是政府的当务之急。
3、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小学、初中学生辍学和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我市地处偏远山区,农村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城乡教育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据各县(市)义务教育年报,个别边远乡镇初中学生流失率高达10%以上。据今春中小学开学情况的了解,个别学校(重点在初中)开学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上学,原因有三:一是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就业难致使这部分学生感到读书无用;二是厌学,学校课业负担过重尤其是在考试升学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生感到压力大,导致厌学。三是农村打工潮的影响,导致一部分学生流失。
4、基层教育的管理还不规范。关于这一点最新的统计数据已有了具体的反映。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近几年达到99.99%,明年估计将超过100%,产生的原因除了流动人口适龄子女增加外,就是不到入学年龄入学,到该小学毕业仍未毕业,这样势必造成本来就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加紧张。
六、针对当前儿童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加强对儿童事业的领导,强化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把少儿工作列入社会发展计划,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十五”少儿规划各项目标的落实,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监督作用,继续为儿童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协调各有关部门制定儿童事业发展规划,建立起与“十五”儿童发展规划相适应的部门责任制,组织实施儿童事业监测评估工作,认真实施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健全与儿童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2、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和卫生防御工作。必须狠抓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巩固与发展农村三级妇幼保健网;二是在坚持全面抓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到薄弱环节,全面推动和巩固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针对流动人口这一特殊人群,加强管理力度;三是建立和健全卫生统计监测系统,使监测指标与国际接轨,尽快改变目前信息统计工作与目标监测脱节的状况,并在人力、财力方面予以保障;四是广泛深入开展母婴生命知识的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重视母婴安全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五是加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建设,扩大计划免疫的覆盖面,巩固免疫接种率,加强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管理,建立相关制度,加强重点疾病的监控。
3、重视和加强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强对全市幼儿园(所)的管理,全面提高幼儿园(所)的规范管理,全面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全市幼儿身体和智力的发展,继续加大对全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会同民政、残联等部门开展社会助残献爱心活动,进一步改善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残疾儿童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劳动技学习,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4、建立针对流动人口的卫生保健体系。通过加强流动人口的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建立针对流动人口特别是孕妇和儿童的临时保健和检查制度,逐步建立起全方位的妇女卫生、计划免疫信息网络管理系统,使流动人口享有与本市居民同等的保健服务。
2004年度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来自范文搜-fanwen.weiyujianbao.cn,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度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报告】相关文章: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自查报告03-31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11-12
统计的实习报告04-12
统计实习报告12-30
统计述职报告02-04
环境监测人员述职报告06-02
度个人述职报告01-31
个人度述职报告02-07
统计局先进性教育群众满意度测评情况报告08-17
统计个人述职报告02-16